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破天了啊! 锦衣卫还在往外面搬出东西,太子朱高炽等人已经麻木了,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们这才明白朱高煦的深意。 官员贪腐在永乐朝,的确不是什么大罪重罪! 但偏偏这个贪腐的官员,是左都御史刘观,而且还是个巨贪! 眼前这些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足以让他死上千回万回了! 朱高煦面无表情地看着众人,有些乏味地对夏元吉道:“夏老头,诺,银子。” 众人:“???” 你娘咧! 你捅破了天,就为了银子? 第57章朱棣:麻了!我被刘观震碎了三观! 虽然汉王这话不太好听,但不得不承认,银子的确是有了。 从刘观府邸中搜出来的这些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少说怎么也有个百万两纹银。 何况这些东西里面,还有不少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 如果交给汉王爷再搞一次品鉴会,拍卖出去后又是一大笔银子入账。 一想到这儿,夏元吉顿时眉头舒展,看向朱高煦的眼神也柔和了许多。 这些都不是他夏元吉该操心的事儿。 他这个户部尚书因为财政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了,哪里还有精力去关注这些。 只不过在场之人,除了夏元吉与朱高煦之外,其余人都是满脸铁青。 大胖胖朱高炽一张胖脸上写满了怒容,锐利的眼神不断来回逡巡,显然已经怒到了极致。 这个刘观,他怎么敢? 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不思精忠报国上报皇恩,竟然暗中大肆贪污受贿,祸乱朝纲! 表面上装出一副清正廉洁、高洁雅士的模样,暗地里却干出了这些勾当,而且还是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一想到这儿,朱高炽一张胖脸顿时变得铁青,对刘观恨得咬牙切齿! 正当此时,百户聂兴走了过来,显得极为兴奋。 徐滨等人自从决定追随汉王后,便各自有了自己的差使。 朱高煦安排聂兴等人进了锦衣卫,毕竟他们自幼学习刺杀侦查这些技能,进了锦衣卫也算是专业对口。 至于徐滨那个大情种,则是整日跟在孙若薇身后,协助她处理奴儿干都司的靖难遗孤返乡事宜。 朱高煦见聂兴这般模样,顿时心中一动。 “怎么了?还有什么大收获?” 还有?! 太子爷等人顿时麻了,神情有些恍惚。 不料聂兴捧来了一堆信件,怪笑道:“王爷,这刘观还真是警惕,给自己留了个后手。” “这些暗中与他书信来往的人,基本上底子都不干净,涉及右都御史吴中,与都察院四十三名贪腐的监察御史!” 此话一出,朱高炽等人彻底傻眼,只觉一股凉气直冲脑门。 完了! 彻底完了! 整个都察院都完了! 大胖胖上前劈手夺过密信,当即一封一封地查看了起来,看到最后已经是面容铁青,咬牙切齿地怒喝道:“混账!真是一群混账!” “他们怎么敢?怎么敢的啊!” 整个都察院,在刘观吴中这二人的带领下,臣僚宴乐,以奢相尚,歌妓满前,贪污受贿,无所顾忌! 他们可是监察御史啊,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连他们都腐化堕落至厮,那其余官员岂不是更加不堪? 不仅仅是朱高炽一脸难看,就连杨士奇等人也是满脸铁青。 都察院,连同左右都御史在内,整整四十几人上下勾结,贪腐受贿,祸乱朝纲! 此事一旦被皇上得知,那势必会引得朝野震动,大明朝堂会引来一场血腥清洗! 而且监国太子殿下,极有可能因为此事受到牵连。 毕竟,刘观等人大肆贪腐,监国太子却无半点察觉,被其伪装出的表象所欺骗! 一个“失察”的罪名,妥妥是跑不了的。 想着,杨士奇陡然看向朱高煦,眼神中充满了忌惮。 这位汉王爷,果真是好高明的手段! 他故意闹得兴师动众,大张旗鼓,就是为了引起皇上重视,最后再将此案捅破,不但给自己捞取了一笔政绩,还成功地将火烧到了太子殿下身上!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杨士奇深吸了口气,快速上前接过信件,朗声道:“汉王殿下,此案牵连甚众,臣以为应当交由三法司审理。” 把这个惊天大案按死在三法司,那这把火就不会烧到太子身上,最多不过一个失察的罪名。 但如果任由汉王朱高煦将人证物证全部拿去锦衣卫,赵王朱高燧又是朝野皆知的汉王党,谁能保证他们最后会查出些什么来! 至少,这把火,肯定会烧到太子身上。 朱高煦见此情形撇了撇嘴,懒得跟这老小子计较,当即下令道:“聂兴,这些人都记住了吧?” 聂兴点了点头,满脸兴奋之色。 果然还是做锦衣卫痛快啊! 无所不纠,无所不查,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尤其是这些祸国殃民、荼毒百姓的贪官污吏,聂兴更是恨不得将他们全都斩尽杀绝! “去告诉老三,抓人吧!” “汉王殿下,臣方才说的话,殿下没有听到吗?” 杨士奇见状顿时急了,以为朱高煦是铁了心要拉太子下水,言语中也没了丝毫客气恭敬。 朱高煦眉头一挑,不明白杨士奇这老小子为何要维护这些蛀虫。 “杨老头,你什么意思?这样维护刘观等人,难道你是他们的同党?” “还有,我劝你把那堆书信交出来,否则本王将你视为同党论罪!” 此话一出,朱高炽等人顿时急了,纷纷出言相劝。 这个杨士奇,怎地突然作妖了? 果然! 他就是狼子野心! 杨士奇心中暗叹一声,慷慨激昂地喝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汉王殿下即便污蔑微臣,微臣也浑然不惧!” “但是,高皇帝定制,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机关组成三法司,会审重大案件;若遇有特大案件,则由三法司会同各部尚书、通政使进行‘圆审’!” “此案牵扯到数名朝堂重臣与四十三名监察御史,堪称是永乐朝第一大案,理应交由三法司会审,这些书信微臣不敢交给汉王殿下!” 朱高煦一愣,顿时急眼了。 “杨老头,你别给脸不要脸,老子点破刘观等人贪腐,顶着你们这些蠢货的压力,强行搜查到了证据,现在你他娘的跳出来摘桃子了是吧?” “我数到三,你再不交出这些密信,本王就只有将你视为同党论处了!” 杨士奇听闻这些粗鄙怒骂,顿时气得浑身颤抖,但他为了太子殿下,还是硬着头皮道:“恕难从命,这些信件……” “什么信件?拿给朕看看!” 现场瞬间一寂,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随即快速跪倒在地。 “叩见陛下!” 朱棣冷着脸,缓缓走了进来。 他先是扫了一眼堆积如山的金银财宝,随即又看向面色惨白的吴中,冷哼道:“怎么?杨士奇,朕也不能看?” 杨士奇闻言汗如雨下,诚惶诚恐地将书信呈了上去。 朱棣一封接一封地看着,始终面无表情,没有任何反应。 但正因为如此,所有人都恐惧到了极点,将头重重垂下根本不敢吭声。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寂静! 第58章严查!都察院的贪腐帝国! 虽然朱棣面色平静,但在场所有人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他那压抑的怒火。 洪武十五年,太祖高皇帝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 大明朝的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进行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而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职责专属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是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天下各地,无所不纠! 如果有大臣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的,便弹劾他! 如果有百官卑劣贪鄙败坏官纪的,便弹劾他! 如果有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的,便弹劾他! 洪武年间的御史,个个清廉自守,为太祖的反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有人都想不明白,怎么到了永乐朝,这些监察御史甚至包括都御史全都腐化堕落了? 这个问题,朱棣同样想不明白! 难道说当真是自己对这些文官太好了些? 以致于他们都忘记了,洪武朝大力打击贪腐的严苛酷刑? 更为可笑的是,右都御史吴中与刘观同流合污,竟然还有脸跑到鸡鸣寺诬告汉王! 想着,朱棣回过头去,看向了满脸惨白的右都御史吴中,轻笑道:“吴爱卿,你真是‘清廉自守’啊,连朕都差点被你骗了过去!” 吴中跪在地上,额头上直冒冷汗,哆嗦着身子却是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皇上……老臣……知罪,皇上……” 朱棣懒得听他废话,恰巧赵王朱高燧闻讯匆匆赶了过来,直接对他下令道:“赵王,带着你的锦衣卫,将都察院一干人等全部缉拿入狱,给朕把这些蛀虫一个个地全都揪出来!” 朱高燧躬身领命,示意手下上前将人带走。 正当这个时候,杨士奇却突然开口道:“皇上,此案牵扯甚广,臣恳请皇上将此案交由三法司……” “杨士奇,朕看你是昏了头了!” 朱棣罕见地对他发怒,毫不留情地呵斥道:“三法司?你告诉朕是什么三法司?” 杨士奇一怔,随即面色瞬间惨白。 他的注意力,全都放在此案会不会牵扯到太子朱高炽,却完全忽略了一点! 三法司,正是刑部,大理寺,与都察院! 而现在犯案之人,恰恰就是都察院一众御史,还包括两位都御史! 这案子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交给锦衣卫彻查! 朱高煦见状苦笑着摇了摇头,杨士奇还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维护大胖胖。 殊不知他这样做,只会更加触怒龙颜。 果不其然,朱棣缓缓走到他身前,俯下身子冷笑道:“杨士奇,还是说你与他们同流合污?” “陛下,老臣……” “赵王,将杨士奇一同缉拿下狱!”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太子爷朱高炽顿时就急眼了,急声道:“皇上,此案……” 话音一落,朱棣竟直接将信件摔在了他脸上,怒斥道:“你身为太子,刘观等人贪污受贿祸乱朝纲,你这监的什么国?” 大胖胖挨了这一下,哎哎了两声,最终也只是叹了口气,没有再为杨士奇求情。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他这个太子爷确实有脱不了的干系。 朱棣冷冷地扫了他一眼,随即摆驾回宫。 待他走后,朱高煦急忙上前,想把大胖胖给搀扶起来。 谁知朱高炽自嘲地笑了笑,自己艰难地从地上起身,略显落寞地径直离去。 瞧见他这模样,赵王朱高燧凑到朱高煦身前,再次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老二,你这些手段真是越来越高明了啊!” 到了现在,朱高燧这才反应了过来,老二这看似恣意妄为的行动,其实是在给太子爷挖坑。 都察院这些文官,贪污受贿祸乱朝纲,正是在太子监国期间,他不但毫无察觉,而且这些御史里面有不少人,都是出自太子门下! 现在贪腐大案揭发,太子朱高炽自然脱不了干系。 朱高煦有些愣神,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你娘咧! 这都是什么情况? 我不过是想杀个贪官助助兴,怎么就变成了现在这样? …… 乾清宫,御书房。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跪在地上,心里面有些忐忑不安。 朱老四一回宫,便把他与太子爷唤了过来。 大胖胖不出意外地被怒骂了一通,朱高煦在旁听得心惊胆战。 而后朱棣赶走了大胖胖,将他唤了进来,却是始终不曾开口。 越是这样,压力越大。 朱高煦额头上都开始冒汗了,不明白朱棣这坑儿贼想说什么。 毕竟一位暴怒的帝王,可不是好相与的啊! 过了良久,朱棣突然叹了口气,有些头疼地捏着眉心。 “老二,说说,你为什么要突然对都察院动手?” 朱棣并不愚蠢,相反作为一代大帝,他一向敏感多疑。 汉王监国第一天,就挑了整个都察院,这怎么看,都像是他在铲除异己。 朱高煦老老实实地道明缘由,不敢有丝毫隐瞒。 “爹啊,因为朝廷财政紧张,所以我才想着杀个贪官助助兴,抄了他家没收赃款,替夏老头缓解一下户部的财政压力。” 朱棣一怔,有些傻眼。 “你这样兴师动众地带着锦衣卫,当众抓了身为正二品朝堂大员的左都御史刘观,就只是为了搞些银子缓解财政压力?” “那不然呢?毕竟这世界上,除了商贾外,最有钱大多就是这些贪官污吏了。” 朱棣:“???” 你娘咧! 就为了这么点银子? 你把天都给捅破了你知道吗? 不过朱棣很快反应了过来,有些狐疑地反问道:“不对,你怎么知道刘观贪腐?” 如果锦衣卫得知刘观贪腐惊人,老三定然会汇报给自己。 毕竟锦衣卫是皇帝的耳目之司,不是他汉王朱高煦的。 连锦衣卫都不知道的事情,这个老二怎么会知道? 朱高煦一愣,随即笑着道:“爹啊,儿子是靠感觉。” “这世上哪有什么十全十美的人,刘观平日里装出一副高洁雅士的文士模样,清廉自守,忠贞为国……实际上这种人也越危险,他越是标榜自己清廉,暗地里就越是腐败堕落!” 一想到这儿,朱高煦就回忆起了那位“一分钱都舍不得花”的亿元司长。 朱棣扯着胡须沉思了片刻,陡然笑道:“老二啊,跟你爹耍心眼是不是?” “你再不老实交代,信不信朕现在就发配你去凤阳?” 朱高煦:“!!!” 你大爷! 第59章为民请命?不过是贪腐的手段! 麻了! 朱高煦现在人麻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朱棣现在怀疑他缉拿刘观的动机,还一直揪着不放。 自己不过是因为朝廷财政紧张,才想着抓几个巨贪抄家没收赃款,缓解一下户部的压力罢了。 难不成我告诉你朱老四,朱高煦已经不是从前的朱高煦了? 朱棣忙着南征北战,推行永乐各项新政,做他的千古一帝,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关注吏治问题。 太子朱高炽又是位宽厚仁慈的主儿,对待臣僚一向宽仁,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他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此一来,洪武朝被打压至近乎绝迹的“官员腐败”,在永乐一朝迅速地死灰复燃,并且大有愈演愈烈之风。 左都御史刘观,只不过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 朱高煦深吸了口气,斟酌了一下措辞,这才缓缓开口道:“爹,你可知道官员贪腐的手段?” 朱棣闻言一怔,有些不太明白他这话的意思。 官员贪腐的手段? 这就当真涉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不过他好歹御极天下十一年,好歹也听说过不少。 “朕略有耳闻,洪武朝以折色火耗和淋尖踢斛最为出名。” 朱高煦点了点头,看来朱棣也不是毫不关心民生。 折色火耗,就是官府向平民收银子时,熔断碎银子会有损耗,损耗的这部分由老百姓承担,损耗多少官府说了算。 而淋尖踢斛,就是官府征收粮食时,一斛倒满粮食时官员会踢一脚,部分粮食会被震出来,这些踢出来的粮食就不归百姓了,而是作为粮食运输时的损耗,同样的这部分损失同样由老百姓承担。 说白了,这些都是官员剥削百姓的贪腐手段,老百姓却成了“冤大头”。 “那爹你知不知道,永乐朝最出名的手段,是什么?” 听了这话,朱棣脸色一变,陡然坐直了身体。 他倒是真想听听,本朝那些个贪官污吏,是如何巧立名目的! 然而朱高煦只是笑了笑,吐出了四个字:“为民请命!” 朱棣:“???” 啥? 为民请命? 这怎么就成了官员贪腐的手段? 从古至今为人民所敬仰的贤才干吏,大多都是能在紧要关头为民请命者。 在百姓心中,一个官员,只有心中装着百姓,时时为民请命,才真正配得上清官的名声,才是百姓心中的好官,为朝野称道。 朱棣顿时来了兴趣,“老二,你别卖关子了,详细说说。” “方法很简单,地方官员在收完当年的税赋之后并不急着上缴给朝廷,当朝廷催收的时候,地方官员们就以受灾了、民生艰难等等理由向朝廷申请赋税减免。” “如此一来,他们不但可以为自己博取一个‘为民请命’的美名,而且一旦朝廷同意了减免,那么减免的部分就可以‘正大光明’地落入自己的口袋。” “甚至于运气好的时候,朝廷不但会免了赋税还会发放钱粮赈济,既然自己这些地方父母官为百姓们争取来了赈济,那么地方父母官们和百姓一起分一分赈济金,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听了这话,朱棣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怒斥道:“混账!” 地方官员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欺君瞒上,哄骗朝廷,把朝廷与百姓当做傻子戏弄,自己却在中间赚了个盆满钵满! 百姓如实上缴赋税,肩上的担子没有松掉半分。 朝廷的税收却是减少,甚至还要补贴所谓灾情! 这些银钱最终全都落入了那些贪官污吏的口袋,让他们吃了个满嘴流油,甚至还博得了一个“为民请命”的美名! 朱棣一向自诩英明神武,爱民如子,但朱高煦这话却无异于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朱高煦却是丝毫不惯着他,自顾自地开口道:“因河南山东大旱,儿子就想起了官员们常用的这种手段,于是就想到了都察院这群狗东西。” “太祖爷当年为了惩治腐败,将御史台改组为‘都察院’,大幅度扩编了御史队伍,并赋予了他们不受官品限制核查并弹劾天下官员的莫大权力。” “但是爹你不妨想一想,天下的官吏由御史们核查监督,御史们又由谁来核查呢?您即位称帝后成天忙着打仗,老大又忙着给您擦屁股,谁有这个时间与精力去监督御史?” 朱棣一怔,随即笑骂道:“你这混账,什么叫‘擦屁股’?目无君上!” 朱高煦缩了缩脖子,叹气道:“那么对贪官污吏而言,问题就简单多了,把御史们也拉下水就行了。” “下了水的御史们,很快也不再满足于被动的等待官员们来收买行贿了,而是主动出击利用手中的权力直接向官员们索贿,因为无人可以监察他们,所以他们无所顾忌。” “归根结底,问题根源还是出现在监察体系上,爹您可以借此机会堵上太祖爷留下的漏洞,给这些御史们套上一层枷锁,这样他们就会老实了。” 朱棣抬了抬眉毛,眉头皱得更紧了。 想要肃清永乐朝的贪腐之风,都察院这风纪之司是关键所在。 “老二啊,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朱高煦傻眼,没有想到这坑儿贼想要榨干自己。 问题给你指出来了,银子也给你搞到手了,怎么解决问题还要我出马吗? 朱棣见他那怏怏不乐的模样,顿时瞪大眼睛怒视道:“快说,不然发配高墙!” 得了,这坑儿贼! “第一,先任命一位刚正不阿的忠良直臣出任都御史,所谓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都察院演变成这个样子,刘观吴中二人是罪魁祸首。” “爹你可以考虑一下江西按察副使顾佐,此人刚直不挠,吏民敬畏而服从,把他比作大明包拯,由他出任都御史,都察院才不会再起贪腐之风。” 顾佐! 大明包拯! 朱棣点了点头,这个顾佐他还是有印象的,就是一头脾气臭的倔驴,只要违背律令,逮谁喷谁。 不过眼下这种情况,将都察院交给他,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都察院百废待兴,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敢作敢为的新任都御史。 “第二,就是给监察御史套上一层枷锁,比如推行一个推荐人制度,都察院选拔御史,需要由推荐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烈驹[重生]
蔡姬传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痞子修仙传
吃檸 (1v1)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