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75章

第275章

必须要以雷霆之势将其迅速扑灭,震慑住整个天下! “另外,山东都司都指挥使刘忠,暂时不要动他,命他充任副总兵,协助总兵官柳升剿灭白莲妖教,戴罪立功!” 朱高煦及时提醒道,毕竟刘忠镇守山东多年,对地方上远比柳升熟悉。 朱棣脸色稍缓,当即签发了圣旨,陈洽接过圣旨之后便匆匆离去。 只是御书房中的父子二人脸色都不太好看,气氛也有些沉默。 他们先前可还立了雄心壮志,准备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让老百姓不用交税安居乐业。 可是现在妖女唐赛儿起义,却无异于狠狠给了他们父子二人一记耳光。 白莲妖教啊! 这可是个令人头疼的邪教。 朱高煦陷入了沉思。 白莲妖教自唐宋开始,就是历代朝廷严厉打击的妖教邪教。 可是这玩意儿最擅长蛊惑人心煽动百姓,所以哪怕历代朝廷明文禁止严厉打击,白莲妖教还是能够死灰复燃,甚至多次掀起了地方叛乱。 最过著名的,就是元末乱世之际,白莲妖教趁着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红巾军起义”,诸如韩山童、刘福通等红巾军首领都是白莲教或者说明教信徒,连太祖朱元璋都曾经是红巾军的一员,其蛊惑人心的本事可见一斑。 也正是因为太祖朱元璋早年加入过红巾军,所以他对白莲教蛊惑人心煽动叛乱的本事心生忌惮,自大明立国之后就严禁白莲教,将其列为第一妖教邪教。 但即便如此,这之后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叛乱,甚至有的还建号称帝,均被镇压。 等到大明中后期,吏治腐败皇帝昏庸,百姓苦不堪言水深火热,堪称滋养白莲妖教的完美温床,所以白莲妖教发展得极为迅猛,不但遍布天下各地,还滋生出了名目繁多的各种派系,给予了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沉重一击! 最终大明王朝轰然崩塌,白莲妖教可谓是功不可没! 但,究其根源,你还真不能怪人家白莲妖教。 如果大明朝廷能够让百姓安居乐业,能够让百姓吃饱穿暖,百姓傻了才会去信那些妖教邪教! 说到底,白莲妖教之所以历代屡禁不绝,始终都能够死灰复燃,还不是因为老百姓日子过得绝望,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官员奴役压榨,看不到任何希望,这才会在绝望之中加入白莲妖教,信仰那些所谓的真空老母之流,希冀着这些仙神能够让他们日子好过一点。 这一切,其实都是大明的锅啊! 朱高煦看向朱棣,眼神中带着质疑。 “爹啊,您就没有想过,为什么此次白莲妖教叛乱,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席卷整个山东之地?” 朱棣听到这话,脸色很是难看,目光不善地盯着朱高煦。 “你这逆子,又想说什么?” “这其实都是您这位永乐皇帝的过失!” “放你娘的狗屁!白莲妖教叛乱,跟老子有什么关系!” 朱棣怒了,毫不客气地回怼道。 不料朱高煦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 “第一,山东在元末乱世曾经是红巾军控制的地区,从此这一带在红巾军控制下,明教也从此深入到民间,直到大明立国之后,明教作为一种民间传播的秘密邪教,在当地也保持了很大的影响。” “可是朝廷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应对措施,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打击政策,这就是您这个皇帝的失职!” 听到这番话,朱棣都快被气笑了。 合着老子这个永乐皇帝就是背锅侠呗,哪里出了问题,老子都要先自省一番? “第二,元朝末年,山东是红巾军与元朝军队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战后的经济破坏相当严重,明初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但是直到洪武后期,对于流民的安置,生产的恢复,仍然一直是令朝廷感到困难的问题。” “然而这个时候您出现了,发动了靖难之役,山东一带又成为重要战场,尚未完全恢复的生产重遭破坏,整个山东之地彻底算是废了!” “您还记得自己即位称帝之后,山东是什么样子吗?百姓困顿,商贾不通,满目疮痍,大好河山被打了个稀巴烂,山东好不容易在洪武年间恢复了些许元气,也因为那场靖难之役再次遭受重创!” 听到这第二个原因,朱棣顿时就沉默了。 嘶……好像还真是他的锅啊! 第671章 靖难秘闻!朱棣小心眼的真相! 朱棣沉默。 想要反驳却没有理由。 毕竟人家说的也是大实话! 山东之地先是在元末乱世被打了个稀巴烂,好不容易在洪武年间恢复了些许元气,而后又成为了靖难之役的主战场,再次遭受重创。 而靖难之役的发动者,正是他这位永乐皇帝啊! 所以不管怎么说,现在山东民生凋敝,百姓相信妖教邪教,他朱棣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朝廷对山东之地的剥削压榨实在是太狠了,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才会选择相信妖教邪教,跟着白莲教妖人反叛起义!” “您即位之后,对于在‘靖难之役’中‘供给特劳’的北平及永平、保定等一带‘顺民’,还能够想到给予一些特殊的优免,然而山东地区却不在此列,山东百姓该缴纳的赋税一分不少,该承担的徭役一人不少!” “以致于当山东饥民需要赈济时,许多地方已是仓无储粟,不得不‘于近旁军卫有司所储给赈之’,这些事情您都还记得吧?” 朱棣脸色变了,越听那是越难看。 毕竟被自己儿子,当面指责自己的过失,哪怕心胸宽广如永乐皇帝,现在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了。 朱棣恼怒地看着朱高煦,怒骂道:“你这逆子想说什么,赶紧一次性说完!” “那我可得好好跟你唠唠了!”朱高煦也浑然不惧。 “您这位永乐皇帝简直就是小心眼,或者说心怀报复,故意不给山东百姓优待对吧?就因为当年打山东济南没有打下来,还险些因此而丧命?” 朱棣脸色大变,恶狠狠地盯着朱高煦。 这逆子还真是敢想敢说啊! 瞧见朱棣这脸色,朱高煦心中就有了答案。 果真是如此啊! 当年靖难之役中,大明战神李景隆一再败退后,燕军趁势围困济南,欲取整个山东之地。 南军右参政铁铉、盛庸坚守。朱棣射信入城招降,未果。 而后燕军招降不成,准备掘开河堤,放水灌城,铁铉铁铉见势不妙,决定派千人诈降,诱朱棣进城。 朱棣闻言大喜,于次日前往济南,走到城门口时,城门预设的铁板落下,但略快了些,只打中了其所乘马的头。 朱棣大惊,换马跑回,由于事出意外,断其后路等工作没能成功。朱棣只身逃回,大怒,围城攻打三个月。 由于济南的军事地位极重要,若取得济南,进可南下攻打,退可画疆自守,故燕军乘新胜之锐气,志在必得。 不料燕军久攻不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最终反被铁铉偷袭了粮草,最终大败而回。 这是燕王朱棣自从起兵以来,遭受过最严重的兵败,欲取山东不成,反倒险些身亡。 而且一旦金陵朝廷重整大军卷土重来,朱棣的北平之地就会腹背受敌,深陷重围之中,绝无靖难成功的可能。 倘若不是姚广孝那个堪称挂逼一样的谋圣给朱棣指了一条明路,直接绕过济南杀向南方,直捣黄龙杀入金陵,靖难之役的胜负还当真不一定。 但是朱棣也因此记恨上了铁铉、盛庸等人,连带着记恨上了济南之地。 紧接着接着朱棣就派兵北上复攻济南,铁铉依旧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 朱棣又设伏兵计擒铁铉,铁铉终于在淮南被俘,被押送到京师,盛怒的朱棣命令将他凌迟处决,铁铉遇害后,其父母被发配到海南,他长子充军,次子做了官奴,后来被虐待而死,三十五岁的妻子杨氏和仅四岁的女儿也被籍没为奴,沦为乐户发配到当时的官营妓院,世代为娼为妓。 另外一个盛庸虽然及时投降,却也没有好下场,在朱棣鹰犬陈瑛的一再逼迫之下,最后在家中自尽而亡! 纵观朱棣这些黑料,你完全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小人,心眼小得令人发指。 所以朱高煦有理由怀疑,朱棣对待山东之地,绝对是有些偏心眼的。 “到了永乐朝,朝廷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哪一次没有山东百姓的份儿?” “徭役征敛不息,加上连年天灾,民众困苦,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百姓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他们过得是什么日子?” “这是户部的一封奏报,我从您垃圾桶里面捡起来的,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朱高煦将这封奏章拍到了朱棣目前,怒视着这位永乐皇帝。 朱棣目光躲闪,随即只是冷哼了一声。 看他这副傲娇模样,朱高煦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爹啊,你好歹也是一代帝王,将来要名留青史的千古大帝,怎么心眼就这么小呢?” “铁铉已经被您老人家给凌迟处死了,盛庸也被您逼得自杀身亡,山东百姓也整整受苦受难了十八年之久,就算您心里有再多的怒气再多的怨气,都这么久了也应该消散了吧?” “山东百姓何其无辜也?他们过了十八年的苦日子,朝廷免税他们遇不上,朝廷征召苦役他们却年年逃不过,穷得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难道他们受得苦还不够吗?” “您这位永乐皇帝,真想把山东百姓全都逼死才乐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您这样做,不是平白留下黑料吗?” 朱棣沉默了良久,最终长叹了一声。 “你知道朕为什么如此痛恨铁铉、盛庸吗?” “为什么?” “这两个畜生,当年为了逼朕退兵,将太祖高皇帝的画像挂在城头之上!” 听到这话,朱高煦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尼玛地,你们两个还真是敢啊! 谁不知道朱棣最崇拜他的英雄父亲朱元璋? 你他娘地逼人家退兵,那就堂堂正正地用兵法谋略,你丫把太祖朱元璋遗像挂在城头,这算是什么? 万一哪个不开眼的将士,一箭射到了太祖遗像上面,朱棣不疯了才怪! “咳咳,爹啊,都过去了,过去了……” “太祖那副画像,被乱箭射成了筛子!” “我草他大爷的……” “所以这道坎儿,在朕心里永远过不去!” 朱棣恶狠狠地开口道:“那些靖难遗孤朕都可以赦免,但是唯独这铁铉后人,朕要让他们世代为奴为婢,为娼为妓!” “至于山东百姓,你说的也对,是朕小心眼了,等此次平定白莲妖教后,就减免山东一年徭役赋税,另外把神种土豆甘薯优先配备给山东,此后全力发展山东民生,让山东百姓安居乐业。” “行,儿臣明白了。” 第672章 无妄之灾!天官大人挨骂! 午门之外。 一众朝堂公卿脸色都很是难看。 他们也得知了山东白莲妖教作乱的消息! 可是这消息,竟然被压到了现在,白莲妖教都快席卷整个山东之地了! 吏部尚书脸色阴沉,可以说罕见地动了真火。 户部尚书夏元吉脸色也好看不到哪儿去,一张老脸阴沉如水。 “宜之,你吏部在干什么?” “吏部掌京察与大计,三年初考,六年再考,并引请九年通考!” “如储埏、张海之流,为何还能够身居高位,祸国殃民?” 面对夏元吉的指责,蹇义直接沉默了,没有吭声。 可是他沉默,夏元吉却并不准备放过他。 毕竟此事太过严重了些! 就是因为储埏、张海之流的隐瞒不报,以致于白莲妖教席卷了整个山东之地。 自大明立国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如此荒唐可笑的事情! 那可是一省之地啊! 这足以动摇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了! 而且夏元吉现在更担心一件事情,那就是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会不会收回财政大权! 要知道皇室正准备将财政大权交割给户部,从明年开始户部就专门负责征收农税与盐税,全部用于发展民生补贴百姓,任何人都不得无故插手,甚至包括了大明皇帝! 夏元吉为此还做了好几份策划书,准备明年大展拳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是谁能够想到,偏偏就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山东闹出了这么大的事情! 皇帝陛下与太子殿下定然震怒,紧接着就是对他们这些官员缙绅的质疑与不信任! 那皇室是否还会交出财政大权,这就是一个未知数了! 所以夏元吉十分愤怒,连一点情面都不留给蹇义。 这就好比他夏元吉自信能够超神,可是这些猪队友一直在拖他的后腿! 蹇义听见夏元吉喋喋不休的训斥,也忍不住动了火气。 “够了!” “老夫有罪!” “这就引咎辞职,你满意了吧?” 蹇义原本心情就差,现在被夏元吉这么一骂,更是火上添油,直接准备撂挑子不干了。 饶是夏元吉此刻也有些发懵,随即讪笑着安抚了几句。 正当这个时候,午门大开,群臣鱼贯而入。 早朝开始。 然而今日这场早朝,注定了有人会倒霉。 还不等各部寺监如同以往那般,先行汇报各项重大工作,太子朱高煦就冷着脸开始死亡点名。 “吏部尚书蹇义何在?” “臣在!” 蹇义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心情复杂到了极点。 他很清楚自己这次多半要完犊子了。 储埏、张海乃至整个山东数百名官员,犯下如此大罪,他吏部执掌官员考核稽免,自然难辞其咎! “蹇义,孤现在就问你一句话,储埏这种愚昧短智之人,究竟是如何坐上一省布政使之位的?还是说他储埏背后有什么人,是什么人帮助他储埏青云直上、位高权重?” 听见太子爷这诛心之语,蹇义心中长叹了一声。 “回禀殿下,储埏乃是岁贡出身,其历官年久,办事老成,洪武年间历任各职,累功迁升为山东左布政使!” “哦?听你这么说,这储埏还是位能臣干吏了?你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 朱高煦陡然喝道,吓得不少朝臣心头发颤。 “据左都御史顾佐查证可知,这储埏于洪武年间曾经闲游齐鲁之地,深知山东各地有白莲教大肆传播,可他非但没有上报朝廷引起朝廷警觉,反倒是加入其中甚至还学会了一些教中的‘诀语’,于是自以为掌握了破教之法!” “等到他储埏出任山东右布政使后,目睹当地习教之风甚炽,民情汹汹,可他依旧没有选择上报朝廷,而是继续按照自己的破教之法,唯恐限制过度激起变乱,采取什么‘温颜抚绥’的方针!” “他这个方针好啊,主旨打的就是一个知情不报,山东之地白莲妖教大肆传播他知情不报,妖女唐赛儿传教于山东蒲台、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之间,贫苦农民争先信奉,他同样知情不报!” “哪怕妖女唐赛儿部下贼子董彦杲等聚众两千余人,以红白旗为号,大行劫杀,莒州千户孙恭等往招抚,杀其从者,势甚猖獗,他储埏仍旧知情不报,反倒是通传青州卫指挥使高凤带兵前去围剿!” “可结果呢?高凤死了,轻敌冒进累及三军,不但自己兵败身亡,还使得整个青州卫死伤惨重,妖女唐赛儿因此声威大震,百姓景从者不计其数,白莲妖教趁势席卷整个山东之地!” “这就是你口中的贤才干吏!” 听到太子爷这番话,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他们中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一时间甚至都慌了手脚。 毕竟这事情太大了啊! 白莲妖教肆虐整个山东之地! 自大明立国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如此恶劣之事! 这吏部和都察院是干什么吃的? 怎么会让储埏这种愚昧短智之人身居高位? 难怪太子爷会如此愤怒,直接问罪天官大人了! 所有朝臣的目光,此刻都聚集在了天官蹇义身上。 蹇义感受到这些目光,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十岁一般,深深埋下了头。 “皇上,太子殿下,臣自知识人不明,以致贼子祸国殃民,请陛下降罪!” 吏部尚书蹇义,主动请罪! 朱棣扫了一眼这位贤才干吏,并没有接话。 今日这场朝会,主角并不是他,而是太子朱高煦。 上朝之前父子二人就商量好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借着山东白莲妖教作乱一事,好好收拾收拾这些士绅缙绅。 “请罪?” “请罪就能解决问题吗?” “你蹇义也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臣了!” “难道这点道理都不懂?” 听见太子爷的训斥,蹇义把头埋得更低了。 “孤告诉你,那白莲妖教现在不但席卷整个山东之地,而且那妖女唐赛儿杀了高凤之后,当即统兵星夜赶到青州,然后用竹竿挑着高凤等的人头,让守城人观看,于是城内数千百姓发一声唤,径奔向城门推碎锁钥一齐涌出,叩请唐赛儿入城,唐赛儿就此入主青州之地,严申军令,发榜安民,并任命新的官吏……” “你们告诉孤这白莲妖教想干什么?” “他们要立国!” 第673章 牧民者!满门抄斩,遗臭万年! 什么? 白莲妖教要立国? 听到这个骇人的消息,所有朝臣都变了脸色。 最开始他们听到白莲妖教作乱,其实不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自大明立国以来,这白莲妖教前前后后反叛作乱不下十次了都。 大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等朝廷大军一到,直接就被剿灭了。 所以方才一众朝臣震惊归震惊,还是觉得太子爷有点小题大做,因为此事就问罪天官蹇义。 然而当他们听到妖女唐赛儿不但入主青州之地,还自行任免官员官吏,准备立国之后,他们是真的慌了手脚! 叛军作乱,与叛军立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个坐拥天下的王朝,若有叛军列土封疆自立为王,那这个王朝距离轰然崩塌也不远了。 原因很简单,这对朝廷的威望堪称致命打击! 老百姓眼睁睁地看着另外一个政权兴起,自然就会对朝廷对皇帝的合法性产生怀疑! 而白莲妖教最擅长蛊惑人心,到时候只怕这妖女唐赛儿还真能成了气候,那大明王朝可就完了啊! 他们这些朝臣,连同永乐皇帝,将来都会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面! 一想到那可怕后果,满朝文武顿时都坐不住了,纷纷开口请战,请求朝廷发兵剿灭叛贼。 朱高煦冷冷地看着这些朝臣,继续死亡点名。 “户部尚书夏元吉何在?” “臣在!” 夏元吉脸色一苦,心惊胆战地走了出来。 “夏元吉,你身为户部尚书,山东百姓这些年过的什么日子,难道你不知道吗?” “山东连年天灾不断,徭役征敛不息,民众困苦,百姓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你这个户部尚书是干什么吃的?” “减免赋税轮不到山东百姓,徭役征敛却是连年不断,连年天灾却不见朝廷赈灾济民……夏元吉,你户部想干什么?想要把山东百姓全都逼死你才开心吗?” 听到朱高煦这话,夏元吉顿时就傻眼了。 这尼玛地,不是我的本意啊! 该上报的消息老夫可是从未隐瞒啊! 可是皇帝陛下不批啊,全都留中不发,老夫能怎么办? 夏元吉有些委屈地抬头看了朱棣一眼,可后者也在盯着他,以致于夏元吉只能满腔悲愤地低下了头。 “老臣……请罪!” 他算是看明白了,今儿个就是过来背锅的。 皇帝陛下有错吗? 皇帝陛下英明神武,怎么可能会犯错。 就算真有错,那也是臣子的

相关推荐: 吃檸 (1v1)   致重峦(高干)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镇痛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误打误撞(校园1v1H)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