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们还有什么可问的?” “你态度给我放客气点!”陈明啪的拍一下桌子,指着他胸前斑斑点点的血迹道:“你就坐在死者面对面靠近通道的座位,论时间和地点,就你最有动手的可能!” “我坐她对面,我就是凶手了?你们公安办案可真厉害啊!”男人轻蔑道:“想让我对你们客气,你们也得干干人事!你们要没证据证明是我杀了她,就甭跟我废话!” 如此嚣张的态度,差点把陈明给气笑了,“张郁,你身上怎么会有死者喷洒的鲜血?” “我怎么知道!”张郁不耐烦道:“我当时闭着眼睛在打盹,我管其他人在干什么。” “那么血溅到你身上,你就没闻到血腥味,或者感受到血的温热感觉?” “没有,车厢里的味道太重,太难闻了,我是感受到一点温热的东西撒在我脸上,当时闭着眼睛用手擦了一下脸,也没太在意。对面的女人一上车就在咳嗽,有好几次都咳在我脸上了,我骂她两句,她还拿眼横我,跟我呛了两句,我就懒得理她了。” 他的脸上、手上的确有擦拭过血迹,遗留下来的淡淡血痕。 付靳锋仔细打量他两眼,忽然问:“你左手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 那是四道细细的新鲜疤痕,看起来像是某种抓痕,抓破了皮肤的表层。 “哦,这是被我妻子抓得。”张天建把手放到桌子底下,目光阴恻恻地道:“她脾气很暴躁,我出门前跟她吵了一架,她气愤之下挠了我一爪。” 付靳锋盯着他的脸,似乎在辨别他说话的真假。 旁边陈明记好了审问记录,让刘肃换一个人。 这次进来的是个四十多岁,长相斯文,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灰色中山装中年人,名叫冯学海,是一名中学老师,他的座位在死者背对的后方位置。 陈明开门见山道:“冯学海,火车进入隧道时,有人看见你从座位上站起来了,你在那个时间段做了什么?” “我的包在行李架上,我下一个站就要下了,我经常坐这辆火车,知道过了隧道再开一会儿就要到站,我是想把我的行李拿下来,这才站起身来。”冯学海推着眼镜框道。 付靳锋低头查看列车长给的乘客信息表,冯学海的确是这辆火车的常客,基本每个月都会坐这趟火车往返两个地区。 他问:“当时车厢里灯光昏暗,你为什么不等火车钻出隧道再拿行李,要在火车钻隧道的时候去拿,你戴着眼镜,能看清自己的行李吗?” “公安同志,我是戴着眼镜,可我不是瞎子,我有什么看不见的?我就一个牛皮公文包,一个藤木箱子,哪怕黑灯瞎火,我摸也能摸到自己的行李。”冯学海脸色不愉道。 陈明接话问:“那么你站起来的时候,有看到死者也站起了吗?” “我背对着她,哪里看得到。” “哦?可是有人看见你站起来的时候,把头转了过去。” 冯学海瞪大了眼睛,“谁看见了,这根本不可能!我没事转过去看那女同志干嘛?” “也许,你看得不是她?看得是别人呢?”肖窈插嘴说一句。 锅炉房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她,陈明面色严肃问:“你说得是什么意思?” “我就是随便一猜,你们想啊,冯老师什么时候不拿行李,非得在火车钻隧道的时候拿行李,纵然他经常坐这趟火车,对这趟火车很了解,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拿行李,还是很奇怪不是吗?再者,据3号车厢其他乘客所说,火车钻隧道之时,看到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并把头偏向死者的方向,这个时候,如果他不是杀人凶手,那么他转头的时候,一定发现了死者的异常,或者看见了真凶。” 肖窈慢悠悠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猜测,具体情况如何,还是由你们公安同志定论。” 所有人又把目光看向冯学海,陈明脸色阴沉:“你到底看到了什么,这个时候你还要隐瞒,你会被当成杀人疑凶抓起来判刑。” 冯学海低头沉默了一会儿:“我其实也没看见什么,就是听到死者叫了一声,好像是她喝水的杯子倒在了她的身上。” 刘肃恍然大悟,“这就是死者在火车进入隧道站起来到过道的原因,应该是她杯子里的水撒了她一身,连同她座位也打湿了一些,她才站起来。” 公安乘警们已经勘察过死者座位周边的情况,的确,死者的座位有些湿润,死者衣角下摆处,裤子大腿处都有打湿过的痕迹,冯学海应该没撒谎。 陈明没再问冯学海,传下一个人进来审问。 这次进来的是一个十七八岁左右的年轻姑娘,长得细眉细眼,跟肖窈一样梳着一堆麻花辫子,穿着一身浅蓝色的方格子双扣春长衫,皮肤也挺白净,看起来还挺漂亮。 她进来就咋咋呼呼地说:“我是挨着死者坐没错,她实在太讨厌了,上车就一直咳个不停,也不知道避着点人,一会儿又往地上吐,一会儿又翻她的包裹,弄得窸窸窣窣响,一会儿又吃药打水,打扰我睡觉,期间她还一直往我的座位挤,我坐在中间,右边是个大爷,也往我身边挤,我被他俩挤着,想眯着眼睛睡一会儿都不行,烦死我了!” 付靳锋问:“她吃了几次药?吃得什么药?” “两次,早上上车,还有中午那会儿吃了次药,好像是止咳的药吧,就是用四四方方的小纸包住的那种药,有好几种药呢。”名叫何晓蓉的年轻姑娘说。 “火车进入隧道之时,你在做什么?” “我在吃我带得窝头,一不小心碰到了死者放在桌上的水杯,当时她应该想吃药,可能她以为是自己碰到的,也没骂我,就站起来身来,估计想擦身上的水。” “你认识死者吗?” “不认识。” “你一个人上火车的?” “不是,我和我朋友一起坐火车的,我们的票分开了,她在4号车厢,我在三号车厢。” “你们要去哪里?” “去北京,听说那里能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很大。” 最后进来的一个嫌疑人,是一个瘦瘦高高,面庞很长,像是长了一张马脸的男人,名叫马永超,年纪不过二十五岁,他也是死者倒地之时,钳制住肖窈的四个男人之一,他的座位在死者左侧斜对面靠过道的位置。 他进来以后,神情十分镇定:“公安同志,我什么都没看见,我只是听到有人喊杀人了,过去帮忙而已。” 付靳锋低头看着手中的乘客资料表道:“你认识死者?” “不认识,不过有过一面之缘,在火车站国营饭店前,她慌慌忙忙地从一条路跑过来,撞到了我。” “从哪条路跑过来撞到你?” “东街那条小路吧,当时撞到我,连声对不起都没说,就跑进国营饭店里了。” 陈明沉思,“当时离火车发车的时间 应该还有一个多小时,她这么着急慌忙地从那条路跑到国营饭店干什么?” 马永超两手一摊:“这我哪知道,兴许她是在赴约,国营饭店有人在等她说不定。” “可她是一个人上车,三个车厢里的乘客都说不认识他。”站在陈明身后的刘肃道。 “你当时看见她跑过来撞到你的时候,有什么异常没有?”付靳锋又问。 马永超仔细想了想:“感觉她挺慌乱的,还时不时回头,像是在躲避什么人。” “难道是凶手在追杀她?她在上火车之前,遇到了什么事,惹到了什么不该惹的人?”刘肃的‘徒弟’进行猜测:“可是不对啊,凶手要在那个时候想追杀她的话,在人流量多的国营饭店或者火车站动手不更好吗?他可以利用人多的优势逃跑,哪像现在,被困在火车里,被我们调查,无法脱身。” “兴许,凶手杀死者,只是一时兴起?”肖窈开口。 刘肃鼻子里哼了一声:“你是不是想说,凶手在上车之前就跟死者起了冲突,等到火车进隧道的时候,他临时起意,突发奇想的杀了死者。” 肖窈毫不客气地点头:“没错。” “那照你这么说的话,刚才我们审问的几个人中,就有两三个符合你的想法,包括这个冯永超。” “哎?冤枉啊,死者虽然撞到了我,但我不至于为这点事情杀了她啊!”马永超急忙辩解。 “老刘,先把他带离这里。”付靳锋发话。 等刘肃带着马永超离开这里,他对着在场包括肖窈在内的六个人道:“各位对此案有什么想法?” 陈明率先道:“死者是一个人上的火车,从她随身携带的物品来看,她的家境情况一般,衣服都比较陈旧,身上也没带多少钱票,只有零星几件衣服,为数不多的粮票和一些日常洗漱用品,另外榕市的特产点心之类的,一些药,还有一张病历,她患有较为严重的咳喘病,她大概是专门来榕市医院治病,顺便买些特产,想带回家给她的家人吃。” 那个年纪五十岁左右,看起来也挺有办案经验的老公安道:“死者死于利刃割喉失血休克死亡,要做到一刀割喉,光有锋利的凶器还不够,还需要足够的力气才能一刀割断。死者不但被割断了喉咙,还被准确的割断了声带,这就意味着,凶手很有可能对人体器官有一定的了解,又或者有过犯案前科,我认为,男性出手的几率比较大。” 火车命案4 真凶暴露 “老覃, 你有怀疑的人吗?”付靳锋问。 老覃皱着眉头想了想,“我认为,包兴振、张郁、冯永超嫌疑最大, 包兴振和冯永超的座位都在死者附近, 案发之时, 他们统一没看到, 没闻到血的味道,第一时间冲到3号车厢连接处抓住肖大芳同志,未免太过热情、热心了点, 大有要把杀人嫌疑嫁祸到肖同志身上的嫌疑。张郁面对面坐在死者对面, 身上带着死者被割喉咙之时喷洒的血迹,他的左手背上还有几道新鲜的抓痕,如果死者死前跟人有过冲突,他的嫌疑和作案时机都很大。” 付靳锋点点头,又问其他人,“你们怀疑谁?” 一个乘警道:“我们把死者附近乘客所携带的包裹, 包括整个三号车厢都仔细搜查了一片, 没找到凶器, 倒是从死者座位旁边的过道,到车厢连接处带血的脚印都查了一个遍, 嫌疑最大的就是现在的七位嫌疑人。其中,肖大芳同志脚上的鞋子上没粘血, 脚上血迹较多的, 跟覃公安说得三人相符合。” “我认为, 不一定是这三个人下得手,也有可能是女人下手。”另一名公安提出反对意见,“一个女人如果受到刺激, 在情绪极端失控下,会爆发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力量,就比如肖同志先前被包兴振四人冤枉成杀人凶手,她气愤之下,直接把他们的脸打肿了!” 肖窈:...... 这也能扯上她? 扯了扯嘴角,肖窈认同道:“我也觉得女人有动手的可能。” “你有什么依据?”老覃本就不满意付靳锋把这个带有杀人嫌疑的肖大芳,留在他们乘警审问的地方,看她反驳自己多年的办案经验,心里很不爽,说话十分不客气,“你不是我们公安系统的人,不要头脑一热,胡言推测。” “我自然是有些依据的。”肖窈摊开自己一直拽在手心里一粒米粒大小的三角形铁片,“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几个乘警公安凑到她面前,仔细观看,没看出来那个什么玩意儿。 倒是付靳锋看出了眉头:“这是某种刀片断裂后的一角,看材质,很像是我们男同志刮胡子用的那种双面刀片。” 众人神情一下亢奋起来,“难道这就是杀害死者的凶器?肖同志,你是从哪找到的?” 肖窈将那个小铁片放在桌子上道:“在死者尸体身下的血滩中发现。” 那个铁片很薄,不到两毫米宽,又只有米粒大小,要混入大滩的血迹中,不仔细看,的确看不到。 众人有些惊异,她到底是什么来头,不怕死人也就算了,居然还敢观察死者尸体,从尸体下的血滩中找出物证。 不过不管她是什么来头,目前她没杀人嫌疑,付靳锋又像是跟她认识,站在她这一边,他们也不会多问。 陈明推测:“如果这个小铁片是凶器的话,如付公安所言,它是刮胡刀,只有男性才用,女性不可能用刮胡刀吧?” “谁说女性不能用了?”肖窈指着锅炉房煤炉旁边桌子上放着的一张老旧画报道:“看到那张画报上穿布拉吉和短袖长袍的女星照片没有,她们腋下没有毛,一般用直剃式刮胡刀进行刮毛,让腋下看起来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很多爱美的女同志也有样学样,跟着用刮胡刀剃毛。当然,很多会理发的女同志,也会用这种刀给别人刮头、刮脸、刮胡子等等。” 六零年代的刮胡刀不像后世那样有多种多样的刮胡刀用具,方便男士刮胡子,这年代男同志们用的刮胡刀,大多都是一种长约14--17厘米之间的折叠式刀具。 这种刀具,下半部分是木头做得木柄,中间有个凹槽,方便人们拿刀,刀也可以折叠放入凹槽,不会伤到人的手。 上半部分有5-7厘米长,两个可折叠在一起的刀片凹口,一个反方向的刀盖,避免刀刃放进口袋里,锋利的刀片划伤衣物或人。 两个折叠刀片凹口,可以同时放两个刀片,拉开一段距离同时使用。 一般来说,大家只会拉开一个刀片凹口,安装上双面刀刃进行刮头或者刮胡子。 直剃式刮胡刀的刀片,是用类似于火柴盒一样的盒子装着双面刀片,盒子里装着3-5个刀片,每个双面刀片都是用独立坚硬的油纸包裹着,刀片四四方方,长宽度约为五厘米,中间有一道波浪形的齿痕,要换刀片之时,需要沿着中间的齿痕小心对折,将四四方方的刀片折成两道小的刀片,将其中一个刀片,安装在直剃刀的凹口上就可以使用,剩下的小刀片放回盒子里,等凹口上的刀片钝了换着使用。 这种老式剃胡刀的刀片既薄又锋利,很多人在对折掰开双面刀片的时候,总会被刀片割个小伤口,通常只会伤在表面,冒一点血珠,两三天伤口就好。 这种刀片,安装在刀槽里,刮胡子刮得利索干净,要用来割其他较为坚硬东西的话,如果没放在刀槽里,就用薄薄的刀片割,很容易把刀片割断。 刘肃恍然大悟:“这就是这个小刀片遗落在死者身下血滩的原因,凶手怕引人注目,没有用体积较 大的直剃式刮胡刀动手,而是用双面刀的一半小刀片动手。那刀片又利又薄,她要想一口气割断喉咙,杀死死者,势必要用很大的力气!这样一来,刀片承受不住她的力道,又或者是死者喉咙间的骨骼太硬,刀片从中折断,这个小刀片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折断一小截遗留在死者的喉咙里,等到死者踉踉跄跄地走到车厢连接处,直挺挺地倒在地上,她喉咙卡住的这一点小碎片,也随之掉落在地上,被她的血给淹住。” “那么问题来了,凶器在哪呢?”刘肃徒弟问。 “通常凶手杀完人,会把凶器进行藏匿、丢弃或毁灭,但这次命案发生在空间狭窄的火车车厢内,要把凶器藏起来或随身携带肯定不现实,当时火车车厢两侧的窗户全都开着,我倾向于凶手把凶器丢弃在车窗外。” “老刘说得不错。”付靳锋点头,看着刘肃道:“这就需要你们铁道局的乘警和工作人员,前往同林隧道两侧,寻找凶器。” 凶手是在隧道里行凶,为了避免被人怀疑,她必然会在行凶完后,立即把刀片扔到火车窗外去,避免别人抓住她的把柄。 刘肃二话不说,拉上列车长,马上联络同林湾站台上的工作人员,都拿上电筒,前往距离站台大约两公里的同林火车隧道搜寻凶器。 刘肃的徒弟还有一点想不明白,“凶手为什么要选择在火车钻隧道,黑灯瞎火的时候对死者下手?火车还没到站,她这时候下手,不就暴露了自己?” “兴许,她想过要趁黑跳窗逃走,可能因为什么事情没成功,又或者,她知道下一站即将到站,想到站以后趁乱离开,没想到付公安在火车上,反应很快地将2、3、4号车厢全部封闭,不允许任何人离开,把她困在了原地。”陈明摸着下巴,意味深长道:“凶手现在肯定坐立难安。” 老覃眉头拧得很紧:“按照你们的想法,凶手有可能是个女性,并且跟死者之前产生过冲突,还对这辆火车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过了火车隧道,很快就到下一站,那么这七个嫌疑人中,谁符合你们的猜想?” 一个年轻的公安想了想,一一捋着思绪道:“从刚才三次审问来看,第一个嫌疑人,肖大芳同志,已经被付公安和齐军医排除了杀人嫌疑。 第二名嫌疑人,蒋一琼,她跟死者是同一个市的人,在上火车之前,她在榕市火车站的国营饭店,跟死者发生了冲突,在死者倒地之时,第一个发出尖叫,大有一种报案式杀人疑凶的嫌疑。 第三名嫌疑人,包兴振,个头高大,力气十足,案发的第一时间,死者就站在他旁边的过道上被割喉,他却声称没看见有其他嫌疑人,也没闻到血腥味、看到地上的血腥味,第一时间去抓肖同志,让人感觉很奇怪。 第四名嫌疑人,张郁,就坐在死者的对面,是唯一一个身上沾染死者被割喉咙时呈喷射状鲜血的人,并且他手上有道新鲜的抓痕,形迹可疑,也是最有可能对死者动手的人。 第五名嫌疑人,冯学海,时常坐这辆火车,对这辆火车停站点及隧道长短很熟悉,火车钻隧道之时,他不同常理的摸黑拿行李,在被问及是否在火车隧道时站起身来,第一时间进行否认,他也有相当大的作案嫌疑。 第六名嫌疑人,何晓蓉,挨着死者坐,乍一看没有什么嫌疑,但她年轻,身体健康,又处于死者右手边的位置,如果是她从右手边对死者下手,也不是不可能。 最后第七名嫌疑人,冯永超,跟包兴振一样,死者被割喉时,他没发
相关推荐:
莫求仙缘
一不小心攻略了男主
毒瘤
泰莉的乐園(GL SM)(繁/简)
切切(百合)
小人物(胖受)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在爱里的人
一梦三四年
林峰林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