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14章

第214章

情落实到位了? 金纯被怼了一句,只能讪讪地笑了笑。 “不过这些民夫从何而来,殿下可不能随意……” “都是流民饥民,本王用了以工代赈的法子,他们上工修路,工地发放粮食,虽然不算多,足以保证他们一家的温饱了。” 汉王朱高煦的每一个举动,都带有值得人重视深思的深意! 而且,事实证明,人家这样做,真的是对的。 原本还在劳作的民工,一见到汉王殿下来了,立马诚心实意地跪拜在地上,叩谢这位救了他们全家老小的大恩人。 汉王爷也没有拘着,上前亲手扶起了一位老人,然后让大家继续开工,多挣点粮食。 瞧见这一幕,金纯心中很不是滋味。 他想不明白,汉王朱高煦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位天潢贵胄,对待底层百姓和颜悦色,想方设法地为百姓谋福利,这种人却不是大明朝的太子! 而大明那位太子爷也是出了名的宅心仁厚,推行各项仁政善举,但金纯从未听说过那位太子爷与底层百姓有过什么接触。 他们二人,到底谁更适合坐上那个位置? 没走出多远,前面一座乌烟瘴气的小山映入眼帘。 “到了。” “这里是水泥厂!” “孙瑜等人的赃银,全被本王砸在了里面!” 郭资与金纯一愣,看向那些密密麻麻的水泥窑与红砖窑,一时间有些不太理解汉王殿下的目的。 难不成汉王殿下这是铁了心跟工地干上了,准备转行当包工头了?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水泥窑,朱高煦那是豪气顿生! “一年之内,本王要让北平所有的主路都变成水泥路!” “三年之内,本王会修建一条连亘北平与应天的宽阔水泥路!” “十年之内,本王要让我大明所有的驿路主路都变成水泥路!” 郭资:“!!!” 金纯:“!!!” 第500章 仁政不落实只会流于形式! 包工头! 妥妥无疑的包工头! 郭资和金纯此刻都有些无语。 汉王殿下这是又开始不务正业,玩上瘾了啊! “汉王殿下,你真打算修路?” 郭资有些惊讶于汉王朱高煦的决心,但他还是善意地提醒道。 “殿下想过没有,按照殿下所说的方式,远的暂且不提,北平所有主路全部重修成水泥路,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财力?” 郭资一向精明,尤其擅长官理钱财人力。 营建北平新都这么大的项目交到他手里,还能做到井井有条,工期稳步进行,其能力可见一斑。 郭资只是粗略心算了一下修路的成本,就难免打起了退堂鼓。 毕竟眼下的重中之重,是营建北平新都,而不是修建这水泥路。 路可以等新都修建好了再修,没必要急于这一时。 不管是什么工程项目,都需要投入海量人力物力财力,更何况还是两个重大项目同时进行! 继续这样搞下去,老百姓饱受征调劳役之苦,迟早会受不了! 到时候揭竿而起,可就会天下大乱了啊! 朱高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郭老头,你放心吧,本王修路不会调动新都的劳工民夫。” “至于钱粮一事,你就更不用担心了,本王早就做好了准备。” “你就安安心心修建西宫和城墙吧,剩下的事情你不用多管。” 听到这话,郭资与金纯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金纯咂了咂嘴,目光复杂的盯着朱高煦,隐约间似乎看到皇上的影子在与他重合。 虽然这位汉王殿下的确嚣张跋扈,有些事情经常会做的很出格,甚至是让人看不懂。 但不可否认的是,汉王殿下做事情的确够大气,甚至有些时候明知道不可为,他偏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之,任谁知道了他的规划与目的,都不得不说一个‘服’字。 纵观汉王朱高煦自监国理政以来搞出的一系列事情,虽然有时候确实“大逆不道”,枉顾纲常礼法,但也确实配得上那句“皇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偏偏,他是汉王朱高煦,不是太子朱高炽啊! 如果说,这两位殿下合二为一,那该有多好? 大明朝只怕会迎来一个真正的巅峰盛世! 可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金纯暗自叹了口气,思索着这调查奏报该怎么写。 他可是受命前来北平,调查汉王大肆敛财一事。 可是走了这么一遭,金纯当真不知道,该怎么写这封奏报了。 恰在此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琅琅书声 令金纯脸上一喜。 “汉王殿下,这附近还有学院吗?” “嗯,旁边有一个刘家镇,水泥厂的工人大部分都来自那里。” “本王得知这镇上没有学院,就出资建了一座,给孩子们启蒙。” 金纯闻言一怔,下意识地反问道:“怎会……如此?” “朝廷不是在各地乡野都设置了社学,给孩子启蒙吗?”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高瞻远瞩,创立了一套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民间乡野设立社学,给乡野稚童启蒙。 州府郡县设置县学,中央帝都则有最高学府国子监,供天下学子进学修德。 有着这一层层的官学机构存在,大明学子想要读书习字,进学修德,也就有了门路。 不料朱高煦听见这话,直接嗤笑了一声。 “金大人,你真是在庙堂居久了,不知民间疾苦啊!” “天灾人祸之下,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有余力支持孩子去读书?” “至于那社学,不过都是做做样子罢了,社学想要正常维持运转,总得有先生教授吧?那这些先生的工钱谁来发放?” “而且本王可是听说,有些先生教授孩子,那也不是白教的,还得给什么束脩之礼,不是银钱就是肉干,老百姓哪里给得起?” “给得起的家庭,也不会让孩子在社学,而是直接送去县学了,给不起的家庭孩子也不用读书了,老老实实地帮着家里务农种地,还多了一个劳力,兴许来年还有个好收成!” “金大人不能总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朝廷设置社学的确是一项利民仁政,可是这项仁政无人监管无人跟进,最后就会流于形式,甚至变成官员贪腐谋利的工具!” 金纯听完这些残酷的事实真相,整个人神情有些恍惚。 他从来想过,底层百姓的日子,会过得这么艰难! 他也没有想过,那些个地方上的读书人,竟然会如此无耻! 不过是给一些孩子启蒙,费得了你什么力气,还要收束脩之礼! 不过是些童生秀才,认识几个大字,读过几篇文章,还真把自己当文化人了? 这世道,怎会变成这样啊! 金纯沉默不语,众人一路无言,很快来到了刘家镇。 镇子里的人见到汉王朱高煦,纷纷自发地叩拜行礼。 如果不是汉王殿下建设的水泥厂,给了他们上工获得粮食的机会,镇子里只怕早就饿死了不少人! 这一切,可都是汉王爷的大恩大德啊! 金纯听着这些村民叽叽喳喳的解释,第一次对自己坚定的信念产生了动摇。 朱高煦有些头疼地摆了摆手,随即一行人快步离开了。 没走出几步远,他们就来到了镇子里的学校。 一群孩子见到汉王朱高煦,纷纷兴高采烈地冲了出来,大喊大叫地吵个不停。 朱高煦很是无奈,命郭登取来了马车上的糖果,这才总算是哄住了这些孩子。 金纯看着朱高煦脸上那诚挚温暖的笑容,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先前他所看到的一切,或许有可能是汉王提前布置好的,不是没有作秀的可能! 但是,孩子是不会说谎的,这些孩子与汉王朱高煦明显很熟,把他当成了亲人一般亲切。 短时间内想要培养出这种感情,或者说想要一群孩子演出这种感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一刻,金纯长叹了一声。 等到孩子们离去,朱高煦这才松了口气。 “这学校是免费的,不用交钱。” “先生也都是山上制造局的匠人师傅,认识字的那种。” “本王想着以后西山附近的村子镇子,都可以建设起这种免费学校,至少让孩子有书可读,认识基本的字,将来也能有个好的出路。” 听到这话,郭资眉头一皱。 “殿下不准备让他们学儒?” “学个屁!饭都吃不饱学那玩意儿有用?还不如让山上的匠人教他们一些实用的东西!” 朱高煦看着教室里面正襟危坐的孩子们,眼中罕见地浮现出一抹温情。 “王骥解公豹等人也在各地建设免费学校,给孩子们提供读书习字的机会!” “等到新学逐步走上正轨,本王会在天下每一个村子镇子里修建学校,让天下孩子都有书可念!” “到了那个时候,孩子们就可以读真正的书,明白真正的大义了!” 第501章 金纯的奏报!永乐帝人都傻了! 应天,帝都。 朱棣正在批阅奏章。 诸王外放的政策落实,三巨头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限制措施,正在稳步进行。 对此朱棣的一颗心也终于放回了肚子里,着手关注其他新政。 老二搞出来的这些新政,可谓是六部百司都有参与。 兵部、吏部与户部三巨头负责诸王外放一事。 礼部与学部,解公豹、王景等人则游走四方,大力宣扬新学。 工部,宋礼带着他那些小弟一直嚷嚷着搞什么“大明工会”…… 就连刑部都被强行插入了不少律令,全是针对士绅缙绅的,或者说针对他们的功名特权,为此刑部尚书张胥风评一度差到了极点! 此外,都察院权力大增,顾喷子带着他那一众喷子大力推行什么“考成法”,每日把文武百官折腾得死去活来,考核不合格直接就给你往死里整! 通政司也是忙得焦头烂额,鲁穆搞那个什么“大明新报”,前不久还向户部索要了一大笔经费,准备在各地州府开设地方机构,专门负责大明新报的印刷与宣扬。 好像大理寺没有什么新政搞的,新任大理寺卿贾谅一直都是顾喷子的小迷弟,现在正跟着他的好大哥一起折腾文武百官呢! 老二监国理政了这么一段时间,大明中央朝廷的各个部门都被他给折腾得变了个模样。 什么“因循守旧”,什么“纲常礼法”,什么“祖宗制度”,在老二这个逆子眼中全都是狗屁不如。 他想怎么玩,他就怎么玩,偏偏还被他给玩出了一朵花来! 即便是朱棣都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大明朝堂,当真焕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这以前吧,官员贪腐享乐成风,而且大多尸位素餐,朱棣也想过整改,奈何他的重心主要放在北伐上面,象征性地训斥百官几句,人家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丝毫不见什么效果。 可是现在,百官别说贪腐了,你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都察院就找上门来了,直接该贬斥的贬斥,该罢官的罢官。 当然,你也可以贪腐,那都察院上门就不会是和颜悦色的了,而是如狼似虎,直接抄你家抓你人! 因为老二这个逆子的一手神奇操作,都察院现在对查办贪官污吏一事异常上心,毕竟查办一个贪官,他们就有一笔不小的福利进项,远比之前提心吊胆地自己贪腐要轻松容易许多。 而且这可是完全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合理进项,根本不同于私底下贪腐受贿。 如此一来,都察院简直成了一个温和版的锦衣卫,完美履行了监察百官的基本职能! 老二这个逆子,操控人心的本事,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出彩,还令人畏惧! 一想到这儿,朱棣这是又欣慰又忌惮。 欣慰的是,他最偏爱的儿子,终于大器晚成,成长为了一个合格的天潢贵胄。 忌惮的是,这个反骨逆子行事没有顾忌,偏偏他还不是太子! 想着想着,朱棣又想到了储君这个问题上面,一时间头疼到了极点。 不管从哪方面来看,老二这个汉王爷,都比老大这个太子爷,要出彩得多啊! 除了老二那个冲动易怒的臭脾气,征战沙场,治理国政,老大似乎还真没有哪方面比得过老二。 朱棣最担心的地方,在于薛禄、柳升等骄兵悍将! 自己百年之后,老大这个优柔寡断的仁厚性子,是绝对压不住他们的。 但是,老二是能够压住,自己难道真要更易储君吗? 北伐战事平定,大明恢复安宁。 然而他这位皇帝,内心一直安宁不下来。 储君一事,成了朱棣心中永远的痛。 应当挑选何人为储君,朱棣几经犹豫,但是狠不下这心去易储。 毕竟老大这个太子爷,并没有犯任何过错,反倒是备受朝野敬爱拥戴。 反倒是老二这个反骨逆子,一向嚣张跋扈惯了,风评不是很好。 更何况贸然更易太子,只会造成国家动荡时局不稳,所以不管于情于理,这个太子都不能换! 可是,老大真能压的住那些骄兵悍将吗? 难道朕也要像太祖高皇帝那样,临终之前来一场血腥大清洗? 朱棣陷入了沉思。 正当这个时候,一封奏报送了过来。 奏报来自北平,署名人正是金纯。 金纯奉命前去调查老二贪赃枉法的罪证,朱棣对此事尤其上心,所以金纯的奏报可谓是快马加鞭地送了过来。 拿起奏报一看,朱棣眼珠子瞬间瞪得滚圆。 这他娘地……是什么意思? 看奏报之前,朱棣曾经想过多种结局,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 那就是老二这个反骨逆子正在大肆敛财招兵买马,准备效仿自己来一场靖难之役。 然而这奏报里面的内容,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汉王朱高煦不但一心为国为民,而且惩治了孙瑜等贪腐受贿的不法官吏,引得北平百姓交相称赞,更是受到北平子民的拥戴。 如果这封奏报,出自他人之手,朱棣绝对会嗤之以鼻,下令将此人吊起来打! 可是,这他娘地是金纯写的奏报啊! 金纯的笔迹,朱棣还是认识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臣戆臣,可能会被汉王贿赂,从而写下这种东西吗? 绝无可能! 金纯不是这样的人! 这一点朱棣很是清楚! 但这位他娘地,你是认真的吗? 老二不但没有贪赃枉法,还一心为国为民? 合着是朕生出了不该有的疑心,以致于冤枉了汉王爷? 我可去你大爷的吧! 朱棣眉头紧锁,耐着性子往后面看去,最终陷入了沉思。 金纯这封奏报,是以他自己的视角,原原本本地叙述了到北平的所见所闻。 奏报里面的内容,包括太孙朱瞻基在工地搬砖,包括品鉴会三百万两银子的去向,以及孙瑜等人贪赃枉法的赃银用到了何处,甚至包括汉王朱高煦在刘家镇建的那个免费学堂…… 只是,因为汉王朱高煦的提醒,金纯并没有上报琉璃水晶宫一事。 朱棣顺着金纯的视角,毫无阻碍地洞悉了北平的社会百态,以及汉王朱高煦在北平的所作所为。 这一刻,他罕见地沉默了。 愤怒与质疑,早已被欣慰取代。 老二,真的长大了啊! 得一方百姓敬重爱戴,这对一名皇室而言最大的认可! 汉王朱高煦,不再是那个滚刀肉,臭丘八了! 第502章 宋礼来了!汉王爷要不努力一把! 该说的说了。 该看的也都看了。 金大侍郎终于安分了下来。 不过他也没急着走,还赖在北平四处游荡。 朱高煦对此也毫不在意,只要别烦自己,爱去哪儿凉快就去哪儿凉快。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一桩麻烦事情解决了,另外一桩事情就跟着来了。 这才刚刚消停了几个月,过了一个安稳年。 朱高煦就见到了一个老熟人,赫然正是工部尚书宋礼。 “我说老宋头啊,你堂堂工部尚书,没事跑来北平做什么?” 朱高煦看着风尘仆仆的宋大尚书,觉得纳闷到了极点。 你说你一个尚书大人,中央工部的部门长官,咋还能跟个没事人一样,四处游荡瞎逛? 宋礼放下了茶杯,叹了口气。 “王爷,您在北平可是逍遥快活了,完全忘了我们这些人的死活啊!” 朱高煦:“???” 嗯? 怎么事儿? 咋感觉宋礼一副怨妇的模样? 朱高煦仔细思索了片刻,更加纳闷了。 “老宋头,你工部好像没什么事儿吧?” “有事!天大的事儿了!王爷您真给忘了?咱那大明工会……” 宋礼急得都快哭了,恨不得对这厮抱以老拳! 当初可是你汉王殿下最先提出的组建大明工会。 为此宋礼可谓是上蹿下跳,带着工部那一票兄弟舌战群儒,据理力争。 毕竟这大明工会要是办成了,他们也有青史留名乃至流芳百世的机会。 结果,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汉王这东风却他娘地跑路了! 一溜烟儿直接跑来了北平,对应天帝都的事情不闻不问。 跑了就跑了吧,至少皇帝陛下回来了。 然而宋礼带着工部那一票兄弟多次上奏陛下,请求组建大明工会。 皇帝陛下就跟没看见一样,所有奏报全都石沉大海! 见到皇上是这副态度,宋礼顿时就坐不住了,借着巡查新都修建进度的名头,着急忙慌地赶来了北平,想问汉王爷要一个说法。 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啊! 裤子都脱了,结果你人跑了! 朱高煦听见这话,这才总算是明白了过来。 “失误失误,这你也知道,本王自来到北平至今,一直都没闲过,所以真把大明工会这事儿给耽搁了。” “不过也算是有利有弊,至少皇家制造局在西山彻底站稳了脚跟,而且因为制造局匠师经常下山免费教授孩子,帮助百姓修路搭桥,所以西山附近的子民也对匠人改变了看法。” “现如今,正值新春佳节,倒真是组建大明工会的最好时机!” 朱高煦来北平也有小半年了,这半年来北平在他的大力发展之下,已经完全变了一副模样。 就拿皇家制造局而言,西山附近村子镇子都建好了免费学校,制造局匠师轮流前往这些学校授课,给孩子们启蒙。 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对此事极其重视,他很明白汉王殿下此举的真正深意。 这不只是仅仅培养匠人子弟,而是为了培养真正的科学子弟,让他们作为火种,将来走出去改变整个大明啊! 所以,在胡元澄的鼎力支持下,这项计划进行得很是顺利,甚至偶尔还能看到局长大人胡元澄亲自在学校授课的身影。 平民老百姓都是朴实无华的,你对他们好,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所以皇家制造局如今名声很是不错,走到哪里都受到人尊敬爱戴。 这般良性循环之下,连带着匠人的处境也改善了许多。 至少,人们对这群沉默做事的匠师多出了一分尊重! “老宋,这就可以开始,本王先将工会总部设在北平,你觉得如何?” 宋礼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神情有些苦涩。 “王爷,老夫担心的是,皇帝陛下的态度一直暧昧莫名,即便是在北平设立了大明工会,如果得不到皇上和朝廷的支持,这工会也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这话是真话。 按照他们二人原定的设想,大明工会将在各地州府开设分部,为天下匠人评级,保护天下匠人的利益。 光在北平开设一个总部,得不到朝廷的支持与允许,那是根本没有什么用的。 朱高煦闻言,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朱棣的态度,暧昧不清,这很好理解。 毕竟士农工商的阶级摆在那里,工匠的地位远不如士大夫。 大明工会一旦组建完成,行成一套匠人评级升迁的稳固体系,那就势必会触及到士绅缙绅的利益。 毕竟你给匠人评了级,就要相应地给他们一些福利待遇,比如免除部分徭役赋税等,而这恰恰是读书人的功名特权! 特权特权,何为特权? 专有的特殊权力! 大明工会,就类似于科举制度。 科举乃是文人入仕为官的途径,源源不断地为文臣集团提供新鲜血液,这样他们才可以掌控朝堂。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痞子修仙传   云翻雨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突然暧昧到太后   总统(H)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