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蓄意勾引(np) > 第62章

第62章

钱她难道还要拿着高音喇叭喊的人尽皆知? 钱到底还是存了,就是银行的柜员看夏晓兰的眼神充满惋惜,口水都废了一箩筐,竟然有人不存定期,要存活期? “定期一年的利息是8.28%!” “同志,我们就存活期。” 活期存款的利息是4.32%,夏晓兰两人拿了整整4万来存,就是存一年定期,一年光利息都有3312元,相当于这柜员三年多的工资。她也是出于好心,才提醒夏晓兰要不要存定期。 可对夏晓兰来说,四万块钱放在手里一年,指不定能翻几倍。放在银行里吃利息才是浪费,有些人在八九十年代赚到钱,认为可以靠吃利息过下半辈子的,哪一个不是悔的想掐死曾经的自己? 90年代初,100万存银行,每个月利息都有几千块,下半辈子就能舒舒服服过。 结果呢,天真了吧,银行降息了啊!不降息那每个月几千块也没用,物价涨得那么快,存钱的人要是能活到2017年,100万的本钱也就够买两块稍微好点的墓地! 把店里的货款和个人的钱分两张存折,出了银行门她就把银行存单都交给刘芬。 “妈,您才是这家当家做主的。” 刘芬把存折牢牢捏着,反正她也是个女儿奴,钱让她管,也是夏晓兰要花钱才舍得。 夏晓兰庆幸的是刘芬虽然见识不多,却特别支持她的一切决定。从夏晓兰展现出本事,母女俩的生活越来越好,她才是家里一言九鼎的当家人,刘芬就是头老黄牛,夏晓兰说干啥就干啥。 也算是母女俩在齐心协力奔小康呢。 两人在买了些年货,等着和刘勇一家三口一起回七井村。 临走之前,刘芬给于奶奶包了点饺子,蒸了笼包子,还留了一些年货,让于奶奶过年是吃。 “大娘,我们初四就回来了。” 要过年了,于奶奶很给面子嗯了一声,居然没有阴阳怪气。 面子都是相互给的,夏晓兰见她态度好,也加了一句,“您要是有啥事要办的,就找胡永才大哥帮忙,我和他拜托过的。” 于奶奶忍住不耐烦挥手: “再不走天都要黑了,你们还想留在我家过年?” 等夏晓兰和刘芬真的带着大包小包离开,于奶奶又觉得院子里空荡荡的特别冷清。原来一个人住着也习惯了,这两人搬来才多久啊,离开几天她就不习惯了? 但这个年关,和去年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 有包好的饺子,有蒸熟的包子,还有糕糕点点的年货。 去年她一个才不会准备过年的东西。 中午从商都坐上班车,先到安庆县,出了县城刚好遇见一辆拖拉机,载着几个人跑了一段路,下午四点过就到了七井村。 “勇子回来了?” “勇子这是在省城发大财了!” “勇哥,记得来我家喝酒……” 冬天没啥活儿干,要过年了也是家里的女人们忙,男人们揣着手在村里闲逛。有人在小卖部打牌,加上旁边看热闹的,也有二三十个人。 看见刘勇一家子大包小包回来,都纷纷打招呼。 刘勇拆了两包烟,挨个儿的递了烟: “回头再聊啊,到家还得收拾收拾,到处打扫下。” 有人起哄说大老爷们儿打扫啥卫生,刘勇家有三个女人,收拾屋子可是女人们的活儿。 刘勇摇头:“可不敢,就拿我外甥女来说,她那双手是要拿钢笔写字的,让她打扫啥卫生啊!” 刘勇也不好说家里虽然三个女同志,却个个都累坏了。 其他人陡然想起来,夏晓兰已经是准大学生了。 “厉害啊,陈庆说晓兰考了有五百多分,期末考试是年级第二?” “考上大学是一定的了!” “是不能让大学生干活儿……” 七嘴八舌的,大家也说的热闹,这种时候夏晓兰只需要礼貌笑笑就行。刘芬被大家夸得容光焕发,成为万元户固然很高兴,夏晓兰有出息,刘芬是骨子里都骄傲!她离婚后住在娘家,就怕被别人看轻,看轻刘家,看轻夏晓兰……现在证明离婚没有错,刘芬的腰杆也能挺直。 村里人和她搭话,她声音不大,却能高高兴兴没障碍回应。 刘勇几个人的变化都很大。 才到省城呆了几个月,真的就这么不同? 七井村的人看在眼里,一些人也被勾得心痒痒。 回了家,真的是全家人一起上阵收拾。抹灰扫地,院子里的枯叶,房檐下的蜘蛛网要拿长竹竿打掉。还得把之前收拾在柜子里的被褥和床单重新铺好,不满七岁的涛涛都要帮忙,其他人也不会闲着。 刘勇说第二天要请客,乡下过年讲究个热闹,喊亲近的亲朋好友喝酒吃饭,不仅是七井村的习惯。 全家的女人都得忙活起来。 李凤梅让夏晓兰明天啥都不用管,关上门在房间里看书就行。 提前一天,就要把一些食材给准备好,李凤梅和刘芬在厨房里炸酥肉,姑嫂二人时不时说说话,炸酥肉的香气顺着窗子缝往房间里飘,夏晓兰就算是神仙也坐不住。 刚好刘勇提着一些东西,趁着天暗了要往陈家去一趟,就叫夏晓兰一起。 甥舅两人到陈家快9点,陈旺达刚从镇上喝了酒回来,这几天到处都是请陈旺达吃饭的。 “听人说你们回来了,看样子混的不错。” 刘勇和夏晓兰都穿着新衣服,不说扎眼吧,在七井村这样的乡下也不低调。刘勇就不是锦衣夜行的人,赚到点钱该咋花就咋花,他不摆阔,也不稀罕装穷。 不过听到陈旺达调侃,刘勇还是摸了摸后脑勺。 夏晓兰把给陈旺达带的东西递过去,“陈爷爷,感谢您在旧的一年对我们的照顾,新的一年快到了,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陈旺达对夏晓兰就很和颜悦色: “你今年考一个好大学,比啥东西都好!对了,你和你妈的田已经划下来了,我问了一下村里人的意见,也同意把你舅家旁边的一块空地分给你们母女俩当宅基地。” 责任田和宅基地都分到手了? 刚才来陈家真该把她妈带上,刘芬肯定很高兴。 刘勇也高兴,“谢谢达叔,让您费心了!” 152:盖房养老? 人都应该有根。 后世挺多人做生意发了财,也没说把农村的几亩地和破房子丢掉。 衣锦还乡不仅是炫耀,更有华人民族的故土情怀。 有了根,人在外漂泊也不虚,混的再差,还有个回老家的退路。夏晓兰回家告诉刘芬这个消息,她果然很高兴,要不是时间太晚,真的会摸黑去看看分到的田。 刘芬兴奋的大半夜睡不着觉,问夏晓兰能不能在母女俩分到的宅基地上盖房子。 “妈将来就和你舅舅一起养老了。” 夏晓兰无语,“妈,您还不到40岁,说啥养老!” 夏晓兰重生前差不多就是刘芬的年纪,可怜她连个人婚姻大事都没机会解决,虽然赚到了一些钱,也不敢松懈,并不觉得手里的积蓄能无忧无虑过完后半辈子。同样的年纪,她还在拼命打拼,刘芬就说到养老了,夏晓兰也是很服气。 在她看来,刘芬还年轻呢,难道以后遇到合适的不再嫁? 和夏家没关系了,不可能还可笑的替夏大军守着吧! 刘芬的确很年轻,今年还不到40岁。皮肤虽然没有养白,脸颊上养出了肉,手上的小口子在坚持用蛤蜊油养护下消失,不用拿锄头下地,她的一双手已经挺能见人了。 刘芬不敢心疼蛤蜊油那点钱,几分几毛的算啥,她要帮忙理货,粗糙的手会把衣服的布料挂坏,听夏晓兰说冬天的衣服耐折腾,夏天会有真丝的裙子,挂出来一根丝,裙子就不好卖出去了。 刘芬私下底也咂舌,穿上这种裙子岂不是啥活儿都干不了?动一动,都要怕弄脏弄坏裙子。 李凤梅当时哈哈大笑,穿得起真丝裙子的女人,还干啥活啊。 夏晓兰对刘芬一向是半哄半骗,因为她妈想象不出来以后的日子会多好,总以为眼下就是最好的了,按“蓝凤凰”的情况,就算年后生意没有年前火爆,一个月两家咋说也要分到几千吧?一年就是几万,在乡下盖一栋自己的房子,可能还是刚刚兴起的二层小楼房……估计刘芬就是这样想的。 把更好的生活摆在刘芬面前,刘芬自然会改变主意。 夏晓兰本来想顺口把她妈糊弄过去,忽然又觉得不就是在乡下盖一栋房子吗? 也花不了多少钱,就当哄她妈高兴了! 不是每一笔钱,都要花在正确的投资上对吧?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像滚雪球一样把资产增加再增加,赚的钱不就是为了让自己和身边的人过得更好么。 “好好好,在宅基地上盖一栋小楼,不过得等我高考完,咱们娘俩儿好好合计下,看看舅舅家是不是也要一起盖新房子。” 母女俩讨论了半天房子要建成啥样,睡着时都后半夜,刘芬早上倒是准时起床,夏晓兰却起晚了。 刘子涛在窗户下捏着鼻子说“兰兰姐是大懒虫”,夏晓兰穿上衣服拉开门,就拧住了他的耳朵。 “我是大懒虫,你就是小懒虫!” 刘勇大早上的都把菜买回来了,此时正在屋檐下给一只鸡拔毛。把鸡割喉放血,脖子扭到翅膀下,再把热水从鸡身上淋下去,快速翻动一下鸡,再趁着热气拔鸡毛,轻轻一捋就能解决掉鸡身上的毛。 这样宰杀处理的家禽,可能没有沥青粘毛处理的干净,但家禽的毛孔里不会有沥青残留,吃下去对人体才没危害。不好拔的小绒毛和断掉的毛根子也不怕,最后在火上燎一下就行。 “舅舅,我来帮你。” 夏晓兰凑过去,刘勇把她赶走,“灶台下去烤烤火,你舅妈给你烤了个馒头,垫垫肚子,中午再吃好的。” 刘勇忙着呢,鸡毛拔掉,鸡的内脏还要清洗。 这只鸡要留着敬神,不会剁碎了烧,必须完完整整的下锅煮,鸡不切开,鸡小腹那里开一个小洞把所有内脏掏出来,鸡屁股上还要留着三根鸡毛不拔掉。选啥样的鸡也很有讲究,尾巴毛鲜亮漂亮的,鸡冠要又红又大的大公鸡。 夏晓兰走进厨房,刚才还叫她大懒虫的涛涛,已经把烤馒头给她拿来。 “舅舅去县城买的菜?” “可不是,天没亮就跑去农贸市场,干杂货我们昨天倒是从商都带了回家,这几天总要吃点新鲜的肉、菜、蛋,今天不买足,大过年的也没处买去!就这样,农贸市场还没买到鸡,你舅在村里买了一只。” 李凤梅嘴上不停,手上动作也没停。 她在煎鱼,这道菜是必上的,寓意着年年有余。 刘芬在那里擀面条,啥主食能有一盆羊肉烩面实在? 从前那是吃不起,今年刘家赚到钱了,也不缺这点羊肉钱。灶台上两口铁锅,大馒头就蒸在另一口锅蒸笼下闷着山药稀饭,蜂窝煤炉子上放着大砂锅,小火炖着猪肘子……中午的菜色可以预计有多丰盛。 夏晓兰馒头还没吃完,就有人上门。 原来是今天要来刘家吃饭的人家,家中女人提前上门帮忙张罗饭菜。 有她们来帮忙,夏晓兰就更派不上用场了。 其中还有陈庆他妈,陈大嫂瞧着夏晓兰,都不敢认。 夏晓兰随手拿来穿的是一件鸭绒服,下身牛仔裤,一双黑色的小皮靴,在陈大嫂眼里已经完完全全是城里人打扮。普通城里姑娘都不一定有夏晓兰洋气,她哪里还有刚来七井村时的落魄样? “晓兰回来了?陈庆在家看书复习呢,你俩是同学,有空多在一起讨论下学习。” 期末考试年级第二,在陈大嫂眼里,夏晓兰当然有资格和陈庆一起学习。相互帮助,才能相互进步嘛。陈大嫂是既没有放弃让夏晓兰当儿媳妇的想法,时不时又挑剔夏晓兰性格。如果长得没那么漂亮,也没这样能干,那可就真是太完美了。 夏晓兰内心坦荡,家里帮不上忙,她去看看陈庆也行。 “陈伯娘您不要担心,陈庆哥考大学肯定没问题……我这就去您家看看。” 几个婶子和大嫂眉眼间传递着信号,陈大嫂表现的太明显了,这是想把刘勇外甥女和陈庆凑成一堆啊。陈庆没考上大学前,陈家可是发过话不许谁介绍对象的,说是处对象让陈庆分心。现在陈大嫂态度转变的好快,不就是看中夏晓兰个人优秀有本事,舅舅刘勇眼瞅着也有了能耐。 夏晓兰从刚走到家门口,就和一个女人撞了满怀。 “哎哟!谁走路不长眼睛的?” 153:亲姨你都不认识 一个女人呼痛,夏晓兰的头也痛,她还以为又是谁家来帮忙的女人,抬头一看,却是一家子站在门口。 三十多岁的女人,有点眼熟,夏晓兰敢肯定自己没见过。 女人剪着齐耳短发,脸上还抹了粉,身上穿着一件深蓝色的毛呢大衣,不像是乡下妇女。夏晓兰张张嘴,到底没叫出声。 女人仔细一看夏晓兰,反而把她给认出来: “夏晓兰你傻啦,亲姨都不认识,你妈就这样教你的?” 夏晓兰总算把那怪异的熟悉感和眼前这女人给比配上,可不就是她那个嫁到临县去的小姨刘芳吗?“夏晓兰”记忆里,上次见这个小姨还是六七年前,一下子她愣是没给认出来。 刘芳都有好几年没回娘家,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嫁去了千里之外呢。 夏晓兰这一怔,刘芳已经挤过她走进屋。 小姨夫板着脸,看上去颇有威严……记忆中,小姨夫梁秉安是国家干部,几年没见,人家官儿或许更大了,有点架子也是应该的。 “姨父,您往里面请。” 梁秉安听见夏晓兰叫他,才点点头。 “你们表姐,快叫人。” 刘芳和梁秉安生了一女一子,女儿梁欢比夏晓兰小两岁,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儿子梁宇今年才11岁,三四岁时见过夏晓兰,早对这个表姐没了印象。但夏晓兰简直是他见过最好看的人,穿得也好看,比他姐梁欢都体面,梁宇毫不迟疑叫了“表姐”。 和梁宇一比,梁欢就不行了。 16岁算是大姑娘,梁欢自视甚高,没想到被几年不见的乡下表姐给比了下去,她把头扭到一边,跟着父亲梁秉安进了屋。 红花还要绿叶衬,夏晓兰显然就更喜欢有礼貌的梁宇。 梁宇缠着夏晓兰问为啥之前没见过表姐,夏晓兰说自己住在乡下,和梁宇家离的远。梁宇满脸不信,“表姐才不是乡下人,我妈说乡下人都又穷又脏。” 夏晓兰无语,小孩儿懂啥,还不是大人教的。 记忆中小姨刘芳的确是嫌贫爱富,都几年没和娘家走动了,不知道忽然回七井村干啥。 夏晓兰领着梁宇进屋,有亲戚上门,她肯定不能再去找陈庆。 先进屋的刘芳有点呆,倒没想到今天刘家有这么多人在。杀鸡宰鱼的,看来是要吃团年饭?她想起了自己上次回娘家,大哥刘勇去邻居家借了一只鸡回来待客,让她在丈夫梁秉安面前很没面子。那顿饭吃到一半,兄妹俩就吵了起来,两家人不欢而散,刘芳赌气连饭都没吃完就走,一晃好几年,和娘家的兄姐全断了来往。 这次回来,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杀鸡宰鱼的,还有这么多村里人来帮忙,看上去挺兴旺。 刘芳有点讪讪,叫了声“大哥”,刘勇把手里的鸡肠子扔下,原来不是看花眼睛,是他小妹刘芳回来了。 刘芬性格柔顺,刘芳却很泼辣,两姐妹间但凡有利益相争,吃亏的总是刘芬,刘勇对刘芬自然更偏爱。但好几年不见刘芳,别管当初兄妹俩吵得再厉害,刘芳主动回了娘家,刘勇肯定不能再计较。 “凤梅!阿芬,你俩快出来,小芳回来了。” 李凤梅早就在厨房里听见了,要说刘家所有人里,她从前就是和刘芬不亲近,可最讨厌的就是刘芳——刘芳上次回娘家吵翻天,就是李凤梅刚生儿子刘子涛的时候,好好的喜事,被刘芳搞得不欢而散,李凤梅烦死这个趾高气扬又嘴贱的小姑子。 不行,不能生气,大过年的,还有这么多人看着呢。 李凤梅挤出一个笑脸,和刘芬一起放下手里的活。 “嫂子,二姐!” “小芳回来了呀。” 刘芬是真高兴,她也有好几年没见小妹,不想念才怪。 刘芳这次回娘家,大半原因就是为了二姐刘芬,看刘芬比记忆中老了些,精神头却还不错,又有外人在场,刘芳暂时忍下一肚子的话。 夏晓兰几人都忙着接待大稀客,把刘芳一家人招呼到堂屋里住。 夏晓兰给梁秉安泡了一杯茶,又抓出许多糖果瓜子让梁欢姐弟吃。梁秉安等夏晓兰转身去拿烤火的小炉子,把茶端起来闻了闻,“是上好的信阳毛尖,我看大哥家日子过得没你想象的差。” 刘芳没说话,梁欢看着发灰的农村土墙,“这还不差啊,连个电视机都没有,乡下一点都不好玩,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去?” 梁秉安把茶杯重重搁下,“梁欢,你在外面说话注意点,这是你舅舅家。” 梁欢噘着嘴。 刘芳忙帮女儿说话,“你吼她干啥,她也没说错。欢欢你忍一忍,我们吃完饭就走。你弟呢,转眼就不见人了?” “跟着舅舅家的孩子跑去玩儿了,梁宇一点都不讲究……” 梁欢嘴里的嫌弃一点都不掩饰。 夏晓兰提着炉子在外面听得一清二楚,算了,好歹是亲戚,大过年的别闹起来不愉快。她就当没听见,提高声音喊道:“小姨,我给你们拿炉子来了!” 刘芳一顿,不过她也没把夏晓兰放在眼里,听见了她们母女俩的话也啥,梁欢说的不是假话。 “拿进来吧,杵在门口干啥!” 夏晓兰深吸一口气,这个小姨妈的性格,真是毫不掩饰啊。 把炉子提进去,倒是姨夫梁秉安客客气气道谢,夏晓兰接受的任务就是陪刘芳一家。不喜欢归不喜欢,只把刘芳当成是难缠的客户,还是能应付下。 梁秉安和她说了几句话,发现夏晓兰有理有据,说话条理特别清晰,穿着打扮和气质都不像是乡下女孩儿。他还是几年前见过夏晓兰,那时候夏晓兰比梁宇现在大一点,已经有了掐尖要强的趋势,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虽然可以预见长大了会挺漂亮,粱秉安对她实在喜爱不起来。 没想到几年没见,夏晓兰不仅出落的比预期更漂亮,还把那讨人厌的性格改了。 这样谈吐不粗俗,漂亮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年轻女孩儿,以后的前程远大着呢。只要刘芬稍微聪明点,不要把女儿嫁给乡下的后生,夏晓兰以后的日子差不了——女孩子长得漂亮本来就是种资本,就像当年刘芳能嫁进城,也是长得好看。 刘家人长得都不差,良好的基因让夏晓兰她们这一代也继承了,不过夏晓兰尤其会长,远比她小姨刘芳年轻时还漂亮,更胜过娇生惯养长得的表妹梁欢。 梁欢见爸爸和颜悦色和夏晓兰说话,特别不高兴: “表姐,听说我二姨和姨父离婚了,你现在和二姨就住在舅舅家?” 154:小姨回来干啥? 夏晓兰觉得自己上辈子没啥姐妹缘,这辈子也是。 上辈子表姨的女儿不喜欢她,这辈子夏家两个不用说,今天见面的表妹梁欢态度也挺醉人。 面对梁欢不怀好意的询问,夏晓兰很坦然,“是呀,我现在住舅舅家。谢谢舅舅能收留我和我妈。” 确认了夏晓兰真是寄人篱下,梁欢有欢喜,也生起新的疑问:寄人篱下还穿得这么好,是舅舅家太有钱了,还是这个表姐真的和传闻中一样作风有问题? 梁欢更倾向于后一个可能。 毕竟舅舅刘勇就是农村人,表姐也不是舅舅亲女儿,这个家一看就很穷,哪能供得起表姐穿衣打扮。 梁欢有点嫉妒夏晓兰的穿着,衣服和裤子不说,脚上踩着的肯定是真皮靴子。 一双冬天的皮靴子,咋说也要几十块钱! 梁家也能让梁欢穿得起这样的皮靴,但梁家是啥条件,乡下表姐凭啥能和她相比? “表姐,我听说……” “梁欢,你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年纪不大,嘴这么碎,哪里有好女孩的教养?” 梁秉安一生气,梁欢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刘芳心疼的要命,搂着已经16岁的梁欢一直哄。 夏晓兰趁机找了借口,“姨父,我再给您端盘点心来。” 梁秉安正觉得女儿丢脸,看夏晓兰如此有眼色,也松了一口气,和颜悦色道:“你去帮忙吧,我看今天家里不少人吃饭,一会儿我叫你小姨也来帮忙。” 夏晓兰把堂屋的门带上。 哭啥哭啊,大过年的也不嫌晦气。再说还有村里人在呢,夏晓兰不想人家看热闹说闲话,懒得和小姑娘争吵,她和梁欢都六七年没见面,梁欢的恶意来得莫名其妙。 总不能姨父梁秉安多和自己说几句话,梁欢就要吃醋吧? 那夏晓兰只有离这家人远一点。 刘勇在屋檐下抽烟,他对刘芳也挂念,也兄妹俩单独相处总要吵架。妹夫梁秉安总是高人一等,刘勇这农民大舅哥很有眼色不去讨人嫌。 “你咋出来了?” 大过年的,夏晓兰不能叹气。 “我把小表妹给惹恼了,这些城里小姑娘真难哄。” “哄啥哄,你就比梁欢大两岁,她被你小姨惯坏了,不用理她。” 刘芳和一般人还不同,大部分人重男轻女,她是重女轻男。对儿子梁宇也心疼,却没有心疼梁欢多。刘芳还不像张翠和夏长征,心疼夏子毓是因为女儿能带来荣耀和利益,刘芳是觉得自己小时候啥都没有,嫁给梁秉安过上好日子,她就要给梁欢自己曾经没有的物质享受。 宠着惯着,梁欢从小就像个骄傲的小公主,刘勇就看不惯。 刘勇其实也挺偏心的,从前的“夏晓兰”也不懂事,他就不计较,到底还是梁欢难得见一次,夏晓兰这外甥女却是他看着长大的。 “也不晓得你小姨忽然回来干啥。” “我不知道,不过小姨对我妈离婚的事一点都不吃惊,他们一家应该是早知道了。” 刘勇点头,“也不奇怪,你小姨家就在临县,可能是从谁口里听到了消息。” 刘勇说着又挺生气。 和他不来往行,这几年刘芳都没回来给父母上坟扫墓,刘勇对这个小妹意见很大。梁宇跟着涛涛在外面疯跑,刘芳一家人,居然只有11岁的梁宇最接地气。 厨房里,陈大嫂也在对李凤梅说着同样的话: “刘芳咋又回来了?我还以为她真要和你们老死不相往来……瞧我这嘴,毕竟是亲兄妹,打断骨头连着筋,之前的不愉快就不要计较了。” 李凤梅心里有个疙瘩,却不能让外人看热闹,笑着说道: “那也是涛涛他爸之前挺混账,小芳和他吵架不算错,我早就惦记着这个小姑子,今天这顿团年饭有了她才算是团团圆圆。” 恰好刘芳被丈夫再三催促,不情不愿来厨房帮忙,听到大嫂的话,刘芳的心才算舒坦些。 “我那时候不是急吗,别人的娘家都红红火火,就我哥整天闲着不干正事……算了,从前的事不说了,嫂子,有我要帮忙的吗?“ 哟,这可是稀罕事。 刘芳从前回家都是娇客,别说帮忙做饭,连扫帚都不会摸一下的。 因为李凤梅是二婚身份嫁给刘勇,刘芳对她这个当嫂子的向来不太尊敬,今天真是太阳打西边儿出来了。村里人打着圆场,李凤梅和刘芳也算“一笑泯恩仇”,都没提曾经的矛盾。 刘芬向来寡言少语,在哪里给土豆削皮,刘芳凑到她身边,“二姐,等吃了饭我们俩好好聊聊。” 她还挺可怜二姐的,嫁了个混账男人,整天在婆家受气。 不过原本还能对付着把日子过下去,现在却是和夏大军离婚,带着女儿住在娘家。刘芬和李凤梅今天要干活,厨房里油污那么脏,两人做饭都没穿新衣服,刘勇要杀鸡宰鱼的,也怕血溅身上,家里就只有夏晓兰和涛涛一身新,刘芳没瞧出来娘家兄姐日子过得不太一样了,对刘芬就有居高临下的同情。 她男人梁秉安非说舅兄家条件好了,刘芳不信。 可能日子过得比几年前好,不是说分田到户了嘛,农村日子肯定有改变。 不像前几年待客都要到邻居家借一只鸡来吃,今天的菜色还挺丰盛,别是打肿脸充胖子,攒点钱都花在了过年这一顿上吧? 厨房的桌子上堆满了做熟的菜。 几盘鱼,一大盆羊肉烩面,好几个大猪肘子,还有胡萝卜烧的牛肉。酥肉炸了一盆,用面粉裹着的小鱼炸了一盆,馒头是用大蒸笼装的……刘芳估计了一下这份量,咋说也有四五桌人。 她娘家啥时候请客有这样的规模? 穷的叮当响,过年时有个肉菜就不错了,还能请四五桌人吃饭? 好几十个人饭菜,还是大荤肉菜,一顿饭下来,怎么着也要花一两百块。刘芳面色古怪,想到夏晓兰穿一身新衣服,她有个猜测: “二姐,今天总不会是晓兰订婚吧?” 一屋子人都莫名其妙看着她,刘芳抬手把头发别到耳朵后,那张脸和刘芬比起来保养的真不错。 “我这个当姨妈的,连外甥女订婚都不晓得,二姐,你也太不把我当一回事了……” 刘芳一脸控诉,刘芬一脸茫然。 定啥婚啊,莫名其妙。 陈大嫂也急了,“你家晓兰今天订婚?男方是谁?” 155:梁欢小公举 “等等,谁说晓兰今天订婚了?” 李凤梅觉得一屋子人都被刘芳带偏了,赶紧出言解释。 “不是订婚,能有这么多人,能吃这么好?” 刘芳说话向来是这么直接,在老家这边,也没几个人能被她瞧在眼里,根本都不用掩饰心思。李凤梅还没说话,帮忙的陈四嫂知道是闹了乌龙,笑着说: “我说呢,晓兰订婚一点风声都没听到,阿芳你误会了,你哥今年可是赚到了钱,请我们吃顿饭年饭吃不穷他。” 真的是请客吃饭? 刘芳有点不相信。 刘勇能赚到啥钱,整天游手好闲的。真赚到钱,哪个不先修房子,不给家里添置大件,还住着破破旧旧的老房子干嘛。乡下人没啥见识,能大吃一顿的小钱,就能被他们吹嘘。 她哥刘勇还会没变,有今天没明天,赚到点钱先满足吃喝。 刘芳不再追问,只要不是夏晓兰订婚就行……那丫头几年不见,比她想象中还要漂亮,嫁在这乡下真是可惜了。她要是帮着找个条件好的,也不必担心二姐下半辈子的生活了。 刘勇端着鸡敬了神,到中午时请的客人都陆陆续续来了。刘家没那么多桌椅板凳和碗筷,左邻右舍都凑凑,反正他们今天都在刘家吃饭,碗筷桌椅都闲置着。 村长陈旺达也来了,堂屋里也摆了一桌,梁秉安就和陈旺达一桌子。 他和这些乡下人其实没啥好说的,连德高望重的陈旺达都只是一个小村官,村长在农村有权威,其实都不算正经的国家干部。 不过梁秉安面上还过得去,他一向不喜欢落人把柄,和一桌子也能敬酒吃菜,还算和谐。 女人那一桌,刘芳母女就不太讨人喜欢了。 等到吃饭,也没别的动静,刘芳放下心,知道不是外甥女夏晓兰的订婚宴。 梁欢挺挑嘴,觉得今天的一桌子菜全是荤,只有一个山药稀饭能喝喝,她就认为乡下地方果然和她不合拍。梁欢也是作的,这年头谁家待客能搞这么多肉菜才是有面子的。 素菜清爽可口,谁稀罕呀。 肚子里缺的是油水,又不是绿色菜叶子,特别在乡下,油盐酱醋不能敞开用,谁家地里的大白菜还缺么? 梁欢在家也不是轻易能吃上这种席面,她就是小心眼挑剔,明明挺好的菜,觉得乡下做法不和她胃口。 刘芳见她没啥食欲,懒洋洋的动两筷子,生怕她饿着。 一个16岁的大姑娘了,还追着问要不要吃这个,要不要尝那个。 刘芳有多宠孩子,梁欢有多娇气,一桌子农村女人都算长见识了。 陈四嫂暗暗在咂舌:老天爷,这是养女儿呢还是养祖宗。就刘芳生的是个金闺女,她们这些人家里的女儿都是土疙瘩! 陈四嫂把眼神落在同桌的夏晓兰身上。 就算乡下闺女都是土疙瘩,夏晓兰这土疙瘩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比梁欢小公主只大了两岁,孝顺懂事还能干,梁欢闹着不吃饭,夏晓兰却怕刘芬吃不到好东西,拼命给刘芬夹菜。 这顿年饭,有惊无险的过去。 今天刘家不仅吃的丰盛,酒随便喝,烟就拆开放桌上,谁要抽就去拿。年饭还能带小孩儿,糖果瓜子也不限量,来刘家吃饭的个个都要竖着大拇指。 “勇子,你行呀!” “勇哥本来就不小气,现在更大方了。” 陈旺达给刘芬母女分田划宅基地,不能说村里人人都赞同,农村不是个个都深明大义,争一尺宽的土地都有亲兄弟打架的,更何况陈旺达给刘芬和夏晓兰划得宅基地足足有八分地,比刘勇家现在住的院子还大点。乡下的地方不值钱,但两个女人,用得着这么大的地基吗? 不服气的肯定有,不过陈旺达向来强势,刘勇这次回来仿佛是发了财,一时才没有酸话传到夏晓兰几人耳朵里。这顿饭过后,吃人嘴软,刘勇对大家客客气气,私下里也不好再说啥。 “你是当哥的,阿芬她们母女只有你这依靠,要是修房子不称手,你帮衬下,我哪里也可以先借一点。” 陈旺达这话都说了,夏晓兰不得不表态: “陈爷爷,谢谢您的好意,我和我妈商量过,等过了七月再动工修房子。我们先凑一凑钱,到时候要是不够,再向您开口。” 刘勇也点头,“达叔,修房子的钱您不用担心,我能不管阿芬母女俩吗?” 他还不如外甥女有钱呢,这话却不好当着村里人说,毕竟两个女人手里有钱怕别人打主意。 刘芳听得糊里糊涂,村里这是给刘芬和外甥女划了宅基地,母女俩要盖房子,彻底在七井村安家落户了? 就算是修两三间红砖平房,咋说也要几千块吧,她哥刘勇哪里拿得出这钱,又当着众人面吹牛逼! 刘勇把牛吹出去,大家都知道刘芳嫁得好,她听见这事儿了却不能不有所表示。 她看了梁秉安一眼,梁秉安脸喝得通红: “等孩子二姨盖房子的时候,我也出2000块钱支援下。” 大家都轰然叫好,梁秉安微微自得,刘芳有点心痛两千块钱,不过到底是亲姐妹,她二姐就是命苦,拉扯下也没啥。 夏晓兰对小姨一家的印象掰回来点,虽然她不需要那两千块,人家到底是答应要帮忙。 她的感动大概就只持续了三秒钟,梁欢出乎意料跳出来: “我看表姐身上穿的衣服也挺好的,二姨修房子哪用我们家出钱。妈,你不是说二姨离婚了可怜,表姐为啥还能穿这么好的衣服?” 梁欢这话说的,让大家都很尴尬。 村里人都知道夏晓兰能干,再不济刘勇发财了,当舅舅的要补贴下外甥女有啥关系,梁欢非要当着外人说这个,太不分场合。 从到了刘家吃饭,陈庆都没机会和夏晓兰说上话呢,他都没见过这样的夏晓兰,漂亮的让他自惭形秽。此时陈庆十分想替夏晓兰出头,他爷爷却仿佛知晓他的心事,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阿勇,小芳难得回家一趟,今天这饭就吃到这里,你们一家人好好说说话吧。” 陈旺达带头一走,其他人也不好意思留。 幸好也只有两桌喝酒的,其他人碗筷桌椅,都提前收拾好了。 “凤梅,剩下的你慢慢收拾没问题吧?” “我们就先走了!” 陈庆一步三回头,还是被他亲妈给拖走了。 刘家说不定就要吵架的,留在这里看热闹太不厚道。 等到村里人走了,李凤梅把手里的碗一扔: “欢欢,好好的团年饭,你说这种话干啥?” 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教的是啥闺女啊,看把气氛给毁的。 被自己女儿拆台,刘芳表情讪讪,不过一听李凤梅批评梁欢,她就开始护犊子:“大嫂,欢欢还小呢,你和她计较干啥,再说她也没说错……晓兰,不是姨妈说你,你从前就掐尖要强,不干活不爱学习就讲究吃穿,不是说你不能穿新衣服,你也得看看现在是啥情况吧?” 梁欢有的,夏晓兰就一定要有吗? 投胎不同,就决定了夏晓兰和梁欢之间存在的差距。 刘芳说的理所当然,梁秉安站起来,身体有点摇摇晃晃,“你住嘴!哪来那么多废话,我都当众说出去要支援欢欢她二姨2000块钱建房子,难道我在家里还没资格做这个主了?” 156:为啥无事献殷勤 梁秉安的话,在替梁欢和刘芳找补呢。 梁秉安也觉得刘芳没事儿找事,钱是她要给的,他张口就是两千,也是为了刘芳在娘家的面子。可是话说出去了,拆台的也是刘芳和梁欢。钱是一定要花出去,还不讨别人的感激,梁秉安就觉得这样办事太蠢了。 “不用不用……” 刘芬拼命摆手。 她也没想过要让妹妹和妹夫支援,之前几年刘芳都不和娘家走动。刘芬又是个没本事的,在夏家时没有财务自由,夏大军也不可能陪她去临县,她偷偷摸摸攒过两次鸡蛋托人给妹妹家送去过,此外竟没有其他更多的联系。 好不容易今年刘芳带着一家人回娘家,大过年的吵架多不好。 刘芬是家和万事兴,刘勇却炸了: “刘芳,你把话说清楚,晓兰咋就不能穿新衣服了?就你家梁欢是宝,其他闺女都是草啊!” 梁秉安还看着她呢,刘芳也不敢继续点火,梁欢有点怕她爸,却又觉得舅舅刘勇偏心,她“直言不讳”的性格和刘芳是一模一样: “舅舅,我们都听人说了,二姨和姨父因为晓兰表姐的事离婚了,二姨带着表姐住在你家……我们就是想帮助下二姨,我妈才说回来的。但看表姐一点都不心疼你和二姨,我刚才不该当着别人的面那样说,我就是感到奇怪……” 要不和夏晓兰站在一起,梁欢也是亭亭玉立的美少女。 她五官长得好看,刘芳从来不让她干家务,也舍得在衣服上花钱,梁欢就是个娇滴滴的城里女孩儿。 刘勇到底不好对着外甥女发火,就认真解释: “你表姐的衣服不是舅舅买的,也不是你二姨买的,都是她自己赚的钱。” 刘勇混账归混账,梁秉安却知道这大舅子向来不屑说谎。 他赶在梁欢质疑前开口,“晓兰是招工了?” 几年没了解刘芳娘家事,除了听说刘芬和夏大军离婚,梁秉安对夏晓兰的情况也不太清楚。既然开始赚钱了,那就是有工作,面向农村户口的招工机会很少,夏晓兰可能也是赶上了好时候,加上有自己外貌的优势……梁秉安猜,夏晓兰工作应该是百货商店售货员一类。 这也可以解释夏晓兰的变化,在百货商店上班,的确容易比一般人时髦。 有个工作更好。 梁秉安很满意,夏晓兰总算找到说话的机会,“姨父,我不是招工了,我是在干个体户。” 啊,干个体户? 梁秉安没想到,刘芳已经是下意识尖着声道:“你咋能去干个体户?丢死人了!人家要知道你是我刘芳的外甥女,让我还咋好意思出门!” 得,刘芳一说话,夏晓兰和李凤梅、刘勇、刘芬,全部被她得罪了。 四个人都是个体户啊。 夏晓兰很认真的提醒,“小姨,你放心,别人本来也不知道我是你外甥女,以后在大街上碰到,我也躲得远远的。” 6年才见一次,夏晓兰不觉得她能让刘芳丢人, 梁秉安很生气,今天总是被刘芳抢话。娶了个空有脸蛋的女人就是这样,多年来对他仕途毫无帮助,不拖累他就算祖坟冒青烟。 “你像个当姨妈的?晓兰和二姐这是处在特殊时期,当个体户是为了解决生活困难,早想你我也不知道她们母女的情况,如今知道了就要拉扯下,她还用去干个体户?” 梁秉安不愧是干部身份,总能替刘芳圆场。 几句话说的大家都心头舒服,夏晓兰觉得这个小姨父满口场面话,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她也不介意对小姨父客客气气。 “姨父,我觉得自己干个体户挺好的……” “咳咳,晓兰,你高中毕业没有?我看看有没招工的机会,不过你要去姨父家在的河东县工作,不晓得你愿意不愿意?” 梁秉安打断了夏晓兰的推脱,夏晓兰有点拿不准小姨一家的意思。 之前明明不走动了,忽然跳出来,又要支援修房子,又要给她安排工作的,到底有啥意思啊? 说刘芳可怜同情她们母女也不见得,梁家条件好,夏家日子过得苦哈哈,刘芬更是夏家的末等人。刘勇自家日子都在温饱线上,别管他是不是偷鸡摸狗,牙缝里挤点钱还要支援下刘芬母女。 刘芳呢? 和刘勇吵架,一狠心还能几年不联系,也没有关心她二姐在夏家日子过得咋样。 夏晓兰决定静观其变: “姨父,我是初中毕业的。” 初中毕业,现在读高三,7月份就要高考的事她没说。 梁秉安脸色微僵,梁欢根本不掩饰自己的鄙视。才读了初中啊?初中生有啥用,城镇里那么多初中生都找不到工作,不求考上个中专,高中总要念一个吧? “初中啊,也能试一试,不过要找机会……” 梁秉安真要安排个工作还是行的,不过他不能把话说的太满,轻轻松松就答应,也显示不出他这个人情的可贵之处。 夏晓兰不想再和官僚作风的姨父兜圈子了。 刘芳更心急,“二姐,我实话告诉你吧,我今天回来不仅是要和大哥和解,也是听人说你和晓兰她爸离婚,你们母女俩都被夏家赶出来,我怕你们日子过不下去。没想到村里给你们划了宅基地又分了土地,可你们母女俩都是女的,家里没有个男的劳力,村里分的田地就你俩自己种?你也知道我说话就这样,可我心是好的啊,欢欢她爸说支援你们两千元建房子,我是同意的……要是还不够,我做主再给你们添两千,这钱不要你们还的,你拿着就放心用。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捉鬼大师   蔡姬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   差生(H)   鉴昭行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