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76章

第76章

个男人最好的肯定! 离他不远处的另一位团长曹龙象,此刻却是激动得面红耳赤,手指掐得有些发白! 北伐瓦剌! 幼军随行! 其他人或许觉得没什么,但这对于他而言,却是一个天赐良机,一个足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只要立下军功,封侯拜将,荣华富贵,唾手可得! 一定要去! 一定要多杀几个鞑子! 一定要给寒门子弟争一口气! 怀着这般想法的将士不在少数,但更多的幼军将士,却是感到恐惧,感到不安。 因为,打仗,那是要死人的! 他们不过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仅仅接受了三四个月的特训,这么快就要上阵杀敌了吗? 对于死亡的恐惧,对于战场的茫然,令他们感到慌乱不安,手足无措。 这一幕,朱高煦同样看在眼里。 他并没有出言斥责,而是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消化这个事实。 毕竟都是些少年郎啊! 这个年纪,肩膀上应该挑起的是清风明月,草长莺飞,而不是什么家国仇恨,浴血疆场。 良久之后,朱高煦这才笑着开口道:“你们在怕什么?扬鞭策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马上觅封侯,这才是你们应该想的事情!” “远的不提,现在你们幼军名义上的统帅,右都督薛禄,早年原名薛六,不过是个行伍出身的武夫丘八罢了,家里面可能比你们大部分人都穷。” 薛禄? 右都督薛禄? 众人顿时来了兴趣,静静地听着。 当听到“薛六”这个名字,不少人更是乐出了声儿。 没想到治军严谨的右都督大将军,竟然小名薛六! 这巨大的差别感,顿时就打消了不少人心中的惶恐不安,反倒是笑了起来。 “这薛六早年从军北平,后随皇上起兵靖难,战功卓著,累升至都督佥事,到了永乐年间,薛禄数次随军北伐,并主持营建新都顺天,官至右都督。” “此次北伐,皇上任命薛六为骠骑将军,总领三军精锐,本王估摸着这一仗打完,薛六也就可以因功封侯了……” 因功封侯! 这四个字,令所有人将士都红了眼眶。 大明祖制:“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意思很简单,无军功不得封侯! 这薛六前前后后追随皇上南征北战,至今却也没有获得爵位,足见封爵之难! 但是,此次北伐,薛六以骠骑将军之职总领三军,只要贝北伐取胜,那他势必会封侯! 凭什么他薛六可以封侯拜将,自己却不行? 这个疑问,不约而同地浮现在所有人心底! 毕竟,薛六这个名字一听,就不是出身什么富贵人家啊! 曹龙象握紧了拳头,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方向。 骠骑将军薛六,这就是他追赶的目标! 第118章四个月!你知道我怎么过得吗?! 东宫太子府。 体魄雄伟的皇城守卫矗立门口,神情肃穆。 大明朝为了保卫宫廷的安全,皇城内外警卫林立,门禁森严,每日轮班在大内值宿。 而太子护卫统一由皇城守卫共同担任,无独立卫队。 这也是为何,朱棣嘱咐朱高煦,不允许太孙幼军战力过强的原因。 人太子爷连自己的卫队都没有,结果太孙反倒拥有一支七千幼军。 这也就罢了,毕竟幼军是陪太孙过家家玩的,根本不需要什么战力。 然而朱棣万万没有想到,朱高煦不仅组建了幼军,还按照后世特种训练标准,不断训练体能上强度,战力足以与三大营精锐比肩。 当然,这是后话。 此刻两名值宿的皇城禁卫面带茫然,看着眼前这个黑不溜秋的瘦黑小个不断逼近,情绪瞬间紧绷。 “来者何人?报上名来!” “这里是东宫重地,擅闯者死!” 朱瞻基听了这话,气得嘴角抽了抽。 这两个混账连自己都认不出来了吗? 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是我,朱瞻基!” 二人:“???” 啥? 太孙殿下? 怎么可能是他? 太孙殿下不是白白嫩嫩的嘛……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二人顿时一愣,再细看了两眼,随即急忙跪地致歉。 “小人有眼无珠,恳请殿下恕罪!” 二人异口同声地请罪道,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 东宫宿卫把太孙挡在了门口,不让他回自个儿家…… 这他娘的都是些什么事儿啊! “都起来吧,不用害怕,小事罢了。” 朱瞻基无奈地苦笑了一声,随即摆了摆手,并未追究这件小事。 他原本就不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经过足足四个月的西山军旅生活后,更是体会到了这些底层卫士的生活不易,更加不会因此怪罪于他们。 二人诚惶诚恐地起身,张了张口想要解释,却见太孙殿下已经走了。 朱瞻基走了两步,却又突然回头,一张稚嫩面容上写满了郁闷。 “二位,我当真变化很大?怎么都认不出我来了?” “咳咳,殿下过虑了,太孙殿下一向英明神武,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不过殿下现在的确比之前黑了点,瘦了点……” 朱瞻基:“!!!” 废话! 整日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能不黑吗? 能不瘦吗? 去你大爷的! 怀着无比郁闷的心情,朱瞻基走进了久违的东宫太子府。 只见自己的大胖胖老爹,正如往常那般卖力地跳着畊宏减肥操,还时不时地叫唤两声。 而太子妃则坐在一旁吃着水果,不时指挥宫人们替太子爷擦汗。 唔……还是熟悉的场景,还是熟悉的味道。 太子爷朱高炽远远地瞧见走进来了一个黑瘦小子,仔细一瞅发现根本就不认识,顿时就惊了。 “呔,哪里来的小贼?吃本宫一剑!” 大胖胖抓起一旁案上的太极剑,以一种极其搞笑的方式,慢慢踱步挪动着过去。 不过还未等他刺上一剑,太子妃就惊呼一声,上前一把抱住了这个黑炭小子。 “我苦命的儿呐,你到底是遭了什么罪,变成这副模样了!” 大胖胖:“???” 啥? 我的儿? 这不是我儿啊? 朱高炽上前将太子妃拉了过来,满脸狐疑地看着朱瞻基。 “哎哎,爱妃,这不对吧这……” “我儿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这黑炭小子哪里有我儿半点英姿?” 朱瞻基:“???” 黑炭小子? 你才是黑炭小子! 你个白胖子! 连自己亲儿子都认不出了! 怀着满腔悲愤,朱瞻基幽幽轻唤了一声:“爹啊,你真是眼瞎啊!” 熟悉的声音传来,朱高炽顿时面容一僵。 擦,这黑炭小子真是瞻基,我那个原本英姿勃发的俊儿子? 想着,朱高炽顿时眼眶都红了,上前给了朱瞻基一个大熊抱。 “儿呐,我可怜的儿呐,你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上回大胖胖去西山,亲眼见到儿子在泥浆地里打滚,当时觉得没什么。 毕竟这又不是区别对待,而是每个幼军将士都要经历的过程。 但是他哪里想过,短短四个月时间,自己的爱子就被老二那个混账东西,给折腾成了这般模样! 又黑又瘦,不见半点俊郎风姿,活脱脱一个黑炭小子! 朱高炽伸出手抚摸着爱子面庞,叹气道:“儿呐,你黑了,也瘦了!” 朱瞻基一把扒拉开了他的小胖手,没好气地咆哮道:“四个月!整整四个月特训!你知道我这四个月是怎么过的吗?!” 大胖胖神情一滞,讪讪地笑了笑,不敢接话。 毕竟当日就是他让儿子去的西山,本以为是过去过家家玩玩的,谁知道去了就回不来了,还被折腾成了这样…… “咳咳,儿呐,玉不琢不成器,你看看你现在身上少了轻浮张狂,多出了几分精明干练,还有成熟稳重,这四个月是值得的……” “值得什么值得?我儿子都成这副模样了,都是你害得!” 太子妃心疼地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拉着爱子就往里走,并且立马让人去准备晚膳。 然而朱瞻基却叹了口气,“爹,娘,晚膳是赶不上了。” “明日皇爷爷检阅三军,出征北伐,幼军也要参加检阅,所以我只能回来见你们一面,就要赶回西山军营……” 此话一出,朱高炽脸色大变,追问道:“你说什么?幼军参加检阅,那也要随军出征?” “老二这个混账东西,到底想做什么?不行!我绝不同意!我现在就入宫面圣……” 随军出征? 听到这话,太子妃也急了,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打仗,那可是会死人的啊! 战场上刀剑无眼,谁都有可能战死沙场! 到了那个时候,谁还在乎你太孙的身份? “爹,娘,我也想去,不用担心儿子的安危……” 温声安抚了二人一阵,朱瞻基长叹了口气,随即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去。 太子妃看着他的背影哭成了泪人,大胖胖却是满脸欣慰神色。 “怪你们,都怪你们老朱家,我儿子要是出了什么闪失,我跟你没完!” 大胖胖闻言一怔,随即连连认错:“哎哎,爱妃,都怪我,是我这个太子不争气,让儿子去征战沙场啊……” …… 赵王府。 一阵父慈子孝的场面浮现。 朱高燧拿着藤条狂追朱瞻塙,恨不得揍死这个不成器的东西。 “瞻基与瞻壑都成了团长,为什么你这个混账还是个连长?” “你个不成器的东西,老子恨不得揍死你!” 朱瞻塙一边跑一边暗自叫苦,他以前不过是个纨绔,能够混上连长都算不错了。 朱瞻基那是太孙殿下……能比吗? 朱瞻壑那是汉王世子……好像真可以一较高低! “爹儿子知道错了,此次随军北伐,儿子一定给您长脸!” 听了这话,朱高燧扔掉了藤条,背着手走了。 “战场上刀剑无眼,照顾好自己,别跟个愣头青一样傻傻地往前冲,那样死的更快!” “爹得保证你爷爷的安危,没多余的精力护持你,保命要紧,爹也不希望你立下什么功绩!” “爹……” 朱瞻塙看着他的背影,动情地唤了一声,眼眶有些湿润。 这个夜晚,注定有人无眠。 第119章检阅!他们还只是一群娃娃啊! 永乐十一年冬,朱棣大阅三军。 当年太祖爷朱元璋剪灭群雄,建立大明帝国之后,在强化皇权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其中很重要的一步便是在京城周围布下了重兵,这些部队被统称为“京营”。 到了永乐朝,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将京营划分为三大营,神机营、五军营、三千营。 这三大营并不是三个营,而是三个兵种,实际人数按照“卫”来编制,一共有七十二个卫,约四十万之众。 当战事来临,三大营的任务安排很简单。 五军营主营阵,是军队的主要战斗力;神机营主火器,是部队的主要火力输出点;三千营主巡哨,负责出征时期的外围侦察和突袭。 此刻这威名赫赫的京师三大营,正在柳升等靖难功臣的带领之下,雄赳赳,气昂昂地来到大校场。 朱棣率领群臣站在高台之上,看着台下整军列队走过的兵马,心中豪情万丈! 这一次北伐,大明精锐尽出,以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右都督薛禄为骠骑将军,率兵五十万大军北征瓦剌! 在天子剑的指挥之下,此次大明百万将士出塞北伐瓦剌,他们必将横扫大漠,肃清整个漠北地区! 这一仗后,加上老二的牧羊计划,大明百年之内将不会再担心胡虏之患! 朱高煦此刻同样站在高台上面,望着台下披坚执锐的大明雄师,忍不住暗自赞叹。 只见台下戈甲耀日,旌旗蔽天,连亘二十余里,粲如锦绣,令人一时之间不由豪气顿生! 大明拥有如此精锐战兵,还怕什么鞑靼瓦剌? 如果不是朱瞻基这小子生了一个“大明战神”,一场土木堡之变,将京师三大营的精锐全部葬送,甚至自己都被瓦剌俘虏,大明怎会由盛转衰,彻底一蹶不振? 是哪个王八蛋,说朱瞻基是“好圣孙,可旺三代”? 旺他娘的三代! 忽而间,礼乐大作,但却并非是以往的宫廷韶乐,而是令人血脉贲张的战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一道低沉急促的声音响起,众将听闻先是一愣,而后情不自禁地低吟了起来。 这是……《秦风.无衣》? 朱棣身后,杨荣黄淮等人脸色微变。 《秦风·无衣》是《诗经》中的一首诗。 相比于诗,这更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 因为,这是当年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古老战歌! 怎么会,在此刻出现?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岂曰无衣?岂曰无衣?岂曰无衣!” 一阵阵慷慨激昂的喝问响彻天际,一声声情绪激昂的请战震撼人心! 在全军将士热血沸腾的注视之下,大明天子朱棣,身着戎装,手提天子剑,缓缓登上了点将台,那道笔直的身影如烈日高悬,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令人不敢直视! “立纛旗!” 随着天子朱棣一声暴喝,刹那之间,一杆巨大到足有百尺之长,直插云霄的硕大旗杆陡然之间在广场中央矗立了起来。 旗杆之上,一面仿佛鲜血浸透的巨大战旗正在迎风招展,在狂风怒号之中猎猎作舞! 众人只见,永乐帝手提三尺青锋,立于巨型喇叭之前,慷慨激昂地暴喝道:“朕,是大明天子,朱棣!” 闻听此言,将士们瞬间疯狂了,声嘶力竭地自发嘶吼了起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无怪将士们如此激动,先前每逢天子讲话,为防后面将士听不见,都会有数百名声若洪钟的前排将士原封不动地一一传唱! 但是,那落入将们耳中之声,并非出自天子之口! 直到今日,低层将士们,才听到了他们君父的声音! 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 这就是我的君父,这就是大明天子! 谁都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巨型喇叭的出现,百万雄师竟会激动到了极点,甚至都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将士当场晕了过去…… 朱棣双手高举,满脸幸福地享受着这一幕。 直到此刻,他才终于体会到了,何为天地至尊! 以往出征之际,总需要他策马游走在大营,通过高喊鼓舞士气。 毕竟三军将士人数太多,他就算把嗓子喊破了,也不能让所有人都听到。 但是现在,老二发明的这个扩音大喇叭,却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难怪这个逆子会极力劝谏自己,原来是搞了这么一出! 原来,这种感觉,竟会是如此美妙,美妙到令人迷醉! 朱瞻基与朱瞻壑等人早就难以忍住心中沸腾的热血,正满脸狂热地跟着众人高呼万岁。 眼瞅着朱棣满脸享受地张开双臂,沉醉于三军将士对他的拥戴,朱高煦顿时就不乐意了。 “爹啊,差不多行了,赶紧地吧开始检阅!” 朱棣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随即下令检阅开始。 率先出场的兵马,自然是三大营精锐,分为前锋、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由一众靖难名将带领。 最后出场的,才是朱高煦训练的太孙幼军! 毕竟是临时走关系加塞进来的,放在最后那也属于应当。 金忠歇息了一段时间后,身子骨恢复地不错,此刻正与姚广孝一左一右地站在朱棣身旁。 “皇上,真要带上幼军?是不是太早了点?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娃娃啊!” 金忠担心幼军将士是假,实则是在忧心太孙殿下的安危。 如果太孙在战场上出了什么闪失,那整个大明都会因此变天。 朱棣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正在走来的太孙幼军,意味深长地笑道:“爱卿,他们可不是娃娃啊!” “老二这个混账,不知道怎么想的,硬是把这些小家伙操练成得堪比三大营精锐!” 金忠:“???” 啥? 精锐? 一群娃娃? 这怎么可能嘛? 别说他们只是一群十五六岁的娃娃,就算是年纪最符合的青壮,短短四个月的时间,连战场都没有上过,怎么可能成了精锐? 皇上这话,有待商榷啊! 想着,金忠顺着他的视线看去,下一刻却是眼睛瞪得滚圆,吓得呆立当场。 第120章麻了!震撼人心的太孙幼军! 麻了! 彻底麻了! 金忠有些愣神。 皇上说汉王将太孙幼军训练成了堪比三大营的精锐,金忠自然是不信的。 他金忠是谁? 靖难之役的设计师之一! 永乐帝亲密无间的心腹重臣! 大明朝永乐朝权势最大的兵部尚书! 依照金忠熟知的兵家常识,一群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的娃娃,怎么可能在短短四个月内,就被训练成了堪比三大营的精锐? 这根本就不可能啊! 他们连战场都没有上过…… 然而,这些疑问,随着亲眼目睹的事实,瞬间消散了。 众人只见,不远处走来一个个方阵,共有四五个之多。 方阵越来越近,铿锵的脚步声,声声踏入众人的耳膜。 每个方阵人数不过一千余人,但他们竟然走出了千军万马的骇人威势! 最震撼人心的是,当第一个方阵即将走过高台时,为首擎旗的男子陡然喝道:“正步,走——” 刹那间,整个校场顿时鸦雀无声,只能听见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响彻整个校场! 夏元吉听到这个声音,顿时面色狂变,死死盯着那擎旗之人。 “这是……太孙殿下?” “什么?夏大人你说什么?” “太孙殿下怎会变成这个样子……” 黄淮、杨荣等一众太子党接连惊呼,惊喜交加地看着朱瞻基昂首阔步地走来。 相比于之前那个风度翩翩的太孙殿下,眼前这擎旗之人不但黑了,而且瘦了。 但他浑身都散发出年轻人应有的蓬勃朝气,与张扬自信! 现在这位太孙殿下,精明干练,更令人欣慰喜爱。 大胖胖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爱子,既心疼,又欣慰。 一想到爱子与一众精英二代争锋,他依旧能够脱颖而出,这更令他感到骄傲。 朱棣同样一眼看穿了擎旗人的身份,捋着胡须含笑不语。 这个孩子,终于长大了啊! 这就是太子爷的儿子! 这就是大明皇帝喜爱的好圣孙! 这就是大明朝备受厚望的太孙殿下! 朱瞻基一手擎旗,一手有力地挥出。 虽然双手肌肉已经发胀发痛,但他还是坚定地严格执行着动作。 他清楚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自己身上,皇爷爷,父亲大人,二叔……满朝文武,乃至身后的幼军将士! 自己,不能丢幼军的脸,不能丢汉王的脸! 这对他朱瞻基而言,是莫大的荣耀! 众人只见,幼军将士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威武笔直,动作有力,昂首阔步地走了过来。 这几个方阵给群臣的第一印象就是整齐划一,似乎一千人是一个人一般,就连抬腿的高度都基本保持一致。 金忠看了都忍不住瞠目结舌,久久都回不过神来。 “皇上,这幼军纪律严明,执行认真,令行禁止,真是短短四个月的训练成果?”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黄淮杨荣等不通兵事的文官可能不懂,但他金忠可是永乐朝的兵部尚书,曾经追随皇上南征北战,自然清楚如此整齐划一的军阵,意味着铁一般的纪律! 上官的命令,已经刻到了将士们的骨子里! 只要军令下达,将士们随时都会下意识的听从长官的命令。 令行禁止,这是成为一支铁军的必备条件,是无数武将领兵作战都渴望达成的目标。 虽然眼前的这支军队还未上过战场见过血,临敌之时可能会有短暂的慌乱,但是只要度过这个短暂适应期,等到他们适应了战场的血腥之后,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鉴昭行   取向狙击   [快穿]那些女配们   突然暧昧到太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致重峦(高干)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