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的残次品吗?” “哪怕是我大明战兵的淘汰品,对这些穷得叮当响的蛮夷部落来说,那也是神兵利器了!” “你不找点锋利的兵器给他们,他们怎么多杀点女真蛮夷?他们不多杀点,我们要完成任务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难不成你真想陪这些蛮夷玩个八九十年的?” 朱勇疯狂摇头,恨不得立马开溜。 直到现在他才终于明白了,原来真如太子爷所说,这钦哥儿以前是真他娘地在装傻啊! 这些阴损毒辣的计划一套套的,可谓是阴死人不偿命! 反倒是他朱勇自己,也正如太子爷所说,他是真傻啊! 与此同时,部落王帐! 海西女真的贵族们开始了激烈讨论,到底要不要接受徐钦的条件。 “那些明人明显不安好心,我们绝不能答应!” “对啊!大不了我们直接投降建州女真算了,为什么非要打仗?” “猛哥帖木儿虽然心狠手辣,但到底是我们女真族人,难道还比不过阴险狡诈的明人吗?” 不出意料,反对的声音很大,这是源于汉人与女真人双方之间多年积攒下来的仇恨! 但是,这并不是智者和打叶想要看到的结果! 智者冷哼了一声,王帐里面顿时安静了下来。 “投靠猛哥帖木儿?” “他为了得到明廷的支持,亲手割下了释加奴和猛哥不花的脑袋!” “猛哥帖木儿为了做女真王已经丧心病狂了,连姻亲兄弟都敢杀,你以为他不敢杀你们吗?” 此话一出,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释加奴、猛哥不花可是猛哥帖木儿的姻亲兄弟,他连他们都杀了,真是下得去手! 自家兄弟都敢杀都能杀,更何况他们这些外人呢? 一时间,也没人再敢提直接归降建州女真了。 打叶也开了口,难得生出了些许雄心壮志。 “猛哥帖木儿虽然得了明廷支持,但我们也可以得到勋贵集团支持!” “勋贵集团虽然不能像明廷那样出兵帮助我们,但是他们会提供粮草物资,甚至还有军械辎重!” “这样一来我们不是没有抗衡猛哥帖木儿的实力,那女真王也不一定就出自建州女真!” 女真王啊! 打叶又何尝不想!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海西女真最终还是接受了徐钦的提议。 毕竟,他们已经没有其他选择了。 徐钦当即修书一封,送往了辽阳镇城。 杨荣看后欣慰地点了点头,这徐钦虽然是个纨绔,但办事还算可靠。 如此一来,海西女真也落入了布局当中。 剩下的,就是野人女真了。 杨荣看向刘荣,后者立马会意。 “猛哥帖木儿是个狠人,已经把释加奴、猛哥不花作的人头送过来了!” “我们的人去晚了一步,没能救下他们!” 杨荣闻言不置可否,这二人死了活着影响都不大。 反倒是死了,更想激发阿哈出的复仇之心。 “既然如此,那就把阿哈出押上来吧!” 很快蓬头垢面的阿哈出被押了上来,一见到杨荣就忍不住破口大骂,指责他破坏女真与朝廷的和睦关系。 然而当他看到自己两个儿子的人头时,却是瞬间坠入了绝望之中,抱着爱子人头哭得死去活来。 “阿哈出酋长,你这两位儿子的人头,可是猛哥帖木儿亲手割下来的!” “当然你也可以找人求证,毕竟猛哥帖木儿想要你这一脉死绝,以免影响到他女真王的地位!” 阿哈出愤怒地盯着杨荣,恨不得冲过去咬死这个明人。 如果不是他杨荣,故意设计女真一族,他的儿子又怎么会死! “对!就是这种眼神!”杨荣直视着那双充满仇恨的眼睛,“你可以选择向本官复仇,也可以选择向猛哥帖木儿复仇,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实力!” “如今你的胡里改部已经被猛哥帖木儿吞并,阿哈出酋长,现在你该怎么办呢?” 阿哈出死死地盯着杨荣,眼睛里面已经流出了血泪。 但他也明白杨荣的话是事实,他想要复仇已经没有可能了。 他的部落他的子民都被猛哥帖木儿吞并,如今他阿哈出只是个孤家寡人! 杨荣微微笑道,如同恶魔的低语。 “不,你还有威望!” “我会送你去野人女真大部!” “既然你想要复仇,那就看你阿哈出的本事了!” 阿哈出闻言一怔,满脸骇然地看着杨荣。 “对了,我必须要告诉你一件事情,整合女真一族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但女真王的人选,却是由本官决定!” “如果你甘愿坐视那猛哥帖木儿成为女真王,大可与本官对着干,你说呢阿哈出酋长?” 阿哈出死死地盯着杨荣,最终还是低下了头。 哪怕他明白杨荣算计整个女真一族,但是他现在也没有其他选择。 因为,他要复仇! 第644章 交趾大开发!难在缺人啊! 北京帝都。 自从朝廷迁都之后,大明正式形成了两京十五省的格局。 至于多出来的这两个行省,自然是交趾行省与岭北行省。 相比于地处偏远的岭北行省,交趾行省的情况更为复杂。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安南脱离中土太久了,自五代吴权以来,就已独立成国,早就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俗和生活习惯。 所以大明借助平胡之战后,强行将安南收复,并且郡县安南,自然会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 此刻朱高煦正与张辅、沐晟讨论这个问题,关于交趾行省的事后安排。 尤其是张辅对此事特别上心,毕竟他老张家以后要世镇交趾,他也不希望交趾再闹出叛乱的事情,否则皇帝陛下肯定会给他小鞋穿。 “太子爷,交趾地区不太平啊,反叛时有发生。” 张辅忧心忡忡地开口,既然好不容易回来了一趟,那他可得向朱高煦取取经。 朱高煦点了点头,反问道:“老张,你对交趾百姓反叛原因了解吗?” “臣早有了解,只是苦于不知如何改善。” “交趾境内除却两大平原地区可勉强称之为膏腴之地,物阜民丰,其余地区皆是纵横绵延的山脉,根本无法种植作物,大多数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靠渔业为生。” “此外莫登庸篡权、黎譓蒙尘期间,交趾境内酋长军阀多次发动战争,企图争夺那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不但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还把交趾打的千疮百孔,各地都有散兵游勇聚众为匪,侵害一方。” “哪怕臣这些年来已经率军将那些散兵游勇一一扫除,可是战后的交趾等地可谓是千疮百孔,加上没钱没粮,所以交趾百姓反叛不绝!” 朱高煦听后有些头疼,下意识地揉了揉眉心。 说白了,这还是朱棣犯下的错。 当年明军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大明王朝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 但明军得胜后却自食其言,直接重建交趾郡县安南,草率地决定将安南收复,却是明显的失策。 好大喜功的朱棣一心渴望文治武功,哪里会在乎交趾百姓的感受。 可当初前来帮忙的大明王师,变成了侵略国土的入侵者,身份一旦转变,交趾百姓的态度自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再加上张辅说的这些,交趾全境受到战火波及,本身又没钱没粮,急需朝廷补助发展。 可前几年大明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钱粮同样紧缺,这就导致压根儿顾不上交趾这新附行省。 国土被大明侵略强占了,日子也还是过得苦哈哈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不时还要受到那些汉人官吏打骂奴役,换做是你你反不反? 交趾百姓不反叛才怪! 如今朝廷从南京迁都北京,不可否认地会对云南交趾等地的掌控力下降! 所以如何开发交趾,将其彻底掌控在大明手中,这是眼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朱高煦沉思了片刻,指节在桌上不急不缓地敲着。 而张辅则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或者说是一开始就打着这个目的。 “不过好在黄福黄大人能力突出,一直推行‘安民为得,一视同仁’的教化政策,广施仁政,施恩于民,不少交趾百姓已经接纳认可了朝廷。” “可唯一的问题在于,交趾缺人啊!不仅是执政一方的州府官员,还包括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连县学里面的先生都没有几个,耕田种地的百姓更是少之又少,各方面都稀缺到了极点,严重制约了交趾的发展。” “所以啊太子爷,您看能不能再收拾几个贪官污吏,把他们发配去交趾地区?” 朱高煦:“???” 我尼玛? 合着你打得这个主意? 咋滴老子现在是发配官员专业户啊? 朱高煦没好气地登了张辅一眼,直接摇头拒绝。 “哪儿来那么多的贪官污吏?” “自从朝廷提高了这些官员的俸禄,他们也没必要铤而走险地去贪腐了。” “你真以为顾喷子的都察院是摆设不成?那些官员都被都察院给整怕了。” 听到这话,张辅和沐晟也有些哭笑不得。 都察院啊! 现在可是大明王朝的一个庞然大物! 朝廷是废除了锦衣卫不错,但是这突然崛起的都察院比之还要丧心病狂! 一来能进都察院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硬骨头,刚正不阿、不畏强权那是基本条件,逮着谁喷谁那更是常态!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顾佐顾礼卿,那可是出了名的朝堂大喷子。 二来因为眼前这位太子爷对都察院的改革,使得都察院不仅有了独立抓捕审查之权,还可以通过抓捕贪官污吏获得提成,以此改善生活,极大地提高了都察院众人追查贪腐的热情! 听说那顾佐近些日子又从太子爷这里取了经,正准备在都察院推行什么KPI考核制度,还要逼那些御史给事中按月完成业绩,更是放出了“我都察院不养闲人”的豪言…… 啧啧,大明官员的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 不过这样一来,那交趾人才缺口该怎么办啊? 这年头连个贪官污吏都找不到了吗? 朱高煦也有些为难,贪官污吏肯定是有,但像以前那样大肆贪腐的老虎硕鼠铁定是没有了。 至于一些灰色收入,朱高煦也不准备去严厉打击,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太过严格了反倒是会影响官员任职的情绪。 那这样一来,交趾人才紧缺的问题,就有些麻烦了。 毕竟交趾在世人眼中,那可是妥妥的不毛之地,跟岭北行省的地位差不多。 连做官都没有人去,谁会吃饱了撑得跑到交趾去为民! 两宋的大诗人皆把被贬至交趾、岭南为官看作一场生死离别,与亲人恐难有再见之时,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辽东开发之所以踏上了正轨,是因为勋贵集团出了血,可上哪儿再找一个勋贵集团去? 朝廷可以补助交趾,类比开发辽东那般,出台一系列政策,推行一系列优渥待遇。 可关键问题在于,没人愿意主动去啊! 思索了片刻之后,朱高煦脑海中陡然划过了一道亮光。 “张辅,听说交趾有很多金矿啊?” “???” 第645章 大开发计划!太子爷的手段! “金矿?” “臣怎么没有听说?” 张辅愣了,他怎么不知道交趾有很多金矿? 朱高煦命人取来了一张交趾堪舆图,这可是黄福亲自带人赴实地考察后的心血结晶。 看着眼前这张似曾相识的堪舆图,朱高煦回想着后世的记忆,提笔在上面圈了几个圈。 “差不多就是这几个位置。” “你回去之后派人去这些地方找找,大概率是有金矿的。” “如果没有找到,那就在旁边多找找,此事涉及交趾大开发,你多上点心!” 张辅:“???” 啥? 金矿? 就这几个圈? 你跟我搁这儿吹牛逼呢? 咋滴这些金矿是你这位太子爷埋下去的啊? 张辅满脸懵逼地看着朱高煦,不过碍于太子爷的淫威,他还是老老实实地收下了堪舆图。 至于堪舆图金矿的事情,回头找人去那些地方找找看看,实在找不到就算了。 反正张辅没有抱太多希望,毕竟这事儿太过离谱了! “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交趾开发之所以困难,还是因为交趾落后贫瘠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没人愿意去那等蛮荒之地。” 朱高煦耐心解释道,“所以想要解决这个难题,就必须先打破这种固有观念,黄金就是一个很好的由头!” “孤会安排人手散播谣言,交趾出现了一座巨大金矿,黄金如山,遍地可见!” 张辅闻言惊得豁然起身,只觉得头皮有些发麻。 太子爷这是什么行为? 这是赤果果的欺骗百姓啊! “消息一旦放出,闻风而动的肯定是那些商贾!” “商贾蜂蛹云集而去,哪怕找不到黄金,也不会空着手回来,到时候交趾的山货土货也就有了销路,算是踏出了与大明融合的第一步。” 张辅听到这话,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不过他总觉得心里有些不安。 那些商贾兴冲冲地赶去了交趾,然后没有发现黄金,会不会把他张辅给生吃了? “你放心好了,交趾确实有不少金矿,还有煤矿、铁矿等矿山,这些才是交趾最大的财富!” “只要朝廷出台政策,允许大明百姓开采安南矿山,再加上金矿的巨大吸引力,有的是商人趋之若鹜的去开矿,朝廷光是拍卖矿山与矿税就能挣得盆满钵满。” “太子爷这可万万不行啊!” 朱高煦话音一落,张辅立马就提出了反对意见。 “铁乃是军国重器,怎么能开放给私人,若是有人私藏铁,这些铁随时都可以变成杀人的刀剑!” 朝廷一向对铁矿管理极其严格,究其原因一是为了暴利,二是为了江山稳固。 铁矿那可是可以遭到兵器甲胄的,万一有心怀不轨之徒掌握了铁矿,大明江山还怎么稳固。 历朝历代都是盐铁国家专营,自然有着他的道理。 朱高煦没有在这上面跟张辅争辩,事实上他早就有解开盐铁专营封锁的想法。 当初朱高煦改革了大明盐税,将经营权卖给了一众盐商巨贾,而后事实证明他这一步并没有走错。 相比于朝廷专营,结果利润全部落入了官员手中,不如交给这些商贾,朝廷才得以将盐税提高了百倍不止! 再说了就算你有了铁矿有了刀剑又能如何? 大明火器水平已经远超当世,未来的战争已经不是有把刀剑就能打仗的时代了! 火统与火炮的出现使得未来战场作战的距离逐渐拉开,私人偷偷摸摸的造那点刀剑起不了什么作用。 你有刀剑就可以造反了吗? 对不起,我有枪炮! 时代变了啊! 相比于对铁矿严格管控,朝廷反倒是更应该鼓励民间炼铁,以此促进钢铁事业的发展。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还不是动这个的时候。 “其二,朝廷会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学子士子前往交趾为官为师,让黄福做好准备,还是要认真挑选一番的好,不然让什么阿狗阿哥都为官一方,荼毒交趾老百姓!” 这一点算是人才补贴了,可以参考后世的支教政策,只要愿意去交趾踏实干上个三五年,回来就可以出仕为官。 这等优渥待遇在前,朱高煦相信会有很多举人贡士心动。 张辅也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交趾最缺的还是官员和文人。 有了官员布政一方,有了文人教化百姓,交趾才会真正地融入大明,不再是什么蛮夷之地。 “至于第三点,你方才说的缺人问题。” “对!”张辅点了点头,“不只是缺人才,连普通百姓也缺。” “交趾境内,我大明汉人比例太低,为了长治久安,必须改变交趾的人口比例,想办法增加汉人子民。” “但是汉人百姓重土安迁,想要让百姓迁徙至安南,这简直比登天还难,不动强硬手段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不得不承认,张辅眼光长远。 交趾脱离中原自成一国的时间太久了,想要让交趾百姓真正融入大明,就必须改变他们先前的生活方式,改变当地人自己的习惯,改说汉人语言,改用汉人文字,这无异于是摧毁一个文明,难度可想而知。 关键就在于,交趾境内汉人百姓比例太少,难以起到影响作用。 “这一点可以效仿辽东开发模式。” “朝廷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交趾邻近州府的汉人子民迁徙去交趾耕种,提供粮种耕牛并且免除徭役赋税等优渥待遇。” “你回去之后圈出一块肥沃的田地,专门用于安置汉人移民,保证他们一去就可以得到田地安心耕种。” 听到这话,张辅却是犯起了难。 “太子爷,交趾境内的那些良田沃土,大多都是有主的,以交趾权贵占地最多。” 当年朝廷强行郡县安南,为了安抚安南各阶层,留下了不少地方权贵,让他们起到带头作用,归附大明。 这些权贵借着大明朝廷的威势,大肆兼并田地,哪怕张辅与黄福知情,也选择了默认。 毕竟当时安南刚刚归附,百姓对大明朝廷十分抵触,还要仰仗那些权贵配合朝廷安抚子民。 朱高煦一听到这话,眼中闪过了凛然杀机。 “那就杀了便是!” “朝廷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他们的田地专门用来安置汉人移民!” “至于失去田地的交趾百姓,则迁徙至邻近行省的州府郡县。” “如此混合安置下,经历个两三代的时间,交趾百姓就只知大明不知安南了。” 第646章 云南局势!叫苦的名将! 士绅地主。 朱高煦一直十分敌视。 哪怕是安南的士绅地主也不例外。 如今交趾大开发在即,迁徙百姓混合安置势在必行。 更何况黄福在交趾布政了这么多年,也成功缓和了交趾百姓对大明朝廷的敌视情绪。 既然如此,那些安南权贵地主也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反倒是杀了他们更能安抚交趾百姓。 “除了交趾百姓混合安置外,暹罗、老挝还有缅甸等地,你们不是有很多俘虏吗?全部迁徙到交趾混合安置在一起,不听话的就贬为奴隶,先把交趾地区的人口充实起来。” 不同于缅甸、暹罗等地,交趾与大明本土接壤,而且已经推行了郡县制度,所以开发得提上日程。 而且交趾本身就是一块宝地,除了一年两熟的粮食外,还有大量的金矿铁矿等矿产资源,一旦将交趾成功开发出来,朝廷获利远远超出世人的想象! 张辅和沐晟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朱高煦,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这样的话能从太子殿下的口中说出来,而且还说得这般坦然自若。 怎么能把人当牲口奴隶一样贩卖? “太子爷,这样掠夺人口进行买卖与蛮夷何异?天下百姓会如何看待殿下,此举有碍殿下的仁名。” 二人都知道朱高煦方才这番言论传出去,一定会引起天下哗然。 不过朱高煦听到这话却是嗤之以鼻,丝毫不放在心上。 “不过是些许虚名罢了。” “我这个太子爷名声早就臭完了,还要什么虚名?” 听见朱高煦这话,张辅和沐晟都有些哭笑不得。 他们也明白朱高煦说得都是大实话,他这位太子爷名声确实不咋地。 要么是朱高煦还是汉王爷的时候,嚣张跋扈蛮横荒淫,做出了不少恶行。 要么就是他这个汉王爷推行新法新政,把士绅缙绅集团得罪了个遍! 文人下笔如刀,士林掌控舆论。 太子朱高煦的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这些都是小事!” “交趾大开发才是大事!” “张辅你可得上心啊,回去之后和黄福商量一下,拟出一个章程来。” “朝廷这边自会出台相应的政策,你们要做好接受汉人移民的准备,不能委屈了他们。” 汉人子民安土重迁,除非是活不下去,不然没有人愿意离开家乡,毕竟人离乡贱,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朱高煦可不愿见到,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快穿]那些女配们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镇痛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吃檸 (1v1)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致重峦(高干)
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