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84章

第184章

易储啊! 太子爷的处境可想而知。 一旦易储,太子被废,太孙被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汉王爷的上位,注定会伴随着一片腥风血雨。 杨溥不敢去赌,赌皇上会不会易储,他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被废,自己却无能为力。 与其如此,不如远离这方朝堂。 毕竟,在杨溥心中,真正的明君,始终是太子朱高炽。 即便汉王朱高煦的确做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仁政,但他朱高煦不适合为君啊! 汤宗同样心情复杂,站在码头上怔怔出神。 他没有想到,汉王逼迫自己交出了大理寺卿一职,却又转手任命自己为东鲲按察使。 这一来一去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大明各行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按察使掌刑名按劾,这也算是汤宗的老本行了。 甚至,让他汤宗这位曾经的大理寺卿,出任东鲲按察使,还有几分屈才了。 货船装满了货物后,众人也随即开始上船。 侯显同杨浦汤宗二人打了声招呼,随即就去忙着自己的事情了。 他是天子内臣,与杨溥汤宗真的不熟。 而且侯显是宦官内臣,汤宗杨溥都是正直文人,双方都不太愿意过多交往。 所有人员上船完毕,船队再次启航出发,直奔澎湖鸡笼山。 汤宗眺望着茫茫大海,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杨溥站在他身旁,忍不住低声道:“老大人,您说皇帝陛下……真有易储的心思吗?” 听到这话,汤宗脸色微微变了变。 “弘济(杨溥字),这些不是你我该考虑的事情,陛下自有决断!” “汉王的确一心为国为民,但他行事作风太过酷烈,如果他真成了大明储君,只怕将来的大明朝,比之洪武朝更加严峻。” 杨溥叹了口气,第一次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自从他杨溥被汉王从诏狱里面捞了出来,就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着本职工作,亲眼目睹了汉王朱高煦推行的各项新政仁政,也眼睁睁地看着汉王朱高煦打压官员缙绅。 诚然,那些新政有不少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那些新政对于士绅缙绅而言,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汉王朱高煦,不知为何对天下读书人充满了敌意,尤其是程朱缙绅与名教子弟。 如果他真能够上位,那这方天地间,还有读书人的出路吗? 汤宗看着杨溥,叹道:“弘济,别再想那些了,现在你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抵达澎湖鸡笼山,将东鲲布政司与按察司的架子搭起来。” “如今镇守东鲲的那位楚王朱桢,可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啊!” 楚王朱桢! 洪武年间南征北战的骁勇名将! 在诸王大会上,楚王朱桢接受了汉王朱高煦的邀请,亲自镇守澎湖鸡笼山,并且说出了“我楚王府尚有男丁在世一日,鸡笼山一日便是大明的疆土”这等豪言壮语! 面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并且后面要与他经常打交道,汤宗与杨溥都觉得有些为难。 海上的航行生活枯燥乏味,一众官员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在甲板上面看大海,看头顶追逐着海船的海鸥,看早晨朝阳升起的壮丽,看落日在在海平面上一点点隐去的遗憾。 甚至不少官员缙绅还诗兴大发,开始吟诗作对,亲自体会到了什么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 然而再美好的景色天天看也就没有了初时的心情,加之出海之后海浪的颠簸在造成了大部分人晕船,连杨溥这个小年轻都不例外,汤宗更是老命都去了大半条,天天都是在半晕半吐中度过。 终于当他们再次看见陆地的时候,激动得一个个眼泪都掉了下来。 “到了!终于到了!” “我的老天爷啊,可算是到了啊!” “老大人,我们终于到了!” 十来天的折磨,早已让汤宗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他在杨溥的搀扶之下,艰难地走下了大船。 踏上陆地的这一刻,众人从没有如现在这般,感觉脚底下的陆地是如此亲切,如此的令人心安。 此刻码头上面,楚王朱桢正率领大军布防,可谓是给足了杨溥与汤宗面子。 “二位可真是让本王久等了啊!可算是将二位贤才给盼来了!” 朱桢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他是真心希望朝廷多派点人手给自己。 毕竟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武力予以威慑,也需要贤才干吏治理政务。 他朱桢现在麾下就只有六卫三万战兵,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夫,想要治理好澎湖鸡笼山,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好在侄儿朱高煦没有忘记自己,一有犯官就立马给自己送了过来。 然而当朱桢得知费用消息时,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杨溥,你说什么?什么要收费?” “水师出海费用、陆军援助费用、犯官读书人的购买费用……这是汉王殿下提出的,已经开始向各地诸王征收了。” “老子就占了一个岛,连可以耕种的田地都没有几块,而且还是受他邀请,他还有脸问老子要钱?” “咳咳,楚王殿下莫急,这有一笔《东鲲攻略》,汉王爷手把手教你致富……” 第411章 新式碉堡!那恐怖的坚硬防御力! 朱桢:“???” 啥? 攻略? 这是嘛意思? 朱桢接过这本《东鲲攻略》,细细翻阅了起来。 刚刚打开第一页,就看见了汉王朱高煦的亲笔署名。 “嘶……汉王还会写书?他那虎背熊腰的模样,真是……难以置信啊!” 朱桢捋了捋胡须,脑海中浮现出汉王提笔写书的场景,神情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我说,杨溥啊,这书真是汉王写的?” “楚王殿下放心,这真是汉王亲笔所写,毕竟这里面有些东西,我等真是闻所未闻。” 一听到这话,朱桢彻底打消了疑虑。 那个汉王朱高煦捣鼓得东西,常人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似乎这个汉王爷,自从上次受伤后,整个人瞬间就开窍了一样,不但性情大变不再强势夺嫡,而且还一门心思地扑在政务国策上面。 大明朝,也在这位汉王爷的折腾之下,迸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一想到这儿,朱桢就很是好奇。 但眼下还不是研究这本攻略的时候,他领着杨溥汤宗等一众官员,来到了码头附近的就近官署。 这是朱桢当初抵达之后,一砖一瓦自己盖起来的,全都是清一色的青砖水泥房,颇有几分别样风情。 “楚王殿下,这屋舍造型挺别致啊!” 汤宗有些好奇地上前打量,忍不住左瞧瞧右看看,好奇二字直接写在了脸上。 毕竟他们世世代代住的地方可都是古典木质房屋,哪里见过这等通体灰色的青砖水泥房。 朱桢没好气地耸了耸肩,笑道:“这是工部匠人建造的青砖泥瓦房,据说使用了皇家制造局大匠研制出的特质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凝固成型,所以这一排排的青砖泥瓦房,不过只是十天半月的时间就建造好了!” 众人:“???” 啥? 几天时间? 这么多的屋舍? 只花了个十天半月的时间? 这怎么可能?! 汤宗率先摇了摇头,不肯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寻常房屋从选址到地基再到……” “不,有可能!”杨溥镇定地摇了摇头,看向群臣,淡淡解释道:“你们还记得去年河南水患,汉王殿下下令全力救灾,并且让工部尚书宋礼亲自带队赶去赈灾。” “后据奏报得知,宋礼率工部匠人,半月时间内于高处修好了一座又一座的屋舍,容纳安置了数万饥民流民,灾情也因此得以缓解,宋礼本人因此得到灾民的感恩戴德,甚至家家户户为他立长生牌!”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些房屋应该与楚王殿下使用的一样,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型,给数万灾民流民提供了庇护的家园。” 汤宗等官员听到这话,瞬间陷入了沉思。 好像的确有这么回事,不过关于赈灾的事情,他们却不甚关心。 因为当时正值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朝野上下人人惶恐不安,谁还会在意灾民流民的生死? 再者说来,这大明河山连年天灾不断,他们这些官员能够做的,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现在经过杨溥这么一提醒,群臣倒是回忆起了这件事情,只是没有想到一场天灾成就了宋礼的贤名。 楚王朱桢笑着点了点头,“没错,使用的应该正是同样几种材料,什么水泥混凝土还是什么东西的,不过这几种材料都是战略物资,所以外人不得窥伺,更无法得到制作配方!” “我们这些宗室亲王出发之前,工部会派遣一个工程队跟着我们,专门负责海外新土的建造工作,官署王府甚至各州府郡县的衙门等等,都由他们负责建造,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样防御工事——碉堡!” 众人:“!!!” 碉堡? 这又是啥?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啊! 见他们满脸茫然不解,楚王朱桢索性暂时放下《东鲲攻略》,笑着开口道:“既然诸位都未见过,那就随本王同去见见吧!” “刚好今日有一座新碉堡刚刚建成,需要检验一下其坚固程度是否合格。” 听到楚王这话,众人都是兴趣大增,不出意料地纷纷跟上。 毕竟他们日后就是这澎湖鸡笼山的布政官员,自然要先了解一下此刻地方上的情况,尤其是作为武力威慑的楚王战兵。 而且这什么水泥混凝土,如果真如同楚王殿下说的那般神奇,短时间内就可以建造大量屋舍,那完全就是一件神器利器,可以帮助他们这些官员快速打开局面。 甚至杨溥已经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这坚固屋舍,去吸引诱惑那些土民夷民,直至彻底对大明归心! 等到众人抵达现场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日薄西山。 那碉堡是灰色的一体式建筑,此刻在夜幕映衬之下,就像一只匍匐着的巨兽,随时都要择人而噬。 这灰色建筑完全就是一个整体,上面开着几个孔洞。 汤宗与杨溥上前用手摸索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一丝的缝隙,顿时惊为天人! 没有丝毫缝隙,那代表着敌人想要攻克这碉堡的难度大大增加,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上去的地方,只能硬生生地拿人命来堆! 楚王朱桢命人搬来了椅子,施施然地坐下后,便对心腹偏将点了点头。 后者当即会意,检验当即开始。 先是一队甲士手持劲弩,对准了碉堡各处,随着偏将一声令下,劲弩利箭激射而出,一阵密集的响声传来,然而那些利箭仅仅只是在墙面上留下一个白点,竟然没有任何的效果!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是惊讶万分。 这玩意儿未免也太坚硬了吧? 似乎觉得力度还不够,又觉得有些丢了楚军的面子,楚王朱桢大手一挥,命偏将拉上来两架床弩! 众人:“!!!” 我尼玛啊! 你至于吗你啊? 不过是实验一下,至于动床弩吗? 即便汤宗杨溥这些文臣,都知道床弩杀伤力是何等可怕! 这床弩那箭头跟长枪一样,如果一个人直接被射中了,那就好像是被串上串儿,必死无疑! “目标碉堡——准备!放箭!” 伴随着偏将一声令下,只听得“哐”的一声击锤被砸下,下一刻手臂粗大的床弩弩箭携带着恐怖巨力,狠狠地砸在碉堡灰色的墙面上! 刹那间,令所有人傻眼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应该狠狠插进墙体的弩箭,竟然被崩飞了,翻滚这飞向远处,掉落在了地上! “继续射!” 楚王朱桢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这碉堡屹立在楚国每一片土地之上世世代代镇守楚国边疆! 嘭嘭嘭! 床弩的声音一次次响起,却始终无法突破碉堡的防御! 良久之后,楚王朱桢这才下令停手,起身大笑了起来。 “我大明有此军国利器,何人能够阻挡我大明称霸的脚步?!” 第412章 楚王的欣喜!杨溥的进击之路! 碉堡。 群臣正围着这神奇建筑啧啧称奇。 楚王朱桢捡起了一块混凝土碎片放在手中把玩着,脸上的笑容止不住地愈发浓郁。 这玩意儿,还真是好东西啊! 原本他还有些担心,如何尽快将澎湖鸡笼山掌控在手中。 毕竟这地方不但有移居来此的汉民,还有数量不少得土人居住在山地之中。 汉民对大明王师的到来,并没有什么抵触心理。 相反因为大明王师铲除了一直欺压鱼肉他们的海盗匪寇,所以这些汉民对王师十分拥戴。 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山林土人,尚武好战,黥面散发,生活习惯与方式完全不同于汉人。 这些个生番一直居住在山林之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与外界来往极少,受汉族影响较少,所以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归属感。 其实楚王朱桢根本没有必要去招惹这些生番土人,只要互相不干涉就行,你过你的日子,咱们互不打扰。 然而因为汉王朱高煦有意在澎湖鸡笼山设立水师基地,所以他朱桢必须抹除楚国境内所有可能对水师基地产生威胁的一切隐患! 从目前来看,这些隐患,自然是生番土人! 换而言之,他们要么臣服,成为大明朝的子民,享受大明百姓的福利待遇;要么奋起反抗,拒绝成为大明子民,最终被大明王师杀光诛尽,亡族灭种! 只是,大明王师想要屠光这些生番土著,不是没有可能,但必定会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 毕竟这就好比大明王师北上草原与蒙古蛮子作战,南下交趾深入山地与安南蛮夷搏杀,天时地利都在敌人那一方,大明王师想要轻易将之歼灭,根本就不可能! 但是,现在有了这碉堡,那意义可完全不一样了! 即便生番土人在山林中仰仗天险地利,大明王师完全可以通过铸造碉堡层层推进,直至彻底扫空他们盘踞在山林中的老巢! 一想到这儿,楚王朱桢心情大好。 实验很是成功,众人都颇为欣喜。 一众文臣亲眼见到了大明王师的强盛,自己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证,那也按安心了不少。 为了迎接杨溥汤宗等布政官员的到来,楚王朱桢就地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晚宴,可谓是宾主尽欢。 等到晚宴结束,朱桢邀请了杨溥汤宗二人来到房间密谈。 毕竟他们三人如今是东鲲行省的地方三司长官,眼瞅着朝廷即将在此地建立水师基地,他们三人必须尽快把架子搭起来,配合朝廷进行下一步工作。 朱桢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目标投向了那部分仍定居于山区的生番土人。 “二位,东鲲如今的局势,大致就是如此。” “自汉族居民移居东鲲后,原住民族分化为两部分:一部分定居平原,与汉族移民融合,称为‘平埔人’,他们对王师的到来异常欣喜,甚至主动归附我大明天朝,如今正在配合王师布政。” “另一部分仍定居于山区,受汉族移民影响较少,至今保留着原住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所以我等称其为‘高山人’,这就是眼下的麻烦所在,毕竟这群高山人与世隔绝,除了上次配合王景宏端掉盘踞于此的海盗窝外,便从不与外界交往。” “本王有意对高山人出兵,通过碉堡层层推进,直至他们彻底臣服我大明,或者亡族灭种!” 听到这话,杨溥汤宗二人都是心头一惊。 这位楚王殿下,真不愧是太祖亲子,骨子里依旧充斥着太祖高皇帝的血腥杀伐。 不过他这个提议,二人却是不太认同。 杨溥脸色一正,出言道:“楚王殿下,不知你想过没有,如何偿还朝廷援助你立国的费用?” 朱桢:“???” 啥? 啥意思? 老子跟你说打仗的事情,你突然让老子还钱? 咋滴你跟朱扒皮一样,掉钱眼里面去了呗? “咳咳,杨学士有话不妨直言。” 这个杨溥,朱桢还是有印象的。 朱高煦那个混账将七大内阁学士,罢免的罢免,流放的流放,唯独留下了这杨溥一直委以重任,足见此人才华出众。 更何况自己日后还要与他经常打交道,所以现在试探一下这杨溥的深浅,也是紧要的事情。 杨溥闻言轻笑了一声,伸手落在堪舆图上,正是平埔人居住的平原地区。 “想必楚王殿下也清楚,如今朝廷即将开启大航海时代,那最需要的是什么?” 朱桢闻言一怔,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大航海时代,需要什么? “战船!” “海船!” “无穷无尽,越多越好!” 杨溥直接给出了答案,目光炯炯有神。 “这东鲲岛上的汉族移民,连同那些平埔人,我等一定要善待他们,让他们在平原上垦殖拓荒,这样我等在东鲲岛上的布政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嗯,杨学士这话是肺腑之言,本王心中明白,定然会善待甚至重用他们。” 朱桢点了点头,对杨溥这话表示认同。 毕竟这东鲲岛就是他日后的楚国,安身立命的根基,他朱桢自然希望发展得越来越好。 杨溥又伸手点在了高山人居住的山区,冷声道:“这里是山区,森林密布,古树参天,那些个生番土人不过是占据了很少的地方,守着偌大一个宝库却浑然不自知,这就是生番土人的愚昧落后!” “楚王殿下可派遣官员前去招降高山人,威逼利诱之下,如果他们还是决意不肯臣服我大明,那就下狠手一次将这些生番土人全给灭了,抓住的土人正好可以作为奴隶,替楚王殿下伐木!” “朝廷各大船厂现在都是连轴转,疯狂打造着海船战船,楚王殿下守着这一片片密布的森林,难道还愁没有钱还债吗?不管你能砍伐多少,朝廷都能收多少,根本不愁朝廷吃不下!” “楚王殿下现在明白了吗?那一片片森林,就是一座座金山银山,还债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此话一出,朱桢激动得豁然起身,满脸欣喜地看着杨溥。 人才! 这小子真是人才啊! 不但给了自己出兵生番的理由与借口,还顺势解决了自己那笔债务问题! 这位杨学士,还真他娘地是个大才! “杨学士高见,本王明白了。” “本王会即刻整军备战,出兵高山人,至于平原地区就要暂时交由二位治理了!” “殿下言重了,这是应有之事!” 离开楚王房间后,一直沉默不语的汤宗看向了杨溥,仿佛在看一个完全不认识的人。 杨溥注意到了汤宗的异样情绪,但他只是露出了一个苦笑,并没有过多解释。 临行之前,汉王曾经提点过他,那番密谈至今回响在杨浦脑海之中。 “杨溥,若你能建设好东鲲水师基地,未来的内阁宰辅,必有你杨溥一席之地!” 二人走后,朱桢翻阅着那本《东鲲攻略》,却惊讶地发现汉王爷的主张竟然与杨溥所言大差不差。 关键问题在于,这是汉王给自己的攻略,并未被人拆开,杨溥也不敢偷看! “这个杨溥,真是大才啊!” 第413章 公豹啊,族谱第一页从你开始写! 锦衣卫,诏狱研究院。 朱高煦施施然地走了进来。 但他却没见到解缙解公豹的身影。 自从回京之后,朱高煦借着由头清洗了一遍朝堂。 而后吏部尚书蹇义提供的举荐名单中,大部分的程朱缙绅都被他给划掉了,转而任用了一批敢打敢拼的年轻官员。 所谓年轻,只是相比于那些经年老吏而言,平均岁数都在三十五岁左右。 毕竟那些个经年老臣,宦海沉浮了几十年,大部分都早已经忘记了为官初心,被官场这个大染缸染得乌漆嘛黑,连心都是黑的。 经历过这一系列的惊变,朱高煦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推行新政有些操之过急了。 新政的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大胆色小子   烈驹[重生]   捉鬼大师   小白杨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