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70章

第270章

中收上来的!” “那取之于民,自当用之于民,可以往朝廷的税收里面,有很大一笔都用于供养皇室和宗藩,凭什么啊?” “我老朱家的人是没手没脚吗?想要生活不会自己去劳动吗?如果把这笔开支用于发展民生,那不知道多少老百姓不会被饿死冻死!” 朱棣傻眼了,本能地张了张口想要反驳,不过他被震撼得脑子一片混乱。 “老二你等等,让朕捋捋。” “皇室不要税收,上哪儿劳动去?” “宗室藩王还好,他们都已经被发配去海外异域,可皇室毕竟是天家啊!” “你总不能让皇室去耕田种地自给自足吧?天家脸面还要不要来?” “更何况真要是如此的话,那天下人只会认为皇室天家跟自己也没有什么区别,凭什么就要听我老朱家的命令,凭什么我老朱家就可以住皇宫发号施令,这样会天下大乱的!” 朱高煦闻言笑了笑,没有反驳。 他当然清楚不可能真让皇室去耕田种地! 因为王朝稳固统治的根基,在于秩序! 太祖朱元璋用一套严苛的社会秩序,形成了士农工商各大阶层,而皇帝就在这四民之上,地位尊贵牢不可破! 一旦这个秩序被破坏掉了,那大明王朝就会瞬间天下大乱! 说的直白一点,就如同南北朝时期,那段混乱的岁月,没有任何秩序可言,以致于谁拳头大谁军队多,谁就可以夺取江山田地,过一过皇帝的瘾! “爹,你误会了。” “朝廷如今的税收,主要依靠农税和盐税,然后就是商税这些杂税。” “我的意思是,以后户部负责征收农税与盐税,而皇室负责征收杂税!” “农税与盐税全部用于发展民生,不必再承担皇室宗藩的供养,以及各项军费开支!” “而这两项则落到皇室头上,用商税供养皇室宗藩以及承担军费开支!” 此话一出,朱棣顿时眼睛一亮。 他可是清楚,如今大明商税何等恐怕! 这还多亏了老二在北直隶大力发展工商业,将商税提高了千百倍不止,足以与农税盐税相媲美! 如果真是这样割裂开来的话,那也不是不能够接受。 毕竟以商税的恐怖,供养皇室宗藩只是小问题,完全足以承担朝廷的军费开支! 而且这样割裂之后,那就意味着军队成为了皇室的私人武装,任何文臣缙绅都不得插手,他们也没有理由插手。 毕竟所有军费开支都是皇室承担的,相当于皇室养着这些战兵,没花朝廷一分钱,你有什么理由插手? 唯一的问题在于,一旦发起战争的话,那军费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以如今的商税数目,真能够承担得起吗? 朱棣提出了自己的质问,朱高煦自信一笑。 “爹你太小看工商业的魅力了!” “这还只是北直隶的商税,就足以媲美农税和盐税。” “等到整个大明都进入了工商业发展时代,商税将会比农税和盐税的总和高出百倍不止,那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经济命脉!” 朱棣:“!!!” 百倍不止! 这怎么可能? 第656章 大计!工商业的魅力! 农税和盐税, 这是历代王朝的经济命脉。 大明王朝也同样如此,靠着农税和盐税成功坐稳了江山。 朱棣曾经与夏元吉交流了无数次,自然也明白农税和盐税的重要性。 朝廷税收就主要依靠农税和盐税,占了总税收的九成之多。 而剩下的杂税带给朝廷的收入,还不足一成! 当然,那是朱高煦没有在北直隶发展工商业之前。 如今北直隶工商业形势一片大好,也因此带来了高额的商税。 但即便如此,商税等杂税也不过占了税收总额的三成,真正的大头还是得看农税和盐税。 要不是靠着农税和盐税,他朱棣别说什么文治武功了,光是北伐一次打一次仗,大明王朝就会分崩离析了! 可是现在,老二这个逆子告诉他,商税将来会比农税和盐税的总和高出百倍不止! 这怎么可能啊? 朱棣难以置信地看着朱高煦,惊得头皮发麻。 “老二,你这牛未免吹大了些!” “朕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商税有朝一日会超过农税!” 无怪朱棣不能够接受,实在是太过离谱了。 中原王朝历来都是推行“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这就决定了朝廷税收主要依靠农税,而盐铁专营带来的税收则次一等,二者结合之下成为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 商税想要超过农税,除非改变“重农抑商”这条国策,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就算商税真有暴利真能够超过农税,朱棣也绝对不会这么做。 要知道民以食为天,百姓都去经商去了,没人愿意耕田种地,那粮食从哪儿来? 没有足够的粮食,老百姓就吃不饱就会饿肚子! 你敢让老百姓饿肚子,老百姓就敢揭竿而起,造你老朱家的反! 所以“重农抑商”这条基本国策绝不能变,粮食和田地才是王朝的根基命脉! “逆子,朕可得提醒你一句,不管你想做什么,重农抑商这一条绝不能变!” “银子虽然重要,但远没有粮食重要,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这是天下头等大事!” 朱高煦闻言只是淡然一笑,略显无奈地摊了摊手。 “爹您想哪儿去了?” “我说了不让老百姓种地吗?” “重农确实是国家大计,我又不蠢怎会去改变?” 朱棣闻言点了点头,一颗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但是朱高煦紧接着话锋一转,又让他那颗心提了起来。 “但是,抑商就不对了,这倒是可以变一变。” “您老人家也看到了,北直隶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堪称恐怕的惊人商税!” “那爹您想过没有,有朝一日光是依靠商税和盐税,朝廷就能够养活自己,不必再向老百姓征收农税了!” “到了那个时候,国家工商业发展到了一定水平,老百姓耕田种地不仅不用交税,反而还会得到朝廷的补贴,这样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朱棣一听这话,顿时瞪大了眼睛,只觉得自己脑袋有些转不过弯来了。 农税直接取消! 百姓种地不仅不用交税,朝廷还予以补贴! 这他娘地……怎么可能啊? 震撼! 无比的震撼! 哪怕是以永乐皇帝的智慧和见识,他都接受不了朱高煦的想法。 老百姓不用交税,种地还有朝廷补贴,那会是一个怎样的盛世啊? “老二你慢点说,朕有些喘不上气了!” 朱棣捂着心口,开始剧烈地喘着粗气。 见此情形,朱高煦有些傻眼。 心态啊老四! 你这心态还是不行啊! 堂堂永乐皇帝,心态怎么这么差劲呢! 不就是改革一下税收嘛,不就是老百姓种地不用交税嘛,多大点事儿! 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索性不再提及此事,唯恐把朱棣刺激多了,直接就给送走了。 “爹啊,农税的事儿就先说到这儿吧!” “我只是想告诉您,工商业的魅力,远远超出您老人家的想象!” “举个简单的例子,您让郑和多次下西洋,带回来的收益也全都进了您的内帑,那您自然也见到了,海上贸易的恐怖利润!” “现如今朝廷已经开始建设边防海关,所有人往来出海贸易,都必须按照既定标准交纳关税,这其实也就是商税的一种,而关税的利润爹您有考虑过吗?” “这就好比有无数个微缩版的郑和船队,间隔不停地给大明带来收益,虽然他们船队体量远远比不上郑和船队,但胜在数量多次数多啊!仅仅只是靠着关税这一条,大明商税不久之后就足以超过农税了!” 朱棣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海上贸易的恐怖利润,朱棣自然清清楚楚,不然他也不会顶着压力让郑和多次下西洋了! 而朱高煦提出的建设海关一事,朱棣起初还有些不太理解,直现在他才终于明白,海关对大明的重要程度! 这他娘地就是一只只下金蛋的金鸡啊! 只要前期把海关建设好了,后期什么都不用做,朝廷就可以躺着收取关税了! 而且这关税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看看前宋王朝就是靠着收取海上贸易的商税关税,就能够凭借一隅之地抵抗外邦蛮夷百年之久,就可以知道这关税的恐怖! 等到大明海关正式运行,商税超过农税,绝对不是梦想! 那是否真的有一天,商税可以完全取代农税和盐税,老百姓也不用交税了呢? 朱棣不敢去细想,因为他的小心脏有些承受不住了! 老百姓肩头上最大的负担,就是徭役和赋税! 要是老百姓日后不用再交税,可以安安心心地耕田种地,所有收获也全都是自己的,不必再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艰苦日子,而朝廷还会予以他们补贴支持,那老百姓会反抗这样的朝廷吗? 不会! 决计不会! 相反他们还会自发拥护这样的朝廷! 朝廷补贴民生,百姓自发拥护朝廷,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靠。 这样的大明,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啊! 朱棣呼吸突然急促了起来,脸色也开始变得涨红。 他的眼睛里,燃烧着浓浓的斗志! 他的双拳,也不知何时紧紧握在了一起,骨节咔擦作响! 一种难言的兴奋感充斥在朱棣心脏里面,他仿佛重新找回了当年征伐沙场的感觉! 这样的盛世,才是我朱棣想要的盛世! 第657章 税务专局!给户部挖坑! “爹啊!” “您这是咋了?” “老头子您可别吓唬我啊!” 朱高煦一见朱棣那脸红脖子粗的模样,顿时就吓了一跳。 这尼玛地,不会真把朱老四给送走了吧? 好在朱棣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老二,快告诉爹地,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发展成那样的盛世?” 朱棣斗志昂扬地开口追问道,一扫先前的颓废模样。 说是颓废,其实有些不贴切,但也是朱棣的内心写照。 朱棣先前之所以起了禅位的心思,就是因为他找不到自己奋斗的目标了。 起兵靖难的时候,朱棣的奋斗目标是杀入南京,坐上龙椅,然后他成功了。 坐上龙椅之后,朱棣的奋斗目标是肃清漠北,北伐蛮夷,永绝大明北虏之患,然后他也成功了。 随着奋斗目标的一个个实现,加上心腹老臣接连离世,朱棣难免会生出迟暮之心,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了,皇帝也做得没什么滋味。 尤其是太子朱高煦展现出来的能力,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国政,都远远超过了他这个永乐皇帝,所以朱棣这才想着退位让贤,避免对朱高煦形成掣肘! 说到底,朱棣就是缺一个奋斗目标。 而就在刚刚,太子朱高煦给了他一个奋斗目标,足以让朱棣心动的目标! 那就是将大明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太平盛世,让商税取代农税,让老百姓不用再交税! 当然,这个目标无疑会很长远,注定会遇到重重困难,而且耗时良久。 但是永乐皇帝害怕困难吗? 他朱棣可是那个生于战火、戎马半生的永乐皇帝! 鲜血和厮杀早就将朱棣的心性磨砺得坚韧无比! 朱棣不怕困难,就怕没有目标! 看着满血复活的永乐皇帝,朱高煦顿时露出了笑容。 不容易啊,他这个太子爷真是不容易啊! “爹,想要做到那一步,就必须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首先就是建设好大明海关,然后用海关带动大明工商业发展。” “还有一点,土豆的推广种植必须提上日程,毕竟工商业发展起来了,势必会对农业造成冲击,就如同当年北直隶很多百姓都选择经商进厂一样,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可以养家糊口,那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地耕田种地啊!” “所以粮食减产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那就必须先把土豆甘薯等高产作物推广下去,这样一来即便农业受到冲击,粮食也不会减产多少,足够大明平稳度过这个改革时期。” 朱棣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朕这就下令给户部,让夏元吉把此事列为头等大计。” “粮食这个问题,不管何时都要放在第一位,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大事!” 朱高煦欣慰一笑。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商税的管理。” “当年我在北直隶发展工商业,成立了一个专门收取管理商税的机构,名为税务专局。” “现如今朝廷海关开始建设,关税也在开展征收,那就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出台相应政策,征收关税。” 朱棣眼睛一眯,沉默了片刻。 “你的意思是,再成立一个新的机构,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可以往所有税收都是户部负责征取,而且所有钱粮户部也要统筹安排,现在突然成立一个新的部门机构,去分割户部的职权,朕担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岂止是不容易! 朱棣都想见到夏元吉指着他的鼻子怒骂了! 人家夏元吉苦心孤诣地支撑户部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段艰苦岁月,现在好日子终于来了,他正准备大展拳脚呢,可你丫倒好,直接成立一个税务专局,把人家权力夺走了一半! 哪怕是夏元吉这等一心为国为民的纯臣良臣,只怕也会寒心啊! 朱高煦洒然一笑,“可我们不是给了户部补偿吗?” “把农税和盐税让渡给户部,就是为了弥补户部权力的损失啊!” 朱棣眼睛一亮,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 这个逆子还真是精明,谋定而后动的本事算是被他给玩明白了! 他的目标,一开始就是割裂户部职权,成立一个税务专局,专门负责征收商税。 可想要割裂户部的权力,文官缙绅岂会答应? 所以这逆子抛出了一个文官缙绅难以拒绝的筹码——盐税与农税! 毕竟现在朝廷的税收,主要还是盐税与农税支撑! 皇帝将盐税与农税全部交给户部负责,相当于直接将朝政大权交给了户部,这对于那些一心想要治国平天下的文臣缙绅而言,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因为他们从皇帝手中得到了财政大权! 相比于次,割裂出部分权力,把商税这些杂税丢给税务专局,好像也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 毕竟商税等杂税虽然前景不错,可远远比不上盐税和农税啊! 但问题就在于,老二这个逆子,完全打着让商税取代农税甚至直接取消农税的主意! 换句话说,这混账逆子是挖了个坑啊! 真要到了那一天,户部只怕会彻底废了! “老二,你这样做,户部将来如何自处?” 朱棣深深地看了朱高煦一眼,语气有些不满。 朱高煦不以为意,“户部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好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休整天下河道、道路,教化百姓,使周边羁縻之地逐渐改土归流,负责天下治安教化,这样不好吗?” “再说了,如果我们真能做到取消农税的那一天,农税虽然取消了,可田地税还是要有的,当然这不是针对百姓,而是针对那些商贾,田地税可以交给户部负责嘛!” 田地税? 针对商贾? 朱棣愣了,有些不太明白。 “商贾要田地有什么用?” “刮地皮啊!” 朱高煦没好气地回答道。 后世那些商贾为了一张地皮,可是炒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天高价,甚至还出现了“暴力拆迁”等恶劣现象。 不过这对于大明而言,都还为时尚早,所以朱高煦不准备过多解释。 “还有一个问题,朝政大权交给了户部,就必须将监察体系牢牢掌控在手中!” “毕竟那些文官缙绅贪腐是本性,可不能因此失彼,平白滋生出一批贪官污吏!” 朱棣再次点了点头。 这一次分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大明! 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伸出爪子,他就剁了谁! 第658章 御前会议!各项新政进度! 乾清宫外。 七部尚书、左都御史、通政使等朝堂公卿,正在等候皇帝召见。 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夏元吉则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述说着各自的苦闷。 二人都是能力卓著且品行端吼的治世能臣,因此朝野上下赞誉颇多,敬称为“蹇夏”。 不过这二位治世能臣现在也有不少麻烦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明王朝步子迈得太快了。 辽东大开发计划还算好的,至少等那些蛮夷把脑浆子打出来之前,朝廷还不用支出些什么。 可西南改土归流与交趾大开发计划,这就完全不一样了。 朝廷不但要补贴钱粮,还要补贴人才,甚至还要迁徙百姓。 光是这三件事情,就让整个朝廷忙得不可开交。 蹇义主持吏部大局,夏元吉执掌户部大权,二人近期都没怎么闲聊过。 实在是太忙了啊! “宜之,吏部应该还算好的吧?” “好?”蹇义眼睛里面布满了血丝,“哪里好了?” “张辅和沐晟这两个臭丘八,一直在问我吏部要人!” “甚至还放出了狠话,要是吏部再不派人过去,他们就再回京一趟,堵着我吏部官署!” 听到这话,夏元吉摇头失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是好。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以这些武夫丘八的脾气秉性,他们还真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那你给他们人不就行了吗?” “说得轻巧,我上哪儿找人才去?” 蹇义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悲愤。 “别人不知道吏部的难处,你还不知道吗?” “科举一停就是七八年,这期间咱们那位太子爷还多次流放发配官员!” “一流放发配还不是个人,而是整整一族,搞得那些士族学阀都快要断层了!” “宜之啊!”夏元吉捋了捋胡须,“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难是难了点,可太子爷这么做,自然有着他的考量。” “士族学阀勾结地方官员,掌控科举大考,要是再不出手惩治,寒门学子恐怕再无出头之日啊!” “道理我都懂!”蹇义苦涩一笑,“可是也要考虑一下实际情况吧?” “仅靠荐举还有国子监,根本就补不上官员的缺口,幸亏朝廷恢复了科举,不然老夫真想辞职归乡了。” 听着蹇义的埋怨,夏元吉呵呵一笑,心中舒爽无比。 曾几何时,他户部的情况比如今吏部还要苦上千倍万倍,,不也是照样熬过来了吗? 不容易啊! 得亏太子爷良心发现啊! 很快小鼻涕走了出来,恭敬地将大佬们迎了进去。 群臣鱼贯而入,这才惊讶地发现,太子朱高煦正坐在一旁。 显然这次御前会议,又会出什么大事。 朱高煦当了这么久的太子爷,群臣也算是发现了一个规律。 这位太子爷要么不出手,平常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 一见到朱高煦,蹇义脸色就变了,心中有些惴惴不安。 这位太子爷,不会又要搞什么幺蛾子吧? 科举大考可是已经开始了。 群臣行礼之后,朱棣就挥了挥手,示意群臣各自落座。 而后朱棣看向了朱高煦,给了他一个眼神。 毕竟贵为大明皇帝,朱棣现在很多时间都不想亲力亲为,只是用皇帝的身份,给朱高煦这个太子爷压一下场子。 “诸位,几个月过去了,新政推行得如何?” 朱高煦脸色一正,神情肃穆地开始发问。 七部尚书依次开口,大体交代了一下各项新政的推行进度。 吏部首要大事,就是配合朝廷的改土归流大计与交趾大开发,说白了就是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过去。 虽然蹇义嘴里一直诉苦叫着没人,但他毕竟是治世能臣蹇义啊,总归是有办法的,所以进度倒是没有怎么落下。 户部新政比较繁多。 其一是配合南京户部尚书周忱,在南直隶推行一条鞭法,虽然过程有些波折,遇到了不少负隅顽抗的顽固分子,但是朝廷处理起来毫不手软,所以一条鞭法推行得颇为顺利。 其二则是神种土豆甘薯等物的培植与栽种。 “经过太子殿下的提点,土豆和甘薯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鉴昭行   小白杨   屌丝的四次艳遇   盛爱小萝莉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镇痛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突然暧昧到太后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