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84章

第84章

拂袖离去。 亏他听到密报,汉王杀入诏狱,欲对杨士奇、解缙等人不利,当即就赶了过来。 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不但杨士奇与杨荣都好好的,而且这解缙更是与自家老二把手言欢,基情满满! 有那么一瞬间,大胖胖体会到了背叛的感觉,令他很是失落。 眼瞅着大胖胖转身就走,解缙急眼了,立马想要追上去,却是被朱高煦当场拦住。 “小解,你要干嘛?你别忘了这里可是诏狱,你还是狱中犯人!” 解缙闻言一怔,随即怒道:“汉王殿下,你方才为何不向太子爷解释,这要是让他误会你我之间有……” 话还没说完,解缙就感觉不对劲了。 这不会是眼前之人故意安排的吧? 先是对自己威逼利诱,然后又唤来太子爷,刚好撞见这一幕! 如此一来,即便太子爷宅心仁厚,也决计容不下两头骑墙的自己! 那自己唯有一条道跟着这个汉王爷走到黑了! 想着,解缙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好无耻下作的手段! “汉王爷,你好毒啊!” 朱高煦:“???” 你娘咧! 我又干啥了? 你才毒,你全家都毒! “有什么?难不成太子爷还怀疑你我二人有奸情?” 奸情? 我情你大爷! 解缙气得面红耳赤,恨不得一巴掌抽过去。 这个汉王殿下,还真是个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浑人! “行了小解,正事要紧。” “本王先前说过了,暂时不能放你出狱,除非你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解缙满心悲愤,听到这话忍不住冷笑道:“解某身陷囹圄,连饭都吃不饱,如何证明自身的价值?” 他在这诏狱里面,饭吃不饱暂且不提,时不时还要遭受毒打拷问。 至于问什么,根本就不重要,纪纲那个畜生只是单方面地想整死自己! 而这个汉王爷,想革新大明学政,所以才会找到自己。 他现在不放自己出狱不说,二人会面还被太子爷撞了个正着! 此后只怕他解缙里外不是人,太子爷不会再视他为心腹,放任生死,他该如何是好? 一想到这儿,解缙就忍不住悲从中来,鼻涕一抽就险些落下泪来。 朱高煦见状苦笑着解释道:“小解啊,你是本王暂定的育部尚书,但是方才本王也说了,你暂时还不能出狱,除非有着正当理由。” 解缙闻言一愣,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诚然,他现在就算被汉王给拎出去了,等到皇帝回京,那就是他的死期! 而且如果真这样出狱,世人会如何看待他解缙? 为了苟全性命,不惜投靠汉王,丢尽了文人的风骨与气节…… 除非他解缙能够做出什么突出贡献,让汉王名正言顺地将他捞出诏狱,甚至成为育部尚书! 汉王可是说过,育部地位与六部等同,并且专款专项,任何人不得擅自插手干涉,从某方面而言地位权势更是超过了六部。 要知道,那可是中枢六部啊! 自从太祖高皇帝废中书省宰相制度后,六部权势得到大大提高,直接向皇帝负责! 蹇义、夏原吉等六部尚书,那就是妥妥无疑的朝堂巨头,足以名留青史的存在! 解缙没入狱之前,最高官职不过是翰林院侍读兼内阁学士,不过是皇帝养在身边的御用文人罢了,手中权势根本无法与六部尚书相比! 但是现在,汉王给了他一个机会,一个不但可以出狱,而且还能成为六部尚书那等朝堂巨头的机会! 唯一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只是,应当如何证明? 朱高煦见他陷入了沉思,满脸茫然之色,意味深长地提醒道:“小解,本王说过,大明贤才干吏不计其数,你何不想想,本王为什么非得寻你?” 对啊,汉王为什么非得找我,做那育部尚书? 杨士奇等人才华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他们更适合为官理政…… 定然是自己有着什么独特优势! 想着,解缙眼中顿时一亮。 “汉王,缙明白了,一定是因为缙才华过人,学富五车……” 朱高煦:“!!!” 你明白了? 你明白个屁! 本王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咳咳,这话说得……没毛病!” “本王之所以看重你,是因为你解缙被誉为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的人,同时还编纂过永乐大典!” 听到汉王的称赞,解缙高扬起了脖子,如同一只骄傲的大公鸡。 他正想稍微谦虚几句,但转念一想现在的处境,顿时就偃旗息鼓了,老老实实地听着汉王安排。 “本王说过,育部主掌大明学政,开办学校与书院,做到四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 “那学校书院自然就要有施教的教材,反正你解缙现在也出不去,索性就在这诏狱里编写教材吧,本王会让纪纲给你准备一个宽敞明亮的牢房,笔墨纸砚、经史古籍一应俱全……” 听了这话,解缙蒙了。 编写教材? 什么教材? 官学里的学子,学的都是四书五经,儒家圣言,还用编什么教材? 难道说……不可能吧?! 陡然间,解缙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测! “这教材内容,就依据你编纂文献大成的经验,做一个缩减版!” “天文,历史,民生,地理,匠艺,数算,农艺等等,分门别类,编纂成书!” “但是,唯一有一点,这教材里面,关于儒学仅要常识就好,不要什么四书五经,也不要什么之乎者也……” 朱高煦话还没说完,解缙已经吓得瘫软在地! 果然! 汉王果然打着这个主意! 他这是要让自己离经叛道,弘扬新学啊! 这个消息要是宣扬出去,整个大明都要震上一震! 而且,他解缙也会成为离经叛道的逆种文人,成为众矢之的,受万世唾沫! 汉王爷,你好毒啊! “汉王爷……这……这事儿……缙做不了!” “做不了?你确定?”朱高煦并不觉得意外,似乎早就有所预料。 他转过身背对着解缙,兀自向外面走去。 “你解缙做不了,那自然有其他人去做!” “本王说过,再穷不能穷教育!” “儒学不止仅有程朱,教育也不仅只有儒学!” “我大明学子,有权利选择自己未来从业的方向,而不是如同一个个提线木偶一般,为了荣华富贵而读书!” “他们,应该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 第143章解缙的决断!程朱的弊端! 怕了! 彻底怕了! 解缙瘫软在地上,嘴皮子都开始哆嗦了。 他现在是真的怕了,被汉王爷那疯狂的想法震撼得无以复加! 起初,解缙因为朱高煦那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动容,以为这位汉王爷心怀百姓,准备给寒门子弟开辟一条求学之路。 然而,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明白,汉王朱高煦根本就是个疯子! 他要的不是寒门出贵子,他要的是颠覆程朱,开创百家争鸣的盛世! 自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就成了历朝历代的官方学说,其余百家接连消亡,连昔年与儒家争锋的法家都不例外! 发展至今,儒家学派中的一支——程朱理学,自元朝起到大明立,一直都被定为官方主流之学。 天下学子,在官学里面,学的是朱文公校订后的四书五经,学的是程朱理学的知识信念,无一例外,无人敢违! 即便是他解缙,被誉为五百年来读书最多的人,在朝野士林中备受赞誉,也不敢对朱文公不敬,对程朱不敬! 因为,那是朱文公,那是程朱理学,那是一个庞然大物! 别说是他解缙,就算是当今皇帝,也不敢轻动程朱! 汉王朱高煦,你怎么敢的啊?! “小解啊,要么大起胆子,跟本王拼上一回,成了功成名就,流芳百世,败了大不了一个死字!” “再者说来,你如果在此刻退缩,那等待你的就是不知多久的牢狱之灾,最后也还是一个死字!” “本王给你三刻钟时间考虑,在本王离开镇抚司之前,做出你的选择!” “毕竟无论从自身学识还是朝野影响力,你解缙都是育部尚书最佳的人选,如果你真怂了的话,那本王只能去找别人了。”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 看似他给了解缙选择的权利,实则解缙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接受他的邀请,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与汉王爷并肩作战,将程朱拉下神坛! 如果成功的话,解缙将会是育部尚书朝堂巨头,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但倘若失败的话,那解缙所有贤名一朝丧尽,沦为离经叛道的逆种文人,受万世唾沫,凄惨而死! 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极端,也是解缙都有可能发生的结局。 然而,如果他不接受朱高煦的邀请呢? 呵,那他解缙就只能在诏狱里等死,尸体腐烂发臭了都没人知道! 这一点,解缙心中何尝不清楚! 汉王朱高煦的手段,阴损毒辣到了极点! 从他前来探监那一刻起,他的阴毒计划就已经开始了。 皇上对自己心生忌惮甚至是极其厌恶,太子爷也因为今日之事而对自己生出疑心。 他解缙现在,除了上汉王朱高煦这艘破船,跟他一条道走到黑,还有其他选择吗? 想着,解缙忍不住露出了苦涩笑容。 “朱高煦,你这个杀千刀的,真是阴损毒辣啊!” 低声嘀咕了一句,下一刻他便高呼了起来。 “来人,快来人,我要见汉王殿下!” 此刻朱高煦正走在乌漆嘛黑的甬道内,脑海中思绪万千。 他准备创立育部,并让解缙任育部尚书编纂学校教材,并不是临时起意。 后世华夏两大国策,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朱高煦始终铭记于心。 大明虽然采用“养士取士”的人才策略,但是这些在官学里面进学修德的人才,大都是些读程朱读傻了的书呆子罢了。 理学是什么? 儒家学派之一,在北宋时经儒释道三教相互吸收的产物。 程朱又是谁? “程”,是北宋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二人都曾就学于大儒周敦颐,并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 “朱”,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了,继孔圣之后的又一位儒学集大成者,世称“朱文公”。 他本人因集理学之大成,被尊称为“朱子”,成为唯一一位非孔圣亲传弟子却享祀孔庙的十二哲者,受儒教门徒祭祀。 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 基本上就是由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等人创立的新儒学,传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学。 二程更重理,他俩的学说,以“心传之奥”奠定了道学的基础,更以“理”为最高的范畴,因此亦称作理学。 二程的学说,特别是其核心观点——“存天理,去人欲”,后来被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南宋朱文公“总结”了北宋二程的理学思想,建立起了庞大的理学体系,集宋代理学于大成,使其成为主流学派之一,甚至到了元明清三朝都被钦定为官方哲学! 程朱理学,堪称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 自元代开始,程朱就被历代帝王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那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这东西完美地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转变,逐渐走向政治哲学化,程朱一再强调的“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等思想,为帝王的专制统治提供了精细的理论指导,成了王朝统治的精神支柱! 说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来麻痹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 学子们自幼接触的便是程朱,稍微长大点在官学宗学里面学的也是程朱,程朱思想早就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 忠君爱国,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虽然这样看起来,程朱对于国家稳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对百姓思想的束缚和禁锢也显而易见。 比如你是大明学子,你不需要去思考,去创新,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学程朱读程朱,就能参加科考,就有机会做官! 这玩意儿,就是一个帝王钳制民众思考创新的工具,让天下百姓乃至文人士大夫都变得麻木不仁,更是使得皇权达到了顶峰。 尤其是在建州女真立国后,那些野猪皮彻底歪曲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断章取义,用其教义麻痹禁锢天下万民,遗害无穷。 朱高煦好歹也是后世进步青年,既然来到了这大明朝,还成了监国汉王爷,他自然不会眼睁睁地坐视,阉割变味版本的程朱继续荼毒华夏子民。 但是不得不承认,眼前这程朱已经成了庞然大物,别说解缙害怕,朱高煦自己都有些怂。 到底怎样做,才是最佳的策略呢? 朱高煦正想着,身后响起了脚步声。 “汉王殿下,解缙求见!” “呵,我知道了!” 朱高煦轻笑了一声,随即调转了方向。 恃才傲物的解大才子,没想到也会服软认怂啊! 但他这个选择,还真不能说他怂,反倒是具有莫大的勇气! 毕竟,今后他们二人要面对的东西,是一个令人恐惧的庞然大物! 第144章小解啊!要不你字“公豹”吧! “小解啊,下定决心了?” 朱高煦看着解缙,嘴角泛起了戏谑笑容。 解缙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而后苦笑道:“汉王爷早就算好了一切,缙还有其他选择吗?” 朱高煦这个狗贼根本就没有给他任何选择,上了汉王爷的贼船,反悔想下去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要么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要么就早点给自己准备好一副棺材,早死早超生! 只是,解缙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是的,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让他解缙出狱的机会! 一个让他解缙进入执政中枢的机会! 即便这个机会,是汉王爷提供的,那又如何? 想着,解缙神情一肃,看着朱高煦,认真开口道:“汉王爷,缙可以编写教材,也可以做那育部尚书,甚至可以追随于您!” “但是有一点,缙恳请王爷放过解氏一族,即便将来真个弘扬新学,也请王爷不要因为解氏的抵触而选择报复……” 听到这话,朱高煦一怔,思索片刻后,这才反应了过来。 解缙可不是什么寒门子弟,而是出身江西吉水解氏,书香门第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大明两京十三省,江西进士数量名列前茅,尤其是吉水县。 这个小小的县城,以出翰林闻名于世。 有明一代,吉水县就出了一千多个进士! 这个数字,有多么可怕? 要知道大明每科殿试的录取人数不过三百人,很多偏远的县城可能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进士。 以致于到了大明后期,出现了“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的这种说法。 吉水自宋代以后,名人辈出贤才无数,导致吉水人都形成了一种读书应举的思维模式。 不仅仅是官宦书香之家,就是普通的百姓家庭,也会尽全力供自己的孩子读书应试,以此步入仕途改变命运。 以科举入仕,在吉水人的心目中早已仕根深蒂固。 而解缙出身的吉水解氏,就是出了名的诗书簪缨世族。 解氏从唐朝开始或是为官,或是大儒,家学渊源深不可测。 其父解开元末辞参知政事,为一代大儒,学者称为“筠涧先生”。 洪武二十年,解缙与解纶、妹夫黄金华一同参加科举,会试结束后,三人竟同时中榜。 一门三进士,兄弟同登榜,喜讯不仅轰动京城,在整个大明天下也引起了轰动,足见解氏家学之盛! 不过,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朱高煦摸着下巴,有些哭笑不得。 解缙应该是看穿了自己的目的,准备对程朱动手。 而解氏说得好听点是书香门第之家,说得难听点就是个应试宗族,为了应试而苦学程朱的官宦世家。 一旦朱高煦计划发动,天下学子都会受到冲击,解氏这些程朱应试宗族更是会首当其冲。 解缙的忧虑,并非是没有道理。 几乎不用多想,解氏绝对会抵触新学,坚决维护程朱。 毕竟,程朱是他们成为诗书簪缨世族的根基! 想着,朱高煦笑道:“小解,你多虑了,本王没那么大的胃口,一口吞掉这个庞然大物!” “这种事情急不得,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解缙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当即表态道:“汉王殿下胸有沟壑,心怀万民,缙愿追随殿下,万死不辞!” 听到他这话,朱高煦脸上顿时露出了诚挚的笑容。 “看来你解缙还不算太蠢,没让本王失望。” 解缙无奈点头,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如果不是没有选择,老子疯了才会上你汉王爷的贼船! 你这条贼船,指不定哪天就会被撞得四分五裂,最后落得个葬身鱼腹的下场! 但是,解缙也没有其他选择,唯有抓住这个机会赌上一把! 如果他放弃这个机会,只会在诏狱里面被拷打至死,腐臭发烂! 成,则功成名就,流芳百世! 败,那必死无疑,遗臭万年! 这场豪赌,将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二人又简单聊了几句,朱高煦正准备抽身离去,解缙却突然开口道:“王爷,缙虽然是文献大成的总编纂官,但那非缙一人之力!” “编写学校教材一事,缙即便学富五车,也是有心无力啊,不如王爷给臣增加一些人手?否则这编写教材的时间将会拖得很长……” 朱高煦闻言点了点头,先前他还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让解缙一个人在诏狱里面编写教材,天知道他要编到什么时候去。 “这样的话,小解你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朱高煦笑问道,毕竟解缙主动提及此事,那他心里自然有了准备。 “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景、左中允兼翰林侍讲邹缉,这二位乃是与缙一同编纂永乐大典的名宿大家……” “还有翰林院侍讲学士曾棨,永乐二年状元,人称‘江西才子’,也曾出任文献大成的编纂官……” “以及工部主事刘季篪,此人曾参与编纂文献大成,精于律学……” “太医院判蒋用文,医学大家,当朝名医……” “右春坊右赞善陈济,史学大家……” 随着一个个人名念出,朱高煦的脸色变得精彩至极,看向这解缙的眼神,也充满了古怪。 解缙被他盯得有些发毛,试探性地问道:“王爷这么看着缙,是什么意思?” “我说小解啊,要不你改个字吧!”朱高煦嘴角一抽,笑道:“不要字‘大绅’了,以后你字‘公豹’吧!” 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友请留步。 解公豹是也! 解缙:“???” 啥? 公豹? 公你大爷! 豹你大爷! 你有毛病吧你? 解缙都快被气疯了,恶狠狠地盯着朱高煦。 他姓解名缙,缙指缙绅,这源于他母亲的一个梦。 解母高妙莹怀解缙时,有一天晚上做了个梦,梦中有位老人将一套深衣大带送给她,然后梦就醒了。 “深衣”,俗称为袍服,是指古之诸侯﹑士大夫阶层穿的家居便服,或者是普通老百姓出席正式场合穿的礼服。 “大带”又叫“绅”,是指士大夫系在深衣外面、起束腰作用的一种布带。 不同级别的官员,其布带、装饰物的材质以及图象则有所不同。 当时解母高妙莹觉得这个梦做得很奇怪,待生下解缙后,夫妻俩希望儿子将来能读书中举,入朝为官,以此光大门第。 于是夫妻二人为儿子取名“缙”,字大绅,又字缙绅。 这名与字,可都是大有讲究! “公豹啊,就这么定了,那些人本王现在就给你抓来!” 话音一落,朱高煦立马就抓人去了,留下解缙一人愣在牢房中凌乱。 发愣良久后,他才终于反应了过来,立马隔着铁质栅栏凄厉高喊了起来。 “不是这样的啊王爷,我不是让你去抓人啊,你误会了啊王爷……” 第145章土地兼并!三百年兴亡周期率! 朱高煦刚走出诏狱大门,纪纲便迎了上来。 只是纪纲此刻脸色有些苍白,看向

相关推荐: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差生(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大胆色小子   烈驹[重生]   捉鬼大师   小白杨   吃檸 (1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