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寺主持,都察院从旁监督。 不过从品秩地位而言,大理寺卿这个职位,还是很尴尬的。 简单而言,就是不上不下的。 刑部尚书是刑部宰首,正二品的朝堂公卿。 都察院左都御史,大明监察体系的一把手,称“总宪大人”,同样是正二品! 偏偏大理寺卿自大明开国初设时,只有正五品,到了后面才升任正三品。 要说尊贵吧,按照朝廷的典制,大理寺卿属于九卿之一,应该是朝堂当中的一方大佬。 但是实际上呢,朝廷典制虽然如此,但是真正在朝堂上,只有六部尚书和左都御史组成的七卿,品秩权力相当,才会被认可地位。 但是要说地位不高,也不是。 大理寺作为复核刑案的慎刑机构,属于全国最高司法机关,三法司的核心组成机构,实权还是颇重的。 所以汤宗这个大理寺卿,比七卿是势弱一层,但是比起六部侍郎来,却又高一层。 他就恰恰就卡在侍郎与尚书这中间! 以前朱高煦还对汤宗没有什么印象,忽略了这个地位尴尬的尴尬人。 他降服了刑部尚书张胥,强行逼迫张胥将革除功名这条新律写入了大明律令。 他超擢了顾佐顾喷子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并且大力加重了都察院的职权,使得顾喷子如今俨然成了七卿之首! 但是,朱高煦没有想到,唯独漏掉了汤宗这个大理寺卿,他就在背后捅刀子! 其实汤宗对陈公甫一案的复核判决,的确是按照大明律令办事,并未有什么出格的地方。 但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屁股是真歪了。 朱高煦接下来会进行一场大清洗,所以他必须将三法司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能容忍一个歪屁股的大理寺卿跟自己唱反调! 换而言之,汤宗必须离开朝堂,交出大理寺卿这个位置! 好在他自己识趣,主动请求致仕归乡,不至于让朱高煦难做。 群臣见此情形,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生出了兔死狐悲的哀伤。 堂堂九卿之一,就这样硬生生地被汉王朱高煦逼得主动请辞,致仕归乡! 那自己这些普通朝臣,又该如何是好? 汤宗走了,无比黯然地离开了朝会现场。 “大理寺卿汤宗请辞,案件却不能拖延!” “诸位可有什么贤才干吏举荐?现在就开始廷推吧!” 群臣:“???” 啥? 廷推? 你不要脸啊? 人汤宗刚走,你现在就开始廷推? 汉王爷啊汉王爷,你吃相未免太难看了些吧? 顾名思义,廷推之事,就是朝廷遇到大臣出缺,由三品以上及九卿、佥都御史、祭酒等官公推二人或三人,报请皇帝圈用,及时补充朝廷空缺。 大理寺卿一职乃是朝堂九卿之一,握有莫大权力,所以廷推是最佳的办法。 只不过汤宗刚刚请辞,这位汉王爷立马就开始廷推,明显早就准备好了人选,吃相太过难看了些。 群臣默然,不发一言。 顾喷子却是兴冲冲地出列,朗声道:“汉王殿下,刑科给事中贾谅任职期间敢于直言,不避权贵,秉公执法,刚直不阿……” 群臣:“!!!” 无耻! 无耻之尤! 比汉王更加无耻! 六科给事中,已经被汉王划拨都察院管辖! 换而言之,这刑科给事中贾谅是他都察院的人! 这个顾佐真是不当人子,还试图把他的贼手伸入大理寺!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如此一来,只怕整个三法司,都成了汉王朱高煦的一言堂! 第302章 满朝哗然!第二个超级大喷子! 贾谅? 朱高煦闻言一怔。 这个名字,他好像还真没听过。 张軏及时上前耳语了几句,朱高煦这才反应了过来。 这个贾谅,原来是农民出身,自幼成绩极佳,科举入仕后被选为太子侍讲,旋即被擢升为刑科给事中。 履历很是不错,才华也挺出众。 关键在于,这小子敢于直言,谁做了不法之事,他立刻就上奏弹劾,活脱脱一个翻版顾喷子。 他弹劾过吕震胡广等天子宠臣,还弹劾过薛禄陈懋等勋臣大将,甚至就连监察院的御史他都弹劾过,可以说是逮着谁喷谁。 难怪顾佐会举荐此人,这么看起来倒是可以理解了。 这种决意做孤臣的愣头青大喷子,如果用得好的话,那可就是一柄尖刀! 左都御史顾佐,那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有人不乐意了,只见吏部尚书蹇义缓缓走了出来。 “汉王殿下,刑科给事中贾谅的确有才干,然而他毕竟年纪尚幼,若骤然超擢为大理寺卿,只怕难以服众啊……” 这位天官大冢宰,先是对贾谅的才华表示肯定,但随即又提出了反对意见。 毕竟,贾谅年纪实在太小了,不过三十二岁! 而立之年,就被超擢为朝堂九卿之一,如何能够服众? 论资历,论威望,论治政经验,朝堂之上大把朝臣都比这贾谅优秀! 关键问题在于,此刻朝堂九卿中,已经出了一个顾佐顾喷子! 这位嫉恶如仇的左都御史,硬生生被汉王朱高煦打磨成了一柄尖刀,悬在天下官员头顶! 现在要是坐视这贾谅上台,以他那同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头青性子,只怕又会成为第二个顾佐! 到时候,这朝野上下人心浮动,惶恐不安,会出大乱子的啊! 群臣眼见天官大人出言反对,当即纷纷出列跟上,试图否决贾谅的提名。 开什么玩笑? 一个顾佐就压得满朝文武喘不过气来! 现在你还要增加一个同样逮谁喷谁的贾喷子! 那这大明朝的官员,谁还愿意做? 狗都不做! 顾喷子执掌都察院,贾喷子宰执大理寺,再加上一个墙头草刑部尚书张胥,那这三法司威严何在? 朱高煦见此情形,有些诧异地扫了蹇义一眼。 贾谅刚正不阿贤名在外,他就任大理寺卿一职,蹇义为何要反对? 至于他说的什么年轻太轻,恐难以服众,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理由。 左都御史顾喷子成为朝廷九卿之时,不是同样才三十岁? 事实证明,人家这不是干得挺好的,都察院在他顾佐的执掌之下稽查了不少贪官污吏,政绩堪称华丽出彩! “蹇大人此话怎讲?” “我顾佐三十岁升任左都御史,蹇大人这是在指桑骂槐吗?” “更何况皇上曾经说过,法司官员年龄在三十到五十岁之间最佳,过于年轻者缺乏办事经验,年龄过大则没有朝气,蹇大人现在是在质疑皇帝陛下的决意吗?” 蹇义闻言一怔,脸色有些涨红。 这个顾佐顾礼卿,还真是个妥妥的喷子啊,逮着谁喷谁! 你当初能够三十岁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什么原因,你自己心里面没点数吗? 要不是狗贼汉王爷大力举荐你,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吃灰呢! 呸,厚颜无耻! “顾大人言重了,老夫不过是就事论事……” “贾谅比我顾某人年纪还大,且一直贤名在外,为何不能出任大理寺卿一职?你就是对我顾某人有意见,你就是在指桑骂槐……” “顾佐,你休要强词夺理,老夫没这个意思……” 一时间,顾喷子火力全开,喷得蹇义面红耳赤,偏偏还说不出什么话来。 毕竟当年他顾佐被超擢上位时,皇帝陛下的确说过这话,选用年轻果敢的贤才出任三法司官员。 而他顾佐就是最好的例子! 朱高煦见此情形,心中觉得好笑无比。 “行了,皇上的确说过这话,年纪轻资历浅不是问题,顾大人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诸位可还有什么贤才举荐?” 眼见汉王爷准备确定大理寺卿的人选,蹇义当即不理会还在喋喋不休的顾喷子,朗声道:“汉王殿下,臣举荐户部左侍郎古朴。” “古文质曾于洪武年间,以太学生身份清理郡县田赋图籍,永乐年间督察江南诸府输粮北平,旋即出督畿内田赋……” 听着这些豪华履历,朱高煦忍不住点了点头。 古朴古文质,这也是一位难得的贤才干吏。 洪武年间以太学生入仕,永乐年间又多次督粮运粮,乃是户部尚书夏元吉的左膀右臂。 关键问题在于,古朴这番华丽履历,完全可以吊打贾谅。 毕竟人家是三朝老臣,又政绩卓著,你一个年纪轻轻的给事中拿什么跟人家比? 此刻当事二人古朴与贾谅都有些懵逼,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古朴还好,毕竟是三朝老臣,养气功夫极好,依旧面色如常。 贾谅则是满脸茫然,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大理寺卿啊,朝堂九卿之一,宰执一方的朝堂巨头! 这是多少文人士子的毕生追求? 诚然,贾谅心动了,激动得不能自抑。 然而当他听见天官大人(蹇义)举荐古朴时,一颗心瞬间就冷了下来。 抛开政绩不谈,他这个初入朝堂的刀笔小吏,如何能与三朝元老相提并论? 如果再加上古朴那卓著的政绩,他贾谅更是会被甩出十几条街! 一想到这儿,贾谅就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一步登天? 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汉王朱高煦却直接开口下令。 “钱粮乃是国家大计,眼下朝廷正在进行夏收工作,户部政务繁重,所以古朴不可调动。” “既然如此,那就由贾谅暂代大理寺卿一职,等皇上回京之后再予定夺!”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第二个年轻气盛的超级大喷子,这就要诞生了吗? 贾谅狂喜,急忙出列谢恩。 朱高煦看着这个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嘱咐道:“贾谅,如今你暂代大理寺卿一职,那此次官员狎妓案就交由你负责主审,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啊!” 贾谅闻言一怔,随即欣然领命。 他倒是险些忘记了,现在就任大理寺卿一职,还要接过这个烫手山芋! 但是,他贾谅先前就是言官谏臣,隶属于都察院,走的孤臣直臣的路子。 所以这个烫手山芋,对于贾谅而言,并非是什么难题! 依照大明律令判决便是! 第403章 推测!贾子信,忠君否? 汤宗致仕。 贾谅上位。 朱高煦目的达到。 他也就此散了朝会,准备与贾谅碰个面。 毕竟这小子的确年轻,资历威望都是小事,朱高煦担心他朝堂经验不足,体会不到自己的深意。 汉王回京后的第一次朝会,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然而这场朝会,带来的影响,却才刚刚开始。 大理寺卿汤宗致仕,给事中贾谅上位,意味着事情绝不简单。 散朝之后,新任大理寺卿贾谅,就拉着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来到了大理寺衙门。 虽然三法司之间,大理寺和刑部往来比较密切,关系也不错。 但是贾谅新官上位,由于案情特殊,加上自身威望不足,因此特意请来了自家大佬顾佐坐镇。 顾佐顾大喷子之名,那可是朝野皆知,上下畏惧。 在他的提点之下,贾谅会见了一众大理寺官员,算是混了个脸熟,明确告诉了他们汤宗已经致仕,他这位新官上任,并且负责主审官员狎妓一案。 大理寺的一众官员对此感到惊诧莫名,甚至有些惶恐不安。 这怎么汤老寺卿去了一趟朝会,直接就致仕归乡了? 而且这贾谅先前不过是个给事中,竟然被汉王超擢为了大理寺卿,还要主审数十名官员狎妓一案! 这不是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不管怎么做都会上下不讨好吗?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惊惶,事情都已成定局,大理寺卿换了新人。 暂时在下属面前确认了自己的新官身份,贾谅又拉着顾佐准备向他请教一下。 两个人在官衙坐下,上了茶点之后,贾谅也不打什么哑谜,直接便开口道。 “总宪大人,官员狎妓这次案子,下臣有点拿不准,想跟您请教一下。” 贾谅姿态放得极低,言语之中都是敬意。 虽然他与顾佐年龄相仿,甚至还要比他大上个一两岁。 但是人家如今乃是执掌都察院的总宪大人,而且他贾谅今日能够上位,被超擢为大理寺卿,一切可都是这位总宪大人的功劳。 关键在于,顾佐顾大都御史,先前可一直都是他贾谅的榜样楷模。 以而立之身贵为朝堂九卿之首,执掌天下监察机关,这位都御史大人值得他人敬重! 所以贾谅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言谈举止间对顾佐充满了敬意。 顾喷子也发现了这一点,不过他并未点破,反倒是感到颇为欣喜。 为官刚正不阿,不代表就可以是一个愣头青,一点不顾及官场的禁忌与潜规则。 这贾谅贾子信,他先前早就注意到了,还暗中观察了一段时间,确认此人是个可造之材。 所以顾佐才会“举贤不避亲,举亲不避嫌”,直接了当地当众举荐他,成功送他坐上了大理寺卿的位置。 “子信啊,你觉得汉王殿下是什么意思?” 贾谅闻言一愣,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 他毕竟以往只是个给事中,从未与汉王殿下来往过,也没有这个资格与汉王爷接触,所以哪里能够体会到汉王殿下的深意? 顾佐见状笑了笑,并不觉得意外。 他自己与汉王殿下交往甚多,所以也算清楚那位的行事风格。 说白了,汉王今日所谓当廷朝审狎妓官员,不过是为了逼迫汤宗致仕罢了。 狎妓官员不过是个理由与借口,否则汉王爷真想杀了他们,直接交给锦衣卫宰了便是,何必在朝堂之上搞这么一出? “子信,你觉得汉王殿下真想杀那些狎妓官员吗?” 贾谅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会儿,随即脑子里像是过了一道闪电,浑身打了个激灵。 “总宪大人,下官明白了,汉王殿下这是不想杀啊!” 顾佐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贾谅要是再听不明白,他就不配顾佐的看中了! 锦衣卫乃是天子直属亲军,拥有巡查缉捕等特权,连三法司都无权过问! 汉王殿下要是真想杀了他们,直接交给锦衣卫打入诏狱便是,何须今日在朝堂之上搞这么一出? 所以,汉王殿下并非想杀掉这批狎妓官员。 然而他们的确了触犯了大明律令,汉王爷又当廷挑明了此事,即便不杀,那也不会就这么放过了他们…… 那么,汉王殿下的目的是…… 顾佐抿了一口茶水,笑眯眯地看着贾谅。 “啧,本官近些日子,倒是听说整个东海都已经打下来了。” 此话一出,贾谅豁然开朗,当即起身郑重地向顾佐一礼。 “下官多谢总宪大人提点!” 明白了! 这回是这明白了! 汉王殿下最喜欢干的事情,不是杀人,而是流放! 连皇帝陛下都被他流放去了岭北,更何况这些狎妓官员! 毕竟,这些官员只是狎妓,德行有亏,但不少人还是有着真才实学与治政经验! 都是人才啊! 适合流放出去治理外域! 正当这个时候,聂兴聂大头大大咧咧地走了进来。 “贾谅,王爷要见你,麻溜地跟我走!” 聂大头瞧见顾佐在场,顿时就乐了。 “哟,顾喷子也在啊,那就一起吧,省得我再跑一趟!” 顾佐:“???” 喷子? 你大爷啊! 你才是喷子! 你全家都是喷子! 总宪大人满脸怒容,第一次听到有人当面称呼自己为“顾喷子”,鼻子都快气歪了。 奈何这聂兴乃是汉王心腹,头脑简单的滚刀肉,顾佐也懒得跟他生气。 三人很快赶到了汉王府,却见汉王爷正在逗弄他的小棉袄。 见到顾佐二人来了,朱高煦这才恋恋不舍地把闺女交给了韦妃,后者识趣地带孩子退下了。 “臣大理寺卿贾谅参见汉王殿下!” 贾谅的行礼一丝不苟,此刻他有些惶恐不安,整个人紧张到了极点。 而顾佐行礼就比较随意了,那副熟稔模样看得贾谅暗自心惊。 这位总宪大人,与汉王殿下,关系似乎是真的好啊! 还是说,他当真如同朝臣所诟病的那样,是汉王心腹? 朱高煦摆了摆手,笑道:“行了,都坐吧,不用讲这些虚礼!” 听到这话,顾佐一屁股坐了下去,贾谅却是想要矜持一番,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臣位卑言轻,不敢坐!” 此话一出,顾佐脸色微变,暗道要遭。 这尼玛地,自家这小老弟,说话怎么这么不受让待见?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怒道:“老子让你坐你就坐,哪儿来这么多屁话?” “不坐就给老子跪着,惯得你这臭毛病!” 贾谅:“???” 啥? 啥意思? 咋还急眼了? 汉王爷脾气这么火爆吗? 一时间,贾谅人都傻了,不知所措地看向顾佐。 顾喷子无语扶额,点了点椅子,贾谅这才急忙坐下,低头不敢吭声。 朱高煦见状冷哼一声,随即问出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语。 “贾谅贾子信,忠君否?” 第404章 清查田地!汉王爷的野心与魄力! 忠君否? 这个问题,需要犹豫吗? 贾谅不蠢,直接朗声答道:“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 开玩笑,面对这等致命问题,没有哪个臣子敢耍小聪明。 朱高煦听到这个答案,露出了戏谑笑容。 “话都是这么说,那如果朝廷要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你贾谅该如何选择?” 贾谅:“???” 啥? 废除功名特权? 我尼玛啊,你这是要疯啊! 这位汉王殿下,真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整死读书人啊! 贾谅惊了,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他没有想到,汉王朱高煦竟然如此疯狂,想要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 这怎么可以? “汉王殿下,读书人乃是我大明朝的根基……” “行了,这种话本王已经听得够多了,不需要你再复述!” 朱高煦不耐烦地摆了摆手,“你方才不是说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吗?” “那如若朝廷准备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你贾子信当如何?” 贾谅人都傻了,下意识地看向了顾佐,自己背后的大佬。 可是此刻顾佐却是满脸凝重,不敢做出任何提示。 汉王朱高煦对读书人功名特权的敌视,顾佐一直心知肚明,但同样也清楚汉王爷敌视读书人的原因。 所以,这个艰难的抉择,不只是面对贾谅一人,还有他顾佐。 是真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坚定地站在朝廷这边,废除读书人的功名特权,还是选择维护读书人,损害天下士绅的利益?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顾佐与贾谅心中都清楚,这是汉王朱高煦在逼自己二人表态。 相比于左都御史顾佐,贾谅此刻感受到的压力更大。 贾谅虽然刚正不阿,逮着谁就喷谁,但他不是个缺心眼儿。 他之所以选择做一个铮臣,正是因为顾佐的榜样激励作用,从一个刀笔小吏一跃成为朝堂公卿。 所以贾谅充分发挥了给事中的风闻奏事特权,只要有官员臣子触犯律法,不管是谁他都上奏弹劾,如此一来自己的铮臣形象就成功地树立起来了。 这就是他贾谅的为官之道。 然而贾子信万万没有想到,他这副敢打敢拼的形象,成功落入了汉王朱高煦的眼中,被其超擢为了大理寺卿。 还未等他在大理寺大展拳脚,这个狗贼汉王爷就开始搞事情了! 废除读书人的功名,你可真是敢想啊! 要是汉王朱高煦真这么干的话,只怕顷刻间就会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朱高煦淡淡地看着二人,并未出言催促,而是给予其充分的考虑时间,自顾自地开始了解释。 “当年英明神武的高皇帝,为了清查天下的实际数量,足足谋划了数十年之久!” “高皇帝用第一个十年首先让大明子民都习惯了户帖,上面详细记载了该户的田亩及其应纳税额,并且可以摸清王朝版图内人口的记录。” “等户帖在全国各地实行的差不多了,大明百姓已经人手一份,高皇帝便开始了下一步行动,他用第二个十年,建立了黄册与里甲制度,自此大明人口数量从黄册上一眼可知,并且里甲制度将中央朝廷的触手成功延伸到了乡野。” “第二步成了,高皇帝便准备进行第三步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差生(H)
云翻雨覆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镇痛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捉鬼大师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