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夜夜乘欢_新御书屋 > 第311章

第311章

兴,以前打仗都会给出种种限制,这不能杀那不能破坏。 束手束脚的打赢了也不痛快。 这次终于可以放开手脚了。 当场表态,我们坚决拥护安平侯的决定,保证把这场仗打的漂漂亮亮的。 啥,你说战后治理? 那是内阁的事情,和我们这群大老粗没关系,我们不能越界。 内阁则开始怀疑人生了,安平侯这是要干啥?日子还过不过了? 他们连忙找到朱雄英,询问他是啥意见。 朱雄英早就和陈景恪通过气儿,当即表示: “安平侯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照办吧。” 内阁学士们尽管早就有心理准备,可得到皇帝亲口证实,内心还是非常沉重。 然后就开始劝谏。 这么做会引起高原大乱,不利于朝廷迅速稳定地方。 而且还会引起其他部族的恐惧,到时他们与朝廷离心离德,就不好办了。 朱雄英说道:“高原的情况你们应该都知道。” “数千年来他们始终处于半独立状态,文化方面与中原也有颇多差异,想要和平改造他们很难。” “将中高层清理掉,才有利于我们重新塑造高原文化,真正将那里融入中原体系。” “而且那里依然在施行奴隶制,过于残忍。” “我们此去乃是顺应天命,解救当地百姓。” “有百姓的支持,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 “至于你们说的其他部族……” “新式火器将真正改变世界,现在朝廷不怕他们反叛,只怕他们一直阳奉阴违。” “正好借用这个机会,震慑一下各部,让他们知道朝廷的威严不容触犯。” “我反倒希望跳出来几个不怕死的,顺便一块收拾了。” “剩下的部族自然就会老老实实的接受改造。” 眼见众人还要再劝,朱雄英不容置疑的道: “朕意已决,诸卿无需多言,照办即可。” 见此,内阁学士们顿时就不再说什么了。 倒不是他们怂,而是好不容易才达成的君臣默契,他们也不想轻易破坏。 不就是区区高原吗,杀吧杀吧,随便杀。 大不了多投入点资源而已,绝不能破坏目前大好的政治局面。 之后他们又找到陈景恪,询问准备做到哪一步。 陈景恪的回答也很直接:“将奴隶主阶层彻底铲除,改良密宗佛教,推行大明的文化制度。” “你们要做的,是为高原重造一套行政体系。” “具体怎么做,是你们行政系统的事情,我只要结果。” 内阁学士们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这比皇帝还狠啊。 果然,老实人发起狠来,才更吓人啊。 有了章程,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事实上打高原是高层早就决定的事情,虽然没有明说,可默契一直都有。 内阁也一直在为此事做准备。 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朝廷的手段会如此暴烈。 真要是按照陈景恪的计划来,之前他们的准备是不够的。 不过现在大明的家底足够雄厚,重塑高原倒也不是做不到,就是麻烦一点而已。 内阁忙起来的同时,大都督府也没有闲着。 总参军部再次进行了军旗推演,针对神机营的战斗力,制定了完备的作战计划。 后勤部开始为此战筹备军需物资。 在离过年还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徐允恭就率领神机营两万四千将士去了川蜀。 蓝斌和蓝春兄弟俩也跟着去了。 本来他们是不想去的。 这俩人没啥大志气,就想躺平享乐。 连封国都不想要,嫌管理太麻烦,你推我、我推你。 甚至还提议,要把封国给陈团团。 他们还振振有辞,反正都是自家兄弟,给谁不是给啊。 不过俩人性格倒是都没出问题,从来不干欺男霸女之事。 反而最喜欢打抱不平,专门收拾纨绔子弟。 如果不是家里阻拦,他俩早就离家出走‘闯荡江湖’去了。 老百姓提起他俩,无不竖起大拇指。 所以平日里大家对他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次蓝玉可没惯着他们,直接放出话来。 不去就在报纸上和他俩断绝父子关系。 兄弟俩虽然有些不着调,可大是大非还是拎得清的。 见亲爹真生气了,只能乖乖跟着去。 大军调动自然要有借口。 对外的理由是,大小凉山的三苏(诺苏、纳苏、聂苏)部落对抗衙门,抵触新法推行。 故派遣神机营前去威慑、弹压,顺便也能起到练兵的作用。 这个理由可以说非常充分。 根据军制,边军和禁军每到三年都会进行一次轮换。 禁军去边疆戍边,边军到京畿一带驻守。 而大小凉山那边的少数族群,因为地形封闭加上穷山恶水,非常的守旧。 名义上他们归附大明,实际上依然在高度自治。 他们生活在大山里,官吏都找不到他们。 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大明给他们划分土地,盖房子、分牛羊,分农具种子。 他们就把房子能拆走的全拆走,弄到山上自己的窝棚里。 牛羊宰了吃肉,种子煮了当食物吃。 强迫他们搬迁,他们就在首领的带领下反抗。 深刻诠释了,什么叫穷山恶水出刁民。 虽然陈景恪很反感这句话,认为是对穷苦百姓的污蔑。 可有时候,有些人愚昧的让他都有些想骂人。 这次让神机营过去,也算是搂草打兔子,顺便一块儿给解决了。 陈景恪选择拿大小凉山当借口,不只是因为这里离高原近。 还有个原因是,这里的蛮夷部落,文明程度和高原差不多。 这里的人分为四等:黑彝、曲诺、瓦加和呷西四个等级。 黑彝是奴隶主阶层,拥有一切生产资料,下层奴隶的生活不如牛马。 陈景恪的命令是,彻底清除黑彝阶层,解放后三个等级。 算是一次提前演练。 而且大小凉山的地形虽然复杂,神机营过去也可以提前适应一下,免得到了高原出问题。 ----------------- 大小凉山地区的官吏,得知神机营到来别提多开心了。 对待三苏部落的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 此举自然引起了部落首领的不满,他们派人殴打驱逐朝廷官吏,还封锁了交通。 并放出话来,若是衙门再干涉他们的内务,就与大明彻底决裂。 官吏们都鬼精鬼精的,见到他们这么干非但没生气,反而一个个关起门庆祝起来。 打的好,驱逐的好,封锁道路干的更好。 正好给了大明出兵的理由啊。 不过做戏就要做全套。 之后官吏们接连发了三条申斥令,要求这些部落认罪,可以既往不咎。 自然是被拒绝。 等徐允恭到达并修整完毕,出兵的理由也已成熟。 他也没墨迹,打。 不过他没有和之前那样,派大军一窝蜂的进山。 而是先将大小凉山的地图弄清楚,又找到了足够多的向导。 然后将军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一万四千人,他们拿的主要是老式火器。 负责镇守各个要道。 防止土人在各个大山流窜,同时也能预防他们从山里冲出来劫掠地方。 另外一部分一万人,以百户所为单位,分成了八十个单元。 (一个百户所实际有120-130人之间。) 在向导的带领下,从各个方向进入大小凉山,对藏在其中的土民进行镇压围剿。 入山的将士手持的,全部都是新式步铳也就是老套筒,并配备的卵式手雷。 小型迫击炮则配备到了百户所一级。 军用地图也是每个百户所一张,确保不会迷失方向。 得知明军竟然化整为零深入大小凉山,三苏部落的首领大笑不已。 你们若是集结大军围剿,我们只能四处躲藏。 现在竟敢分兵进入我们的主场,还是分成一百多人一队。 看我们来表演吊打明军主力吧。 三苏部落相互之间也是有仇的,甚至还是死仇。 本来迫于明军的压力,他们还想抱团。 结果发现明军主动来送死,三家也不结盟了,各自召集了三四千人,准备给明军一个惊喜。 诺苏部落首领比较勇,直接带人正面袭击一支百户所。 这支百户所的百户不是别人,正是元大石。 这货表面剽悍无脑,实则是个老银币。 双方遭遇后,他没有就地组织人反击,而是回忆了一下周围地形,很快就制定了一个计策。 他留下一半人阻击敌人,自己则带领另一半人先一步离开,很快就消失在丛林里。 等元大石走远,负责阻击的人按照计划开始后撤。 没多久就退到了一处山沟里,他们没有犹豫转身就钻了进去。 后面追击的诺苏部落,连明军的尾巴都没摸着就死了几十号人,心中正狂怒。 也没有多想,跟着就钻了进去。 不出意外,元大石带着人出现在了他们后面。 剩下的事情就无需赘述,在新式火器面前,人数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 至少这四五千连护甲都没有,铁制兵器都做不到人手一件的土民百姓,是挡不住的。 元大石以零伤亡战绩,击杀四百多人,剩下土人全部投降。 其中就包括诺苏部落的首领、大小头目五十余人。 可以说,诺苏部落的高层几乎被一网打尽。 接下来他并未继续扩大战果,而是押送俘虏走出深山。 另外两边,纳苏、聂苏部也遭遇了泥头车的野蛮冲撞。 纳苏部的运气比较好,与一支明军小分队正面相撞。 被一顿招呼后扔下几百条尸体狼狈而逃。 明军小分队紧追不舍,最终四千多人只有几百人逃掉。 他们的首领运气好,也逃掉了。 但他主动现身,就等于是暴露了自己的大致方位。 小分队对着天空释放了一红一绿一黄三发信号弹,这是约定好的信号。 代表着有大鱼在这一带出没。 周围的小分队纷纷向这边靠拢,没多久这位首领就被从老鼠洞揪了出来。 聂苏部首领是最惨的。 他为人比较聪明,在掌握了一支小分队的动向后,带兵提前埋伏在前方的一个山谷两侧。 成功将一支明军百户所给围住了。 这位首领那叫一个得意,就站出来想要劝降。 然后他就被一发迫击炮当场给送走了。 之后这支百户所依托地形组织反击,仗着兵器优势,反过来压着土人打。 只是他们是被包围的一方,地势对他们非常不利,一时间也无法冲出去。 且有不少士兵倒霉,被弓箭、石块所伤。 但别忘了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 徐允恭派遣了八十个小分队,自然不是无的放矢。 每三五个小队分成一个大组,相互之间距离并不远,可以及时援助。 这支小队发现被包围的时候,就已经释放了信号弹。 离他最近的两个小分队先后赶到,从山坡两侧发起进攻。 击杀敌人两千余人,其余全部被俘虏。 三苏部落主力就这么轻松被解决,消息传出去,当地官吏皆感到不可思议。 这还是让中原王朝耗尽心血,都无可奈何的三苏部落吗? 怎么这么不经打? 徐允恭表情淡然,没什么好奇怪的。 一切都在大都督府的军旗推演范围内。 新式火器打这些还生活在半原始时代的蛮夷,若是还不能手到擒来,他这个神机营大统领也别干了。 接下来就是定点清除,将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土民全部撵出来。 地方官吏开始接收、安置。 将近二十万土人百姓被从大山深处迁徙出来,他们算是痛并快乐着。 每天忙的屁股都挨不着板凳,但心里却是很痛快。 以前把你们当爷爷一样哄着,现在怎么不闹了? 没了高层领导的土民百姓,也变得老实起来。 官吏让干啥就干啥,再也没有人拆自家房子,吃自家的牛羊、种子粮了。 没了黑彝的压迫,终于过上了‘人’的生活的三苏百姓,很快就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 心甘情愿的做起了大明的顺民。 神机营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解决了盘踞大小凉山数百年的三苏部落。 将住在云贵川三省的所有朴素族群,都吓的瑟瑟发抖。 尤其是盘踞在贵州播州一带的杨氏家族。 他们家族从唐朝中晚期就霸据播州,至今已经五百多年。 历朝历代对他们家都无可奈何,只能采取安抚政策。 大明立国后也不例外,先是册封为世袭土司,之后又累累给予赏赐。 对于大明的新政,他们自然也是阳奉阴违。 只不过他们比较聪明,做的很隐晦,大明一时间拿他们也没有办法。 当然,主要是大明忙着搞变革、搞扩张,暂时没时间理会他们。 杨家可不知道这些,只以为自家厉害,大明朝廷拿他们也没办法。 朝廷派遣神机营去弹压大小凉山,他们自然也是知道的,并且一直在关注。 播州离大小凉山很近,前世明末时期两家就没少合起伙来搞事情,最后分别被万历给摁死了。 这一世两家倒是没有联合,可就发生在隔壁的事情,他们自然很关注。 眼见神机营只用三个月就彻底解决了三苏部落,并且将高层黑彝彻底清除,可把他们给吓的腿都软了。 待回过神来,连忙去讨好当地的官吏。 同时还派出使者前往京师给皇帝朝贡,表达杨家对朝廷的忠诚。 播州的官吏那叫一个扬眉吐气,以前他们可没少受杨家的气,这会儿怎么不神气了? 不少官吏都动了歪心思,要不要学学汉朝的使节?故意去播州搞搞事情。 如果杨家能忍得住不下手,那自己也出了口恶气,心里舒坦。 如果杨家忍不下动手将自己给杀了,那也是好事儿。 朝廷有了出兵的借口,自己也能名留史册。 而且大明朝廷赏罚分明,到时候肯定会照顾自家后人的。 用自己的死,换取史册留名的机会,换取子孙的富贵,怎么看都划算啊。 ----------------- 朝廷并不知道播州官吏在打什么小算盘。 当大小凉山的情况传回之后,可以说满朝欢庆。 原本担心陈景恪的政策过于激进的人,也彻底放下心来。 瞬间,大明的保守派和激进派达成了一致。 打,狠狠的打,不听话的全杀了。 至于高原…… 大明是中央朝廷,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我们不能随意欺负藩属啊。 所以…… 所以朱雄英听说高原挑选转世灵童的时候,往往会选出好几个。 各派系都想让自家挑选出来的灵童成为活佛,因此闹出了不少大乱子。 作为大明的天子,仁慈的皇帝陛下,不忍见大明子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命工匠用黄金打造了一个堪称奢华的宝瓶,上面雕刻着佛陀、菩萨,镶满了名贵宝石。 然后请大明百余位僧道领袖进行开光。 一切准备完成之后,他命人将宝瓶送到了高原上。 以后你们挑选出来灵童,将名字写在纸上扔进宝瓶里进行抽签。 抽中谁,谁就当活佛。 这是天子对你们的关爱,你们不会不同意的,对吧? 第599章 尾声(七) 朱雄英派往高原送宝瓶的使者出发不久,一年一度的新年就到了。 由于全国都在搞专项行动,加上大分封等等事宜。 大明从朝堂到民间都很忙碌,不适合搞大庆祝。 所以今年的新年并未大肆庆祝,除了例行的祭天祭祖和元日大典之外,其它活动全部取消。 百官对此也早就有了准备,甚至还觉得皇帝体谅人。 各种庆祝活动看起来热闹,其实也意味着,有无数人不能陪家人过年。 现在不必要的活动取消,大家也都轻松了许多。 时间就这样平平常常的进入了明昭八年。 新年假期刚结束,朝廷就进入高速运转状态。 各个机构,都在围绕朝廷的几大战略计划忙碌。 其中以兵部和吏部最忙。 兵部要为接下来平定高原筹备军需物资,吏部则忙碌着挑选合适的官吏。 大都督府也没有闲着,他们也得为后续治理高原出力。 具体来说就是,要召回部分退役军人,将其派往高原维稳。 ----------------- 罗不弃生于洪武元年,是大明建国后出生的第一代人。 十八岁从军,二十岁参与了征辽东战役,后又随蓝玉征讨捕鱼儿海。 硬是靠着斩首,给自己挣了个骑尉的功勋。 这已经是普通士兵能获得的最高勋位了。 因为作战勇猛又有功劳,上面有意培养他当军官。 因此在军中他学了文化知识,接受了系统的军队教育,没多久也顺利被提拔为百户。 后来大明军改,他所在的指挥所,被划拨给了燕王领导的北方军团。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打北元挣军功,一举两得啊。 只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一次跟随朱高燧深入漠北作战时,他们与北元军正面相撞。 经过一番厮杀,他们大获全胜。 但罗不弃的左臂被铁骨朵砸了一下。 幸好有护肩抵消了一部分力道,胳膊才没有被砸掉。 经过手术治疗,他的手臂是保住了,但也无法再发力,只能无奈退出现役。 依照军功,退役后被安排在基层担任游檄。 但他把自己的职务,让给了战死的战友遗孤。 当地衙门感念他的忠义,就让他在预备役当了个军官。 但级别、权力和俸禄,都远不如游檄一职。 他家里的人虽然没有责备他,但每每提起,都一副遗憾的样子。 对此罗不弃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他战友情的亵渎,为此没少和家里人发脾气。 最终闹的一家人关系都比较僵硬。 他自己在家呆的也不舒心,十天倒是有九天呆在预备役衙门。 这天他带着预备役士兵训练结束,刚返回衙门,就见大家围在一起讨论什么。 走过去一问才知道,大都督府下令召回部分老兵。 一名文职人员说道:“优先召回没有家眷、又有一定文化基础的……” 罗不弃围过来,好奇的道:“这好好的,朝廷为啥突然召回老兵?莫非是哪里要打仗?” 一名相熟的官吏笑道:“咋可能,我大明所向披靡,哪还有什么敌人值得召回老兵。” “上面说了,这批召回的老兵是去边疆担任基层官吏的。” 另一名官吏说道:“是啊,要不说优先召回没有家眷拖累的,这是要在那边安家了。” 罗不弃又问道:“去哪里说了吗?” 相熟的官吏说道:“没说,只说去边疆,可能随机分配吧。” 罗不弃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心不在焉的与大家聊了几句,就借故离开。 之后他直接找到预备役百户方兴昌,开门见山的道: “方百户,听说大都督府在召老兵去镇守边疆?” 正在调阅档案的方兴昌点点头,说道: “是啊,边疆缺人,据说这次上面准备召回五万老兵去边疆。” “这不,我正翻档案呢,看看咱们县都有哪些人适合。” “然后挨个通知他们,看是否愿意去。” 这事儿肯定不能强制,否则那些老兵心怀怨言,到地方了说不定反而会坏事。 罗不弃点点头,说道:“把我的名字也报上去吧。” 方兴昌笑道:“老罗你可真会开玩笑……” 话说到一半,他就察觉到罗不弃的脸色不对,笑容渐渐消失,眉头紧皱道: “老罗,这事儿可不是开玩笑的。” 罗不弃正色道:“我也是军队里出来的,知道轻重。” 方兴昌连连摇头:“不行,你身上有伤,又上有老下有小,不符合规定。” 罗不弃争辩道:“我这条胳膊打仗不行,可又不影响做事。” “我爹娘也不用担心,有兄弟姐妹在呢。” “我婆娘愿意跟我一起去就去,不愿意去就和离。” “孩子年龄也不小了,不想跟我去受苦,就在家种地。” 方兴昌自然不会同意:“这么一来你不就妻离子散了吗。” “我要是将你名字报上去了,还不得被人戳一辈子脊梁骨啊。” “你什么都别想了,老老实实地在这里呆着吧。” “至于你工作的事情,我会再往上面打申请,早晚能给你谋个一官半职的。” “到时候你给家里也能有个交代。” 罗不弃自然不愿意,缠着非要报名。 方兴昌被他烦的不行,最后说道: “回家和你爹娘、婆娘都商量下,他们要是同意我就给你报上去。” “回去吧,我给你放一个星期的假。” 罗不弃没办法,只能闷闷不乐的回了家。 本来他以为,自己回家肯定能快刀斩乱麻把事情搞定。 然而真到了家中,看着爹娘,又看着老婆孩子,怎么都张不开嘴。 接下来几天他心事重重,一天连话也说不了两句。 本来他以为家里人会关心他,问他怎么了。 哪知道竟没有一个人理他,这让他更加憋闷。 觉得自己在这个家就是透明人,谁都不理解他。 直到第六天,他发现自己婆娘竟然在打包行李。 他惊讶不已,连忙问道:“你收拾行李做什么?” 他婆娘白了他一眼,说道:“随你去边疆。” “啊?”罗不弃惊讶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等等,等等,你刚才说什么?什么去边疆?” 他婆娘一边收拾,一边说道: “你回来的第二天方百户就来找我们了,将事情都告诉我们了。” 罗不弃恍然大悟,但随即又疑惑的道: “你不反对?” 他婆娘说道:“我们自然不想去,爹娘也舍不得你这个儿子。” “可我们都知道,你心里有股气儿。” 正值壮年前途无量的时候,因伤退役,只能回乡里过平淡的生活。 落差实在太大了。 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想过现在的日子。 这也是他脾气不好的一大原因。 家里人岂能不知道他心中的不甘,可他们连书都没读过,什么都不懂,又有什么办法? 他婆娘碎碎念的说道:“虽然不是上战场,可边疆任务很重,能让你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 “你想去,那就去吧。” “爹娘不想看到你这样过一辈子,我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罗不弃感动的热泪盈眶,心中也懊悔不已。 一直以为家里人不理解自己,现在才知道,是自己太自我中心,以至于忽略了家人的想法。 想到家人受到的委屈,他更是自责不已。 想到这里,他低着头讷讷道:“对不起,以前是我不好……” 他婆娘笑道:“一家人说这个做啥,多陪陪爹娘吧,这次去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回来。” 罗不弃抹了一下眼睛,道:“嗯,我这就去。” 之后他去见了父母,能看得出老两口很不舍,却依然表现的很不在意的样子。 “家里你不用担心,有你兄弟姐妹呢。” “……再说了,又不是没有机会回来探亲。” 罗不弃能做的,只是跪下叩头。 接着他又见了其他亲朋友好友。 大家对他的决定都非常震惊,但最后都送上了祝福。 方兴昌也没有再阻拦,将他的名字报了上去。 二十天后征召令下达,他先一步去洛阳接受培训。 至于家眷,等

相关推荐: 弟弟宠物   树深时见鹿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沉溺NPH   我的风骚情人   过激行为(H)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虎王的花奴(H)   顾氏女前传   红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