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309章

第309章

正不理解的地方。 就算这位二叔做好了一切准备,有绝对实力镇压得住天下士绅缙绅。 但是如此行事,无异于会将士绅缙绅推倒朝廷的对立面,推到他这位新帝的对立面! 当年太祖高皇帝何其杀伐果断,硬生生炮制出了好几场血腥大案,将那些不听话的读书人杀了个干干净净,可是最后太祖爷还不是定下了优待读书人的国策,还不是为了迎合士绅读书人向朝廷效忠! 你朱高煦再牛逼,还能牛得过太祖高皇帝? “大侄儿,你觉得儒学长盛不衰的根本是什么?” “额应该是儒学的思想观念,有利于帮助王朝稳固统治!” 朱瞻基怎么说也是个文化人,所以很快就给出答案。 “没错!”朱高煦点了点头,“昔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因为儒学给朝廷提供了统治百姓的合理学说,而历代朝廷一旦采用了儒学思想治国,那就与儒家成为了共生体,也就是所谓的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朱瞻基闻言一愣,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他感觉到自己的三观渐渐开始碎裂。 因为从小到大,朱瞻基所接触到义理都是儒家学说。 毕竟他爹前太子朱高炽可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学问大家,敦厚君子。 他自然也免不了从小学习儒学,还受到一众大儒的培养教导。 可是现在,二叔却告诉他,儒家的学说其实并没有那么伟大,其本质上也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只是儒学通过忠孝仁义巧妙地与皇家绑在一起,让皇家与士大夫成为了共生关系,这才能够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中脱颖而出,直至现在都传承不绝! 那不是就意味着,儒学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大上,不过是给帝王给朝廷服务的工具罢了? 这等冲击,不可谓不大! “大侄儿,你再想想,为什么朝廷要禁锢百姓思想?” “禁锢百姓思想?”朱瞻基倒吸了一口凉气。 “没错。”朱高煦随手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太祖高皇帝删改《孟子》一书,比如朝廷推行严苛的户贴路引制度,再比如采用儒学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这些说法也愚弄百姓!” 这些例子都是事实,也都是朝廷愚弄百姓的力证! “百姓都是愚钝的,只有这样做,王朝统治才能长治久安吧!” 朱瞻基这话说得很是委婉,其实他很想说,如果不愚弄百姓,老朱家哪能坐稳这个江山啊! 你老朱家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跟我们一样都是平头老百姓,既然如此那凭什么你们朱家人就可以坐稳江山皇位,享受世世代代的荣华富贵? 天下百姓真要是产生了这样的危险思想,那天下大乱可就不远了啊! 结合摊丁入亩这项新政,朱瞻基已经隐隐猜到了朱高煦想做什么。 他废除了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与科举优待,却丝毫不担心朝廷无人可用! 那么唯一的可能就只剩下了一个! 这位即将即位称帝的太子爷,想要废除愚民政策,开启天下民智! “二叔,历朝历代都重视农耕桑稼,自古以来都是百姓自给自足,轻易间不会远离乡野故土。” “这样老百姓只在自己生存的环境里面生活,不与外界接触,见不到外面的天下,自然就生不出别样的心思,自然有利于王朝的长治久安!” “而乡野间的读书人之所以能够明辨是非,不仅仅是读书,更是因为读书人享有特权,可以不受路引限制,自由行走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识远非平民百姓可比。” “但是看的多了见识也就多了,心中的想法和欲望也随之增多,欲望多了想要的也就多了,就会滋生出野心与欲望,若是天下百姓也都如读书人一般想要那么多,那这天下还能满足这么多人吗?” “换句话说,真要是开启了民智,那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地耕田种地,谁不想逍遥快活,做个位高权重的达官显贵,或者说做一个锦衣玉食的富商巨贾?” “人性贪婪,欲壑难填,二叔真想开启民智,只怕会天下大乱啊!” 朱瞻基苦口婆心地劝说道,朱高煦听后却是冷笑连连。 “你这说法就是强词夺理了!” “老百姓要是能够吃饱穿暖,要是日子过得好了,谁会愿意造反作乱呢?” “再说了皇室牢牢掌控军部战兵,难道还会怕那些个跳梁小丑造反作乱吗?” “因为莫须有的忌惮,就采用儒学愚弄百姓,推行什么愚民政策,这才是真正的笑话!” “我老朱家之所以能够成为这天下之主,可是当年太祖高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打出来的,而不是靠这些愚民政策骗出来的,这才是一个帝王皇室该有的气度与野心!” “大侄儿,你还是太小家子气了,这一点得改啊!” 朱瞻基:“!!!” 第784章 不够分?那把蛋糕做大一些! 小家子气? 我特么这是小家子气吗? 历朝历代帝王都是这么做的,难道他们也是小家子气? 怎么就你朱高煦大气,就你朱高煦牛逼行了吧? 呸,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二叔,解决一两个士绅那很简单,就跟碾死几只臭虫那般,轻而易举!” “但是这摊丁入亩面对的可不是一两个士绅,而是整个几十上百万的士绅读书人啊!” “再者民智开启对朝廷而言,弊远大于利,甚至可能会动摇朝廷统治的根基!” “这一旦处理不好,大明江山只怕都会有倾覆之患,好不容易安稳了这么多年,二叔您就别折腾了行不行?” 哟呵,你小子这是飘了啊? 朱高煦略显不悦地看着朱瞻基,准备好好给他上一课。 “大侄儿,你知道为什么我会让你去美洲吗?” 朱瞻基:“???”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老子夺嫡失败了? 你这个胜利者自然容不下我,所以才会将我一脚踹去那海外蛮荒之地! 咋滴难不成你把我流放去美洲,还是为了我好不成? 呸,真不是东西,往人伤口上面撒盐! “咳咳,二叔此话何意?” “小侄身为大明宗室,去美洲为大明开疆拓土,是应有之理!” “行了。”朱高煦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这里就你我二人,不用拘着端着,想什么说什么就是了。” “二叔我让你去美洲,其实是为了奠定大明基业啊!” 朱高煦语重心长地开口道:“方才你也说了,开启民智之后,百姓欲望也会随之增长,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对朝廷而言,百姓开启了民智,对当下贫困的生活不满,那朝廷就应该想办法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只要能够吃饱喝足日子安稳,老百姓非但不会去发疯造反,反而会对朝廷自发拥护。” 顺着朱高煦的思路去想,朱瞻基眼睛顿时一亮。 经历了七八年的帝王生涯,朱瞻基也不是当年那个小白了,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 “二叔,话虽如此,但是这天下的财富就那么多,天下土地也就那么多,每年的产出也都基本上有固定数额。” “百姓欲望增长,想要过更好的日子,那就需要更多的田地,需要更多的粮食,有的人多占了,那相对应的其他人就会少占,怎么可能做到人人都能满足,都能过上好日子?” “退一万步来说,百姓什么时候会感到满足呢?从最初解决了温饱问题可以吃饱穿暖,然后他们就会想更进一步,是不是可以多占一些田地获得更多收成,然后存下一些积蓄供子弟读书求学。” “家里面出了读书人他们又会想着全力供养这个读书人参加科举大考获得功名,然后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一跃成为士绅缙绅;而成了士绅缙绅之后,他们依旧不会感到满足,想方设法地想要获得更多的田地,作为其耕读传家的资本家业,以此供养出一个个的读书人,从而保证家族传承不绝……” “二叔,你看看,人性贪婪欲壑难填,根本就不会有得到满足的那一天,只会永远不停地攫取更多利益,所以二叔没这个假设根本就不成立,他们永远都不会有满足的那一天!” 听到这话,朱高煦脸上露出了笑容。 “大侄儿,你能看到这一点,确实很不错。” “那既然如此,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要让百姓感到满足呢?” 此话一出,朱瞻基顿时人傻了。 嘶…… 怎么个意思? 百姓不满足于当前的生活,那就会更加疯狂地争夺利益,甚至不再对朝廷保持敬畏之心,如此一来那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二叔,你的意思是……” “你还记得我当年说过的蛋糕理论吗?” 朱高煦看向朱瞻基,轻笑道:“蛋糕就这么大,分蛋糕的人却很多,大部分蛋糕也全都落到了皇室、达官显贵与士绅缙绅手中,最终底层百姓不堪困苦揭竿而起,偌大一个王朝轰然崩塌,被一个崭新王朝取而代之,继续分蛋糕继续陷入循环之中……” 这个蛋糕理论,朱瞻基曾经从朱棣口中听说过,现在亲耳听到这话,还是觉得心底发寒脊背发凉! 没办法,实在是太过震撼人心了些! 历朝历代王朝崩塌,都很难避开这个怪圈,或者说全军覆没,没有任何例外! “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不能把这个蛋糕给做大一些呢?” 听到这话,朱瞻基眼睛顿时一亮。 他隐隐猜测到了,朱高煦的底气所在了! “你先前说的确实不错,天下田地就那么多,产出的粮食也就那么多,迟早有满足不了天下百姓的那一天!” “可是你看看如今的大明,比之当年的大明,疆域版图扩大了多少?” “南洋七国与中南六国都是良田沃土,而且一年四季皆可耕种, 一年能够种植两季水稻,还能种植一季杂粮,只要将大明子民迁徙过去拓荒垦殖,那用不了多久这些地方都会成为我大明一个又一个的粮仓,你觉得能够满足天下百姓了吗?” “要是还满足不了,那也没有问题,神器土豆已经确认可以扎根于草原大漠上面,完全可以种出粮食获得收成,那把这个消息放出去,天下百姓都会蜂蛹去草原大漠拓荒垦殖,那片草原大漠何其广袤无垠,可以满足大明百姓了吗?” “如果还是不能满足,那也没有问题,等我大明彻底征服了草原,将其变成了我们的农耕地,大明自然可以以此为跳板,继续向中亚进军,每打到一处就开始耕田种地种粮食,让老百姓们去征服异域,这样如何呢?” 朱瞻基瞪大了眼睛,满脸骇然地看着朱高煦。 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位二叔的野心竟然如此之大! 真要是按照他所说的,那大明王朝将会变成一台战争机器,永远不会停止战争与侵略。 朝廷负责打仗,百姓负责耕种! 老百姓只要不满足,那就一路打过去! 一切只为了满足大明百姓的需求! 这样的大明,未免太过可怕了些! “二叔,这不符合我大明仁义之邦……” “装什么大头蒜啊!”朱高煦嗤笑道。 “仁义道德能吃饱饭吗?” “……不能!” “那不就行了!” 第785章 战争的意义!从来不会亏钱! 仁义道德能吃饱饭吗? 确实不能。 不管是洪武年间,还是永乐初年,朝廷都秉持“厚往薄来”的朝贡原则,以彰显大明王朝身为“天朝上国”的仁义与威严。 可是这有什么卵用? 大明王朝对但凡来朝供奉的国家都认为是自己的藩属国,只要他们对明朝进行朝贡,大明王朝就会回赐以丰厚的报酬,这就是“厚往”。 而“薄来”,就是每个来朝贡大明的藩属国只需要简单的贡品就能获得丰厚的赏赐。 因为大明王朝在乎的本来就不是贡品多少和贵重程度,在乎的是来朝的数量和规模,而这些只需要薄礼就可以得到丰厚赏赐的藩属国,自然都愿意来捡这个便宜。 所以,基于这个“厚往薄来”的政策,可以知道在近一百五十个朝贡明朝的藩属国家之中肯定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为了大明王朝丰富的赏赐而来,至于所谓的忠诚与否简直就是个笑话。 但是这种入不敷出的朝贡方式,最后却是将苦难降临在了百姓身上。 长时间保持着“厚往薄来”的交流模式,大明王朝的国库变得空虚,经济紧张,想要充实国库并且继续保持这种“厚往薄来”的关系就必须要增加赋税,最终只会平摊到底层老百姓头上。 为了彰显大明王朝的仁义与威严,为了维持住大明王朝身为天朝上国的威严,从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大明就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不知道挥霍出去了多少钱粮,偏偏还为此甘之如饴! 可朝廷中这么多优秀的官员,历代君王中也不乏贤明的,为何不对此提出异议呢? 因为这是必要的政策,也是符合儒学理念的政策。 再说了,真赏赐给藩属国的钱财,也不需要从皇室、官员口袋里面出,谁又会在意呢? 朱瞻基以往是皇太孙,他爹朱高炽乃是皇太子。 因为此事,朱高炽不知道与朱棣争论过多少次,然而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 尤其是当年那场万国大会,大明给予了一众海外来使崇高的礼遇,吃好的喝好的,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都快把人家当成爷爷供着养着了。 也就是朱高炽与夏元吉等人极力反对,请求皇帝陛下赶紧把这些白吃白喝白拿的米虫蛀虫给赶走。 这件事情,朱瞻基始终记忆犹新。 仁义道德,是吃不饱肚子的。 “大侄儿,你想做一位真正的帝王,那就千万不要相信儒家的那一套理论!” “诚然,对待汉人百姓、大明子民,朝廷可以秉持仁义原则,但是对待外邦蛮夷或者说土著蛮夷,那务必要打消这些可笑的思想。” “战争不只是会消耗钱粮,更可以带来利益,不然为什么蒙古铁骑要不择手段地南征北战,横扫了整个亚欧大陆?天知道他们从这一场场战争里面夺取了多少金银珠宝,又获得了多少海量利益?” “方才你也曾经说了,开启民智只会导致百姓欲壑难填,导致他们的欲望不断增长,既然如此那填不住就不填了呗,朝廷出兵打仗,百姓负责耕种,他们要多少田地朝廷就给他们打多少田地,不怕他们不够贪婪,就怕他们来不及耕种啊!” “如此模式循环之下,你觉得这些百姓还会造反作乱吗?他们巴不得朝廷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战争,巴不得朝廷打出更多的异域新土,好让他们去侵占去兼并,然后种出粮食获得利益!” 朱瞻基震惊得无以复加,整个人都因为惊惧而不断颤抖。 这种朝廷运转模式,他先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从小到大,朱瞻基就一直学习儒家思想,身边也都是些大儒硕儒,所以难免会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认为帝王就应该是一位谦谦君子,就应该是一位敦厚君子。 可是直到这一刻,朱瞻基才终于明白了过来,那他娘地都是些什么狗屁啊! 帝王推行仁义道德,有什么屁用,能够让子民填饱肚子吗,能够让百姓吃饱饭吗? 不能! 既然不能,那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因为田地利益不够,朝廷就因噎废食,采取愚民政策,看似可以保证朝廷统治长治久安,可时间长了却也会抑制国力发展,滋生出士绅缙绅这些米虫蛀虫! 与其如此,当真不如开启民智,让老百姓做自己的主人,而朝廷则源源不断地带来田地利益,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运转模式,一种足以保证大明国力不衰的模式! 发动战争,获得田地,供养子民! 蛋糕既然太小了,那就把蛋糕给做大! 人口如果太多了,那就迁徙去异域耕种拓荒! 朱高煦要的从来不是一国一地,他要的是整个天下啊! 朱瞻基悟了,神情激动地看着朱高煦。 他对以往的想法感到可笑。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啊! “草原大漠种上土豆,南洋中南种植水稻,有了更多的产粮之地,我大明日后还需要担心粮食问题吗?” “有了足够的粮食供应,大明人口就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人口就意味着劳力,意味着战兵,意味着一切!” “人口越来越多,田地数量不够,他们自然会渴望朝廷发动战争,再打下来一片新土供他们耕种,届时真正想要发起战争之人可不只是武官勋臣了啊!” “再者粮食足够劳力足够,大明就能腾出手来修建河道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让大明境内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通畅,甚至打造一艘艘商船货船连同所有海外藩国,如此货物人员的往来也更加密切。” “人员往来密切,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商业会随之愈发繁荣兴盛,朝廷就能在商业上征收更多的赋税,从而不再为了钱粮短缺而发愁,就能做更多的事,甚至直接取消农税减轻百姓头上的负担,为百姓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 “大侄儿,你要记住一句话,战争获胜者从来都是挣钱的,没有亏钱那么一说!比如你想要出兵南美的印加王朝,那就要毫不留情地打到他们害怕,打到他们失去抵抗之心,届时不管是田地还是钱粮甚至是人口,你都可以对其予取予求,不断削弱其实力,最终一锤定音直接将其覆灭!” 朱瞻基:“!!!” 娘咧! 还能这么打仗? 我好像真的悟了啊! 第786章 重逢!视察皇家制造局! 闲来无事。 朱高煦准备去西山一趟。 这些年来皇家制造局可谓是发展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因为工部尚书宋礼的大力支持与发展,大明工会已经遍布天下各地,地方州府郡县皆有大明工会办事处。 大明工会的职责也很简单,那就是负责统计与保护地方匠人,尤其是那些技术精湛的大匠宗师,一旦被工会授予了大匠勋章,就会得到大明工会的绝对保护,变相等同于士绅拥有了功名特权。 毕竟每一位大匠宗师,可都是不折不扣的技术性人才,放在大明这个时代就是国宝一样的存在,理应得到这般优渥待遇。 大明工会源源不断地筛选技术精湛的顶尖匠人,然后输送到西山圣地皇家制造局,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确保了皇家制造局传承不断。 此外从西山向外直至整个北直隶,都设有技术工人学院,完全由朝廷出资建设,专门为寒门子弟提供学习技术的机会。 他们不需要缴纳任何学习费用,就可以学到养家糊口的本事,这是老百姓做梦都求不来的天大好事。 所以这些技校得到了地方百姓的鼎力支持,就连地方官府也将其纳入了官员考核之中。 因为朱高煦的一系列操作,大明正在逐步走向后世轨道。 此行朱高煦带上了工部尚书宋礼与户部尚书夏元吉,以及一个死皮赖脸非要跟着的北美王朱瞻基,再有就是聂兴等锦衣卫了。 毕竟朱高煦现在贵为当朝太子,并且马上就要即位称帝了。 所以哪怕是微服私访,只是去西山一趟,该有的保护措施也万万不能少。 早在头一天,皇家制造局就接到了太子殿下将驾临的消息,所以早早地做好了准备。 局长胡元澄亲自带着一众大匠宗师在西山脚下迎接,眼睛就看得发红了,可谓是翘首以盼。 良久之后,终于等到了正主儿。 一见到朱高煦,所有人都跪倒在地。 朱高煦急忙上前,将胡元澄给扶了起来。 这位大明火器之神,这些年来可是为大明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山皇家制造局在他的带领之下,不断高攀科技树,研发改良大明军备,制造越发恐怖的大明火器,然后投入生产配备给大明战兵! 大明火器之神,可并不是一句空口白话啊! “行了,大家都起来吧,该干活的干活去,不想拿俸禄了,不想养老婆孩子了?” 众人听到这话,顿时发出了一阵哄笑。 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蔡姬传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镇痛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