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而朱高煦要设的大明工会,正是基于这种性质,想要为匠人开辟一条入仕的道路。 匠人被大明工会评为顶尖大匠宗师,那就可入皇家制造局与工部为官,自此转为官身。 而这同样会触及到士绅缙绅的利益。 说白了,朱棣也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当真与天下士绅缙绅撕破脸面。 他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因为他只是一个监国王爷,不是皇帝陛下,甚至连太子都不是。 士绅缙绅可以暂时容忍他胡作非为,等到皇帝陛下回京,或者说太子殿下上位,一切都会拨乱反正,回归正常状态。 然而一旦皇帝或者太子露出这种苗头,那士绅缙绅是绝不会答应的! 而皇帝还需要他们替自己牧民,所以朱棣现在不敢轻举妄动! 其实,永乐帝也在等,等汉王朱高煦的新学做出成绩,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材! 到时候,就是老朱家向天下士绅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这样吧,先投石问路,在北平把大明工会搞起来,试探一下各方反应。” “至少本王对北平的掌控力尚在,那些人是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得。” 听见朱高煦这个提议,宋礼也只能点了点头。 工会总部设在北平,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皇上迁都之心朝野皆知,北平就是日后的大明帝都。 “老宋头,你别心急。” “本王说话一言九鼎,这工会肯定是会办起来的。” “至于我爹那个糟老头子,你不用太在意他的看法,他脑袋不好使。” 宋礼:“!!!” 我尼玛啊! 你真是有些飘了啊! 这话你敢当着皇上面儿说吗? “咳咳,王爷既然都这样说了,那要不努力一把,夺个嫡什么的……” 朱高煦:“???” 第503章 总部选址!工商业的魅力! 债主上门。 朱高煦也躲不过去了。 毕竟是他当初欠下的债。 思来想去,汉王爷决定还是先试试水。 士绅缙绅反对那是必然的,但不能因噎废食。 先把总部架子给搭起来,释放出一个信号。 那些个士绅缙绅就算要闹,也只会闹到朱棣哪儿去。 在这北平地界上,老子朱高煦就是无冕之王! 一想到这儿,汉王爷立马就展开了行动。 首先就是确认工会总部的驻地,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 毕竟是大明工会的总部,无可争议的朝廷机构,那么自然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充满威严肃穆,这样才能给天下匠人信心,让他们从心底接受并且信任大明工会。 但是,匠人受到剥削压迫已久,就如同最初的军器局那些匠人一样,骨子里都饱含着对官员的畏惧。 那么,这工会总部也就不能搞得像官府衙门一样,令人望而却步! 朱高煦同宋礼对着北平规划图商议了半天,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实地考察。 这么一通折腾下来,总算是确认了大明工会总部的位置,位于皇城西侧,最靠近达官显贵们居住的地方。 当然,这也不是汉王殿下那么小气,故意刺激那些缙绅官员恶心人。 嗯,如果真被恶心了,那也是活该。 确认了位置,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朱高煦直接调了一个皇家施工队过来,大张旗鼓地就开始了施工。 宋礼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大明工会总算是提上了日程,心情也很是复杂。 这还得看汉王殿下啊! 说干就干,根本不带含糊的,甚至先斩后奏,根本不顾及应天那边。 跟着汉王朱高煦做事,就是畅快淋漓。 只是可惜,汉王殿下不是太子。 “老宋头,本王先跟你交个底。” “工会总部一旦建成,你工部事情也就多了。” “至少北直隶这块的工人匠师,都要开始准备评级了,一步一步地席卷天下。” “其他的事情你不用管,按照我们的计划,你工部只要做好工会的事情就行了,其他外部的压力麻烦什么的,交给本王来解决。” 宋礼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王爷放心,我心中有数。” 朱高煦欣慰一笑,宋礼的能力,他还是十分认可的。 不过汉王爷也很纳闷,这怎么自己来了北平之后,一个个地都喜欢来北平赖着不走啊? 咋滴共同建设,发展北平? “老宋啊,国家要兴旺,社会要繁荣,工、农、商的发展,缺一不可。”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是一阵见血的精辟之语。” “没有农业,百姓的生活就没有了基本保障,粮食都供应不上,国家就要动荡无法稳定。” “没有工业,国家就没有发展,百姓生活水平就无法提高,比如这水泥红砖,完全可以给大明带来一场颠覆性的巨大改变,让老百姓住上更牢固的房子。” “没有商业活动,国家资源就得不到交流,只会形如一滩死水,毫无生机活力,百姓生活也难以持续,没有这些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商人,老百姓买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整个大明也将因此失去活性!” 宋礼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觉得大受震撼。 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懂了没有。 只能是将汉王爷这些精辟言论暗自记下,回去自个儿琢磨通透。 “其实工商工商,这二者应当是结合在一起的,比如本王在应天帝都搞得那个纺织厂,老宋你应该听说过吧?” “嗯,了解了一下。” 毕竟汉王爷这么大的动作,宋礼想不了解都难! 此刻正在江南大杀特杀的采访使周忱,当初就是负责这羊毛纺织厂的啊! 以前一个卖羊毛的,现在成了钦差大臣,这让江南那些士绅上哪儿说理去? “那纺织厂走上正轨了,自然需要工人上工劳作吧?而且也需要他们掌握纺织技术吧?那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就已经是匠人匠师了!” 宋礼闻言一怔,似乎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但很快他又察觉到不对,眉头顿时紧锁。 “王爷,这也不对,那些工人可不是什么匠籍,严格说起来,唯有匠籍之人才算匠人!” 朱高煦:“???” 你大爷! 你在听个什么鬼东西? 老子跟你普及了半天常识知识! 合着你丫是一丁点完全都没有听进去啊! “籍贯这个事情,顺手就可以解决。” “本王想告诉你的,其实就只有四个字,实业兴国!” “如今大明手工业并没有多先进,甚至绝大部分的劳动力,都还在田野里面耕田种地,或者说成为无所事事的流民饥民。” “本王来北平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先把工厂给办起来,解放这些劳动力,让他们投入到真正的生产当中!” 其实大明工商业如今的情况,也还算是有点底子的。 比如江南地区,纺织业已经初具规模。 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以小作坊为主。 一般都是一个家庭,或者几人办的,民办在这个年代,几乎无人考虑,也不具备这等条件,甚至是不敢考虑。 投资太大,而且稍微有点权力的,就能直接给整垮了。 再者说了,别说招几千人,便是招几百人,随便一个图谋不轨的谋反罪就下来了, 树大招风,便就是这般。 不过这对于汉王朱高煦而言,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天大地大,你有我汉王权力大? 本王倒是希望你能来整点小动作,不然无敌很是寂寞。 现在朱高煦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些人才全部都发挥出来,把实业给兴办起来。 往后不管是对海外出口,还是对大明内销,都有足够的货物保障。 不管是什么东西,当进入到工业化的制作模式后,它的生产成本,就会开始大幅度的降低。 反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的提高,过上更加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就是工商业的魅力! “王爷,这您把老百姓都拐走了,那粮食可怎么办?” 宋礼看着沉思中的汉王爷,硬着头皮提醒了一句。 大明连年天灾人祸,老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粮食才是最大的问题。 您老人家搞什么工商业,那比得过让老百姓填饱肚子重要吗?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陷入了深思。 粮食。 这是个问题啊! 得派郑和走一趟美洲了! 第504章 回京!杨士奇的进击之路! 洪武十四年,秋。 爪哇岛西北海岸。 雅加达。 一座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 大明水师舰队整装待发,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所未有,令人惊惧。 然而,这支整装待发的大明舰队里,竟然还有着大部分的异样面孔。 他们正是爪哇国、满剌加国、苏门答腊国等国投降大明的武装卫队,经过筛选之后,被纳入了大明战兵之中。 自永乐十一年,赵王朱高燧率杨士奇、黄淮等文武重臣抵达旧港宣慰司,自此以后开始了一段漫长而血腥的征伐! 满剌加国、爪哇国、苏门答腊国…… 一个个曾经入明朝贡的藩属国,要么倒在了明军的利刃之下,要么识趣地选择了举国内附! 不过短短三年时间,赵王朱高燧破三国、灭四国,攻城拔寨,威震南洋,屠灭的大小酋长部落更是不计其数! 大明赵王朱高燧之名,已经响彻整个南洋海域,甚至正在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向西洋传播而去! 就连那些远渡重洋准备探索东方那个古老国度的西洋商人,面对大明王朝放在南洋的这尊杀神亲王,那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触怒了这位南洋之王! 至于南洋王在各大港口设立的海上税关,针对商贾船队征收商税,各国商人那也是老老实实地缴纳税款,根本不敢节外生枝。 什么? 你说为什么要缴纳? 那他娘地你看不见旁边站着的那些大明甲士吗? 一个个地壮得跟头熊一样,尤其是身上的武器盔甲更是豪华得令人恐惧。 据说那位南洋王最是重视各大港口的税关,所以命纯粹的大明战兵驻守在各大港口税关,一旦出现了任何骚乱,或者说有人胆敢在港口税关闹事,都将会受到雷霆一击,当场就被击杀! 在绝对的武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不过都是无用功罢了。 大明王朝,凭借着它那强大到令人恐惧的绝对武力,已经彻底掌控了这片南洋之地! 港口码头。 杨士奇带着一批人现身。 这批人里面,大致分为了三个部分。 其一是满剌加国、爪哇国、苏门答腊国等七国王室,加上某些主动投诚大明王师的部落酋长。 他们将会被送入大明帝都居住,正式成为大明天朝的勋贵老爷,下半辈子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就行了。 其二则是当年初到南洋旧港时,最高追随自己的那批家族子弟。 虽然说这些人都是汉王殿下送给自己的大礼包,举家被流放至南洋旧港。 但是他们在这三年的大明对外战争中,一直可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未有过什么怨言,甚至在初到旧港时撑起了架子。 这一点,杨士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其实杨士奇心里也明白,这些书香门第之家这么拼命,说白了还是渴望得到一个机会重返大明。 世家大族与寻常百姓家不一样,如果说寻常百姓来到这南洋活得更好更滋润,那他们可能不会怀念旧土怀念大明。 但是世家大族完全不一样,他们的根可是一直在大明,一直在故里。 如果这辈子回不去大明了,就算是死了到了下面,也会没脸去见他的列祖列宗! 所以现在,当杨士奇接到皇帝陛下的诏命回京述职时,他选择了履行自己当初的承诺。 从这几个家族里面,挑选出一些不错的青年才俊,带他们返回大明举荐其入仕为官,也算是投桃报李了。 其三则是这三年时间以来,大明完成了破三国、灭四国、彻底掌控南洋的辉煌壮举! 在这个过程之中,涌现了不少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甚至还有南洋本地土著勇士。 他们,都为大明掌控南洋立下了赫赫功勋! 所以此次回京,他们应当同去,接受大明皇帝的亲自封赏! 毕竟人家为大明掌控南洋流过血拼过命,这么点礼遇还是应该的,值得的。 或许等到自己回京之后,大明就会多出一批新的勋臣贵戚,名为——南洋勋贵! 杨士奇正思索间,一声高喝顿时打断了他的沉思。 “哈士奇,这么快就急着走了?” 只见一名身穿血色铁甲的雄壮男子大笑着走了过来,在场所有人见到了他,全部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港口,码头,船队……所有人,无一例外。 因为,他是大明赵王,南洋王,朱高燧! 相比于三年之前离开大明时,此刻的赵王朱高燧,仿佛完全变了一个模样。 毕竟三年的征战杀伐,还要总揽全局处理政务,朱高燧早已不是三年前的那个“蠢老三”,而是杀伐果决的“南洋王”了! 杨士奇艺听到“哈士奇”这三个字,就气得压根痒痒,脑海中浮现出了那张可恶面容。 嗯,虽然他还不知道“哈士奇”代表什么意思,但是你丫的取外号就取外号,咋还把人家姓都给改了? 狗贼汉王爷,你给老夫等着。 “殿下亲自相送,令下官倍感荣幸。” “行了行了,别扯那些马虎眼了。” 朱高燧没好气地笑骂道:“咱俩可是有着过命的交情,难道你现在就要翻脸不认人了?” 过命的交情,这个说法,可能严重了些。 但是南洋世人皆知,南洋王手底下的心腹重臣,赫然正是“南洋相国”杨士奇。 相国,一国宰辅,地位权势高于丞相! 毕竟,丞相可以有二人,左丞相与右丞相,但是相国唯有一人! 这杨士奇的“南洋相国”之名,乃是赵王朱高燧对他的尊称。 毕竟他们二人可谓真是老二那个混账说的那样,创业初期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从旧港一地出发,硬生生打下了整片南洋之地,为大明彻底掌控了这座海上门户! 二人之间也曾爆发过矛盾争吵,也曾多次抵足而眠,这种情感早已经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 朱高燧知道杨士奇的人生抱负,自己这位好友,待在南洋任相国一职,的确有些屈才了啊! 他此次回京,势必会进入内阁,成为真正的大明相国! 所以,朱高燧没有阻拦,也没有多说什么,调侃几句后,就上前给了杨士奇一个大大的熊抱。 杨士奇面容错愕,随即眼眶湿润了起来。 “相国,不管发生什么,都要记得你是南洋相国,本王会一直给你留着这个为止!” 话音一落,朱高燧松开了他,随即退后了几步,朗声高喝道。 “恭送相国大人!” 在场之人见状,也是慨叹莫名,当即躬身行礼。 “恭送相国大人!” “恭送相国大人!” “恭送相国大人!” 这一刻,杨士奇泪流满面,哽咽到说不出话来。 但他很清楚,自己内心的选择是什么,不是困在南洋这一隅之地,而是整座大明山河! 所以,杨士奇毅然决然地走了,踏上了回京之路! 大明,汉王,士奇回来了! 第505章 白驹过隙!北平包工头朱高煦! 刘家港。 这座“天下第一码头”,依然繁华依旧。 甚至杨士奇分明看得出来,这座港口比之以往还要繁华上不少。 在码头上走动的,除了驻扎在当地的官兵、军运漕粮的士兵、本地居民外,还有来自海外各国的商贾,比如宁国、楚国等等。 迄今为止,大明东海与南洋,尽皆成为大明王朝的合法疆土。 而且正因为汉王朱高煦提出的“诸王外放”国策,朝廷自洪武年间执行的严格海禁政策,也随之逐渐有了松动。 毕竟,即便是朝廷,对于此事也没有办法。 楚王、宁王、赵王等大明宗王全部都分封去了海外为大明开疆拓土,那前期总得投入兵力钱粮吧? 而且朝廷以防这些手握兵权的藩王作乱,还得时不时地派遣钦差前去慰问一番。 名义上是慰问,实则是为了监视。 这一点,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如此一来二去之间,海外诸王藩属国与大明中央朝廷之间联系愈发紧密,所谓的海禁政策,也随之放得越来越开了。 但是,这仅仅只是针对朝廷官府而言。 平民百姓,依旧还是得遵守那严厉的海禁政策,片板不得出海! 一想到这儿,杨士奇就忍不住心中一动。 此次他奉命回京述职,同样有着自己的想法,那就是顺应大势,请求中央朝廷打开海禁! 海禁迟早都是要打开的,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但是,毕竟这海禁政策,乃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国策。 当今天子又是打着秉承太祖遗诏奉天靖难的名义夺取了江山,一向对太祖祖制十分重视,轻易间不敢做出什么改动,这才是大明至今未曾打开海禁的真正原因! 可是,南洋需要大明解开海禁! 三年南洋征伐,苏门答腊国、满剌加国、爪哇国、吕宋国等弹丸小国,或是臣服或是内附,已经尽数成为了大明疆土。 然而疆土是打下来了,可是苦于没有人口子民前去开发啊! 那些个本地土著,一向是出了名的懒惰,远没有汉族子民勤劳能干,更是不及汉族子民能够吃苦。 就算是甲士拿着鞭子抽他们,逼迫他们去耕田种地,效果也是不算太好,远远达不到杨士奇想要的预期效果。 毕竟南洋气候条件宜人,水稻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随便种几下就能全家吃饱了,人家懒惰不肯吃苦,那也是有原因的。 但是,大明需要的可不是这样的南洋! 杨士奇至今还记得,当初自己钱去南洋旧港之前,汉王殿下给自己做出的规划! 打下整个南洋,再对南洋进行开发,将其打造成大明的一座海上粮仓! 在这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粮食就意味着人口,就意味着一切! 如果自己真能做到这一步,那么一旦自己重返大明,绝对可以步入内阁实践自己的治国理念,甚至青史留名都不成问题! 只是可恨啊,那些土著居民性子太过懒惰了。 放着那么肥沃的田地不知耕种,放着那么优越的气候条件不知利用真是暴殄天物! 这一次,一定要请求朝廷打开海禁,允许汉族子民移民出海! 只要这样,自己才能够真正完成汉王殿下的完美规划,才能真正的造福大明百姓! 杨士奇正想着,一声惊呼打断了他的思绪。 “相国大人,到码头了。” 杨士奇闻言一怔,眺望着眼前这座繁华码头,眼眶忍不住有些湿润。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啊! 三载时光弹指间。 终究回到了大明。 回到了故土。 汉王殿下,您还好吗? 杨士奇竭力地看向码头上面,那乌泱泱一大片人。 然而令他失望的是,他并没有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汉王殿下,没来吗? 呵,也是啊,殿下日理万机,应该不会特意来迎接自己。 主舰迅速靠拢在了岸边,杨士奇迅速整理好了情绪。 “上岸之后,不要再称呼‘相国’之名,大明没有相国!” 杨士奇身后众人闻言尽皆心中一凛,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当年太祖高皇帝杀擅权专政的宰相胡惟庸,然后借机一举废除了传承千年的丞相制度,并且还定下了规矩,后人敢有复议立宰相者,杀无赦! 所以,不管是相国,还是宰相,在大明可都是一个禁忌词汇! 抵达码头后,杨士奇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快步踏上了陆地。 感受着这方熟悉的故土,南洋众人都是眼眶微红,慨叹不已。 户部尚书夏元吉与礼部尚书王景早已等候多时,见此情形当即上前迎接了起来。 毕竟,这些人,可都是大明的有功之臣啊! 大明能够蚕食南洋,眼前这些人可谓是功勋卓著。 尤其是眼前这位南洋相国,杨士奇。 “杨大人,许久不见了啊!” “士奇见过夏大人,见过王大人。
相关推荐: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快穿]那些女配们
捉鬼大师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凄子开发日志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