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 几人都不料刘芳能说出这样一番贴心话。 刘芳自来是这样,好听话她不是不会说,就看她愿不愿意说。 在84年舍得掏4000元出来支援姐姐修房子,并说明不用偿还,别管梁家的家境有多好,这手笔也够大方的了。如果刘芳早出现几个月,在夏晓兰她们最困难的时候从天而降,绝对是雪中送炭。 现在迟了几个月,却是锦上添花,刘芬不需要这笔钱,不妨碍她被妹妹感动。 “小芳,修房子的钱真不用,我们房子要7月以后才修,到时候也该凑够了……” 其实现在动工都行,母女俩不是没钱修房子,是腾不出时间来。 刘芳不以为然,“你就是嘴硬,骨气能当饭吃啊?修几间红砖房也要几千块吧,晓兰那丫头不就是当个体户摆摊吗,还能赚多少钱不成?再说老梁要帮晓兰安排工作,个体户也不能干了,体面轻松的工作有,一个月工资就那样,要攒到啥时候才能修房子,你和晓兰总不能一直住在大哥家吧?” 这是扯到自己头上了,李凤梅赶紧表态: “她俩当然可以一直住,小芳,你回来就挑拨离间的,张口就送钱,到底打啥主意?” 157:来给晓兰保媒的(2更) 李凤梅简直烦死了刘芳。 她和梁欢都眼睛长在头顶,瞧不起谁呢,支援4000元谁拿不出来啊? “蓝凤凰”年前销售火爆,两天就能赚到4000元,晓兰她们就是想现在修房子足够,晓兰可是分红了一万二。李凤梅还分了八千呢,这部分钱不要进货是能动用的,花两万块啥样的房子修不了! 刘芳和大嫂也不对付。 她也不愿意再兜圈子,回娘家一趟真是能讨一肚子的气。 早点把事情说完,早点和欢欢回家。梁欢听说家里要拿4000块给二姨和表姐不用还,要不是她爸刚才真生气了,梁欢肯定早就嚷嚷了。就这样,梁欢嘴翘得都能挂油瓶! “二姐你听我说,除了借钱和安排工作的事,我还想给晓兰保个媒!男方家条件特别好,对儿媳妇的要求也高,男方本人就喜欢长得漂亮的,他家里也不挑女方的家庭和户口,只要晓兰嫁过去,就他家那条件肯定是享不完的福,安排个工作轻轻松松,晓兰的户口也能解决,过两年孩子一生,还能把你接进城一起住!这种打着灯笼都挑不着的好亲事,要不是欢欢年纪太小……总之,晓兰嫁过去准错不了!” 刘芳脸上有着得意。 原来是这样! 一切不合理总算有了解释。 梁秉安不太想这么快把目的说出来,总要多回来几趟,再顺水推舟的提起,那会更自然。 不过说了就行,梁秉安自己都觉得男方家条件没啥好挑的。 不是嫁给城里人就能顺利“农转非”,农村户口想转成城镇户口要等机会,转户口比安排工作更难,不知道多少人在排着队等机会。 再说人家不介意女方父母离婚,只要夏晓兰生了孩子,就同意夏晓兰把刘芬接到身边一起住。 这样的条件,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要不是回七井村瞧见了现在的夏晓兰,梁秉安都不确定男方是否瞧得上夏晓兰。看了嘛,梁秉安的心就放下了,这个几年没见的外甥女的确是长得出挑,难怪在夏家时会惹出一堆麻烦。梁秉安又是出钱,又是亲自跑来刘家,放下干部的脸面保媒,是因为男方家庭在河东县十分显赫……梁家远远不如,梁秉安的仕途是否更进一步,也是对方说一句话的事。 李凤梅听着挺怪,刘芳这次难得真是回来干好事的? 刘芳压低了声音继续游说她二姐,“再说了,晓兰那丫头的名声……河东县远,能瞒过去。” 刘芬仿佛被蜜蜂给刺了: “晓兰啥名声,晓兰清清白白的,你这个当姨妈的不能跟着别人乱说!” 刘芬以前也是这样想的,给夏晓兰说亲要找远一点的人家,此一时彼,张二赖被判刑,那些流言渐渐就消散,刘芬的想法就变了。 刘芳一脸“我都知道你不用掩饰”的表情,让刘芬十分不舒服。 她忍不住又加了一句,“再说了,晓兰都有对象了,还相啥亲啊!” 刘芬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她差点把周诚给忘了! 刘芳顿时被踩中了尾巴:“刚才还说不是晓兰的订婚宴,我看吃饭时陈家那小子脸红红盯着晓兰,二姐你可别糊涂,晓兰长得这么漂亮,不嫁到城里去享福,嫁给陈家小子在乡下种田啊?” 刘芳又不怕陈旺达,小小的村长,家里条件在乡下不错,能和城里人比么。 夏晓兰已经将这场好戏看得差不多,小姨一家子都演的挺累,她不想刘芳在为难她妈,就接过了话头:“没有订婚,但我的确有对象了,我对他挺满意的,暂时没有换对象的打算。谢谢小姨的关心爱护,我看小姨不如和男方家好好商量下,欢欢表妹如此优秀,男方再等两年,欢欢表妹就能嫁进去了……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16岁和18岁也就只差了两岁。 反正都不够结婚年龄领不到结婚证,看刘芳把男方家条件说的天上有地下无,这种好事还是留给梁欢吧。 梁欢跺脚,“我才不要嫁给那个——” “梁欢!” 梁秉安及时喝斥住梁欢,夏晓兰却听出了端倪。 梁欢说的不是“不要嫁人”,而是不嫁给“那人”。梁欢知道刘芳保的媒是谁,条件这么好却不让梁欢嫁,谁知道男方有啥缺陷。 夏晓兰居然没有太生气。 多半是因为她和刘芳没啥感情。 刘芳和她这个外甥女也没啥感情,站在刘芳的角度,她是在拯救名声不堪的外甥女,帮助失婚的二姐走出生活困境。男方有没有缺陷不重要,毕竟条件在那里摆着,没缺陷也轮不到夏晓兰呀。 当然,在帮助失婚二姐和拯救外甥女的同时,刘芳家可能会因为这桩亲事获得一定好处,这才是刘芳过年带着老公孩子积极回娘家的原因吧? 夏晓兰冲着刘芳笑一笑,“小姨,你的好意心领了,我们是真不缺钱,我妈也不会为了四千块就把我卖掉。” “你这孩子,咋说话的!” 刘芳还要嚷,刘勇忍无可忍爆发,“我还以为你真有点变了,大过年的跑回来闹得大家不开心,你早点回去,我这的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 刘勇把刘芳往门外推,刘芳对他又踢又打的。 “刘勇你王八蛋,以后千万别求到我头上!” “放心,我就算带着老婆去讨饭,也一定从你家门前绕过去!” 梁秉安还是觉得挺可惜,不过今天这事儿显然是搞砸了。他没把话说的太死: “二姐,晓兰,你们再考虑下,改变主意了就叫人带口信来……” 梁秉安不慌不忙出门,这人的确是挺有派头。 梁宇和涛涛还在和村里的小孩儿一起疯,冷不防他妈就要说回家,梁宇很舍不得。李凤梅追出门,一人塞了一个红包给梁欢、梁宇。 大人之间闹矛盾,到底两个孩子好几年没上过门,刘勇和刘芳吵的再厉害也是兄妹俩,梁欢和梁宇是亲外甥女和外甥,李凤梅是一定要把这些礼节做到。 梁秉安开了单位的车来,车就放在村口。 等上了车,刘芳还气喘吁吁,梁秉安把不省心的母女俩都说了一通,梁欢还不服气,梁秉安冷笑:“你晓兰表姐不嫁,那你就真的要自己嫁过去了,梁欢你都16岁,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爸爸平时有没有教过你?” 梁欢无言以对。 刘芳把女儿搂在怀里,“你爸吓唬你呢,妈妈才不会让你嫁过去。” 梁宇到底还小,他不参合父母和姐姐的事,他把李凤梅给的红包拆了: “哇,舅舅好有钱,给了我五张压岁钱!” 158:可别对不起周诚 这死孩子就像没见过钱一样! 拿了五张1元的嘚瑟啥,刘芳扭头一看,却见梁宇手里拿着五张大团结。 刘芳拿过梁欢的红包拆开,也是50元。 梁家是有钱,但刘芳一般给人压岁钱顶多20元,能给50元压岁红包的,肯定是梁秉安领导家的孩子。李凤梅出手这么大方,真是发了财? 刘芳把梁宇的红包一块儿拿过来,塞给梁欢: “你舅舅几年没给过红包,补一个大的也应该。” “妈,那是舅妈给我的!你干嘛给姐?” “你小孩子拿这么多钱没用,你姐前几天看上了一件外套,两个红包加起来正好够。” 刘芳说的理直气壮,梁欢也高兴起来。 梁秉安看着母女俩高兴,也没有继续教育女儿的心思。梁欢被刘芳宠坏了,梁秉安发现时女儿性格已经改不过来。梁秉安不能把女儿嫁进那户人家,就是因为知道梁欢的性格。梁欢自己不乐意,到了别人家肯定要作天作地,这是结亲还是结仇? 夏晓兰倒是挺适合,比梁欢漂亮,看起来还比梁欢聪明。 脾气比梁欢好,也比梁欢能忍,记忆中那个咋咋呼呼的丫头几年后脱胎换骨,梁秉安越看越满意。 聪明人么,总要多花点心思去哄。 梁秉安对夏晓兰有对象的事不在意,处对象又不是结婚,谁说不能分手? 他开着车,对刘芳说道: “初二那天你再回娘家一趟,给欢欢姥姥、姥爷上上坟。” 把刘芳一家都给撵出去,刘勇还生气呢。 自己一个人骂了好半晌,中午喝的酒上了脸,连脖子都是红的。 夏晓兰笑嘻嘻的,“您生啥气啊,我姨妈虽然是无利不起早的人,这次估计也真是想拉我和我妈一把,他们是舍不得梁欢嫁,又舍不得对方的条件,就想到我顶替……不理他们就行了。” 要不是遇到周诚,夏晓兰连对象都懒得找,18岁就要嫁人,她疯了差不多。 李凤梅也劝:“初四我们就到商都去了,小芳想来保媒也找不到人,你和她计较啥,她就是那德行。” 刘勇有几分醉,“我晓得她看不起我这个当大哥的,我也没本事,活该让人瞧不起,但你看看她嫁了人就当自己不姓刘,和我闹脾气,对阿芬都不管不顾的,从小到大就她最白眼狼!” 刘芬只比刘芳大一岁多,但刘芬从小就疼妹妹,家里有啥东西都要让给刘芳吃。 等到刘勇给两人说婆家,刘芬瘦瘦的像根干瘪的小豆芽,刘芳倒是出落的很水灵,要不也不可能和梁秉安好上。其实都是同爹妈生的亲姐妹,长相咋会天差地别,五官是极相似的,刘芬傻乎乎的把口粮都省给妹妹吃,在那样的年月里,果然是自私的人才能填饱肚子! 刘芬不知道说啥好,站在原地有点无措。 她习惯性让人,在家让妹妹,在夏家让妯娌。她的初衷是不要有争端,家庭和睦,偏偏这些人都挺得寸进尺,把刘芬的善良当成是理所当然。 “妈,小姨就算想给我说亲,不是啥大事儿,我说了有对象,她下次就不好开口了。” 夏晓兰心底自然不这么想,嘴上却要安慰她妈。 刘芬点点头,“她总归是你小姨。” 狗屁小姨,李凤梅心疼自己那100块钱,多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她也是早年吵架时被刘芳给伤了自尊,发财了就想让刘芳看看,谁又是一辈子穷鬼的命了?出过那口气吧,事后想起来才心疼。 刘芳也是回娘家,真是空着手连包糖都没拎来。 还说是来和刘勇握手言和的,现在想起来,只怕夏晓兰和刘芬不住在刘家,刘芳是不会迈进娘家一步的。刘芳的目的就是夏晓兰,担心离婚的刘芬还是个幌子,李凤梅扶着刘勇回房休息,一边叮嘱夏晓兰: “你可千万别被你小姨哄去,我看周诚那小伙子挺好的,你小姨哪里有好处就往哪里钻,只要别人给的价钱合适,把外甥女打包卖出去算啥!” 夏晓兰还是那说法,接触不多,没感情,对方的算盘打得再好都是白瞎。 刘芳回娘家的事,自然又让村里的人当成了谈资。 要说村里谁家闺女嫁得好,刘芳绝对是全村女孩儿们的榜样。刘家穷的叮当响,刘芳不仅能嫁给城里人,还是梁秉安那样的国家干部。靠着梁秉安也当了城里人,结婚后也不用上班,给梁秉安生了一儿一女,在婆家地位不低。 “梁家咋那么有钱呢?都花不完啊!” “刘芳男人是开车回来的,小轿车,就放在村口。” “张口就说要支援刘芬两千块修房子,我咋没这种妹夫。” “呸,你妹妹长得那模样,也要嫁得到城里人才行……” 嗑着瓜子八卦,倒是有人挺了解刘芳。 “好几年不来往,忽然跳出来献殷勤,不晓得有啥打算呢。” 这是个真相帝,偏偏不被人信任,都说真相帝是嫉妒。有啥打算啊,两千块钱是真金白银要拿出来的,梁秉安是国家干部,自己说过的话能不算话么。 刘勇酒醒都是第二天的事,除夕三十的,大家都把刘芳昨天带来的不愉快忘记。明天就是大年初一,新的一年要有个欢欢乐乐的气氛。 而在朱家,这个春节就很糟糕了。 朱放参加的封闭学习直到腊月二十九才结束,回家才知道,他妈给拘留了。 “你妈妈,可能要判刑。” 朱成春的话语十分苦涩。 朱放不相信,朱成春却不好说丁爱珍是想收拾夏晓兰,反而把自己给收拾进去——事情是由夏晓兰而起,现在夏晓兰也收拾不了这个摊子,丁爱珍最大的指控不是陷害夏晓兰,不是指使别人聚众斗殴,是侵吞国家财产。 丁爱珍整天说夏晓兰是个臭不要脸的狐狸精勾引朱放,哪曾想贼喊抓贼,丁爱珍才真的和厂长有一腿。两人的关系都保持十来年,就是这样,丁爱珍不管怎么得罪人,主任的位置都稳如泰山。 朱成春自诩是体面人,一顶绿帽子戴的无知无觉。 他对给丁爱珍脱罪都兴致缺缺,这是在践踏一个男人的尊严。 丁爱珍和厂长的事朱成春不打算和儿子讲,夏晓兰在其中的原因也不能讲。他甚至不想去报复夏晓兰,听说夏晓兰的服装店开业,市里大领导的秘书去了,市公安局的杨局去了,可能是下一任国棉三厂厂长的袁洪刚去了……朱成春只能和朱放说,丁爱珍侵吞国家财产被刑拘。 朱放的心像掉到冰窟窿里。 他想说他妈不会做这种事,可仔细一想,他妈平时花钱真的特别大方,新衣服一买就是几件,朱放平时伸手要钱,丁爱珍从来没让他失望过。 贵的皮鞋,商都没几个人买得起的皮夹克,朱放身上都有。 这个年关,朱家显然是愁云惨淡,完全没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而大河村夏家,又很有过年的气氛。 159:善良懂事的子毓 大年三十,夏大军才背着行李回家。 他不缺力气,就四处打杂工。有活的时候一天能赚几块钱,没活的时候他就少吃饭尽量不花钱,过年回家,夏大军兜里也揣了几百块钱。 他觉得外面的钱比守着田地好赚,准备过完年还出门干活儿。 带着钱回来,家里人都很热情接待了夏大军,让这个老婆女儿都跑掉的棒槌很感动。特别是夏子毓温温柔柔叫了两声二叔,夏大军恨不得把心肝都一块掏出来。 他赚来的几百块钱,到底是没揣暖和,就交到了夏老太手里。 夏老太也是白担个名声,那钱转一道手,还是要给夏子毓的,全家人都对这点心知肚明。 王建华陪夏子毓回家,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夏家每个都没落空,可想而知大家对他有多满意。夏大军也混到一双解放胶鞋,穿在脚傻乐。 一家子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夏子毓忽然提起了夏晓兰: “不知道二婶和晓兰过的好不好,二叔,您和二婶真的不能挽回吗?我听说父母离婚,家里的孩子说亲时别人都要挑剔……对晓兰还是挺不好的,她和二婶都住在舅舅家,终归不是自己家。” 夏老太不好骂自己最疼的孙女,到底心情不好了: “大过年的,提这两个人干啥,家里好不容易清静几天!” 夏老太心想你是不是傻啊,那贱丫头明摆着要勾引姐夫的,把她和王建华隔得越远越好,这时候还提啥夏晓兰! 她乖孙女子毓肯定没错,子毓就是太善良了。 夏子毓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她想来想去,把夏晓兰远远支开不行,必须在她眼皮子底下,夏子毓才有安全感。 她已经有点怕夏晓兰了。 这个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你以为她要被踩到泥地里,却总是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难道真的有气运的存在吗?夏子毓就觉得夏晓兰运气特别好,王建华被下放到大河村,谁都躲着走,偏偏夏晓兰就看上了这人。 事实证明王建华真的挺优秀,夏晓兰选中了一支潜力股。 再然后是夏晓兰被流言包围,换其他乡下姑娘咋能翻身,夏晓兰撞墙不死,严打还把张二赖给抓了! 明明是被夏家赶出家门的,也不知咋回事,夏晓兰没有越过越落魄,还考上了县一中……作弊找关系?不,都不是!夏子毓快被她妈抓不住重点的本事给气死,要不是她在安庆县,特意上门拜访了孙校长,咋会知道夏晓兰在期末考试是年纪第二,考了514分? 期末考试和高考不同。 高考夏晓兰不一定能考五百分以上。 但只要不发生重大失误,夏晓兰考上大学已经板上钉钉。 夏子毓有点害怕夏晓兰这无往而不利的运气,她还在孙校长面前给夏晓兰上上眼药,就听出来孙校长对夏晓兰的欣赏和赞叹。 曾几何时,这样的欣赏赞叹是属于她夏子毓的! 夏晓兰那个草包,仗着长得好看荒废光阴,她夏子毓比草包努力一百倍,从大河村这个穷村子考到了安庆县,又从安庆县考到了京城师范学院。从豫南的农村到京城,整整四年勤学不怠的辛勤汗水,才改变了原本可以预期的在乡下务农的命运。然而夏晓兰,却能轻轻松松得到这一切? 夏子毓不服。 正是对命运的不屈服,让夏子毓成了为女大学生。 她坐到了夏老太旁边,不管内心如何咆哮愤怒,表面上仍然是那个温柔的姑娘: “奶奶,晓兰和建华认识在前,说起来是我对不起晓兰,事情都发生了,晓兰就算怪我也是应该的。我不怕她怪我,只要她能原谅我,能重回夏家,让我做啥都行!奶奶您别生气,先听我说,我和建华在一起已经成了事实,就算伤害了晓兰,我也不能把建华让给她,但在别的方面,我只希望她会越过越好。” 夏老太很不满,当着王建华的面她不能破口大骂,到底是铁青着脸。 夏大军却很感动,他就说过大侄女最明白事理,最是善良懂事的一个人,晓兰那丫头偏偏不肯听话,闹得全家鸡犬不宁。 就算是晓兰先认识王建华的,那说亲还讲究个门当户对呢,王建华是大学生,只有同样是大学生的子毓才配得上。夏大军在外面打杂工,没人嘘寒问暖关心,对刘芬提离婚的那股气也消的差不多……在农村哪有人离婚,女人从一而终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夏大军就认这个死理。 他是个大老粗,没文化不懂法,签了字据没啥用,打心底他就认定刘芬还是他老婆。 他和刘芬只是吵架,女人耍脾气他都忍了,还想咋样? 夏大军下意识忘记了在七井村被揍的事,那毕竟不光彩。 夏子毓都说自己不怪晓兰,还开口说服夏老太让晓兰母女回来,夏大军觉得这场闹剧也该到了尾声。 当然,子毓大度,他这个当二叔的不能心安理得真的不当一回事儿,一定要让晓兰那丫头给子毓道歉! 夏子毓仿佛知道了二叔的想法,她苦笑一声: “二叔,晓兰脾气倔,她要是能回家比啥都强,您可千万别再提道不道歉的事,就算要道歉,也该是我向晓兰道歉,请她原谅我的情……” 夏子毓没把话说完,她的视线和王建华相撞,情意绵绵的眼神,让王建华和夏子毓陡然心有灵犀。 她没说完的话是“情不自禁”。 王建华的思绪不由倒回到高考结束的那一晚,原本陌生的两个人,从高考的发挥说到未来志向,夏子毓能懂他肩上的压力,她也是一个能和男人一起承担压力的优秀女生,两人越说越投机,酒精和月色为媒,他和夏子毓最终情不自禁…… 都说男人心中有白玫瑰和红玫瑰,不管得到哪一个,对另一个得不到的都会遗憾。 夏子毓就是白玫瑰,温柔可亲。 夏晓兰是红玫瑰,又娇又香,稍有不慎还会被她的刺扎到。 王建华也觉得让夏晓兰寄人篱下不太好,以她的性格,时间长了必然会和别人产生冲突。听说刘家那边没啥能出头的亲戚,王建华在乡下呆了好几年,哪能不知这意味着什么。 家里男丁不盛,就会被欺负,刘家是逃荒来的,在豫南落叶扎根不过几十年,夏晓兰姥姥、姥爷又去的早,根本没有姻亲可以倚靠。知道刘芬离婚带着夏晓兰回娘家住,王建华就在担心这些问题。 可他最没有立场说,由夏子毓提出来,简直太好了! 看见王建华的眼神,夏子毓知道自己做对了。 她心中滋味十分复杂,却强压下不舒服,按照原本的计划来: “奶奶,二叔,你们大家还不知道,晓兰前段时间考上了县一中吧?” 什么?! 王金桂和夏红兵两口子其实早知道了,也要装出一脸震惊。 这个家只有夏大军和夏老太,外加一个王建华,对这样的大事是真不知道。 夏老太也是不服输的,“她跑去县一中干啥,别是把里面的男娃子们给勾坏了!” 160:二叔,你想和二婶和好不? “妈!” 夏大军不满,他现在对夏子毓说的情况充满好奇。晓兰那丫头,还能到县一中念书?不是看着书本就头疼么,所以念完初中就没读书了。当时家里准备供夏子毓上大学,夏子毓在一中读书,张翠也去县城照顾她。 母女俩租房和吃喝的花销,家里面肯定要出。 再加上夏子毓弟弟,夏红霞两个弟弟,这些男孩子都还小,干活不顶事,个个都要上学。上学就要花钱,要是不管不顾让夏晓兰和夏红霞继续念书,那剩下的几个小的估计就得辍学了。 幸好,夏晓兰和夏红霞也不是念书那块料,不用让夏家人为难。 见二叔眼巴巴等自己解释,夏子毓心想,毕竟是亲女儿,要说夏晓兰在二叔心里没一点份量才不可能。她也没卖关子,却也没说的多详细,只说夏晓兰如今在县一中上学,看来也想考大学。 夏老太嗤之以鼻。 王建华都是第一次听见这消息。 夏大军不会掩饰心里的想法,全家人都看出了他的激动。夏红兵心里泛着酸,家里三兄弟,大哥的女儿考上了大学,二哥的女儿要考大学,只有他家的女儿又懒又馋。 指望夏红霞考大学么? 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 夏红兵知道的比夏子毓说的细,夏红霞又不傻,知道家里谁才是她的至亲。夏晓兰岂止是在县一中上学那么简单,过了年7月份就要参加高考,这次期末考试是年级的第二名,考了五百多分!这些关键的信息,连夏红霞都知道,夏子毓偏偏说的含糊,夏红兵就觉得大侄女的小心思其实也不少。 心思不少的夏子毓十分诚恳说道: “二叔,您和二婶要是能重归于好,晓兰也能安心学习,将来晓兰考上大学,家里面还能不供她么?那边毕竟只是舅舅,寄人篱下,哪有心情好好念书。” 夏大军已经被侄女说的心动。 他和刘芬之间的矛盾,总不能影响夏晓兰的前程吧? 这个女儿虽然让他丢尽了脸,若能考上大学,前尘往事倒能一笔勾销。再碎嘴的八婆,也只有羡慕恭维他夏大军的份儿,对夏晓兰从前的作风问题不敢多言! “可晓兰她舅那边,肯定要作怪。” 刘勇的态度摆在那里呢,夏大军把刘芬提离婚的原因归咎于刘勇的挑拨。 夏子毓想了想,“不如我用县一中校长的名义,替你约二婶见一面,让孙校长当下见证人,你俩不就重归于好了吗?” 夏大军惊喜交加,磕磕巴巴的问: “县一中的校长啊?人家一个大领导,愿意见我不?” 夏子毓没把话说的太满,就说自己先试一试,准备初二带着夏大军一起去给孙校长拜年。 张翠和夏长征看不懂女儿的操作,夏老太心里也不太痛快。 王建华说夏子毓太善良,夏红兵私下里教夏红霞:“你可别和晓兰作对了,万一她能考上大学,将来也多个人能帮衬你,你脑子一根筋非要和她较劲干啥?” 夏红霞不服,说夏晓兰考试成绩肯定是作弊,能考上大学才怪! 夏红兵本来想骂她,转念一想,要是刘芬真的夏大军复婚,晓兰那丫头回家来住,能不能考上大学可就说不好了。他又不是二哥那个棒槌,被大房一家人逗傻子一样玩。 他想叫夏红霞别那么傻,不要整天跟着夏子毓打转,又觉得夏红霞掩饰不住自己的心思,要是被夏子毓给看出来了还挺麻烦。 二哥赚的几百块钱,又被老太太掏走,肯定要贴补给夏子毓。 都是夏家人,就只有大房会花钱,别的都是傻子啊? 夏红兵现在对大哥一家人很不满,夏红霞回来讲讲小吃店的事,他就猜那店多半就是大哥大嫂的,子毓舅舅和舅妈才是幌子。一天都要赚几十块,一个月好几百块收入的小吃店开着,还要回家里哭穷,让大家掏钱帮忙供夏子毓上大学! 王金桂在房间里骂骂咧咧,她也觉得大房奸猾,可又不敢撕破脸,指望着能沾光占便宜——夏红霞在小吃店帮忙,除了包吃包住,临过年张翠给做了一身新衣服,还包了50块钱的红包,就当是夏红霞的工资了。 王金桂嫌少,从农忙结束进城,到腊月29了才回家,前前后后忙活了多长时间,居然才发了50元工资。夏红霞一身新衣服能值几个钱?棉袄最多用七尺布,里面塞了两斤棉花不得了,再算上裤子和鞋,加起来也超不出50块。 夏红霞眼皮子浅,又拿钱又穿新衣服,美得冒泡。 王金桂却说张翠两口子小气,一个月赚那么多钱,多给亲侄女发点钱会死啊? “就是抠门儿,我们红霞多辛苦,在他们店里干了几个月伺候人的活儿,人都累瘦了……” 王金桂睁着眼睛说瞎话,夏红霞哪里是瘦了,分明是长胖一圈。 夏红兵从床上蹦起来,“就你话多,我到妈哪里看看她屋里的炭盆暖不暖。” 王金桂还没反应过来,夏红兵就跑了出去。 “就显摆你自己孝顺!” 炭盆暖不暖? 一大家人,老大不关心,老二不吱声,你一个老小蹦跶的倒是挺欢。 要不咋说夫妻俩还缺了点默契呢,夏红兵关心老娘暖不暖是次要,主要目的是掏老太太的钱。可他已经去晚了,夏大军交公的400块钱已经被夏老太给了大孙女。 “子毓要上门去见未来公婆,路上不要花钱的?上门还得带点东西,建华到夏家都提了一大堆东西,可不能让王家把子毓看轻了!” 夏老太偏心的理直气壮,夏红兵只是痴缠,说家里连过年走亲戚的礼都买不起,还埋怨夏老太: “二哥要出门打工,您非得让我留下来,窝在乡下几个月,我手里哪里还有钱?” 几个月不仅没赚钱,因为太闲,夏红兵迷上了和村里闲汉打牌。技术不佳,夏红兵在外面欠了好几百的赌账,他要和不先搞点钱把债主那边稳住,这年也别想安生过。 夏老太拗不过他,到底掏了私房钱给了夏红兵100元。 夏红兵拿了钱嘴巴也甜: “妈,您早点睡,晚上别受冻了!” 夏老太捂着胸口,刚刚掏出去100块,她心疼的睡不着。 而且夏子毓死活要把夏晓兰那破鞋弄回来,当着王建华的面夏老太不好表现的太过分,其实夏老太担心的都睡不着觉。她和夏晓兰那小破鞋多半是八字不合,看见她就烦。 刘芬也是不下蛋不晓得讨好婆婆的锯嘴葫芦,夏老太最不喜这儿媳妇。 好不容易两个讨厌鬼都赶出家,又要把人给找回来,就算夏晓兰真能考上大学,能给她这当奶奶的好脸色? 小破鞋记仇呢! 只有她的乖孙女子毓才靠得住,她对子毓,子毓将来肯定会孝顺她。 子毓那孩子,浑身的优点数不清,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善良! 161:周诚家知道了! 夏子毓在夏家自导自演一出几乎能感动她自己的好戏。 在七井村,夏晓兰完全不被影响。腰包充实,今年的除夕就是好过,虽然没有电视,全家人围着火炉烤火吃瓜子聊天,也能守岁。 涛涛的脑袋一点一点的,眼看着还没到凌晨12点就坚持不住打瞌睡。 刘芬推推他,塞给他一个胀鼓鼓的红包。 “姑给你的压岁钱。” 除夕十二点前给的红包叫“压岁钱”,压岁即是压祟,在新年倒计时钱给,是长辈祝愿晚辈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除了年前给的,还有正月里去走亲戚时,亲戚收了礼物,会给小孩子封红包,这是拜年红包。 这年头大家都没啥钱,红包里顶多装5块、10块的,穷一点的人家甚至会包一两块。 这种红包都是相互给,你给我家小孩,我来你家又把红包还回去,要是谁家一直散红包出去不往回收,正月里简直是大放血。 刘芬给侄子准备了红包,李凤梅也给夏晓兰准备了个。 夏晓兰再过几个月得满19岁,结婚早的话孩子都满地跑,哪里还好意思要红包? 李凤梅强迫要给她,夏晓兰没办法接了。一捏那厚度,估计至少是100元——刚好和刘芬给涛涛的压岁钱相同,夏晓兰无奈看了她妈一眼,传说中的红包抵消大法,原来是真的。 守到晚上11点时,李凤梅张罗着包饺子,全家人都一起上阵,揉面擀面皮,调馅儿包饺子,还要往饺子里塞硬币,夏晓兰看见李凤梅偷偷在塞硬币的饺子上做记号,她也没声张。 刘勇买了鞭炮,掐着12点时候在屋子外面点燃。 还没到12点时就有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越接近12点鞭炮声越多,这时候放烟花的人很罕见,鞭炮是每家都要买一挂的。 刘勇买了几挂鞭炮,沿着家门口那条路长长铺开,将鞭炮头尾相接,可以响的更久! 农村迎新年放鞭炮的多少,也代表着一户人家家境是否殷实,毕竟就响那么一会儿,家里不富裕的也就意思意思。往年刘勇也是意思意思的那一波人,今年荷包里的大团结满满,也算打了个翻身仗。 碰见邻居家也在放炮,提着嗓门儿大叫: “勇子,你这炮仗可够厉害的,多少响的?” “1000响的,5挂接上呢!” 赫,可真够财大气粗的。 去年放的一挂小小的鞭炮,就100响的那种吧! 小孩儿就喜欢这种时候,刘子涛都不打瞌睡了,在院子里看刘勇放炮,夏晓兰怕他耳朵受不了不让他靠太近,刘子涛兴奋的又跳又叫。 家里的环境咋样,小孩子也是敏感的。 去年对刘子涛也是很重要的一年,首先他成了一名小学生正式上学,没多久父母就带着他搬到了省城商都住,他也转学到商都的小学。家里以前难得吃一次肉,好不容易吃一顿,他爸妈都要紧着他先吃。 现在基本上天天都有个肉菜,刘子涛嘴巴越吃越挑,没肉还就吃不下去饭。 新衣服新鞋子更不用说,家里就是倒腾服装生意的,少谁也不会少了刘子涛穿。 五六岁已经是能记事的年纪,刘子涛还记得去年过年,有人来家里要账,就是拿不出钱来还,要账的人就不走,他妈还给对方擀面条吃……可算把要账的人送走,他妈就和他爸大吵一架,刘子涛吓得直哭,他妈搂着他也哭了。 开始态度还很凶,看见他和妈妈哭了,爸爸也不吵架。 摸着脑袋说了好多话,刘子涛都不记得。只知道正月没过完,他爸就背着包出远门“打工”。 过了几个月拿钱回来还账,他妈把债主一个个叫到家里来,还了几次才把账还清。 然后他爸买了辆新自行车骑着回家,再然后晓兰表姐和二姑就来了。 刘子涛兴奋大叫,不一会儿就一身汗。 外面的鞭炮声音渐渐小了,夏晓兰蹲下去给他检查身上有没有鞭炮溅来的火星,刘子涛忽然趴在她耳边说:“晓兰姐,我觉得自己好幸福啊!” 夏晓兰噗嗤一笑,“人小鬼大,你晓得啥是幸福?” 刘子涛急了:“老师说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有书读,有衣穿,有饭吃,就是幸福!我就很幸福!我还有爸爸妈妈,有晓兰姐,有二姑!” 这小鬼简直太讨人喜欢,夏晓兰的心软成一片。 刘勇放完炮回来,听得真切。 他以前多混账啊,幸好醒悟的不算晚,一把将儿子捞到背上,把刘子涛两腿架到脖子上,往屋里冲: “走,吃饺子去!” 迎新年的鞭炮放完了,就到了吃饺子的时候。 今天的饺子是纯肉馅的,每一个咬下去都特别满足。夏晓兰和刘子涛不出意料都吃到了李凤梅做了记号的饺子,夏晓兰是有心理准备,刘子涛个小屁孩儿老实,差点没把牙给崩掉。 他捂着嘴巴要哭不哭的。 “不许哭啊,都已经是大年初一了,新年不能见哭声。” 夏晓兰也哄他,“你吃慢点就不会崩牙,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会更幸福!” 刘勇愁啊,咋能不崩牙,吃的太急! 刘勇忽然想起周诚,吃条青鱼都说出个一二三,也不晓得家里是咋教育的。刘勇也是想得远,还没成富一代呢,就在考虑如何培养刘子涛成为有逼格的富二代。 放过鞭炮,吃过饺子,除夕就算是过完了。夏晓兰睡觉之前,在枕头下摸到一个胀鼓鼓的红包,不用想都知道是刘芬偷偷放在那里的。 母女俩赚钱不分彼此,钱是混淆到一块儿用的,但刘芬对夏晓兰就是有种补偿心理。 从前搞个一两块的压岁红包就很难了,今年赚到钱了,就给夏晓兰补上。 京城的周家也在过年。 周诚的爷爷奶奶还健在,身体还十分硬朗,平时并不跟儿女们一起住,人老了也不喜欢爬楼梯,给周老这样的高级退休干部安排的都是平房院子。级别到了,退休也有勤务员照顾,老两口自己住着也挺自在,过年时儿孙都齐聚一堂,对老两口来说已经很幸福。 拿周老来说,他多少战友没来得及享受和平的日子就牺牲的,又有多少是等来了和平日子,身体不允许他们享福,早早就走了的? 周老爷子就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运气好,心不贪,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安安稳稳交接了职务,可谓是善始善终。 他和妻子名下两儿两女,也都身体康健,没让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还有啥不满意的?哪怕有的孩子要工作上要优秀点,有的孩子能力普通,周老爷子一点都不贪心。 炮火中走过来的,知道啥都没有命重要,更何况周家人也没有像别家那样斗得像乌眼鸡,小摩擦有,大体上还挺团结。 除夕夜,周家儿孙都齐聚一堂陪着二老守岁。 唯独缺了周诚,周奶奶就念叨她的大孙子,她的孙女就有点吃醋。周诚的堂姐周怡忽然说道: “奶奶,我听小姐妹讲了一件事,不知道是真是假,说诚子自己处了个外地女孩儿……您呀,要有孙媳妇了!” 周怡这话一说,全家都安静如鸡。 关慧蛾手里的汤勺差点掉到碗里,“周怡,你从哪里听来的?” 162:周诚对象是豫南省人 周诚谈对象? 虽然周诚还不满21岁,关慧蛾总有种儿子将来会打光棍的感觉。 周诚长得像关慧蛾,模样没得说,就是那性格痞里痞气的,在有些事情上特别成熟,在男女关系上又完全没开窍,多少女孩子喜欢他呀,包括周怡的一个好姐妹,从十几岁就喜欢周诚,为了周诚都要魔疯了。周怡偏向好姐妹,周诚要不找还行,找个外地妹,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啥意思呀,宁愿挑一个乡下女孩儿,也看不上她们一群大院姑娘吗? 周怡是故意把事情挑破,她也不心虚,圈子里都传遍,不过是还没传到长辈们的耳朵里罢了。要当着周诚的面,周怡还有点怕堂弟,周诚今年不是请不到假么,周怡就没啥顾忌。 见关慧蛾不信,周怡噼里啪啦,添油加醋的把圈子里的流言说了: “说是诚子去外地路上遇到的,英雄救美嘛,和人家姑娘就一见钟情了,那女孩儿家条件特别差,人是顶漂亮,把诚子给迷得紧!我听说单位催了好几次诚子才归队,多半就是为了他交的这个对象了吧,婶婶,诚弟没告诉您和我叔呀?” 关慧蛾能说啥,当着一家人好奇的眼光,她只能替周诚说话: “周怡你太大惊小怪了,周诚都快21岁,处对象不也挺正常?处对象就是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他给我提过一嘴,不过还没到领回家见父母的时候。” 关慧蛾说的太真,连她丈夫都相信,别说其他人。 周怡还不依不饶的追问,“周诚现在都能为她耽误工作,我看外地小姑娘有手段呢,婶婶您现在不管,周诚真的把人领回家说结婚,您同不同意他结婚呀?我们这样的家庭,外地小姑娘巴上了才舍不得放手……” 关慧蛾被侄女堵的接不上话。 周老爷子有点情绪,“周怡,背后不说人是非,你都没见过周诚的对象,就不要道听途说评判别人。只要家世清白,人品好,我们周家又不是那种老封建!” 周老爷子也挺意外,周诚自己处了个对象,按照周怡的说法,可能女方条件不太好。 周诚自己能干,家里当然希望他找个势均力敌门当户对的老婆,不说帮上忙吧,起码不会拖周诚的后腿。但也要看人,家世不是硬性标准,女方个人是否优秀,能不能担起周诚妻子的责任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捉鬼大师
蔡姬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
差生(H)
鉴昭行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