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126章

第126章

邹缉! 与王景一同被打入诏狱的贤才! 他难道也成了汉王党? 百官哗然,议论纷纷,忍不住地交头接耳。 “原翰林院侍讲学士曾棨(音同起),德才兼备,编纂《永乐大典》有功,擢升为礼部右侍郎!” 曾棨! 又是一个被打入诏狱的贤才! 而且最令人心惊的是,此子乃是永乐二年的科举状元,如今不过四十年岁,便坐到了正三品的高位! 如此一来,因为杨吕一案,整个礼部被汉王彻底大换血,正二品的尚书、正三品的侍郎,全都成了他汉王朱高煦的心腹亲信! 他这样苦心孤诣地做这一切,到底想要干什么? 别说其余文官,连夏元吉金忠蹇义三人,此刻都有些慌了。 朝廷六部,工部在尚书宋礼的率领下已经彻底倒向了汉王,刑部尚书张胥自上次功名事件后态度变得暧昧不明,现在汉王借助杨吕一案又将礼部牢牢掌控在手中! 六部汉王已掌其三,只剩下了他们三人执掌的户部兵部与吏部! 夏元吉满脸凝重地看着朱高煦,脸上的皱纹沟壑又深了几分。 难不成自己当真看错了他? 汉王做这一切,真的是为了夺嫡? 先前的所作所为,都不过是伪装罢了? 百官心惊,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然而接下来汉王爷的一句话,却是如同一记惊雷,炸响在了所有人耳畔! “另,本王有感礼部管辖混乱,职权太大,以致于酿成杨吕大案!” “今废除礼部学政贡举之权,另设一部主管天下学政,主科举教育事务,名为学部,地位品秩一应与六部等同,国子监乃至天下官学,划拨学部管辖!” “原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品行高洁,忧国忧民,身处狱中仍不忘忧患疾苦,今擢升为学部尚书!” “另有贵溪大儒陈公甫,学究天人,著学育人,今特征辟为学部侍郎!” 话音一落,满朝寂静,针落可闻。 解缙! 解缙竟然投靠了汉王! 他怎么会?! 他怎么敢?! 那可是解缙啊! 还有那什么学部,地位品秩一应等同六部,这是什么道理? 将礼部学政之权割裂开来,另设一学部,主管天下学政,掌科举教育之事! 汉王究竟想要做什么? 难不成是……新学! 他想弘扬新学! 夏元吉脑海中划过了一道亮光,终于反应了过来! 礼部主管天下学政,主管科举教育,但程朱乃是当世显学,这就注定了礼部尚书必定是名教子弟,程朱大儒! 汉王朱高煦苦心孤诣地做这一切,真正目标根本不是什么缙绅功名,也不是为了夺嫡争位,而是为了学政教育之权! 他要弘扬新学,将程朱拉下神坛! 这个胆大包天的疯子! 夏元吉满脸骇然地看着汉王爷,只觉得头皮发麻,哆哆嗦嗦地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眼前这个老朱家的天潢贵胄,竟然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如此惊天的魄力,敢对程朱下手! 难怪他要将王景邹辑等贤才打入诏狱! 难怪他当初称有办法解决士绅兼并田地的不正之风! 难怪他上次会因袁淳沽名卖直直接革除其功名,并将之写入大明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弘扬新学! “陈公甫,是陆学传人,象山书院现任山长,陆学唯一的真正传人!” 蹇义幽幽叹了口气,点明了陈公甫的身份。 他这声音虽然不大,却十分清晰地响彻了大殿,传入百官耳中。 刹那间,所有文官都是脸色巨变,渐渐失去了血色。 汉王,要弘扬……新学! 第262章 公羊!史学家的善意提醒! 诏狱研究院! 解缙等人面色凝重,静静地坐在小院里,等待汉王爷的消息。 今日,乃是推广新学的第一步,从程朱手中抢回学政之权的重要日子! 昨夜汉王前来同众人秘密商议良久,定下了新学推广的流程。 汉王原本打算借着杨吕一案名教大残,直接推广出新学,然而却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诚然,因为杨荣吕震愚蠢,主动递刀子给了汉王,导致朝堂之上的名教势力大残,趁机被汉王一举重创! 从表面上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汉王这一开口,解缙等人都是欣喜若狂。 毕竟他们努力了这么久,蛰伏了这么久,就是为了等待时机,弘扬新学! 唯有大史学家陈济陈老爷子满脸凝重,直接否决了汉王朱高煦的临时计划。 理由很简单,程朱势力太大,新学毫无根基! 杨荣吕震等人,只是位列朝堂的名教子弟! 然而在整个大明,地方州府县衙,地方官学县学,那可全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汉王借着杨吕一案,打掉了朝堂之上反对声最高的那一拨名教子弟,但是地方上呢? 一旦他在这个时候推出新学,天下读书人会瞬间暴怒,集体抵制这还未真正问世的新学! 这是他们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即便有汉王鼎立支持,但政令出不了府台,不被天下接受,那又能如何? 陈老爷子的提醒,无异于给所有人泼了一盆冷水,让他们瞬间冷静了下来。 毕竟,他们要面对的东西,是一个已经成为显学一百多年的庞然大物! 众人一阵商讨,这才确定了一点,他们眼下最重要最关键的,应该是从程朱手中抢回学政之权! 创立学部,主管天下学政,从程朱手中抢回科举学政之权! 而后学部官员以朝廷的名义,游走地方州府建立书院,培养新学子弟! 或是直接对官学改制,慢慢潜移默化地影响天下学子,将新学教材定为官方学习教材! 甚至最后,修改科举大考的考试范围,彻底奠定新学的地位! 当然,这都是后话,必须在他们抢回学政之权才能进行。 汉王爷从谏如流,听到这话当即信心满满地走了。 但解缙等人却是枯坐了一夜,直到此刻仍然在等汉王爷的消息。 新学能否成功,今日这一步,将会是关键! 只是王景邹缉等人,脸色却不太好看。 他们,毕竟是程朱大儒、名教子弟啊! 当初被汉王无故打入诏狱,被迫参与编纂这新学教材。 如今即将大功告成,他们的内心却很是复杂。 与解缙解公豹这个没心没肺的二五仔不同,王景邹缉等人他们并未向汉王投诚,依旧还在迟疑犹豫之中。 至于陈公甫,为了弘扬他的陆学,自然早早地向汉王效忠。 这样一来,王景邹缉曾棨(音同起)等人就比较尴尬了。 他们已经到了选择的时候,却始终没有做出选择。 毕竟他们读了一辈子的程朱,现在却要他们反对程朱,这是一件何其残酷的事情! 小院里面,气氛凝重,再不见以往的欢声笑语。 研究院的名宿大家尽皆神情肃然正襟危坐,各自怀揣着各自的心思。 陈济老爷子坐在主位上面,一眼便瞧出了端倪。 他看向解缙与陈公甫,笑道:“公豹,公甫,你们先去收拾行装,整理仪容,老夫有话跟仲熙(邹缉)他们说。” 听到这话,解公豹与陈公甫对视了一眼,老老实实地起身离去。 他们知道陈老爷子这是故意支开自己二人,倒也没有多想。 木已成舟,这贼船都上了这么久了,难不成还能让你们下去? 待他们二人走后,陈老爷子看向王景三人,大有深意地笑问道:“你们还在犹豫不决?” 陈济是研究院的老大哥,一向德高望重受人敬佩,王景三人在他面前也没有遮掩,直接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见此情形,陈老爷子叹了口气。 “倒是真难为你们了,读了一辈子的程朱,用了一辈子的程朱,现在却要你们站起来反对程朱,这放到谁的身上都不好受!” “而且汉王的想法,应该是弘扬陆学,陆学与程朱可是死对头,倘若汉王爷日后真做成功了,陆学成功取代了程朱的地位,那只怕程朱也会落得个如今陆学的这般下场,被打压至险些灭绝!” 王景三人当即点了点头,脸色说不出的难看。 这才是他们真正担心的地方! 汉王准备大肆弘扬陆学,取代程朱甚至灭绝程朱! 那他们三人,可就会是程朱的罪人,名教的罪人,会被后世唾弃的罪人! 陈济见状微微一笑,突然问了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你们三人可还记得,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将之立为名分,定为名目,号为名节,制为功名,名教由此而来?” “是以后世入仕儒生,自称名教子弟,以显示对先贤的敬重。” 王景三人再次点头,这是名教子弟的由来,没有什么好说的。 然而陈济接下来的这句话,却是令他们面色大变。 “但是你们忘了一点,汉武帝尊的儒术,并非是程朱!他定的名教,也不是程朱!” 此话一出,三人面色一变,面面相觑。 曾棨(音同起)眼睛一亮,瞬间脱口而出:“公羊!” “不错,正是公羊!” “汉武帝是何等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多次派卫青、霍去病出兵匈奴,打得其远遁千里,又征服闽越、东瓯、南越、卫氏朝鲜,经营西南夷……定鼎了华夏王朝万世疆土之基业!” 陈济大笑道,“这样一位铁血帝王,怎么可能被董仲舒三言两语说服,独尊宣扬仁义道德的儒教?” “他尊的是什么?公羊那大复仇理论!” “他尊的是什么?公羊那‘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民族观!” “他尊的是什么?公羊那武力征服解决问题的铁血尚武手段!” “你们不觉得,咱们这位汉王爷,野心比汉武帝更大吗?” “打倭国,征南洋,伐北元……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横扫八荒,帝王之气堪比秦皇汉武!” 闻听此言,王景三人皆是心头剧震,瞬间明白了陈老爷子的话外之音。 程朱禁锢思想宣扬仁义,所以汉王不喜,不惜弘扬新学将其拉下神坛! 但是公羊不同,公羊要的是坚决复仇,要的是铁血尚武,要的是尊王攘夷大一统…… 公羊,与汉王,乃是绝配! 而且这公羊,同样是赫赫有名的儒家学派,其历史还远在程朱之前! 陈济起身,叹了口气。 “拾起公羊吧,用它改造程朱,用它对抗陆学,给程朱留下一线生机!” 王景三人听到这话,终于下定了决心,起身向陈济郑重一礼。 “多谢先生提点,吾等明白了。” 解缙与陈公甫也走了出来,一切隐忧尽除。 恰在此时,聂兴带着一队人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件件崭新官服。 “几位大人,宫里送来了官服,还请速速更衣,上朝相助王爷!” 众人见状大笑出声,上前接过官服换上,意气风发地走出了诏狱研究院。 陈济看着五人的背影,满眼都是憧憬之色。 “要是老夫晚生五十载,定助汉王吊打程朱,横扫八荒!” “然生不逢时,为之奈何?” 第263章 霸气!不学无术汉王爷舌战群儒! 乾清宫,偏殿。 气氛诡异到了极点。 因为吏部尚书蹇义一句话,一众文官瞬间反应了过来。 汉王朱高煦,竟然想要弘扬陆氏心学! 他怎么敢的?! 那陆氏心学不过是披着袈裟的野狐禅,如何能与程朱这儒家正宗血脉相提并论?! 陆氏心学! 金忠与蹇义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这东西,可不是什么善茬啊! 心学鼻祖陆象山遵崇个人本心,圣人与愚夫愚妇皆有此心,心同此理,对权威并不十分迷信。 毕竟陆九渊继承孟子之学,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皇帝并非生杀予夺的天子主宰,所以不如朱熹尊崇皇权。 只是这样一来,就注定陆氏心学不被朝廷认可,甚至会遭受到严厉的打压! 反对程朱的朱熹,曾亲口批判过“科举累人不浅”,但他却又说“废他不得”,建议对科举考试加以修正,从而为国家选拔人才。 陆九渊平生热爱讲学,并不热衷科举,只有过数年官宦生涯,曾尖锐地批判科举只是利欲之途,对发扬孔孟之道并无益处。 科举考试乃是朝廷笼络读书人的重要手段,朱学对科举持修正态度,陆学却持明确的反对态度,皇帝自然更愿意扶持朱学,打压陆学。 陆九渊在世的时侯,通过各种渠道与朱熹反复论辩,朱、陆两家大体上势均力敌。 然而正因为单纯的学术争论逐渐上升到了道学、心学两家学派之间的对立,两家门徒也由此相互攻讦。 朱、陆二人生前尚可以凭借自身威望镇压文人相轻的陋习,但死后各自学生为维护老师,由此朱子学开始打压陆氏心学,加上朝廷的抵制,陆学逐渐式微。 当金忠听到蹇义说出那句话时,整个人明显都愣了一下。 陆氏心学,竟然还有传承,还没有灭绝! 而且汉王朱高煦堂而皇之地将其请入朝堂,这是准备大力弘扬陆学,以期取代程朱吗? 不少文官面色凝重,第一次感受到了危机感。 狗贼汉王爷,这不只是想对他们的功名下手,这是想要彻底刨了他们的根啊! 学政大权落入陆学陈公甫之手,甚至包括天下官学以及科举大考! 那陈公甫后面会做什么,傻子都想得到! 一念至此,不少官员顿时就坐不住了,不停地看向金忠蹇义夏元吉等人。 毕竟发生了这等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些朝堂公卿再不出手,那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名教被打压、程朱被拉下神坛了! 感受着那一道道目光,蹇义看向了金忠,金忠看向了夏元吉。 三人面面相觑后,果断选择了出手! 为了朝堂稳固,程朱不可轻动! 只见夏元吉率先开口,朗声道:“汉王殿下,中央六部传承至今,早已深入人心,乃是不可变更的祖宗礼制,您突然宣布增加一部,总管天下学政,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滑稽?”朱高煦笑了,“夏元吉,你这样说的话,本王可来了兴趣了。” “丞相制度是不是传承千年,几乎与中央六部同时间出现,我爷爷为了江山社稷一举将之废除了,你现在跳出来说这违背了祖宗制度,是何居心啊?” “夏元吉,本王现在怀疑你不尊高皇帝,你给本王解释清楚!” 夏元吉:“???” 一众文官:“???” 你大爷! 你不要脸啊你! 那丞相制度能跟中央六部一样吗? 金忠出列,及时援声道:“汉王殿下,当年高皇帝废除丞相制度,是因为时任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政祸乱朝纲,已经严重危害到了大明江山社稷,高皇帝这才怒而将其废掉……” “金忠,你不觉得这话很可笑吗?难不成现在的情形,与高皇帝废除丞相制度的时候,不是一样的?” 朱高煦面不改色,淡淡驳斥道:“原礼部尚书吕震,仗着皇帝陛下宠信,进献谗言陷害忠良,依靠手中权柄党同伐异,他女婿张鹤不过是个三甲进士,几年时间便做到了礼部郎中的位置,这不是擅权乱政?” “而且这吕震为了一己私利,纠集礼部众多官员低价收购宝钞再拿到钱庄等额兑换,以此谋取暴利,置朝廷百姓于不顾,这不是危害我大明江山社稷?” “你告诉本王,这有什么不一样的?” 此话一出,金忠蒙了,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这尼玛啊! 好像还真没什么区别! 胡惟庸以丞相之尊,擅权专政,祸国殃民! 吕震以礼部尚书之身,党同伐异,陷害忠良,培植党羽…… 好像这两个混账这么比较起来,还真是没有什么区别…… 金忠败退,无话可说。 夏元吉皱眉,沉默不语。 蹇义深吸了一口气,转换了一下思路。 “汉王殿下,臣是吏部尚书,执掌官员铨选升迁,敢问汉王殿下,这陈公甫有何功绩,骤然间被征辟为正三品的朝堂大员,不但难以服众,还会开了一个恶劣的先河!” “倘若日后皆以此为先例,任人唯亲培植党羽,那汉王殿下是否担得起这个责任?” 蹇义很聪明,没有继续纠缠学部,而是将矛头对准了陆学传人陈公甫。 毕竟这陈公甫才是核心,只要阻止他堂而皇之地进入朝堂,即便汉王想要弘扬陆学,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废了陈公甫,比废了这劳什子学部更加有用! “蹇义,陈公甫之功绩,在于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如此德行高洁的大儒学者,难道还不能入朝为官?” “再者说来,倘若日后真有人敢拿本王说事,你可以告诉他,他配吗?” 蹇义:“!!!” 一众文官:“!!!” 匹夫! 粗鄙! 真是一个混账!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跟这位汉王爷对线,简直比死了还难受! 人家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没事儿再怼你两句,蹇义如何招架得住? 无奈之下,蹇义选择了闭嘴。 跟这种滚刀肉生气,犯不上…… 一时之间,文官侧目,武官大喜。 朱勇等人此刻都快笑开了花,一张嫩脸憋得通红。 这位以往不学无术的汉王爷,今儿个当朝舌战群儒,骂得他们不敢还嘴,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汉王殿下,牛逼! 朱高煦环顾群臣,朗声道:“谁还有话说?” 解决了夏元吉这三巨头,应该没人敢跳出来了吧…… 然而下一刻,国子监祭酒胡俨施施然地出列,他接下来的动作,令朱高煦瞳孔猛地一缩。 只见这位淡泊名利的老学者,步履蹒跚地走到大殿中央,慢慢脱下了官帽与官服,弯腰将其叠好放在了脚前。 祭酒大人,这是要致仕吗? 那可是会被革除功名啊?! 所有人都呆愣愣地看着他,一时之间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朱高煦眉头紧锁,感觉到了些许麻烦。 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胡俨身着白衣起身,向朱高煦躬身一礼,随后竟猛然冲上前去,一头撞在了那楠木望柱之上! 刹那间,白衣染血! 文人风骨,今日再现! 第264章 汉王威势,有些郁闷的解公豹! “胡公?!” “太医!快宣太医!” “若思(胡俨字)啊?你何苦如此啊?!” 惊变骤生! 朝堂大乱! 夏元吉等人急忙上前,查看胡俨的伤势。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位平日里不发一言的国子监祭酒,面对汉王朱高煦的咄咄逼人之举,竟然选择了以死明志! 他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就此退缩,而是选择了最令文人钦佩的做法——仗义死节! 朱高煦面色大变,冷眼看着头破血流的胡俨,一颗心沉到了谷底。 这个老家伙,真是让人又敬又恨! 他胡俨是程朱大儒,国子监祭酒,大明最高学府的山长,程朱文人名教子弟的精神领袖! 自己这个汉王爷即将弘扬新学,并且已经成功夺取了学政大权,满朝文官不敢反抗抵制,选择了退缩伏首。 但是这个胡俨,毅然决然地选择走上绝路,舍命撞柱,以死明志! 他要是真的死了,那天下文人都会被激起怒火,选择奋起抵抗,将还未推广的新学新政扼杀在摇篮里面! 站在胡俨的立场来看,他没有选择同杨溥一样明哲保身,也没有选择如解公豹那般顺应大势,而是为了程朱以死明志,算是少见的那类风骨文人。 这个胡俨,不愧程朱大儒之名! 朱高煦叹了口气,命聂兴上前查看他的伤势。 然而聂兴还未上前,便遭到了一众文官的谩骂。 “滚开!该死的鹰犬!” “汉王殿下意欲何为?难道真要将这满朝文官杀光诛尽才肯善罢甘休?” “皇上,监国无道,祸乱朝纲啊皇上!” 一名接一名的文官跳了出来,指着朱高煦破口大骂,甚至更有甚者直接跪倒在地,望着北平方向哭嚎不止。 刹那间,整个大殿哀声一片。 借着胡俨那股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一众文官终于不再退缩隐忍,而是选择了奋起反抗,上演了百官伏阙哭嚎的戏码。 朱高煦脸色变得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小白杨   突然暧昧到太后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镇痛   总统(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