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个问题没有,按照太祖高皇帝制定的藩王俸禄政策,朝廷还能养得起这些宗室成员多少年?” “太祖高皇帝有二十六子,如今分封有传承的还有十五家,这十五家哪一家不是人丁兴旺,为大明生出了多少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本朝只分封了二王,太子膝下有七八个儿子,本王现在也有五六个儿子,赵王膝下同样子嗣众多……这越往后朝廷要分封的宗室成员只会越来越多,朝廷拿什么来养这些宗室子弟?” “而且这些宗室子弟,不得从事士农工商之业,只能依靠朝廷俸禄供养,每生一个朝廷就要给予相应的钱粮、封地,各个藩王的封地税赋如今连供养藩王一家都不够用,更遑论做别的事情!” 听见汉王爷这话,群臣顿时就沉默了。 毕竟,这大明宗王的问题,他们也不是不知道。 只是很少有人敢提出来,甚至没人敢提。 因为这个问题,你上奏皇帝陛下,一个弄不好就会落得个“离间宗亲”的罪名,那不是吃饱了撑得吗? 所以,群臣只能装作看不见,毕竟这藩王问题现在只是露出了苗头,朝廷还供养得起。 至于日后如何,那头疼的人也不会是他们! 那些宗室成员,说得好听点是“天潢贵胄”,说得不好听点就是一群蛀虫! 整日吃喝玩乐造小人,什么事情都不用干,那人口自然蹭蹭地往上涨! 只是群臣没有想到,汉王朱高煦竟然当众指出了这个问题,丝毫不顾及宗室颜面! “将藩王分封到海外新土,给予藩王兵权,一方面可以让藩王为大明固守藩篱,另一方面藩王改封之后,内地的封地就能收归国有!” “这些原本被诸王侵占的庄园田地,能够给朝廷增添一大笔税收,还能凭空增添不少人口,对朝廷而言利大于弊,所以诸王外放这条国策,必须坚定推行,哪怕有困难也要推行下去!” 其他人朱高煦不怕,也不在乎。 他主要害怕金忠蹇义夏元吉这三巨头,面对诸王外放政策推行中,逐渐显露出来的困难,会动摇继续执行的决心! 毕竟这三位巨头负责诸王外放的工作,如果连他们都迟疑犹豫,那这政策还怎么推行得下去。 所以朱高煦再次给他们三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尤其是提到了诸王外放后空出来的田地。 这大量无主田地,对户部尚书夏元吉而言,简直就是致命的诱惑。 夏元吉突然被这个巨大惊喜砸中,难以置信地看向汉王朱高煦。 “咳咳,汉王殿下的意思是,将诸王腾出来的王田交给户部管理?” 其实老夏头也没有想到,这汉王朱高煦竟然做得这么绝,诸王一经外放,他立刻就盯上了人家王府里的田地。 但是,只要能给朝廷增加税收,他汉王朱高煦都不怕,自己还怕什么? 要知道这十五位大明亲王名下的田地,那可是一个惊天数目啊! 夏元吉身为户部尚书,对田地一事尤其上心,也很是熟悉。 就拿晋王一脉来说,太原府大部分的田地都成了晋王一系的封地,朝廷想要维持太原的统治,还要从别处调拨钱粮! 这太原可是出了名的膏腴之地,结果因为一个晋王府,硬生生地还要朝廷往里面贴钱,这不是倒霉催的吗? 再如蜀王一脉,蜀王朱椿表面上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暗地里却是侵占了几乎整个成都府的田地! 这个数据有多么惊人? 据户部私下调查,有天府之国的成都沃野,总计个州县的良田沃土,蜀王府占了整整七成,军屯占了两成,老百姓仅仅只占了一成! 他蜀王朱椿有三百多个王庄,每天由一个王庄提供膳食,一年才轮换一遍,富无与比,奢靡至极! 这些个藩王最大的爱好,就是敛财与玩女人。 而他们敛财的最好方式,就是侵占良田沃土,无一例外! 偏偏太祖高皇帝当年分封诸王,将自己的儿子全都分封在了各大行省的繁华州府,如今成了朝廷征税的一大难题! 如果,汉王朱高煦真敢对诸王的王田下手,那他夏元吉绝对举双手赞成! 就算是他娘地舍了这条老命不要,自己也要将王田一事处理妥当,确保朝廷税收的完整与公正! 朱高煦看着情绪激动的户部尚书夏元吉,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老夏头啊,把这大批王田交给你户部管理,那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本王想问你一句,就算给了你户部,你户部确信能够收上税来?” 听到这话,夏元吉脸色微变,不少朝臣同样变了脸色。 “土地兼并的事情,想必你们心中都有数吧?” “官绅勾结侵夺太多本该交税的田地,原本农户耕户才是这些土地的主人,受不了胥吏的盘剥,不得不将土地低价出售给士绅将税赋交了,一无所有之后变成了流民。” “而这些田地成了士绅的囊中之物,他们依靠自身功名特权,又不用上交赋税,所以越来越多的天地在官府的黄册上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对吧?”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着夏元吉,后者额头上已经溢出了冷汗。 满朝文武都是大惊失色,下意识地低下了头来,不敢吭声。 毕竟,兼并田地这种事情,在场之人几乎人人有份,连武官都不例外! “如今这兼并田地的风气愈演愈烈,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本王也想将这批王田交给你户部,但是本王担心用不了几年这批田地就被某些人给瓜分殆尽了!” 夏元吉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什么,但最终还是叹了口气。 汉王朱高煦说的这些,原本就是事实,他夏元吉又能如何争辩? 说来说去,问题症结,还是出在士绅头上! 不要说地方官员,这朝堂诸公不也是士绅的一员吗? 他们在京为官,他们的家人就是地方士绅,大肆侵占兼并良田沃土! 这天底下的官员,十之八九都是兼并田地的士绅,唯独只有那么几个洁身自好的人。 “行了老夏头,这批王田本王会交给你户部,但不是现在!” 夏元吉闻言一怔,有些不太明白汉王这话的深意。 朱高煦看向了吏部右侍郎陈洽,浑身杀意凛然。 当然不是现在,也不能是现在。 至少,得在整顿吏治之后! 杀一批士绅,儆猴! 第416章 迟疑!永乐帝的心思! 北平行在。 朱棣一身常服,正背着手闲逛。 薛禄、柳升等大将,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 终于走到了凉亭处,朱棣这才总算是坐了下来。 “你们方才说,北伐将士归心似箭?” 一众大将听到这话,直接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薛禄硬着头皮开口道:“皇上,大军停驻北平,已经两月了。” “将士们从去年开始出征北伐,到现在也差不多一年了。” “这仗打完了,他们也平安回来了,可是一直在这儿等着,的确有些不能理解啊!” 朱棣抬了抬手,止住了薛禄继续诉苦。 他大有深意地瞥了薛禄一眼,后者立刻低下了头,后背渐渐溢出了冷汗。 “说实话吧,真是那些将士等不了了?” “还是说是你们这些家伙,一个个地都等不急了?” “臣等不敢!陛下恕罪!” 面对永乐帝的质疑,薛禄等人立马叩头求饶。 他们只是很费解,为何大捷还朝,却始终停留在这北平行在? 而且皇帝陛下丝毫没有回京的意思,几个月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他们也想着能够得了封赏,回去陪伴妻儿家小啊! 皇帝陛下虽然有意迁都北平,但是这北平终究还不是帝都。 更何况他们的封赏,那也没有个信儿,搁谁身上谁不着急? 朱棣瞥了众将一眼,对他们那点小心思可谓是门儿清。 “朕承诺过的赏赐,一公三侯五伯,不会少了你们的!” “至于何时回应天,你们等着就行了。” 听到皇上这话,薛禄等人有些傻眼,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朱棣看着他们,心中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想回应天,但是老二这个反骨逆子,却上了封折子,让他朱棣在顺天等着! 这尼玛地,老子才是大明天子,不是你的征北大将军! 偏偏那个反骨逆子语气很是强硬,朱棣读罢之后也只能听之任之。 那逆子,这是准备下狠手了啊! 回京之后就封了东宫,然后大开杀戒,一口气杀了数百人! 如果不是朱棣得知朱高煦封了东宫,他还真有些害怕老二会杀红了眼,直接把老大给送走了。 好在最坏的情况没有发生,老二虽然暴怒,但还保持着理智。 他之所以封锁了东宫,就是不想让老大牵扯其中,保护老大的贤名。 等待他杀光了那些程朱缙绅后,拍拍屁股直接前去云南就藩,自己回京放老大出来实行仁政收买人心,从而巩固自己的太子大位。 这,就是老二折子里的计划! 一想到这儿,朱棣眉头就紧紧皱在了一起。 老二这个逆子,真是个逆子啊! 总喜欢一意孤行,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 老大这个太子爷,真是不成器! 明明老二离开应天之前,把一切都给安排好了,你直接照章办事不就行了吗? 偏偏心慈手软,优柔寡断,导致新政彻底成了一个笑话,还要老二赶回去给他收拾烂摊子! 难不成,真让老二做老大的手中刀? 老二把脏活累活全都给干完了,老大再出来坐享其成? 这样,对老二这个逆子来说,未免太不公平了啊! 朱棣捋着胡须,脸色阴晴不定。 平心而论,当年册立老大为太子,是为了稳固当时朝政时局。 毕竟老大得了文臣缙绅的鼎力支持,而且他将政事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是个不错的储君人选。 加之那时的老二还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对政务一窍不通,只会耍些小聪明,根本不似人君! 所以,朱棣在金忠、姚广孝等老臣的劝说之下,册立了老大朱高炽为太子。 然而,因为一场意外惊变,老二突然就跟开了窍一样,逐渐成长为了一个文武双全的开疆雄主! 在他汉王爷监国理政期间,大明朝迸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太子监国之是从未出现过的。 老二表现得越出彩,老大相比之下就越显得不堪! 但是,直到老二出事前,朱棣一直没有动过易储的心思。 因为一旦易储,朝堂之上定然会掀起一阵腥风血雨,而且老大与瞻基,只怕没有什么好下场! 即便老二顾念着血脉亲情,不会对老大与瞻基下手,但是他身旁那些汉王党羽呢? 换句话来说,就算不易储,那老二下场又会如何? 姚广孝这个混账,为了稳固太子爷的地位,已经对老二下手了一次,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事情发展到现在,太子与汉王之间的争斗,早就已经无法避免! 即便他们自己不愿兄弟相争,他们背后的势力,也不会甘心! 眼前薛禄这些悍将,都是铁了心支持老二的。 他们急于回京,一是为了获得封赏,二是为了给老二站台! 毕竟老二准备对朝堂缙绅与乡野士绅下手,他要面对的是天下文官! 所以薛禄等人想要回京,不愿见到汉王被群起而攻之。 那自己这个皇帝,自己这个父亲,又该做何选择? 太平太子? 开疆雄主? 此次回京之后,或者说现在,自就要下定决心。 要么易储,扶持老二上位,剪除掉那些太子党羽! 要么不变,帮助老大稳固太子的位置,命老二前去就藩,再清洗掉这些汉王党羽! 然而不管什么选择,对他朱棣而言,都未免太过残酷了些。 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大和老二,都是他的亲儿子! 但是如果不尽快做出决定,那太子与汉王之间的争斗,将会影响到整个朝堂,甚至影响大明的江山社稷! 这一点,朱棣同样清楚! 最糟心的地方,在于老二的态度! 这个逆子,自从受伤之后,就一直没有了夺嫡的心思。 宁愿做老大的手中刀,宁愿推行新政背负骂名,宁愿救下瞻基舍弃自己…… 想着,朱棣就有些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老二啊老二,你到底要让爹怎么做才好? 难道,天家当真不能有亲情吗? 东宫太子府。 大胖胖正脸色苍白地看着爱子朱瞻基。 “你方才说,皇上差点废了怒了你?” 朱瞻基回想起当时暴怒的皇爷爷,此刻仍然心有余悸。 “嗯,爹,如果不是二叔及时苏醒了,只怕儿子现在已经被废了!” 大胖胖闻言一怔,瘫软在了椅子上。 “爹,您说皇爷爷……” “儿呐,我们父子这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啊!” 听到这话,朱瞻基如遭雷击,下意识地追问道:“爹?” “你这次累死三军,你爷爷对你已经心生不满了。” “老二与瞻壑表现得越是出彩,你我父子就越是显得不堪!” “等到老二新政推行成功,皇上携北伐大功还朝,你二叔的威望达到顶峰,那就是易储的最好时机!” 朱瞻基愣在了原地,一股寒气涌上心头。 “爹,你是说……皇爷爷在等……” “儿呐,这一次,你我父子二人,表现得太差了!” 大胖胖叹了口气,兀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苦酒入喉,无处话凄凉! 第417章 靖江王!进击的户部郎中郭佑! 王田。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字眼。 毕竟高皇帝分封的诸王,其封地大多都是膏腴之地。 嗯,除了早期那些边疆塞王之外。 不过到了永乐朝,这些边疆塞王全部被削去兵权内迁,一个个也是富得流油。 你可以永远相信大明藩王,他们看得上的田地,那可是真是良田沃土! 现在诸王被狗贼汉王爷强制外放,天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命回来,或者说多久才能回来! 所以诸王一走,他们空出来的那些良田沃土,也就成了无主之物! 这些朝堂缙绅和乡野士绅,自从得知诸王即将外放时,就盯上了这大批的良田沃土。 但是,没人敢动手,毕竟汉王爷的刀,杀起人来那可真是毫不手软! 那狗贼汉王爷连自己的亲叔叔都敢一刀剁了,端得是个六亲不认狠辣无情,谁敢从他嘴里抢食? 而且,按照大明制度,这些王田乃是皇家的田地,理应直接并入皇庄。 所谓“皇庄”,就是皇帝的庄田,由皇帝委派太监经营的“自行管业”的土地。 皇庄收入的皇庄子粒或皇庄子粒银﹐都由管庄太监直接掌管﹐由宫廷自行支配,也就是说这批田地的收成直接进了内帑,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库。 除了皇庄之外,还有皇太后的庄田(宫庄),与皇太子名下的庄田(东宫庄田)。 皇帝陛下、太后娘娘与太子殿下,那可是这大明朝最尊贵的那么几人,平日里逢年过节也要拿钱打赏一下臣子下人,来源大多依靠这些良田沃土的收成。 以往出现藩王被废的事情,按照惯例,他名下的庄园田地,那可都是直接并入皇庄。 毕竟狗贼汉王爷还没崛起之前,大明朝廷那是出了名的穷,不但国库空虚,皇帝陛下也穷。 为了敛财作为军费支撑自己打仗,永乐皇帝陛下可谓是敛财小能手,整日拉着他的小算盘夏元吉对账,敛财本事都快赶上太祖高皇帝了。 正因为如此,几乎没人敢打现在诸王王田的主意。 然而汉王朱高煦却是一语惊人,竟然主动提出准备将这批良田沃土交给户部管理,不是直接并入皇庄! 那可真是大好事啊! 天大的好事啊! 此刻不但一众缙绅眼红了,就连朱勇徐钦等武官也是跃跃欲试。 毕竟田地代表着粮食,代表着利益,代表着一切! 谁不希望自己名下的田地越多越好? 而且大明藩王掌控的田地,都是封地内最好的良田沃土,堪称一大堆滋滋冒油的肥肉! 这要是自己能够吃下一块,那足够子孙后人衣食无忧了! 一想到这儿,立刻就有人沉不住气了。 “汉王殿下,如今朝廷国库空虚,加之诸王外放,正是朝廷向王田征税的最好时机啊!” 朱高煦淡淡地瞥了这小子一眼,认真瞧了半天,发现自己真不认识。 认不认识不打紧,汉王爷就喜欢这种不怕死的人! “你是何人?现居何职?” 那年轻人听到这话,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下臣郭佑,忝为户部广西清吏司郎中。” 朱高煦听到这个名字,静静地端详了他半天,随即看向了夏元吉。 “老夏头,怎么着?你对本王方才的话很有意见?” 夏元吉:“???” 啥? 意见? 没意见! 我哪儿敢有意见! 老夏头讪笑了两声,随即怒视着郭佑。 这个蠢货,你现在跳出来做什么,主动找死吗? 那批王田是汉王朱高煦故意放出来的饵,就是为了钓鱼执法! 结果你个蠢货倒好,直接现在就跳了出来,生怕汉王看不穿你那点小心思? 然而郭佑年轻气盛,直接无视了自己顶头上司的眼神警告,再次施施然地出言道:“汉王殿下,臣视广西清吏司事,恰逢诸王外放王田无主,心中有言不吐不快……” “住口!郭佑,你区区一个户部郎中,若非朝廷空缺连进殿的资格都没有,安敢在此大放厥词?” 郭佑话音未落,夏元吉便厉声呵斥道,唯恐这小子说出什么话惹怒了狗贼汉王爷。 虽然郭佑年轻气盛,但是夏元吉很看重他的自身才华,所以此刻出言也是为了保护他。 而且这郭佑出身不凡,如果他真被汉王给宰了,那大明朝会出大乱子的! 朱高煦听到郭佑这话,还以为他是上钩了,盯上了那批肥沃王田,结果好像是还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隐情啊! “老夏头,你再哔哔赖赖一句,本王命人把你叉出去!” 此话一出,夏元吉气得满脸涨红,随即拂袖回到了原位,不再吭声。 郭佑见状,心中一横,直接跪地高声道:“下臣敢问汉王殿下,既然诸王外放是利国利民的国策,那为何靖江王一脉不在诸王之列?” 朱高煦:“???” 靖江王? 有这么一脉吗? 怎么洪武朝还冒出来两字亲王了? 眼见自家王爷满脸茫然,聂兴十分贴心地上前耳语了几句,朱高煦这才反应了过来。 我尼玛啊,真给这一脉忘了! 当初他召开诸王大会,强制邀请的大明宗王,都是太祖高皇帝的亲子,也就是大明一字亲王。 偏偏太祖高皇帝当年分封的诸王中,有着一个特殊存在,那就是靖江王一脉。 按照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藩王规制,皇子封亲王,授以金宝、金册,亲王子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印、银册。 而靖江王一脉是朱守谦以侄孙封郡王,但其始祖是太祖高皇帝的长兄朱兴隆,所以故地位独特。 世人都知道,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十分看重血脉亲情,他长兄朱兴隆被活活饿死,成为朱元璋心中永远的伤痛。 朱兴隆之子朱文正跟着朱重八打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当世名将,曾任全军最高衙门“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重八同志权力集团的核心人物,本来有着光明璀璨的锦绣前程。 可是朱文正这小子思想有问题啊,因战后对朱重八的封赏不满,竟然想要投靠张士诚,被朱重八得知后,直接就被夺权软禁,最后郁郁而终。 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后,把朱文正的长子朱守谦带在身边培养,而后分封诸王时感念旧情,所以将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建藩于桂林,从而有这靖江王一脉。 靖江王明显是郡王,但是在很多方面享受了相当于亲王级别,或低于亲王,但高于郡王的特殊待遇。 也就是说,这靖江王名为郡王,实为亲王,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导致朱高煦忘了还有这么一脉存在。 当初他想着将一众亲王哄骗出去,让亲王带着那些郡王与那些将军,自己个儿出去打江山,为大明开疆拓土,也省的自己麻烦。 结果现
相关推荐: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突然暧昧到太后
凄子开发日志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吃檸 (1v1)
云翻雨覆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取向狙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