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57章

第257章

新学子弟! 朱高煦同郑和王景宏商议良久,最终决定等长兴岛海军学院建成之后,先送一批新学子弟过来充当学员。 至于先生这个难题,朱高煦会撰写出一本船舶基础知识大全,让礼部尚书王景安排一些新学骨干过来当先生,师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 而后郑和会挑选有经验的水师将士过来授课,理论与实际想结合。 只要迈出了这第一步,海军学院走上了正轨,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老郑啊,你们二人年纪也大了。” “出海对你们而言,风险也大了。” “不如就安心在这海军学院养老,培养继承人吧!” 朱高煦诚心实意地劝说道,他可不希望郑和再出海了,落得个死在大海上的悲惨下场。 可郑和与王景宏相视一笑,二人都果断地摇了摇头。 “殿下,我们二人远航了一辈子,这颗心已经停不下来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还是想要继续远航,这一次就远航西方,看一看殿下口中那些自诩高贵优雅的西方蛮子!” 朱高煦眼神中也充满了向往,幽幽吐出了一句吓死人的话。 “嗯,有机会的,等我解决了大明这些破事,就带着你俩一起去!” 众人:“???” 啥? 太子要远航? 第627章 南方的安排!周忱的选择! 整整小半个月, 朱高煦一直在巡视松江府。 他想亲眼看看一条鞭法推行之后的效果。 郑和王景宏二人没有陪同,在朱高煦提出海军学院的构想之后,二人就立马带人去了长兴岛,为建设这座海军人才摇篮做好准备。 周忱自然是要陪同的,毕竟太子殿下现在就是在检查他这些年的工作成果。 “恂如,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二人穿着粗布麻衣,就这般走在大街上,感受着民间烟火,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周忱一听太子爷这话,顿时就陷入了沉默。 汉王夺嫡成功,入主东宫,成为太子。 先前鼎力支持他的汉王党羽,自然也应该分享胜利果实! 薛禄柳升等武官勋臣官复原职,重新执掌京营大权。 其余九卿地位稳固,且都与太子朱高煦有着密切关系。 偌大一个朝廷,皇上怠于朝政,太子朱高煦的权势直逼当年那位懿文太子朱标。 周忱心中很明白,如果他想要重返朝堂,只是太子爷一句话的事儿。 以太子殿下目前的权势,说不得会给自己一个户部侍郎的位置。 可是,周忱心里有些抵触。 这一次他沉默了良久,最终缓缓开口道。 “太子殿下,接下来朝廷准备全面推行一条鞭法吗?” “嗯没错。”朱高煦点了点头,没有藏着掖着。 周忱是一直追随他的心腹,所以没必要瞒着他。 “朝廷即将迁都北京,应天及苏松诸府将会划为南直隶,由南京七部统管。” “一条鞭法已经在应天府推行下去了,现在整个南直隶都已经普及,接下来就是湖广、浙江、江西等行省。” “毕竟如今南北粮产差异颇大,而且朝廷迁都北京后,我会亲自坐镇主持北方四省的新法推行。” 话说到这儿,周忱也算是听明白了。 原来太子爷早就给他安排好了去处,留在南方主持一条鞭法推行! “既然如此,那臣就留在南方吧,这次就不随殿下去北京了。” 朱高煦略显愧疚地看向他,诚恳开口道。 “其实你不用这样。” “朝廷也不是没有其他人,少了你周忱一样可以转。” “如果你随我去北京,我会给你一个户部侍郎的位置,辅佐夏元吉做事,将来好接他的班。” “至于南方,就交给其他人去做吧,毕竟推行新法是一件得罪人的事情,你要是一直陷入这个泥潭里面,将来即便重返朝堂,就只能做个孤臣了。” 推行一条鞭法,是容易得罪人的。 看看周忱在江南五府做的事情就能知道,他名声可谓是臭完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土地就等于利益,等同于话语权。 大多数百姓都被束缚在土地之上,一辈子耕田种地以求温饱。 可土地又掌握在士绅大户手中,就算是有几亩薄田的自耕农也要佃租一些士绅的土地,以期多获得一点收成用以补贴家用。 农耕社会,谁掌握了土地谁就有话语权,说白了士绅兼并土地,不仅仅是贪图土地收益,更重要的是掌握对黔首百姓的话语权。 只有掌握了对黔首百姓的话语权,士绅才能在乡间呼风唤雨。 每一个佃租士绅土地的佃户都不敢得罪士绅,生怕士绅不再允许他们佃租土地,甘愿被士绅豪强压榨,甚至已经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而一条鞭法是做什么呢? 清丈土地,扩大征收面,使税赋相对均平! 士绅豪强大多为了避税,隐瞒了自家田地的数目,这是第一个矛盾。 计亩征银,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 按照田地数量征收赋税,其中的大头自然就是那些兼并田地的士绅豪强! 统一赋役,限制苛扰,使税赋趋于稳定! 赋役统一全部简并为一体,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将赋税摊派在农户头上,士绅豪强该交多少赋税就得交多少赋税! 总而言之,一条鞭法就是专门针对士绅豪强出台的“恶毒”新政! 你要他们的田地,要他们缴纳赋税,这就是要他们的命! 他们不奋起反抗才怪! 江南五府推行一条鞭法,汉王一怒下江南,屠了大部分的劣绅豪强。 这之后周忱留在江南,带着天策卫和飞熊卫又杀了不少人。 现在周忱在大明朝堂的名声,可谓是臭不可闻。 士林把持着天下舆论,文人下笔如刀,从来不缺骂人的锦绣华章。 继续这样下去,周忱未来的仕途之路,会很难走。 即便朱高煦希望周忱留在南方,推行一条鞭法,但他终究不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所以选择把利弊都告诉这个心腹。 周忱听后,怔怔无言,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孤臣! 这条路可并不好走! 哪怕有太子朱高煦给他撑腰,也不过只是暂时的罢了。 太子终究会即位称帝,做了皇帝之后,很多事情就不能顺应心意了。 孤臣终究是一条死路,不得善终者比比皆是。 沉默了良久,周忱最终洒然一笑。 “殿下,臣还是想留在南方。” “为什么?”朱高煦有些讶然。 “殿下可还记得,当初你我二人曾经谈论过,新学新法的事情?” 朱高煦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当然记得,也就是那次他成功让这位财税才子效忠自己,一直不离不弃地追随到现在。 “殿下弘扬新学、推行一条鞭法,说到底还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之后带回神种也是如此,初心不变。” “殿下都未改初心,臣周忱不过寻常之人,幸得殿下看重才会有今日,更不改忘记为官初衷!” “臣当初奉命前来江南推行一条鞭法,就已经做出了选择,之后经历的那些困境,更是让臣明白了一件事情,老百姓想要真正过上好日子,士绅豪强就必须铲除干净!” 周忱眼中闪过浓烈杀机,全然不复以往的温润模样。 “这些蛀虫米虫一日不清理干净,老百姓一日就别想过得安生!” “臣自问是除殿下之外,最了解一条鞭法之人,北方殿下亲自坐镇,那南方就交给臣来主持推行吧!” “等到一条鞭法推行至整个大明,老百姓日子过得好一些了,臣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朱高煦闻言长叹了一声。 他当然清楚,周忱的遗憾是什么。 那个他最爱的女子,因为他被江南士绅设计而死。 “好,我尊重你的选择!” “朝廷迁都北京之后,南方仍设七部,你周忱就是第一任南京户部尚书!” 周忱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向朱高煦躬身一礼。 如此, 芸娘要是知道的话, 应该也会很开心吧? 第628章 南京七部名单!金忠的选择! 永乐十七年春,帝迁都北京。 定北京为京师,去行在之称,设六部,并取南京诸司印给北京各衙门,别铸南诸司印加“南京”二字,以迁都北京诏告天下。 历时十三年的北京新都,自此迎来了它作为大明帝国中枢的荣耀时刻。 但帝国首都从南京改为北京,除却满朝文武忙得不可开交外,作为天子的朱棣同样也很忙碌。 首选最要紧之事,便是他需要确定两京七部人员名单。 南京虽然不再是京师,但毕竟是大明王朝曾经的都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政治地位。 并且大明疆土比之先前暴涨了十倍不止,朝廷迁都北京之后,也难免会对南方的统治力与掌控力下降,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基于种种原因,朱棣决定保留南京的都城地位,并且保留一套中央机构,设七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 现在,朱棣要做的事情,就是定下这多出来的南京朝堂班子名单。 其实这件事情朱棣早就与朱高煦商议过,只是一时间还没有下定决心。 现任朝堂九卿,自然是要跟着自己去北京新都的,他们到了北京之后各自还有要事。 如此一来,多出来的人选,可就不太好确定了。 朱棣正看着一份名单,陷入了沉思。 小鼻涕匆匆走来,低声提醒道。 “陛下,金老大人来了!” “快宣!” 片刻之后,金忠匆匆走了进来,正准备行礼,却被朱棣阻止了。 “不用这些虚礼,你我君臣这么多年了,快坐吧!” 金忠笑着点了点头,也没有磨叽,直接坐在了锦凳上面。 想当初皇上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和姚广孝就坐在燕王左右两侧,商讨着靖难事宜。 如今皇上下令迁都北京,他们也要回到当年起兵靖难的地方。 只是可惜,物是人非啊! 看着金忠那苍老的面容,朱棣仿佛也想起了什么,莫名慨叹了一声。 “时间过得好快啊!” “朕已经御极天下十七个年头了!” 金忠笑着点了点头,“陛下正值春秋鼎盛之际,再来十七个年头也不碍事,倒是老臣身子骨愈发虚弱,只怕熬不过今年冬天了。” 听到这话,朱棣顿时变了脸色。 现在还陪伴在他身边的靖难老臣,可就只剩下金忠了! “你身体不好,就不要过度操劳了。” “要不朕再给兵部配一个尚书,让他辅佐你处理杂事,你就安心养病就是。” “当年追随朕一起打天下的老臣,现在可就只剩下你了啊!你可万万不就这样弃朕而去了!” 金忠听了朱棣的肺腑之言,同样很是感动。 但为人臣者,哪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让皇帝陛下挂念忧心? 所以金忠果断拒绝了,笑着摇了摇头。 “皇上,臣这一把老骨头,当年就该埋进土里了。” “是太子殿下替老臣续了命,一直苟延残喘到了现在。” “老臣能够亲眼见到皇上横扫漠北降服草原,已经此生无憾了。” 朱棣听到这话,没好气地冷哼了一声。 现在一提到朱高煦,他就一肚子怒火。 “太子那个混账!” “朝廷正要迁都,各部寺监都忙得不可开交!” “他这个太子倒好,一声不吭地跑去巡视江南去了,朕恨不得抽他一顿!” 金忠闻言一阵愕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还是一样的行为,还是一样的味道,太子还是太子啊! “皇上,太子行事一向谋定而后动,不必过多苛责于他。”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人家能力本事摆在那里,他要巡视江南就让他去吧,你管这么多干什么! 朱棣没好气地给了他一个白眼,佯怒道:“你这老货是在帮太子说话吗?” “哈哈,老臣可不敢。”金忠无辜地摇着脑袋。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有些话不必说得太过直白。 朱棣将那份名单递给了金忠,示意后者看看。 “这是太子拟定的南京七部尚书名单,你觉得如何?” 金忠接过名单一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南京吏部尚书,王冀! 南京户部尚书,周忱! 南京礼部尚书,邹辑! 南京兵部尚书,陈洽! 南京学部尚书,曾啟! 除了南京刑部尚书与南京工部尚书没有人选外,其他五部清一色地全是他朱高煦的党羽! 太子爷啊太子爷,你这是想干嘛啊,你要造反啊你! 虽然说朝廷迁都北京直接,南京六部尚书职权势必会下降,哪怕名义上地位与北京六部尚书等同,可大家都明白二者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 但是这毕竟是朝堂公卿,正二品的朝堂大员,你丫跟卖白菜一样,在这儿打批发呢? 你丫想干什么,在南京建一个自己的小朝廷? 皇帝陛下可还没死呢! 简直就是混账至极,狂妄至极! 金忠很是无语地摇了摇头,有些苦笑不得。 这还真是朱高煦那小子干得出来的事情! 也难怪皇帝陛下现在对他意见很大了! 你换个太子这么做试试! 皮都给你扒了! “咳咳,皇上,太子殿下这是……” “很离谱吧?他要是在身边,朕非但把他吊起来打一顿!” 朱棣气呼呼地喝道,一巴掌拍在了案桌上面。 “这个混账东西还有理由,他说他举荐的全是贤才干吏,把他们留在南京历练一番。” 金忠闻言再次看向名单,有些恍然地点了点头。 “皇上,这么说的话,倒是真有几分道理。” “其他人暂且不谈,这个周忱周恂如,皇上应该还有印象吧?” “一条鞭法成功在江南推行,此子功不可没,老臣听闻他现在名声已经臭不可闻了,士绅豪强对他恨之入骨!” 提及周忱,朱棣也是点了点头。 这的确是一个干吏啊! 为了推行一条鞭法,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 而且人家完美地完成了差事,立下如此大功,升官也是应有之理! “只是陈洽并不合适留在南京,他应该随皇上去北京。” 此话一出,朱棣脸色微变。 只见金忠主动开了口,提出了一个看似荒唐的要求。 “皇上,老臣年事已高,此去北京路途遥远,而且北京乃是苦寒之地,不如就让老臣留在这南京养老吧!” “陈洽文武双全,而且曾用兵安南,兵部事务交给他,皇上可以安心!” “南京这边,总要有人坐镇,以防出什么闪失!” 第629章 尘埃落定!孤家寡人朱老四! “你不必如此!” 朱棣沉默了良久,还是这般劝说道。 相比于臣子,朱棣现在更把金忠视为无话不谈的老友。 当年追随他起兵靖难的心腹,战死的战死,病死的病死,如今就只剩下金忠还在硬挺着。 “张玉走了,朱能走了,丘福也是个蠢货战死沙场,老和尚更是自己寻死……” “现在唯一能够陪朕说说话的,就只剩下你了。” 朱棣用近乎哀求的语气开了口,“这次去了北京,朕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你身子骨原本就虚弱,现在不随朕一起去,日后恐怕也再没有机会了。” “老二这小子想暂时留在南京,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有他坐镇你不用你看着。” “就当是朕求你,陪朕走完最后一程,我们一起回北平,一起回燕王府,陪朕说说话也好。” 说出这些话的人,可是永乐皇帝啊! 哪怕金忠老成持重,此刻也难免有些动容。 但他沉思良久后,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皇上,太子毕竟只是太子,如此行事恐有逾越之嫌,这对太子名声有损。” “而且王冀周忱这些小家伙都还很年轻,经验政绩都差得太远,再加上太子行事雷厉风行,如果没有经验老道的臣子从旁辅佐,老臣担心他们会闹出大乱子来!” 朱棣闻言一怔,满脸苦涩神情。 他何尝不知道金忠在忧心什么,无非就是担心太子行事太过冲动,没有老臣从旁辅佐,会搅得整个南方地区不得安生。 “其实老臣也明白,太子暂留南京,是想将新政根基打牢,避免他一离开那些士绅会再次冒出头来,阻挠朝廷推行新政。” “不管是一条鞭法也好,还是新学也罢,这些新政都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慢慢推行。” “可太子殿下的脾气皇上心中也有数,老臣担心他会多造杀孽,周忱这些人追随太子殿下久了,也都是一个德行!” 说到底,金忠不愿随朱棣去北京,还是为朝廷着想,为大明着想。 他本就是风烛残年之躯,去了北京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就留在这南京坐镇,一边辅佐太子推行新政,一边看着王冀周忱这些后辈,发挥一下余热。 可金忠越是如此,朱棣心中就越是愧疚。 如此一心为国为民的臣子,满朝文武也挑不出几个来! “皇上,陈洽可为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一职就交给老夫吧!” “至于北京六部尚书,其余人选可不变,蹇义夏元吉他们还不算太老,精力都还很充沛。” “南京这边,既然太子没有避嫌举荐心腹,索要南京朝廷的控制权,皇上大可以给他,毕竟太子殿下并无私心,这一点想必皇上心中也清楚。” 既然皇帝陛下与自己推心置腹,金忠也就不拘着了,把心底话讲了出来。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金忠的提议。 “按照朕的构想,南京六部里面,以南京户部、南京兵部的权力最重。” “南京户部负责征收南直隶以及浙江、江西、湖广诸省的税粮,此四地所交税粮几乎占了明帝国的一半,同时还负责漕运、全国盐引勘合(明朝从始至终,南京户部一直负责这一事务,职权不可谓不重!” “周忱虽然成功在江南推行一条鞭法,为朝廷立下了大功,但他毕竟年轻尚浅资历政绩不足,恐难以服众,而且南京户部职权很重,交给他朕有些不太放心。” 顿了顿,朱棣略显愧疚地开了口。 “朕本意是想调郭资来南京任户部尚书一职,但他在北平多年,又有营建新都之功,如此明升暗降,朕怕会寒了有功臣子之心。” “既然你下定决心坐镇南京,不愿随朕去新都,那南京朕就交给你了,看着太子和周忱他们,南方是朝廷税粮主收之地,绝不能生出乱子!” 金忠闻言,当即起身跪倒在地。 “皇上圣明,老臣领命!” 朱棣闻言苦涩一笑,有些烦闷地挥了挥手。 他本想带着金忠这位老友去北京安享晚年,可谁知这老家伙脾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倔强。 为了朝廷为了百姓,他非要留在南京,发挥最后的余热。 哪怕是朱棣,也不好再劝。 看着金忠年迈的背影,朱棣还是忍不住开了口。 “老家伙,好好养病,政事教给他们处理!” “朕得了空会回来看你,你可不能先走一步抗旨不遵!” 金忠听到这话,转身笑呵呵地躬身领命,这才不紧不慢地走了。 待他走后,朱棣陷入了沉思。 良久之后,他才自嘲地笑了笑。 “呵,孤家寡人!” “这下子,朕真成了孤家寡人啊!” “连一个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都没了!” 他很清楚,君臣这一别,恐怕再难相见了。 但金忠这么做无疑是对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为了百姓! 作为大明王朝的皇帝陛下,朱棣哪怕百般不愿,却也不能阻止!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愈发觉得烦闷。 “太子回来了吗?” “回禀陛下,太子尚在松江府。” 朱棣眉头一挑,怒道:“让他滚回来见朕!” 朝廷马上迁都了,各部寺监都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混账东西倒好,直接跑没影了! 还是老大啊! 老大做太子的时候,朕哪有这么多的烦心事? 朱棣不可避免地思念起了朱高炽,随即又想到了朱瞻基。 “时间过了这么久了,也不知道瞻基那孩子到美洲了没有。” 陡然间,朱棣生出了后悔之心。 因为他听郑和王景宏所说,横渡重洋危险重重,一不小心就可能会

相关推荐: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镇痛   总统(H)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数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