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68章

第268章

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 “是,大明现在国力强盛,所以四夷宾服万邦来朝?但是大明能够强盛多久呢?谁又能够保证四方蛮夷不会有崛起兴盛的那一天呢?” 面对太子朱高煦的厉声质问,众人顿时就沉默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中原王朝用无数血泪得出的教训! 一场安史之乱摧毁了锦绣盛唐,也使得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直指轰然崩塌! 这些教训,足以证明,蛮夷始终是蛮夷,强必寇盗,弱则卑伏! “或许你们会觉得,这样做对女真一族太残忍了。” “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将来有一天,大明国势衰微,女真一族趁势崛起,悍然杀入关内,侵入中原腹地,那会是什么场景?”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议论纷纷。 女真一族能够崛起? 女真一族还能杀入关内,侵入中原? 这怎么可能嘛! 女真一族生活在辽东那苦寒之地,部落之间互相征战不休,甚至连个国家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对大明造成威胁? 他们凭什么? 凭他们全族上下加起来带甲不过数万吗? 还是凭他们穿着兽衣在冰天雪地里面挣扎求食? 亦或是凭他们那为数不多的优秀战马? 调动辽东任意一个镇城麾下的卫所驻军,都可以在平原上轻易锤爆女真一族,没有任何意外! 他们女真蛮夷又凭什么杀入关内侵入中原? 这一点,朱棣和一众大佬都确信无比。 但是当他们看到朱高煦那凝重的神情,心中不知为何生出了迟疑。 “不只是女真一族,还有蒙古蛮夷,还有西南各大土司!” “既然大明现在国力强盛,那就要趁着现在抹除一切隐患,给子孙后人留下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高煦神情罕见地严肃了起来。 “扫荡四方蛮夷,推行府县制度,这是朝廷接下来的一个大方向!” “所以你们七部百司要做好一切准备,不允许出现任何反对意见,也不允许出现贻误战机的情况!” “蛮夷扫除之后,其领地疆土需要官员前去布政,这是吏部的责任;需要钱粮支持当地建设发展,这是户部的职责;需要建设地方县学弘扬儒家文化,教化地方土著子民,这是学部的责任……” “大明接下来将会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扫除四方蛮夷是第一步,掌控其田地这是第二步,种上神种土豆这是第三步,迁徙百姓混合安置这是第四步……” “总而言之,你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各自有着各自的使命,务必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跟上大明高速发展的进程!” 一众巨头大佬点了点头,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事情发展到了现在,他们也算是开明白了,大明帝国真正的掌舵人,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太子朱高煦! 面对太子朱高煦提出的意见,永乐皇帝陛下连个屁都不敢放! 既然如此,那他们还多嘴个什么,老老实实办事就是。 议事结束,一众大佬鱼贯而出,只留下了朱棣和朱高煦。 朱棣神色复杂地看着朱高煦,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老二,女真一族将来真会造反,起兵杀入关内?” 朱高煦闻言一愣,选择了沉默。 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办法解释。 朱棣见状笑了笑,上前拍了拍他的肩头。 “爹不知道你究竟在害怕什么!” “但是你说得对,趁着现在大明国力强盛,那就放手去干吧!” “扫除掉所有隐患,给后世子孙打出一个万世太平!” 第650章 朱棣诉苦!放权的构想! 太子府。 朱高煦正在陪伴自己的家人。 为了给朱棣找点事儿做,他这位监国太子爷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生病的概率都赶上那些年过花甲的老人了。 偏偏朝野上下都知道这位太子爷可是虎背熊腰的魁梧壮汉,说出去谁信啊? 不过人家信不信,朱高煦压根就不在乎。 老子打了一辈子的仗,就不能享受享受了? 此刻太子殿下正枕在韦妃的大腿上,无比惬意地享受着佳人按摩。 要是被朱棣看到了这一幕,不知道会不会气得扒了他的皮。 “你呀你,就是个不听话的东西!” “父皇都忙得晕头转向了,你这位太子爷倒好,躲在东宫里面享清福!” 韦妃痴痴一笑,伸出手指头戳了戳朱高煦。 经过长时间的滋润,韦妃不仅更加娇艳动人,而且还给朱高煦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朱高煦没好气地埋怨道:“老头子这是生出了怠政心理!” “这以前呐,老大当太子的时候,老头子直接就是撒手不管,一门心思地做他的征北大将军,跑到塞外去撒欢,所有朝政都扔给了老大!” “得亏是老大脾气好,而且能力出众,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不然大明早就乱了套了!” 提及前太子朱高炽,韦妃也有些怅然。 不管什么夺嫡争斗是非成败,这位前太子对他们一家人那是真的没话说。 只是可惜,他身子骨出了问题,直接就一命呜呼了。 “现在我做了太子,哪里还会惯着老头子!” “毕竟他才是真正的皇帝,我只是储君,又不是君!” “再不给老头子找点事情做,他可真要得老年痴呆了!” “又在说胡话!”韦妃娇媚一笑,伸出纤纤玉指捂住了朱高煦的嘴。 虽然她并不理解“老年痴呆”是什么病症,但是一听肯定就不是什么好话。 朱高煦伸手握住了佳人玉指,放在了自己额头上。 “大方向都定的差不多了。” “不管是辽东,还是交趾,亦或者是西南土司,只要朝廷按照我的计划稳步进行,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老头子一向英明神武,自然会按照这些大方向推出政策,再有七部百司配合推行,也用不上我这个太子爷了。” 顿了顿,朱高煦突然提了一件事情。 “爱妃,你可能还不知道。” “前些日子刚迁都北京的时候,老头子竟然想禅位给我!” 此话一出,韦妃当即脸色大变,有些难以置信地张大了嘴。 皇帝陛下想禅位? 那岂不是说……她要做皇后了? 这未免也太震撼人心,来得太快了吧? “不过我拒绝了!” “因为我不想老头子这么快就退休!” “这是属于他朱棣的永乐盛世,属于他朱棣的时代啊!” 韦妃:“???” 拒绝了? 让你做皇帝你还拒绝了? 听到这话,韦妃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她也没有多想。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自家相公是个有主见的人,他做主就行了。 “拒绝了也好!” “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陪陪我们了!” “反正你现在是当朝太子,迟早都要坐上那个位置的。” “妾身就怕你真坐上那个位置后,忙于朝政处理政务,以后就没有时间陪我们了啊!” 朱高煦听到这话,心中一暖,抬头看着佳人。 “爱妃,我突然想起昨夜我们还有些许姿势没有研究透彻!” 一听到这话,韦妃顿时满脸羞红,没好气地啐了一口。 “我呸!” “光天化日地,你休想!” 毕竟朱高煦现在是当朝太子爷,一举一动也多出了限制掣肘。 要是被那些朝臣知道他朱高煦这位太子爷怠于政务、白日宣淫,还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所以韦妃果断拒绝了,她现在可是太子妃,哪能任着朱高煦胡来。 不料朱高煦豁然起身,一把将她懒腰抱起,就走向了卧室。 “哎呀!” “快放妾身下来!” “太子爷你真是……” 正当这个时候,一名宦官匆匆跑了进来。 “太子爷,宫里面来人了,皇上召您入宫觐见!” 小宦官死死地低下头,额头上已经溢出了冷汗。 他娘地,怎么好死不死地坏了太子爷的好事! 这要是怪罪下来,他不死也得被扒层皮! 朱高煦急忙将韦妃放了下来,后者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随即逃也似的离开了这里。 得,天杀的朱老四,最会恶心人! 朱高煦满脸不爽地看着小宦官,“你什么都没有看见,记住了吗?” “要是孤日后听见什么风言风语,小心你身上这层皮!” 小宦官如蒙大赦地当即叩头应声,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朱高煦也不好苛责人家,索性起身离去,直奔皇宫。 一进了御书房,永乐皇帝就劈头盖脸地骂了起来。 “朱高煦!” “你这个逆子!” “你想把朕累死是吗?” “那些大开发计划都是你提的,结果你这个逆子倒好,自己躲在东宫里面享清福!” 朱棣是真的怒了,气冲冲地咆哮道。 么得办法,他累啊! 这以往老大当太子的时候,朱棣可谓是轻松无比。 要么就是北伐出塞跑到塞外去撒欢,要么就是去鸡鸣寺小住和姚广孝谈天说地,日子过得可谓是惬意无比。 反正政务都有太子朱高炽处理,他也不怕出什么问题。 可现在好了,老二做了太子,压根就不管不顾! 朱高煦提出一些大开发计划后,整个朝廷上到他这个大明天子,下到各部寺监的刀笔小吏,都开始紧张地忙碌了起来,反倒是朱高煦这个太子爷躲在东宫里面享清福!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要么你去解决这些朝政!” “要么朕废了你这个太子,把瞻基召回来!” 一听见这话,朱高煦顿时急了,不得不陪上了笑脸。 急了啊,朱老四这是真急了啊! 连废太子这种话都说出来了! “咳咳,爹啊,您这可是冤枉我了!” “虽然表面上我是躲在东宫享清福,什么事儿都没做,但是实际上我可是在构思朝政大局,呕心沥血地为大明谋发展啊!” 朱棣瞪眼,冷笑道:“哦?那朕倒想听听,太子构思出了什么朝政大局!” 我可去你的吧! 享清福就享清福,还什么“构思朝政大局”! 真以为朕那么好骗呢? 朱高煦微微一笑,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爹,你也觉得处理政务麻烦吧?” “那有没有放权的想法?” 朱棣:“???” 放权? 怎么放权? 又放权给谁? 朕给你这个逆子你不要啊! 第651章 内阁!起初只是个辅佐机构! 朱棣纳闷了。 不太明白朱高煦的意思。 老子先前要禅位给你,你死活不肯接受。 现在又开口要老子放权,咋滴太子爷比皇帝还有意思啊? 眼瞅着朱棣脸色越发阴沉,朱高煦急忙开口解释道。 “爹,我不是说放权给我,而是放权给……文臣!”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变了脸色,果断摇头拒绝! “朕看你是鬼迷心窍了,才会生出这样的念头!” “你前不久还在说朝堂稳固需要文武制衡,如今文臣缙绅已然抬头,为了压制他们,我们皇室不得不扶持勋贵武臣!” “你现在又想放权给文臣,朕都有些不太明白了,你脑子里面成天想得什么东西!” 无怪朱棣生气,实在是朱高煦思维太过跳跃了。 他娘地,来北京之前,还言之凿凿地要打压文臣缙绅,扶持勋贵武官,为此还制定了辽东大开发计划! 结果这才过去了几个月,他又要放权给文臣! 别说朱棣了,换做旁人,也会因朱高煦的“反复无常”而震怒! “爹您先别生气,听我把话讲完!” “在这之前,我想问问爹,当年太祖爷为何要废除丞相制度?” “废话!”朱棣下意识地开了口,“还不是因为那宰相胡惟庸擅权专政,祸国殃民?” “太祖念其功绩,进其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不料此獠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勾结中丞涂节、御史大夫陈宁等,并令陈宁坐中书省,阅天下兵马,准备谋反。” “好在涂节便将祸变上报,告发胡惟庸,太祖震怒之下将其一干党羽一网打尽,并且深感宰相权势太大,极易再出现胡惟庸这等擅权专政的祸国权臣,所以将宰相一职彻底废除,并且严令嗣君不得再立宰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 听见这些往事,朱高煦满脸狐疑。 “爹啊,真是这样?” “这不是太祖爷为了加强皇权而故意钓鱼?” 朱棣闻言一怔,随即露出了恼怒神色。 “钓什么鱼?” “那胡惟庸自己找死!” “你这逆子是不是皮痒了,还敢污蔑太祖爷?” 朱棣似笑非笑地训斥道,引得朱高煦也笑了起来。 表面上看,胡惟庸大案,就是如朱棣所说,胡惟庸自己骄横跋扈擅权专政,所以最后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太祖朱元璋故意在“钓鱼执法”呢? 故意提拔心术不正的胡惟庸出任丞相一职,然后故意放权给胡惟庸,坐视胡惟庸党同伐异铲除异己,擅权专政祸乱朝纲,最后以雷霆之势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再借机废除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 这种可能,并不是没有,相反可能性很大! 那可是太祖朱元璋啊! 元末群雄里面最杰出的那位军事统帅,天命之子! 以太祖朱元璋的眼光谋略,他岂会看不出胡惟庸的那些小心思? 更何况洪武年间锦衣卫监察文武百官,特务统治发展了巅峰时刻,连官员散朝回家后说了什么话、吃了什么菜都探查得一清二楚! 胡惟庸作为当朝丞相,锦衣卫对他的监察力度绝对冠居百官之首! 既然如此,不管胡惟庸有什么小动作,太祖朱元璋绝对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 偏偏最后还爆发出了一场席卷朝堂的胡惟庸谋逆大案! 那这背后的隐情,就很耐人寻味了。 站在太祖朱元璋的角度去想,凭借这场“胡逆案”,不仅清洗了一遍文武百官,而且还成功废除了传承千年的宰相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妙计! 所以不管怎么看,“胡逆案”都透露着浓浓的阴谋味道,更像是太祖朱元璋在“钓鱼执法”! “太祖爷是不是在钓鱼执法,其实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太祖爷一举废除了宰相制度,自此皇权彻底压倒了相权,再无人能够加以制衡!” 朱高煦没有再深究太祖朱元璋钓鱼执法一事,而是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宰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也因为要同时承担起皇帝和宰相的指责!” “光是处理政务这一点,太祖爷就有些吃不消,几乎每天都要批阅两百件以上的公文,处理五百多件大小事情,所以天天四更天才能休息,天不亮又要上早朝……太祖爷是活活累死的啊!” 不得不承认,太祖朱元璋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帝王,一生爱民如子,而且励精图治,说是“工作狂人”也丝毫不为过! 只是朱高煦这话落到朱棣耳中,却充满了讽刺意味。 “你到底想说什么?” “难不成你还想恢复宰相制度?” “别说满朝文武同不同意,朕第一个就扒了你的皮!” 恢复宰相制度,开什么玩笑? 太祖爷好不容易借助了“胡逆案”,一举废除了宰相制度,让皇权彻底压倒相权,成为至高无上的存在! 他朱棣又不是傻子,岂会恢复宰相制度,让相权死灰复燃? “政务繁忙的问题,朕也曾经考虑过,所以设立了内阁制度!” “这些内阁大学士品秩较低,且不同于七部尚书,手里面没有什么实权,哪怕他们是天子近臣,也不会成长为擅权专政的祸国权臣!” “倒是你这个逆子,先前推行考成法,让内阁众人获得了制衡七部的权力!” “朕担心继续这样下去,内阁权柄会逐渐增加,直至有一天彻底凌驾于七部之上,到时候相权就会死灰复燃,重新在内阁里面诞生!” 朱棣也没有藏着掖着,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他起初设立内阁,只是因为北伐的需要。 朱棣北伐自然会离开朝堂,但他毕竟是大明天子,很多政务都需要他这位皇帝亲自开口下令。 这一边要打仗,一边又要处理政务,朱棣自然烦不胜烦,所以这才组建了内阁,随同自己北伐出征,辅佐自己处理政务。 朱棣设立内阁的目的,只是将其作为一个辅佐机构,并且内阁众人官位品秩都不算高,也远远比不上那曾经独揽大权的宰相! “老二!” “你要记住!” “内阁不得掌握大权!” “一旦内阁地位凌驾于七部之上,那相权就会再次诞生于内阁之中!” “届时不但皇权会受到相权的掣肘限制,而且拥有相权的文臣缙绅,绝不是武官勋贵可以抗衡的!” 朱高煦闻言一怔,默默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永乐皇帝啊,目光就是长远。 只是可惜后世子孙不肖,内阁最终还是成长为了那个庞然大物! 第652章 内阁与相权!当内阁三权合一! 内阁! 这个机构自设立后,便成为了大明王朝的标志! 永乐皇帝为了北伐专门设立的辅佐机构,却在大明中后期发展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其实从永乐中期开始,内阁职权就开始渐重,兼管六部尚书,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 而后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内阁权力空前暴涨,得益于三杨这三位贤相。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气,陷入了沉思。 三杨辅政期间,文官缙绅逐渐压倒了勋贵武臣,开始掌握朝堂话语权。 全国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给皇帝提出的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 自此开始,内阁有了凌驾于六部之上的趋势。 到了成化、弘治之际,内阁在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代表。 直到嘉靖年间,朱厚熜这个“道士皇帝”一心修仙,通过内阁遥控朝政,给予了内阁至高无上的权柄。 诸如夏言、严嵩等内阁首辅,手中握有的权力丝毫不属于曾经的宰相,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幸运臣,然后就是开始权倾朝野、党同伐异那一套了,彻底葬送了大明王朝最后那点气数! 比如到嘉靖二十一年,臭名昭著的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专擅朝政二十余年,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当然,内阁权势发展到顶峰,还是因为那位的出现。 救世宰相,张居正! 经过嘉靖、隆庆的发展,万历早期成了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而他张居正也独揽大权、专政朝野,实际上已经接近于后世某国首相的地位了,比之宰相还要强出不少。 说到底,自从内阁设立之后,一旦有文官缙绅以朝堂九卿的身份进入内阁,那内阁权柄就一定会逐渐扩大增加。 尤其是主宰一部的六部尚书,他们进入内阁之后,地位远超寻常。 一来本身就贵为顶级文臣,二来进入内阁代表着成为皇帝的心腹近臣,这双重身份结合之下,地位自然更加尊崇特殊。 可内阁权柄日益增强,也就意味着文官缙绅权柄扩张! 毕竟朱棣设立的这个内阁,可是文官缙绅的顾问机构,跟勋贵武臣那些匹夫没有半毛钱关系! 也正是因为如此,到了大明中后期,勋贵武臣日益衰亡,连打个仗都得听从文官老爷们的指挥,恨不得跪在地上舔他们的靴子! 毫无疑问,这种制度自然畸形而可笑得。 所以朱高煦觉得,有必要趁现在内阁尚未开始抬头,一棒子将其打死! 而且朱棣之所以多次找自己麻烦,还不是因为政务实在是太多,让他这个大明皇帝烦不胜烦! 战争狂人朱棣可不是工作狂人朱元璋啊! 你让朱棣去北伐去打仗,他二话不说拉着军队就出去干仗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绝对占有(H)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总统(H)   捉鬼大师   吃檸 (1v1)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突然暧昧到太后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