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大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这些权力稍次的重臣带领的官员,按次排列在宫门之外的官员已经超过了千人! 大小九卿率领的官员,已经囊括了整个大明朝廷的文官,除了他们之外,大明朝堂还有一股强横的势力————勋贵武官! 这些追随永乐皇帝起兵靖难征战天下,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骄兵悍将,此刻尽皆身着永乐皇帝御赐的鲜衣赐服,安安静静地依次序列好。 英国公张辅、黔国公沐英、鄞国公薛禄、成国公朱勇、魏国公徐钦……再加上现存的侯爷伯爷,硬生生加起来卒有二三十人之多,而且每一位都是气势滔天,霸气侧漏,令人不敢直视。 毕竟永乐朝获封爵位的武官勋贵,那可都是一个个的虎将骁将,真正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那种。 至于徐钦、朱勇这些洪武勋贵的二代,在辽东历练了几年之后,现在也渐渐成熟了起来,少了几分轻浮,多了几分稳重。 一名名位高权重的勋贵武官接连露面,令现场气氛顿时沉寂了下来。 要知道这些公侯勋贵,现在可大多都在军部任职,不是坐镇一地的镇守大将,就是执掌军部的司令高官,没有一个是简单货色。 而且自从皇室分割出了财政大权,户部只征收农税与盐税,而商税等杂税由皇室负责征收,并且承担军部开支一切费用。 如此一来,军部就彻底脱离了朝廷,只向皇室负责,只听命于皇室! 换句话说,以往文臣还可以通过俸禄饷银等手段,或挟制或打压武官勋臣,然而现在他们却是再也没有这样大多机会了。 人家和你压根就不在一起玩了,算是直接脱离了朝廷体系,你还拿什么挟制打压? 连俸禄都是皇室直接下发,任何人都无权过问,更无权插手! 不少朝臣缙绅都是现在才反应过来,为什么朱高煦会那么好心,分割朝廷财政大权了。 财政大权分割出来了,文臣缙绅也就没借口再逼逼赖赖了,不能插手军部的事务。 皇室彻底掌控了兵权军权,腰板也直了,说话也有底气了,文臣缙绅再怎么逼逼赖赖,人家压根就不可以搭理了。 这么看起来的话,这笔“交易”,其实是文臣缙绅亏了,而且亏大了! 文臣缙绅想要更多的权力,从而实践他们的政治抱负,比如说掌握朝堂话语权。 得到部分财政大权,这是文臣缙绅的胜利,但是现在看起来,他们却失去了更多。 至少,如果真个触怒了皇室,人家可以直接不叼你,或者放出那些武夫丘八来揍你! 夏元吉看着眼前这些气焰嚣张的武官勋臣,一张老脸满是悲愤。 武德皇帝朱高煦,真是不当人子啊! 那笔买卖,真是亏大了! 第796章 永不加赋!这其实是一个骗局! 午门大开!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 朱高煦在一阵宫廷韶乐中登场,一屁股坐到了龙椅上面。 随即文武百官、海外藩王和外国使臣开始朝拜,让他再次体验了一把九五至尊的奇妙感觉。 以往太子爷都是站在龙椅旁边偏后的位置,虽然也相当于是变相接受了百官朝拜,但是总差了那么点意思。 现在坐在龙椅上面,亲自感受了一把,朱高煦不得不承认,权力真是个奇妙的东西,让人很是上瘾。 经过一系列的繁文缛节,仪式走得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是朱高煦这位武德新帝问话,图天下之事。 朱高煦也没有藏着掖着,直接就下达了第一封诏命。 “朕践祚称帝,德才浅薄,然为时势所迫,敢不尽心竭力哉?先帝以祖宗三百年基业托付于朕,甚感责重于山,不敢懈怠,兢兢业业,殚精竭虑,以期重开尧舜之治……” 这第一翻话语,那可是相当的官方,相当的谦虚。 群臣听了之后,都快憋不住笑了。 要是换个新帝这么说的话,他们可能还好接受一些。 但是,你丫是朱高煦啊! 你丫汉王的时候,就开始不断搞事情了! 咋滴现在即位称帝了,知道谦逊有礼了,知道自己德才浅薄? 不少藩王朝臣都觉得有些好笑,但这种严肃的场合他们可不敢笑出来。 唯有蹇义、顾佐、夏元吉这些朝堂公卿,那可是一点也不觉得好笑。 因为他们已经隐隐猜到了,这位武德皇帝是要搞事情了! 毕竟摊丁入亩这项新政,武德皇帝还是太子爷的时候,就密谋筹备了良久,今日又是大朝会,彰显他这位武德皇帝治国理念、确定大明王朝未来一年帝国走向的盛会,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宣布时机。 所以,这位武德皇帝哪里是在自谦啊,他分明就是要搞事了啊! “朕之,古者圣王治世,民不加赋,而海内用足丰饶,朕虽不敏,亦心向之……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 “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天下衙门官署,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都被朱高煦这个大手笔给震惊了!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举啊! 赋税虽然连在一起,但本质上却不一样。 赋用以供给军需,并充实国库用来赏赐,而税是用以供给各种各样的祭祀,并用来奉养天子,提供百官的俸禄,以及众多的杂事费用。 发展到了大明王朝,赋就是皇帝内帑的收入来源,而税才会进入国库。 说白了,正常情况而言,税是用于国防开支,衙门支用以及各种地方事务和渠道开凿修葺等等。 而赋,则是用来给皇帝盖宫廷庙宇,供皇室吃喝玩乐的。 武德皇帝这即位后的第一项新政,竟然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那等同于是他舍弃了部分皇室的利益,来推行薄赋仁政,这可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举啊! 文武百官们眼神都有些茫然了,一时间被这个巨大惊喜砸中,他们都有些反应不过来。 永不加赋? 这是你朱高煦该做的事情吗? 震惊,茫然,狂喜……短暂的惊愕之后,满朝文武做出了整齐划一的动作,尽皆跪倒在地,朗声高喝道:“圣明无过陛下!” 他们是真的服了,也是真的高兴! 不管这位新帝究竟打着什么样的目的,可永不加赋这是事实啊! 历朝历代的新帝即位,为了彰显出自己的仁善之心,都会采取一些轻徭薄赋的政策,比如说什么免除一年赋税,或者减免地方州府拖欠未缴纳的赋税,这都是可圈可点的仁政善举。 但是,这些仁政善举,跟“永不加赋”比起来,那可真是弱爆了好嘛! 满朝文武都很确信,只要这项新政一经宣布,天下百姓绝对会欢欣鼓舞,对新帝敬重爱戴,他们这些臣子也能够跟着沾光。 所以,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天大的好事啊! 朱高煦坐在龙椅上面,看着欢欣鼓舞的文武百官,嘴角微微泛起了一个弧度。 不得不承认,满清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治秀,确实是一项很不错的加分举措。 只是,所谓的“永不加赋”,本身就是一句空话,不过是欺骗老百姓的感情罢了。 赋税又不是一个东西,永不加赋不代表不收赋,而且不加赋可以加税啊,这不就是一个左手倒右手的偷换概念罢了。 要是皇室真觉得自己穷了,养不起军部战兵了,那完全可以加税嘛,反正商税矿税现在都是皇室负责征收,朝廷无权过问无权插手,那税额标准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当然,朱高煦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他只是觉得满清这一手玩得太漂亮了,以致于不少清吹还夸耀老百姓在满清时代都生活在天堂,他们哪里知道这不过就是个骗局罢了。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实质上是试图用固定丁银总额的办法,来确保税银的收入以及消除因人丁变动尖控带来的丁银征收额的波动,实际上难以得到切实的贯彻,地主豪强转嫁丁银给百姓的现象依然存在。 比如一户之内,如果减少一丁,又新添一丁,以新添抵补减少;倘若减少的有二三丁,新添的不够抵补,则以亲族中丁多人户抵补;如果还不够,以同甲同图中粮多人户顶补,抵补之后的余丁才归入滋生人丁册内造报。 所以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办法施行后,又出现了新增人丁不征税,旧额人丁不减税的矛盾;而且,新增人丁很多,用谁来补充旧丁缺额,也很难做到苦乐平均。 这人丁税,就是人头税,还是没有逃脱其本质。 武德皇帝这一手“永不加赋”,不过是添了一把火罢了。 他要的就是激起天下百姓对人头税的不满,然后再一举将其彻底废除,继而推行摊丁入亩这项国策! 没有办法,摊丁入亩将会损害天下读书人的利益,将会斩断士绅缙绅的根基,将要遭遇的阻挠与困境可想而知,所以朱高煦再怎么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所以,在真正推行摊丁入亩这项新政之前,朱高煦要给这些士绅缙绅一些甜头。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只是其中之一,接下来还有足以让他们疯狂的甜头。 等这些甜头吃得差不多了,士绅缙绅再想反抗,也来不及了! 第797章 糖衣炮弹!利益动人心啊! 奉天殿内,群臣欢喜。 武德皇帝第一项新政,竟然是永不加赋。 这可是真真正正的轻徭薄赋,仁政善举啊! 连带着他们这些朝臣也能跟着沾光,少不了在史书上面狠狠记下一笔。 再者这位武德皇帝以往还是汉王爷、太子爷的时候,那名声可是真不怎么好,说句臭不可闻也丝毫不为过。 可是现在即位称帝之后,武德皇帝倒是变了性子,这可是一件大好事。 毕竟做臣子的,谁不喜欢爱民如子的贤君明君呢? 一时间,群臣议论纷纷,不停对朱高煦歌功颂德。 朱高煦见状心中暗自好笑。 这才只是第一颗糖衣炮弹,你们就吃饱了吗? 那怎么能行呢,接下来可还有第二颗、第三颗呢! 朱高煦轻笑一声,再次开了口。 “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分享给诸位。”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都停下了议论,满脸希冀地看向这位新帝。 “此事倒是与西北战区和岭北行省有关。” “西北战区总司令陈懋,岭北行省布政使于谦,二位爱卿说说吧!” 因为大朝会乃是规格最高的朝会,此次更是武德元年第一次大朝会,所以各地行省布政使与各大战区总司令全都赶回了京师,等待武德新帝问话,确定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 因为培植土豆,岭北行省与西北战区通力合作,于谦和陈懋也来往密切。 朱高煦现在命他们二人主动开口,明显就是为了将这份功绩送给他们二人。 陈懋一向粗中有细,见此情形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看向了身旁的于谦。 同僚这么多年,陈懋对于谦的能力和德行颇为敬重钦佩,再者陈懋也或多或少地听到了一些言语,皇帝陛下对于谦极其重视,可谓是重视到了极点! 毕竟一个三十岁的年轻进士,步入仕途不过七八年,就直接坐到了正二品的行省布政使,这背后的意义可想而知。 虽然说岭北行省布政使这个职位是个苦差事,但是也架不住那是真真切切的正二品大员啊! 这么一看起来,于谦飞黄腾达指日可待,所以陈懋甘心情愿地想将这份功劳让给他。 投桃报李,日后绝对少不了自己的好处。 于谦没有陈懋的这些小心思,直截了当地开了口。 “皇上,经过岭北行省与西北战区的共同努力,土豆已经成功扎根在了草原大漠上面,并且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十八石!”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土豆真能种植在草原大漠上面? 而且亩产量竟然还能有十八石? 嘶…… 这么多年过去了,土豆早就推广到了全天下。 群臣对这项社稷神器也是颇为了解,或者说想不知道都难。 这土豆不但产量惊人,而且耐寒耐旱,适应性极强,大大增加了各地的可耕地数量。 此外土豆味道确实不错,可以炒着吃可以煎着吃还可以炸着吃,反正花样百出口感很好,完全可以作为老百姓的主粮,堪称真正的社稷神器。 只是满朝文武都没有想到,这土豆竟然能够扎根在草原大漠上面,那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啊! “不不不!” “平均下来应该是二十石!” 陈懋在一旁插了嘴。 这于谦就是太实诚了。 亩产量那自然是越高越好啊! 十八石和二十石也差不了几石,凑个整数多好! 户部尚书夏元吉震惊了,满脸骇然地与蹇义对视了一眼,二人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惊恐。 他夏元吉可是户部尚书,这么大的事情,他竟然没有收到半点消息。 换句话说,消息是被人故意给隐瞒住了,那谁会隐瞒这个消息? 只有眼前这位武德皇帝朱高煦了! 他故意隐瞒土豆种植成功的消息,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刻,故意在大朝会上面提出来! 草原大漠何其广袤也,以往没人在意这些蛮夷之地,是因为上面种不出粮食,即便侵占了也没有丝毫用处,反倒是要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收益与成本完全不成正比。 但是现在,土豆已经确认可以扎根在草原大漠上面,并且成功收获了粮食。 那草原大漠可就不是什么蛮荒之地,对大明王朝而言没用的鸡肋之地了啊! 那是一块块的良田沃土,那是一车车的粮食! 一时间,不少朝臣的眼睛都红了。 江南水田才几亩田地啊,而且大多都是有主之地。 可是草原大漠却不同,地广人稀,无人耕种,无人开发,完全就是无主之地。 倘若去占个成百上千亩,那不是直接要发了吗? 正当群臣议论纷纷的声音,于谦直接道出了他们心中所想。 “皇上,土豆确实培植成功了,然岭北行省地广人稀,所以臣恳请皇上迁徙一批百姓过去开垦拓荒,如此不出百年,岭北行省将会成为塞上江南!” 此话一出,朝臣纷纷跟上。 “于大人所言极是!” “民以食为天,粮食最应得到重视。” “臣附议,恳请皇上迁徙百姓。” 一名名朝臣出言发声,全都是附议于谦的请求。 原因很简单,于谦这可谓是把他们心里话都给说出来了。 放着那么大的一块无主之地不取,这是会遭天谴的啊! 只要皇帝陛下开了这个口,那他们就有的是办法,送一批自己人过去占领田地种植土豆,然后源源不断地送回粮食! 朱高煦见此情形,神情变得颇为古怪。 他可是还记得,就在不久之前,朝堂之上还有不少朝臣,高呼什么岭北行省是鸡肋之地,增加了朝廷财政开支,还要请求永乐皇帝舍弃岭北行省呢! 这才过去了多久,现在全都变了一副嘴脸,巴不得让他们亲自过去圈地开发! 呵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啊! “百姓安土重迁,而且岭北地处长城塞外,想来百姓不会自愿前去。” “这样吧,朝廷会下发一道诏命,任何百姓想要前往岭北拓荒垦殖,都可以得到一应支持,农具、粮种、耕牛等等,并且开垦出来的荒地全部归百姓自己所有,三年之内朝廷不予征税。”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朱高煦笑呵呵地看向群臣。 于谦率先表态,同样露出了笑容。 “圣明无过陛下!” 满朝文武也纷纷跟上,这可谓是皆大欢喜的结果。 他们哪里知道,于谦昨夜就入宫面圣,与朱高煦密议了良久。 所以才会有今日这场好戏,为的就是请君入瓮! 利益动人心! 那么大一块无主之地摆在眼前,谁又能做到不心动呢? 尤其是那些个士绅缙绅,这对他们而言可是天赐良机! 第798章 震惊!武德皇帝的亲口承诺! 欣喜。 大大地欣喜。 满朝文武脸上都挂着笑容。 原因无他,武德新帝给的太多了! 先是一条永不加赋,让群臣白白跟着沾光,捞取了一些贤名。 紧接着岭北行省布政使于谦又爆出土豆扎根草原大漠这个重磅消息,武德新帝更是大手一挥打开了方便之门。 谁想去岭北拓荒垦殖,全都可以直接前去,而且还可以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此外开垦出来的田地也全都归自己所有,更是三年之内都不用缴纳赋税。 这等优渥的拓荒待遇,谁看了不心动啊! 寻常百姓或许安土重迁,不愿意远离故土,去塞外岭北拓荒。 但是这对于士绅缙绅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 他们有的是人脉,有的是关系,征集一批民夫青壮前往岭北拓荒,对他们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难题。 可能唯一的难题就在于,此事必须要快,趁着风声还没有散出去,尽可能地先召集一批民夫青壮,不然等到此事天下皆知的时候,那可就会真的晚了。 再者岭北行省虽然广袤无垠,却也不全都是一片茫茫草原或是大漠,还是有着不少可供耕种的田地。 要是能够得到这些可供耕种的田地,那就会少去前期拓荒这个流程,极大地减少了成本。 土豆一种下去了,就等着收成就可以了。 所以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件血赚不亏的大好事。 不少朝臣已经在心中盘算着,下了朝之后就立马去组织人手,务必要在此次岭北拓荒中占得先机。 可蹇义与夏元吉却是高兴不起来,或者说觉得有些讽刺。 他们深知武德新帝一心想要推行摊丁入亩新政,所以自然看得明白,允许士绅缙绅前去岭北拓荒垦殖,不过是给士绅缙绅的变相补偿罢了。 说句不好听的,拓荒垦殖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最初投入人力物力开垦拓荒,到最后收获粮食赚得利益,这其中少说也要两三年之久。 等这些士绅缙绅将重心放到岭北去了,他们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被偷家了啊! 摊丁入亩这项新政,足以撼动士绅缙绅的根基,远非岭北拓荒那点利益就可以弥补得了的。 但是,蹇义夏元吉知道了又能如何,他们现在压根就不敢吭声。 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那就不能再首鼠两端,否则势必会引来祸患。 武德皇帝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当年他可是一怒下江南,杀了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可笑这些朝臣还在沾沾自喜,认为这是武德皇帝主动释放出的善意,真是可悲又可笑! 宣布了这两项大事情,朱高煦也没有接着搞事。 毕竟永不加赋和岭北拓荒,都还需要时间去慢慢发酵,从而达到他预期中的效果,所以现在宣布推行摊丁入亩政策,并不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大朝会结束,百官鱼贯而出。 聪明的人已经站到了风口上面,准备在此次岭北拓荒中大赚一笔。 而愚蠢的人则是还没反应过来,沉浸在永不加赋里面,对武德皇帝歌功颂德。 乾清宫正殿,于谦和陈懋匆匆而来。 “臣于谦(陈懋)叩见皇上!” “行了,快起来吧!” 朱高煦摆了摆手,示意二人落座。 陈懋是个武夫,而且与朱高煦关系一直不错,所以也没有那么多的顾忌,大大咧咧地坐了下来。 而于谦则是不同,一板一眼地行礼完毕后,这才浅浅地坐在了锦凳上面,腰杆挺得笔直。 看见于谦这副姿态,朱高煦忍不住面露欣慰地点了点头。 磨砺了将近十年之久,于谦也总算是成长起来了,褪去了年轻人的稚嫩,转变为了一名成熟的官员。 “此次二位卿家培植土豆有功,自然应当重赏!” 听到这话,于谦果断开口拒绝。 “皇上,土豆培植之功,当属于皇家制造局的技术人才,我等也并没有帮上什么大忙。” 眼见于
相关推荐:
凄子开发日志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盛爱小萝莉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屌丝的四次艳遇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吃檸 (1v1)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