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80章

第280章

且在军中威望极高,他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 朱棣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并没有多说什么。 哪怕这薛禄是铁杆太子党,朱棣也懒得跟朱高煦计较了。 反正他都生出了禅位的心思,朝政大局也全都以朱高煦这个太子为准,还用得着计较什么? 细细看完这计划书后,朱棣提出了一个问题。 “如此一来,那皇室的财政压力可就太大了!” “商税和矿税这些杂税,真能够承担得起这些庞大军费吗?” 要知道军费可不是只有将士的俸禄饷银,还包括军械辎重、粮草物资与军备开发等等。 如果真按照朱高煦这份计划书推行新军制,那皇室每年至少都要投入五百万两银子,一旦遭遇战事,那军费更是会直接翻倍,甚至可能高达上千万两白银! 说实话,朱棣现在心里有点慌。 他打了一辈子的寒酸仗,哪里见过这等大手笔啊? 朱高煦见状只是笑了笑,伸出了两根手指,然后缓缓打开。 “爹啊,您可是永乐大帝,得把格局打开!” “我已经让北直隶的商人,前往南方发展工商业了,模式已经给了他们,再加上南京户部尚书周忱的全力配合,要不了多久工商业就会席卷天下,而商税也会因此逐步拔高,每年至少都会有千万两雪花白银!” “除了商税之外,矿税也不应该被忽视,我有意解开民间私人开矿的限制,朝廷只需要负责征收矿税就好,至于朝廷先前担心铁器流入民间,会不会有人趁机打造军械装备密谋造反,这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了。” “皇家制造局如今都在开发鲁密铳和灭神大炮了,而大明境内各大铁厂也都有皇家制造局的技术专家坐镇,冶铁炼钢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跃的极大进步,如此发展下去,一批批先进军械会不断被研制出来,然后取代替换掉先前那些。” “就算铁器流入民间有人密谋造反,难不成拿着刀枪剑戟的叛军,还敌得过手拿喷子的朝廷精锐?” “爹啊,时代变了,现在不是有了刀枪甲胄就可以称雄的时代了。” 朱棣听后脸色微变,最终怅然叹了口气。 这个逆子说的不错,时代真是变了啊! 想当年他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还是靠着真刀真枪跟南军拼杀搏命,就连他自己都险死还生好几次,这才成功杀入了金陵,夺取了江山。 可是现在,你真让朱棣带着麾下精锐,跟如今的朝廷大军征战,朱棣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投降,直接摸鼻子自杀谢罪。 原因很简单,朝廷拥有的火器,根本不是叛军可以力敌的! 这个时代,早已不是武力可以称雄的时代! 你再牛逼,挡得住喷子来几下吗? 甲胄都给你喷成马蜂窝! “还有一件事情,爹您难道忘了,宁国那座巨大银矿吗?” “算算时间,前期投入了这么久,那银矿也开始产出了。” “而这座银矿可是掌握在皇室手里,运输也全都靠大明水师,户部压根就不知道这座银矿具体产出多少。” “所以说啊,爹您得把格局打开,皇室缺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日后皇室只会过上富裕的日子,别说供养三军将士提供军费开支了,就算将士数量再翻上几倍,皇室也养得起!”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眼中冒着金钱的形状。 这尼玛地,他可是从没打过这种富裕仗啊!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吧!” “不过朕有一个条件,你得留点银子给朕养老,别把内帑都搬空了!” “养老?”朱高煦笑了,“养什么老?” “马上新军制推行下去,您这位皇帝可有的忙了,还想养老!” 朱棣瞪眼,猛地一拍案桌。 “你这逆子什么意思?” “这新军制是你提出来的,不该由你这个太子负责吗?” 朱高煦嗤笑一声,“我只是太子,还不是皇帝!” “大方向我已经做好了,剩下的交给您去推行就行了。” “哎不行,有些头晕,为了写这份计划书,耗尽了我所有心血。” “小鼻涕,死哪儿去了,快扶我回东宫,不行了要晕了。” 朱高煦装模作样地唤来了小鼻涕,然后脚下抹油直接开溜。 朱棣看着他的背影,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句。 “这个臭小子!” 第686章 武夫当国!文臣缙绅的反对! 乾清宫,御书房。 一众朝堂公卿尽在此处。 只是此刻大部分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就在刚刚,皇帝陛下召集群臣议事,提出了军制改革。 其实太子朱高煦命刑部彻查刘忠一案,导致群臣这才了解卫所军制的糜烂。 不出意料,大量朝臣开始弹劾武官勋臣,希冀着借助此事将这些为非作歹的武官勋臣拉下马来! 文武之争自古有之,文臣缙绅看不起粗鄙庸俗的武夫丘八,而武官勋贵也看不起这些只会勾心斗角、娘们兮兮的腐儒书生。 双方之间天生就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尤其是哪一方执掌了朝堂话语权,就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权势与利益,所以文武之争历朝历代都数见不鲜。 文臣们普遍看不上武将,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是如此。 永乐初年武官勋勋地位普遍高于文臣缙绅,那是因为朝廷一直都在打仗,武将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文臣们则都在暗中蛰伏,等到一个时机。 现在终于不打仗了,只能马上得天下,哪里有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看看蒙元,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蒙元就是马上得天下,而他们的统治者们从来没有从马背上下来。 结果蒙元王朝寿命只有不到一百年,就轰然崩塌分崩离析了! 武夫当国,注定不能长久! 那怎么才能让大明王朝国祚绵长,万世不绝呢? 肯定只能让我们这些读了圣贤书的贤才干吏来治理! 所以接下来就是文臣缙绅大展拳脚的时候了,朝廷总归需要他们这些文臣缙绅替皇帝天子牧民! 而事实也正如文臣缙绅预料的那般,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甚至还将朝政大权给了他们,足以证明皇上重武轻文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改变! 然而一众文臣缙绅万万没有想到,正当他们得意洋洋的时候,打脸竟然会来得这么快! 诚然,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皇帝陛下也看到了糜烂的卫所军制。 所以皇帝陛下出手了,但不是针对武官勋臣,而是竟直接大手一挥,对大明军制进行彻底改革! 改革军制,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事。 大明如今境内承平日久,皇帝陛下余威尚在,想要改革军制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可是这新军制,太过离谱太过极端了啊! 不但所有将士全都采取募兵制,给予他们优厚的俸禄月饷,而且大明还增设一个统战局,直接向皇室负责,任何外臣不得插手军部事务! 这新军制甚至还注明了,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这三法司都不得插手军部事务,若有武官勋臣犯罪,自有军部审查司审问治罪,三法司可从旁协助,但不得胡乱干涉! 这是什么行为? 军部直接就成了一个超然物外的庞大存在! 军部审查司,说的好听,那还不是武官勋臣自己人? 他们自己人犯了错,还能怎么处置,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真要是按照这新军制推行下去,文臣缙绅别说掌控朝堂话语权了,他们永远都无法与武官勋臣抗衡,更没有机会将其彻底压倒! 哪怕有着三年一次的科举,哪怕科举大考给文臣缙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可是有着军部这个超然物外的存在,文臣缙绅永远也无法插手其中,染指军政大权! 所以,不少人都有些慌了。 然而面对永乐皇帝,一众文臣缙绅也只能试探性地开口。 兵部尚书陈洽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皇上,兵部专司武官选授、征伐简练、马政驿传等诸事,若成立一个军部,那双方职权必有冲突,兵部该如何自处?” 无怪陈洽担心,实在是这个消息太惊人了。 他陈洽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还没有坐稳呢,皇室就想要分割兵部职权,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 将五军都督府改组为军部,统帅天下战兵,那兵部干什么? 以往五军都督府统领天下兵马,指挥国家战争,而兵部主要负责供应后勤,打造军械,执掌文书,就是一些政务性质的工作。 换句话说,兵部就是为五军都督府服务的,替他们做好文书后勤工作。 可是现在,这军部可是要自己成立一个后勤部,那还要兵部干什么?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咋滴你要不要直接把兵部给废了啊? 朱棣扫了陈洽一眼,沉声解释道:“军部乃是由五军都督府改组完成。” “以往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现在也是一样,各大战区集团军只有统兵权,调兵之权在兵部,每逢战事发生,由朕命将为帅,调领七大战区所辖集团军佩印出征。” 听到朱棣这话,陈洽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还好还好,只要你别把兵部废了就行。 这以前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直接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从而达成文武制衡,防止武将专权的目的。 现在五军都督府变成了军部,好在皇上也没有忘记武将专权的隐患,依旧将调兵权留给了兵部。 但是不管怎么说,兵部与军部后勤部,二者之间势必会爆发很多职权冲突。 一想到这儿,陈洽就提出了此事。 朱棣听后点了点头,“放心,日后兵部各司与军部后勤部互相配合即可,二者要是能够形成竞争关系那样最好,各大集团军都希望能得到最优质的军械辎重!” 其实朱棣心里面,也动了废除兵部的想法。 因为兵部职权与军部职权已然发生了冲突,亦或是直接将这兵部改为军部后勤部。 不过朱棣也只是简单想了想,随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要是真废除了兵部,那军部可真就会成为一个无人制衡的庞然大物了! 所以朱棣直接就将这个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面。 “废除卫所军制,推行新军制,兵部务必全力配合,不得有丝毫怠慢!” “臣领旨!”陈洽躬身领命,嘴角有些苦涩。 他何尝不知,这军部一旦成立,兵部只怕真要变成一个处理文书的清水衙门了。 奈何皇帝陛下乾纲独断,他也无能为力。 陈洽不再开口,而户部尚书夏元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皇上,臣反对将卫所制改为募兵制!” “大明境内卫所战兵计有上百万之众,这得是何等惊人的一笔数字?” “按照这新军制规定的月饷,想要完成军制改革,朝廷又得往里面投入多少银子?” 第687章 夏元吉啊,把格局打开! 夏元吉出言反对, 朱棣对此毫不意外! 他很明白这老东西又是心疼钱了。 但是你心疼个什么鬼,那可都是朕的钱! “夏爱卿难道忘了,军费开支全部由皇室出钱,内帑拨款!” “所以不管这军费有多少是何等惊人,都与朝廷没有关系,你们安心发展民生即可!” 听到朱棣这话,夏元吉顿时傻眼了。 我尼玛地,怪不得当初那么好心,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原来当初皇室交出财政大权,其实是一个陷阱,就是让他们文臣缙绅坐视皇室推行新军制,而找不到理由借口反对! 还能有什么理由? 人家皇室供养军队,钱也是人家出的,你凭什么反对? 农税和盐税可都是交给了户部,全力用于发展民生,也没花在将士身上啊! 一时间,夏元吉脸色微变,他还真找不到什么理由反对。 可老夏头就是不死心,他倒是想要看看,皇室凭什么开出如此优渥的俸禄,皇室的底气又在哪里? “皇上,按照这新军制,军部每年军费开支只怕不下于五百万两银子,而一旦爆发战事这个数目还会翻上数倍不止,少说也要千万两银子,敢问皇上准备以何支付?” “臣担心日后某一天皇室再无力承担军费开支,就会要求朝廷拨款!” 听见夏元吉这话,朱棣非但没有发怒,反而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个夏元吉,就跟他先前一样,那可真是穷怕了啊! 要不是老二让他朱棣把格局打开,朱棣现在只怕还会跟这夏元吉一样。 “咳咳,夏爱卿,你好歹也是户部尚书,要把格局打开啊!” 夏元吉:“???” 啥? 格局? 我没格局? 你丫还人身攻击? 呸,真下头! 夏元吉脸色铁青,气呼呼地不吭声。 朱棣见状心情很是舒爽,笑着解释道:“放心吧,朕乃是大明皇帝,焉有食言而肥的道理?” “皇室负责征收商税、矿税等杂税,用以供养军部战兵,这是朕点头同意的政策,自然不会食言。” “而且朕还会把此列为祖训,后世子孙严禁动用国库干涉民生,所以你大可以把心放回肚子里,皇室不会要国库一分钱的。” 话听到这儿,夏元吉更加疑惑了。 看着朱棣这信心满满的样子,老夏头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商税虽然可观,但是还远远不足以承担军费开支。 那皇室的底气又来自哪里? 难不成朱高煦这位太子爷又发现了一个发财的好路子? 对于朱高煦的挣钱敛财能力,夏元吉可谓是深有体会。 大明朝要不是多了这么一个汉王爷,财政早就糜烂不堪了。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忍不住好奇问道:“皇上,这是又找到了什么赚钱的路子?” “咳咳,是有这么条路子!”朱棣笑呵呵地回答道,“皇室会带着武官勋臣一起出海,光是海上贸易这惊天利润,就足够承担起大明军费开支了。” 听到这话,夏元吉顿时恍然。 原来如此啊,怪不得皇室索要商税! 他们这是看中了海上贸易的惊天利润! 一众文臣缙绅面面相觑,都觉得有些委屈。 海上贸易的惊天利润,他们哪里不知道。 前宋积贫积弱偏安一隅,可是就靠着这海上贸易,硬生生地养了两个蛮夷大爹近百年,终年岁贡不绝从未间断,足见这海上贸易的利益之惊人! 可是文臣缙绅眼红归眼红,皇室压根不打算带着他们一起玩啊! 没有皇室带路,他们自己只有眼巴巴地看着。 舰队船厂全都由大明水师掌控,而大明水师是直接隶属于皇室的,任何人都无权插手。 随着海禁政策废除,任何人只要缴纳关税都可以出海。 他们这些文臣缙绅倒是也可以自己组建船队出海贸易,但是没有大型船只压根就不可能远航,只能在大明海域内玩玩,那能赚什么钱? 唯有各大水师船厂,才有建造大型舰船的能力! 换句话说,皇室已经通过水师,将海上贸易给彻底垄断了。 有着郑和的无敌水师护航,这支远洋贸易商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那从中倒卖货物赚取的利润,只能用无法想象来形容。 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硬着头皮开口道:“皇上,发展民生光靠农税与盐税只怕不够啊,要不皇上也让我户部参一股份进去……” 得益于太子朱高煦的教导,现在夏元吉已经成了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各种现代词汇脱口而出,听得朱棣一愣一愣的。 “不行!”朱棣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财政大权都给你们户部了,还想要什么?” “皇室之所以组建远洋贸易商队,也是为了筹措军费供养军部战兵,所以严禁任何人插手!” 听到这话,夏元吉心中暗自腹诽不已。 你个糟老头子,我信你个鬼! “卫所战兵会经过淘汰筛选,通过考核者会成为集团军主力,而那些被淘汰之人,则会迁徙至海外异域为大明开疆拓土!” “所以兵部和户部要做好此事,不得出现任何纰漏!” 陈洽和夏元吉应声点头。 他们心中都很清楚,新军制走的是精兵路线,所以被淘汰的卫所将士只怕极多! 这批将士将会从军户变为农户,迁徙到急需人口耕种的地方,比如云南交趾等地,再如中南半岛。 按照夏元吉的设想,这些将士好歹也是大明土生土长的百姓,能不放到海外就尽量不放到海外,反正交趾云南等地正缺人口,还有正在打仗的辽东,这些地方都是他们的好去处! 有了神种土豆与甘薯,这些百姓迁徙过去后,当即就可以恢复生产,为大明开拓荒土。 嗯,朱棣想的是开疆拓土,而夏元吉想的是开拓荒土,二者好像也没有什么区别。 “好了,诸位卿家还有什么意见吗?” 朱棣有些疲惫地开口,他的精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 左都御史顾喷子却硬着头皮开口,“皇上,都察院可监察天下官员,那这军部……” 此话一出,群臣脸色微变。 他们都很想知道,这个军部地位是否真的超然,连都察院都无权监察他们。 朱棣直接给出了答案。 “军部审查司,由都察院派遣贤才组成!” 听到这话,顾佐顿时大喜过望,当即躬身领命。 群臣也是松了口气,勉强接受了这新军制。 只要军部武将还在都察院监察之下,那就有的是制衡手段,不怕他们专权乱政! 只是所有文臣缙绅心中都清楚,一旦新军制推行下去,军户将会瞬间变得炙手可热! 大明,只怕即将迎来一个武夫当国的时代啊! 第688章 天下沸腾!武夫丘八的春天! “二虎!” “快开门啊二虎!” 天刚蒙蒙亮,一大早就传来了敲门声。 张二虎有些不耐烦地上前开门,只见来人赫然是同村里长刘老爷。 一见到刘老爷,张二虎神情就有些不太自然。 这里长说白了就是一里之长,以一百十户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 里长负责“管摄一里之事”,主要是催缴赋税征发徭役。 所以普通百姓对里长上门,都很是不太待见。 “刘老爷,我家税粮已经交了,您这是……” 张二虎强忍着心中的惶恐不安,硬着头皮开口道。 不料里长刘老爷竟然露出了笑容,还温声细语地安抚了他几句,与以前霸道蛮横的模样判若两人。 这是什么情况? 张二虎心中更加惊疑不定。 他自问自己不过是个穷酸军户,家里面也没有余财,更没有值得这刘老爷惦记的东西,那这刘老爷故意示好是为了什么。 军户地位卑贱,世世代代都要服兵役,军差更是繁重。 一个男丁需要参加旗军,旗军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操练,做战斗准备;另一类负责屯田,属于屯田制的产物;一个男丁要参加正军,也就是拥有最正式的军队编制;一个男丁参加辅助军队,主要职责是辅助正军,为正军提供军装粮食等所需物资。 这些兵役都是由成年男丁负责,若是有的军户家中没有成年男丁,就要把年纪还小的男孩子记录在册,等到男孩子成年之后,将之前的兵役补上。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家中男丁断代,那么后面的子孙就需要服更多的兵役补上之前欠下的兵役。 换句话说,就算你家中现在没有男丁,这兵役也已经给你记在了本子上面,永远都逃脱不了,世世代代都要服役! 关键在于,军户服役是职责所在,也就意味着他们根本没有俸禄饷银,甚至若是被调往其他地方服兵役,还要自备干粮盘缠,与那些卑贱的徭役苦力一模一样! 也正因为如此,军户地位极其卑贱,甚至还远远不如经商谋利的商贾。 毕竟人家商贾可以吃饱喝足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是张二虎他们这些军户呢? 连吃饱穿暖都成了一种奢望,更是时不时地担心又会突然降下兵役,征调他们自备干粮盘缠去外地服役,那简直无疑于是杀了他们!

相关推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总统(H)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痞子修仙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