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80章

第180章

” 打我? 他竟然打我? 我一心为了他上位,他还打我? 难道爱真的是会消失的吗? “张軏,本王警告你,不要动不该有的心思!” 朱高煦一把揪住他的衣襟,低声怒斥道:“本王不需要那个位置,更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你要是再敢自作主张,插手本王与太子爷之间的事情,我那亲爹会屠了你张家满门,你兄长张辅列土封疆的宏愿也会毁在你手中!” 此话一出,张軏有些慌了。 他支支吾吾地想要开口解释,却又挨了一个大逼斗。 “记住本王说的话,本王不想日后亲手宰了你!” 朱高煦叹了口气,看着张軏很是无奈。 他已经见过了顾兴祖,从他口中得知了陈公甫一案的事情原委。 不难看出,这张軏是故意放任陈公甫被杀,否则当晚他也不可能那么快抵达现场! 得知了这个隐秘,朱高煦瞬间就明白了。 先前他还在想,这张軏究竟想干什么。 这家伙,是动了不该有的心思啊! 眼睁睁地看着解公豹被废,眼睁睁地看着陈公甫被杀,他这个锦衣卫首领一直按兵不动,任由程朱缙绅迫害解公豹等人! 原因很简单,他张軏对自己很是了解,清楚当自己得知这些消息后,定会勃然大怒,甚至对太子感到失望! 当自己含怒回京,杀个血流成河之后,便与太子之间再无缓和余地,只能被迫踏上夺嫡之路! 然而,这条路,并不是自己想走的! 从始至终,朱高煦都从未对那张龙椅生出过不该有的心思,哪怕是现在! 但是,张軏不理解,也不能接受! 你不做皇帝,那谁做皇帝? 难不成真让优柔寡断的太子爷上位?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自己这些汉王党羽,甚至包括你这个汉王在内,都有可能遭到他人清算! “王爷,卑职不懂!但是卑职知道,太子即位,这天下还是缙绅的天下,您现在做的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都会付诸东流!”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长叹了一口气。 “小軏軏啊,你从未真正了解过本王!” “男人的征途,应该是星辰大海,而不是大明这一隅之地!” 张軏:“???” 第399章 震动!本王就喜欢你刚正不阿! 午门。 百官齐聚于此。 因为昨夜锦衣卫与五城兵马司的举动,惊动了不少人。 所以此刻文武百官都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各自小声地窃窃私语,希望互相交换情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毕竟,五城兵马司连帝都都给封了,那定然是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兵部尚书金忠被一众朝臣围着,满脸懵逼之色。 夏元吉匆匆赶来,劈头盖脸地问道:“金忠,你封锁帝都干什么?” 金忠:“???” 啥? 我封的? 我封你大爷! 老子昨晚上就睡了! 金忠气得满脸涨红,怒喝道:“此事与老夫无关,老夫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你放屁!”蹇义怒喝道:“除了你这位兵部尚书,还有谁能够调动兵马司?” 蹇义身为吏部尚书,天官大人,对大明朝的政治体制熟稔无比。 大明朝的军事领导系统,是以文制武,以内制外的原则,严厉禁止各级武官私自调兵。 凡征调、守卫、朝贡、保塞之令,都归兵部职方司执掌! 武官倘若私自调兵,那就是谋逆造反! 其实正常情况下,调兵流程应该是兵部尚书向皇帝请旨。 得到皇帝批准同意后,兵科给事中凭旨意到御马监领取火牌、兵符,发到兵部,再由兵部具体执行。 这个体系的原理,是“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避免出现武将、权臣和太监任意一方独自掌握军队的情况。 说白了就是皇帝独掌兵权,文武宦官三方间互相制衡,以此稳固自己的统治! 但常言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在皇帝离京,太子监国的情况下,兵部尚书与太子可以商议调兵。 金忠满脸无奈地看着众人,冷声吐出了一句话。 “尔等忘了,五城兵马司还有一位提督吗?” 众人:“!!!” 提督! 汉王爷! 汉王回京了! 皇帝陛下出征之前,授予了汉王朱高煦提督兵马司的特权,至今未变! 如果昨夜的动静,兵部尚书金忠一无所知,那就只能证明,是汉王所为! 汉王,回京了! 一想到此事,群臣当即变了脸色。 朱勇徐钦等人欣喜若狂,先前心中的惶恐不安尽数被狂喜取代! 汉王殿下回京,他们也就有了主心骨! 而且,有些人可是要倒霉了啊!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神情颇为凝重,脸色都不太好看。 那位汉王爷一回京,就立马命镇远侯顾兴祖封了金陵帝都,显然是来者不善啊! 联想到,近些日子金陵帝都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三巨头更是忧虑到了极点。 不用怀疑,汉王爷定是知晓了解缙陈公甫之事,所以当即快马加鞭地含怒回京! 何人能够承受汉王朱高煦的怒火? 他本身就是个无法无天的主儿! 皇帝陛下不在,连太子殿下都拦不住发飙的汉王爷! 一想到这儿,三巨头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多事之秋啊! 程朱,要大难临头了! 一时间,文臣惊惧,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武官狂喜,肆意畅快。 正当此时,午门鼓响,群臣当即止住出言,老老实实地排班列好,准备入朝。 很快宫门打开,文武百官依次从东侧门进入,怀揣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这广场便是太和殿广场,正门为太和门。 按照紫禁城的功能设计,太和殿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前朝”区域核心建筑,以往大明天子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称为“御门听政”。 顾名思义,这“御门听政”就是皇帝在太和门前听大臣们汇报工作,而不是在殿内。 太和门与乾清门都是殿宇式的宫门,其外观形制和宫殿建筑一样,但前后贯通,前后两面无墙无窗,台基之上只有梁柱、两山和殿顶。 而在殿内后墙的位置设三组对开的大门,御门听政时,会将殿后大门关闭,就成了前面对着广场敞开的殿宇。 皇帝坐在殿内摆放的宝座上,大臣们在殿前的广场上分列两厢,山呼万岁之后,御门听政就开始了。 早朝所在的地点,也即是这太和门。 此刻百官已经按照各自官位品秩列队站好,站在前面之人自然是六部九卿等朝堂重臣。 然而锦衣卫统领张輗的到来,却是令广场再起了波澜。 “张輗,太子殿下何在?” 有朝臣一见到张輗,立马开口询问了一句。 毕竟汉王回京消息已经证实,他们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太子殿下,能够出手护住他们了。 张輗看着这些满脸希冀的官员缙绅,忍不住戏谑笑道:“哦,太子殿下在东宫呢!” “汉王殿下受命监国理政,命本座封了东宫太子府,太子殿下今日是来不了了!” 群臣:“???” 啥? 你说啥? 汉王封了东宫? 我尼玛啊,你这是要疯啊! 你一个王爷,让禁军统领封了太子爷的东宫? 汉王朱高煦,你想做什么? 一时间,所有人都开始慌了,连三巨头此刻都满脸懵逼。 狗贼汉王爷,把东宫给封了? 他这是想做什么? 他不会是想……夺嫡? 正当这个时候,一身蟒服的汉王,施施然地走进了殿宇。 “呵,诸位都在呢?这么长时间不见了,诸位可有想念本王啊?” 众人:“???” 想? 想你? 想你大爷! 你个狗贼,怎么不死在北疆? 现在好了,一回来就封锁了帝都,还封了东宫太子府! 原本恢复正常的大明朝堂,因为这个狗贼突然回来,只怕又要掀起无数风浪了!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面面相觑,有些哭笑不得,也有些无可奈何。 毕竟,汉王朱高煦才是皇帝陛下命令的监国之人,如今他回到金陵帝都,即便是太子爷也要交换监国大权! 监国汉王爷,现在真的回来了! 朱高煦冷眼看着这些神态不一的文武朝臣,将其表现尽收眼底。 他也懒得废话,直接了当地开始了自语。 “本王受命监国理政,推行了各项利国利民的新政,临行之前也做好了一切安排。” “可是本王万万没有想到,当本王在岭北浴血奋战的时候,竟然有人在背后捅刀子,一个个新政都被贯以各项名头,不是被叫停就是被废除!” “呵,怎么着?真当本王这刀,杀不了人吗?”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汉王是含怒回京,直接封了金陵帝都与太子府,显然是准备大开杀戒! 在这个节骨眼上,哪里还有朝臣敢冒出头来。 眼前他们不吭声,朱高煦只好开始点人头了。 “汤宗,陈公甫一案是你审的吧?” 突然被汉王点名,大理寺卿汤宗心头剧震,有些恐慌。 但他转念一想,自己是按照大明律令判决此案的,所以也不怕汉王朱高煦挑出什么把柄,暂时冷静了下来。 “汉王殿下,此案乃是三法司会同六部九卿圆审所判,均是按照大明律令判决!” “好,说得好,本王就喜欢你这种‘刚正不阿’的忠良直臣!” “既然如此,那接下来这个案子,也交给你审吧!” “就在这太和门广场,今日给本王审完!” 群臣:“???” 啥? 啥意思? 什么案子? 发生了什么? 汤宗满脸懵逼,心里生出了强烈的不安。 朱高煦见他这副模样,顿时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把案犯带上来,让刚正不阿的汤大人好好审!” 群臣满脸茫然地扭头看去,下一刻却是吓得面无血色。 上百名官员缙绅,穿着囚服被锦衣卫押了上来! 这里面,六部百司的郎官占了大部分,但还有不少朝臣,甚至还有正四品高官! 第400章 审啊!你不是按律令办事吗? 麻了! 真的麻了! 群臣此刻人都麻了! 先前他们还在纳闷,怎么有些朝臣没有到场。 现在全都明白了,原来是被汉王爷给抓了! 这尼玛地,到底什么情况? 大理寺卿汤宗人都傻了,多达好几十人,这怎么审? “敢问汉王殿下,这些臣僚犯了何罪?” 汤宗稳住心神,急忙出列问道。 朱高煦懒得多跟他解释,笑道:“你自己不会审吗?” 汤宗:“???” 审? 审你大爷! 这么多人,你让我现在怎么审? “汉王殿下,既然如此,臣请将这些案犯交由三法司联合会审,因涉案官员太多,干系甚大……” “不用,就在这里审!” 朱高煦淡淡笑道,“案犯已经给你带来了,卷宗也给你准备好了,有什么不可以审的?” “久闻汤大人刚正不阿,今日不妨让本王见识一番,以正我大明律令!” 汉王爷话音一落,张軏便把卷宗递给了他。 见此情形,汤宗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接了这卷宗,就相当于他要遵从汉王命令,当场审判这些犯案官员。 这对于汤宗而言,无疑是个极大的考验。 但是,如果不接这卷宗,那就意味着这件案子,定然会落入锦衣卫之手! 眼前这些犯案官员,清一色的都是文官缙绅,以六部百司的郎官为主! 如果真让锦衣卫接管这件案子,那他们势必会被清洗,毫无疑问! 如果真是如此,那对于文官缙绅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一想到这儿,汤宗就暗自叹了口气,硬着头皮接过了卷宗。 不管如何,案子交给他,肯定会比落入锦衣卫手中要好! 只要自己不偏不倚,按照大明律令做出判决,汉王朱高煦也挑不出什么差错! 想着,汤宗当即打开了卷宗,准备弄清楚这大批官员究竟犯了何罪。 然而当他亲眼看清卷宗上面的内容时,一张老脸瞬间涨红,神情变得精彩无比。 群臣见了也是十分好奇,纷纷探头上前查看。 毕竟这突如其来的案件,竟然牵扯到了数十名朝臣堂官,无疑是一场惊天大案! 而且先前一点风声都没有传出,直接就被汉王朱高煦给抓了! 文武百官心中都很是好奇,他们到底犯了什么罪? 就连朱勇徐钦这些看热闹的武官勋臣都架不住心中的好奇,立马小跑着涌了过来。 然而当他们看清这些人的罪名后,一个个的神情顿时变得古怪到了极点。 那罪名……赫然是……狎妓! 没错,狎妓! 在场绝大部分官员都干过的事情,不论文武。 甚至家境优渥的武官勋臣,还经常狎妓宿娼,玩得不亦乐乎! 毕竟这金陵帝都可是出了名的“江南佳丽地”,自三国东吴建都开始,十里秦淮的俏丽佳人与活色生香便闻名于世! 加之如今这春江十四楼乃是隶属于礼部教坊司,算得上是朝廷的产业,每年为朝廷带来一大笔财政收入。 如此一来,官员那也是狎妓成风,奢靡之风大行其道。 朝廷对此也是听之任之,很少会严打此事。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汉王朱高煦竟然以这个罪名,将他们全给抓了起来! 这尼玛地,合理吗? 即便是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见了,都是直接愣在了原地。 官员狎妓,直接被抓了? 这多多少少有些离谱了啊! 而且看汉王殿下这架势,他是准备要严惩这些狎妓官员! 汤宗人都傻了,此刻后悔到了极点,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这些官员因为狎妓,所以被悉数逮捕! 按照大明律令:凡官吏宿娼者,杖六十,媒合人减一等。若官员子孙宿娼者,罪亦如之。 也就是说,大明律令的确限制了官员狎妓,明明白白地写在大明律令里面。 但是因为朝廷对此事不怎么重视,甚至是放纵坐视的态度,所以很少有人将此律令当回事。 可是现在,这狗贼汉王爷,偏偏就这么做了! 他故意给大理寺卿汤宗设下了一个陷阱,只要汤宗接过案卷主审此案,那他就完了! 要么按照大明律令,将这些狎妓宿娼的官员,全部杖六十。 然而如此一来,这些官员即便不死那也废了,履历上面会留下污点,仕途更是彻底断绝,他们定然会痛恨依律令办事的大理寺卿汤宗! 换句话说,汤宗如果真下令杖责,他将会引起缙绅的敌视与公愤,沦为一个孤臣! 但是,假若汤宗不按照律令,做出杖责的判决,那他将会一朝贤名尽丧! 堂堂大理寺卿,前面还口口声声地称依照律令办事,赦免了陈公甫一案的大部分案犯学子。 现在面对狎妓官员,却又不秉公执法,选择包庇徇私! 别的不说,汉王爷绝对会趁机发难,轻者将汤宗罢官去职逐出朝堂,重则直接打入诏狱,阖族流放! 现在,汤宗已经接过卷宗,也就意味着他正面临这个两难抉择! 是坚持律令的公正严明,判处这批狎妓官员杖六十,而后沦为一个孤臣,还是选择包庇纵容,晚节不保贤名丧尽,被汉王朱高煦逐出朝堂? 一时间,大殿内安静到了极点。 所有朝臣的目光,此刻都汇聚在大理寺卿汤宗的身上。 他们不蠢,自然看出了汉王朱高煦的恶毒陷阱。 不管汤宗做出什么选择,对他本人而言,都充满了危险! 要怪就只能怪方才那一瞬间,这位大理寺卿做了错误的选择,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 朱高煦冷眼看着汤宗,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汤大人,卷宗你也看了这么久了,该进行审案了吧?” 汤宗闻言如遭雷击,整个人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失去了所有精气神。 他没有想到,汉王的反击,会来得这么快! 这明显就是针对自己的一个陷阱! 不管他做出什么选择,都将不容于天下! 得罪了文官缙绅,只会沦为一个孤臣,不容于这方朝堂! 选择包庇徇私,他汤宗又会失去一辈子的刚正之名,不容于天下! 所以,他沉默了。 “汤宗,不要推延时间,即刻进行审案!” 朱高煦再次一声低喝,令所有朝臣战战兢兢。 狠啊! 真狠啊! 这是要逼死汤宗啊! 眼前这位汉王爷,行事作风还是一如既往的阴损毒辣! 就因为大理寺卿汤宗释放了陈公甫一案中的大部分落榜学子,今日便招徕了汉王朱高煦如此恶毒下作的算计! “汤宗,本王听闻你一向秉公执法,刚正不阿,那还在等什么?” “或者说你觉得不需要审查这些狎妓官员了,直接就可以做出判决了?” 汉王爷再次发问,对汤宗步步紧逼! 后者脸色苍白,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终于,在良久沉默之后,汤宗长叹了口气。 “汉王殿下,臣年事已高,无力再就任大理寺卿一职,请告老还乡,望殿下恩准!” “呵,准了!” 第401章 汤宗致仕!厚颜无耻汉王爷! 面对两难抉择。 汤宗最终选择了请辞。 大理寺卿就此黯然致仕归乡。 其实,这也是很无奈的事情。 相比于不容于朝堂,或是不容于天下,汤宗选择了这条唯一的生路。 让他违背本心,选择包庇这些狎妓官员,破坏大明律令的公正严明,他汤宗做不到。 但让他坚守本心,直接判处这些狎妓官员杖刑,他同样做不到,而且不能做! 贤名有损,尚且可以苟活于世。 然而如果得罪了天下缙绅,那不但会给自己招来祸患,还会累及家小族人! 所以,汤宗犹豫良久后,选择了主动致仕。 这其实也是一种试探。 汉王朱高煦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想替陈公甫与解公豹报仇雪恨。 他此次含怒回京,直接封了金陵帝都,甚至还封了东宫太子府,明显想要进行一场大清洗。 所以,汤宗想要试探一下,这位汉王殿下的底线在哪里。 他率先发难针对自己,定然是因为陈公甫一案。 既然如此,自己主动请辞,就可试探出一二。 如果汉王朱高煦准了自己的请辞,那证明他杀心不算太重,文官缙绅还有活路可走。 然而要是汉王爷拒绝了自己的请辞,拿革除功名这条律令做文章,非要对自己赶尽杀绝,那么事态可就严重了。 汉王朱高煦这是决意血洗整个文官缙绅了! 好在,汉王殿下并未对自己赶尽杀绝,甚至都未曾革除自己的功名! 一想到这儿,汤宗心里顿时松了口气。 朱高煦冷眼看着这位大理寺卿,最终还是选择了放过他。 毕竟这汤宗,虽然是程朱缙绅不假,但他总归是一个贤臣直臣。 刚正不阿这个贤名,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 当年苏州连年水灾,民多流离,穷困交加,欠税租百万余石。 汤宗当时乃是苏州知府,直接晓谕苏州富商巨贾出米代输,赈济灾民。 苏州富户知道他爱民如子且刚正不阿,对这汤宗又敬又畏,所以不到三个月即全部完成捐纳。 这就是贤名的威力。 汤宗一生爱民如子,刚正不阿,的确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善举。 要怪就只能怪这家伙屁股坐歪了,立场没有选对,轻判了陈公甫一案中的那些落榜学子。 不然朱高煦也不会选择做这个恶人,将他逐出中央朝堂!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三大法司,代表着大明朝的法律权威,可以处理大部分的刑狱案件。 九卿圆审虽然比三司会审高出一层,但这毕竟只是罕见的特例,基本上不会发生,只有三司会审之后,原告不服上诉,才会进行九卿圆审。 然而,虽然说是三司会审,但司法之事,都察院这个监察机构,通常只负责监督工作,保证审讯过程当中法司官员没有不当举措。 真正干活的,都是主审的刑部和慎刑的大理寺。 正因于此,三法司之间,大理寺和刑部往来比较密切,关系也不错。 通常来说,如果是平常的重案,一般由刑部负责审讯判决,由大理寺复核案情确认刑罚判决。 如果需要三司复审,才会由大理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大胆色小子   烈驹[重生]   捉鬼大师   小白杨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