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87章

第87章

那些大将,肯定会到军器局争相抢购! “行了行了,本王这不是来了吗?让你们两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到时候如果再落后了,那就别怪本王不讲情面了!” 海寿太监疯狂点头,根本不敢吭声。 只要汉王殿下愿意提点一下兵仗局,那兵仗局崛起指日可待! 杨士奇深思片刻后,却突然问道:“只是汉王殿下,这军队与两局间直接交易,看似节省了不必要的环节,可是应该由谁来监督呢?” “如果无人监督的话,万一他们相互勾结、中饱私囊那又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极大的漏洞,一方出钱,一方出货,如果无人监督,天知道他们能贪腐成什么样! 朱高煦却是笑道:“简单啊,这事儿交给兵部负责就可以了。” “兵部没了武库司这个大财源,眼睁睁地看着军器局飞上枝头变凤凰,心里肯定很不舒服,让兵部监督军队与两局的交易,你说他们会怎么做?” 杨士奇先是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同样笑道:“吹毛求疵,斤斤计较,巴不得在鸡蛋里面挑石头!” 他们失去了财源捞不到好处,自然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捞好处! 不折腾死你才是怪事! 当然,这种下作手段,也只有汉王爷才想得出来。 “汉王殿下大才,士奇佩服!” “……” 第151章皇家制造局!基建神器! 听着杨士奇不阴不阳的恭维,朱高煦恨不得一脚踹过去。 这杨士奇真是个干大事的人儿,就凭这份机敏谨慎,活该他成为流芳百世的贤相。 不阴不阳,不热不冷,讳莫如深,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这样的人,才是天生干政治的料。 “海寿,日后兵仗局更名为皇家制造局二局,军器局更名为皇家制造局一局。” 对于这个安排,海寿太监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老老实实地接受。 不过片刻之后,只听海寿太监又委屈巴巴地开口道:“王爷,一局那边都研制出鸟铳了,我二局已经落后了太多,这不利于王爷的计划啊……” 朱高煦闻言冷冷帝瞥了他一眼,海寿太监立马就闭上了嘴,讪讪地笑了起来。 “你的意思是,让本王也给你们搞个专利,提升二局的竞争力?” “专利”是什么东西,海寿太监听不明白,但他相信汉王爷肯定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王爷,不是老奴贪心,这不是为了您的计划着想吗?” “再说了,老奴可是听说,那鸟铳的图纸可是王爷您提供的……” 说白了,一局真正的核心技术,还是来自汉王殿下! 海寿太监能做到原兵仗局的掌印太监,自然不是个蠢人。 现在汉王爷这个“行走的技术家”就在眼前,他自然要好好地薅羊毛! 朱高煦一眼就看穿了他这些小心思,只是懒得跟他计较罢了。 因为这海寿太监说的也不错,二局不能落后一局太多,不然还怎么形成竞争? 只是临时让二局研发出专利,即便自己提供了图纸,那可能性也不大。 毕竟当初一局拿着自己的图纸研制鸟铳,也整整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新型火器是不太可能了,毕竟朱高煦也不知道图纸,二局短时间内也研发不出来。 沉思片刻之后,汉王爷脑海中划过一道亮光。 或许,二局可以拓展一下业务,由皇家制造局转型为皇家建造局! “海寿啊,别说本王不给你机会,笔墨伺候!” “哎哎,王爷稍等,老奴这就去!” 听到这话,海寿太监欣喜若狂,小跑着去找笔墨纸砚。 汉王爷那可是行走的技术专家,他肯定动笔自然非同凡响! 杨士奇与杨溥同样很是好奇,他们刚才可是听说了,鸟铳图纸竟然是汉王殿下提供的。 这位汉王爷,原来还懂天工之术! 很快海寿太监赶了回来,谄媚笑道:“王爷,请赐宝!” 朱高煦也不客气,挥笔就墨一气呵成,而后扔给了海寿太监。 “去准备吧,难得本王现在有时间,亲自指导你们一回!” 不过海寿太监却没有挪动脚步,而是愣在原地,表情很是精彩。 杨士奇与杨溥见状,感到很是好奇,下意识地伸头看去,结果满脸古怪惊容。 汉王殿下,这……写得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石灰,黏土,炉渣,粉末灰……” 别说海寿太监看傻了眼,杨士奇与杨溥也愣在了原地。 这些东西都是些常见的材料废料,汉王殿下用他们能制作个什么? 海寿太监有些为难,有那么一瞬间,他以为汉王爷在跟自己开玩笑。 “王爷啊……这……这不对吧?” 终于,海寿还是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朱高煦懒得跟他解释,冷声道:“要么你立刻去准备这些东西,要么本王马上就走!” 丫的,给你核心技术,你还在这儿叽叽歪歪? 海寿太监立马老实了,当即安排匠人准备这些材料废料。 杨士奇与杨溥一直跟在朱高煦身后,他们倒是不急,很想看看这位汉王爷,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很快材料齐备,汉王爷的表演开始了。 众人只见汉王爷命人将石灰与黏土扔进高炉里煅烧,直至出现一堆堆的白色粉末。 紧接着又是研磨、烘干等一系列操作,汉王爷指挥匠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杨士奇与杨溥在旁看得惊诧莫名。 他们二人不说学富五车,至少也算是满腹经纶,可是他们现在就跟个好奇宝宝一样,看得一愣一愣的,根本看不明白汉王爷想制作个什么东西。 你把一堆乱七八糟的玩意儿拿去煅烧,煅烧了又去研磨,然后烘干……到最后那还是一堆废渣啊? 难不成这白色粉末,有什么奇效?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经过汉王爷与匠人们的努力,最终他们得到了一堆暗灰色的粉末。 朱高煦看着眼前这东西,兴奋地连连点头。 大明朝虽然生产技术落后,但是匠人们十分听话努力。 让他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一丝不苟,小心翼翼,这才是大国工匠精神! 朱高煦看向茫然的众人,顿时笑道:“给你们隆重介绍一下,皇家制造局二局专利,无论在军事方面还是民事方面,都会造福天下的社稷神器——水泥!” 众人:“???” 啥? 神器? 就这啊? 就眼前这堆废料? 你隔这儿跟我们扯犊子呢? 眼瞅着众人不信,朱高煦顿时解释道:“水泥和沙子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加水搅拌之后,可以增加砖石之间的粘合性,干燥之后与砖石无异。” “而且水泥使用方式简便,用途广泛,无论是在民用建筑,还是军事堡垒,甚至是修桥铺路都可以用的上,坚固程度比一般城墙高出不少!” “最重要的是,水泥加上红砖,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新建一座堡垒,甚至是一座城池!” 什么? 杨士奇与杨溥愣在了原地,仿佛被一个巨大惊喜砸中。 短时间,快速新建一座堡垒,甚至是一座城池! 这是什么概念? 别说新建一座城池了,在大明建造一座房屋,至少都要大半年甚至一两年的时间! 如果汉王爷所说为真,那眼前这东西,将会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筑速度更快,建筑更加坚固耐用,那可真是社稷神器! 想着,海寿太监脸都快笑烂了,欣喜不已地伸手插进水泥堆里。 就是这样其貌不扬的废料,竟然会是社稷神器,真是不可思议! 杨士奇与杨溥见状,也好奇地上前仔细打量,也忍不住伸手感受…… 朱高煦一愣,随即提醒道:“海寿,你不烧吗?” 海寿闻言一怔,讪笑道:“王爷,老奴……不骚啊?” “……” 第152章割韭菜可是个技术活! 朱高煦来到乾清宫,一些朝臣也开始进了屋子。 看得出来,他们都被冻得不轻。 毕竟夏元吉、蹇义这些朝堂重臣,年纪大多过了半百,基本上没人小于四十。 当然,顾佐是个例外,他是被汉王爷强行抬上来的。 人这年纪一旦上了四十,身体里的各种毛病也就出来了。 许多在战场上骁勇无比的武官将佐,上了年纪后突然就病倒了,正是因为身体素质下降,以前的暗疾复发,病来如山倒,直接一命呜呼。 当夏元吉他们看到杨士奇与杨溥二人时,却是明显一愣。 他们二人,不是被打入诏狱,怎么现在出来了? 难道说他们归顺了汉王爷? 一时之间,所有人脸色都不太好看。 杨士奇倒是老神在在,杨溥却低下了头,不知在思索着什么。 朱高煦见人都来齐了,当即开口道:“宣布一项任命,杨士奇官复原职,因兵部尚书金忠身体抱恙,由他暂代兵部事务。” “另,杨溥授翰林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听到这话,一众巨头脸色微变。 汉王爷刚刚才借着由头抓了几位太子党官员,现在他又让杨士奇与杨溥二人官复原职,甚至共同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那么只能证明,杨士奇与杨溥二人,可能成了汉王党! 吏部尚书蹇义叹了口气,皱着眉头问道:“汉王,此事皇上是否知晓?” 他是吏部尚书,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眼下汉王爷径直绕过了他,突然授官杨士奇与杨溥二人,有些坏了规矩。 毕竟他只是监国汉王爷,不是皇上! 朱高煦笑着解释道:“折子已经送去北伐大军了,蹇尚书大可放心。” “对了,老夏头,新盐法进行得如何?” 相比于这些琐事,朱高煦更加关心自己的新盐法推行得如何。 毕竟盐铁是国家重中之重,前者关系到大明王朝一半的赋税,后者则是根本的军事物资,少了任何一个朝廷就会歇菜。 无论是太祖爷朱元璋也好,还是永乐帝朱棣也罢,这两位马上皇帝之所以能打得蒙古鞑子抱头鼠窜,大半的资金来源都是靠着盐税支撑。 谈及正事,夏元吉也是神情一肃。 “在汉王府技术人才的支持下,各地盐场盐井都已经完成了改革,原先生产的粗盐也正被改良为细盐!” “汉王殿下,以目前大明新盐的储备,或许可以尝试着推行新盐法了!” 听到这话,朱高煦满意地点了点头。 周忱这些天没白忙活,至少将新盐法的根基稳固得很好。 “既然如此,那就放出消息吧,让周忱举行第三次品鉴会!” 夏元吉含笑点头,眼睛都快眯在了一起。 汉王爷每次举办品鉴会,朝廷都有不少银子进项。 尤其是本次品鉴会,成交数额只怕会远远超出前面两次! 毕竟,此次品鉴会,要拍卖的东西,可是各地盐商资格啊! 以往朝廷施行“开中法”,食盐的买卖都需要凭借着朝廷颁发的盐引,才能到指定盐场换取食盐。 也就是说,不是用盐引换取的盐,那就是私盐! 贩卖私盐的,不查到那还好。 不过一旦查到了,不但本人要砍头,家产要被抄没,就连妻女也不可能落到什么好下场。 《大明律》规定,凡贩私盐者,杖一百,徒三年;若有军器者,加一等,诬指平人者加三等,拒捕者斩。 然而即便如此,贩卖私盐的惊天利润,依旧刺激着大批人为此舍身忘死,两淮等地的私盐贩子层出不穷。 但是现在不同了,在汉王爷的努力下,朝廷成功推出了以精盐为根基的新盐法! 富商巨贾们只需要参加拍卖,给出足够高的价格,就能竞争到某地食盐买卖的官方资格,成为当地受朝廷保护的官方盐商! 一想起汉王殿下上次所说的运作方式,什么“保证金”、“违约金”、“加盟费”……夏元吉眼睛都快眯成一道缝,恨不得现在就举办第三次品鉴会。 “王爷,品鉴会具体日期可以定下了,臣请亲自参与一下……” 听到这话,朱高煦有些惊讶,没想到这老夏头也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主儿。 “不着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暂定十日之后吧!” 现在大明的经济中心,自然是南直隶应天府,最繁华的江南之地就在旁边。 十日时间,足够那些富商巨贾及时赶来了。 在这个封建王朝统治下,富商巨贾可不是后世那种有钱可以无法无天的存在。 至少在如今的监国汉王爷眼中,他们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韭菜! 该割的时候就要割,不能心慈手软,毕竟与其让他们将银子堆在仓库里发霉,不如交给朝廷发展民生。 但是该施肥的时候也要施肥,不然韭菜还没长出来就挥刀,那就是竭泽而渔了! 接着朱高煦又处理了一些寻常政务,关心了一下重大项目的进度,比如大明钱庄已经开始建设,确认过后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也不是没有坏消息。 夏元吉捋着胡须,忧心忡忡地道:“汉王殿下,河北、山东等地都遭受了雪灾,地方官员上奏朝廷请求拨款赈灾。” “尤其是山东之地,前不久旱灾刚刚过去,现在又遭受了雪灾,百姓苦不堪言啊!” 一众大佬听了,也是眉头紧锁。 永乐年间的天灾不在少数,往往是好不容易熬了过去,新一轮天灾又来了,真正受苦的,永远都是平民老百姓。 如果不是汉王爷搞了许多挣钱的法子,朝廷只怕早就急得团团转了。 朱高煦明白大明连年天灾不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这雪不一定都是瑞雪! 至少对平民老百姓来说,每年冬天都是最艰难的时候。 “立刻拨款给灾区,赈灾济民,让地方官员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 “顾佐,让你手下的御史们都行动起来,本王不希望再听到有人在赈灾一事上贪腐的事情!” “谁敢在赈灾一事上伸出爪子,本王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左都御史顾佐急忙点了点头,难得认可了汉王爷的安排。 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冲散了朱高煦的好心情。 真正坐到了监国位置上,他发现自己无法坐视百姓受苦。 只要一想起冰天雪地里面,不知有多少百姓饿死冻死,他这颗心就定不下来。 “来人,去把海寿太监唤来!” 朱高煦皱了皱眉头,必须让二局加快水泥的生产,然后将其推行至天下! 至少老百姓住在水泥房里,不用担心一场大雪下来,自己的家就没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153章万众瞩目的品鉴会! 时间一天天过去,天气愈发寒冷。 但应天府却是格外热闹,似乎整个大明的富商巨贾都赶了过来。 得到消息的商贾,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事情,几乎带着全部身家赶了过来,就连王文显、汪福光等盐商巨头也不例外。 没办法,那可是盐啊! 朝廷以前施行“开中法”,山西晋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从中谋取了海量利润。 两淮盐商也因开中法赚了个盆满钵满,如汪福光这等富商巨贾不在少数。 但是现在不同了,朝廷竟然推出出了新盐,而且废除了开中法,推行新盐法! 最令人心惊的是,这新盐法规定,将会把食盐交给商贾负责售卖,不再经历地方官府这个环节! 商贾只需要参加拍卖,给出足够高的价格,就能获得一地食盐买卖的资格,成为受朝廷保护的地方盐商! 贩卖食盐的利润,自然无需多言。 一旦成为当地盐商,那就无异于得到了一座金山银山! 只要将朝廷方面的关系打好,甚至可以成为世代承袭的盐商巨头! 这根本不像以前开中法那样麻烦,毕竟以前商贾想要得到食盐,必须拿盐引去盐场兑换! 但是想要获得盐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除了要付出大量钱财外,还得要有较硬的关系,不然人家根本就不会鸟你。 所以盐商们以往为了获得盐引,那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当他们听到新盐与新盐法的消息,简直就是欣喜若狂,立马带着全部身家赶往刘家港口。 正因为如此,此刻娄江西馆内,已经坐满了来自各地的富商巨贾。 周忱环顾四周,通过锦衣卫提供的情报资料,对台下众人也有了初步印象。 大部分商贾都是靠着“开中法”起家的盐商,如王文显、汪福光等人。 此刻朝廷推出新盐与新盐法,事关切身利益,他们自然坐不住了。 这对于朝廷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 来的商贾越多,越有利于新盐法的推行。 二楼雅间。 朱高煦与夏元吉正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旁边还坐着杨士奇等朝堂重臣。 盐法乃是朝廷命脉根基,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所以一众巨头选择亲自前来参加品鉴会。 “汉王殿下,大明竟然有这么多的富商?” 杨士奇扫了一眼台下密密麻麻的商贾,感到有些惊讶。 要知道这些商贾可都是经过考核审查才能入场,审查的也是他们的身家情况。 没有百万纹银傍身,是进不来这拍卖现场的。 朱高煦并不觉得意外,甚至还感觉人有点少了。 “大明幅员辽阔,才这么点富商,就算多吗?” “此次品鉴会一连三日,还有不少商贾正在赶来的路上,你太大惊小怪了!” 听了这话,一众巨头都感到吃惊。 倒是他们小觑天下英雄了! 大明竟然有这么多的富商巨贾,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 朝廷推行“重农抑商”的国策,商人对朝廷而言,就是一群四处流蹿、追名逐利的不安定分子! “而且他们之中大多都是盐商,靠着开中法谋利起家。” 朱高煦笑道:“以往这开中法可以说是肥了官员肥了商贾,却苦了百姓穷了朝廷,现在你们眼中这一个个肥头大耳的富商巨贾,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话一出,群臣都变了脸色。 说白了,开中法将朝廷的收益大大削减,反倒是养肥了这些商贾与盐政官员。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他们还真不会相信,朝廷引以为傲的开中法,会有这么大的弊端。 眼瞅着时间差不多了,朱高煦随即命人给周忱传去消息。 周忱得到消息后,当即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此次品鉴会涉及新盐法,那可是国政。 如果让裘广德这个商人继续主持,是不适合的。 “诸位,本次品鉴会的主题,想必诸位心中都有数了吧?” 一众商贾下意识地点了点头,他们早就卯足了劲儿,就等着接下来的拍卖了。 “那么,本次品鉴会正式开始。” “拍卖开始前,还请诸位品鉴一下朝廷推出的新盐!” 周忱笑着拍了拍手,很快就有一群侍女走入会场,在每一位富商面前放下了一小碟新盐。 王文显接过新盐一看,眼睛瞬间瞪得滚圆。 洁白如雪,毫无瑕疵,这简直就是食盐中的极品! 与之前朝廷生产的粗盐比起来,这新盐光是卖相就好出了成千上万倍! 想着,王文显伸出食指沾上了些许新盐,而后送入口中。 新盐刚刚入口,王文显便眼睛一亮,对新盐赞不绝口。 这新盐竟然毫无怪味,纯粹得仿佛像是宫廷贡品! 不过这等极品食盐,生产成本估计极高,那么它的定价自然也不会便宜。 有人难以掩饰内心的震惊,高声喝问道:“敢问周大人,这盐难不成是贡盐?” 在众人注视之下,周忱笑着摇了摇头。 “这不是贡盐,而是朝廷即将推出的新盐!” “朝廷已经掌握了食盐精炼技术,日后我大明将不会再有粗盐,全都是这等上品食盐!”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所有人都被震撼得无以复加! 全都是这种盐! 这怎么可能? 朝廷还真是好大的手笔! 一时之间,商贾们议论纷纷,难以掩饰激动情绪。 周忱见状并未催促,而是满脸的骄傲与自豪。 让天下百姓都吃上好盐,这是一次伟大的壮举! 而一切功劳,都应该归属于汉王殿下! 天下百姓都应该知道,是何人研制出了新盐,并且改良了食盐的制取之法,让他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连盐都吃不上,即便吃上了,也

相关推荐: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取向狙击   云翻雨覆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大胆色小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蔡姬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