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315章

第315章

眼自己的清一色,终究还是不敢胡出声来。 朱瞻基眼睛一亮,正准备碰,不料朱高燧把牌一摊,大笑道:“哎哎……胡了!” 朱棣满脸不爽地看着这个小老三,还认真地检查了一下他的牌,最终只能咬牙确认,这逆子当真是胡了。 正当他准备掏钱的时候,却突然眼前一黑,直接昏死了过去。 “爹?!” “父皇?!” “皇爷爷?!” 三人大惊失色,当即命人去寻御医。 半个时辰后,御医走了出来,满脸凝重之色。 他跪倒在朱高煦身前,满脸悲痛地开口道:“皇上,太上皇已经……油尽灯枯,回天乏术啊皇上!” 听到这话,朱高煦如遭雷击,脸色瞬间苍白如纸。 朱高燧眼泪瞬间流了下来,脚步都有些蹒跚。 朱瞻基有些难以置信,想要说些什么,却是哽咽得说不出口。 其实他们都知道这一天会来,只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三人却都是难以接受。 毕竟,现在要走的人,是他们最亲最敬的人。 “皇上,太上皇召三位进去,抓紧时间吧!” 御医说完这句话,就识趣地退下了。 朱高煦三人不敢犹豫,当即走进了房间。 朱棣见到三人的模样,顿时大笑道:“哭什么?都多大的人了,怎么还跟孩子一样?” 朱高煦三步并作两步,急忙上前握住了朱棣干枯的双手。 “爹……” 朱棣紧紧攥着朱高煦的手,沉声道:“老二,记住你的承诺,对老三和瞻基好一点,一定要他们好一点!” “好!”朱高煦泪流满面地点了点头,“我一定会善待他们,爹您放心吧!” 听到朱高煦这话,朱棣总算是放下了心来。 朱高燧和朱瞻基已经是泣不成声,跪在朱棣病榻之前嚎啕大哭。 朱棣突然坐直了身体,脸上容光焕发,好像一个没事人一样,精神抖擞。 但是朱高煦三人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 “老二!” “朕看到了太祖高皇帝了!” “高皇帝……赐了朕一柄宝剑……他还夸赞朕这个天子做得很好……” “老二,父皇他真的没有怪朕……他真的没有怪朕啊……他说朕做得很好……” 话音未落,朱棣就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量,头一垂闭上了眼睛。 “爹啊!” “父皇!” “皇爷爷!” 武德二年三月甲子,永乐皇帝、太上皇崩于宁寿宫! 第802章 离别!真正的孤家寡人! 永乐皇帝病逝,万民嚎啕痛哭。 朝野上下一片惨然,这种悲伤的氛围足足持续了半年之久。 对文武百官而言,永乐皇帝确实是一位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雄主贤主。 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通过迁都北京、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等多项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 此外永乐皇帝还是一位金戈铁马的铁血帝王,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三大营,对外宣扬国威,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 史官一向不偏不倚,此次在史书上面,对朱棣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经过朱高煦与满朝文武的商议结果,一致认为永乐皇帝当得起“太宗”这个庙号。 要知道“太宗”这个庙号,可并不是谁都有资格上的。 在华夏帝王的庙号准则里,“有功者称祖,有德者称宗”、“开疆拓土曰祖,守业有成曰宗”。 所以一般而言,开国皇帝的庙号称“祖”,比如太祖、高祖、世祖等;而后续皇帝的庙号称“宗”,比如仁宗、孝宗、高宗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朝代只有一个“祖”,却有很多个“宗”,所以历史上“祖”的知名度要远远高于“宗”,但在诸多“宗”中,有一个的知名度却丝毫不逊色于“祖”,那就是“太宗”,比如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明太宗朱棣、以及清太宗皇太极。 因为,自古盛世出太宗。 不管是汉太宗刘恒,还是唐太宗李世民,亦或者说眼前的明太宗朱棣,都是罕见的英明帝王,靠着自身能力超群与励精图治,缔造出了一个个的太平盛世。 宽厚平和的汉太宗刘恒,缔造了“文景之治”。 文韬武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缔造了“贞观之治”。 雄才大略的明太宗朱棣,缔造了“永乐盛世”! 不管是“远迈汉唐”,还是“太宗”庙号,世人给朱棣的评价都极高。 当然,这也是朱棣应得的。 这一日,朱高煦得知赵王与北美王求见,他立马召见了二人。 果不其然,朱高燧和朱瞻基联袂而来,正是想要告辞离去返回封地。 “皇兄,在京师待了这么久,我也应该回去了!” 朱高燧笑呵呵地开口道:“算算时间,差不多也有两三年了吧!” “要是再不返回封国,我都担心手底下那些小崽子要来造我的反了!” 朱瞻基也紧跟着开了口,目的都是一样,想要返回封国美洲。 现在永乐皇帝驾崩了,对朱瞻基而言,这个大明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了。 而且这段时间以来,朱瞻基眼睁睁地看着大明王朝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他也学习到了很多治国经验,所以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发展自己的美洲大明。 不管中原大明发展得太好,都跟他朱瞻基没有关系,因为中原大明是朱高煦的。 所以,朱瞻基要回去,在北美缔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盛世大明! 听到他这话,朱高煦有些怅然。 父皇前脚才驾崩,这两个家伙就来请辞,怎么看都有些不讲情义。 但这就是皇室天家的常态,很多时候亲情并不能放在第一位,甚至是只能放在最后一位! “你们都想好了?” “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 朱高煦没有阻拦,也没有开口挽留。 北美大明也好,南洋七国也罢,对大明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所以他们尽快回去发展封国,成为中原大明的外围羽翼,这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亲情,这对皇室天家而言,太过可笑了一些。 朱高燧和朱瞻基都点了点头,心中也松了口气。 眼见朱高煦情绪有些低落,朱高燧笑呵呵地开了口。 “放心吧老二!” “等我回去之后就立刻为你物色几个大洋马!” “嗯?什么大洋马?”朱瞻基探出了脑袋,满脸好奇地问道。 “哈哈哈……” 见此情形,朱高燧和朱高煦不约而同地大笑了起来。 他们回想起了那一日,朱高燧因为骑大洋马,被朱棣老爷子敲了满头包! “对了老二,我也不是在劝你,只是希望你做好完全准备。” “摊丁入亩这项政策,可谓是斩断了读书人的命脉根基,他们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朱高燧忧心忡忡地提醒了一句,他也是知道朱高煦的打算,所以确实有些不太放心。 毕竟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从没有发生过,历代帝王也都从没有干过! 实则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朝廷都是好吃好喝地优待读书人,因为朝廷需要他们当官,需要他们为天子牧民! 甚至发展到了前宋王朝,读书人的地位权势被拔高到了一个极点,文臣缙绅都敢当众辱骂皇帝指责皇帝的是非过错,武官将领只能去给文官缙绅当狗,朝堂结构畸形到了极点。 现在朱高煦倒好,他这位武德皇帝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准备给天下读书人来上一记狠的! 那读书人的反应,基本上可想而知了。 其他的事情朱高燧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要是朱高煦真这么干了,那他这位武德皇帝的名声可真就臭完了。 要知道文人的笔堪比武夫的刀,而且还是杀人不见血的那种! “老二,此事你可得慎重考虑啊!” 朱高煦点了点头,清楚这是朱高燧的好心。 “放心吧!” “我会做好万全准备的。” “到时候要真是有不怕死的跳出来,那就阖族流放给你们!” 听到这话,朱高燧和朱瞻基大喜过望,连连点头。 他们封国内可正缺少这样的读书人,尤其是做过官的官员缙绅。 “那感情好啊!” “有多少要多少!” 三人继续闲聊了一阵,朱高燧和朱瞻基就离开了。 朱高煦没有去送,而是让太子朱瞻壑去送,自己却坐在龙椅上面发呆。 现在,他朱高煦就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啊! 第803章 成效显著!岭北拓荒完美进行! 武德三年。 朱瞻壑匆匆走进了御书房。 三年时间历练,他这位太子爷可谓是实至名归。 基于武德皇帝那不怎么“健康”的身体,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所以朝堂政务大多都是朱瞻壑这位太子爷在处理。 好在有着内阁诸臣的鼎力辅佐,否则仅凭朱瞻壑一人,恐怕还真做不到事事皆毕。 其实朱瞻壑也很无奈啊,摊上这样一位怠政懈政的父皇大人,太子爷表示他很受伤。 奈何人家武德皇帝有理有据,直接搬出了永乐先太子朱高炽的光辉事迹,所以朱瞻壑也没有丝毫反驳的理由。 要怪就只能怪这是老朱家的传统,从洪武朝那位懿文太子朱标开始,老朱家的太子爷就没一个轻松的。 朱瞻壑甚至不怀恶意地揣测,他再这么劳累下去,可能真会步朱标和朱高炽的后尘。 走进御书房,只见武德皇帝正在优哉游哉地品着香茗,朱瞻壑顿时就气急了。 “父皇,您明明没有生病,为什么就是不去上朝呢?” “现在朝野上下都在非议您老人家太过怠政,不知道在怎么编排您呢!” 听到这话,朱高煦抬起头来,懒洋洋地回答道:“随他们去吧,爱怎么编排怎么编排!” “我上个锤子早朝,半夜都得起来准备,好歹我现在也是大明天子,连个懒觉都不能睡了吗?” “再说了,我也不是没有去过啊,你看隔一天上一次早朝,这样大家都可以好好休息,何乐而不为呢?” 朱高煦说得有理有据,听得朱瞻壑只能摇头苦笑。 谁能够想到,他们敬爱有加的君父大人,就因为想睡懒觉,所以连早朝都不上了! 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父皇,您差不多就行了,这段时间您‘生病’的频率未免太高了。” “那些朝臣确实不敢非议您这位皇帝陛下,但是他们敢去找太医院的麻烦啊。” “我可是听说顾佐他们正在大力弹劾太医院的一众太医,指责他们尸位素餐,连皇帝陛下的龙体都调养不好……” 听到这话,朱高煦傻眼了。 狗日的顾佐,竟然给他来这么一手! “这个顾喷子想干什么?” “朕看他最近是不是太闲了一点!” 朱高煦冷哼一声,将顾佐记在了小本本上面。 其实他这位武德皇帝,还是比较合格的,只是偶尔缺席早朝罢了。 毕竟按照礼仪制度,早朝在六七点就要开始了,所以他朱高煦得五点多起床准备,那不活生生的大怨种嘛! 皇帝这个差事,还真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快乐。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累得比驴惨! 朱高煦可不想步上太祖朱元璋的后尘,做一个工作狂人,硬生生地把自己给累死了。 反正现在朝堂结构经过他的一再调整,早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流程。 地方奏章会先送到内阁,经由内阁诸臣先行筛选打上标签,然后全部再送到太子朱瞻壑手中,按照内阁诸臣提前整理好的轻重缓急程度,逐一进行批阅答复,最后再呈送给朱高煦这位天子。 朱高煦会再次复核太子朱瞻壑的批阅意见,确定无误之后则重新发回内阁,由内阁一众学士按照这些意见对所有奏章进行官方答复,然后下发到朝廷七部百司。 如此一来,内阁就成为了皇帝的特权顾问机构,手中并没有太大的权力,不至于最后发展成为历史上那样威胁皇权甚至架空皇权的庞然大物。 此外太子在这一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经历多年的历练与培养,太子也会熟于政务,渐渐学会如何治理国政,再者还有皇帝及时教导,所以等到太子即位称帝的时候,也不至于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昏君。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朱高煦这位大明皇帝可就轻松多了,不必再因为琐碎朝政而劳心竭力,只需要把控大方向即可。 不过他这种做派跟太祖高皇帝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才是真正的工作狂魔,事必躬亲励精图治,无论大小事务全部都要亲自过问,以致于最后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正因为太祖高皇帝这个榜样存在,所以朱高煦这个武德皇帝就显得很是拉胯了,群臣不叫嚣才怪! “行了,朕知道了,明日正常早朝。” 朱高煦无奈地开了口,哼哼唧唧地回答道。 “壑儿,你今日过来是什么事情?” 提及正事,朱瞻壑神情一肃。 “父皇,岭北布政使于谦传来了消息,这三年间岭北拓荒工作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是时候可以准备摊丁入亩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陡然坐直了身子,接过于谦的奏报细细查看了起来。 因为土豆种植成功的原因,岭北在这三年间吸引了无数的士绅缙绅前去拓荒垦殖,这其中不乏有某些朝臣派遣过去的人手。 没办法,岭北实在是太广袤了,而且朝廷给出的支持政策也太丰厚了。 只要百姓过去拓荒垦殖,那开垦出的田地就全归他们自己所有,朝廷不但提供土豆、耕牛等耕种物资,而且新开垦出的田地朝廷也免税三年! 在如此优渥的福利待遇之下,那些个一向喜欢“耕读传家”的士绅缙绅,哪里还能够坐得住啊! 在乡野间,为了争夺几块良田沃土,这些狗东西都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恨不得把脑浆子给打出来! 现在岭北那么广袤的一块无主之地摆在眼前,傻子才会坐着不动,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吃饱喝足! 正因为如此,这三年间岭北发展得很是不错,蜂拥而至的百姓商贾带给了岭北全新的活力,与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很好,不枉朕费了这么多心思。” “想必那些个士绅缙绅也赚了不少了,是时候该收网了!” 朱高煦轻笑了一声,重新恢复了武德皇帝的霸气。 “召集一众朝堂公卿前来议事!” 毕竟摊丁入亩新政关乎极大,所以朱高煦再怎么小心不为过。 明日早朝,他就会当众宣布这项新政,所以要提前跟一众朝堂公卿打好招呼,让他们心里面有个准备。 至于其他朝臣缙绅,那就不是朱高煦考虑的范畴了。 你要是老老实实地听话那样最好,要是看不清形势非要跳出来作死,那朱高煦也不介意杀几个人祭旗! 大势当前,任何人胆敢阻拦,只会被碾压成齑粉! 第804章 早朝议政!杨士奇出手! 午门之外。 群臣都在窃窃私语。 因为今日可是有些奇了怪了。 武德皇帝一向怠政懈政,平日里早朝基本上都看不到身影。 他一般都只会参加自己创设性的午朝,也就是快到中午才跟群臣开个会见个面,甚至还经常连午朝都不参加,转而命太子朱瞻壑监国理政。 这位武德皇帝怠政懈政之举,堪称举世罕见。 与太祖高皇帝相比起来,那可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奈何太上皇都驾崩了,现在也没人能够管得住他了,群臣劝谏归劝谏,也不好真个非议君上,所以也只能听之任之。 好在当朝太子朱瞻壑文武双全,并且性格仁慈宽厚,慈仁殷勤,颇具儒者风范,有圣君之风! 一想到这位太子爷,群臣也就好受了些。 不管武德皇帝怎么混账,现在总算是后继有人了,群臣们也丝毫不慌。 只是他们都没有发现,一众朝堂公卿脸色都很是凝重,并且都安安静静地站在原地,似乎即将会有大事发生。 很快午门打开,群臣鱼贯而入。 朱高煦坐在龙椅上面,朱瞻壑站在龙椅旁边,父子二人静静地看着陛阶之下的群臣。 群臣见礼之后,早朝随即开始。 七部百司进行了工作汇报,大致都是一些紧急之事,此外还有各部司监负责的主要事务。 等群臣汇报完毕,朱高煦目光流转,随即看向了一人,正是内阁大学士杨士奇。 杨士奇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目光,略微调整了一下心态,随即硬着头皮出列奏道:“启禀皇上,臣有要事启奏!” 听见这话,群臣都有些讶然。 毕竟杨士奇可是一向低调的很,这位内阁大学士在朝堂之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即便如此,也从没人敢小瞧轻视于他,毕竟杨士奇可是内阁大学士,武德皇帝的心腹重臣,地位犹在内阁另外一位大学士杨荣之上。 虽然因为内阁的制度,杨士奇手中并无什么实权,但是只要皇帝陛下的圣眷还在,那就无人敢轻视他杨士奇! 今日倒是奇了怪了,一向低调谨慎的杨士奇,竟然主动开口,还有要事启奏。 朱高煦点了点头,笑呵呵地开口道:“杨爱卿有何要事?直接说吧!” “启禀陛下,臣查旧例,人丁五年一审,分为九则,上上则征银九钱,递减至下下则征银一钱,以家之贫富为丁银之多寡,新生者添入,死亡者开除,此成法也。” 三年之前,朱高煦即位称帝之初,第一项新政便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其目的就在于固定丁银,为此户部制定了一套丁银编征制度。 而杨士奇现在就是在拿此制度开刀,明明白白地挑刺碰瓷。 “无如有司未必能留心稽查……且又相沿旧习,每遇编审,有司务博户口加增之名,不顾民之疾痛,必求溢于前额,故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而增,甚则人已亡而不肯开除,子初生而责其登籍,沟中之瘠犹是册上之丁,黄口之儿已是追呼之檄,始而包赔,既而逃亡,势所必然……” 此话一出,大殿内鸦雀无声,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 不少朝臣更是脸色大变,恶狠狠地盯着杨士奇,恨不得将他给生吞活剥了。 原因很是简单,杨士奇这番话语,意思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很多地区都存在户丁编审中的虚报和浮夸之风。 毕竟丁银编征制度始设不久,自然有着不少疏漏之处,可以钻的空子简直太多了。 杨士奇此刻提及的户丁编审弄虚作假,这正是士绅缙绅的手笔。 他们通过这种方式隐瞒自己名下的田产,再将徭役赋税摊派到那些根本不存在的虚假户口上面,而地方官府为了完成税额,于是乎这些士绅缙绅摊派的徭役赋税最终只会落到老百姓头上! 这只是其中一个手段罢了,不过却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然而现在杨士奇当众给提了出来,那无异于是在打他们这些缙绅的脸啊! 事实证明,这些朝臣猜得不错,杨士奇就是在打他们的脸,而且不等他们开口反击,杨士奇的一套组合拳就接踵而至。 “皇上,而士绅缙绅利用优免特权隐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以为规避,而丁银项目仍然存在,结果便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导致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其中在实行户等编审制的地区,出现了利用户等进行放富差贫的现象!” “如山东曹县,豪强尽行花诡,得逃上则;下户穷民置数十亩之地,从实开报,反蒙升户,结果其间家无寸土,糊口不足,叫号吁天者,皆册中所载中等户则也!” “这样一来,一方面地方官府为追求溢额在编审时多行虚夸;另一方面舍富就贫,丁银溢额增多的结果便是使得老百姓承担起更多的丁银来,饱受所谓的‘代纳’和‘包赔’之苦!”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痞子修仙传   云翻雨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突然暧昧到太后   总统(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