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68章

第168章

大变。 他们清楚,程朱的反击,开始了! 第367章 惊悚!太子爷的暧昧态度! 文华殿内,鸦雀无声。 因为大理寺卿汤宗的突然发言,整个大殿内气氛瞬间变得诡异。 首当其冲的学部尚书解公豹与侍郎陈公甫,此刻脸色都很是难看。 他们没有想到,明明太子爷已经告诉群臣,汉王暴薨不过是谣言,可是这些程朱缙绅依旧开始了反击! 而且这汤宗寻的理由借口很是完美,直接抓住了学部尚未完成官学改制的痛脚,即便解公豹有些反驳,却也无话可说。 毕竟,人家说的可都是大实话! 自从学部创立至今,的确还没有完成官学改制,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要知道以往那天下读书人,学的可都是程朱,读的也都是程朱,你突然改变科举大考内容,强行逼迫他们改换门庭,学习完全不一样的新学,这让他们如何接受得了? 所以,地方士子抵触排斥,这也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再加上地方官员,都是以往通过科举大考步入仕途的程朱缙绅,他们非但不会帮助朝廷推行新学新政,反倒是会从中作梗! 以致于解公豹下达的命令,根本就出不了府台,更何况是推行官学改制? 大明如今合计有十五省(交趾旧港)之地,道州府县一层层官员从中作梗,解公豹这位学部尚书就算是带着学部官员亲自下到地方,他们跑断了腿也收拾不完这些地方官员。 如果不是黑衣宰相姚广孝出山,给学部理清章程,搭好架子,先从京畿地区下手,而后再推广至道州府县,只怕他们现在还是摸不着头脑,被地方官员玩弄于股掌之间! 所以,人家汤宗这话,说得是真的没错! 要怪就只能怪解缙等人自己无能,平白辜负了汉王殿下对他们的期望! 学部尚书解缙本就是个纯粹文人,性子刚介耿直,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与鬼蜮伎俩,的确不是他擅长之事。 而学部侍郎陈公甫以往不过是个落魄书院的山长,就算性子老成持重,也是从未经历过官场争斗,骤然间身居高位主持新学推行,真可谓是难为这位老先生了。 如此之下,二人即便愤怒不已,却也是无话可说,只能就此沉默着。 这一幕落到汤宗眼里,顿时让他信心倍增! 那位监国汉王爷暴薨的可能性极大,否则太子爷也不会突然病倒。 即便汉王没有薨逝,此刻他远在北疆,对朝堂之事鞭长莫及。 而且等他返回帝都的时候,皇帝陛下也会大捷还朝,金陵帝都也不再是他监国汉王爷的一言堂了! 所以,不管那位汉王殿下,究竟是生是死,此刻都是自己等人进行反击的最佳时机! 在汉王朱高煦的大肆清洗下,如今朝堂之上程朱缙绅势力大损,可谓是凄惨无比。 尤其是那场会试谋逆案,连同国子监祭酒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胡俨在内,整个翰林院因此受到牵连,全部都被发配流放,逐出朝堂,标志着程朱的衰落! 但是,程朱真的衰落了吗? 呵,怎么可能! 这只是在中央朝堂,汉王可以恣意妄为! 但是在地方上,各道州府县,上到官员下至学子,那可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你汉王朱高煦想将程朱拉下神坛,弘扬什么新学,问过他们答应没有?! 人家读了一辈子的程朱,学了一辈子的程朱,难道就因为你汉王朱高煦轻飘飘一句话,就要改换门庭从头学起?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更何况程朱之所以登临神坛,自前宋晚期开始就成为主流意识学说,正是因为它有利于维护朝廷的统治,有利于老朱家坐稳他们的江山! 等到皇帝陛下大捷还朝,他岂会继续容忍汉王朱高煦胡作非为,破坏原本安稳的大明江山? 莫说皇帝陛下,就连此刻坐在主位上的太子爷,都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所以,汤宗趁着这个大好时机,悍然选择出手,正是在提醒太子殿下。 废除汉王新政,一切恢复旧制! 眼见解缙陈公甫二人沉默,王景忍不住叹了口气,出列奏道。 “太子殿下,学部创立至今不过寥寥数月时间,如何能够短时间内就完成新学改制?” “再者说来,在我礼部的配合之下,学部已完成了京畿地区的改制工作,这些地方上的士子也都欣然接受那新学,并未如同汤大人所说的那般强烈抵触!” “这怎么到了汤大人口中,就变成了学部不作为无用处?” “如果按照汤大人的说法,那老夫建议汤大人与解大人平调一下,汤大人不妨去做这学部尚书,亲自主持新学推行事宜!”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大胖胖听见这话,险些乐出声儿来。 不愧是老二的心腹啊,别的没有学到,坑人整人那是学了个精通! 王景这话,意思很简单。 你牛逼你上啊! 你说学部工作不到位,那你汤宗去做学部尚书吧! 你总不能没有一点真本事,就只会在这儿瞎叫唤吧? 汤宗一张老脸涨红成了猪肝色,恶狠狠地盯着王景。 这个匹夫,真是好手段啊! 让他汤宗去做学部尚书,主持新学推行? 他疯了才会去做这学部尚书! 明眼人都知道,这劳什子学部尚书,可是与新学牢牢绑定在了一起。 一旦就任学部尚书,那就是与天下士林为敌,成为天下学子官员争相攻击弹劾的众矢之的! 即便汤宗故意尸位素餐,故意暗中使绊子阻止新学推行,可他是学部尚书啊,,到时候解缙只需要像现在这样,用他汤宗刚刚说的话弹劾于他,那汤宗该如何回答? 如今这学部就是一个烂摊子,谁接手谁成众矢之的,遗臭万年的那种! 汤宗虽然想要帮助程朱重回神坛,但是他不是什么圣贤,做不到为了程朱牺牲自己! 所以,他沉默了,不敢再吭声。 王景这话,只要接茬,那必定倒霉。 他开始认怂,可不代表此事就这么算了。 大胖胖笑眯眯地看汤宗,冷声出言道:“汤寺卿,孤觉得王尚书这个提议很不错嘛!” “既然汤寺卿觉得学部不作为,那你就去试试,做出些成效来,也好让解尚书心服口服。” 汤宗:“???” 啥? 啥意思? 太子爷这是投敌了啊? 你这个时候不应该帮着我说话吗? 咋滴现在还一脸坏笑地对我落井下石啊? 解缙此刻也恢复了神采,满脸戏谑地看着汤宗。 “对啊,汤大人,我解缙自问才德浅薄,比不过汤大人!” “既然如此,那这学部尚书的位置,交给汤大人来做也无妨!” 汤宗:“!!!” 你大爷! 谁做谁倒霉! 啥子才会接手这个烂摊子! “咳咳,解大人说笑了,老夫只是公事公办,解大人勿怪。” “汤大人哪里话,既然汤大人这么惦记我学部,那不如来我学部任职吧!” 二人一阵交流,解缙仰仗着学部特殊性,步步紧逼咄咄逼人,汤宗唯恐惹火上身,唯有步步后退暂避锋芒。 群臣见状憋笑憋得很是难受,却又不敢当朝笑出声儿来。 不过有些人却是感到一阵莫名惊悚,因为他们注意到了太子殿下的暧昧态度。 太子爷现在应该鼎力支持汤宗,直接废除学部才对啊! 他怎么还向着解缙说话,在这和稀泥,有点“投敌叛变”的意味啊! 嘶……细思极恐! 第368章 波澜再起!来自周王爷的大逼斗! 太子朱高炽。疑似投敌叛变了啊! 一众文臣看着太子殿下,觉得有些牙疼。 人汤宗高举大旗,直截了当地攻击解缙这些汉王党羽。 可你这位太子爷倒好,非但不力挺人家,反倒是向着解缙说话。 咋滴你被狗贼汉王爷带跑偏了,开始磨刀霍霍对准程朱缙绅了? 好歹你朱高炽当年能够坐上这太子大位,那都是文臣缙绅的鼎力支持啊! 一时间,文臣缙绅有些纳闷,眼瞅着太子爷朱高炽的暧昧态度,他们有些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原本他们得知汉王暴薨的惊天消息,那可是欣喜若狂,当即秘密联系,准备予以反击,给解缙王景这些汉王党羽来一记狠的! 可是众人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爷竟然会是这等暧昧态度。 汤宗被怼得哑口无言,暂时败退,太子殿下还落井下石!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难道说太子殿下也支持新学? 不! 不可能! 他可是太子朱高炽! 他身边都是程朱缙绅! 经筵讲学也学的都是程朱! 他怎么敢堂而皇之地支持新学! 毕竟他朱高炽能够坐稳这个太子大位,倚仗的就是程朱缙绅! 想着,众人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准备再次试探一下。 此事太过关键,必须要摸清楚太子爷的态度! 眼见气氛有些沉闷,大胖胖开口询问了一下各项新政的推行工作。 户部的新盐法,工部的匠籍改制,兵部诸王外放事宜,学部与礼部配合进行官学改制…… 不知不觉间,汉王朱高煦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大明朝的六部百司,给他们安排了不少工作。 当太子爷问及诸王外放的安排事宜时,兵部尚书金忠正准备出列奏禀,然而令他惊怒交加的事情发生了。 兵部右侍郎方宾抢先他一步出列,跪地朗声奏道:“太子殿下,诸位臣工!” “臣敢问诸王外放一事,皇帝陛下可曾知晓?陛下可曾同意?” “我大明原本承平盛世,诸王安心在封地享受富贵,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这是太祖高皇帝的祖训,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藩王不会作乱,倚仗权势鱼肉百姓!” “可是现在,汉王骤然给予诸王六卫三万战兵,放任他们外出征伐四方邻国,此举不但会极大损害我大明在周边邻国中天朝上国的威望与信任,还会促使这些藩王拥兵自重,割地称王,这焉有不乱的道理?” 方宾越说越激动,此刻已经是脸色涨红,仿佛汉王这诸王外放的新政,当真是罪大恶极一样。 “太子殿下,诸位臣工,西周武王三监之乱、西汉景帝七国之乱、西晋武帝八王之乱的历史血泪就在眼前,难道诸位还不能吸取教训吗?” “汉王朱高煦允许宗室王出镇一方,允许宗室王参政议政,甚至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自置军队……这简直就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如今诸王刚刚外放,中央朝廷国力鼎盛,所以还看不出什么端倪,但臣敢问诸君,二十年后、五十年后乃至一百年后,这大明天家还会是如今的天家吗?”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都满脸骇然地看着方宾,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兵部右侍郎头会这么铁! 他这番话,言外之意,无非就是诸王外放极有可能导致藩王之乱,到时候中央天家可就会易主了啊! 但是你丫说归说,能不能不要说得这么直白啊! 如今这位皇帝陛下,可就是靠着藩王作乱才坐上这张龙椅的! 你列举西周武王三监之乱、西汉景帝七国之乱、西晋武帝八王之乱,怎么不加上一个大明建文帝燕王之乱? 混账东西,这是啪啪打太子爷的脸啊!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脸色很是难看,死死盯着这个方宾。 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在自己掌控的衙门里面,竟然还有这等混账东西! 早不说晚不说,等到汉王出事的时候,才敢跳出来说这些混账话! 此人,真是无耻至极! 大胖胖满脸铁青,看着方宾沉默不语。 这个方宾,他还是有印象的。 此子不是科举入仕,而是洪武年间,起家太学生,授刑部郎中。 等到靖难之役后,燕王殿下入京,方宾与兵部侍郎刘隽等迎附,特见委用,进兵部右侍郎。 此人虽然颇有才干,办理部事应务不滞,但是天性警敏,能揣上意,与吕震胡广等人一个德行,所以恃宠贪恣,颇为跋扈。 但是因为方宾当年的逢迎之功,又是历仕三朝的元老,所以朱高炽对他颇为尊敬。 然而太子爷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混账东西,竟然敢堂而皇之地反对诸王外放新政,而且把话说得这么难听! 这方宾说的什么话? 就差指着鼻子骂他朱高炽朱高煦愚蠢,给予宗室亲王兵权了! 饶是大胖胖脾气比较好,一般不发怒,此刻也是暴怒到了极点。 正当他准备出手,好好收拾收拾这个谄媚小人的时候,却有人比他抢先一步。 只见宗人府大宗正令周王朱橚施施然地走了出来,面容和善地看着方宾。 后者看着这个行将就木的糟老头子,那是丝毫不畏惧。 毕竟周王朱橚一向低调做人,著书立说,从不参与朝政有关的事情,存在感极低,脾气那是出了名的好。 他方宾今日就是要欺负老实人! 朱橚笑呵呵地看着方宾,慢吞吞地踱步上前,走到他身边,而后陡然扬手给了他一个大逼斗。 啪的一声脆响,惊呆了文武百官。 嘶……当廷殴打朝堂重臣,周王爷这么勇的吗? 这位周王爷不是脾气出了名的好,还是位养生医学家吗? 方宾骤然挨了一个大逼斗,反应过来后瞬间暴怒! 他是皇帝陛下的宠臣,自从到了这永乐年间,还无人胆敢如此羞辱于他! “你……你竟然敢打我?!” “为什么不敢?本王乃是太祖第五子,大明第一代亲王,为何不敢打你?” 朱橚冷声笑道,扬手又是一个大逼斗扇了过去。 方宾抬手准备抵挡,然而朱勇徐钦这两个小崽子看热闹不嫌事大,直接上前按住了他的双手。 “嘿,狗东西,大明亲王扇你巴掌,那是看得起你!” “你敢忤逆犯上?信不信抄你家灭你族!” 二人一边嘲讽一边按着方宾,以致于后者只能眼睁睁地又挨了一个大逼斗。 朱橚打了他两个大嘴巴子,发泄了一下心中的火气,随后转身看向大胖胖。 “太子殿下,老臣弹劾方宾挑拨天家皇室,罪大恶极,请求殿下将其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你说我宗室亲王将来会拥兵叛乱,那我就弹劾你挑拨离间天家骨肉! 区区一个兵部右侍郎,你怎么敢的,当廷驳斥诸王外放! 方宾啊方宾,准备迎接大明诸王的怒火吧! 大胖胖闻言并未应声,而是看向了成国公朱勇与魏国公徐钦。 二人注意到了太子爷的阴冷目光,顿时缩了缩脑袋,乖乖回到了位置上。 朱高炽见状这才冷哼了一声,扫视群臣开口道:“诸王外放,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尔等若是心怀不满,有任何意见,可以上奏陛下!” “此事到此为止,任何人不得再议!” 第369章 废除工会!贤臣干吏再次出击! 一番试探。 结果不尽如人意。 太子殿下再次选择了和稀泥! 方宾这番话,已经说得很是露骨了。 就差指着鼻子告诉你太子朱高炽,汉王朱高煦这么做是狼子野心! 诸王外放,拥兵自重,割地称王! 汉王这么做,无非就是想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即便他夺嫡争位失败,也可以外放就藩,带着六卫三万战兵做他的实权藩王去! 而且因为这宗藩新制,乃是汉王朱高煦一手主导促成,他在诸王之中威望最高,声威最广! 要是将来有一天,这汉王朱高煦效仿当今皇帝陛下,悍然起兵造反,只怕诸王会紧紧追随,将大明江山搅得天翻地覆! 即便这有可能是杞人忧天,但是这些藩王获得兵权之后,那一个个地腰板可是瞬间挺直了,底气也足了。 这还没有多久呢,周王朱橚就敢当廷殴打朝堂重臣! 那要是等他们彻底坐稳了海外藩王的位置,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实力,那还不得反了天了? 诸王外放,这真是个昏招,而且对太子爷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益处,为何他朱高炽还要维护? 难不成真是如自己等人所料那般,太子殿下已经投敌叛变了? 大理寺卿汤宗请求废除学部,还权于礼部,太子殿下落井下石。 兵部右侍郎方宾言辞激烈地驳斥诸王外放,反遭周王朱橚当廷殴打,太子爷甚至都没有训斥周王朱橚,而是象征性地说了两句,就又开始和稀泥! 可怜方大侍郎,慷慨激昂地指点江山,结果奏报没有被采纳不说,还白白挨了两个大逼斗,可谓是颜面扫地。 朱勇徐钦等人都快乐出了声儿来,他们同样察觉到了太子殿下的暧昧态度。 要是太子爷当真被汉王爷给带跑偏了,一改以往温文尔雅的脾气秉性,反而支持大明开战八荒四夷,那可真是一件大好事! 至少,他们这些武官勋臣,也有了勇武之地! 一时间,因为周王发威,怒打方宾,大殿内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原本虎视眈眈的程朱缙绅,此刻也有些惊疑不定,不敢再对汉王新政下手。 怂了,真的怂了。 太子爷不知道是不是感染风寒,脑子坏掉了,一反常态地支持这些新政! 他们要是再继续进言,指不定会不会挨上几个大逼斗! 眼见群臣默不作声,大胖胖便有些乏了,正准备就此结束朝会。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一位颇有分量的朝臣走了出来。 刑部侍郎金纯金惟人。 大胖胖一见到金纯出列,神情顿时变得郑重了起来。 因为这个金纯,与方宾一样,同样是三朝元老,洪武三十年读完太学后,以出众的才华被举荐为吏部文选司郎中,从此步入仕途。 但与奉迎谄媚的方宾不同的是,这金纯为人忠厚和平、老成持重,超然出众的才华、气魄,清正廉洁的吏风及功勋卓著的政绩,博得了皇帝陛下的高度信任甚至是尊敬,在朝野上下威望极高。 这位刑部侍郎做出的政绩,满朝文官都没有几人比得上。 人家还是辅助工部修建顺天新都,受命采集木料,以备修建新都宫殿之用。 而后两次随皇帝陛下巡视顺天新都的建筑工程,具体负责太岳太和宫的建筑任务。 皇帝陛下御驾亲征北伐蒙古,金纯又积极帮助皇上制定战略战术,成为北征沙漠的高级参谋,很快取得北征的胜利。 皇帝陛下第二次北伐的时候,金纯正忙着负责会通河的治理和黄河故道的疏浚工程,所以才没有赶上扈从皇上出征。 但是少了这扈从北征之功,金纯却多出了疏浚运河之大功! 皇帝陛下迁都之心人尽皆知,但是经济中心在南方地区,北平想要成为新都,必须首先打通南北大运河,以此作为南粮北运的经济要道。 会通河是南北大运河的关键河段,乃是元朝鞑子利用隋炀帝时所开凿的那条南北大运河作为基础,开凿的一段从大都(北平)到通州(江南)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 河成命名"会通",南来漕艘无须再远涉渤海,可经此河直达京畿北平。 然而因水源不稳定,河道时患浅涩,不胜重载,元朝年间,此河未能发挥作用,漕粮北运仍以海运为主,甚至到了元朝末年竟废弃不用。 等到太祖鼎立大明后,会通河已淤断三分之一,由于南粮北运要远涉渤海,耗时耗力耗钱,加上迁都在即,所以皇帝陛下特命宋礼与金纯治理会通河,以畅通运道,缩短南北漕运的路程,打通发展经济的大动脉,确保水路运输正常通行。 这两位贤才上任之后,深入实地,沿途勘察,礼贤下士,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详细分析研究各种意见,采取筑坝遏水、分流济运、建闸节水等多种方式,经过半年多的奋战,会通河故道浚成,使运道畅通。 自此,南方漕艘再不用远涉渤海,而由会通河直达北京各地,每年约有四百万石漕运通过此河。 除了疏浚会通河之大功,金纯又奔波于工地南北各段,风餐露宿,疏浚黄河故道,使这里的人民免遭洪灾的侵害,深得黄河流域两岸百姓的尊敬爱戴。 这一系列的功绩摆在眼前,不得不证明一件事情。 金纯不仅是位贤臣,

相关推荐: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总统(H)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综神话] 万人迷物语2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痞子修仙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