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些吧? 周忱没有吭声,而是选择默默聆听。 “货币就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包括但不限于钱币、金银、宝钞等物。” 朱高煦抿了一口茶水,耐心解释道:“当年我们为什么要抢救宝钞?如果任由这宝钞不断贬值下去,又会是什么后果?” “后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朝廷制定的货币,也就是宝钞,将会彻底沦为废纸,而这样一来损失最惨重之人,反倒是平头老百姓,因为那些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早就将金银藏在了家里面,他们倒不会受什么太大影响!” “但是,这样一来,那货币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流通!” 货币存在的本质,在于流通。 周忱听得满脸茫然,很是难以理解。 朱高煦见状举了个例子。 “方才朕所说的银本位,就是把银子当做主流货币,我知道你们你们一直致力于完成这一步,但是朕现在要告诉你,绝不能这样做!” 话听到这儿,周忱一头雾水。 的确,他和夏元吉讨论过很多次,那就是致力于将白银作为大明王朝的主流货币,根本原因就在于白银不会贬值,而且还是老百姓都习以为常用习惯了的货币。 因为大明的银子产量一直都不算太多,也就宁国也就是之前的倭国那边的银矿逐步开采,再加上郑和下西洋这些年,大明的银子多了一些。 其实大明之所以不用白银做主要的货币,还不是因为白银的储备太少,根本无法做到天下流通。 再加上这些个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一直都有在家里藏银子的习惯,所以大明根本就没有足够多的银子用来流通,更别说因为银子太多而发生贬值。 周忱和夏元吉的设想是,随着皇家制造局那些大匠宗师的技术不断提高,朝廷开采银矿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带来的就是逐年增多的白银税收,这也是他们这两位户部尚书兼财税专家敢这么做的原因。 可是现在皇帝陛下竟然不容易用银子做主流货币! 朱高煦兼他不解,又举了个粗浅的具体例子。 “这么说吧,比如此次郑和开启远航贸易,出海与西洋各国做买卖,恂如你觉得他们能够带回来多少银子?” “只怕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周忱很实诚地回答道。 他身为武德皇帝的心腹,自然清楚为了这一次远航贸易,皇室和勋贵集团准备了整整数年之久,就是奔着赚那些外邦蛮夷的钱去的! “我们假定此次郑和能够带回来五千万两雪花白银,然后皇室会将其用以开支军费,下发到每一个大明战兵手中,而这些战兵他们的妻子家人会拿着这些银子去购买布匹、粮食等生活物资,最后这些银子就会落到富商巨贾的手里面!” “接下来会是什么?这五千万两白银大部分都会被埋进富商巨贾和达官显贵的院子里面,根本就不会流通也流通不起来,那这五千万两白银对我大明有什么意义?” 周忱顺着这个思路去想,渐渐琢磨出了一些味道。 “这进入大明的五千万两白银,并没有起到货币应有的作用,相反的反倒是成为了大明财富流失的罪魁祸首,因为水师是与外邦蛮夷做买卖,也会付出我大明的瓷器、茶叶和丝绸等特产,而换回来的白银最终却被埋进了地底下,你说我大明是赚了还是亏了?” “说到底,不管是金子,还是银子,其本身不过就是一种比较稀有的金属,其价值的多少是人为赋予的,取决于一两金子和一两银子能够换取多少生产出来的粮食、布匹等实用的商品!” “咱们试想一下,若是郑和水师的海外贸易,全部都采用白银结算,那一次至少都是几千万银子涌入大明,不说多了,十次之后会有多少白银涌进来?再加上天下各地的银矿开采,不出二十年大明境内就有数亿两的白银!” “短时间内白银暴增并不会给大明百姓带来任何的好处,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物价,相应地白银的购买力也会开始贬值,比之以前下降数倍不止,所以我才会说银本位要不得,比起宝钞更加脆弱!” 周忱听后脸色大变,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第862章 枷锁!货币储备金委员会! 白银暴增! 这对百姓而言有什么意义? 没有丝毫益处,反倒是后患无穷! 他周忱可不是什么身居高位不敢俯下身子的达官显贵! 当年周忱初到江南的时候,为了了解江南官田的实际情况,不惜深入民间游走各地了解实情,亲眼目睹了那些被士绅豪强压榨奴役的江南百姓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所以他比谁都要清楚这民间疾苦! 寻常老百姓真正的货币,其实是铜钱,一文一文的铜钱,花得特别仔细小心的那种。 只有家境稍微好一些的百姓人家,才会使用碎银子,也就是所说的一钱银子两钱银子等等,将一两银子打碎了来花! 总而言之,银子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老百姓的货币,而是士绅官员和达官显贵的货币。 银子突然之间大量增多,就会造成银价不可避免地贬值,或者说造成物价相应地提高! 可是寻常老百姓手里面能有多少银子? 他们什么都没有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物价飞涨,自己手里面这点银子原本可以够买十斤大米,现在却只能够买八九斤甚至是六七斤,而且购买力还在逐年下降! 一想到那个可怕的后果,周忱顿时就坐不住了。 “陛下,那远洋贸易绝不能全部使用白银交易,否则会给大明埋下巨大隐患!” 朱高煦闻言笑呵呵地点了点头,道:“放心吧,朕早就嘱咐过郑和了。” “远航贸易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以物易物,毕竟贸易的本质就是互通有无,外邦蛮夷想要我大明王朝的国货,诸如茶叶、瓷器和丝绸等物,那就必须拿出他们自己的宝贝来,进行同等价值地交换!” “如果实在没有可用于交换的珍惜宝贝,郑和他们首先考虑的也会是使用黄金交易,其次才是白银交易,相比于白银银矿较多且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金本位要比银本位稳定不少。” “那陛下我们为何不……”周忱下意识地追问道。 朱高煦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笑骂道:“你他娘地上哪儿找那么多金子去?” 金矿本就比银矿稀少,而且金矿开采技术更难,毕竟就那么点金矿,也没人愿意去研究啊! 大明朝的采矿技术,不管是金矿还是银矿或者说盐矿,可以说是没有技术可言,直接拿人命去堆就行了。 在这种大前提大背景之下,可想而知这采矿效率会是何等之低下了。 “我大明不要金本位也不要银本位,而是要“纸本位”!” “纸本位?”周忱脸色微变,“陛下的意思是……宝钞?” “是宝钞,但也不是宝钞,或者说宝钞即将会被取缔掉!” 朱高煦吐出了一口浊气,眼中闪过道道精光。 “大明钱庄最重要的职责,或者说它的第一职能,是发行货币!” “可是大明宝钞却不是大明钱庄发行的,而是朝廷发行的,这二者之间存在着区别,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周忱思索了片刻,脑海之中陡然划过了一道亮光。 “陛下的意思是……财权分割?!” “没错!”朱高煦笑呵呵地点了点头,“就是财权分割!” “大明宝钞以前是由户部下辖的宝钞提举司发行,其结果你自然也看到了,如果当年不是朕出手创设了这大明钱庄,动用国库和内帑所有银钱硬生生地砸了进去,这才将大明宝钞给抢救回来了!” “大明宝钞为什么会不断贬值?还不是因为朝廷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发行数量又无限制,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前车之鉴就摆在眼前,若是继续将这发行宝钞的权力留给朝廷,朕担心迟早有那么一天,朕的某个不肖子孙缺钱使了,他就会把主意打到这宝钞上面,所以必须要做财权分割!” “朕意大明钱庄更名为大明银行,日后户部尚书兼任银行总行行长一职,统筹监管天下各地州府郡县的支行分行,并且废除宝钞提举司,一应官员并入大明银行,专司银行货币发行纸币一事!” “此外朕会让三法司牵头成立一个大明货币储备金委员会,专司负责监察银行一应事务,包括但不限于发行货币、代理国库、调节货币流通、监督各地银行和管理金融等各大方面,户部尚书不得进入委员会并且将受其管控,恂如觉得如何?” 周忱早就已经瞪大了眼睛,愣在了原地。 废除宝钞! 废除大明钞法! 将朝廷发行货币的权力过渡到大明银行! 并且由三法司高官成立货币储备金委员会,说白了就是银行监察委员会,监察整个大明银行的运转! 这一套监察体系,分明就是为了大明银行而设! 周忱原本以为,他对这大明钱庄已经极其重视了,可是现在他才知道,自己还是远远小觑了这大明钱庄! 皇帝陛下,不,当年的汉王殿下,创设这大明钱庄,深意竟然如此长远! 谋定而后动,不外如是啊这! 周忱激动得浑身发颤,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他当然听明白了,皇帝陛下为何要这样做,目的就是分割财权! 分割什么财权? 朝廷的财权! 皇帝的财权! 以往不管是国库还是内帑,大明皇帝都有资格直接调动,想用就用没有丝毫节制! 但是现在,情况却完全不一样了。 自从当年永乐年间,太子朱高煦提议分割财权后,大明的国库和内帑就彻底区分开了。 户部负责征收农税与盐税,然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库全部用于发展民生。 皇帝的税务局则负责征收商税、矿税,专门用于承担皇室成员的一切用度以及大明王朝的所有军费开支! 但是,这一次的财政切割,并没有形成明文规定,而且大前提是永乐皇帝陛下和武德皇帝陛下二人都比较贤明,都可以做到为了百姓谋福祉而委屈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这以后的大明皇帝,难道都会如他们二人这般英明贤明吗,都会如他们二人这般一心为国为民吗? 不可能的! 历朝历代都会出现一些昏君暴君! 到了那个时候,国库还是内帑,都是那些昏君暴君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武德皇帝陛下提出了这套金融监察体系,所以武德皇帝陛下要设立这个货币储备金委员会,并且还是由三法司高官牵头组成! 现如今的三法司官员,毫无疑问都是实打实的忠正贤良,他们牵头定下的规矩,足以在最大限度上面保证大明中央银行这套金融体系的完备运行,即便是遇到了老朱家的什么暴君昏君! 武德皇帝陛下,这是一再地给自己、给大明后世皇帝,套上一层层的枷锁啊! “陛下圣明!” “臣代天下万民叩谢陛下隆恩!” 第863章 视察海军学院! 上海崇明岛。 王景宏早早地接到了消息,率全体师生于校门口处列队站好。 因为,今日海军学院将会迎来一位重量级的客人。 副山长王景宏不怒自威,翘首以盼。 一众师生见到他这般模样,都是忍不住暗自纳闷。 这好生奇怪啊! 以往山长郑和在的时候,不管是什么达官显贵,来了这海军学院,都断然得老老实实地夹起尾巴做人,甚至还不能高声喧哗,惊扰了先生授课,惊扰了学子学习。 结果这才过去了多久啊,山长大人才出海了不久,副山长王景宏就带着他们出来迎客来了。 唉,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这要是被山长大人知道的话,只怕会对自己等人很失望吧? 一想到这儿,不少师生都对王景宏心生怨念。 这般谄媚之人,哪有资格做俺们海军学院的副山长啊! 呸,啥也不是! 正想着呢,王景宏注意到了不远处的队伍,立刻低喝道:“所有人都注意了,一定要打起精神来,万万不能让贵客看不起我海军学院的师生!” 此话一出,一众师生对王景宏更加不满了。 然而当他们看到疾驰而来的锦衣卫时,却是瞬间傻眼了。 锦衣卫开道? 这是他娘地什么情况? 锦衣卫可是天子亲军啊这! 难不成来的人是……太子殿下? 还不等他们反应过来,就见锦衣卫簇拥着一人来到了近前。 此人龙行虎步,英武异常,不是当朝皇帝陛下,还能是谁? 一见到朱高煦,王景宏立刻跪倒在地。 “臣王景宏叩见陛下!” 陛下! 我的老天爷啊! 来人竟然真的是武德皇帝陛下! 一众师生来不及多想,急忙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朱高煦见状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然后急忙翻身下马,上前将王景宏给扶了起来。 “景宏,这些年你辛苦了!” 听到这话,王景宏眼眶都红了,哽咽笑道:“陛下言重了,奴婢不辛苦!” “能为陛下办事,这是奴婢的福分!” 王景宏也是个宦官,随同郑和多次出海,所以资历极老。 当年开办这海军军事学院,郑和自然无可争议地出任这山长一职,但王景宏自认德才浅薄,所以死活不肯出任副山长,最后还是朱高煦下来了命令,他这才老老实实地接下了这个差事。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年来王景宏一直都干得兢兢业业,可谓是一门心思地扑在了这海军学院上面,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努力。 而山长郑和毕竟是水师提督,还有很多水师公务要忙,此外他主要负责应对来自外部的压力,所以海军学院的内部建设,几乎都是出自王景宏之手。 是以朱高煦对这个贤宦也颇为满意,现在得了空来了南方,自然就得来视察一下海军学院,并顺道看看王景宏。 “行了,都平身吧!” “不用在这儿侯着,该上课上课!” “要是让朕看到,谁上课不认真,朕踹他屁股!” 听到这话,众人爆发出了一阵哄笑,然后识趣地散去。 朱高煦在王景宏的带领下,开始巡视起了这座大明第一所海军学院。 “陛下,截至目前,海军学院共有学子七千余人,授课先生约有两百余人,分为大中小三班进行教学……” 王景宏一边领路,一边为朱高煦解释道。 他当然清楚,皇帝陛下此行是为了视察海军学院的,这将关乎到海军学院日后的前景,所以不得不慎重对待。 朱高煦闻言眉头一皱。 七千学子,两百先生,粗略看起来一个先生负责三十五个学子,这个配置已经不低了。 “这先生哪儿来的?” “据朕所知,学院对先生的要求很严格吧?必须要懂最基本的海洋船舶知识,怎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人?” 听到这话,王景宏笑着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些先生都是出自北京西山皇家制造局,这是胡元澄局长特意为军事学院培训出的杰出弟子!” 朱高煦闻言一愣,随即摇头失笑。 “胡元澄啊胡元澄。” “这老小子还真是个人才!” “不声不响地就送了朕这么份大礼!” 胡元澄现在不但是皇家制造局的局长,同时也是大明工会的会长,昔年更是诏狱研究院的一员。 所以这海洋船舶知识,胡元澄也是有所涉猎的,他获得这些知识的途径,正是朱高煦本人。 当年朱高煦为了提高水师战力,准备造大船将火炮运到战舰上去,可大明船舶技术太过落后,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火炮后坐力的问题,而且造出来的大船也根本不适合进行远航大洋。 万般无奈之下,朱高煦只能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元澄,让他带着皇家制造局的大匠宗师去研究去解决,反正不管要什么就给什么,要知识给知识,要人手给人手,要钱粮给钱粮。 在朱高煦不遗余力地支持之下,大明水师舰队成功装载了火炮,并且还是杀伤力最强的灭夷大炮。 而胡元澄也将那段时间所有学习到的海洋船舶知识全部编纂成册,下发到了整个北疆的工匠学堂里面,专门培养出了一批对海洋船舶拥有崇高兴趣的工人子弟,而这批子弟中最优秀杰出的两百人,就被送回来了海军学院出任授课先生一职。 听完了王景宏的解释,朱高煦那是既感动又欣慰。 成立专业性的海事学校,同样也算是朱高煦的一个试验。 他想要在个时代有所作为,想要改变大明王朝的命运,想要改变炎黄子孙的命运,那他就必须要将这个庞大的大明帝国慢慢的引向海洋,看向大明之外的世界,或者说走上海洋殖民争霸之路! 而朱高煦想要做到这一切,那他就必须要培养出无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才,也让更多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享受到利益,获取利益,从而成为自己的支持者。 除了海军学院外,朱高煦还建起了工人学院和医科大学等等一系列的学院,未来他还会开办更多的学堂,开设更多的学院,将他脑海中的那些知识全都传播出去,培养无数的人才,为大明留下一颗颗种子! 这一步,朱高煦一直都在做,也一直都在走! 胡元澄,这个被朱高煦改变了命运的皇家制造局局长,现在已经从种子成长为了参天大树,并且他自己也撒下了种子! 这才是朱高煦最高兴、最欣慰的地方! 他终于不是孤身一人了啊! 第864章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义! 一番巡视之后。 王景宏将朱高煦等人迎入了山长值房。 朱高煦坐在主位上面,聆听着这朗朗书声,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景宏,你知道当年,先帝爷为何要让你和郑和下西洋吗?” 旧事重提,王景宏一时间也有些神情恍惚。 不知不觉间,确实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啊,久到他王景宏现在都不能再跟着郑和一起出海了。 回忆起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王景宏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回禀陛下,是为“示天国德威”!” 这是王景宏给出的答案,郑和下西洋是为“示天国德威”,说白了就是前往海外宣扬国威。 “不对!” 朱高煦摇了摇头。 不对吗? 王景宏一愣,再次思索片刻,然后答道:“是为暗中寻访建文行踪!” 昔年锦衣卫一直在暗中追查建文下落,但前前后后忙活了很多年却是丝毫不见建文踪影,最后只能推测那建文是出海逃遁了。 是以永乐皇帝陛下派遣郑和下西洋,也是存了这么一层心思,想要暗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 可是,朱高煦听到这个答案之后,还是摇了摇头。 “也不对!” 嗯? 怎么还是不对? 王景宏愣住了。 见此情形,朱高煦笑着开了口。 “昔年先帝爷年间,从船队出海的郑和下西洋第一天起,先帝爷就在陆地上指挥、控制和支持着这一伟大的航程。” “为何配合郑和下西洋,先帝爷下令在江浙、福建、广东、湖北一带造船,并在全国范围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出口货物的生产,同时,借大航海之机实施永乐盛世,开始编纂《永乐大典》,疏浚京杭大运河!” “正因为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大明迅速实现了复兴,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之下,支撑起一个前无古人的大航海事业!” “恂如,你听明白了吗?” 朱高煦看向了一旁的周忱,后者当即点了点头。 “陛下,臣明白了。” “现如今我大明也是在做同样的事情,通过在江南一带开办工厂,兴办工商业,扩大瓷器、丝绸、茶叶等大明国货的生产,借助如今的远洋贸易,拉动我大明国内的经济发展!” 经过这么多年的治政经验,加上朱高煦的悉心培养,周忱这位南京户部尚书,早已
相关推荐:
痞子修仙传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蔡姬传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凄子开发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