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67章

第267章

他动用朝廷迁徙一批汉人子民去交趾,结果还让人家在交趾受委屈吃苦! 张辅听到这话,立马拍着胸脯给出了承诺。 他原本只是想问太子爷要人,补贴一下交趾地区。 可是没有想到,这位太子殿下转眼就弄出了一个“交趾大开发”计划! 剩下的事情,那就简单多了,按照这大开发计划制定详细的章程,依次进行就可以了。 所以张辅也暗自松了口气,看向朱高煦得目光中充满了崇敬。 沐晟看到这一幕,顿时就急眼了。 “太子爷,那我呢?” “你咋了你?云南不是好好的吗?”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 不料沐晟脸色一变,开始大吐苦水。 “太子殿下,您是不知道啊,云南局势太复杂了,那些土司太猖狂了啊!” “那些天杀的土司酋长平时借多征税收而自肥,条件具备时则逐渐坐大,甚至凭借掌握的土军分裂割据,互相劫掠攻伐,压根就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就拿此次朝廷征伐中南半岛来说,那些土司酋长要么不响应朝廷的号召,要么就是出工不出力,还狮子大开口问朝廷索要钱粮……” 朱高煦听得眉头紧锁,又是一个麻烦差事。 说到底,云南情况跟辽东差不多,甚至比辽东还要更加复杂。 大明自立国以来,对边境地区的外邦蛮夷,采取的都是羁縻控制。 以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是为“羁”;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是为“縻”! 朝廷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与名义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定期向朝廷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 依照开国之初的具体情况,这确实是不错的手段。 如此一来,朝廷几乎可以兵不血刃地平定云南各大土酋,大大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 羁縻制度更进一步,具体到了西南地区,就演变成了土司制度。 这承袭蒙元的土司制度,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以宣慰使、宣抚史、安抚史、招讨史、千户、百户等官职封赠各族首领,土官的职类、承袭、贡赋和征发等形成一套制定,并于一众于云南各要害关隘设立元帅府、千户所,予以武力威慑。 但这土司制度其实就对中央政权无力顾及的西南边陲地区土人头目的一种笼络手段,“以土官治土民”,承认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朝廷中央的敕诏实际上并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 在土司统治下,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世袭所有,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对于当地人民予求予取,掌握一切生杀大权,除了不能登基称帝,其他一切甚至比照皇帝,而且只需要象征性的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 所谓的土司酋长,其实就是一个个地方土皇帝,表面上臣服于大明朝廷,心情好的时候跟你称兄道弟,心情不好的鸟都不鸟你! 云南局势十分复杂,外邦蛮夷种类繁多且生活在深山密林,占据了天险地利,想要一举扫除根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大明西南地区设置的土司最多,“凡百夷聚居区,都设土司”,发展到了大明中叶,形成了所谓的“三宣六慰”,云南三司、三宣六慰置于其他诸土司犹如京城置于诸州府,对地方根本没有掌控力度。 如今大明正在征伐中南半岛,这些土司酋长自然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哪怕难度再大,也必须将其一一扫平,设置州府郡县! “办法也不是没有!” 沐晟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 “太子殿下请赐教。” 朱高煦看向他,吐出了四个字。 “改土归流!” 第647章 改土归流!那就一路杀下去! 改土归流? 沐晟喃喃自语,眼神中充满了希冀。 朱高煦懒洋洋地开口道:“说白了,这些土司酋长,现在已经形成了国中之国,或夷霸一方纵恣不法,或与朝廷争夺土地、矿藏等资源,或阻挠驿路通行与外来人口进入……” “表面上看起来,朝廷与他们相安无事,可是一旦朝廷呈现出颓势,这些蛮夷就会变成群狼,恶狠狠地盯着大明这块肥肉,想要咬一块下来!” 张辅和沐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二人都是当世名将,而且与外邦蛮夷征战多年,这些道理他们还是能够明白的。 “蛮夷弱则卑伏,强则为盗寇,目前虽无大害,日久必定成为隐忧!” “而且土司世代为官,独霸一方,更有一些土司专横不法,对境内子民生杀予夺、予取予求,土司之间为争权夺利挑起械斗或战争,导致生灵涂炭,对朝廷也叛服无常。” “大明想要西南边陲彻底安稳,这些土司势必要扫平!” “太子爷!”沐晟满脸愁容,“问题在于,出兵扫平这些土司,代价太大了啊!” “土司酋长几乎全部生活中深山密林里面,占据天险地利,而且十分剽悍团结,我大明战兵深入深山密林与其作战,战损只会高得吓人!” 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反驳沐晟的说法,而是重新提到了改土归流。 “所以我方才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改土归流!” “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 “废除土司酋长,设置州府郡县,由朝廷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其辖区的政务。” “推行改土归流,应采用恩威并施的方法,让土司主动接受实施改土归流为上策,以武力强行解决为下策,不过以目前局势而言,杀鸡儆猴是个不错的措施!” 顿了顿,朱高煦看向沐晟。 “你回去之后,挑一个合适的目标,直接以雷霆之势将其扫平诛灭,然后将其辖区设置州府郡县,朝廷自会派遣官员前去布政!” “之后再召集一众土司酋长前来听命,道出朝廷即将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的国策,谁要是不答应持反对意见,那就继续杀下去,杀到所有土司酋长自发交出印信和兵器,配合朝廷改土归流!” 听见太子爷这饱含杀意的血腥话语,哪怕张辅和沐晟都忍不住浑身剧震! 真要这么做的话,天知道会有多少蛮夷因此丧命! 毕竟那些土司酋长又不是傻子,做了这么多年的土皇帝,岂会心甘情愿地交出手里面的权力? 反抗肯定很多! 而太子爷给出的办法就是一个杀! 杀到他们怕了,杀到他们胆寒,这些土司酋长才会乖乖听话! 沐晟深深地看了一眼朱高煦,有些惴惴不安。 许是看出了沐晟的迟疑,朱高煦笑着开了口。 “沐晟,你不要有任何心理压力!” “孤如今是监国太子爷,而且命令是孤下的,那孤自然会力挺你!” 一听到这话,沐晟脸色涨红,急忙开口解释道:“太子殿下言重了,臣明白了!” 诚然,沐晟方才之所以犹豫,就是因为这件事情太大了,要杀的人太多了! 沐晟虽然不怕杀人,但是他害怕当他一路杀下去后,最后会沦为可悲的弃子,被太子朱高煦推出来当做替罪羊! 毕竟儒家一向推行什么仁义道德,对待蛮夷也应以教化为主。 沐晟这么一路杀下去,少不得会遭到文臣缙绅弹劾,受世人唾骂! 但是现在得了太子朱高煦的承诺,沐晟一颗心才落回了肚子里。 只要最后不会成为替罪羊,那受世人唾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高煦思索了片刻,陡然开口道:“这样吧,就拿播州杨氏开刀!” “孤听闻杨氏历代统治播州,势力盘根错节,早有不臣之心,而且居所雕龙饰凤,又擅用阉宦,俨然是一个土皇帝。” “你也不用找什么证据了,回去就发兵播州,以雷霆之势将其剿灭,杀鸡儆猴,震慑一众土司酋长!” 播州杨氏! 沐晟瞳孔一缩,额头上溢出了冷汗。 播州杨氏一直沐王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最大限度地稳定播州的社会秩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过二十多代、几百年的开拓,播州的汉化程度已经很高,经济军事实力为西南诸土司之冠。 但这也意味着,播州杨氏无疑是西南各大小土司酋长中,实力最为强横的那个! 太子爷突然开口,将播州杨氏定为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这是为了震慑西南土司,还是为了敲打自己? 沐晟不敢继续多想,直接当场表态。 “臣沐晟领命!” 朱高煦淡淡地扫了他一眼,心中略微有些不满。 这个沐晟不同于张辅,他的小心思太多了,远没有张辅纯粹! 朱棣的提醒不是没有道理,该敲打的时候还是要敲打! 至于为何选择播州杨氏,那是因为这播州杨氏发展的太好了,实力冠绝西南一众土司。 在朝廷强盛的时候,这些土司或许还不敢轻举妄动;随着朝廷日益腐朽,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这群土皇帝岂能被镇得住? 以致于播州杨氏最后在万历年间掀起了一场播州之乱! 播州宣慰使杨应龙恃功而骄、狂妄自大,此间已有不少僭越违制之举;同时,还在辖区选用秀女,豢养阉人,且生性残虐嗜杀、阴狠狡诈。 此人还在辖区内作奸犯科,横行霸道,肆意掠夺他人田产,和境内其他家族多有纠纷争斗,引得播州宣慰司所辖、互相联姻的“五司七姓”一齐联合共抗杨氏,由此揭开了播州之役的序幕。 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公开反叛,挑起战端,播州之役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朝廷毫无准备,杨应龙占据优势,但随着朝廷加大了兵力,杨应龙最后兵败自杀。 可这场播州之役历时一百余天,大明朝廷集四川、贵州、湖广八省之力,出兵二十四万,耗银约二百余万两,最终平定杨氏叛乱,列为明神宗万历三大征之一。 看似朝廷大获成功,剿灭了叛军匪寇,然而播州之役几乎耗尽了大明最后的军力和财力,削弱了东北的防御力量,是明衰清兴的转折,以致于有了“明实亡于万历”的说法。 反正改土归流在即,杀一个也是杀,不如把播州杨氏当做那只“鸡”,提前抹除掉这个隐患! “该嘱咐的都嘱咐了。” “大明西南边陲,日后就交给二位了!” 张辅和沐晟都是神情一震,当即跪倒在了地上。 “愿为大明效死!” 第648章 恢复科举!程朱成为过去式! 乾清宫。 朱棣唤来了朱高煦。 “爹啊,正忙着呢,啥事儿啊?” 朱高煦一进门就叫唤道。 如果不是非必要,他现在真不想见朱棣。 原因无他,太子爷惊讶地发现,这位永乐皇帝越来越懒了。 正是因为他朱高煦太过优秀,所以让永乐皇帝生出了怠政心理。 甚至不久之前这老家伙还动了禅位的心思,想直接把皇位传给朱高煦,自个儿享清福去! 朱高煦得知此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将朱棣骂了个狗血喷头,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之后为了提高永乐皇帝的积极性,朱高煦特意不管朝政,只是盯着一条鞭法的推行,以及辽东大开发计划,其他事情压根不管。 直到今日朱棣严令他过来开会,朱高煦才不情不愿地赶了过来。 不过进了御书房后,朱高煦这才发现,七部尚书等朝堂公卿全都在这儿。 “哟,都在呢?” “这是准备开大会啊!” 朱高煦同顾佐、解缙、夏元吉等人打了招呼,自顾自地坐在了一旁。 朱棣看着这个混账儿子,也懒得再跟他多费口舌,直接道出了议题。 “太子,朝廷如今人才太过短缺,你又捣鼓出一个‘交趾大开发’计划和改土归流政策,人手已经严重不足了!” 其实在朱高煦来之前,朱棣就与这些朝堂重臣商议了一下“交趾大开发”计划和改土归流政策。 以他们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这是有效解决西南边陲问题的国家大计,所以没有一人反对,直接全票通过。 不过通过归通过,吏部尚书蹇义却是叫起了苦。 因为朝廷罢免了科举,至今已有七八年,官员来源始终得不到补充,仅靠举荐和征召这些方式,压根都跟不上太子朱高煦的进度。 眼瞅着正主儿来了,蹇义就把这些日子的委屈尽数发泄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的脚步能不能慢一些啊!” “先是‘岭北大开发’计划,朝廷一口气输送过去了百名官员。” “还不等朝廷喘口气,你又推行‘辽东大开发’计划,这次比上次更狠,官员士子甚至是百姓都送过去了不下千人!” “现在好了,您又要搞什么‘交趾大开发’计划,还要在云贵四川等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虽然说这两项国策都是利国利民的仁政善举,可是朝廷实在是没人了啊!” “再这样继续下去,别说地方州府县衙了,朝堂之上这点人都要被您给祸祸干净!” 蹇义也是气急了,所以也顾不上什么上下尊卑,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 一众大佬听见他这些埋怨,也是觉得有趣,就连朱棣都忍不住笑了一下。 没办法,蹇义压力太大了,他们也能够理解。 这以前呐,六部尚书里面,压力最大的那人,肯定是户部尚书夏元吉。 这位永乐皇帝的小算盘,为了给朝廷筹措钱粮,不知道愁白了多少头发! 偏偏永乐皇帝又是个一心渴望文治武功的败家子,蒙古蛮夷要打,《永乐大典》要编,南北大运河要修,郑和还要下西洋…… 这也就是夏元吉了,自身能力出众,要是换个人坐上户部尚书这个位置,只怕早就抹脖子自杀了。 但是,当汉王朱高煦“觉醒”之后,夏元吉和他的户部好日子突然就来了。 先是汉王爷改革盐税,一举将朝廷盐税收入提高了百倍不止,而后又是开设大明钱庄,又是推行一条鞭法,还带回来了神种土豆…… 时至今日,夏元吉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夏元吉了,户部也不再是那个穷哈哈的户部了! 这位户部大司农,兜里面有钱有粮,连腰杆都直了起来。 反倒是随着朱高煦这一系列动作,压力给到了吏部头上,吏部尚书蹇义的头发,正以肉眼可的速度变白! 么得办法,太缺人了,跟不上太子爷的脚步了! 能把天官蹇义逼到这个份儿上,他朱高煦也算是有能耐了! 朱棣没好气地扫了朱高煦一眼,喝问道:“你还好意思笑?” “赶紧想办法解决,不然朕揍死你!” 朱高煦苦笑着摇了摇头,直接给出了回答。 “我明白你们的想法,不就是想恢复科举吗?” “时间也差不多了,那就恢复举制就是!” 一听到这话,众人都有些诧异。 他们商议之后得出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恢复科举制度。 只有恢复了科举大考,让天下学子通过科举入朝为官,朝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源。 但问题在于,当年正是这位太子朱高煦暂停了科举大考,目的是为了给推行新学争取时间。 而且一众巨头最近都隐隐听到了些许风声,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有意扶持勋贵武臣,让他们倾尽全力去开发辽东。 有着这两个因素存在,一众大佬也不敢贸然开口,只有请皇上把太子爷召来,一起商议一番。 毕竟如今这位太子爷的地位权势影响力,堪称大明有史以来第一太子,与懿文太子朱标相比都毫不逊色! 只是一众大佬没有想到,太子朱高煦竟然会答应得这么痛快,难不成他对现在这新学很有信心? “不过科举大考的内容,必须要变一变了。” “此事就交给学部负责,礼部从旁配合!” “这是科举自罢免后第一次恢复,意义不同凡响,你们两部务必做好!” 学部尚书解缙和礼部尚书王景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清楚。 他们当然明白此次科举的意义,代表着新学彻底取代旧学,登临神坛! 程朱理学为什么能够独霸天下上百年之久,成为主流学说? 还不是因为朝廷肯定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地位,亲自赋予了程朱理学独一无二的特权! 这个特权,就是科举大考的内容! 天下学子士子想要入朝为官,就必须通过科举! 而以往科举大考的内容,全是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经史典籍,这就确保了天下学子必须学习程朱读懂程朱,成为程朱的坚定拥趸! 换句话说,你想做官,那就必须学程朱读程朱,不然你就是在想屁吃! 可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一旦将科举大考的内容替换成新学内容,那就意味着新学将彻底取代程朱理学的地位,正式登临神坛! 反倒是朱棣此刻有些忧虑,忍不住开了口。 “直接替换掉大考内容,会不会有些冒险?” “新学推行时间毕竟尚短,朕担心太过仓促了些。” 朱高煦闻言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开了口。 “距新学推行至今,差不多已有十年了,天下学子拥有足够的缓冲时间!” “而且将新学定为科举大考钦定内容,更有利于新学的进一步推行,那些摇摆不定骑墙观望的学子也会迷途知返!” 朱棣听到这话,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既然如此,那学部和礼部就去准备吧!” “昭告天下,恢复科举大考,以新学为钦定考题!” 此话一出,一众大佬面面相觑。 他们都明白一点,程朱正式成为了过去式! 自此以后,一个新的时代降临了! 第649章 辽东战场!各自的使命! 科举一事议定。 朱棣却又提及了另外一件事情。 他取出两封奏章递给了朱高煦,示意他看看。 “这就是你的辽东大开发计划?” “亦失哈和阿哈出接连发来弹劾奏章,控诉你这位太子残暴不仁!” 亦失哈? 奴儿干都司镇守太监? 阿哈出? 建州女真胡里改部酋长? 朱高煦眼中浮现出这两人的过往,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这两个家伙可都是女真人,而且一个是朱棣的心腹宦官,一个是朱棣的便宜老丈人! 怎么地,被杨荣给收拾惨了,开始给朱棣上眼药了? 朱高煦看都不看,直接将奏章扔到了一边。 “辽东那边自有杨荣负责,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们不用多管!” 朱棣一听这话顿时瞪眼,有些气急败坏。 “还不用多管?” “你知道最近有多少人弹劾你这个太子吗?” “朕就想不明白了,那女真一族究竟怎么得罪你了,你非要亡其种灭其族?” 朱棣确实想不明白,因为这和老二起初跟他说的不一样啊! 扶持勋贵你就扶持勋贵,开发辽东你就开发辽东,你何必把女真一族赶尽杀绝啊! 一旁兵部尚书陈洽也开了口,“太子爷,女真一族素来臣服我大明,历年朝贡不绝按时上供,算是比较听话安分的蛮夷。” “如果真按照杨荣大学士的计划行事,将女真一族赶尽杀绝,只怕其他四方蛮夷见了,会对我大明生出异心啊!” 他这话也不是无的放矢,毕竟人家女真一族都老老实实地臣服朝贡了,你还要将人家赶尽杀绝,其他蛮夷见了会是什么想法? 兔死狐悲,这是人之常情啊! 其余巨头大佬也表示不太能够理解,或者说有些不太能够接受。 毕竟大明朝一直弘扬的可是“以德服人”,现在人家都臣服了,而且老老实实地朝贡了好几年,你突然把人家赶尽杀绝,这怎么都说不过去吧? 嗯,这与儒家仁义理念不符,甚至是背道而驰! 朱高煦一听这话,冷冷地扫了众人一眼,将他们的表情尽收眼底。 “你们好歹也是读过圣贤书的,连先贤的话都记不住了吗?” “夷狄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

相关推荐: 小白杨   突然暧昧到太后   蔡姬传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痞子修仙传   捉鬼大师   云翻雨覆   取向狙击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