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82章

第282章

堡防卫而已。 一直到大明战神横空出世,亲率五十万大军征伐蒙古瓦刺部,土木堡战神发挥神勇,一战几乎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也先俘虏,成了瓦剌留学生,自此大明由盛转衰,再无出塞之力! 这些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就摆在朱高煦眼前,所以朱高煦自然要做些什么。 他现在成了太子爷,日后他的子孙后人将要坐上那张龙椅,朱高煦可真想见到有一天他的子孙后人被草原蛮夷吓得惶惶不可终日,那他只怕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 如今朝廷设立七大战区,西北战区与东北战区接壤,双方互为屏障倚靠。 但主要压力还是在西北战区,毕竟他们直面蒙古草原,时刻都要面对来自西方的游牧部落。 朱高煦看向了陈懋,沉声道:“西北战区现在紧要任务,就是种植神种土豆!” “户部会派遣技术专员前来,手把手教你们如何在草原上面种植土豆!” “西北战区必须全力配合,不容出现任何纰漏!” 陈懋一听这话,立刻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 神种土豆的大名,他早就已经听闻。 这东西可是能够种在草原上面啊! 那战略意义太大了! 中原王朝一直不能彻底剿灭草原部落,就是因为这草原的存在,哪怕中原王朝占了也毫无用处,根本就种不出粮食,反倒是还会时刻受到游牧部落的袭扰,所以一直无法彻底解决北虏之患! 可现在有了这神种土豆,那意义可完全不同了。 神种土豆要是真能在草原上面扎根存活,那这广袤无际的草原就会变成一块块良田沃土! 而随着草原的不断减少,游牧部落的生存空间将会大大减少,他们不得不向西迁徙,从此不敢东顾一步,而大明也将永绝北虏之患! “神种土豆能否在草原上面种植成功,事关我大明能否永绝北虏之患,想必诸位都清楚此事的意义!” “所以千万不要有任何抵触心理,这不是让你们像以往那样屯田种地,这是一场看不见刀枪的真实战争!” “西北战区诸将如非必要不会轮换,你们大可安心地种植土豆!” “若你们打赢了这场战争,孤在此做出承诺,该有的军功绝不会少!” 一听到太子爷这话,众将立马就沸腾了起来。 不用打仗,不用死人,只需要种土豆,这可是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这些将领都是妥妥的主战派不假,但他们也只是为了军功罢了。 打仗可是要死人的啊,毕竟战场上面刀箭无眼,谁都不能保证下一个死的人会不会是自己。 可现在只需要老老实实地种植土豆,就可以获得军功,那他们自然乐得如此! 朱高煦看着这些欣喜若狂的将领,再次笑呵呵地开了口。 “如果你们把土豆种遍了草原,那孤会毫不吝啬地赐予你们爵位,什么国公侯爷,应有尽有!” “当然,也不要忘记了正常操练,不然你们也守不住这些军功!” 此话一出,众将更是狂喜。 国公! 侯爷! 大明现在才几个国公,又有多少侯爷? 他们可都是浴血奋战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靠着赫赫功绩这才得到了爵位! 而自己等人现在只需要种植土豆,就有希望封侯封公,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事! “太子殿下放心,我等一定将神种土豆种遍草原,永绝大明北虏之患!” 陈懋激动得面红耳赤,拍着胸脯做出了保证。 哪怕战功赫赫如他,现在也只是宁阳侯。 想要再进一步,天知道需要多少军功,可能这辈子都没有希望了。 但是现在,太子朱高煦却给了他一丝希望! 只要土豆种得好,国公之位跑不了! 不过所有西北将领都不知道的是,正因为种植土豆一事,他们西北战区沦为了七大战区中的笑柄,被笑称为“土豆战区”。 日后某位国公爷,也因为“土豆国公”之名,在史书上面狠狠记下了一笔! 第692章 于谦!下一站岭北! 西北土豆战区。 就此正式确立。 朱高煦对此很有信心,他期待陈懋成为大明土豆国公。 处理完了西北战区的事情,聂兴就主动开口问及了下一站。 “太子爷,下一站我们去辽东吗?” 因为辽东此刻正在打仗,而且这位太子爷对辽东女真有着莫名痛恨,所以聂兴下意识地认为,朱高煦接下来会前往辽东,主持收尾工作。 然而朱高煦却是淡然地摇了摇头。 “去辽东做什么?” “有杨荣坐镇,收尾就行了。” “下一步我们去岭北,看看于谦!” 嘶……岭北! 一听到这话,聂兴顿时有些急了。 岭北不但远在长城之外,而且处于漠北草原腹地。 他们从大宁前往岭北,少说还得耗费一个月的时间,这途中要是遇上了什么不开眼的蛮夷部落,那太子爷的安危如何保证? 几乎下意识地,聂兴就果断拒绝。 “太子爷,这绝对不行!” “只要在大明境内,您想去哪儿撒欢都行!” “可是您绝对不能出塞,否则安危无法保证!” 陈懋听说朱高煦准备去岭北,也有些担心。 “太子殿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您可别任着性子胡来啊!” “虽然说草原上面没有什么大型部落,可是总归有一些散兵游勇,万一撞见了那……” “呵呵。”朱高煦冷笑道,“孤可是朱高煦,不是什么养尊处优的太子爷!” “当年孤亲率三军冲锋陷阵的时候,你俩还不知道在哪儿玩呢!”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直接定下了此事。 “就这么定了!” “下一站岭北行省!” 对此聂兴和陈懋很是无奈。 奈何太子爷心意已定,他们也只能按照命令执行。 为了确保途中不出现任何意外,聂兴向西北战区征调了三千精锐骁勇,再加上暗卫和东厂的人手,总计约有五千人,足以确保朱高煦在草原上面横着走了。 自从朝廷上一次北伐打残了鞑靼与瓦剌之后,草原上面的各大小部落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就是向西迁徙,躲得远远的。 当然,也有不少部落向东潜入了辽东。 不过总体而言,现在大宁到岭北之间这片草原,还是比较安宁的,基本上看不见什么游牧部落。 毕竟人家也不是傻子,他们也怕啊! 强悍如鞑靼部落和瓦剌部落,都被大明王师杀得险些灭族。 他们这些细胳膊细腿儿的,又怎么敢和大明叫板? 更何况自从鞑靼瓦剌相继覆灭之后,蒙古正统大汗也就此断绝,黄金家族血裔全部蛰伏,偌大一个蒙古瞬间四分五裂,也没人胆敢挑衅明廷的威严。 朱高煦当即带领五千将士,踏上了前往岭北的行程。 这一走就是整整大半个月。 不得不承认,草原上面气候确实恶劣。 白天温度高得出奇,夜间却又骤然降温。 倘若不是朱高煦与这五千将士都有充足经验,只怕转眼就会病倒了。 聂兴忍不住心生窦疑,那个岭北布政使于谦真就这么重要嘛,太子爷宁愿吃苦受罪也要千里迢迢地赶去见他一面? 于谦此子,聂兴还是有些印象的。 当年太子爷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奉命监国理政,而于谦就是汉王监国期间赴京赶考,渐渐进入了汉王爷的视线。 只是这位汉王爷有意打压人家,将人家名次压得极低。 这之后于谦也被朱高煦发配去了交趾为官,从底层县官开始做起。 于谦在交趾干了三四年,政绩颇为突出。 然而恰逢原岭北布政使杨荣被朝廷召回京师,相应地汉王爷扶持于谦坐上了岭北布政使的位置。 其实按照常理而言,岭北布政使乃是朝廷正二品大员,于谦一个小小正七品县官,不管政绩如何突出,也不可能一跃晋升为布政使。 但是当时朝廷局势复杂,太子党与汉王党正在激烈争斗,而皇帝陛下也冷眼旁观,从不做出任何决定。 于谦成为岭北布政使,接替杨荣,让杨荣回京任内阁大学士,这是太子党与汉王党交易换来的结果。 毕竟当时整个朝廷都没有把岭北放在心上,更没有官员愿意前来岭北为官。 毕竟岭北深处草原腹地,气候条件恶劣不说,时时刻刻还要面对草原蛮夷的侵扰。 换句话说,岭北在那些官员眼中,就是真正的穷山恶水之地。 老老实实地在京师享福不好嘛,谁愿意去岭北这个蛮荒之地啊! 如此一来,反倒是让于谦捡了个漏,一跃晋升为了岭北布政使。 只是不知道,人家才在交趾熬了几年,又被发配去了岭北,心里会是何种感受。 “太子爷,您既然如此重视于谦,为何不将他调回京师任职?” 聂兴忍不住好奇地开口询问,不太明白朱高煦的做法。 朱高煦闻言笑着解释道:“于谦是治世能臣,只是现在他还太年轻了!” “年轻有热血这是好事,不过有时候也很执拗冲动,这反倒成了坏事!” “所以孤才会将他放去交趾岭北,希望经过这些年的打磨历练,于谦已经成长起来了吧!” 听到了这话,聂兴这才明白太子爷的良苦用心。 而且太子爷对于谦的重视,还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您为何就对这于谦青睐有加?”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幽幽开口:“因为这是我老朱家欠他的!” 聂兴满脸懵逼,直接傻在了原地。 老朱家可是大明王朝的主人,怎会欠于谦什么东西? 朱高煦自然不会多言,脑海中思绪万千。 历史上大明战神朱祁镇于土木堡一战葬送了大明所有精锐之师,瓦剌太师也先趁势杀入长城,一路势如破竹打到了北京城下。 正当大明朝廷震恐不安,甚至想要逃亡南京的时候,是于谦这位擎天之臣站了出来,力排众议反对南迁,组织兵马死守北京,最后打赢了那场北京保卫战,逼退了也先的瓦剌大军。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这之后于谦执掌朝政大权,配合颇为英明的朱祁钰,整饬边防,训练新军,迎回太上皇……硬生生地给大明王朝续了一波命! 擎天之臣,这个尊称,他于谦当得起! 然而朱祁镇那个畜生东西,发动了一场夺门之变,重新复辟登基。 这个畜生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于谦斩首示众! 于谦对大明有天大功绩,可最后却冤死在朱祁镇手中。 所以说老朱家确实欠了他于谦一条命! 朱高煦看向岭北方向,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世,我来到了大明,绝不允许再出现这样的悲剧! 于谦啊于谦,准备绽放出你的光彩吧! 第693章 会面!岭北发展困境! 岭北行省,治所和林。 这座昔年大蒙古帝国的国都,乃是十三世纪中叶世界的中心。 自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自立为汗并打败阿里不哥后,将政治中心南迁汉地建立了元朝,和林自此不再是首都,逐渐走向衰落。 元朝灭亡之后退据和林,仍用元国号,史称北元,北元政权仍以和林为首都,然而蒙古正统大汗威望不存,大小部落互相征战厮杀,蒙古诸部分崩离析,鞑靼与瓦剌两部蒙古贵族之间相互攻伐,和林遭受战火波及更是逐渐没落。 直到明廷一战击溃鞑靼瓦剌,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派遣大量军民抵达和林,重新修筑这座历史古城,和林因此恢复了些许荣光。 朱高煦一行人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堪堪抵达了和林府城。 布政使于谦、按察使徐滨、指挥使张信等人率大小官员早已在城门口翘首以待,等待太子殿下大驾光临。 其实他们也想不明白,这位太子爷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千里迢迢地突然赶来岭北。 岭北并无大事发生,那太子爷突然跑来做什么? 咋滴本性复发了啊,想学一学你那位父皇,没事儿来漠北草原上面撒撒欢? “于大人觉得,太子殿下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徐滨忍不住开口低声询问道,目光有些凝重。 他本是建文遗臣,而后潜入南京准备刺杀永乐皇帝,结果刺杀没有成功不说,还因此牵连出了建文皇帝,最后两位皇帝握手言和,他们这些靖难遗孤也全被赦免。 徐滨先是与孙若微一同主持靖难遗孤的迁徙工作,完事儿后又跟着汉王朱高煦与聂兴等人千里疾驰杀来了草原。 然后徐滨就回不去了,恰逢朝廷刚刚收复草原,徐滨也渴望用自身才华造福黎民百姓,所以干脆留在了岭北布政,渐渐晋升为了岭北按察使。 只是这一待就是七八年之久,徐滨也有些烦了。 岭北局势复杂,百姓更是汉夷杂居,所以矛盾冲突不断,烦心事情太多了。 徐滨很是怀念他和聂兴孙若微闯荡江湖的逍遥日子。 嗯,不知道是不是在怀念某个女人。 于谦扫了徐滨,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 “未曾接到过消息。” “太子殿下应该是突然前来。” 对于朱高煦这位太子殿下,于谦心情也很是复杂。 他也早就得知,当年把他科考名次压到最后的人,正是这朱高煦。 而后把他发配去交趾为官的人,也是这朱高煦,随即不久让他一跃晋升为布政使之人,还是这个朱高煦。 于谦就有些纳闷了,他和这汉王爷从未有过任何交集,为何朱高煦就是一直紧盯着他不放呢? 虽然说于谦对这些安排并不抵触,可是他也想回家去看看啊! 从交趾到岭北,他已在外为官近十年之久,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家人。 至于指挥使张信,现在只有一个念头。 趁着太子殿下突然驾临岭北,哪怕是跪在地上卖惨,他也不要在这鬼地方待了。 张信可是永乐皇帝的心腹近臣,当年隆平侯在南京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滔天人物,日子过得可谓是逍遥快活。 结果就因为这朱高煦的一句话,他被强行按在这岭北至今,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罪。 张信是真的害怕了,所以只要让他回到大明,哪怕削了他的爵位,他也在所不惜! 这鬼地方,压根就不是人待的啊! 三人各怀心思,思绪万千。 正当这个时候,远处一队铁骑疾驰而来。 “来了!” 于谦低喝了一声,一众官员顿时惊醒,迅速收敛起了思绪,眼巴巴地看着来人。 待得铁骑行至近前,众人当即跪倒在地。 “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朱高煦笑着摆了摆手,“诸位镇守岭北有功,快快请起!” 翻身下马之后,朱高煦首先看向了于谦。 记忆里面,于谦还是个热血澎湃的年轻小子,如今经过了十年磨炼,已然蓄起了胡须,整个人不怒自威,多出了几分成熟稳重。 “于廷益,这些年你辛苦了!” 朱高煦感慨万千地叹了口气。 于谦听后依旧面无表情。 “太子殿下谬赞了,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这些都是臣该做的。” “臣等已为殿下准备好了接风宴,还请殿下移步!” 虽然说于谦并不喜欢这种排场,但朱高煦毕竟是当朝太子,该有的礼数并不能少。 朱高煦听后欣然点头,随众人进入了和林。 瞧见这座繁华喧闹的塞外城池,朱高煦再次感慨了一番。 “当年这和林可是大蒙古帝国的帝都,整个世界的中心!” “那时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到黄河边的汴梁,从北方寒冷的俄罗斯草原,到炎炎烈日下的阿拉伯半岛沙漠,大半个欧亚大陆都笼罩在这座城市的权力和威势之下!” “罗马教皇的传教士、南宋朝廷的使节团、波斯商人的驼马队、高丽王国的进贡者……都在这里汇集;佛殿、清真寺和基督教堂……各种宗教和文化都在这里融合;蒙古大汗的诏令从这里发出,送达世界各地蒙古大军……这里集合了成吉思汗、窝阔台、蒙哥,从中欧、东欧、西亚、中亚、东亚、南亚诸国抢掠来的奇珍异宝,金银珠宝,数以万计!” “只是可惜,不见当年荣光啊!” 听见朱高煦这番话语,于谦等人都是满脸懵逼,因为有很多地方名字他们压根就没有听说过。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听出了,这和林曾经很是繁华! 整个世界的中心,那会是何等繁荣昌盛? “殿下放心!” “臣等一定尽力重现和林荣光!” 于谦身为岭北布政使,自然要做出表率。 只是徐滨和张信听到这话,一张脸瞬间就绿了。 大哥你要装逼别带上我们啊! 我们想回家想回大明啊! 朱高煦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一场宴会,宾主尽欢。 朱高煦也没有急着议事,而是好好休息了一晚。 翌日清晨,议事展开。 于谦诉说着发展岭北的难题,关键在于岭北可供耕种的田地实在是太少了。 就连岭北治所和林,可供耕种的田地,也仅仅只有五成不到,剩下的地方不是杂草丛生的草原,就是土地贫瘠的荒土,粮食作物根本就不能生存成长。 这就严重制约了岭北行省的发展! 岭北行省想要独立,不再依靠朝廷补贴钱粮,就必须自给自足,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实在是太困难了些。 朱高煦听后给出了一个好消息。 “放心,此次孤带来了神种土豆。” “户部技术专员,会负责种植土豆,你们只需全力配合即可。” “这土豆适应性极强,不但耐寒耐贫瘠,可以扎根草原生长,而且产量极高,只要种植成功,日后岭北不但可以做到自给自足,还会成为我大明的塞上粮仓,你们都将名留青史!” 第694章 欣赏!于谦的爱国之心! 神种土豆! 听到这个称谓,于谦和徐滨都是神情一动。 他们虽然远居岭北,可是也或多或少地听说过神种土豆的名头。 毕竟当年那件事情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皇帝陛下因此而中毒,他们想不听说都难。 “敢问太子殿下,这神种土豆当真可以种植在草原上面吗?” 于谦忍不住开口追问道,他也很清楚此事背后代表的意义。 如果这所谓的神种土豆当真能够扎根草原,那大明将会永绝北虏之患! 朱高煦笑着点了点头,“不但可以种植在草原上面,而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土豆生命力极为顽强,其根系异常发达,可以深入土壤,抢夺土壤中的养分,从而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而且土豆生长过程中还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可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 “换句话说,只要把土豆种了下去,要不了多久这一片片草原就会彻底变了模样,成为土豆的特产区,再无杂草丛生!” 听到这话,众人震撼莫名。 这神种土豆当真是针对草原的一大杀器啊! 不但凭借超高产量带来粮食,而且还会破坏草原根基,简直就是草原克星! “所以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全力配合户部专员,将土豆种满整个岭北行省。” “到时候岭北行省不但能够自给自足,不再需要朝廷补贴,甚至还会成为大明王朝的塞上粮仓,反哺朝廷百姓!” 朱高煦给出了一个美好愿景,听得众人心驰神往。 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就那么一个不识趣的人,跳出来破坏了大好气氛。 隆平侯张信突然跪倒在朱高煦面前,哭诉道:“太子殿下,老臣年老体弱,命不久矣,还请太子殿下开恩,准予老臣回乡安度晚年啊!” 朱高煦闻言脸色一沉,冷冷地看着张信。 这个张信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当年他审时度势,将朝廷密诏捉拿的消息透露给了燕王朱棣,朱棣这才立刻起兵掀起了靖难之役。 张信也因此深受朱棣宠爱信任,言必称“恩张”。 只是这家伙仗着自己临阵投敌之功,大肆贪腐受贿,侵占田地,鱼肉百姓。 当年朝廷一举收复了岭北行省,需要派遣一个威望足够之人率军坐镇岭北。 朱高煦从中提了一嘴,把张信按在了岭北,让他祸害蛮夷总比祸害大明子民要好得多。 转眼间就是七八年过去了,张信也确实是老态龙钟,头发都白完了。 显然在岭北行省的这七

相关推荐: 大胆色小子   盛爱小萝莉   蔡姬传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吃檸 (1v1)   捉鬼大师   云翻雨覆   绝对占有(H)   痞子修仙传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