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这儿,朱棣总算是明白,为何朱高煦会勃然大怒了。 据他的了解,这个太子对匠人无比重视,不但拔高了匠人的俸禄待遇,还命工部创设了大明工会,以此筛选出掌握精湛技术的大匠宗师,维护这些匠人的权益,避免他们受到迫害。 可即便如此,那也不能因为匠人,就直接废了夏元吉啊! “老二,你这样做,只怕会让人寒心啊!” “要是有人借此事宣扬,你这位太子爷重视匠人轻贱士人,只怕不利于接下来的新政推行!” 朱棣叹了口气,言语之中,不乏在指责朱高煦行事冲动。 “夏元吉对朝廷而言,毕竟是立下了大功绩的,这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大多事情。” “可你现在因为一些匠人,就直接废了夏元吉,莫说夏元吉本人能不能接受,那些朝堂缙绅只怕得知了消息都会沸反盈天!” “到时候你这个太子爷该怎么收场?” 听到这话,朱高煦嗤笑了一声。 “爹,是不是您也觉得,匠人没有士绅重要?” “或者说,在你们眼中,发展工商业就是歪门邪道,不是正统之路?” 瞧见朱高煦那愤怒的模样,朱棣有些语塞,不过他也不好再开口相劝了。 毕竟朱棣可是一向清楚,这个太子对工商业很是重视,甚至远远超过了农业。 “这些年您也应该看到了,光是北直隶的商税收入,就足以媲美以往的朝廷税收总和了,这就是工商业的力量!”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只有士农工商齐头并进,大明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是再向以往那般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那大明还是以往那个大明,不会有任何变化,也不会有任何进步!” 朱高煦叹了口气。 “再者,大力发展工商业,也是对士绅缙绅的一大打击。” “天下大部分田地,如今都掌握在士绅缙绅手中,大多数百姓都因为朝廷的严苛律令被束缚在乡野田地之间,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对地方士绅俯首听命,就算是有几亩薄田的自耕农也要佃租一些士绅的土地以期多获得一点收成用以补贴家用。” “大明是一个农耕社会,谁掌握了田地谁就可以掌握话语权,得到天下百姓的支持,偏偏现在掌握话语权之人,不是朝廷更不是皇室,而是那些地方士绅!” “士绅掌控了话语权,才能够在乡野之间呼风唤雨为所欲为,每一个佃租士绅土地的佃户都不敢得罪士绅,生怕士绅不再允许他们佃租土地,他们没有收成没有粮食就活不下去!” “朝廷现在要做的,就是发展工商业,让天下百姓从田地里面解放出来,让他们可以选择其他的生计,不用再因为田地受制于地方士绅,从而斩断士绅对天下百姓的掌控,如此朝廷才可真正推行摊丁入亩,皇室才会成为大明江山的主人!” “以往的天下,可不是大明的天下,也不是老朱家的天下,而是士绅缙绅的天下!” 朱棣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最终长叹了一声。 “罢了,就按照你的意思做吧!” “爹老了,希望你行事有度!” 朱高煦点了点头,随即告辞离去。 而随着夏元吉致仕的消息传开,瞬间震动了朝野上下。 尤其是西山一事被有心人传开之后,整个京师更是谣言四起,沸反盈天! 所有矛头,全都指向了太子朱高煦! 第790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夏元吉致仕。 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大明! 毕竟,那可是夏元吉啊,永乐王朝的户部尚书! 如果不是因为夏元吉,永乐皇帝哪能建立什么文治武功,早就成为“杨广第二”了。 可就是这样一位能力出众的贤才干吏,却因为阻挠工匠晋升,竟直接被太子朱高煦勒令致仕! 消息一经传出,士绅缙绅当即就愤怒了。 太子爷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真要将那些卑贱商人抬到与他们同一地位上吗? 士农工商,这是历朝历代都不曾改变过的固定阶级,而士则是四民之首! 可是现在大明王朝的太子爷,却想要拔高匠人和商人的地位,肆意打压士绅,这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简直就是恣意妄为! 一时间,京师内各种谣言甚嚣尘上,大有一副愈演愈烈的架势。 而夏元吉灰心失意之下,也准备动身离开京师返回家乡,离开这个是非争斗漩涡。 因为局势的关系,夏元吉并未告知旁人,只是通知了一下好友蹇义。 城外凉亭处,蹇义正神情复杂地看着夏元吉。 这位好友,突然就被逐出朝堂了,这是蹇义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看着好友神情恍惚的模样,蹇义忍不住动了怒气。 “太子殿下这真是……恣意妄为!” “你可是为大明立下了卓越功绩,现在却因为一些小事落得这般下场,真是让人寒心啊!” 夏元吉苦涩一笑,抿了一口茶水。 “宜之,尽快下定决心吧!” “太子殿下打压士绅缙绅的决心,比你我想象之中的还要坚决!” “他是不会因为任何人就停下脚步的,老夫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几天夏元吉也算是想明白了,为何此次朱高煦会如此震怒,直接将他逐出了朝堂。 原因很简单,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 大明工会为匠人开辟了一条晋升通道,类似于读书人的科举制度,可以直接入朝为官。 夏元吉起初以为,这只是朱高煦为了提升匠人的地位,维护匠人的利益。 但是结合摊丁入亩这项新政,事情就远远没有这么简单了。 摊丁入亩一旦推行,天下读书人都会奋起反抗,届时只怕科举都难以举行下去,朝廷也会失去官员来源。 而大明工会则是另外一个人才来源,专门为技术人才开设的仕途之路。 那位太子爷,早在几年之前,就开始为此事做准备了。 他根本就不怕读书人抵触朝廷,因为就算读书人拒绝入仕,多的是想做官的人! 除了读书人外,还有各地新学培养的新学子弟,还有各地技校培养的匠人子弟! 光是这两大派系,就足够支撑朝廷推行摊丁入亩,解决人才来源问题了。 那位太子爷,还真是下了好大一盘棋啊! 从好几年之前就开始筹谋布局,现在就是百尺竿头,只等更进一步! 这般心计这般谋划,谁还能阻止得了他朱高煦? 夏元吉不能,蹇义不能,甚至连皇帝陛下都不能! 既然如此,不如抽身离去,离开这是非争斗之地! 夏元吉摸了摸额头上的伤口,依旧能感知到些许疼痛。 但是额头上的疼痛,比不过他心里的疼痛。 夏元吉自问与朱高煦相识多年,二人更是一起多次完成了税制改革,怎么说也有着情分存在。 而且夏元吉先前也已经做出了选择,决定全力辅佐朱高煦,推行摊丁入亩新政。 可是现在,因为大明工会一事,夏元吉直接就被逐出了朝堂,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他夏元吉分明是一心为了朝廷为了大明,可是最后却落得这般下场,很难不让人寒心。 相比于失去官职,夏元吉更寒心的是,太子爷竟然不相信自己。 只怕在朱高煦眼里,自己之所以阻挠匠人晋升,是为了打压匠人吧? 呵,我夏元吉需要这么做吗? 君不知臣,为之奈何? “宜之,要么全力推行新政,要么就抽身离去。” 夏元吉看向好友,郑重其事地告诫道。 “摊丁入亩绝对会推行下去。” “而你又是吏部尚书,若是不能做出正确选择,那位太子爷绝对会罢免了你!” 听到这话,蹇义脸色一沉。 他确实还没有做出选择。 好友夏元吉如今的遭遇,更是让他有些心寒,生出了兔死狐悲的感伤。 明明为大明为朝廷操劳了一辈子,最终却是落得个这般下场,任谁见了心里面都不会好受。 偏偏蹇义又不愿就这样黯然致仕。 毕竟他还年轻,至少还可以做十年的吏部尚书,要是仕途之路就此断绝,蹇义也断然不能接受。 正当二人长吁短叹的时候,远处一队铁骑疾驰而来。 蹇义放眼望去,下一刻脸色大变。 “混账!” “锦衣卫!” “太子爷想做什么?” 蹇义下意识地看向了夏元吉,满脸都是惊恐之色。 夏元吉也有些不安,难以置信地看向那位锦衣卫指挥使。 他有些不敢相信,太子爷会如此心狠手辣,把自己逐出了朝堂还不满意,还要杀了自己不成? 聂兴扫了一眼震恐不安的二人,心里面觉得有些好笑。 太子爷也真是的,那狗脾气就是不好,打了人家一顿,又勒令人家致仕,现在人家真的要走,他反倒是有些后悔了! 可太子爷毕竟是太子爷,后悔了那也不能说出来啊,更不可能开口道歉。 所以作为朱高煦的绝对心腹,聂兴无疑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嗯,他就是来当孙子的! “夏大人,奉太子爷之命,请夏大人回京配合调查。” 配合调查? 这是什么意思? 夏元吉闻言一怔,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蹇义却是满脸怒容,直视着聂兴。 “敢问指挥使,太子爷这是要将夏大人打入诏狱吗?” “咳咳,蹇大人误会了。”聂兴叹了口气,“都察院最近查到户部主事张河有贪腐之举,已经将其缉拿归案。” “夏大人毕竟是户部尚书,所以当然有义务配合调查,还请夏大人近期不要离开京师。” 什么情况? 户部主事贪腐,关他户部尚书屁事? 太子爷这是变着由头想把夏元吉留下来啊! “另外,因为吏部暂时没有推荐合适人选,所以夏大人的辞呈已经被驳回了,夏大人尽快回去办理公务。” 蹇义:“???” 夏元吉:“???” 嘶…… 怎么个意思? 太子爷这是服软了? 第791章 傲娇夏元吉!霸气太子爷! 走? 还是不走了? 车夫不耐烦地上前问道。 毕竟这马车可是夏元吉租来的。 夏元吉为大明王朝兢兢业业地干了一辈子,从未接过任何人的孝敬贿赂,仅仅靠着朝廷的俸禄艰难生存,家中早就没有余财了。 毕竟他可是户部尚书,执掌户部的大司农。 要是连他夏元吉都不能以身作则、洁身自好的话,那怎么能为大明管理好天下钱粮? 所以夏元吉很穷,此刻面对车夫的质问,他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租车的银子可是早就付了,现在他不租车了,只怕钱也退不回来啊! 再说了,你朱高煦不是能耐嘛,还特么地拿饭碗砸老夫,把老夫额头都砸破了! 你让我夏元吉致仕就致仕,让我夏元吉回去就回去,老夫不要面子的吗?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就冷哼了一声。 “走!” “为什么不走?” “这就启程,回江西德兴!” 蹇义见此情形,有些哭笑不得。 他哪里不知道,好友这是受了委屈,没地方发泄呢! 可是作为夏元吉的好友,他自然不愿意见到,夏元吉意气用事,就这么黯然致仕了。 毕竟他们二人年纪相仿,而且并不算大,足以再干个十年八载的,现在致仕不是白瞎了嘛! “哎哎……维喆,你怎么也冲动上了!” “那个谁,咱不走了,不走了哈!” 蹇义立马拦住了夏元吉,对车夫喝道。 可夏元吉受了委屈,哪能就这么简单结束。 “不行!” “君子重诺!” “老夫银子都给了,必须走!” 夏元吉叫嚣道,摆出一副打死不留下的模样。 聂兴见状有些哭笑不得,这怎么还傲娇上了? 不过毕竟是太子爷理亏,冤枉了人家,聂兴也不好发怒。 于是他只能看向了那个没有眼力见的车夫,对他招了招手。 “那个谁,锦衣卫知道不?” 车夫满脸不爽。 “锦衣卫是谁啊?” “我说你们还走不走了?” “事先说好哈,不走银子可不会退!” 哟呵,你可真勇啊! 聂兴都有些惊了。 锦衣卫才废除了几年啊,竟然都有人不记得了! 看来想要恢复锦衣卫当年的威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聂兴直接拔出了绣春刀,架在了车夫脖子上面。 “怎么?” “现在知道了不?” “你再叫嚣一个给本座听听?” 车夫腿肚子都快被吓软了,恭恭敬敬地掏出了银子还给夏元吉。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夏元吉也明白走是走不了了,索性跟着聂兴回京,去见一见那位太子爷。 他倒是想要看看,朱高煦还能说出什么话来! 很快一行人回到了京城,夏元吉安顿好了家人,则跟着聂兴前去东宫。 朱高煦正伏案批阅奏章,等夏元吉进来之后,他也没有吭声。 夏元吉就这么面无表情地站着,也不说一句话。 整个大殿寂静到了极点,充满了诡异的气氛。 良久之后,夏元吉还是忍不住了。 “太子殿下!” “若是无事,草民就告退了!” “草民要离京回乡,天色已经不早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冷笑了一声。 “怎么?” “还傲娇上了?” “犯了错就要挨打,挨打就要立正!” “你夏元吉犯了错,孤还不能教训你了?”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 毕竟夏元吉确实做错了事情。 不过他的初心可是好的,并没有动任何私心,这也是夏元吉真正委屈的地方。 朱高煦叹了口气,伸了伸手示意夏元吉坐下。 夏元吉也没有再拘着,算是得了一个台阶下。 “朝廷之所以优待读书人,是因为读书人通过科考入朝为官,替皇帝天子牧民。” “孤之所以优待匠人,是因为匠人可以不断研发创造,不管是武器军备,还是民间用具,匠人在这些领域里面每前进一小步,都可以带给大明巨大的进步!” “比如皇家制造局这些年生产的火器火炮,要是没有它们,大明水师就不可能纵横四海巡戈异域,更不可能震慑海外蛮夷!” “所以,匠人对大明王朝的重要程度,并不比读书人要逊色多少,商人同样如此!” 毕竟夏元吉是不折不扣的贤才干吏,所以朱高煦不希望他继续保留之前的落后思想。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你夏元吉要牢牢记住,毕竟你是户部尚书,执掌朝廷财政钱粮的大司农!” 夏元吉沉默了,一直没有吭声。 “你以为孤想做什么?” “为了打压士绅缙绅才推行摊丁入亩吗?” “孤要做的是,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一个人人平等、四民并行的太平盛世,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太平盛世!” “因为朝廷一直优待读书人,一直打压工商业,所以士绅缙绅占据了太多资源与利益,其余农工商三大支柱根本就不可能发展得起来!” “这一点,你夏元吉心中最清楚,要不是孤对大明税制屡次改革,恐怕你这个户部尚书连大明有多少田地都不知道,连那些士绅缙绅吞并了多少利益也不知道!” 这一点,夏元吉承认了。 他这个户部尚书,做得并不合格。 当年永乐皇帝渴望文治武功,一口气搞了好几个大项目大工程,还要不停地出塞北伐,每一个都要耗费海量的银钱。 而他夏元吉与前太子朱高炽,也不过是想着开源节流,从各地州府尽力筹措钱粮,以支撑朝廷的运转。 直到汉王朱高煦横空出世,改革盐税推行新法,夏元吉这才明白了,原来朝廷税收并没有那么少,真正的大头一直都士绅缙绅给吞了,朝廷连一半税收都没有收到! 这件事情,夏元吉一直记忆犹新! 所以现在朱高煦提起来,夏元吉也没有反驳的话语。 “士绅缙绅占了太多资源与利益,所以压制了农工商的发展空间!” “孤大力打压士绅缙绅,就是为了发展农业与工商业,补足这三块短板!” “等到四民支柱齐头并进,大明自然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足以名垂青史的太平盛世!” “所以,夏元吉,舍弃你那些落后的思想,为大明盛世而努力吧!” 夏元吉沉默了良久,最终长叹了一声。 他根本没有其他选择。 因为朱高煦明白夏元吉的为官初心。 家国百姓,盛世大明,这是夏元吉一直以来的追求! “殿下放心,老臣明白了!” 第792章 即位称帝!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永乐二十七年。 奉天殿,酉时。 身穿金黄衮服,头戴青玄赤黄冕冠的朱高煦坐在椅子上,满脸生无可恋。 从昨夜就开始准备,一直搞到了现在,他连觉都没有睡好。 等到了正午时分,接驾队伍才开始从大明门进入帝都,然后派遣礼部官员告祭各宗庙,大明王朝换了一位主人。 接着又根据礼法,朱高煦先去西宫朝见了永乐皇帝。 西宫就是曾经的燕王宫,早在永乐初年就进行了一番全新修缮,比之皇宫也丝毫不差。 毕竟禅位大典之后,朱高煦才是真正的大明皇帝,而皇帝自然要入主乾清宫,这是宗法礼制所限制,而朱棣这位太上皇自然只有搬走。 原本按照朱高煦的提议,朱棣就住在皇宫里面,随便找一座宫殿给他养老,这样父子二人还可以时不时地见面,朱高煦也能送朱棣最后一程。 但朱棣是个念旧的人,他拒绝了朱高煦的好意,直接定下了西宫。 对此朱高煦也很无奈,只能听之任之,大不了以后多过来串门。 朱棣看着一身龙袍的朱高煦,满脸都是欣慰之色。 不过现在还不是多废话的时候,朱棣勉强振作精神训诫了朱高煦几句,就示意朱高煦退下了,接下来还有朱高煦忙得时候。 离开西宫后,朱高煦一行又来到承天门祷告上苍,祭祀天地。 承天门就是后世的天安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 承天门祭祀,是让新帝为与天地沟通。 之前的皇帝退休了,现在到我做主了,上苍天地大家都给个面子,多少意思意思,风调雨顺什么的都安排着走。 祭祀完天地之后,朱高煦又要开始祭祀鬼神,一个动作不得不僵硬的重复几十遍以上,而且你还不能休息或者敷衍,满朝文武都盯着呢,敢乱来口水都能喷死你。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哪怕朱高煦也只能忍着受着。 毕竟这是一个愚昧的时代,上苍鬼神早已融入了皇权统治之中。 朱高煦想要坐稳皇帝宝座,在这个节骨眼上,就只能表现出对上苍鬼神的尊重与敬畏。 至于即位称帝之后,他有的是时间与精力来收拾这些封建迷信。 如此循环往复,各处祭祀祷告,一直等到天都要黑了,朱高煦才率领满朝文武堪堪来到奉天殿。 让朱高煦啼笑皆非的是,都这个时候了,他这位新帝还要进行一番“三辞三让”的戏码,最后再“勉从所请”。 这样才显得新帝孝顺敦厚,不慕权利。 不然你爹可还没死呢,让你做皇帝你就做了,那可不是大大的不孝嘛! 满朝文武在这新旧更替之时谁也不敢轻易冒头,整个大殿中的人各有各的心思。 大部分都是欣喜若狂,早就期盼着眼前这一幕了。 比如顾佐、解缙、王景等早年的汉王党羽,此刻更是高兴得满脸堆笑。 朱高煦从汉王到太子,再从太子到皇帝,每一步都走得很是艰难,他们这些心腹亲信也因此仕途多舛。 但是,先前的辛苦与隐忍都是值得的,至少他们都等到了这一天! 太子朱高煦,正式即位称帝了! 蹇义与夏元吉等老臣则是神情复杂,一方面感怀永乐皇帝,另一方面则是不安于新帝。 永乐皇帝再怎么雄心勃勃,至少他朱棣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皇帝,遵守礼法制度,并未做出什么太出格的举动。 但是这位新帝朱高煦可完全不一样了啊! 从特么地汉王监国开始,朱高煦就搞出了多项新政推行改革,现在即位称帝了,再也没人能够管的住他了,只怕当真要放飞自我了啊! 就这样,大殿中一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取向狙击
云翻雨覆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大胆色小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蔡姬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