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87章

第187章

在好了,偏偏漏掉了一个,而且还被人抓住痛脚,直接当廷提了出来! 汉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靖江王,你怎么一点不上道呢? 第418章 作恶多端!给本王抄了他的王府! 惊了! 群臣惊了! 他们没想到,这郭佑真敢说啊! 靖江王一脉,的确最容易被朝廷忽视。 毕竟靖江王地位特殊,要说是郡王吧,历代皇帝给他们的赏赐待遇都与亲王相当,要说是亲王吧,他们又差了那么一丝。 所以靖江王一脉一直也很老实听话,待在自己的封地桂林府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吃喝玩乐造小人。 对于这样的宗室藩王,朝廷那是十分喜欢的。 只要你不搞事情,该给你的俸禄待遇一样都不会少! 即便,不少朝臣,都知道靖江王一脉是些什么货色,又在桂林府做了什么! 如户部尚书夏元吉,他身为户部尚书,群臣口中的“大司徒”、“大司农”,他难道不知道靖江王一脉在桂林乃至整个广西的所作所为吗? 但是,知道又如何? 自太祖高皇帝开始,朝廷就对靖江王一脉特别优待。 高皇帝,建文皇帝,永乐皇帝,这三位大明天子给历代靖江王的赏赐,都是等同于亲王规格! 永乐皇帝是以小宗入大宗,自己就是藩王夺权上位,所以对于一众藩王明里暗里的打压都十分明显。 不过唯独对这靖江王一系,皇帝陛下显得十分大方宽仁,该有的赏赐一应俱全。 这你让满朝文武怎么说? 毕竟靖江王一脉十分老实听话,除了在封地内作恶多端外,政治方向一直都很明确,这对皇帝对朝廷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所以当自己的下属,户部郎中郭佑出列准备上奏时,夏元吉及时出言制止了他。 老夏头很清楚这郭佑年轻气盛,一身热血最是见不得权贵鱼肉百姓,所以郭佑定会捅出靖江王一脉在桂林府的种种恶行。 但是,汉王或许不觉得有什么,皇帝陛下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离间血脉宗亲,这个罪名,即便是他郭佑都承担不起! 大殿内鸦雀无声,群臣纷纷低下了头。 朱高煦看向郭佑,露出了一个和善得笑容。 “郭郎中,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汉王殿下,第一代靖江王朱守谦知书而不谨宪度,狎比小人;性情乖戾,阴贼险狠……初到封地桂林便大兴土木,立宫宇庙社数百间,国人苦之良久!” 既然汉王让我说,那我就说! 郭佑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之前就上奏弹劾过靖江王鱼肉百姓,却被皇帝陛下留中不发。 现在汉王朱高煦敢对诸王下手,那他就敢给汉王殿下递刀子,铲除靖江王这个毒瘤! “二代靖江王朱赞仪奉命历访诸王叔伯,习得治国之道,恭慎守法,好学善书,却于永乐六年英年早逝。” “三代靖江王朱佐敬毫无乃父之风,更是效仿其祖父,怙恶不悛,作恶多端!” “靖江王与同脉一群辅国将军等同流合污,一起遇岁征,先令火者等下县,不收本色,加倍折钱,此乃第一大罪……横征暴敛,擅自增税!” “靖江王宗室控制食盐、哄抬物价,让桂林府及周边州府老百姓的食盐供给严重不足,以此日致富饶,支撑王府庞大的支出……此乃第二大罪,哄抬物价,鱼肉百姓!” “靖江王府及一众将军岁禄多不受米,而遣人下有司计直索钱,往往三倍取直,得钱辄以市私盐,转鬻求利,民甚苦之……此乃第三大罪,勾结官商,谋取私利!” “靖江王于幼女坟前起造享堂,外筑周垣十余里,建屋五十余间,常纵妃及宫人内使四十余人往尧山庙、全真观、冷水、清泉二寺游玩,逞凶拥众出城,百姓受践踏凌辱而死者数十人……此乃第四大罪,草菅人命!” “靖江王……” 郭佑义愤填膺地历数了靖江王一脉的十条大罪,听得满朝文武瞠目结舌。 一是惊叹于郭佑的勇气,你丫可是真敢说啊! 二是吃惊于靖江王一脉的作死能力,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们还真不知道这靖江王干出过这么丧尽天良的事情!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足够他靖江王朱佐敬死上好几回了! 朱高煦原本面色如常,然而听到后面,一张老脸已经是阴沉如水。 等到郭佑把话说完,汉王爷已经是暴怒到了极点。 “顾佐,广西道监察御史是何人?他是干什么吃的?!” 眼见汉王爷暴怒点名,顾佐顾喷子只能硬着头皮出列,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汉王殿下,御史职责在监察百官,这靖江王府的事情……” 开玩笑,要是朝廷给了他都察院这个权力,他顾佐早就领着自己都察院的小弟,把这些个宗室亲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给抄家撸了! 然而,即便有这个权力,顾佐也不敢干啊! 毕竟人家是天潢贵胄,是天家的血脉宗亲! 这些事情要是发生在一个臣子身上,那足够杀他全家好几回了。 但是,人家是天潢贵胄,罪责可降一等。 而且比起政治方向正确,他们做的这些恶事,似乎也就显得没那么大了。 朱高煦闻言一怔,随即苦笑了起来。 该死得封建社会啊! 不管是臣子还是百姓,都始终对天家皇室心存畏惧。 连监察御史都不敢弹劾诸王的过失,可想而知这些个臭鱼烂虾在封地里面是何等嚣张跋扈,作威作福,堪称土皇帝一样的存在! “金纯,郭佑,你们二人亲自走一趟,去桂林严查靖江王宗室所犯罪行,有一个算一个,悉数逮捕归案,一应田产家财悉数查封,给本王抄了他的王府!” 金纯身为刑部侍郎,正三品的朝堂重臣,他出面自然镇得住场子。 而郭佑这小子戆直敢言,又暗自搜集了这么久的罪行,让他跟着金纯前去查案,也可给他的资历上面增添一笔政绩。 毕竟这个郭佑出身不凡,自身又有才华,更难得的是一身热血未凉,值得朱高煦重点培养。 郭佑是郭资的独子,仅凭这一点,朱高煦就要将这小子拉上自己的战车。 郭资是洪武十八年的进士,靖难之役前是北平布政使,结果暗中投靠了燕王朱棣。 而后靖难之役爆发,郭资辅佐世子朱高炽驻守北平,朱棣转战三年,郭资主管军饷,曾被朱棣赞为“汉朝萧何”! 朱棣即位称帝后,郭资就出任第一位户部尚书,随即朱棣有意迁都,便在北平打造了一套朝廷班子,郭资出任行部尚书,统北平六部事,兼掌北平布政司。 如果说夏元吉是永乐帝的钱袋子,那么郭资就是永乐帝的大管家,而且后者此刻正总管北平新都的一应事务。 朱高煦接下来要对商税改革,涉及到大明税收,注定绕不过郭资夏元吉这两位钱粮专家。 如果得到他们二人的配合,那大事就可成了。 第419章 考成法!整顿吏治势在必行! 靖江王一事告一段落。 毕竟有人愿意做这个出头鸟,群臣也是乐得见此。 金纯一向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他此去桂林府,只怕作恶多端的靖江王,连同他那一脉的宗室成员,此次有难了。 不过这反倒是一件好事,朝廷为民除害,反而可以给衮衮诸公增长贤名,提高朝廷的公信力。 既不用自己做这个出头鸟,又可以增加贤名,这种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朱高煦见群臣不吭声,直接宣布了一项人事任命。 解缙解公豹官复原职,继续出任学部尚书。 此外,汉王超擢应天府府丞王骥为学部侍郎。 群臣听到这话,惊得瞠目结舌。 你汉王重新任用解公豹也就罢了,毕竟那是你的党羽,而且解公豹自身才干也摆在那里,这没有什么好说的。 可是你他娘地超擢一个府丞,为正三品的朝堂侍郎,这是什么行为? 咋滴你是真飘了啊,开始卖官鬻爵了啊? 那王骥给了你多少好处,让你如此不顾面皮? 虽然说应天府是大明帝都,应天府衙门是帝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乃是正三品大员,府丞乃是正四品高官,权力地位等同于别地知府。 但是,直接从府丞到一部侍郎,进入中央朝廷的权力中枢,这一步是不是迈得有些太大了? 而且王骥此人是永乐四年的进士,授职兵科给事中,不久后出使山西,当时应天府缺府丞,事务紧急而且繁杂,王骥受命署理,于是成了应天府丞。 纵观此人的履历,可以说是毫无亮点,也没有半分政绩! 怎么狗贼汉王爷会注意到此人身上? 难道说……还有他们不了解的内情? 一时间,王骥之名,迅速进入了满朝文武眼中。 不管监国汉王爷是因为将王骥擢升为学部侍郎,此事已经成为定局,注定王骥会因此青云直上,一朝得以显贵! 朱高煦可不管这些家伙怎么想,直接就此散了朝会,而后留下了六部尚书等朝堂九卿。 碍眼的人走了,剩下的都是朝堂巨头,朱高煦说起话来也没什么顾忌了。 待他们依次坐下后,朱高煦直接让聂兴分发了考成新法,人手一份。 “诸位都是我大明的肱骨重臣,想必对朝廷推行的各项新政,也都或多或少的有了了解。” “这些新政,其实都是利国利民的国之大计,然而却因为小人从中作梗,以致于无法推行下去!” 听到这话,金忠蹇义夏元吉等巨头顿时面面相觑。 小人作梗? 汉王口中的“小人”,指得是……缙绅? “当然,也不能全怪你们,还是本王操之过急,丝毫没有做好前期准备。” “这新政想要成功推行下去,先得整顿一下吏治,肃清一下官场!” “如今这大明朝堂与地方官场,吏治腐败,法令不行,什么祖制律令或者流于形式化,或者直接成了官员们争权谋利的手段与工具!” “这样的前提之下,哪怕有诸位鼎力支持,政令出了中央朝堂,却到不了府台,执行不下去,那也是无用!” 听到这话,蹇义顿时心中一惊,试探性地问道:“汉王殿下的意思是……整顿吏治?” “没错!”朱高煦点了点头,“新政推行之前,必先整顿吏治,不然所谓新政只会成为一个个笑话!” “建文皇帝将文人士大夫的地位,拔高到了如同前宋一般的变态待遇,再将勋贵武官打击到无权无势,只能去给文人士大夫当狗,硬生生打造出了一个文人的盛世,以致于这些文官缙绅到了永乐朝还不知收敛!” “如刘观等朝堂重臣在中央朝堂贪污腐化,地方官员则上行下效粉饰太平,朝野上下的文人士大夫一个个吃饱喝足,享乐淫逸后,便开始共同鼓吹四海承欢,天下太平,侈人视听!” “这吏治早就该整顿一下了,可惜咱们那位太子爷是位宽厚仁慈的主儿,又狠不下这个心,对文官缙绅举起屠刀,好好清洗一下这些蛀虫米虫!” “太子不敢,本王敢,继续这样放纵下去,我大明朝迟早会引发前宋的三冗之患,最终导致积贫积弱,无力回天!” 汉王一席话,听得一众巨头心惊肉跳。 诚然,相比于政治酷寒的洪武朝,建文朝尊右文教,礼遇文士,给予了文官缙绅优渥的待遇。 建文朝不过短短四年时间,却是呈现出一幅百姓安于生业、家给人足、外户不阖、路不拾遗的盛世场景,至少在江南京畿等地如此,以致于朝野上下均言“四载宽政解严霜”。 但是,这也给天下官员们一种错觉,似乎这个朝堂真正的主人,不只是大明天子,而是帝与士大夫共天下! 前宋之所以灭亡,正是文官集团权柄太重,武将武官甚至到了给文官缙绅行礼当狗的可笑地步。 结果文官集团内部分裂,行成多次党争,加上三冗之患,最终导致积贫积弱,无力回天。 不过现在的永乐朝,与前宋比起来,还是没有严重到那等可怕的地步。 蹇义张了张口,想要说些什么,但他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汉王决意整顿吏治,打压不听话的文官缙绅,他这位天官大人能够阻止吗? 阻止不了。 也没必要阻止。 为了推行新政,吏治必须整顿! 毕竟汉王推行的那些新政,或许对文官缙绅而言,会极大地损伤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却是真真正正的仁政善政! 所以,一众巨头沉默了,纷纷看向了手中的考成新法。 “考成法,核心两点,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也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也可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朱高煦淡淡解释了一遍考成法的流程,心中仍旧有些隐忧,源自于内阁。 毕竟这考成法一旦推行下去,内阁的权柄将会大大增加! 当年救时宰相张居正推行这套考成法,就是为了形成以内阁统领监察机构、再以监察机构监督中央六部,并以六部统率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这套完善的官员考评机制。 换句话说,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同样有着自己的私心。 可是如今永乐朝的内阁,还只是一个顾问机构,并没有什么权力。 然而如果将内阁从这个环节中剔除掉,那么都察院的权柄将会暴涨到一个无人制衡的恐怖地步! 虽然朱高煦相信顾佐顾喷子,但是都察院不止只有一个顾喷子。 一方独大,对朝廷而言不是好事情。 既然如此,那不如适当增加内阁权柄,毕竟有着内阁存在,皇权受到一定限制,将来老朱家的子孙后人如果不成器,也不至于难以制衡! 现在的内阁学士,只有礼部尚书胡濙一人。 此刻胡濙看着这考成法,神情很是复杂。 我就想躺平,你至于这么折腾人吗? 第420章 心思各异!吓得腿软的王尚德! 应天府衙门。 王骥正在埋头处理公务。 这应天府丞,不好做啊! 事情繁杂不说,还很容易背锅。 作为大明帝都的最高行政机关,帝都发生什么案子自然归属应天府衙门审理。 但是这帝都里面,鱼龙混杂,势力交错,王公勋贵多如牛毛,哪一个都得罪不起。 偏偏那些个二代三代们,端得是个嚣张跋扈,不是欺男霸女,就是横行霸道! 如果不是汉王朱高煦良心发现,将这些纨绔子弟全部强制送往西山军营特训,王骥只怕早就成了背锅侠了。 应天府尹可是正四品高官,上可简在帝心,下结交文武百官,再怎么背锅也轮不到他去背。 所以真要是出了什么大乱子,他王骥就是背锅得头号人选。 当初王骥还在出使山西,眼见山西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所以他上奏陛下免除盐池拖欠的赋税二十余万石。 其实这本是仁政善举,奈何王骥不知道皇帝陛下正为北伐粮草发愁,巴不得地方上多交点赋税上来。 结果这封奏章一下子就撞到枪口上了,王骥虽然没有被罢官去职,但转眼就被扔到了这个应天府丞的倒霉位置上面。 累得跟狗一样不说,随时还有可能背锅。 所以这几年王骥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起初调令下达,王骥怀着一颗学习的心,施施然地前来赴任。 毕竟在应天府做官,是一条可以飞黄腾达的捷径。 如果自身才华被皇帝陛下看中,就可以正式步入中央朝堂,进入大明朝廷的权力中枢了。 结果等他真正接手了这个烂摊子后,他才后悔到了万分。 真正能被皇帝陛下注意到的,唯有应天府尹宋安。 也只有应天府尹宋安,上可简在帝心,下结交文武百官,不是他这个应天府老二。 做事情的是自己,背锅的还是自己,结果好处全被宋安拿走了。 偏偏这宋安只是当初随皇帝陛下靖难起兵的老臣,毫无才华政绩! 一想到这儿,王骥就忍不住叹了口气。 或许,这就是大明官场的现状吧! 尸位素餐者身居高位,怀才不遇之人比比皆是! 他不知道自己还要在这泥潭里面挣扎多久,他更不知道下一刻是不是就会出现一口大铁锅,硬生生地扣在自己脑门上! 然而正当这个时候,应天府尹宋安匆匆走了进来。 “尚德啊,怎地还在处理这些杂物?” “快快收拾一下,随公公入宫复命!” 王骥:“???” 你大爷! 劳资不是一直处理杂务? 咋滴你这位府尹大人良心发现了啊? 还有什么“入宫复命”,复什么命? “哎哟尚德……不,王大人,我的王大人,你高升了!” “汉王殿下擢升你为学部侍郎,宫里面来了人,正准备带你回宫复命呢!” 王骥:“!!!” 我尼玛啊! 学部侍郎? 不去! 打死不去! 谁爱去谁去! 王骥脸都吓绿了,疯狂地摇了摇头。 如果说这应天府丞是个烂摊子背锅侠,那他娘的学部侍郎就是个火坑啊! 王骥又不蠢,他当然知道汉王新设的那个学部,现在是什么状况! 上一任学部侍郎陈公甫,那可是硬生生地被上百个学子当街殴打致死! 我这他娘地才进龙潭,又掉进虎穴去了? “大人,下官能不去吗?下官舍不得您老人家啊!” 王骥急得都快哭了,恨不得自己上吊自杀算了。 宋安听到他这话,忍不住叹了口气。 “你这家伙,说什么混账话呢?” “汉王爷如今监国理政,他的命令就等同于圣旨,你难道敢抗旨不尊?” 一听到这话,王骥满脸煞白,不见一丝血色。 宋安见状,有些同情地拍了拍他的肩头。 “尚德啊,你是个有才华的人,也跟了老夫这么久,临走之前老夫送你一句话。” “在这大明官场,尸位素餐虽然为人不齿,但总比飞来横祸要强得多!” 话音一落,宋安便命人将王骥给抬了出去…… 嗯,抬了出去。 王骥王大府丞,已经被吓得腿软了。 传令太监见他这副模样,忍不住乐出了声来。 但是汉王爷还在等着见他,小太监也懒得废话,直接命两名甲士架着王骥就走。 此刻大殿之内,一众巨头看着手里的考成法,那也是心思各异。 礼部尚书胡濙有些惆怅,他躺平的好日子就快结束了。 当年皇帝陛下即位称帝后,命他在民间暗访建文帝的踪迹,也间或报告民间隐情。 胡濙带着一票锦衣卫,拿着公款公费游山玩水,遍览各地名胜古迹,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结果好日子没过几年,皇帝陛下突然下令将他们撤了回来,原因是建文帝找到了,还他娘地是汉王朱高煦给挖出来的。 胡濙心里这个气啊,无奈之下只能老实上班,顶着礼部左侍郎的名头浑水摸鱼。 结果他万万没有想到,原礼部尚书吕震那个蠢货自己作死,把自己作没了,他这个侍郎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礼部尚书! 毕竟是一部尚书,需要管理繁杂的政务,还要时不时地上朝开会。 胡濙本就有些不胜其烦,结果现在好了,狗贼汉王爷还他娘地给自己增加工作量! 这内阁现在就老夫一人,你是要让老夫考核天下官员吗? 惆怅,很是惆怅啊! 相比于胡濙的惆怅,左都御史顾佐此刻有些兴奋。 毕竟这考成法一旦推行,他都察院的权柄将会再次加重,随时可以稽查官员的任务完成情况! 这是自都察院成立以来,从未达到过的巅峰时刻! 兵部尚书金忠、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元吉这三巨头,在交换眼神过后,选择了默认。 毕竟三巨头都看得出来,考成法堪称澄清吏治的良策,一旦推行下去,原本一片乌烟瘴气的大明朝堂,将会迸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蔡姬传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镇痛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