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39章

第139章

几分小人得志的意味,骄傲自满,嫉贤妒能,喜好隐瞒逢迎,最终晚节不保。 不过他现在还算年轻,并且拥有了敢叫板士绅的勇气,这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稍加培养,就是一个不错的贤才干吏! 朱高煦略过陈循,继续巡视着考场。 大多数考生,都是一个蠢样,拿着农桑人口大书特书,看得朱高煦苦笑着直摇头。 这就是程朱的弊端啊! 歌功颂德,鼓吹盛世,粉饰太平,侈人视听! 这样虽然有利于朝廷统治,但是却也麻木了百姓思想,最终使得大明故步自封,止步不前。 象征性地瞟了几眼,朱高煦又注意到了一名考生。 相比于其他学子,此子竟然选择了难度不小的征伐倭国! 这倒真是有些意思了。 朱高煦扫了一眼他的考牌,沧州府盐山县,王翱! 王翱! 原来是他! 史载此人乃是明初名臣,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生历仕七朝,辅佐六帝,刚明廉直,官至吏部尚书加衔太子太保,难得的宰辅相才! 他这篇策论,从前期斩断两国来往到后期治理倭国地区,都提出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奇见解,武略方面倒是有些不如,充斥着妇人之仁的仁义思想。 毕竟还年轻嘛,不过二三十岁的年纪,还可以扭转他这些不正观念。 下一个,则是李贞,他带给朱高煦的欣喜,比之王翱更甚! 因为这家伙选择的主题,竟然是商税改制! 整个谨身殿考场,唯有他李贞一人,敢选这难度最大的商税改制! 朱高煦通篇看完,虽然有些失望,毕竟李贞受限于这个时代,提出的方案策略中规中矩,但是他有这个勇气,已经足以令人感到欣喜了。 此人或许可为周忱的左膀右臂,辅佐周忱完成大明商税的改革! 一场巡视下来,朱高煦有些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次科举大考,当真选拔出了不少贤才。 陈循、王翱、李贞等,虽然各自有着不少缺点,但是瑕不掩瑜,只要稍加培养,就可以独挡一面,成为大明朝廷未来的中流砥柱! 最后,朱高煦来到了于谦身旁。 此刻于大爷正在奋笔疾书,埋头苦干,根本没有注意到汉王爷的到来。 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朱高煦便差点大笑出声。 因为于谦于廷益,竟然选了交趾布政,而且他这篇策论的核心思想,还是围绕着整个南洋来写! 这小子年纪虽轻,却是志向远大,一门心思地蚕食南洋,广施仁政收拢民心,将整个南洋之地纳入大明版图! 这与朱高煦的目标,不谋而合! 志同道合,吾道不孤也! 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欣喜? 想着,朱高煦深深地看了一眼于谦,随后悄悄地离开了谨身殿考场。 陈循,李贞,王翱,于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大明朝从来不缺贤才干吏,缺的只是圣君明主! 当这些青年才俊与大侄儿朱瞻基相遇,不知会擦出什么火花。 至少,科举改制后,还会源源不断地出现这等实才,替大明开疆拓土,镇守一方,匡补时弊,燮理阴阳! 落日西下,红霞满天。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很快殿试结束。 三百九十九名贡士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意气风发地从宫门列队而出。 一走出宫门,一众考生便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诉说着自己书写策论时何等踌躇满志,挥斥方遒! 陈循急匆匆地找到于谦,低声问道:“廷益,你选的什么主题?” “交趾布政啊,这不是最轻松的吗?” 于谦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众人耳中。 所有人瞬间扭头,难以置信地看着这个年轻帅小伙。 交趾布政,最简单? 简单你大爷啊! 你搁这儿吹牛逼呢? 于谦不理会这些人的目光,看向了陈循。 “德遵兄,悄悄告诉我,选的什么主题?” “农桑!” “嘶……这是个陷阱啊!兄长写的什么?” 于谦慌了,急忙追问道。 农桑年年考,回回考,都被考烂了! 那狗贼汉王爷怎么会让你们写农桑,像以往那样鼓吹什么太平盛世?! 这农桑分明指的是田地! 陈循一惊,“陷阱?为兄围绕田地写的……” “哦,那没事儿了,兄长果真英明聪慧!” 一众考生:“???” 啥? 你说啥? 不是考农桑? 考的是什么田地? 我尼玛的,老子心态崩了啊! 第297章 评卷!老蹇头的暗箱操作! 殿试结束。 内阁值房内,评卷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学部尚书解公豹、内阁学士杨溥、礼部尚书王景、吏部尚书蹇义等钦定读卷大臣,正在热火朝天地阅卷之中。 殿试三日后就要传胪放榜,这样算起来,留给他们的阅卷时间,也就只有不到两天而已。 虽然殿试不刷人,只确定名次,但是此次参考的贡士总计有三百九十九人,要根据他们的答卷情况确定并排出名次,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工作量。 加之此次殿试乃是汉王殿下亲自出题,涵盖了四大思想主张,这无疑更是增加了读卷大臣们阅卷的难度。 并且殿试阅卷不同于乡试会试,为保证科举大考的公平公正,王景蹇义解公豹等八位读卷大臣,需要依次评阅每一份殿试试卷。 第一个人看完试卷后评阅,然后传给第二个人,如此一直传到第八位读卷大臣,共同评价完毕才算完成。 每个读卷大臣都要给试卷评价,分为五个等级,通用相同符号。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进入一二甲名次,必须得到七个一等评价。 按照惯例,读卷大臣只会筛选出成绩最好的十份答卷,上呈天子亲阅,点出状元、榜眼与探花。 至于其他考生的名次序列,由阅卷大臣决定即可。 当朱高煦走进内阁值房时,解公豹等人正在聚精会神地批阅答卷。 毕竟他们给出的每一个评价,都会严重影响一名考生的仕途前程,所以无人敢掉以轻心。 再者说来,那位监国汉王爷是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 万一夹杂私心,故意打压某位学子,一旦被那狗贼汉王爷发现了,那下场只有一个——打入诏狱! 基于这种种原因,学部尚书解公豹以身作则,聚精会神地批阅着一份份答卷。 蹇义王景等人同样是尽心竭力,以他们这些朝堂巨头的学识水平,评阅考生答卷根本不在话下。 很快一份答卷映入眼帘,坐在首位的吏部尚书蹇义先是眼睛一亮,随即眉头紧紧皱在了一起。 先前传递过来的答卷,都是清一色地围绕农桑人口来写,鼓吹盛世,粉饰太平,侈人视听。 不说一模一样,也是相差无几。 任谁看这样的答卷看多了后,都会觉得心烦腻歪。 要知道评卷开始之前,汉王殿下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农桑只是表象,田地才是深意。 毕竟如今大明乡野之间,地方士绅兼并田地成风,此事一众巨头都是心知肚明! 汉王出这题的深意,无非是想看到有学子谏言献策,提出合理的建议解决这些难题。 然而大部分的考生,都只看到了表面,逮着什么盛世就开始一顿鼓吹,这就注定他们的成绩不会太理想,沦为中下流。 不过眼前这份答卷,却是一五一十地论述了乡野士绅兼并田地的恶劣现象,而后借此引出此举将会对朝廷的危害,称得上是一篇真正切题的佳作。 然而让蹇义忧心之处在于,此子最后给出的建议,竟然是限制读书人的功名特权! 地方士绅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地兼并田地,是因为他们拥有功名,可以免税,从而带给了他们兼并田地的特权! 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隐患,办法很是简单,废了读书人的功名特权便是! 但是这就有些“大逆不道”了啊! 毕竟读书人的命根子,就是“功名”二字。 这功名特权要是没了,那读书人还是读书人吗? 没有功名在身,读书人连耕田种地的农户都要不如,连生计都不能保证,谁还愿意苦哈哈地寒窗苦读? 所以,这读书人的功名,绝不能轻动! 此子分明是注意到监国汉王爷有意对士绅功名下手,所以才写了这么一篇离经叛道的文章!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篇佳作,可是它不应该出现在这个时候! 因为一旦此子名列前茅,那无异于递给了汉王朱高煦一把锋利的刀剑,狠狠地砍在缙绅头上! 那狗贼汉王爷正苦于没有合理的借口,对读书人的功名下手! 如今得了这么一篇理论依据,只怕汉王朱高煦立马就会借此掀起一阵惊涛骇浪啊! 想着,蹇义凝眉沉思了良久,最终提笔给出了一个二等的评价。 虽然这是一篇针砭时弊的上等佳作,但它不应该这个时候出现! 为了朝堂稳固,社稷安稳,蹇义只能昧着良心给出了这个评价! 此次殿试八位读卷大臣,分别是吏部尚书蹇义、内阁学士杨溥、学部尚书解缙、学部侍郎陈公甫、礼部尚书王景、礼部左侍郎邹缉、礼部右侍郎曾棨与吏部左侍郎师逵。 蹇义心中清楚,除了杨溥师逵二人外,其余五人都是铁杆汉王党! 几乎不需要多想,就知道解缙等人绝对会给这篇答卷一等评价。 如今自己给了二等,只需要杨溥、师逵其中一人,同样给出二等评价,那这篇文章就不可能上呈御前,太子爷与汉王爷都见不到。 杨溥为人谨小慎微,他会给出什么评价,蹇义不能保证。 但是吏部左侍郎师逵为官刚直不阿,为政清廉自守,他见到这样离经叛道的文章,绝对不会给出一等评价! 如此一来,这封答卷,最多不过得六个一等评价,是进不了前十的! 一想到这儿,蹇义顿时就心安了不少,将此答卷传递出去后,继续批阅着下一份答卷。 很快这封答卷传遍了七人,轮到坐在末位的杨溥评卷时,这位内阁大学士顿时犹豫到了极点。 一个二等评价,六个一等评价,几乎刹那间杨溥就明白了前面七人的选择。 师逵为官刚直不阿,看来不只是说说而已,面对考生指责士绅兼并田地,他竟然给出了一等评价! 不过即便如此,这篇上等佳作,只怕要蒙尘了啊! 心中暗自叹了口气,杨溥也有些无可奈何。 他提笔正准备给出一个二等评价,不料身旁突然传来了一道幽幽的声音。 “杨溥啊,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你觉得当属几等?” 此话一出,杨溥蒙了,扭头看向狗贼汉王爷,满脸尴尬之色。 八人都是一脸懵逼,评卷工作陷入了停滞。 朱高煦笑眯眯地看着杨溥,露出了一个和善的笑容。 “本王觉得这文章写的不错嘛,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堪称谋国之言,杨弘济你觉得呢?” 杨溥:“???” 众人:“???” 这尼玛的,还能这样玩? 亲自下场强行逼迫读卷大臣? 咋滴你这个监国汉王爷一点不要脸了呗? 杨溥深吸了一口气,随即点了点头,直接提笔给出了一等评价,没有丝毫犹豫。 么得办法,汉王淫威太盛,杨溥自问自己这细胳膊拧不过他那大粗腿! 再者说来,既然汉王已经看过这篇文章了,那打不打压,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朱高煦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看向了吏部尚书蹇义。 “老蹇头,本王觉得你近些时日有些操劳过度了,要不回家休养一下?” 蹇义:“!!!” 休养? 休养你大爷! 第298章金忠夏元吉两大巨头心态崩了啊! 听到汉王这话,蹇义脸都快绿了。 这哪是好心让自己休养,这分明就是敲打啊! “你们八人,可都是正三品以上的朝堂重臣,朝廷大员!” “这殿试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事关我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本王不希望见到,有人因一己之私,故意打压有真才实学的考生学子!”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低喝道,令蹇义等人变了脸色。 这事情闹得,好像真被抓包了一样…… 朱高煦瞪了蹇义一眼,而后背着手离开了评卷现场。 他之所以走这么一遭,就是担心蹇义等人,会故意打压陈循于谦这些贤才干吏。 毕竟个人喜好不同,他蹇义就算是真个以权谋私了,你也不能说人家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不过想必经过这次敲打后,蹇义等人应该会老实一些,不至于再做出这样的蠢事! 刚刚回到汉王府,朱高煦还没来得及同自家爱妃们温存一番,麻烦就找上门了。 兵部尚书金忠与户部尚书夏元吉联袂而来,除了正在评卷的吏部尚书蹇义外,朝廷三巨头突然间来了两个。 傻子都知道,这两个老货,肯定是来者不善! 汉王府,书房。 “哟,老金头,还活着呢?” 金忠眼睛一瞪,强忍着心中火气,直接翻了个白眼,选择无视了这个狗贼的调侃。 夏元吉神情很是凝重,直截了当地出言道:“汉王殿下,您准备召集诸王入京?” “唔……太子爷让你们来的?”朱高煦闻言轻笑了一声,直接点破了他们的来意。 朱高炽那个死胖子,胆子很大嘛! 你以为自己这个太子爷都劝不动,让这两个老货来,就拦得住本王? “嗯,是有这么回事儿,太子爷不是马上生辰到了嘛,本王准备让老朱家的亲戚老小们,都进京给太子爷贺寿,热闹热闹嘛!” 两位巨头:“???” 贺寿? 贺你大爷啊! 哪有这等离谱的事情? 你还真是把太祖高皇帝的话当放屁啊! “咳咳,汉王殿下,此举不但不合礼制,还会在朝野上下掀起轩然大波!” “毕竟藩王轻易不得入京,这是自洪武年间制定的宗藩政策,要是一旦开了这个先河,那只怕各地的宗亲藩王会生出别样的心思……” 要知道,当年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满朝文武没有几个人是同意的。 毕竟历史上凡是搞“封藩制”的王朝,藩王无不作乱,无一例外! 例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再如不久前的“靖难之役”…… 这些血淋淋的经验教训摆在眼前,偏偏高皇帝还不相信! 当年太祖高皇帝分封诸王时,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给予了那些藩王们强横到夸张的军事特权! 这岂不是眼睁睁地埋下“作乱犯上”隐患的种子? 事实证明,高皇帝果真错了。 建文皇帝刚刚即位称帝,便感受到了来自镇边塞王的强大威胁,所以他马不停蹄地开始削藩。 结果削着削着,把自己的江山帝位给削没了。 当今天子即位称帝后,同样收拾了某些不听话的宗亲藩王。 历经建文永乐两朝天子的努力,这才将宗亲藩王作乱犯上的隐患给解决掉了。 可是你汉王爷倒好,现在竟然想召集诸王入京! 咋滴你想趁皇帝陛下不在,自己来一次“黄袍加身”?! 金忠作为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与参与者,对藩王作乱的危害简直不要太清楚! 虽然那场凶险无比的靖难之役,他们打赢了,成功夺取了天下! 但是因为战场大多在北方地区,长期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地区遭到极大的破坏。 北境好不容易从元末乱世的战祸中恢复了些许元气,百姓安居乐业,百废俱兴,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然而因为那场靖难之役,整个北疆都卷入了战火之中。 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那等凄惨景象,金忠至今历历在目! 所以,他根本无法接受,汉王朱高煦破坏如今的形势大好的宗藩制度! 不管这位监国汉王爷究竟想做什么,金忠都会坚决反对! 大明朝的宗亲藩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儿,如果再让他们获得兵权,只怕大明朝将会迎来又一次的靖难之役! 这作乱犯上的隐患,绝对不可再出现! “汉王!宗藩制度绝不可动,否则老夫今日一头撞死在你府上!” 金忠起身,语气异常严肃,作势想要撞柱死谏。 朱高煦冷眼看着他,不急不缓地抿了口茶水,仿佛丝毫不在意这老货的生死。 “老金头啊,撞吧,本王给你定制一副金丝楠木棺材!” 此话一出,金忠傻眼,进退两难。 夏元吉苦笑着对金忠摇了摇头,示意他老老实实地坐下来。 相处这么久了,难道你还不了解这位汉王爷的脾气秉性吗? 他就是一块滚刀肉,吃软不吃硬的武夫丘八王八蛋! 你敢威胁他,那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想着,夏元吉看向了朱高煦,沉声问道:“汉王殿下,若你想改变宗藩制度,必须告知我等具体内容!” “如若不然,那老夫与金忠将会告老归乡,这方朝堂就留给你折腾吧!” 朱高煦:“???” 额? 这尼玛的? 你们俩要撂挑子? 一个兵部尚书,朱棣亦臣亦友的绝对心腹! 一个户部尚书,朱棣文治武功的钱袋子! 这两人要是撂挑子了,那朱老四还不得把自己皮扒了? “咳咳,议事就议事,你们咋还急眼了呢?” 怂了。 铁骨铮铮汉王爷怂了。 “其实你们差不多都知道了,郑和他们此次出海,是奔着踏平倭国去的!” 听到这话,金忠与夏元吉点了点头,倒是不觉得意外。 这个消息,他们先前就已经从这狗贼汉王爷口中证实了。 眼见两位巨头神态自若,朱高煦讪笑了两声,随即脸色变得古怪了起来。 “其实吧,我老朱家的宗室成员,一代又一代地繁衍下去,迟早会成为朝廷财政的重大负担!” “他们不临民不治事,享受着朝廷的优渥待遇,整日吃喝玩乐造小人,这种制度不是蠢货才定得出来吗?” 两位巨头:“!!!” 麻了! 彻底麻了! 你清高,你了不起! 你竟然敢骂太祖高皇帝是…… “二位当真想要知道,本王准备如何进行宗藩改制?” 朱高煦微微一笑,看得两位巨头有些心惊肉跳。 但事已至此,他们不弄个明白,是决计不会善罢甘休的。 半个时辰后,金忠夏元吉二人神情麻木地走出了汉王府。 夏元吉看向金忠,金忠也扭头看向了夏元吉,二人大眼瞪小眼,没来由地生出了后悔之心。 这尼玛啊! 何苦非要追问此事? 如今两人可算是上了汉王爷的贼船了! “维喆,我们这算是自投罗网吗?” “唉,汉王之武略,远盛当今陛下,甚至足以比肩太祖高皇帝!” 这番评价,堪称极高。 毕竟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崛起于布衣甚至是乞丐,硬生生地在元末乱世中剪灭群雄,生生杀出了一个大明王朝! 高皇帝之武略,连永乐帝都自愧不如! 夏元吉长叹了一口气,“只是不知道,这对大明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啊!” 金忠闻言良久无语,最终喟然长叹了一声。 “维喆,你说我们这些老家伙,是不是真的老了?” “或许吧,大明朝如今出了这么一位拓土雄主,福祸不明啊!” 第299章 殿试结果!破防的于谦于大爷! 阅卷官长达两日的辛勤劳作。 本次殿试的名次也基本排列好了。 然而按照旧制,这名次只是读卷大臣自己排列的,还需要上呈皇帝陛下亲自定夺。 只是如今皇帝陛下御驾亲征,跑到漠北撒欢去了。 解缙等读卷大臣只能将前十答卷,送往御书房,交由当朝太子爷与监国汉王爷御览。 因为宗藩改制一事,大胖胖至今还在生着老二的胖气。 二人坐在御书房内大眼瞪小眼,谁都没有率先开口,气氛古怪到了极点。 良久之后,太子爷终于受不了了,主动出言打破了这诡异的寂静。 “我说老二啊,你到底给金忠夏元吉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大胖胖是真的不能理解,甚至感到心惊肉跳。 明明他授意金忠夏元吉去找这个混账谈话,试探一下老二的口风,看看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可结果却是,金忠夏元吉这一去,直接他娘地“叛变投敌”了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凄子开发日志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鉴昭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蔡姬传   差生(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