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58章

第258章

送了命! 那完全是天地之力,常人根本就无法抵挡! 要是瞻基一不小心遇到了…… 一时间,朱棣心乱如麻! 与此同时, 茫茫大海之上, 朱瞻基正满脸惊恐地看着海面上,那足有城墙般高的滔天巨浪! 原本好好的天气,突然间风云变色,电闪雷鸣! 还不等他们反应过来,那滔天巨浪就猛然席卷而来! 他从来没有想过,天地间还有如此伟力,瞬间就摧毁了前行开路的前锋舰队! 大明水师引以为傲的无敌舰队,在这滔天巨浪面前,瞬间就被撕成了碎片! 他们甚至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葬身茫茫大海之中,尸骨无存! 杨溥同样脸色苍白地愣在了原地,身子都吓得哆嗦个不停。 “转舵!” “快转舵啊!” 朱瞻基声嘶力竭地咆哮道,整个人如坠冰窟。 但杨溥迅速反应了过来,疯狂嘶吼道。 “殿下不可!” “距离太近了!” “转舵已经来不及了!” “现在我们只有冲过去才有活路!” 冲过去?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抹绝望,随即又变得坚定! “死就死吧!” “传令三军!” “冲过去!” 第630章 父子谈心!永乐大帝终迟暮! 南京! 迁都之日即将到来。 朱高煦收到消息后匆匆赶了回来。 不出意料,朱棣一见到他就是一阵劈头盖脸的怒骂。 但骂归骂,骂完之后父子二人还是心平气和地坐了下来。 “南方这边的事情,你都安排好了?” “差不多了,去了华亭上海镇一趟,准备在那儿打造出一个海关。” 朱高煦略显疲惫地点了点头,“上海海关建成之后,天津、泉州等地的海关就有了模板,用不着我亲自过去敦促指导了。” 听到这话,朱棣欣慰地点了点头。 总算是做了点正事! 随着海外诸国坐稳了疆土,大明海疆日益增长,建设海关一事势在必行。 最开始朱高煦提出这个构想的时候,朱棣就明白他的意思。 海关不只是为了征收海上贸易的恐怖赋税,更重要的是建立起大明海上防线! 这一点,朱棣同样明白。 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年间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并且命令汤河巡视海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可太祖打造海防的核心思想是抵御倭寇海匪,配合片板不得出海的海禁政策。 这个政策,放在永乐朝,自然已经过时了! 朱高煦见朱棣陷入了沉思,开口解释了几句。 “天津、上海、广州等五处海关非常重要,朝廷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太祖爷的基本思路是在沿海各要冲之地,建立起一个陆聚步兵、水具战舰的海上防御体系,并在攻守兼备的远洋防御型水师战略指导下、建设强大的水师舰队和完善的水师基地,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做到!” “说到底还是受了海禁政策的影响,一切海防都是为海禁政策而服务,甚至强迫沿海百姓向内地迁移,这本身就是错误的选择!” “现在我大明打开海禁正式进军大海,海外诸王也在各自培养他们的水师舰队,作为宗主国的大明自然要倾斜足够多的资源,全力发展建设大明水师,否则日后大明将会失去海域控制权,这是十分致命的!” 朱棣闻言一惊,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失去海域控制权,那对大明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曾经的藩属国不但会对宗主国失去敬畏之心,甚至还有可能反攻中土。 宁王朱权,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朱棣已经削去了他的王位,将其贬为庶人,囚禁在中都凤阳! 可有了一个宁王朱权,谁都不敢保证日后会不会出现第二个,尤其是当大明式微的时候! 那么发展大明水师,进行武力威慑,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一想到这儿,朱棣笑骂了一句。 “所以你准备在上海开设一个什么海军学院?” “此事引起了不少风波,有些人已经坐不住,开始弹劾你了!” 朱高煦倒是无所谓地耸了耸肩,一些跳梁小丑罢了,他压根就不放在心上。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想要大明水师始终保持远超诸国水师的水平,除却有视频倾斜大量资源外,还要开设学院培养专业人才。” “朝廷的水师看似纵横海疆强大无比,可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连最基本的海洋船舶知识都不懂,靠得全是水师里面那些老人先前的经验,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被诸国水师超过。” “爹你可不要忘了,南洋七国本就濒临大海,多的是擅长造船的能工巧匠,多的是熟悉大海的水师将士,他们已经占据了地利优势,大明要是再不奋起追赶,迟早会有遭到反噬的一天!” 朱棣闻言脸色微变,满脸狐疑地看着朱高煦。 “老二,你说句心里话。” “当年你改革宗藩制度,外放诸王出海,是不是就打着这个主意?” “大明为了钳制诸王,就不得不按照你的计划,解开海禁全力发展水师!” 朱高煦嘿嘿一笑,没有承认,也没有反驳。 诸王外放这项政策,他最开始构想的时候,就有这方面的打算。 “其一是可以把诸王扔出去为大明开疆拓土,海疆也是疆域,这可是您老的显赫功绩,等您驾鹤西去了写在史书上的那种!” “其二是这些诸王藩国也会成为大明本土的第一道防线,就算日后真个有外敌来袭,最先遭殃的也是他们,而大明本土可以作出及时应对。” “其三是诸王丢出去了,朝廷可以节约一大笔宗室支出,避免如同历史上那般让这些家伙趴在老百姓肩头上吸血!” “其四是诸王一旦外放,大明这海禁政策就不得不打开了,毕竟都是宗藩关系,老朱家自己人,联系肯定比先前紧密一些,你总不能拦着人家回来看看吧?” “五是等海外诸王坐稳了地盘,那他们也会对大明形成反向威胁,促使大明与其展开军备竞赛,全力发展大明水师。” “毕竟现在这些海外藩国,他们可不再是什么蛮夷之辈,而是老朱家的宗藩亲王!” “哪怕我们那些不肖子孙再蠢再昏庸,他们都会对这些宗藩亲王心生忌惮,唯恐他们反攻大明!” “而唯一的有效手段,那就是全力发展大明水师,让大明水师始终领先于诸国水师,武力震慑之下,诸国才不敢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朱棣听后瞠目结舌,他只猜到了第一层,没想到朱高煦在第五层! 从一开始就计算好了这一切,为大明后世做准备,等着他朱棣入套! 这他娘地,还真是混账至极啊! 对于皇帝而言,太子贤明杰出,这是一件好事。 可是太子太过杰出,能力太过出众,这就让人有些尴尬了。 多亏朱棣与朱高煦父子情深,否则换做其他皇帝,早就将朱高煦给废掉下狱治罪了! 有那么一瞬间,朱棣生出了退位让贤的念头。 要不朕禅位给他,由着他去折腾,自己去过几年安生日子? 这个念头刚一生出,就如野草般疯长! 朱棣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老二以前自比李唐太宗,还真有几分相识之处! 毕竟他朱棣现在的文治武功,有一大半都是老二给他捣鼓出来的。 没有老二朱高煦,他朱棣打一个北元都费劲,指不定还在还在挥师北伐的路上呢! 更别提南征北战,鲸吞四夷,开拓海疆了! 娘地,有些累了啊! 要不禅位算了! 第631章 禅位?你想都不要想! 朱棣有些累了。 他是真的感到累了。 那日金忠拒绝了他的提议,不随朝廷去新都,还要留在南京发挥余热。 金忠走之后,朱棣孤身沉思了良久,心中百般不是滋味! 他是真的有些累了啊! 或者说他现在找不到方向了! 年轻的时候,燕王殿下骁勇善战,视北元为一生之敌。 他本想就此坐镇北平府,率麾下儿郎抵御北元蛮夷,替大明守好这座北方门户,这辈子就这样过也可以。 可谁曾想,之后发生的事情,改变了他朱棣的一生! 先是太子大哥突然病薨,引得整个大明陷入动荡,而他朱棣作为诸王之长,不得不卷入了夺嫡争斗当中。 那时候的朱棣还在想,太子大哥一走,老二老三也早没了,他就是最年长的皇子了! 而且他朱棣多次率军北伐,立下了赫赫战功,论威望论功绩论能力,都不是朱允炆那个长于妇人之手的书呆子可比的,父皇是不是会考虑他作为储君? 偏偏结果不尽人意! 父皇还是立了朱允炆那个书呆子为太孙,选了那个书呆子为储君! 太孙册立大典上,诸王入京朝拜。 朱棣至今都还记得,那个时候,朱允炆站在御阶上面,得意洋洋地看着自己,言语之中满是轻蔑与羞辱,还有一丝隐藏在眼底深处的凛然杀机! 朱棣很愤怒,也很迷茫! 他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 古往今来,夺嫡争位失败之人,没有一个好下场! 这个道理,朱棣自然清楚,而正当这个时候,姚广孝那个妖僧出现了。 虽然早在洪武十五年,这妖僧就随自己去了北平,可朱棣一直觉得这和尚很邪门,说什么送自己一定白帽子,这等大逆不道的心思都该有,所以朱棣对他一直都很警惕,也没有什么来往。 直到朱允炆被册封为太孙,成了太祖高皇帝钦定的大明储君! 姚广孝再次求见朱棣,提出了那九字真言——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在姚广孝的怂恿之下,朱棣开始了准备。 哪怕他朱棣做不了皇帝,也要要自保之力,生死不能操控在他人手中! 燕王朱棣的根基,正是封地北平府,所以朱棣在封地内招揽人才培养死士积蓄粮草,甚至还把张玉朱能等嫡系心腹安插进北疆驻军里面。 那个时候,他做这一切,不过都是为了自保! 是啊,只是为了自保! 可谁又曾想到,朱允炆那个小王八蛋,如此心狠手辣!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宾天,朱允炆即位称帝! 他皇位都还没有坐稳,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削藩,把屠刀对准了他的亲王叔们!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 建文元年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 建文元年五月,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囚禁南京! 建文元年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而与此同时,作为诸王之长的朱棣,更是成了朱允炆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段时间,朱棣惊怒到了极点,也恐惧到了极点。 他不得不装疯卖傻,吃马粪睡大街,试图蒙混过关,以求自保。 可换来的却是朱允炆更加变本加厉的逼迫! 朱允炆先是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一切事务,还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率兵驻扎在北平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可以说是封锁了整个北平府,想要把他朱棣给困死! 他要朱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兄弟一个个被削被废,却根本无能为力! 他要朱棣在惊恐之中惶惶不可终日,等他铲除了其余藩王之后,再给朱棣致命一击! 朱棣不想死,也不想成为囚徒,所以他选择了奋起反抗! 一场靖难之役,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帷幕,而他朱棣成了最后的赢家,靠着起兵造反,篡了自己侄儿的皇位,夺取了大明江山! 可等朱棣真正坐上了龙椅之后,他并没有感到半分欣喜,而是感到了无尽的惶恐! 他清楚自己得位不正,所以他想要效仿李唐太宗,用比肩太祖高皇帝的文治武功,来向天下人证明,他朱棣配坐在这张龙椅上面! 他下令营建北平新都! 他让人编纂囊括寰宇的《文献大成》! 他命郑和执掌水师开始一次又一次地下西洋宣扬大明国威! 而他本人也没有坐在龙椅上面享乐,他御驾亲征带着靖难诸将一次又一次地北伐! 那个时候,朱棣的方向,就是文治武功,就是挥师北伐! 他想着,有了文治武功,给后世打出一个万世太平,也就没人质疑他朱棣了! 可是现在,朱棣没有方向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 北元已经被打没了,甚至连岭北都收复了。 老二还让郑和带回来了土豆这个神种,等种在岭北草原上面后,草原蛮夷再也没有了活路,只能向西迁徙! 困扰中原王朝千年之久的草原蛮夷问题,马上就要被解决了。 而朱棣一直渴望的文治武功,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朝廷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修成,郑和下西洋引得万邦来朝,海外诸国四夷八荒皆成为大明疆土…… 那还有什么可以做的呢? 这几天朱棣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最后他悲哀的发现,好像真没有什么可以做的了! 他这位永乐皇帝,已经彻底迷茫了,一如当年那般,没有了斗志。 朱高煦只见朱棣不吭声,就一直盯着自己看,时不时地还莫名叹气,浑身散发出一股迟暮之意。 这朱老四咋了,难道气糊涂了? “老二呐,爹想跟你商量一件事情。” “现在大明没有内忧外患,各项新政也全都出自你之手,由你这个太子主持推行。” “你爹我打了一辈子的仗,没过个几天安生日子,是真的觉得有些累了。” “等到了北京之后,爹就禅位给你,你看如何?” 朱高煦:“???” 禅位? 我尼玛! 这是真疯了啊! 太子爷一拍案桌,怒骂道:“禅位?你想都不要想!”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想跑路去享福,让老子接这个烂摊子,做梦去吧!” 朱棣:“???” 第622章 调教徐钦!打造祸害二人组! 南方安排完毕。 朱棣正式下令迁都。 迁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好在自有部寺监官员去完成各自的差事。 作为永乐皇帝大明天子,朱棣只需要下达命令即可。 一架架马车从南京驶离,这是随朝廷前往北平新都的达官显贵与皇亲国戚,全都是拖家带口,一时间令队伍冗长到了极点。 朱高煦坐在马车里面,掀开门帘看着这龟速,忍不住有些无奈。 他是真不想现在就去北京,奈何老头子下了死命令,此次必须随同前往。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他朱高煦现在不是汉王,而是当朝太子,国之储君! 迁都这头等大事,朝廷自然免不了诸多繁琐礼仪,比如祭祀天地等都需要太子参与。 偏偏朱高煦最讨厌的就是这些繁文缛节,与其花时间精力搞这些没用的面子功夫,而且还他娘地劳民伤财,不如多花点时间想想怎么建设沿海海关。 正无奈吐槽着,马车外突然传来了声音。 “太子爷?” “哥几个找你喝酒来了!” 一听到这个声音,朱高煦顿时就笑了。 这是成国公朱勇和魏国公徐钦两个小崽子。 因为迁都队伍冗长,加上朱棣时不时地停下脚步,巡视地方州府,少说也要好几个月才能抵达北平新都。 朱高煦觉得很是无聊,就喊来队伍里的武官勋臣聊天喝酒,打发时间。 朱勇和徐钦这两个小崽子,当真是纨绔子弟的典范,整日不学无术游手好闲。 哪怕曾经被朱高煦丢进西山军营里面操练了一番,效果也是不大,索性听之任之。 毕竟是太子殿下坐的马车,不但奢华无比,而且内部空间极大。 朱勇和徐钦上了马车之后大大咧咧地坐下,倒也不显得拥挤。 “小钦子,你魏国公一脉当真决定留在南京?” 听到这话,徐钦眼中闪过一道精芒,不过转瞬即逝,又恢复了平日里的惫懒模样。 “太子爷您也知道我这一脉的往事,定国公一脉去了北京新都,我魏国公一脉留在南京就好了,省得脏了皇上的眼睛。” 徐钦呵呵笑道,语气之中却是有些凄凉。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沉默着拍了拍他的肩头。 这小子哪里是个草包,分明就是在藏拙啊! 徐钦是第一代魏国公,大明开国大将,中山王徐达的孙子。 徐达功绩不必多言,仅凭他收复了燕云十六州这一条功绩,就足够名垂青史了! 只是徐达的几个儿子,就很有意思了。 靖难之役的时候,长子徐辉祖是建文纯臣,曾一度率南军将朱棣逼入了绝境,因此使得小心眼的朱老四对他痛恨无比。 朱棣攻破应天杀入金陵,曾一度想杀了徐辉祖泄愤,但考虑到他是元勋之后,而且身是徐皇后的亲大哥,可是当朝国舅,这才作罢。 不过朱棣还是勒令徐辉祖返回私宅,革去他的俸禄和爵位,禁锢在家中郁郁而终。 徐达三子徐增寿就更有意思了,不但多次在朱允炆面前帮朱棣说好话,而且还在靖难之役期间暗中向朱棣传递消息,最后被建文帝所发觉,亲手提剑砍了他。 朱棣对徐增寿之死十分哀痛惜悼,追封定国公,子孙世袭。 如此一来,徐达后人就拥有了两个国公爵位,一个追随燕王朱棣的定国公,一个建文纯臣魏国公。 可想而知,魏国公府在永乐朝极其不受待见,甚至连上朝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当代魏国公徐钦,打小就是一副纨绔子弟模样,惹是生非游手好闲,将纨绔子弟做派演绎到了极致。 朱高煦其实也能够理解,换做自己是徐钦,肯定会想办法自污。 如果这徐钦不是个纨绔子弟,反倒是个妖孽天才,只怕朱棣晚上觉都睡不好。 但这都只是徐钦个人揣测罢了,朱棣毕竟是永乐大帝,虽然有些小心眼,可王者气度还是有的。 徐辉祖已经病逝了这么多年,那点恩怨早就烟消云散了。 “小钦子,这些年演得很累吧?” 徐钦听到这话瞳孔猛地一缩,额头上竟被吓出了冷汗。 他满脸惊惧地看着朱高煦,身子竟止不住地颤抖了起来。 “太子……殿下,臣不知道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你这小子,明明是个聪明人,偏偏要伪装出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 朱高煦没好气地给了他后脑勺一巴掌,“你真是小看咱们那位皇帝陛下了。” “莫说你是徐辉祖的儿子,就算我爹真想杀了你爹,当年杀了也就杀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 “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上一辈的恩怨早就消散,你何必活得这么累?” 徐钦听到这话,顿时就沉默了。 他也不想活成一个纨绔,他毕竟是中山王徐达的孙子啊! 他何尝不想做一个将门虎子,为大明开疆拓土,重现先祖荣光? 可是他不能! 因为他是魏国公这一脉,他是徐辉祖的儿子! 所以打小从懂事开始,公府众人就教导他,一定要做个混吃等死的纨绔废物,这样才能保全魏国公一脉的荣华富贵! 徐钦明明有着自己的宏图大志,却无奈受限于魏国公世子的身份,只能按照公府的培养,一步一步成了个臭名远扬的纨绔公子哥儿。 自此金陵帝都中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纨绔世子徐钦,另外一个则是温文尔雅的定国公世子徐辉祖。 同为中山王徐达的后人,表现却是截然相反,世人自然乐意将他们放到一起比较议论。 而最终结果就是,魏国公府承受了太多的嘲笑与非议,日子也过得愈发艰难! 偏偏他徐钦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模样,继续不学无术,继续游手好闲,继续做他的纨绔世子! 这简直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但是,徐钦没有其他选择,他只能如此行事! 如果可能的话,徐钦真希望自己不是出自魏国公府,而是生在定国府,要是那样该多好? “太子殿下说笑了,臣一直都是个胸无大志的纨绔子弟,以后也会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国公!” “哦?那还真是我看走眼了。”朱高煦拿起酒壶一饮而尽。 “我还打算给你安排个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痞子修仙传   云翻雨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突然暧昧到太后   总统(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