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准备,同年再次出海远洋。 然而这次远航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较小,带去施恩的物资却不在少数,带来的海外物资更少,朝臣们更是暴跳如雷。 当时国库空虚,朱棣不得不暂缓郑和出海之行,一直到永乐七年九月,郑和才得以第三次出海远洋。 只是这一次,可就奔着海上财富去得啊! 朱棣顶着群臣反对的莫大压力,硬生生地力挺郑和出海,就是为了此刻,等待着郑和从海上带回大量财富,填补那几近空虚的国库! 如果这次郑和又是出海靡费甚众,在海上漂泊两年空手而归,别说夏元吉等朝臣会暴跳如雷,朱棣都会亲手砍了他的脑袋! 没银子,拿什么修顺天帝都,拿什么北伐蒙元,拿什么编《永乐大典》,拿什么疏浚大运河…… 郑和如果空手而归,那永乐新政大部分都不得不暂停了啊! 一想到这儿,朱棣就有些心急如焚。 “小鼻涕,你说郑和这次能满载而归吗?” 大太监一愣,“皇上,郑大人已经递了消息,此次合计共有三十多个藩国使臣向大明称臣纳贡,算上那些小部落土酋,那可当真称得上是万国来朝的盛世之场面啊,不是满载而归吗?” 朱棣瞪大了眼睛,恨不得一脚踹过去。 老子说的“满载而归”,是这个意思吗? 那些海外藩国上贡的域外方物,要是不值钱该怎么办? 小鼻涕瞧见朱棣脸色不愉,顿时就反应了过来,轻飘飘地给了自己一巴掌。 “哎哎……是奴才愚笨,但是奴才记得,汉王爷曾说过,海上财富数不胜数。” “郑大人此次出海,可比前两次规模更大,远行时间更久,定然收获颇丰啊!” 不提朱高煦还好,一提到这个兔崽子,朱棣心里就来气。 “去,把他畜生唤来,朕都不知道,他知道个屁!” 小鼻涕笑着应声离去,他明白皇上这是心急如焚,想从汉王那些得到些安慰罢了。 半个时辰后,朱高煦满脸狐疑地走进御书房。 瞧见朱棣老神在在地坐在床榻上面,主动开口道:“爹啊,啥事儿这么急啊,不能等明天万国宴结束了再谈?” 他受命安排今晚上的万国宴,要与礼部、太常寺等部门接洽,忙得可谓是不可开交。 朱棣瞧见他满头大汗,心中不由一软,罕见地没有骂他。 “老二,明晚的万国宴安排好了吗?” 朱高煦清楚他这问的不是宴会,而是假刺杀计划。 “放心吧爹,我办事你放心,刺杀这方面儿子有经验啊!” 朱棣无语。 听听这畜生说得都是些什么话? “爹没事儿我先走了,礼部那边还等着我敲定宴会名单呢……” 朱高煦眼尖地注意到朱棣皱眉,立马撒丫子就准备开溜。 然而朱棣只是淡淡地扫了他一眼,朱某人就吓得脚下一顿,不敢挪动分毫。 “上次你说,海上财富数不胜数,真有此事?” “爹啊,你等会儿见了郑和,不就知道了吗?” 朱棣瞪眼,“老子就要听你解释,你怎么证明海上财富无穷无尽?不然发配凤阳高墙!” 朱高煦:“???” 我尼玛啊! 神经病吧你! 发配高墙的威胁下,朱高煦只能无奈地上前抓起笔墨纸砚,笔走龙蛇地画了起来。 朱棣见状很是好奇,就连小鼻涕都向前探出了脑袋,他们想要看看汉王究竟在画什么东西。 短短片刻时间,朱高煦就把笔一扔,朱棣这才惊觉,这赫然是一副堪舆图。 “老二,你这是不是画错了,怎地我大明才这么点?” 朱棣看着那一个小圈圈,忍不住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愤怒。 朱高煦无奈,开始普及起了地理常识。 “爹,你看这是我大明,黄河长江顺天应天,北边是鞑靼与瓦剌,西边是西域诸藩小国,东边就是朝鲜与倭国,南边是暹罗等山区小国。” 朱高煦指着堪舆图,直截了当地点出了大明周边夷国。 朱棣听后虽然点了点头,因为这堪舆图画得很准确,只是大明有点小罢了。 “其他暂且不提,爹你知道东边的倭国吧?在大明印象中这就是块化外蛮夷之地,极其贫瘠贫苦,但是倭国的资源,却是极其丰富!” 朱高煦提笔在倭国圈内点了一个黑点,“这里是石见银山,含银超上亿两,这里是佐渡金山,含金超千万两,含银越百万吨……” 话音未落,朱棣便豁然起身,怒喝道:“这不可能,天底下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的银子?上亿两白银,千万两黄金,我大明一年赋税才不过三千万两银子!” 上亿两白银,这是一个多么恐怖的数字? 第19章缺钱?容我给你画几个圈! 上亿两白银啊! 朱棣彻底震惊了,根本就不敢相信! 别看大明现在一年税收三千万两银子 但那是加上粮食丝绸等在内折算出来的数字。 大明现在一年的税银,都不超过三百万两! 上亿两白银,千万两黄金,那是什么概念? 下意识地,朱棣觉得这个老二在胡乱吹牛,瞎几把扯淡。 “对啊汉王爷,倭国贫瘠大家都知道,不然那些倭寇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劫掠我大明沿海?” 就连小鼻涕都跟着附和道,压根儿就不相信。 朱高煦叹了口气,耐着性子解释道:“倭寇劫掠大明,原因有很多。” “其一,倭国洪武年间处于南北朝分裂时期,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的一些南朝地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我大明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 “其二,倭国的许多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及药材等都靠我大明供给,并且在倭国甚至很多海外小国都是紧俏货,这就刺激了倭国领主、贵族、武士、商人等纷纷竞向来我大明贸易。” “但是太祖推行了严厉的海禁国策,致使倭国不能靠贸易获得我大明物资,加上洪武二十五年北朝统一倭国,南朝的武士、失意政客和浪人失去了依托,于是流落海上,盘踞海岛,不时侵扰大明沿海,越来越多的倭人见状效仿,靠劫掠获取大明物资,这才造成了洪武末年日渐炽盛的倭患。” 朱棣听了,眼睛瞪得很大,满脸难以置信。 大明自立国以来,倭患就比较严重,所以太祖才执行了严厉的海禁国策。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这反倒促使了倭患日渐炽盛! 如果朱高煦这番言论属实,那朱棣就不得不认真考虑一下,是否暂停与倭国两国间的勘合贸易,以此消除倭寇对大明沿海地区的侵扰。 朱高煦仿佛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借此机会提出了一个居心不良的政策。 “爹,倭国动手能力差,所以必需仰仗我大明供给生活物资,与蒙元那群野蛮人一样。” “您大可趁此次倭国使臣来朝,以倭寇肆掠的名义,下旨取消与倭国之间的勘合贸易,除非倭国自行解决了那些倭寇。” 朱棣扯了扯胡须,有些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是他第一次,在国政方面,意见与老二不谋而合。 这个老二,似乎当真开窍了啊! “接着说银矿的事儿。” 朱棣现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对银子感兴趣。 “银矿你就别想了,除非你乐意出兵,灭了这个弹丸小国。” 朱高煦蠢蠢欲动地蛊惑道,巴不得朱棣现在出兵,灭了这令人憎恶的倭国。 然而朱棣只是白了他一眼,便否决了这个提议。 “倭国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何况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理应通好他国,怀柔远人,怎可恃强凌弱?如此行事,置天朝威严于何地?” 朱高煦一愣,随即无奈地耸了耸肩,不准备跟他纠缠这个问题。 不打就不打呗,等你嗝屁了,老子亲自带兵灭了小日……子过得不错的倭人! 顿了顿,朱高煦接着提笔画圈,一边画一边暗自叨咕。 “爹啊,你看,这里是德里苏丹国,也就是古籍中所说的‘身毒’、‘天竺’,盛产手工织布、纱丽布料。” “这里是吕宋国,盛产黄金;这里是摩鹿加岛国,尤其盛产檀香、丁香、豆蔻、胡椒等香料,被誉为‘香料之国’;此外还有苏门答腊的黄金与胡椒,婆罗州的樟脑,帝汶的檀香……” 朱棣懵了,彻底懵了,眼睛瞪得大大的,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他看了看一旁的小鼻涕,对方也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但朱高煦话都说到这儿,有些东西自然是不吐不快。 “爹啊,其实香料黄金这些,虽然值钱,却不是海上最宝贵的东西。” 朱棣一愣,下意识地追问道:“还有什么比香料黄金更加珍贵?” 中原自古以来香料产量就十分稀少,偏偏文人士大夫们视香料为或作为修身养性的雅物,所以导致香料价比黄金,是达官显贵争相追捧的昂贵东西。 朱棣还真没有想到,这世上还有什么能比香料更加珍贵? 没文化,真可怕! 朱高煦白了他一眼,缓缓开口道:“爹,我大明的粮食庄稼,南方是以稻米为主,北方是以小麦粟米为主,没错吧?” 听了这话,朱棣愈发感到茫然,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那爹你知道小麦、水稻、粟米的产量平均多少一亩?” “除开其他因素不谈,水稻一年可以种两季,平均四石左右亩产;小麦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平均下来差不多也是四石,粟米就差多了,只有两石亩产。” 这毕竟是常识问题,朱棣早些年甚至还在凤阳种过地,他自然清楚。 朱高煦听了连连点头,甚至向朱棣竖起了大拇指,紧接着他便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爹啊,如果我告诉你,就在那些海外小国中,藏着三种粮食作物,可以轻轻松松地达到亩产二十石、三十石、甚至四十石,你会怎么做?” 朱棣豁然起身,激动得身子颤抖。 亩产二十石! 亩产三十石! 甚至亩产四十石! 而且还有三种这样的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 大明现在登记在册的人口,已有五千万人左右,远超汉唐那些盛世。 然而正是因为人口众多,加上大明连年天灾不断,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百姓饿死冻死! 比如眼下河南大旱,山东旱蝗,百姓都饿得易子而食了,就是因为没有粮食! 若是有足够的粮食,人口非但不会下降,反而会飙升! 什么才叫盛世? 盛世如何评定? 人口! 这就是最终的答案。 朱棣一心渴望证明自己,所以他想要也必须缔造出一个永乐盛世,如同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那般! 只有这样,他才不会遗臭万年,受万世唾骂! 所以,朱棣推行新政,营建顺天帝都,编《永乐大典》,派郑和下西洋,疏浚大运河,御驾亲征北伐蒙元…… 可是他心中的宏图霸业,要靠谁来完成? 人! 源源不断的人! 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朱棣就有信心完成这一项项壮举,成为与李世民一样的千古一帝! 得到它! 一定要得到它! 朱棣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慢慢坐回床榻上,只是嘴里面仍在念叨着。 “老二,你说的这些……可都是真的?” “若是真有这种粮食,就算是远渡重洋劳师远征,朕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得到它!” 朱高煦见状笑了,“爹若是不信,可拿着这堪舆图找郑和证实,他现在的眼界与见识,可比爹您宽广多了。” 朱棣一怔,随即怒道:“滚出去!” “哎。” 朱高煦立马开溜,徒留下朱棣盯着那张堪舆图怔怔出神。 “这世间,难道真有如此神奇的粮食?” 第20章郑和!名垂千古的航海家! 奉天殿,大朝会! 在京的文武百官,公卿贵族尽皆汇聚于此。 文武百官依次排班好,排列得整整齐齐。 虽然现场庄严肃穆,但百官难免窃窃私语。 今日,是郑和下西洋还朝的日子。 百官都知道,这郑和前两次下西洋,不但靡费甚众,而且收获几乎没有。 这就好比皇帝花费了大明大量的钱粮资源,力挺郑和出海远航,却差不多都是打了水漂。 即便那些个海外夷国也会上贡贡品,但这些贡品都是域外方物,有价值的也就香料这几样东西,其他贡品更是只能放在国库皇宫里当吉祥物。 并且本着太祖制定的“厚往薄来”朝贡体系,大明还要回赠这些使臣十倍的赏赐。 这一来一去之间,花的可都是国库的钱粮。 户部尚书夏原吉出于民生考虑,本就极力反对郑和下西洋。 奈何皇帝态度坚决,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艰难筹措,希冀着这郑和能带回些值钱的货物。 现在,到了检验收获的时候了。 如果郑和还是如前两次那样,收获几乎没有,那就只能证明,这下西洋就是一个无底洞! 夏原吉今日就算是撞死在朝堂之上,他也要反对郑和再下西洋! 下一刻鸣鞭声响起,百官顿时肃立,在礼乐声中鱼贯而入,进入了奉天正殿。 待礼毕谢恩,朱棣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坐在了龙椅上面。 奉天殿内,百官肃立。 朱棣给了小鼻涕一个眼神,后者立马尖着嗓子高喝道:“宣正使总兵官郑和,副使王景弘,吴宣,入朝觐见————” 来了! 百官顺着视线望去,就连朱高煦也不例外。 毕竟那可是郑和啊! 大明王朝第一个流芳百世的太监,擒王摧敌,数建奇勋,七下西洋,三擒贼魁,威震海外,堪称一代航海伟人! 众人只见迎面走来三人,为首之人身材魁伟,面容硬朗坚毅,正是千古太监郑和。 身后两人,一个面白无须,皮肤黝黑,正是副使王景弘,这也是一个颇有贤名的太监。 另外一人身材高达魁梧,容貌略显老成,此人是副使吴宣,长江水师将军。 不过这吴宣是个阴险卑鄙的小人,而且他还是汉王朱高煦的心腹,正是得汉王举荐他才顺利进入郑和船队,出任副使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臣郑和(王景弘、吴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见状急忙起身,从陛阶上走了下来。 “平身吧!” “谢皇上天恩!” 朱棣走到近前,打量着眼前三人,瞧见他们那黝黑干燥的皮肤,也是有些唏嘘动容。 “朕见到你们回来,真是高兴,真是高兴啊!” 郑和整理了一下情绪,这才朗声开口道:“启禀皇上,臣等此次出海,顺着海图一路远行,巡使占城、爪哇、古里等海外邦国三十七个,通好列国君王、首领、酋长共计一百余位,浩荡皇恩泽被天下,海外诸国无不感怀陛下恩德!” “并有合计五十六国在回程之时派出了使臣,带上各具特色的奇珍异宝,甚至国主亲身随船入我大明,特来朝贡觐见陛下,愿与我大明国永结同好,共享万世太平!” 满朝文武听了这话,都瞬间动容了。 不少养气功夫差的朝臣甚至都有些慌了手脚,脸上依稀可见惊惶之色。 这可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啊! 朱棣脸上止不住地露出笑意,“好啊,郑和你们辛苦了。” 郑和有些哽咽地道:“皇上过誉了,臣等此次出使西洋,还与海外各国开通了贸易,交流了物产,所携中土之物更是深受欢迎,藩国百姓踊跃易物换货……” 听到此处,朱棣一颗心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脸上笑容愈发浓郁。 而夏元吉苍老的面庞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天可怜见,这位郑大人总算是开了窍了啊! 大明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你要是再不带银子回来,这我这个户部尚书只有以死明志了! 郑和又道:“臣此次共带回珍珠、珊瑚、金箔、乳香、胡椒、龙涎香等海外产物,共计八百二十一种,装运一百二十五船……” 他一边说着,便有宫人捧着这些奇珍异宝入朝,将其呈现给皇帝与百官。 无数的宝贝映入众人眼帘,有鹅卵大的明珠,有巨大的象牙,有半人高的珊瑚,简直令人看得应接不暇。 这一件件,一桩桩宝物,哪一样在大明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就连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此刻也是看得瞠目结舌。 他朱棣好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可在如此奇珍异宝面前,还是带有几分震撼。 夏元吉此刻已经不能用高兴来形容了,而是欣喜若狂。 这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在他眼中,就是一堆堆金山银山! 空虚寂寞的国库,总算是即将得到补充了。 “除此之外,臣等还带回奇禽异兽多种,巨象五头、雄狮十只、奇鸟百只、花木无数……” 听了这话,朱棣笑得合不拢嘴,夏元吉却是一点不高兴,与其带回来这些奇禽异兽,不如多带回来点香料。 毕竟香料能卖了换钱,这些奇禽异兽只能拿去充盈宫廷。 “这些宝物都是臣带回来献给陛下的,愿陛下万寿永康!” “好,好,好!”朱棣连声叫好,细细打量着这些奇珍异宝,心中却是暗自泛起了嘀咕。 如此奇珍异宝,郑和在海上居然唾手而得,看来这西洋果真如老二所说,海上财富无穷无尽啊! 一想到这儿,朱棣又笑呵呵地看着郑和。 郑和一愣,不明白皇上这是什么意思。 二人这般大眼瞪小眼,一时之间气氛有些尴尬。 “郑和啊,还有吗?”朱棣笑着问道。 郑和:“???” 啥意思? 这还不满足? 群臣闻言也有些傻眼,觉得皇帝未免太贪心了。 这些奇珍异宝,足以堪比大明一年税收了! 夏元吉轻咳了两声,提醒朱棣注意一下形象。 他哪里知道,朱老四是惦记着朱高煦口中那三样亩产惊人的神种! 眼见郑和有些尴尬,朱棣心中也明白不可急于一时。 虽然心有不甘,但今日是他朱棣扬眉吐气的大喜之日,所以朱棣也不计较此事。 他缓缓走上陛阶,大笑道:“可见乾坤浩瀚,四海无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以朕看来,比起眼前这些奇珍异宝更加宝贵的,是海外诸国的通好之情,是天下万民的友善之心,你们为朕友睦万邦,开了个好头啊!” 郑和见状,趁机提醒道:“皇上,万国来使还在殿外等候觐见!” 朱棣笑意盈盈地点了点头,随即坐回了龙椅之上。 小鼻涕会意,尖声喝道:“宣各国使臣觐见————” “满剌加国苏丹拜里米苏拉见过陛下,愿陛下之光辉……” “满者伯夷国王子维卡拉玛瓦哈纳见过陛下……” “苏门答腊国苏丹罕难必镇见过陛下……” “那孤儿国……” “苏禄国……” “印加国……” 国主,王子,亲王,大臣,酋长…… 一名名使臣走入大殿,带着本国光耀夺目的奇珍异宝作为贡品,向大明永乐帝献出了最诚挚的敬畏。 今日,注定要名垂千古! 第21章我摊牌了!我就是皇爷! 孙氏古玩店,朱瞻壑身着锦衣华服,骑着高头大马,更显英武不凡。 孙若薇见状,一时之间不由看得呆了。 连续几日的游山玩水,加上朱瞻壑憨厚坦率的真情,孙若薇很难做到不心动。 此刻看着眼前这鲜衣怒马的俊美少年郎,一颗芳心更是砰砰直跳个不停。 马蹄声接近,朱瞻壑眼见孙若薇正在发呆,不由笑道:“在想什么呢?” 蜜糖般金色的阳光,温柔地照在他白净的脸上,更是令人心动不已。 孙若薇强装镇定,“黄公子今日鲜衣怒马,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样子。” 朱瞻壑只是笑了笑,随即向他伸出了手。 “上马,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孙若薇回首望了孙愚一眼,后者正在用眼神示意他拒绝。 然而朱瞻壑见状淡笑道:“怎么,孙女侠这是怕了?不敢去?” 听了这话,孙若薇挑了挑眉毛,随即拨开了朱瞻壑修长白皙的手臂,一个纵身便越到了马背上。 “本女侠给你一点薄面。” 朱瞻壑见状无奈地笑了笑,哪有让女子坐在背后的道理? 一想到这儿,他顿时有了主意,
相关推荐:
屌丝的四次艳遇
烈驹[重生]
蔡姬传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痞子修仙传
吃檸 (1v1)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醉情计(第二、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