第316章
“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如此何其不公也?” 杨士奇一甩袖袍,直接跪倒在了地上。 这位隐忍了三年之久的内阁大学士,终于在此刻露出了獠牙。 杨士奇自从当年接下了摊丁入亩这项差事,就一直在为此事做准备。 毕竟朱高煦给出了承诺,只要他杨士奇完成了这项新政,那他就可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无冕宰相,真正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 然而这一等却是整整三年之久,久到杨士奇都有些怀疑,他当年是不是被朱高煦给骗了。 现在,时机终于成熟了! 杨士奇满腔愤怒的声音响彻殿宇,令所有朝臣都是心头狂震。 这个杨士奇,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富者田连阡陌! 贫民地无立锥! 这是直接撕破了那层遮羞布啊! 你杨士奇难道疯了不成,你自己又何尝不是士绅缙绅的一员? 这个天杀的混账东西,他究竟想做什么? 一时间,百官哗然,议论纷纷。 朱高煦及时出手,冷喝道:“真有此事?为何朕先前毫不知情?” “皇上,以往丁银与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起,都由地方官员征用,并不上缴中央户部,然而实际上这项收入大多落入了官吏的私囊!” “中央户部只有户丁的总数,连全国丁银的具体总额都不知道,一直到了武德元年户部开始推行丁银编征之策,以解决丁银的处理以及如何支配的问题,但这项制度并不完善,以致于给了士绅缙绅可乘之机!” 听见这话,群臣愈发震恐不安。 杨士奇这是疯了吗? 他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户部,当户部尚书夏元吉是死人吗? 一时间,大殿之内寂静得有些可怕。 第805章 满朝哗然!杨士奇当真该杀! 杨士奇疯了! 这是很多朝臣的念头! 因为他突然将矛头对准了户部尚书夏元吉! 那可是户部尚书,缙绅领袖啊! 夏元吉何许人也? 永乐皇帝的心腹重臣,名动朝野的贤才干吏! 当年武德皇帝朱高煦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因为夏元吉暗中阻扰了匠人升迁之路,太子朱高煦勒令夏元吉致仕,可最终结果是什么? 户部一离了夏元吉,直接就转不动了。 朱高煦这位太子爷不得不派出锦衣卫指挥使聂兴前去将夏元吉给请了回来,此事在当时一度沦为朝臣官员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得不承认,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执掌了户部二十年之久,堪称朝堂公卿之首、缙绅领袖! 你杨士奇今日到底是发了什么疯,非要咬着户部不放,直接将矛头对准夏元吉,这不是以卵击石吗? 还是说,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他已经对夏元吉感到不满,所以放出杨士奇来攀咬? 毕竟,杨士奇可是内阁大学士,人人皆知的天子心腹! 一时间,群臣都有些惶恐不安,下意识地闭上了嘴巴,老老实实地站在原地。 他们隐隐感觉到了,武德皇帝今日之所以举行早朝,肯定是在谋划着什么,绝对会有大事发生! 眼见群臣都老老实实地安静了下来,朱高煦也不继续端着了,直接亲自下场,助杨士奇一臂之力。 “夏爱卿,杨士奇所说……可是真的?” 开始了! 矛头果然对准了夏元吉! 不少朝臣心中一凛,迅速将目光看向了夏元吉。 夏元吉老神在在地出列,丝毫不顾忌那些饱含深意的眼神。 满朝文武全都看向了夏元吉,思考着这位户部尚书会如何进行反击。 毕竟杨士奇太过猖狂无礼了些,理应给这厮一番教训。 朝堂有朝堂的规矩,那就是重臣一般不会轻易下场。 毕竟走到了他们这一步,没一个是无脑蠢货,都是宦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狐狸。 哪怕当真是有政见不合,最多让自己麾下的堂官出列争吵一番,如此就差不多行了。 真要是朝堂重臣亲自下场,那就不只是政见不合那么简单,而是当真是有生死大仇了! 现在内阁大学士杨士奇主动向户部尚书夏元吉发难,群臣既惶恐不安的同时,又觉得颇为兴奋。 毕竟两位朝堂重臣亲自下场厮杀,这等刺激场面在朝堂之上可真是不多见啊! 所有人都齐刷刷地看向了夏元吉与杨士奇二人,目光全都聚焦在了他们身上。 尤其是夏元吉这位户部尚书,所有朝臣都想知道,他会进行如何犀利的反击。 然而,令人惊掉下巴的事情发生了。 群臣只见,夏元吉施施然地出列,然后跪倒在地上。 “启禀皇上,杨大人所言句句属实,臣身为户部尚书,有失察之责,还请皇上降罪!” 群臣:“???” 啥? 失察之责? 请皇上降罪? 你不是应该反击吗? 你这怎么直接就认输了啊! 神特么地“句句属实”,那不是在变相证实杨士奇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傻眼了,难以置信地看向夏元吉。 不少朝臣更是满脸惊恐,身体抖若筛糠。 因为他们看出了些许端倪,或者说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从杨士奇无缘无故攀咬户部开始,到夏元吉直接证实杨士奇所言非虚,这根本就是一场默契的配合! 杨士奇的目标,根本就不是户部,也不是为了攀咬夏元吉,他要的就是夏元吉出言作证,证实他杨士奇所言非虚,证实“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这两只老狐狸,分明就是在唱双簧啊! 那接下来是…… 武德皇帝! “混账!” 群臣只见,皇帝陛下勃然大怒,直接站起了身子。 “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尔等就是如此为官为吏的吗?尔等就是如此造福黎民百姓的吗?” 面对武德皇帝的指责,满朝文武全都跪倒在地,死死地低下了脑袋。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们要是再看不明白眼下局势,那他们可就是真的傻子了! 这特么分明就是一出好戏啊! 由武德皇帝授意,内阁大学士杨士奇与户部尚书夏元吉联袂出演的一出好戏! 难怪武德皇帝今日突然召开早朝! 难怪杨士奇会突然攀咬户部向夏元吉发难! 难怪夏元吉面对杨士奇的无端攀咬却直接开口认罪! 这特么地从一开始就是狗皇帝朱高煦的意思,杨士奇和夏元吉能不从吗? 就是不知道,这位武德皇帝究竟想干什么! 这才老老实实地过了三年太平日子,他朱高煦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吗? “杨爱卿,既然此事由你提出,那你可有解决之策?” 朱高煦将满朝文武怒骂一通,随即看向杨士奇,直接开口发问。 杨士奇会意,当即朗声喝道:“启禀皇上,因丁银赋役诸多疏漏之处,故而臣请将丁银直接摊入田赋征收,即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是为‘摊丁入亩’!” “此外,各省地方官府,查清各处地亩多少,按亩均摊税赋,其派丁多者,必其田多者也,其派丁少者,亦必有田者也,只要有田地存在,那就必须缴纳相应税额,士绅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如此才可均平徭役赋税!” 群臣:“!!!” 麻了! 真的麻了! 这杨士奇是疯了啊! 摊丁入亩,士绅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他这是要废除士绅缙绅的功名特权,斩断他们的根基命脉啊! 怎么敢? 他杨士奇怎么敢的啊? 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政策,他杨士奇怎么敢提出来的? 霎时间,无数道饱含恶意的目光,如同一柄柄利剑向杨士奇激射而来。 该杀! 这杨士奇当真该杀! 绝不能让他继续妖言惑众,蛊惑圣听! 杨士奇迎着这些目光,却依旧镇定自若。 早在当年他接下这个差事的时候,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杨士奇早就清楚,当朝廷正式推行摊丁入亩之时,他就会沦为众矢之的,天下士绅缙绅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仇人! 但是,他还是做出了这个选择,所以自然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新政推行成功,他杨士奇则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无冕之相! 新政推行失败,他杨士奇则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甚至还会遗臭万年! 从朱高煦找到他那一刻起,杨士奇就已经没有了退路! 不成功,便成仁! 第806章 硬刚!请诛杨士奇! “荒谬!” “简直就是荒谬绝伦!” 正当群臣惊怒交加的时候,一声高喝响起。 众人只见出言之人乃是光禄寺卿权谨,满脸愤怒地盯着杨士奇。 “皇上,杨士奇此言分明就是妖言惑众,祸国殃民,居心叵测!” “士绅不当差不纳粮,这是千百年以来的成例,更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杨士奇却浑然置成例祖制于不顾,危言耸听蛊惑人心,臣请皇上诛杀杨士奇,将此等乱臣贼子杀之以儆效尤!” 听到这话,众人皆惊。 就连朱高煦也有些惊讶,他没有想到,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新郑的,竟然是这个权谨! 说起来,权谨这个人,多少有些气运在身上,因为他并非正规的科考入仕,而是通过“举孝廉”直接出仕为官。 先前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的时候,为了配合新学推行,加之有人刻意舞弊,所以直接暂停了科举大考。 结果造成朝廷得不到人才补充,吏部无奈之下,只能重新通过举荐筛选等手段补充人才。 这个权谨,就是那个时候发迹的。 权谨十岁丧父,哀痛甚至哭死过去,也因此得了个“至仁至孝”的贤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孝子。 顶着这么一个名头,权谨很快就被举荐为乐安知县,政务能力平平,不过也没有什么差错。 这之后,权谨母亲九十岁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守孝三年,也就是所谓的丁忧。 他大孝子之名于是更进一步,甚至到了名动天下的地步,丁忧结束之后直接就被提拔为了光禄署丞,正式进入中央朝堂。 换句话说,权谨这家伙就是一块招牌。 历朝历代都推崇忠孝理念,就连大明王朝也不例外。 所以权谨这等大孝子出现之后,只要一直恪守孝道,自身德行昭彰,那就可以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毕竟朝廷也需要树立这样一个个招牌榜样,要给天下为人子者树个典范,以提倡忠孝之道。 于是乎权谨就这么一路青云直上,现在更是晋升为了光禄寺卿,朝堂小九卿之一。 只是他好像都快忘记了,他这个光禄寺卿并非靠的是资历与政绩,而是靠着自己大孝子的名头。 现在武德皇帝有意推行新政,权谨却突然跳了出来,俨然一副缙绅领头羊的模样。 朱高煦深深地看了权谨一眼,心中只觉得很是腻歪。 古代就是好啊,孝子都能做官,只要你孝顺之名传了出去,那不管自身才华能力如何,都可以入仕为官。 只不过朱高煦并不需要这样的招牌,如果这权谨真不知好歹的话,他不介意送他回去继续做他的大孝子。 做官就不必了,朕不需要这样的庸才! 皇帝陛下没有吭声,杨士奇也没有反驳,下一刻出场之人正是左都御史顾佐。 这位朝堂第一大喷子,总算是等到了出场的机会。 他之所以好多年不喷人了,一方面是碍于身份,另一方面则是没人可喷。 朝堂公卿鲜少亲自下场,顾佐也不能逮着一个堂官去喷吧? 现在好了,权谨是个不错的人选。 既然你不识趣,那就休怪老夫无情了! “成例?” “祖制?” 顾佐声音不大,但极有分量! 他这一开口,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了过去。 “敢问权大人,何为成例?何为祖制?” “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吗?” 此话一出,权谨脸色大变,隐隐有些苍白。 不少朝臣也是心神俱震,难以置信地看着顾佐。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顾佐这位左都御史,竟然也会冒出头来,并且还站到了杨士奇那边! 他这一开口,很多朝臣都有些坐不住了。 因为,顾佐可是武德皇帝的绝对心腹啊! 先有一个杨士奇,再来一个夏元吉,现在又冒出来一个顾佐! 这三位的默契表现与配合,足以让人联想到很多了。 “士绅不当差不纳粮,百姓独担赋税,还要承担徭役!” “永乐朝时,朝廷国库空虚,连赈灾的钱都拿不出来了,可士绅们呢,依旧歌舞升平,吃喝玩乐!” “国弱民穷,银子全都进了士绅囊中,这算是什么成例,这又算是什么祖制?” “太祖高皇帝一向爱民如子,他要的是这般大明吗?权大人此言恐有非议太祖之嫌啊!” 顾佐一顿怒喷,骂得权谨不敢吭声。 谁不知道太祖高皇帝爱民如子? 可是如今的大明,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这是太祖高皇帝想要看到的局面吗? 要是权谨还敢提及祖制,那他就当真是在非议太祖,诋毁太祖高皇帝爱民如子的贤名了! 人家太祖高皇帝可没让你们士绅这么干啊! 现在出了事情,还有脸推到太祖高皇帝头上,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权谨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不敢再开口了。 他权谨最大的底气,就是自己的忠孝之名。 而顾佐恰恰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权谨要是真落了个非议太祖之名,那他可就彻底废了,直接就会被打落尘埃。 权谨沉默了,却又有一人开口。 “皇上,士绅不当差不纳粮,这是历朝历代的先例,如若擅自改动,只怕天下读书人都会沸反盈天,届时江山社稷恐有倾覆之患啊!” 朱高煦看向出言之人,吏部左侍郎郭璡,是个不错的贤才干吏,就是现在有些拎不清局势。 顾佐再喷,毫不退让。 “历朝历代如此行事,难道就是对的吗?” “方才杨大人也说了,眼下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困顿,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皇上英明神武、圣明烛照,岂可因噎废食,置天下百姓于不顾?” “郭大人,到底是百姓重要,还是士绅重要?” 郭璡哑口无言,默默闭上了嘴。 这个顾佐还真是个大喷子,逮着谁喷谁,丝毫不留情面。 他这个问题郭璡还真不敢回答,要是郭璡直接站在士绅这一边,只怕下一刻就会沦为众矢之的,被天下百姓口诛笔伐! 一时间,大殿内再次陷入了寂静之中。 满朝文武都选择了沉默,不敢再轻易开口。 他们现在也算是看明白了,真正想要推行摊丁入亩之人,分明就是龙椅上面的这位武德皇帝,不然顾佐、杨士奇等人也不会冒出头来。 这位武德皇帝沉寂了三年,又要开始搞事情了啊! 第807章 大骂群臣!内阁令杨士奇! 继权谨、郭璡二人之后,又一位朝臣站了出来。 此人正是刑部右侍郎张本,朝堂之上出了名的清官干吏。 张本是个清官,永乐皇帝朱棣也深知这一点。 一次朱棣宴请近臣时,在每个人的岸上摆一银器,把这些都赐给在座各人,唯独给张本的案上摆陶器,朱棣对他说:“爱卿号称‘穷张’,银器也没什么用。”张本叩头致谢,“穷张”之名因此传遍朝野。 就连张本都出列反对,这倒真是朱高煦始料未及的事情。 毕竟张本清廉之名,他同样很是清楚,所以可以排除张本是在为缙绅站台。 换句话说,张本当真是为了大明为了朝廷着想,请求朱高煦这位皇帝陛下三思。 朱高煦看着这些朝臣,心情多多少少有些复杂。 大明并非缺少贤才干吏,比如蹇义、比如夏元吉,再如张本、郭璡等人。 但是,连同蹇义、夏元吉等流芳百世的大明名臣在内,他们都难以逃脱这个时代的局限性,思想观念依旧还是有些落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都是读书人,享受了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享受了朝廷给予读书人的优待政策,自然也成为了士绅缙绅的一员。 现在朱高煦这位武德皇帝准备推行摊丁入亩新政,直接废掉读书人的功名特权,士绅缙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无疑是想要斩断士绅缙绅的根基命脉。 再一联想到,朱高煦这位汉王爷、太子爷先前的所作所为,尤其是为匠人打造出晋升之路,群臣或多或少地都能够猜到,他这位武德皇帝究竟想要做什么了。 打压士绅缙绅,而且还是毫不留情的拼死打压! 所以,哪怕是张本、郭璡等贤才干吏都坐不住了。 或是因为自身利益受损,或是因为担心江山社稷,反正他们都有着足够的理由,反对摊丁入亩这项新政! 但朱高煦同样如此,他也有不得不推行摊丁入亩的理由。 大明发展至今,看似烈火烹油、花团锦簇,然而真正的利益大头,却始终被地方士绅与朝堂缙绅牢牢把控! 就比如说当年朱高煦改革大明盐税制度,仅仅只是盐税一项,朝堂缙绅就吃了个盆满钵满、满嘴流油,反倒是朝廷收上来的盐税还没有这些朝堂缙绅贪腐得多,其贪腐敛财的本事可见一斑! 再如现在朝廷推行出的岭北大开发政策,地方士绅与朝堂缙绅也再次展现出了强悍的本领。 原本岭北行省地处塞外草原之地,正常而言老百姓都不会愿意前去拓荒垦殖。 百姓安土重迁,眷恋故土,如若不是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他们绝对不愿意背井离乡,更不愿意前去塞外蛮荒之地拓荒垦殖。 但是士绅缙绅偏偏就做到了,在他们的驱使之下,这三年来大量百姓蜂拥而至,足有数十万之多,全都跑到了塞外拓荒垦殖,还有大量商贾商队,从中赚了个盆满钵满! 说到底,地方士绅与朝堂缙绅,一直掌控着百姓话语权,或者说“皇权不下乡”这种问题一直都存在。 朱高煦现在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现象,给予士绅缙绅致命打击,开启民智回补农工商。 历朝历代,士农工商,皆是如此。 但士却占据了历代王朝绝大多数的财富,以致于农工商根本就发展不起来,尤其是遭到歧视和打压的工商业,更是可怜到了极点。 工匠和商人的地位之卑贱,都快与乞丐一般无二了! 这样畸形的制度,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缔造盛世大明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 如若不改变这一点,那就算朱高煦打造出一个太平盛世,也不过只是属于士绅的盛世,属于缙绅的盛世罢了! 那种盛世,并不是老百姓的盛世,也不是朱高煦想要的盛世! 因此,摊丁入亩,势在必行! 朱高煦冷眼扫过群臣,直接也不装了。 “山东妖女唐赛儿一事,尔等想必都还记得吧?” 听见他这话,不少朝臣都是心中一凛。 “那尔等知道,唐赛儿为何会成为妖女,为何要带着那些百姓造反吗?” 朱高煦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响彻了殿宇,落到每个朝臣耳中,令他们身子一颤。 “为什么?” “因为他们活不下去了啊!” “先是元末乱世,又是靖难之役,整个山东之地被打了个稀烂,连年灾荒,饿殍遍野!” “这之后朝廷营建新都大修宫殿,又修浚运河征调民夫,山东子民首当其冲,徭役从未少过!” “可天不假年,山东又连续发生水旱灾害,百姓吃树皮、啃草根、苟延生存,但仍然徭役不休,征敛不息,以致于偌大一个山东之地,出了一个妖女唐赛儿,山东子民纷纷响应,席卷了整个山东之地!” “朕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山东子民日子过得如此艰难,为何地方官员从未上报过?” “纵贼为乱不言,忧心自身前程,储埏、张海之流,难道只是个例少数吗?” 旧事重提,是因为这件事从来没解决。 满朝文武都死死低下了头,额头上不断溢出冷汗。 “直到方才,杨爱
相关推荐: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鉴昭行
屌丝的四次艳遇
大胆色小子
云翻雨覆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盛爱小萝莉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