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张二虎现在已经老大不小了,都快奔三了,可是仍旧没有讨到媳妇儿。 不是他不愿意找,而是没人愿意嫁给他啊! 就因为他是个军户,不但穷困潦倒,而且还要服兵役。 女子真要是嫁给了他张二虎,不但要陪他一起吃苦受罪,而且子孙后人也会沦为军户,世世代代都要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可言,谁又会愿意呢? 就算那些女子愿意,他们的父母也不会愿意,没人愿意把女儿往火坑里面推! 正因为如此,如同张二虎一样讨不到媳妇儿的军户大有人在,他们现在已经绝望了,对朝廷失望,对自己绝望,人生俨然走到了尽头。 张二虎偌大一个男子汉,自然不甘心一辈子做个没出息的军户,所以他直接逃跑了。 换句话说,张二虎是个逃兵,逃到了这刘家村隐姓埋名。 现在一看到刘老爷上门,还云里雾里地问东问西,一反常态地嘘寒问暖,张二虎下意识地就认为,这个老东西查出了他逃兵身份。 所以张二虎暴怒到了极点,这种苦日子他真是过够了!逃兵是死罪,被抓到之后会立刻送回原先卫所,服役到死! 张二虎直接拔出了一把尖刀,恶狠狠地盯着刘老爷。 既然横竖都是一个死,那不如死得痛快一点! 刘里长被他这个动作吓得连连倒退,急忙高喝道:“二虎你干什么?” “老夫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你不要胡闹啊!” “好消息?”张二虎笑了,“你们这些为虎作伥的畜生,不过是发现我逃兵的身份罢了,还想蒙骗于我?” “哎呀你这孩子!”刘里长跺了跺脚,“真是好消息!” “朝廷已经下令,对军制进行全面改革,废除卫所军制,全面推行募兵制度!” “现在各大卫所都在进行淘汰筛选,通过筛选的将士不但每个月都有饷银可拿,而且再也不用承担屯田任务,只需负责操练与征战!” 一听到这话,张二虎难以置信地愣在了原地,根本就不敢相信。 士兵不用屯田给人做苦役,每月还有俸禄月饷可拿? 这怎么可能啊? “不可能!” “你休想再骗我!” 刘里长笑着安抚道:“这都是真的,皇榜都已经张贴出来了!” “老夫知道你是逃兵,所以才来通知你一声,皇榜上面写着,所有卫所逃兵即刻返回卫所接受筛选,一切罪过可既往不咎!” “二虎啊,你们军户的春天要来了啊!” 刘里长无比羡慕地开口,心中也百般不是滋味。 他刘老爷当年也是军户出身,因为立下过战功,所以年老之后才能做这个里长安度晚年。 军户的悲惨生活,刘里长这些年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可是他一个低贱的里长,又能够改变什么呢? 刘老爷只能对张二虎这些逃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相地保护住他们。 没有人愿意做逃兵犯死罪! 要不是军户日子太难过,又有谁愿意逃离故土呢? “回去吧孩子,争取通过筛选!” “皇上英明神武,太子爱民如子,他们是真把军户放在了心上!” “以后都不会再有卑贱的卫所军户了,只会有骁勇的大明战兵,受人尊敬的大明战兵!” 再三确认刘里长不是在开玩笑,张二虎终于确认了这个好消息,竟是直接坐在地上失声痛哭。 偌大的一个汉子,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些年,他们军户日子过得太惨了,也太难了。 张二虎这一哭,是想把所有委屈和悲愤全都发泄出来。 刘里长也是老泪纵横,上前拍着他的后背。 “那些仗势欺人奴役将士的卫所军官,全都被一一查处了。” “而且以后各大集团军里面还会设有审查司,专门审查将佐军官,严禁他们欺压奴役将士。” “孩子啊,这一次,真是好日子来了啊!” “以往你们吃的苦,都是值得的!” 张二虎哭了个痛快,当即草草收拾好了行李,随后辞别了刘里长,匆匆赶回故土卫所。 类似的一幕,发生在天下各地。 当新军制通传天下后,瞬间引得天下震动,一片哗然! 第689章 炙手可热!将士生活的变化! 开平! 此地乃是北方要塞之地。 开平营治所在后世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辖境相当今内蒙古正蓝旗及多伦县附近一带。 元朝时就有经营,到了明朝对此进行了整饬,北京顺天府通向开平卫沿路都建有驿站,包括东、西两线。东路十四驿,标志地名古北口,全程七百六十五里;西路十三驿,标志地名独石堡,六百三十里。 朱高煦此刻正策马奔腾,意气风发地直奔开平。 而聂兴与郭登二人则紧跟身后,唯恐这位太子爷出现了任何闪失。 二人心中也是腹诽不已,这位太子爷太能够折腾了啊! 新军制推行下去了快小半年,这位太子爷也在东宫里面躺平了小半年。 这不静极思动了,直接就偷偷溜出了皇宫,直奔开平营而去。 “聂兴,我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要不要主动报备一下?” 郭登忧心忡忡地开口,生怕皇帝陛下知道之后会暴怒,把怒火撒到他们二人头上。 聂兴闻言面无表情,表示已经习以为常了。 “出京师我就报备了,皇上已经知晓。” “不过以皇上和太子爷的关系,并没有说什么,任由太子爷出来撒欢了。” 听到这话,郭登这才无奈地笑了笑。 “难怪我嗅到了阉人的臭气!” “原来东厂也派了人暗中跟随保护啊!” 聂兴点了点头,并没有多言。 很快一行人抵达了开平营驻地。 而他们也见到了一个老熟人,开平营的营长陈晟,当年进入太孙幼军,被朱高煦狠狠操练的勋贵子弟。 “哟,小陈晟,这都混上营长了?” 聂兴一见到陈晟,顿时笑眯眯的开口道。 陈晟闻言脸都快绿了,露出了谄媚笑容。 他娘地,谁不知道这个聂兴如今是税务专局的局长,专门负责监察各大集团军中的将领。 “聂大哥,我这营长可是实打实地功绩挣来的,您别盯着我看了,我害怕!” “你小子,真是没出息!”聂兴兴致缺缺地收回了目光。 朱高煦见状露出了笑容,欣慰地点了点头。 当年太孙幼军被朱瞻基轻敌冒进坑了一把,以致于死伤惨重。 但侥幸活下来的幼军将士,此刻都已经成长了起来,成为了大明新军的中坚力量。 而他们也没有忘记曾经在太孙幼军中学到的练兵之法,玩命儿地操练麾下将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这些中坚力量再晋升一步,大明战兵就可以彻底完成蜕变,逐渐成长为真正的强国铁军! “太子爷,您这不声不响地跑来开平,皇帝陛下知道了还不得把你吊起来打?” 陈晟素来知晓这位太子爷的脾气秉性,再加上二人之间有着深厚情谊,所以说话也没有什么顾忌。 朱高煦听后嘴角微微上扬,“孤这次可是出来巡视边防,你小子要是被孤查到了什么不对劲的地方,那孤会直接把你带去大宁,到时候被吊起来打的人,可就不是孤了啊!” 陈晟之父陈懋如今官拜西北战区总司令,治所在大宁。 一听到这话,陈晟顿时笑不出来了,不过还是自信满满地开口。 “太子爷放心,我开平营可是一向遵纪守法,完完全全按照军制操练作战,您放心大胆地查吧。” “查你个头!臭小子!”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 要是陈晟有问题,审查司早就来拿人了,哪里还值得他这个太子爷亲自前来。 一行人进入了开平城,只见这个边陲要塞异常热闹,甚至还可以见到蒙古人在集市里面叫卖。 “太子爷,这些都是岭北那边过来的蒙古人。” “他们也大都安分守己,与百姓正常交易通商。” 朱高煦点了点头,“处理得不错。” “游牧民族是杀不完的,赶跑了一支,要不了多久就又会有其他游牧民族崛起。” “所以大明战兵要做的是加强训练提升战力,当拥有绝对碾压的力量,任何阴谋诡计都是纸老虎!” 陈晟听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众人继续走着,却见到了稀奇的一幕。 一个魁梧大汉被好几个女子拉着说话,急得这汉子涨红了脸,他却又不好动手,害怕自己下手没有个轻重,会伤害到这些娇滴滴的女子。 “咦?这是怎么回事?” 朱高煦有些纳闷。 那魁梧汉子满脸横肉,生得还没自己好看,怎就如此受女孩子欢迎呢? 陈晟见状笑着解释道:“太子爷,这汉子叫张二虎,以前就是开平卫军户。” “可是以前军户的日子,想必太子爷也心中有数,这张二虎受不了这憋屈的苦日子,所以直接潜逃了,做了个逃兵。” “而后朝廷将新军制昭告天下,张二虎在当地里长劝说之下,这才回来参加遴选。” “这家伙倒是天生骁勇,不但一举通过了考核,还在军中演武里拔得头筹,直接晋升为了排长。” “这小子也因此名震开平,加上他一直单身未娶,所以很多女子望风而动,他家门口都快被上门说媒的媒人给踏破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等人都有些忍俊不禁。 看着张二虎那满脸苦恼的模样,更是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这就是新军制推行之后,带给底层将士的好处啊! 只要通过了卫所遴选,底层将士就可以成为大明战兵。 从此之后不但每月有俸禄月饷可拿,而且不再会因为军户身份受到他人轻视鄙夷,连媳妇儿都讨不到。 相反军户因为高额的俸禄待遇,一跃超过了大部分百姓,甚至足以与官员比肩。 也正是因为如此,先前对军户爱答不理的百姓,现在全都开始争抢起了军户。 比如先前这些良家女子,为了争一个张二虎,都开始亲自下场拉人了。 “行了行了,去告诉这小子,尽快挑一个中意的媳妇儿。” “在大街上拉拉扯扯,成何体统!” 陈晟点了点头,当即走上前去。 张二虎听闻太子爷来了,立马挣脱了那些女子,匆匆走了过来,直接跪倒在地。 “小人张二虎,叩谢太子殿下隆恩。” “好小子,这是挑花了眼不成?” 朱高煦笑呵呵地示意他起来,然后调侃了一句。 张二虎讪讪笑道:“俺只是心里有了人,所以……” “谁啊?说出来听听!”朱高煦顿时来了兴趣。 “那是刘里长的女儿,俺见过她一面,可美了。” 张二虎满脸憧憬之色,不过随即目光又黯淡了下去。 “可是刘里长家里有钱,我怕他看不上俺……” 朱高煦笑道:“有钱又怎么了?走,孤给你提亲去!” 一听到这话,张二虎顿时欣喜若狂。 聂兴和郭登闻言面面相觑,满脸生无可恋。 这位太子爷,真是玩心不小啊! 第690章 突兀的离别!重建北疆防线! 提亲一事十分顺利。 毕竟张二虎如此已经今非昔比。 以往这小子就是个穷酸破军户,还是个逃兵,刘里长自然看不起他。 可是现在张二虎不但成为了新军战士,每月都有月饷俸禄可拿,而且还深受器重前途大好,刘里长人老成精哪里还会拒绝这样的金龟婿。 更何况这可是当朝太子爷提亲,莫说刘里长不敢拒绝,他也没有拒绝的理由啊! 张二虎能够进入太子爷的法眼,日后封侯拜将那肯定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刘里长几乎是满脸堆笑地满口答应,甚至迫不及待地筹备了婚礼,邀请朱高煦这位太子殿下主持。 太子爷亲自给他女儿主持婚礼,那他老刘家也不是跟着沾光了嘛,以后谁还敢招惹他们? 朱高煦一眼就看出了刘里长的小算盘,所以果断拒绝了。 提亲结束之后,他就带着聂兴与郭登赶往大宁。 路上闲着无聊,聂兴突然开口笑道:“张二虎那小子,真是好福气啊!” “那可不是!”郭登也开口搭腔。 朱高煦闻言满脸懵逼,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咳咳,那刘里长之女生得虎背熊腰,身宽体胖的,你们都好这口?” “太子爷,这您就不懂了。”聂兴咧嘴笑道:“屁股大的女人好生养,而且干活还是一把好手,所以在民间很是受欢迎。” “反倒是那些腰肢纤细柔弱可人的女子,一般老百姓还真看不上。” 原来还有这么个道理。 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随即话锋一转。 “聂兴妻妾成群,享尽了齐人之福。” “郭登,你小子也老大不小了,何时找一个良配啊?” 听到这话,郭登有些傻眼,脸色瞬间涨红。 “那个……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的,赶紧娶个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 朱高煦立马出言催促道,脑海中浮现出了一道人影。 那是郭兰,当年为了替他挡刀惨死于蛮夷手中。 年纪轻轻人就没了,连媳妇儿都还没娶。 郭登是郭兰兄弟过继给郭兰的儿子,传承郭兰这一脉的香火。 “太子爷,我想先立业!”郭登突然开口。 朱高煦听到这话,深深地看了郭登一眼。 这小子自从被过继给了郭兰,朱高煦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亲自培养。 现在看起来,这小子是翅膀硬了,想要上阵杀敌了啊! 朱高煦有些怅然,不过也没有拒绝。 毕竟郭登乃是史书上大明中期的少有名将,南征北战撑起了一片天。 现在他也二十好几了,继续留在自己身边,做个护卫亲随也的确不是那么回事。 “那你想好了,去哪里没有?” 朱高煦看着郭登,给了他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 郭登跪地沉思了良久,这才硬着头皮开了口。 “太子爷,我想去辽东!” 辽东! 还在打仗! 朱高煦点了点头。 “你想要建功立业,辽东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女真一族打了这么久,也差不多元气大伤,朝廷可以准备收尾了。” “既然如此,那你就去辽东吧,拿着孤的东宫腰牌,去辽东找杨荣,他自会给你安排妥当。” 朱高煦扔出一块腰牌,郭登接过之后,已经是眼含热泪。 “太子爷,我……” “行了,迟早都会有这么一天!” 朱高煦笑着安抚道:“记住你是武定侯郭英之后,大明英烈郭兰的儿子,不要辜负你父祖的荣誉,现在就去辽东吧!” 离别来得很是突兀,可朱高煦已经习惯了。 郭登跪倒在地上,恭恭敬敬地向朱高煦叩头,然后带着几名亲卫直奔辽东。 等他走后,聂兴策马上前。 “这小子也长大了啊!” “要是小兰兰在天有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他更怀念郭兰这小子,可惜故人已逝。 郭登的突然离去,也让朱高煦没了兴致。 一路无言,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大宁。 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乃是北疆巨镇。 朝廷改革军制之后,拜宁阳侯陈懋为西北战区总司令,西北战区治所就在大宁。 陈懋早就得知了太子爷驾临的消息,早早地率领众将在大宁城外等候。 一见到来人,陈懋顿时露出了笑容。 “末将陈懋,参见太子爷!” 众将也随之纷纷跪地行礼。 朱高煦见状点了点头,下马将陈懋给扶了起来。 “孤此次出巡,主要是前来巡视边防。” “大宁更是重中之重,如今恢复得如何了?” 大宁本是北疆巨镇,东面为努鲁虎儿山,西辽河南源老哈河从南面流过。大宁北控辽河上游,东控大凌河流域,西与宣府相连,南靠燕山长城,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在洪武年间,朝廷大力开发大宁地区,分别建立了南达北京,西达宣府,东至广宁的驿站系统,把北部边疆连为一个整体。 这是太祖高皇帝北部边疆长治久安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其核心就是要把北部防线推进到沙漠的南缘,从而把长城到沙漠之间的过渡带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甚至为了加强这道防线,太祖朱元璋又分封了多位塞王,驻守各军事要地,统军戍边,其中宁王朱权分封于大宁,与东部广宁的辽王、西部宣府的谷王遥相呼应。 可朱老四在靖难之役中,北上大宁裹胁宁王朱权并大宁各卫南迁,辽河上游为之一空,大宁卫也因此名存实亡,等到朱棣即位称帝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迟迟不肯恢复大宁都司,反倒是改封宁王于南昌,重置大宁都司于保定,相当于变相地将大宁卫内迁。 然而如此一来,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北疆防线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 以致于大量蒙古部落打不赢朝廷王师,就疯狂涌入了辽东地区,致使辽东局势日渐糜烂,压力倍增。 大宁都司本就是辽东都司的西北防线,先前大宁都司内迁,辽东地区就失去了这个屏障。 朱高煦推行军制改革,立马就补足了这个隐患,直接将西北战区治所定在了大宁。 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大宁也渐渐恢复了巨镇气象。 “太子爷放心,大宁恢复只是时间问题。” 陈懋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朱高煦点了点头。 大宁位置关键,不容有失。 毕竟不能真的让“天子守国门”吧? 第691章 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 大宁总兵府。 朱高煦与一众将领各自落座。 “孤此次出巡,一为整饬边防,二则是重建北疆防线。” 迎着诸将的目光,朱高煦直接道明了来意。 大明立国初期,蒙古人退据漠北。 对此,太祖高皇帝先后北征六次,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但始终没有能如愿,使蒙古臣服。 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大明不得不由进攻策略转为全面防御布置,从洪武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明长城”。 除此之外,朝廷还沿长城,先后设置辽东、大同、宣府、榆林、蓟州、太原、宁夏、甘肃、固原九个重镇,合称“九边”,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镇的来源。 太祖高皇帝还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三个军事重镇,合称“西北三卫”。 各边镇卫所驻扎重兵,而太祖朱元璋又分封诸王,让九个儿子亲自坐镇九边,号称九大"塞王”。 太祖朱元璋将军权托付诸子,命令皇子出镇九边,这样就形成了洪武时期“塞王守边”的情形。 九边塞王沿长城线立国,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气,有效抵御了蒙古人的窥伺。 然而太祖朱元璋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等他驾鹤西去之后,燕王朱棣会起兵靖难,以武力夺取了皇位。 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老四即位后采用削藩政策,相继削废一些亲王为庶人,并削夺诸王护卫,另将一些亲王迁往内陆居住。 如此一来,朝廷虽然完全削夺了诸王的兵权,实现了削藩的目的,但是由此产生了北部边防空虚的问题,使得明成祖只能迁都北京守边。 以致于洪武年间的“塞王守边”,转变成永乐年间“天子守边”的局势。 大宁卫内迁,就是最好的证明。 甚至到了宣德年间,朱高煦的大侄儿作出了一个让大明王朝后悔两百年的决定——放弃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堡。 开平卫是北方边塞要地,乃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宣德五年六月,因为靴屡次进犯开平,朱瞻基下令将开平卫迁至独石堡,弃地三百余里。 朱瞻基此次开平卫内迁,太祖朱元璋留下的北疆防线彻底土崩瓦解,辽东西部变成狭长的走廊,北方边防因此更加空虚,使得明朝天子变成真的守国门了,大明京师直接面临来自草原异族的威胁! 宣德以后作为第二防线中心的宣府、大同,已变成处于最前线的军事要塞,北部边防步步内缩,洪武永乐对蒙古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已成强弩之末,朝廷对待草原蛮夷的态度也转攻为守。 至于宣德以后更是每况愈下,北疆边防只是沿边筑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差生(H)
烈驹[重生]
云翻雨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绝对占有(H)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蔡姬传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