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27章

第127章

更加难看,要是任由继续这样闹下去,那还怎么继续推行新政? 想着,汉王爷亲自上场。 一文官还在哔哔赖赖,直接被他一脚踹飞了出去,躺在地上嗷嗷叫唤。 这暴力的一幕,吓得所有人都闭上了嘴巴。 朱勇等武官赶紧上前,义无反顾地跟在了汉王爷身后,虎视眈眈地看着一众文官。 “让开!你们真想看着胡俨死不成?” 眼瞅着汉王爷发怒,一众文官立马老实了,下意识地让出了一条道路。 朱高煦上前瞟了一眼,只见胡俨满脸是血,额头上有一条触目惊心的伤口。 不过看这出血量还不算多,只是模样有些吓人,应该还有得救,不至于真个撞柱而亡。 “聂兴,马上送去太医院,全力救治!” 聂大头应声领命,招呼上几名锦衣卫,让他们背着胡俨小跑着冲向了太医院。 待人送走后,朱高煦这才冷眼看向一众文官,以及那名还躺在地上叫唤的蠢货。 “那是何人?” “回禀王爷,他是……” “不重要,辱骂本王,不尊皇上,打入诏狱!” 话音一落,朱高煦又看向了方才跪地高呼“监国无道”的那批人。 “还有这些混账,叉出去,下狱!” 此话一出,一众文官心头剧震,下意识地低下了头,不敢直视汉王爷的冷冽目光。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方才胡俨以死激起的那么点勇气,瞬间全都荡然无存。 聂兴桀桀怪笑着上前,丝毫不理会那官员的哭嚎求饶,直接揪着他的头发,采取了最暴力野蛮的措施,将他硬生生地拖出了大殿。 紧接着一批锦衣卫冲入大殿,将那些高喊“监国无道”的官员悉数叉了出去,整个大殿顿时为之一寂。 这一幕落到百官眼中,吓得他们再次一颤。 闹剧结束,继续上朝。 朱高煦背着手在大殿内来回踱步,整个大殿内只听得见他的脚步声。 汉王爷每走一步都如同踏在了官员心头上,令他们大气都不敢出。 “上回本王革除功名,你们不乐意,觉得这是动了你们的根本利益!” “这回本王建立学部,你们还是不乐意,觉得这是在刨你们程朱的为官根基!” “那本王倒是想问问你们,什么时候,科举成了尔等程朱文人的专属了?又是什么时候,这大明官场只准出现尔等名教子弟?” “夏元吉?金忠?蹇义?杨溥?说说,什么时候开始的?” 三巨头默然,没有吭声。 杨溥面无表情,似乎不管发生什么,都与他没有关系。 朱高煦见状冷笑了一声,随即问出了一个致命的问题。 “呵,不回答?还是不敢回答?” “那本王再换句话问吧,这大明朝的江山社稷,究竟是我老朱家的,还是尔等程朱文人、名教子弟的?” 此话一出,所有文官面色大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他们哪里想过,这位汉王爷如此决绝,直接将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搬到台面上来讲! 这要是被皇上知道了,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想当年洪武年间,文人为了与高皇帝争权,被杀了一批又一批,杀到整个朝堂为之一空! 当今天子,同样是与高皇帝一样的马上天子,他的铁血狠辣并不输于高皇帝! 金忠跪在地上,语重心长地开口道:“汉王爷,程朱理学自前宋开始成为官方钦定的显学,到了我大明洪武开国,太祖高皇帝钦定其为官方之学,被定为一尊,汉王殿下如此行事,岂不是违背了高皇帝之祖……” “别跟本王提祖制!”朱高煦怒了,“祖制是什么?不过是你们这些程朱文人用来争权夺利、贪腐受贿的借口罢了。” “你们真崇尚推崇祖制的话,那也行,自即日起恢复贪腐六十两剥皮实草之刑,恢复洪武年间一应严峻刑法,将高皇帝的《大诰》重新刊印发行天下……”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傻眼了,老金头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我尼玛啊! 洪武间的严峻刑法,还有那离谱《大诰》,简直就是要人老命! 洪武朝的官儿,狗都不做! 恰在此时,解缙五人在满朝文武的注视之下,施施然地走进了大殿。 只不过解公豹注意到了那些凶恶的眼神,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这他娘的什么情况? 一个个都盯着本大人做什么? 咋滴才过去几年,不认识我解公豹了? “呸,汉王鹰犬!” “呸,乱政国贼!” “呸,无耻小人!” 解公豹:“???” 你大爷! 什么意思啊? 本官得罪你们了不成? 老子在诏狱进修了这么久,这才刚出来啊我? 第265章 事情难办?那就别办了! 五人身着崭新官袍,施施然地走进大殿。 在解缙解公豹的带领下,五人径直走向了文官队列。 新任学部尚书大人,终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 眼瞅着夏元吉等巨头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等人,解公豹老老实实地来到工部尚书宋礼身后,对工部侍郎赵毅怒喷道:“没点眼力见儿吗?后边去!” 赵毅气得险些破口大骂,怒视着解缙这狗东西,沉默半晌后终究还是向后退了几步。 毕竟按照品秩而言,解缙这混账是学部尚书,正二品的朝堂大员。 他这个工部侍郎,是正三品,官位还真没人家大。 想着,铁骨铮铮赵侍郎选择暂时隐忍,懒得跟这厮计较。 然而解公豹却是不依不饶,继续怒道:“再退后点,没见着五个人吗?” 赵毅:“???” 你大爷! 这么嚣张的吗? 你个混账东西有点狂妄啊! 赵毅气得满脸铁青,恨不得拂袖离去。 然而当他注意到汉王爷那冷冽眼神时,顿时心头剧震,老老实实地示意身后之人后退。 没办法,解缙小人得志,狗仗人势,狐假虎威,不当人子…… 五人这才顺利地踏入了文官行列,武官今儿一直在默默吃瓜,朝堂随即恢复了常态。 朱高煦见到解公豹那个小人得志的样子,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 这个蠢货,还真是吸引火力与仇恨的最佳人选啊! “好了,继续之前的议题,还有人提祖制吗?” 一众文官:“???” 祖制? 你大爷的祖制! 人家说的祖制跟你说的一样吗? 合着在你这位汉王爷眼中,祖制就是剥皮实草与太祖《大诰》呗? 傻子才他娘的继续跟你提祖制! 一时之间,百官默然,没人乐意搭理这狗贼汉王爷。 “没人提,那就这样算了。” “学部主管学政科举事宜,春闱大考在即,一应事宜交由学部主持,礼部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此话一出,百官又是一阵心惊胆寒。 胡俨撞柱在前,地上的鲜血依旧鲜血淋漓,这位汉王殿下便迫不及待地让学部执掌科举!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想着,蹇义再次出列,公然提出了反对意见。 “汉王爷,春闱乃是朝廷的抡才大典,马上便要举行,容不得半分懈怠马虎!” “解缙等人居于诏狱良久,许久没有参与朝政,那陈公甫更是毫无治理政务的经验,贸然之下让他们插手,万一春闱大考出了纰漏该由谁负责?” “再者说来,学部如今初创,一应人员都未曾配齐,只有一位尚书一位侍郎,如何全权处理科举事宜?” 听见这话,文官们立马来了精神,开始议论纷纷,嘲笑意味十分浓郁。 你学部有什么? 一个尚书,一个侍郎,连架子都没有搭建起来,现在还想执掌科举?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春闱是什么? 那是会试! 那是各省的举人,在京师贡院参考,角逐出下一批进士的抡才大典! 这朝堂百官接连被你汉王爷罢免流放了一批又一批,正等着补充新鲜血液,确保六部百司正常运行。 你丫现在倒好,脑袋一拍新设一个学部,还要将科举事务全部交由这劳什子学部掌管! 那你倒是负起这个责任啊,解缙陈公甫他们配吗? 金忠老成持重,施施然地出列再奏:“汉王殿下,天下举子寒窗苦读三载,历经多道举试,这才得以进入会试,百尺竿头就差一步!” “倘若汉王殿下在此刻对科举改制,亦或是更换一应事宜,那天下举子该何去何从?他们这些年的努力苦读岂不是全都付诸东流?” “老臣只怕消息一旦传出,天下举子会心生怨念,沸反盈天,朝廷威信尽失……” “臣附议!” “老臣附议!科举不得轻动!” “蹇大人与夏大人这话,乃是老成持重之言!” 眼瞅着金忠与蹇义在前面冲锋,一众文官也立马跟上,躲在后面摇旗呐喊。 他们算是看明白了,这学部在汉王爷的暴力压制下,是阻止不了其建立了。 但是科举可不一样,绝对不能落入陈公甫手中! 程朱之所以成为显学,便是因为牢牢掌控了科举这条选官途径! 大明朝科举考试的题目范围,乃是朱文公集注的四书五经,这就绝对保证了天下学子想要入仕,只能学程朱读程朱,不能有其他的思想与见解! 可是现在汉王让这陆学传人陈公甫进入朝堂,还成了学部侍郎,甚至还准备将科举划拨给学部管辖! 真要是这样,那陈公甫指不定会在科举题目范围里,加上一些私货,逐渐让原本大好的大明举制变了味道,从而动摇程朱稳坐神坛的根基! 这是名教子弟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科举,不能轻动,更不能落入解缙陈公甫之手! 朱高煦摸着下巴看着众人,装作无所谓地笑了笑。 “哦,你们说事情难办啊?那他娘的就别办了!” “传令下去,张贴皇榜,因礼部尚书吕震及一应礼部官员,擅权专政祸乱朝纲,本王有理由怀疑他们勾结举子收受贿赂,故而暂停今年的春闱大考!” “等锦衣卫什么时候查清楚,吕震等贼子没有玷污神圣的科举,朝廷什么时候举行会试,诸位觉得这样可好?” 一众文官:“!!!” 麻了! 彻底麻了! 你大爷的,根本不讲理啊你! 难办那就不办了? 我们是这个意思吗我们?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断人举子的科举,还用吕震这个蠢货顶缸! 这狗贼汉王爷,真他娘的不是个东西! 但是,金忠蹇义等人又不得不服软,毕竟春闱大考太过重要,而且事关上千名举子的前途,岂能这么儿戏地说中断就中断? 想着,蹇义叹了口气,再次奏道:“汉王殿下,倘若让礼部配合学部,会试主考官不变,那这事儿也不难办……” 听到这话,朱高煦笑了。 这是提条件了啊,不能更改会试主考官。 大明朝会试主考官两人称总裁,以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 关键在于,会试试题由总裁拟出多条,最后由皇帝定夺。 蹇义他们的要求不难,不要更改会试主考官,让他们出题,仅此而已。 只要题目属于四书五经的范围,那他们就能接受,这也保证了选拔出来的举子都是铁杆程朱子弟。 “蹇义,原定会试主考官是谁?” “翰林学士沈粲与杨溥。” 沈粲,大明朝的书法大家,被誉为明代王羲之,一手行草端得是个潇洒飘逸。 杨溥,嗯还搁这儿低着脑袋,不发一言呢! “沈粲乃是名宿大家,至于杨溥,内阁事务繁多,他就算了,换为礼部侍郎曾棨(音同起)。” 杨溥默然,面无表情。 文官沉默,勉强接受。 这曾棨再怎么说,也比陈公甫好上一些。 至少他曾棨以前,还是科举状元,铁杆程朱子弟。 第266章 天下哗然!杭州才子于廷益! 散朝。 武官勋臣大笑着离去。 文官朝臣如丧考妣,陆陆续续三三两两地走出殿门。 今儿个朱勇等武官可算是开了眼,见证了一出好戏。 汉王殿下仅凭一己之力,舌战群儒,创设学部,压得满朝文官抬不起头来。 平日里气焰嚣张,动不动张口闭口仁义道德的程朱文人,眼睁睁地看着学政大权被抢走,还不敢吭声。 成国公朱勇与魏国公徐钦一边笑着,一边看向了解缙等人。 “几位大人,恭喜呀,总算苦尽甘来了。” 解缙见朱勇等人主动示好,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他也笑呵呵地拱了拱手。 “同喜同喜,都是汉王殿下的恩德啊!” “解大人这话说得很是在理,今儿个恰逢几位大人高升,要不去本公府上,庆贺一番如何?” 朱勇笑呵呵地开口,毫不掩饰自己的示好之意。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几位礼部学部的新晋官员,乃是汉王朱高煦的心腹。 汉王推行新政弘扬新学在即,这几人都将会是他的肱骨臂膀,即将成为炙手可热的朝堂巨头! 原本武官勋臣便与汉王殿下交好,此刻向解缙几人示好,也就是在向汉王爷表态。 武官勋臣,始终鼎力支持汉王爷! 解缙有些意动,陈公甫却是拉了拉他的衣袖。 “诸位,学部初创,我等还有事情要忙,还望诸位多多见谅。” “公甫先生说的也是,那便改日吧。” 陈公甫一向谨慎小心,唯恐错失了这个弘扬陆学的天赐良机。 只是他没有想到,缙公豹这混账不但飘了,而且那是飘得很严重。 学部刚刚从礼部手中抢到了学政科举之权,已经成了程朱官员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解公豹还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同武官勋臣谈笑风生,甚至还准备去人府上赴宴! 大哥啊! 你是真不怕死啊! 你巴不得那些程朱文官整死你啊! 众人有说有笑地向外走去,看得一众程朱文官咬牙切齿。 金忠眼瞅着解缙几人弹冠相庆的可恨模样,心中也难免生出了怒气。 继续这样闹下去,只怕朝堂会变得乌烟瘴气啊! “宜之(蹇义字),维喆(夏元吉字),汉王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现在该如何是好?” 蹇义听到这话,同样叹了口气。 皇上北伐,太子不出,面对无奈混账的监国汉王爷,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又能怎么办? 讲道理吧,他跟你舌战群儒,动不动就拿剥皮实草与太祖《大诰》说事儿,骂得满朝文臣毫无脾气。 不讲道理吧,他这一拳一脚打过来,那兵部郎中李瑞差点被他活生生当朝踹死! 讲道理又讲不过,打又打不过,他们能怎么办? 夏元吉闻言脸上的皱纹又深了几分,幽幽开口道:“我等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汉王新学与程朱之间尽力斡旋,维持朝堂稳固,等待皇帝陛下回京。” “太子殿下今日没有现身,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想来或许是因为杨荣吕震这两个蠢货做的事情,加上乡野间士绅兼并田地成风,太子爷对程朱也心生不满了。” 听到老夏头这话,金忠与蹇义都是一怔,随即摇头苦笑了起来。 “程朱登临神坛,一家独大垄断科举,以致于大明官场成了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这的确不是什么好事情。” “汉王推出新学,想要将程朱拉下马来,这虽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可以给名教子弟一个警告,让他们不至于像以往那般猖獗跋扈,恣意妄为!” 夏元吉笑着摇了摇头,抬脚向前走去。 “寻沈粲沈民望去,此次春闱大考,务必让他出题,确保大考正常进行。” 三人打定了主意,当即直奔翰林院。 与此同时,王景邹缉曾棨三人,已经来到了礼部官署。 草草会见了礼部一众官吏,王景便让他们各司其职,继续忙着各自的事情。 三人来到尚书大人专属房间,神情凝重地开起了小会。 “二位,还记得陈济先生的教诲吗?”王景率先开口,“今日朝会上发生的事情,二位想必都已经听说了,也都看到了。” “满朝文官大儒,除了胡俨胡公之外,偌大一个朝堂,再无人敢直面对抗汉王殿下。” “这样的程朱,还值得我们推崇吗?这样的文人,真的还是文人吗?” 风骨全无,堕落奢靡,骄奢淫逸…… 这就是如今的程朱文人,名教子弟! 曾棨(音同起)眼中精光闪烁,怒斥道:“他们不配称为文人,更不配称为名教子弟!” “陈济先生说的对,真正的名教,应是公羊!” “我三人应当扛起公羊大旗,与程朱、陆学三分天下,为名教正名!” 邹缉扫了他一眼,暗自慨叹年轻就是资本,总是那么热血澎湃。 他已经老了,但体内尚有热血犹存。 “子棨所言极是,老夫庸碌了一辈子,也想搏一个名垂青史的贤名!” 王景闻言大笑不止,当即拍板道:“既如此,那我三人,就与这程朱陆学斗上一斗!” “子棨,汉王爷命你出任此次会试主考官,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务必让汉王爷采用你的试题!” “至于试题题目,就定为‘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闻听此言,邹缉曾棨连连点头。 儒家公羊三大核心思想:大一统、大居正、大复仇! 大一统:《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大居正:故君子大居正! 大复仇:远祖者,几世乎?九世矣。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朝堂之上的争斗,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师。 通政使鲁穆鲁铁面在汉王爷的授意下,当即刊印了一份邸报,将杨吕一案,以及学部新设主管天下学政等事,直接散播开来。 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引起一片哗然,随即以一种极其恐怖的速度向四方扩散。 汉王立学部,总管天下学政,主科举贡举之事! 当然,此刻汇聚于帝都的举子学子,更加关心的事情,却还是会试主考官的变动! 原定两位主考官,翰林学士沈粲不变,另外一人却成了新任礼部侍郎曾棨! 帝都西南一间客房,参加会试的举子正拿着邸报高谈阔论,言辞极其激烈。 嘈杂声音中,大多数都是对汉王朱高煦的不满,甚至有胆大之人低声咒骂。 毕竟会试主考官变动,意味着他们先前做的猜题押题工作,很有可能全部白费。 人群中一处偏僻角落,一剑眉星目的英武少年郎,双眼炯炯有神,行为举止潇洒自如,似乎没有受到半分影响,正伏案大快朵颐。 “廷益,你怎么还吃得下,会试出现了大变动啊!” 英武少年郎头也不抬地回答道:“德遵兄,此次会试我不过是来见识见识罢了,本来就不抱太大期望,倒是德遵兄才学过人,此次定能一举高中,独占鳌头!” 少年郎这话不大,却清晰地响彻整个酒楼,瞬间吸引了所有举子的目光。 “嚯,好大的口气,这两个外乡人是谁?” “嘶,年长那位,是此次吉安府乡试解元,陈循陈德遵!” “陈循?那没事儿了,此子确有大才,另外一人呢?” “瞅着面生,应该没有什么名气……” “他呀,杭州才子于谦于廷益,那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就是出自此子之手!” “哦?原来是他于廷益?名气不大,口气倒是不小……” 一众举子议论着二人,只是不知为何,语气显得那么酸溜溜的。 吉安府状元陈循名气极大,说是名动京师都丝毫不为过。 至于这于谦,不过因一首《石灰吟》扬名,这才落了个才子的名头。 但是众人羡慕嫉妒之处,在于这于廷益长得真是太……帅了! 剑眉星目,一身正气,坐在人群中,如同鹤立鸡群一般…… 真特么的帅! 第267章 汉王之命!朱棣心态崩了啊! 饮马河畔,中军大帐! 大帐内一片欢声笑语,陈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着自己的功绩。 就在不久前,他受命率为先锋大将,三千营铁骑不断推进。 在距离饮马河五十余里处,正巧撞上了前来搜寻大明斥候的一股瓦剌游骑。 虽然这游骑只是一个百户队,被三千营铁骑宰了个干干净净,但是架不住这是军功啊! 只是可惜,宰了这支百户游骑后,三千营便再也没有遇上其余瓦剌军,又不敢贸然度过饮马河,遂在

相关推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云翻雨覆   凄子开发日志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鉴昭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蔡姬传   差生(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