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67章

第167章

叫好! 文臣官员,需要的是一个稳固朝堂,安稳江山,可以肆意施展他们的才学、实践他们的抱负,上匡君主下治黎民,造福天下百姓! 姚广孝这等动不动就搅得天下大乱之人,他们是极其痛恨并且厌恶的! 要是太子爷这次挺不过去,大明江山可就真的完了! 所以,乱世妖僧姚广孝,你死了比活着强! 北镇抚司,诏狱! 张軏手拿粗大铁针,朝着姚广孝的手指头,狠狠捅了进去。 后者随即发出了一阵凄厉哀嚎,惨叫声令人感到恐惧不安! “呵,你也会惨叫啊?你也会哀嚎啊?” “你姚广孝不是神人吗?你不是很牛逼吗?” 张軏满脸疯狂,又取下一根铁针,捅进了姚广孝的手指头里。 姚广孝叫得越厉害,他就越兴奋,甚至发出了桀桀怪笑声。 一众锦衣卫刑讯好手见状,吓得根本不敢上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家大人施暴。 这尼玛地,多多少少沾点变态了啊! 姚广孝惨笑了一声,问道:“张軏,你可知你原本命格是太平富贵之相?可是因为你追随汉王爷,命格已经受到影响发生了变化,注定会中年暴毙……” 话音未落,张軏直接拿起火炉里烧得通红的烙铁,一下子印在了姚广孝的胸口上面。 姚广孝登时发出了一阵凄厉至极的惨叫与哀嚎,整个刑讯牢房也弥漫起了一股肉香,令人作呕。 “你大爷的,狗东西,说啊!” “你不是挺会说这些命格屁话吗?老子爱听,接着说啊!” 姚广孝痛苦得哀嚎不止,浑身直冒冷汗,哪里还有时间与精力扯那些东西。 见他不吭声,张軏这才冷哼了一声,将烙铁连带着一块血肉扯下,扔到了火炉里面。 “姚广孝,老子只问你一遍,汉王为何要去北疆?他在北疆又发生了何事?” 听到这话,虚弱无比的太子少师,顿时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汉王高义啊,选择牺牲自己,成全太孙,所以他此去必死无疑!” “那日老夫夜观天象,发现帝星异动,刑克扫紫……” 不知是出于报复,还是出于炫耀,姚广孝面对张軏的质问,非但没有加以隐瞒,反而是原原本本地将事实真相全都给讲了出来。 张軏听得咬牙切齿,恶狠狠地看着姚广孝。 他很确信,这个混账东西,真的是在炫耀! 是的,乱世妖僧姚广孝,此刻就是在炫耀! 他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算计死了一位大明开疆雄主,成功保住了太子与太孙的帝位! 这无异于一场从龙之功,更无异于再次屠掉了一头伪真龙! 皇室天家,天潢帝胄,那又如何? 他姚广孝以布衣僧人之身,凭借自己的计谋,两次决定那张龙椅的归属,视大明帝胄为猪狗,肆意操控玩弄,这就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即便身死道消,他这个乱世妖僧,他这位黑衣宰相,同样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一想到这儿,姚广孝顿时发出了阵阵大笑。 什么真龙天子,什么天潢贵胄,不过都是些笑话罢了! “我姚广孝有功于大明,有功于社稷,有功于苍生,汝不过个武官勋臣,安敢杀我?!” 张軏沉默了,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他不是不敢杀这姚广孝,也不是不想杀这姚广孝。 他只是在想,该用什么酷刑折磨这个妖僧,才能泄自己心头之恨? 姚广孝见张軏沉默,顿时笑得更加猖狂肆意。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金忠陡然走了进来,神色不善地盯着他。 笑声戛然而止,牢房内针落可闻。 这对昔年并肩作战,一同策划发动靖难之役的知己好友,此刻却是相顾无言。 因为,姚广孝这次做的有些过界了。 汉王究竟能否夺嫡成功,坐到那张龙椅上面,这不是姚广孝这个乱世妖僧可以决定的! 皇帝陛下还健在,无论他挑选何人成为储君,待他百年之后接过大权即位称帝,那都是皇帝陛下一人的特权! 皇上若真心想让汉王殿下上位,他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汉王遇难的! 所以,姚广孝,该死! 金忠早年靠占卜谋生,受姚广孝邀请举荐,这才得以成为燕王府长史,有了日后的荣华富贵。 但是,他金忠又是个纯粹的臣子,对皇上天家忠心耿耿! 忠与义,这是个很难抉择的问题。 金忠人如其名,最终还是选择了前者。 他看着眼前这位昔年的好友,并没有说出一句话,而是转身就走。 “张軏,姚广孝你不能杀,留他一命,等皇上回京后亲自处置!” “如果你想泄愤,可以杀这袁忠彻,人我已经给你带来了!” 姚广孝毕竟有靖难之大功,谁都不能杀他,除了皇帝陛下。 但是袁忠彻不同,他就是个靠着相术谄媚奉上的卑鄙小人,宰了他朝野上下只会拍手称快! 金忠话音一落,两名甲士当即押着惶恐不安的袁忠彻,直接将他踹进了牢房。 张軏见到袁忠彻那大腹便便的模样,发出了兴奋不已的桀桀怪笑声。 “张大人,汉王爷的事儿跟下官没关系啊!” “这都是姚广孝指使的啊大人,跟下官没关系啊!” 袁忠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疯狂嘶吼求饶。 然而张軏却是不管不顾,命两名锦衣卫上前将他按住。 片刻之后,牢房内发出了凄厉至极的惨叫与哀嚎,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第365章各怀心思!心乱如麻的新学众人! 翌日清晨。 刚刚三更天,午门之外就已经是人头攒动。 所有在京官员,七部百司各衙门正五品以上的官僚,已经排成了几个整齐的队列。 这些官员在各自在各衙门长官的带领下,安静地齐聚在一起。 明亮的火光,将整座紫禁城照得有如白昼! 一辆辆富丽堂皇、奢侈到极点的马车,从金陵的四面八方,在卫士家臣仆役的簇拥下,还在不断地驶入皇城。 一面又一面旗帜,在马车的车顶高高飘扬。 一位位武官勋臣,甚至公侯勋贵,正施施然地从马车中走下来。 今天,所有还在京的武官勋臣、公侯勋贵,全都赶了过来,准备参加今日太子殿下亲自举行的临时朝会。 文臣缙绅见到这一幕,忍不住暗自咂舌。 因为大明朝自从开国至今,短短历经三朝时间,就已经出现这么多的勋贵了吗? 而且根据敕封时间不同,这些勋贵也分成了好几个不同的团体。 如太祖时期的开国功臣,虽然经历了黑暗动乱的洪武一朝,仅仅只是剩下了那么几家。 如定国公徐景昌、魏国公徐钦等,几乎是同时到达。 而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永康侯徐安等,也是几乎同时到场。 而且这还要出去大部分的靖难大将,此刻他们正在追随皇帝陛下亲征北伐! 其实想想也就释然了,靖难勋臣还好,大多都还是第一代,骁勇善战功勋卓著。 但是太祖功臣传承至今,早已传到第三代第四代了。 这些家伙生于富贵之家,长于妇人之手,除却少数寥寥几人像点样子外,余者真是既不知喜,更不知悲。 大多公侯子弟除了斗鸡走狗玩女人外,就没有别的特长了。 比如国公徐景昌和魏国公徐钦二人,顶着一个世袭国公爵位,端得是个嚣张跋扈,恣意妄为,妥妥无疑的纨绔子弟。 还有靖难功臣中的成国公朱勇、镇远侯顾兴祖、永康侯徐安这些二代三代,那也是一个个地不成气候。 倘若不是汉王监国理政的时候,大手一挥,将这些纨绔二代全部丢到西山军营里去了,京师里的百姓还不知道被这些纨绔折腾多久。 只是……汉王,疑似薨了! 那他先前推行的这些新政,只怕也要戛然而止了。 百官齐聚一堂,各自议论纷纷。 群臣议论的焦点核心,正是汉王暴薨的消息是否属实。 毕竟,这个惊天消息,来得实在太过突然了,令人有些难以接受。 监国汉王爷卸下监国大权,直接率万骑匆匆赶往北疆。 甚至在行军途中,还顺手坑杀了一个太原知府,引得整个山西官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嚣张跋扈的汉王爷,就这么薨了? 这个消息,未免太过惊人了些! 但是,偏偏传得有鼻子有眼的,甚至太子殿下还因此突然病倒。 昨夜禁军的动静,不少人可是察觉到了,惶恐惊惧到了极点。 一系列的惊变之下,各种谣言甚嚣尘上,文武百官疑惧到了极点。 正因为如此,他们今日才会齐齐赶来上朝,准备打探一下消息,探知一些隐情。 比如,那位嚣张跋扈汉王爷,是否真的薨了! 再如,太子殿下昨夜为何调动禁军封锁京师,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一连串的疑问,始终漂浮在群臣脑海,他们下意识地聚拢在一起,互相交换着情报。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面无表情地站在位置上,群臣见状也不敢上前惊扰。 瞧见朱勇徐钦等人乘坐的奢华马车,夏元吉眉头顿时拧了起来,淡淡开口道:“这些公侯子弟,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啊!” “以前汉王殿下在京的时候,没见到他们敢如此嚣张!” 金忠蹇义闻言,齐齐露出了苦笑。 这不是废话吗? 那位汉王爷,就是天底下最猖狂的二代! 哪个二代三代,敢在他面前叫嚣啊? 连太孙殿下都被无缘无故地毒打了一顿,而且那个浑人还屁事没有,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这些纨绔子弟谁敢去触汉王爷的霉头? 一想到这儿,三巨头齐齐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汉王总是让人感到莫名心安。 现在他这刚刚一走,整个京师就闹得鸡飞狗跳,什么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 但很快三人又想到了姚广孝那妖僧的谶言,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 汉王殿下如果真的走了,大明朝可真就要乱了啊! 相比于忧心忡忡的三巨头,解缙王景等人更是心乱如麻。 当他们得知汉王疑似薨逝的消息时,五人直接吓得如坠冰窖! 毕竟,汉王殿下,乃是他们最大的倚仗! 学部尚书解公豹、侍郎陈公甫,礼部尚书王景、侍郎邹缉曾棨,全都是因为汉王殿下力排众议威压百官,才能成为执掌一部的朝堂重臣! 而且汉王推他们上任的目的,正是为了打击程朱,弘扬新学! 诚然,如今程朱缙绅在中央朝堂的势力,可谓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五可以抗鼎之人! 但是,在各省道州府县,数量众多的地方官员,那可全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解缙王景等人尝试着推行新学,进行官学改制,不出意料地遇到了极大阻力。 毕竟地方官员如果不配合的话,那这来自中央朝廷的政令,根本就出不了府台! 想要短时间改革官学弘扬新学,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在黑衣宰相姚广孝亲自出山,主持新学推行事宜,在他的策划布置下,礼部与学部互相配合,强行推动了京畿地区的官学改制,总算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效。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了汉王疑似暴薨的消息,那对新学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一旦地方官员得知消息,解缙王景等人失去了最大倚仗,他们势必会奋起反击,将这些“汉王党羽”通通拉下马来,踩进泥地里! 到时候别说弘扬新学了,解缙王景等人只怕都会自身难保,成为天下官员攻击弹劾的对象! 一想到这儿,五人更是心乱如麻,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汉王殿下这一走,他们前期做出的所有努力与付出,包括新学结晶,可都要全部付诸东流了啊! 现如今五人只能希冀着,汉王薨逝的消息只是谣言,很快就会不攻自破! 毕竟那位汉王殿下,虽然嚣张跋扈、狡黠险狼、勇悍无赖、不当人子…… 但是这大明如果真少了他,那可会瞬间就会乱套了啊! 宫门打开,开始入朝。 原本略显嘈杂的文武百官,顿时闭口噤声,不再言语。 但是,所有人心中都清楚,今日这场临时朝会,可能会发生很多大事! 至少,关于那些谣言,究竟是真是假。 那位汉王殿下,是否真的薨了? 第366章 废除学部!程朱的反击开始了! 文华殿。 太子观政之所。 奉天殿作为宫城正殿,只做大型朝会之用。 位于奉天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才是天子召见臣僚,商议政事所用的便殿。 如今天子不在京师,按照制度,各处正殿皆不得启用。 不过自从洪武朝懿文太子朱标开始,大明朝的太子爷权力那是一个同一个的大得很。 建文朝暂且不提,永乐朝的这位太子爷,自从永乐七年皇帝陛下第一次亲征北伐开始,便受命监国理政,直到皇上大捷还朝。 当今天子是位马上皇帝,打残了蒙古鞑靼部落,又马不停蹄地继续北伐,准备收拾一下不听话的蒙古瓦剌部落。 所以太子爷监国理政的时间,也逐渐变得长了起来。 算上当年靖难之役的时候,这位太子爷坚守北平坐镇后方的时间,他已经做了好几年的无冕之皇了。 满朝文武也基本上习惯了这位太子殿下的脾气秉性,习惯了他受命监国理政。 直到监国汉王爷横空出世,硬生生地搅弄风云,上下不宁! 如皇上临行出征前,特意留下辅助太子殿下监国理政的四位辅命大臣,吏部尚书兼詹事蹇义、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如今就只剩下了两人。 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侍读黄淮与左谕德兼翰林侍讲杨士奇,直接被嚣张霸道的监国汉王爷发配去了南洋旧港布政,至今生死不明! 除此之外,六部宰执侍郎、朝堂九大公卿,也来了一次大洗牌。 原本七人内阁大学士,如今除了扈从皇上北伐的胡广金幼孜外,如今只剩下了杨溥。 国子监祭酒胡俨与大学士杨荣被打入诏狱,杨士奇与黄淮流放南洋旧港,只剩下了一个为官谨慎的杨溥。 七部那七位尚书大人,兵部尚书金忠、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现在不管不顾,甚至疑似支持汉王殿下,亲自主持汉王的宗藩新制。 刑部尚书张胥毫无风骨,顺从汉王朱高煦,将“官员犯罪革除功名”这一条加入了大明律令之中。 工部尚书宋礼,那更是直接了监国汉王爷的人,整日与皇家制造局局长胡元澄纠缠不清,大力建设那什么大明工会,给天下匠人检验评级,妥妥无疑的汉王党羽! 礼部尚书吕震先前也被打入了诏狱,而后举族流放南洋,因为他的愚蠢牵连了整个礼部,导致礼部自尚书到郎中,迎来了一场大清洗,一个人都没跑了,全都举族流放南洋! 而狗贼汉王爷也借此机会,大力培植扶持自己的党羽,现任礼部尚书王景、侍郎邹缉与曾棨,那都是毫无疑问的汉王党羽,正全力配合那劳什子学部推行官学改制,弘扬新学。 至于这新设立的学部,连同学部尚书解缙解公豹、侍郎陈公甫在内,全都是些卑鄙小人,无耻之尤! 奈何这学部手握科举官学大权,总管大明天下学政,侍郎尚书那都是手握实权的朝堂重臣! 而通政使鲁穆是狗贼汉王爷一手提拔,立场可想而知。 都察院话事人、左都御史顾佐那更是汉王鹰犬,因为汉王提出的治贪新法,整个都察院上下可谓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已经成了一群紧盯贪官六亲不认的孤臣直臣了! 大九卿之中,也唯有大理寺卿汤宗是位刚正直臣了,可惜他年纪已经大了,指不定多久就会致仕归乡了。 这么一算起来,朝堂大九卿中,还有几人不是汉王党羽? 只是可惜,汉王爷薨了啊! 一想到这儿,不少朝臣都露出了笑容。 汉王如果真的薨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啊! 他这些所谓新政,全都可以废除! 再将解缙王景等汉王党羽逐出朝堂,贬出京师。 那大明朝堂将会恢复以往的和睦安稳,这位文臣官员最愿意见到的局面。 太子爷礼贤下士,宽厚仁慈,同样是文臣官员心中最完美的君主楷模。 如此君臣上下一心,共同广施仁政,造福天下百姓,成就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般念头还未持续多久,很快就陡然消散了。 当文武群臣见到被小鼻涕搀扶着走进大殿的太子殿下,一颗心顿时就跌入了谷底! 太子爷,这是怎么了? 他这身子骨原本就虚,不会真出什么问题了吧? 见到太子殿下那面色苍白的模样,先前还暗自窃喜的朝臣,瞬间如坠冰窖! 太子爷要是出事了,汉王爷没死的话,那何人还能阻止汉王爷上位? 他们这些朝臣,只怕又会进入到洪武朝那等,严苛到变态的残酷政治生态之中! 大胖胖扫了一眼文武百官,有些疲惫地摆了摆手,示意群臣免礼。 他这感染了风寒,加上忧心自家老二,一瞬间身子骨就垮了。 要不是太子妃与夏元吉连翻开导,说不定他都不能撑到今天。 回想起自家老二,大胖胖嘴角浮现出了苦涩笑容。 “今日唤诸位前来,一是朝会,二是解惑!” “解什么惑,想必诸位心中都有数!” “孤在此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汉王朱高煦平安无事,正在北疆为我大明征战沙场!” “若是再有人故意散播不实谣言,孤会命锦衣卫动手抓人,以‘动摇江山社稷’之罪,诛其九族!” 此话一出,百官皆惊。 欣喜若狂的人不在少数,如解缙王景等汉王心腹,以及朱勇徐钦等武官勋臣。 汉王心腹不用多言,但朱勇徐钦等武官勋臣,那可是将宝押在汉王身上的人,要是汉王殿下真折在了北疆,那他们也差不多要完了。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太子得文官鼎力支持,一旦他顺利即位称帝,朝堂话语权自然会落到文官手中。 这一幕,建文朝就曾经出现过。 齐泰黄子澄等文人把持朝政,迎合建文皇帝,大肆打压迫害武官勋臣。 以至于他们这些勋臣贵戚,明明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却在这些卑鄙文人的宣扬之下,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乱国之贼,脑门上被扣着一顶又一顶莫须有的罪名! 在建文一朝,武官勋臣集团受到了比之洪武朝还要严苛的政治,下场可谓凄惨无比。 好不容易熬到了永乐朝,汉王朱高煦自然成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君主。 尤其是汉王殿下监国理整期间,大力收拾政治文臣,那可是武官勋臣拍手称快的大喜事,整日看戏吃瓜都有些累了。 而且汉王监国理政的时候,发动了东海战役和南洋战役,是位不折不扣的开疆雄主! 唯有开疆雄主上位,武官勋臣才会有打仗的机会,才能通过军功获得功名利禄! 至于太子殿下,一看就是位优柔寡断的守成之君! 当然,更多的却是失望的人,他们只能暗叹老天无眼。 金忠蹇义夏元吉三巨头面色如常,他们清楚这不过是太子殿下安定人心的说辞。 北疆那边还没有传来消息,汉王是生是死还是个未知数。 然而,以目前这朝野惶恐的局面来看,太子殿下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 只是三巨头很是担心,万一那妖僧姚广孝一语成谶,汉王殿下当真薨了,那该如何是好? 只怕大明朝,将会迎来一场剧变啊! 正当这个时候,大理寺卿汤宗施施然地出列,在群臣疑惑注视之下,朗声奏道。 “太子殿下,朝廷宣布暂停科举,又命学部改革官学,天下学子对此怨声载道,纷纷予以抵触,不愿接受!” “学部创立至今已有数月,连京畿地区的官学改制都尚未完成,而且学部那新学教材简直就是离经叛道,怎可用为天下学子的进学教材?” “臣请恢复祖制,废除学部,罢免学部一应官员,将科举官学之权交换礼部手中!” 话音一落,全场皆寂。 解缙王景等人脸色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鉴昭行   小白杨   屌丝的四次艳遇   盛爱小萝莉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镇痛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突然暧昧到太后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