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38章

第138章

科举内也会有程朱思想。” “但是,自此以后,包括你们这些翰林在内,所有程朱官员全都去新土布政,比如交趾、旧港、澎湖等地!” “程朱学子科举入仕后,同样外放新土布政,以三年为期,经考核优异者可升迁入朝!” 胡俨:“!!!” 新土! 程朱布政! 汉王这是要…… 让程朱教化天下蛮夷! “没错,这是尔等程朱唯一的生机!” “至少在五十年内,程朱别想着再执掌朝堂了,去新土为我大明开疆拓土进献一份绵薄之力吧!” “五十年后,神坛花落谁家,尔等各凭本事争取,拥有拓土之功的程朱,优势将会更大!” 第294章 殿试!离谱到变态的试题! 四月。 殿试如期举行! 按照旧制,殿试应该在三月初一举行。 然而监国汉王爷最喜欢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所以一众学子也就见怪不怪了。 随便你啥时候举行,只要你举行就可以了。 毕竟这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科举大考,狗贼汉王爷因科举谋逆案,直接罢免暂停了科举! 有的考就不错了,谁还敢质疑这殿试的时间啊! 此时刚过了五更天,外面的天还是黑乎乎地一片。 于谦于大爷便被一阵粗暴的砸门声惊醒了,不用多想他就知道来人定然是好友陈循。 “廷益啊!你不去赴考,那会出大问题的啊!” 陈循凄厉地嚎叫道,他现在是真的有些怕了。 这位好友,真是胆大包天啊,连殿试都不乐意去! 虽然殿试可以不去,但那都是有原因的。 比如在殿试之前,如有接到父母病逝的家书,或者自己临时身体不好等诸多原因时,可向朝廷的主考官辞行。 至于考生的会试成绩会被记录在册,等下一届的殿试大考之时,就可以直接参加殿试,或者嫌麻烦不想再进京赶考,也可以直接去原籍的衙门申请做官。 只是这殿试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天知道那狗贼汉王爷何时才会恢复科考,所以一众贡士都极其重视,天还没亮就起了个大早,准备排队进宫前去赴试。 只有自己这位好友,还他娘的在呼呼大睡呢! 想着,陈循又在哐哐砸门,凄厉嚎叫。 于谦在屋内那是烦不胜烦,没有办法之下,只能起床开门,然后又倒头就睡。 “哎呀廷益啊!你赶紧起床啊你……” “德遵兄,我是真不想去,他们羞辱我,这殿试不考也罢!” 听到这话,陈循顿时一怔,随即苦笑了起来。 这小子还是年轻啊,因为掉车尾那点小事,就敢置锦绣前程于不顾! 他于谦可以不顾,陈循身为他的兄长,却不能不管。 眼见这厮毫无起床的意向,陈循直接一屁股坐在了他对面。 “那好,你不去,为兄也不不去了!” 此话一出,于谦惊了,豁然起身,苦笑道:“德遵兄,你又何必……唉,罢了罢了!” 于谦一边苦笑,一边老老实实地更衣洗漱。 他很明白以自己这位好友的满腹才学,足以创造连中三元那等神话! 毕竟陈循已经是吉安府解元,先前会试又中了会元,连中三元只差一个状元了! 倘若陈循真能连中三元,那不只是前途璀璨了,那是光耀门楣足以名垂千古的至高荣耀啊! 更何况这位好友家境贫寒,连赴京赶考的盘缠都要靠乡亲资助,背负着巨大压力与期望! 这要是因为自己,耽误了好友的仕途,于谦只怕会悔恨终生。 片刻之后,二人结伴而行,直奔紫禁城(南京故宫)而去。 此时月亮依旧在天边朦朦胧胧不舍离去,于谦与陈循在一片月色的照耀下,赶赴本次殿试的举行地谨身殿。 自大明朝恢复科举后,殿试的举行地点都在紫禁城的谨身殿举行。 谨身殿殿名,为帝王提醒加强自身修养之意。 大明朝的帝王不管是举行大典还是策立太子皇后,都是在这个谨身殿举行,包括科举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考场,也正是在谨身殿。 等到二人抵达之后,宫门前已经是人头攒动。 三百九十九名贡士,全都身穿崭新的殿试服,兴奋不已地等待着踏入殿试考场谨身殿! 毕竟这迈出的一小步,那可是他们人生的一大步! 因为殿试不会淘汰,只排名不刷人。 所以这三百九十九名贡士,不管怎么考都能稳稳通过殿试,至少也是同进士出身。 即便这同进士不太好听,那也会被分到六部做个主事或外放到地方做个县官。 所以这就意味着只要迈进了谨身殿,不管殿试排名如何,他们都有着锦绣仕途,乃是普通学子需要仰望的存在! 于谦迈着老爷步,大大咧咧地跟着队伍,先是配合搜检,而后沐浴更衣,随即站在宫门外等候,等待着通传。 很快旭日东升,殿试随即开始。 一众贡士随着礼部官员走进殿内,拜过当朝太子爷与监国汉王爷后,各自在礼部官员的接引下落座。 朱高煦淡淡地扫了一眼这些贡士,目光触及于谦时,明显停顿了片刻。 不过他并未做出什么异常举动,只是轻笑了一声,而后跟太子爷一起离开了。 殿试随即开始,不过当众考生看到试题题目后,却是发出了一阵阵惊呼。 这尼玛的啊! 这又是哪个混账东西出的题目? 这篇试题很长,共计约有五百余字,却是离了个大谱。 前面几句提百姓耕种田地,这是事关国本农桑! 农桑说白了就是粮食,就是人口,围绕这个主题来写,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紧接着又提及农税盐税等朝廷税收制度,甚至着重列出了朝廷规定的商税制度! 农税与盐税乃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收入,其余矿税商税这些,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这试题里面,却着重描述了一下商税,这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狗贼汉王爷,又准备对朝廷税收下手了? 可是我们这些堂堂读书人,洁身自好的圣人子弟,根本也不懂那劳什子商税商贾之道啊? 一众考生心中暗自大骂,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去。 如果说试题里面着重写了商税有些离谱,那他娘的这后面从商税转到交趾地区该如何布政,那就更他娘的离谱了! 这试题里面寥寥几语,道明了交趾地区反叛不绝、民心不附的艰难现状,问你应当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难题,布政施恩交趾子民…… 这尼玛的,我们还是考生啊,不是地方官员啊! 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谁有布政行政经验啊,而且还是交趾那等蛮夷之地?! 即便是大明境内的一个小县城,自己都不一定能够搞得定,你现在问我去交趾该如何布政? 布政? 布你大爷啊! 那些蛮夷不通经义,不慕教化,谁他娘的知道该怎么布政? 至于最后一个主题思想,那才是最令一众考生感到无语和心寒的。 这最后几句话,轻飘飘地叙述了一下,倭国是如何忘恩负义秉性卑劣,以及倭国境内有多少矿产资源,假设朝廷有意征伐倭国,该如何进行…… 看到这最后几句话,所有人都蒙了。 这殿试试题已经不是超纲不超纲的问题了,这是他娘的出题人脑袋有毛病啊! 除了第一主题农桑之外,后面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商税…… 交趾…… 倭国…… 麻了! 彻底麻了! 不用怀疑,这绝对是狗贼汉王爷出的试题! 否则哪个正常人,会出这些离谱到变态的玩意儿? 陈循愕然,摸不着头脑。 李贞懵了,苦恼地揪着头发。 王翱傻眼,提笔又不知该如何落笔。 …… 不得不承认,第一个农桑主题是最简单的,围绕粮食人口来写,一众贡士都是十拿九稳。 毕竟这是最贴近程朱歌功颂德的思想主张,百姓安居乐业,朝廷广施仁政,共同迈向煌煌盛世…… 但是汉王爷既然把这农桑放在第一位,就证明他最想要看到的,就不是这农桑,而是后面那仨…… 商税改制! 交趾布政! 征伐倭国! 只是这三大主题,哪一个都不好写啊! 于谦看着这些离经叛道的试题,却是险些乐出声儿来! 有趣! 真是有趣! 倒是没有想到,那位汉王爷,还真对自己的脾气。 他这个离经叛道的年轻小伙,就喜欢这些离经叛道的题目。 第一思想,不是农桑,更不是粮食,而是土地! 于谦可是知道,地方乡野士绅兼并土地成风,汉王爷的深意,应该正是在此! 第二思想,商税改制,于谦不懂,不敢掺和。 第三思想,交趾布政,这看似很难,实则最为简单。 联想到朝廷近些日子的大动作,于谦不难猜到,这“交趾布政”指的不只是交趾,而是——整个南洋! 南洋之地,局势错综复杂,却也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才实学! 至于最后一道思想,征伐倭国,于谦同样不想掺和。 写得出彩了,那就是有伤天和,不人道。 写得委婉了,那就是违背本心,没意思。 想着,于谦决定了从第三思想入手。 交趾布政! 不,格局小了。 应该是…… 南洋布政! 第295章 宗藩制度!大胖胖心态也崩了啊! 御书房。 朱高煦正与大胖胖插科打诨。 殿试只考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然后开始阅卷。 这一天时间里,参加殿试的贡士们,需要应题作出一篇格式工整的锦绣策文,也算是难为他们了。 而且此次殿试乃是朱高煦亲自出题,农桑土地、商税改制、南洋布政、征伐倭国……这每一道思想主张看似简单,实则都饱含着深意。 就是不知道,这三百九十九名贡士中,有几人能够符合自己心意! 朱高煦长叹了一声,而后看向了大胖胖。 “老大,我有意召集藩王入京,你觉得如何?” 大胖胖:“???” 啥? 如何? 如何你大爷啊! 召集藩王入京,你丫想做什么? 太祖高皇帝为了防止亲王作乱,定下了二王不得见面的规矩! 可你丫倒好,把你爷爷的话当放屁,现在是巴不得来一场藩王大聚会! 咋滴大家聚在一起,商量一下如何造我们燕王这一脉的反呗? 几乎没有犹豫,大胖胖直接拒绝了朱高煦这个提议。 “老二,不妥啊!” “你一个监国汉王爷,召集藩王入京,那朝野上下会如何看你?一人一口唾沫淹都要淹死你!” 听到这话,朱高煦无所谓地耸了耸肩。 “怕什么?我现在的名声,只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趁着老头子还没回来,抓紧把事情办了,然后直接开溜!” 大胖胖闻言一怔,深深地看了自家老二一眼。 这家伙,真是……让人感动啊! 不过心里感动归感动,但大胖胖还是不同意。 毕竟此事牵连太大了,一个处理不好,他这个当朝太子爷与老二这个监国汉王爷,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老二啊,你忘了咱们家是怎么上位的了?你忘了老头子是如何整治那些宗室亲王的了?” 朱高煦听到这话一愣,随即苦笑了起来。 这倒真是个麻烦事情! 咱家怎么上位的? 造反呗! 燕王朱棣一脉,通过起兵造反,夺了太子朱标一脉的帝位。 而且正因为朱棣是夺嫡造反成功上位的,为了防止有宗室亲王模仿自己,所以他即位称帝后也大力着手削藩,对待那些兄弟侄子毫不客气。 建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齐泰、黄子澄等文臣的鼓动怂恿下,大力开始削藩,十个月间连续削掉了五个藩王。 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贬为庶人发配云南,建文四年又被召回京城看守。 朱棣称帝以后,恢复朱橚爵位,重回封地开封。 太祖第七子齐王朱榑,建文帝以谋反罪名将他贬为庶人,之后软禁南京长达四年。 朱棣称帝后恢复爵位,但在永乐四年,又被人弹劾,被圈禁在金陵帝都。 太祖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建文帝将他贬为庶人,燕王朱棣即位后将其爵位恢复。 太祖第十二子湘王朱柏,建文帝以谋反为名特命其回京问话,朱柏不堪其辱,便自杀而亡,永乐年间被平反。 太祖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建文帝以谋反的罪名将他废为庶人,最后流放到福建漳州,朱棣上位后恢复了他的王位。 这五位是建文年间最惨的五位宗室亲王,而其他那些王爷也好不到哪儿去,一个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屁股决定脑袋,朱棣上位之后,也感受到了太祖分封的镇边塞王,对中央皇权的威胁,所以深知削藩势在必行。 不过他并没有建文帝那么愚蠢,即位之初并不急于削藩,反倒是为了得到藩王的认同和支持,对藩王十分优待。 等到自己帝位稳固了,他才开始着手敲打这些不听话的宗亲们。 并且朱棣削藩并没有一刀切,而是根据藩王的不同表现进行区别对待。 不听朝廷管束、威胁到皇权的则坚决削去爵位,如齐王朱榑、谷王朱橞。 对没有危及皇权的藩王,则放宽容忍度,进行优待,如周王朱橚、楚王朱桢、蜀王朱椿。 同时他还敲打辽王朱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藩王,削夺其护卫,削弱其实力。 经过建文朝与永乐朝的连续打压,当年洪武朝显赫一时的镇边塞王,如今已经风光不在,要兵没兵,要权没权,只能老老实实地做个富家翁。 而且朝廷还规定他们不得参与“士农工商”四民生活,这就导致不少偏支庶出的宗室成员,承袭不了爵位又没有多少俸禄,养家糊口都成难题,甚至后面还出现了大明宗亲被活生生饿死的可笑事情。 也不知道朱重八同志见到这一幕,会不会气得揭棺而起,给这些不肖子孙一人一个大嘴巴子。 这样畸形的宗亲制度,同样不是朱高煦愿意见到的。 好歹也是老朱家的儿郎,怎么能如同猪狗一样被人豢养在家中,从一出生就被斩断了所有的人生梦想与追求,只能做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这宗藩制度,是时候该改改了! “老二啊,这宗藩制度水太深,你我二人把握不住啊,还是得老头子回来了……” “等个屁!现在南洋东海都需要人手,需要老朱家的儿郎出去打江山,等老头子回来黄花菜都凉了!”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道,神情变得很是古怪。 朱老四一时半会是回不来了。 打不下岭北,你还想回来,你还有脸回来? 老子没让你这个征北大将军,直接把俄罗斯方块国打下来就不错了! 大胖胖还是不同意,毕竟他是当朝太子,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搅得江山不稳。 朱高煦同样怒了,大明南征北战都需要人手,与其让那些宗室亲王躲在家里享受荣华富贵,不如拉出来为大明征战沙场,就算是死了那也算是死得其所! 毕竟这江山是老朱家的! 胡俨虽然迂腐,但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对。 老朱家因朱重八一荣而荣,享受了荣华富贵,自然也要尽到相应的职责义务! 不出意外,兄弟二人再次爆发了争吵。 最后汉王爷发飙,瞪眼道:“太子爷,我这是在通知你,不是在跟你商量!” “你自个儿做好准备就行了,哔哔赖赖个什么劲啊!” 大胖胖:“!!!” 麻了! 彻底麻了! 这个混账东西,又开始犯浑了! “老二,这事儿可不能由着你性子胡来啊!” “你要真给了那些宗室亲王兵权,万一他们掉头就造反……” “呵,造反?”朱高煦笑了,“你以为我大明百万战兵是摆设?本王这个汉王爷是摆设?” “老子倒是希望他们造反,杀几只鸡给一群猴看,那些猴也就老实安分了!” 大胖胖:“???” 鸡? 猴? 你大爷! 有你这么打比方的吗? 那可都是你的血脉宗亲啊! 你才是鸡! 你才是猴! 沉默了一会儿,大胖胖一个人生着胖气,冷哼道:“你这位监国汉王爷都乾纲独断了,还要我这个太子爷准备什么?” “唔……召集藩王入京,也要个合适的理由嘛。” 朱高煦讪笑了两声,开口道:“老大你这不是生辰快到了,所以我打算借着给你贺寿的名义……” 大胖胖:“!!!” 啥? 贺寿? 以我的名义? 朱高煦你大爷的!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干烂事以我的名义! 你还是个人嘛你?! “老大啊,我倒是想以我的名义,但是我只是个王爷,这分量不够啊!” “你可是当朝太子爷,大明朝的储君,未来的大明天子,你这分量绝对够了!” 大胖胖听到这话,气得脸红脖子粗,直接起身将自己身上的肥肉甩得乱颤。 “是!老子分量是够,两百五十斤肥肉!” “你个混账东西,你就可劲闹腾吧!” “真要出了什么事儿,老子直接给你发配凤阳去!” 朱高煦:“???” 第296章 巡考!令人惊喜的殿试考场! 殿试一天,日暮交卷。 大殿内的贡士们正在奋笔疾书,将他们这毕生的抱负,将他们这满腹的经纶,将他们心中治国安邦的良策,全都呕心沥血地付诸于眼前这篇策论之中。 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悬腕运笔,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指点江山,他们兴奋而又激动地激扬文字…… 虽然此次殿试,题目离谱到有些变态,但是汉王爷那个狗贼,总算是给考生们留下了一条活路。 这第一道农桑主张,就很是符合程朱思想。 农桑嘛,国之根本,毕竟之前每次科举大考,都经常会出现。 所以对于这个题目,一众考生那是经验丰富,怎么着之前都学过几篇应试策论,堪称老奶奶擦鼻涕——手拿把掐。 不出意外,大部分的贡士考生,都选择了以农桑为主题,奋笔疾书,根本停不下来!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毕竟他们寒窗苦读了这么多年,等的就是现在这一刻! 朱高煦与大胖胖闹了个不欢而散,背着手来到了谨身殿考场巡视。 与奋笔疾书停不住的其他贡士们相比,此刻考场内仅有几名考生还在凝眉审题,并没有急着动笔。 一人是陈循,原本此次科举大考的状元! 朱高煦走到陈循身旁,低下头来扫了一眼,随即脸上露出了讶然之色。 因为这陈循的确如那大部分考生一样,选择了以第一道农桑为主题作策文。 但是他陈循却又并未如同他人那样,围绕永乐年间暴涨的人口大书特书,鼓吹盛世,歌功颂德,侈人视听! 这小子,竟然写的是土地兼并,写的是士绅作乱,为祸一方,鱼肉百姓! 这……怎么会? 如果说于谦这么写,朱高煦还能理解,毕竟于谦这小子现在是个叛逆青年,就喜欢写一些世人看来大逆不道的东西。 但是这陈循可不一样啊,三十岁的人了,而且一向老成持重,他怎么也会写这样的文章? 难不成被于谦于大爷给带偏了? 朱高煦眼睁睁地看着陈循奋笔疾书,陡然注意到了他手指间的老茧,心中顿时了然。 陈循啊,五岁丧母,十岁丧父,次兄早卒,独与比他大十岁的长兄陈德逊相依为命,生活清苦,贫困交加。 平日里读书都要靠着抄书,手上布满了伤疤老茧,也算是难为他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这小子也算是寒门崛起的典型代表人物了,寒窗苦读十几载,最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官至内阁首辅,在朝四十三年,尤其对于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政局的稳定,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陈循这位辈子最大的功绩,就是土木之变时,明叫宗被俘,人心惶恐不安。 户部右侍郎陈循与兵部尚书于谦辅佐郕王朱祁钰守卫北京,最后拥立朱祁钰即位称帝,打赢了北平保卫战,成功守护住了大明朝的江山社稷! 只是这之后,陈循就开始飘了,颇有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凄子开发日志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鉴昭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蔡姬传   差生(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