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没参与这次交易,杜兆辉就这么舍得?这可是一千多万的货,损失的还是杜家的钱。 刘天全煎熬了半天,等春茗结束后才告诉杜琤荣,他以为杜琤荣会勃然大怒,哪知道杜琤荣并没有想象中生气:“生意交给你了,那就是你做主,这里的损失,就要从别处找回来……你现在不是请罪,而是要去查证清楚,是不是有谁在针对我们。” 杜琤荣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没交给刘天全之前有多少利润,刘天全不说把生意规模发展到多大,起码要保住原本的利润。 保不住? 那就是没能力。 不让刘天全继续管还是一回事,杜家的便宜也不是那么好占的,刘天全听懂杜琤荣的意思了,亏得太多,就要让他自己贴上。 一千多万? 刘天全的家底能刮去三分之一,不是简单的心痛两个字能解释的。 刘可盈着急上火,刘天全现在就想把杜兆辉给弄死,是针对杜家,还是针对他姓刘的,除了杜兆辉还能是谁? …… 2月23日,正月初四,天晴,春阳暖暖。 小王准时开车来接汤宏恩,在刘家呆着舒服,汤宏恩从来没觉得假期如此短暂。 他舍不得走,但继续留也没意思,本来刘家人也不会在乡下呆多久,夏晓兰急着回京处理生意,汤宏恩要继续在刘家做客,夏晓兰也不好意思说走。 “刘芬同志,下次再见面,就是在京城了,希望你能照顾好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困境,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 “汤市长——” “不必再送,谢谢你们的盛情款待,这个春节我很难忘。” 好赖话都被汤宏恩一个人说了,刘芬就知道她没猜错,汤市长那个不切实际的念头还没打消! 737:退田(2更) 夏晓兰能说啥。 汤宏恩现在就是个追求者,手段很含蓄,态度却比较坚定。 夏晓兰总不能连亲妈的追求者都赶跑,汤宏恩本人又不是有重大缺陷的。当然,说汤宏恩条件好的不得了,夏晓兰也不全认可,没有谁只有优点没缺点,汤市长还有个很难对付的前妻……她妈要真和汤宏恩走到一起,季雅估计还要作一作的! 这样的麻烦,也不知道刘芬能不能处理,所以夏晓兰现在对她妈和汤宏恩的事,就是不干涉也不鼓励的态度,让两人顺其自然的发展。缘分不到,旁边人着急没用,缘分要到了,有再多的不合适和困难,两人都能齐心协力解决。 汤宏恩一走,村里人总算又敢来刘家走动。 现在没人会给刘芬做媒,就村里这些人,像陈大嫂一样给介绍个城里工人就很不错了,更好条件的相亲资源,她们也接触不到嘛。 也不能说这些人个个都有坏心眼,眼界就那么大,也不全是她们的错。 李凤梅回娘家时,以前嫌她二婚丢人的,现在嘴巴也被扇肿了。刘勇是没有责任心,但他人不坏,脑子也聪明,这不抓住机会就起来了。选择和谁结婚,对李凤梅这代人来说,真的是在赌。 不同的是有些女人过得不好,忍了一辈子,自己忍出一身病。 李凤梅选择重新开始。 她现在回娘家,能说出来自己在商都开店了,因为和夏晓兰家合伙的生意拆分成两部分,商都的店彻底属于李凤梅做主,她也不用瞒着娘家人。 娘家嫂子打趣她: “你晓得刘勇能发财啊?” 李凤梅摇头,“不晓得。” 她又不会算命,哪知道刘勇会不会发财。刘勇三十岁都没女人肯嫁,还有各种毛病,但刘勇对自己两个妹妹好,李凤梅觉得这男人不会太坏。在农村,男的压榨家里的姐妹很常见,像刘勇这样的很罕见。 “能对亲妹子好,对老婆总不会太坏。” 李凤梅的嫂子是不知道李凤梅赚多少钱,李凤梅说生意是靠着外甥女带起来的,她嫂子想的却是说刘芬找到个大领导的传言。人还是要厚道,要是刘芬离婚那会儿,李凤梅不愿意刘勇把妹妹和外甥女领回家,自然也没有李凤梅的今天: “好心有好报啊!” 她嫂子的这句话奉承话,李凤梅还是问心无愧的,她那时候也不知道夏晓兰会当高考状元,不晓得刘芬还有这种命,就是顾及到刘勇,才对夏晓兰母女好,对小姑子刘芬还有一种同命相怜的怜惜。 李凤梅这次回娘家,是想说服她妈去商都,平时帮她照看下刘子涛。 夏晓兰马上要带刘芬去京城,李凤梅一个人管着店,店里是请了人,等她去羊城拿货的时候,刘子涛咋办? “也不需要妈干别的,就看着点孩子,家务活我另外找人干。房子也够宽敞,妈去了能住的开。“ 她嫂子听了咂舌,“请人干活?你这日子真是!” 涛涛姥姥年纪不小,还叫老太太去城里受累么,当然要请人干活。李凤梅这样,其实是请了个保姆照顾孩子,涛涛姥姥一起住,能监督着保姆。要不李凤梅也不放心,请到不好的保姆,偷偷打她儿子,不给孩子吃饱咋办? 人啊,一旦思维开阔后,很容易就能接受新事物。 请店员要花那么多钱,请一个保姆不可能更贵。花那么多钱,生活的琐事都解决,也不用累着涛涛姥姥,李凤梅有时候就是陪儿子,而不是折腾家务……咋看都是划算的。 当然也是她赚得多,不靠刘勇拿钱回来,她也花得起这钱。 要不是家里的活儿丢不开,李凤梅嫂子都想要去干这保姆了。 李凤梅提着大包小包上门,把自己的困难讲了,是真没时间照顾孩子,她娘家人也只能同意涛涛姥姥跟着进城。 刘勇也挺感激老岳母的,年纪大还要为了他家奔波,投桃报李,他还刻意叮嘱李凤梅: “以后咱大哥家有啥事儿,要用钱的地方,你也别吝啬。钱能赚,亲人有今生没来世的,能当亲人不容易——你问问家里,要有愿意跟我去鹏城干活的,今年就一起出去。” 以前不喜欢他也正常,他自己想起以前游手好闲混日子都脸红,几个舅子会喜欢他才怪! 李凤梅娘家人要是不讲道理,想凑上来占便宜,刘勇会反感。 可李凤梅自己拎的清,没说拼命贴娘家,刘勇也不可能看着老婆娘家人受穷。跟着他出去赚的是辛苦钱,但他能带村里人出去,就能带李家人出去。 当然,带着李家人出去行,有人要好吃懒做,刘勇也不会白养着,反正他是拉的下脸面又把人给送回来的! 对李家人好,涛涛姥姥去商都住,谁还会有意见? 李凤梅掐他,“就你心眼多!” 掐归掐,李凤梅也想娘家人过好日子,愿意吃苦的就跟着刘勇出去呗,要不愿意吃苦的,李凤梅才不肯白拿钱养着,她和刘勇忍受两地分居,钱是替儿子刘子涛赚的,让李凤梅白白给娘家人,她舍不得。 …… 汤宏恩在刘家过年,刘勇是家里唯一的男同志,肯定要陪着。 等汤宏恩走了,刘勇才能陪李凤梅回娘家。 陈旺达找家里来时,只能夏晓兰出面。 陈旺达是来说田老三事儿的,“田老三可能要关两年,田家现在肯定不敢捣乱,田小燕姐弟也会送去上学,晓兰你看这样行不行?” 田大龙去拘留所看过田老三,回来就吓病了。 夏晓兰知道田家吓破了胆子,田老三也不可能关太久,虐待儿童不是重罪,他打的还是自己家孩子。 夏晓兰原本还有点同情田小燕,打算私下里通过村里资助下俩人……田小燕第一次跪还能说是田老三逼的,大年三十又跪,绝对是田小燕自己也愿意的。 这小姑娘心术不正,夏晓兰不是很喜欢,也就不提这茬了——命运不是没有眷顾过田小燕,机会就只有那么一次,夏晓兰又不是圣母,现在还管田小燕干啥! “达叔,不管田老三咋处理,我都接受。您看我名下的田,户口都转走了,是不是要退出来?” 738:拜访崔主编(3更) “你要退田?” 夏晓兰点头,“按照政策,我就不该有田了。” 分田到户,田地是从集体分给了农村户口的个人,夏晓兰一考上大学,户口就成了学校的集体户口,以后国家要是分配工作,她的户口会落户到单位。 按照政策,夏晓兰户口转走,她名下的田地其实没有了。 不过民不举官不究,没人去举报的话,夏晓兰分的田还能一直留着。夏晓兰知道陈旺达是好意,她不愿意占这种便宜,就算是拆迁占地,夏晓兰又不指望那点赔偿款,她把田地捏手里干啥。 “你这丫头,是和村里生分了……” “陈爷爷,一码归一码,我虽然在村里没了田,我的根在这里呢。” 陈旺达没理由勉强,农民虽然喜欢占田,连田边地角都不放过,夏晓兰也不是农民啊,好好一个大学生,还能回乡种田呢? 陈旺达说自己会办好这事儿,听说夏晓兰很快回京,拖夏晓兰替陈庆带点钱去学校: “每次问都说还有钱,他又不赚钱,哪里来的钱?过年也没回家,晓兰你替我们去看看他。” 夏晓兰也有半年也瞧见陈庆,知道陈庆喜欢她,夏晓兰给不了回应,那就不能一直撩别人。再说她自己学业忙,哪里顾得上陈庆,不过现在陈旺达托付,钱和东西夏晓兰都要给带到。 对事不对人,讨厌田家,还能连陈旺达一块儿牵连? 陈旺达是站在她和她妈这边的,遇到个不要脸的,陈旺达一时没引起重视,被田家搞了个措手不及。 夏晓兰全家初四下午就要走,陈大嫂准备了大包小包的东西,再三说麻烦夏晓兰给带去京城——人就是如此现实,陈大嫂的态度可比从前好,那种若有似无的优越感没了。 陈大嫂这是认清现实了,夏晓兰欠陈旺达的人情,可不欠陈大嫂的。 她以前是看在陈旺达和陈庆的份儿上才忍陈大嫂,陈大嫂买糖从涛涛嘴里打定她行踪,夏晓兰就有意见,只是忍着没说。 夏晓兰家一走,田家人可不敢松懈,等着要教田家做人的,可不仅是陈旺达。 在商都也没久呆,于奶奶把自己房间锁起来,房子就租给刘勇家,收了一年租金,准备跟着夏晓兰和刘芬进京。周诚原来给送来的狗,年前就还了回去,于奶奶就带了两件衣服,夏晓兰着急去京城,之前托小王顺便买了三张机票,提着行李就能上飞机。 刘子涛舍不得他姐,大声抱怨:“一年就看见你几天!” 夏晓兰揉揉他脑袋:“对不起呀,等姐有空了,多接你来京城玩好不?” 骗子,你才没有空呢! 刘子涛都不用把话说出来,夏晓兰能懂小孩子的控诉眼神。 这是个插曲。 李凤梅心想,商都还没住热乎呢,难道又要把家搬去京城? 跟着好人学好人,李凤梅盼望着刘子涛能像夏晓兰那样优秀,为了儿子搬家不是不可以,李凤梅怕京城上学有困难,也是舍不得离开商都。 商都要回乡下,要不了多长时间,搬去京城,她和亲戚朋友就隔得远了。 夏晓兰和刘芬反正是没啥牵挂,除了舅舅家,夏晓兰基本就没啥亲戚要来往,能说走就走,李凤梅却下不了决断。夏晓兰也不催她舅妈,商都的服装店离不开人,注定了李凤梅没她洒脱……再说急啥啊,她舅连南锣鼓巷的四合院都买了,就算以后做生意亏本,也有兜底的不动产。 反正夏晓兰得看牢了,不许刘勇中途卖房子。 这样的院子卖掉了以后不好卖回来,京城的教育、医疗资源是商都比不上的,等刘勇和李凤梅的生意稳定点,夏晓兰会劝夫妻俩进京。 夏晓兰带着亲妈和于奶奶上了飞机,离开的太急,却不知道梁秉安和刘芳到七井村又扑了个空。 人呢? 人已经走了。 梁秉安好不容易才放下脸面,想来抱大腿疏通下关系,结果别说和传说中的大领导见面,连夏晓兰几人都走了个干净。 “跑的了人,跑不了店,服装店还开在省城,我们也知道她们住哪里……” 刘芳说的咬牙切齿的,然而她注定要白跑一趟。 哪怕跪地求原谅,也得先见到人,不仅夏晓兰提前进京,还把亲妈都带走了,梁家想抱大腿,连腿毛都没瞧见一根。 …… 夏晓兰也不轻松,一到京城,就被陈锡良给拉了壮丁。 陈锡良叫了两辆出租车,一辆送刘芬和于奶奶去什刹海,另一辆他和夏晓兰要去个地方: “去杂志社的编辑家,他对你说的宣传方式很有兴趣,想当面和你探讨下。” 夏晓兰说的,就是在时尚杂志上打软广告。 当然不能直接在杂志上写Luna开业让女消费者赶紧来买,要用编辑的口气写,某天不经意逛街,发现一个服装店,是华国的本土品牌,拍几张美美的服装照片,再采访下店主,发现是香港女星汪明明穿着上春晚的品牌……请汪明明代言,夏晓兰和陈锡良都出不了这钱,没那个预算! 但迂回一点,时尚杂志把汪明明的照片放上去,那可不用给钱。 这种软广告,夏晓兰见过太多了,杂志社的人没见过,提出想见一见夏晓兰。 “能不能合作,全看你了,姑奶奶!” 夏晓兰奇怪:“还有你糖衣炮弹腐蚀不了的人?” 汪明明身上的裙子,的确值得时尚杂志写一写,但人家分析裙子面料,分析裙子颜色,一句话不提“Luna”也行,既然提出来要见一见夏晓兰,她就不能摆谱。 编辑也算文化人,有时文化人不是简单能用金钱收买的。 陈锡良带着夏晓兰到了崔主编家楼下,楼梯狭窄,她跟在陈锡良身后,进门后,崔主编家里好像还有客人在。这客人一见夏晓兰就愣住: “老崔,这就是活脱脱的晴雯呀!” 739:卖情怀和试镜邀请(4更) 夏晓兰没听清。 陈锡良也没听明白。 崔主编却听明白了,知道老朋友的毛病又犯了! 不过仔细看夏晓兰,的确是长得很漂亮,一眼就移不开眼睛的,五官精致巴掌脸,看着我见犹怜,背挺的很直,有一股刚性。 “林树同志,电视剧已经开机了,晴雯的角色也订了,你能不能不要三心二意?不好意思啊两位,这位是王导,这是他的职业病,别见怪,快请坐。” 崔主编家有个小小的客厅,布置的挺雅致,夏晓兰和陈锡良没来之前,崔主编应该在招呼朋友。 而这位朋友,是个导演。 夏晓兰一点也不惊喜,经历过杜兆辉的邀请后,她现在一听演戏就生理性不舒服。 “崔主编您好,听说您想谈一谈我们品牌宣传的事,没打搅您过年休息吧?” 崔主编啊了一声,“这种宣传方法是你想的?年轻有为!” 他还以为陈锡良带这么个漂亮姑娘上门,是知道王林树在家里,是要给夏晓兰创造机会呢。仔细想想又不对,王林树来的很突然,陈锡良不可能事先知道。 结果宣传方案就是夏晓兰想的,崔主编很是诧异。 他想听一听夏晓兰的想法。 出于商业性质的角度,夏晓兰不好讲。要让夏晓兰卖情怀讲故事,还是难不倒她:“也没什么特别的,其实请明星拍广告,在香港等地方已经很成熟,汪明明女士恰好穿了我们品牌的衣服上春晚,本来是双方合作的契机,但我们是草创的本土品牌,确实请不起香港大明星的广告酬金,才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就是借助汪明明的名气影响,却不付广告费呗。 在商言商,是怎么赚钱怎么来,现在内地也没有肖像权的说法,夏晓兰和陈锡良这样干不违法。 但夏晓兰知道挺对不起汪明明,她也怕自己理所当然的会引起崔主编的反感,只能继续卖情怀: “省下来的宣传费,我们希望能做到质量上乘,做一个华国人能消费的本土服装品牌。” 夏晓兰默默在心底补了一句,是华国一部人。 Luna的定价并不低。 夏晓兰和陈锡良是把中间环节都给赚了。 做服装的,利润做不到50%,她和陈锡良搞什么品牌,不如继续倒腾地摊货。 崔主编不知道夏晓兰心里的想法,他觉得夏晓兰说的挺有意思,做华国的本土品牌?陈锡良就够年轻的了,崔主编还以为陈锡良身后会有个成熟点的“老板”,结果陈锡良带来一个年轻女孩儿,崔主编是搞杂志的,眼睛毒,夏晓兰不可能超过20岁! 这还看夏晓兰穿衣打扮和说话谈吐猜的,只看脸,还得再小两三岁。 “时尚”两个字,对华国民众来说都很陌生,夏晓兰和陈锡良两个年轻人就要搞本土服装品牌,崔主编都要说有勇气。 “你们的店什么时候开业?我听陈老板说,3月中旬?” 崔主编这样说,夏晓兰就觉得有戏,“主要看您这边,如果能登上3月份的期刊,那就太好了。” 给根杆子就爬上来。 长得好看的人,谈生意真占便宜,夏晓兰就是创意人,由她来解释的确更清楚,崔主编的疑虑解除,也不会太为难两人。陈锡良的糖衣炮弹,可是从去年就开始腐蚀,华国的时尚,不过是刚刚萌芽,陈锡良就牢牢的贴上了华国时尚的先行者。 《时装》的发行量不算特别大,但看《时装》的读者是有针对性的,不喜欢穿衣打扮的,又岂会看时尚杂志? 能在85年看时尚杂志的,都是有钱花的女人。 ‘Luna’就需要这样的顾客。 夏晓兰和崔主编聊得热切,王导在旁边一直打量她,崔主编虽然没有当场答应要帮忙,夏晓兰觉得八九不离十,两人从正事儿已经聊到了其他。夏晓兰也算服装从业者,对时尚不说多了解吧,起码能跟上崔主编的思路。 崔主编谈兴正浓,王导等不及了: “老崔,你让我说两句。这位同志,我不是什么坏人,我也不是骗子,我是《红楼梦》的导演王林树,老崔可以给我作证。我觉得你外形气质都特别出众,有没有兴趣来剧组试试镜?” 《红楼梦》! 现在是85年2月,那拍的岂不是87版《红楼梦》? 夏晓兰有点吃惊,她虽然不文艺,上辈子也没做过明星梦,四大名著改变的电视剧肯定看过。《红楼梦》在后世都封神了的……今天要换了另一个重生的人在此,听了王导的话肯定很激动,能参与到经典电视机的拍摄中,就是倒贴钱也同意啊! 可惜王导遇到的是夏晓兰。 夏晓兰是一个钢铁工科女,她对文学作品,没有那么细腻的感触,再经典的电视剧,看过了就看过了,不可能为某个角色疯狂。 黛玉粉也好,宝钗粉也罢,遇到夏晓兰就撕不起来。 而且王导又不是请她演女主,刚才说是“晴雯”吧? 男主宝玉的丫鬟啊,夏晓兰没兴趣。 夏晓兰做出一脸遗憾的表情,“王导,谢谢您的抬爱,我不能去试镜,我还要上学呢。” 这年纪,瞧起来在上大学? 王林树老神在在,“在校生一般不允许你们拍戏,我理解,不过剧组可以和学校沟通一下,你在中戏还是京影?” 长得真好看,眼神特别有灵气,王导觉得夏晓兰是颗好苗子。 夏晓兰摇头:“王导,我不是这两所学校的。” 王林树后知后觉,“你不是学演戏的吧,我忘了你刚才和老崔聊得投契,是学服装设计的?其他学校倒是有点麻烦,不过我还是会尽力试一试……对了,你是哪所学校的?” 夏晓兰不好说,轮到陈锡良适时开口了: “王导演,她是华清大学,学建筑的。” “噗——” 崔主编一口茶水喷的老远,他刚才兴致勃勃的,和建筑系的大学生讨论了华国的时尚前景?! 华清大学是好学校,但建筑系的学生,把服装设计的饭碗都能抢,崔主编完全接受不了。王导也接受不了,刚才吹过的牛皮,一下子反弹到脸上,怪疼的。 740:对房子兴趣更大(1更) 王导遗憾的不得了。 刚才真是脑子发热,他一见夏晓兰就觉得这姑娘应该去拍戏,漂亮的脸蛋不上荧幕岂不是对不起观众。现在王林树慢慢清醒了,其实《红楼梦》去年2月试拍,到了9月正式开机,晴雯的演员也早早定下,京城的大观园还在修建中,剧组辗转全国借景拍摄,他哪能说换角就换? 而且,夏晓兰是华清大学建筑系的学生,王林树能从中戏和京影借学生出来,在华清大学他可没那个脸。 他要去华清大学建筑系说,借你们一个学生去拍戏,肯定要被唾一脸唾沫星子。 学生本人有强烈的主观意愿也不行,学校不可能开这个口子。 王林树一拍脑袋,现在是放寒假吧,拖去拍几个镜头,学校也管不着啊! 王导把这个提议一说,夏晓兰也能感受到王导的诚意,但是拍戏她是真不感兴趣,提早回京是要处理Luna和夏晓兰自家的两个门店琐事,哪能跟着剧组去外地? “王导,还真对不住您……” “林树同志,也不是谁都想当文艺工作者嘛,你不要勉强夏同学。” 崔主编看出来了,建筑系的把服装业的工作抢了,但夏晓兰显然没有抢表演系饭碗的想法,强扭的瓜不甜,世上的人多种多样,并不是每个人一听要拍电视,还是《红楼梦》这种四大名著,都要高兴的晕过去——虽然是很奇怪了,在社会风气非常文艺的85年,冷不丁出现个气质文艺,本人很不文艺的姑娘,崔主编觉得很罕见。 有崔主编打圆场,王导就不好再纠缠。 想到夏晓兰是建筑系的,王导还说了两句客气话,“等剧组回京拍摄的时候,你有空可以到大观园来看看,和你的专业相关,你可能会有兴趣。” 王导说京城的大观园是用以前的老房子改建的,红学家、古建筑学家很多高手参与改造,夏晓兰还真的挺有兴趣,语气顿时真诚起来: “谢谢王导,我一定会去参观的!” 夏晓兰心痒痒的,现在大观园还在修吧?修好了她倒是兴趣不大,正在修还能跑去看看,看看专家们是怎么旧房改造修复,她可以借鉴到什刹海的四合院上。 王导算是彻底死了心,感不感兴趣,听夏晓兰语气能判断,她显然对大观园建筑的兴趣,大于在大观园里拍戏的兴趣。 有了王导的小插曲,和崔主编的见面谈话依然很顺利,夏晓兰和崔主编谈了一下软文广告的写法,就和陈锡良一起告辞了。 看着两人离开,王林树还依依不舍: “老崔,这难道不是天生的屏幕脸,为什么要去学建筑?” 是熬夜画图,还是去建筑一线风吹日晒?哪种选择,都不是和娇滴滴的女同志嘛。 崔主编慢悠悠说道: “可能是因为……人家成绩好?林树同志你醒一醒,你看华清大学的,能去拍戏吗?” 《红楼梦》在全国海选演员,收到的自荐信真是要用麻袋装,这么多信里,也没见有华清、京大的学生想试镜啊。 崔主编实话实说,王导受到了暴击,心情顿时就很不美丽。 …… 离开崔主编家,陈锡良还有点走神。 陈锡良是个很矛盾的人,你说他是纯粹的商人吧,他其实还有设计师梦想,是有文艺细胞的。收集时尚杂志的陈老板,当然也看过四大名著,刚才王林树要是叫他去试镜,哪怕演男主角宝玉身边的小厮,陈锡良也屁颠颠要去试一试呢。 这和报酬没关系,纯粹是文艺青年的名著情节在作祟。 可惜他长得,没叫王导一见就印象深刻。 “夏姐,你可真是冷静。” 夏晓兰瞪他一眼,“我要是去拍戏,开业前的工作就你一个去跑好了!对了,羊城那边的店员找到没有,赶紧把人叫来京城,开业前肯定要有个培训。” 这个工作,本该在年前完成,因为车祸的事,改变了夏晓兰的工作计划。 夏晓兰不算个工作狂,但计划延迟这种事,同样让她很恼火。 “找到了,一共3个人,她们都上了火车,明天就能到。” 这是羊城那边的店员,京城也要招人,除了Luna,还有蓝凤凰在京城的两家分店,加起来怎么着也要10个店员,夏晓兰准备一起把这群羊放完。 既然羊城来培训的女同志们已经在火车上,夏晓兰也要问一问伍行长,在京城这边帮忙找的女店员是不是足够了。 这种忙,伍行长不需要国债券都愿意帮。 找房子那是便利夏晓兰,帮夏晓兰招人,那是伍行长可以拿去做人情的。 工作那么难找,就是伍行长的亲戚朋友家,也不是都能给家里小辈安排工作,单位不招人,招人也要学历或者考试。招不上工的只有闲赋在家呗,要说去摆摊当个体户,京城本地人不是个个都拉的下脸。 摆摊丢人,到夏晓兰的服装店上班就不丢人?因为蓝凤凰还能说是个体经营,Luna却成立了公司,当服装店的销售员,也是在私营单位上班呢! 再说了,上班的环境好啊,店面是伍行长找的,他上下班路过还去看过装修情况,一般人开个店,刷刷墙换个灯就行,夏晓兰的三个店,真金白银的往里砸几万,自然显档次。 不用太麻烦,伍行长就给夏晓兰凑齐了7个身材苗条的,长得不寒碜的小姑娘。遍地都是清秀的小姑娘自然不可能,长得不清秀的,伍行长直接就给刷下去了……就为着七个工作岗位,亲朋好友还要往伍行长家拎东西呢! 本来说年前就要搞啥“培训”,还说要去商都,这几个年轻姑娘都同意。 可一直等到过年都没动静,她们自己就着急,生怕工作机会黄了。幸好大年初六,伍行长就说让她们准备准备,初七就去培训。 “南锣鼓巷,按照这地址去,我就不带你们去了啊,去了别丢人,都给我好好学。要是被刷下来,可别到我面前来哭。” 741:你孙子发的零花钱(2更) 那肯定不能被刷啊。 现在工作不好找,她们也不是个个都是伍行长家的亲戚,乱七八糟托关系来的,年龄只要18-25岁的,还不能太胖,不能长得寒碜。听说有二十多个年轻女同志,最终就留下七个,伍行长也和这些人说的很清楚,“培训”要合格,还有三个月试用期。 试用合格了才转正,试用期只有基本工资,转正后就有奖金拿。奖金又和销售额挂钩的,谁衣服卖的越多,谁就拿越多的钱。 从理论上来说,她们的工资是不封顶的。 伍行长搞得像选妃一样,还没有天怒人怨也有原因,是据说底薪不会低于60元,转正后加上奖金和提成,这一份工作,月收入至少在百元以上。 对一群学历,家里关系不够硬塞不进正式单位的年轻姑娘们来说,这真是必须要抓住的工作机会了。 让去南锣鼓巷培训,她们还有啥意见? 本来都打算去商都的,能在京城本地不挺好的么,没出过远门的人陡然去外地,心里还挺怕。 从羊城过来的三个姑娘,心里就是这感受。 幸好三个人结伴而行,火车就坐了两天,她们都是相互照顾的。 陈锡良在火车站接到人,嘱咐这三个姑娘好好听“夏总”的话,就把人塞到了南锣鼓巷的四合院。这院子空着,算是暂时被夏晓兰征用,免得额外租地方浪费时间。简单的家具刘勇都买好了,羊城来的三个晚上就在四合院住,京城本地的就回家去睡。 然而羊城的三个同志,到了南锣鼓巷,也没瞧见陈锡良嘴里的“夏总”。 等待她们的,是从京城招聘的七个同事,和一个看起来就很严肃的老太太。 于奶奶瞧见人来齐了,就能开课了。 她被夏晓兰请来教这些店员“礼仪”,服务行业,怎么样对顾客微笑,说话时怎么站,走路怎么走,夏晓兰觉得自己还不如于奶奶呢。 “培训呢可能比较辛苦,但干哪一行都辛苦,回家厚着脸皮混吃等死最轻松,就是不能混一辈子对不?” 于奶奶瞧着凶凶的,女同志们还没见到“夏总”,只能于奶奶说什么就是什么。 于奶奶问她们都吃过早饭没,瞧见她们点头,于奶奶指着墙根:“都贴着墙根站着去,后脑勺、肩膀、屁股,还有脚跟都要挨着墙面。” 一个个长得也不丑,那站姿于奶奶是瞧不上。 别管男女同志,把背给站直了,才有“气质”这种东西存在。 含胸驼背的,啥衣服穿在身上都是白瞎,这又不是在国营商店上班,磕着瓜子,打着毛衣唠嗑都行,要想把顾客说服,自己就得有点说服力啊! 于奶奶能理解夏晓兰招了人搞这个“培训”,就算去纺织厂上班,刚下车间还要师傅带呢。 于奶奶现在就是这些女同志的师傅。 哦,用夏晓兰的话说,她叫礼仪老师……于奶奶觉得,有点事做是真不错,还能帮上夏晓兰,她在京城住着就很自在。 别管年轻还是年老,也不分男女,正常人都需要别人的认可,觉得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他人有意义,要不活着就太空虚了。 于奶奶就是“被需求”了,她现在对训练这些年轻姑娘那是干劲十足。 …… 夏总不在南锣鼓巷,夏总在哪里? 处理好崔主编的事,夏晓兰取了一些现金出来,买了点东西到周家。 正月初七,周国斌已经上班了,关慧蛾还没有,夏晓兰先到周诚家,把东西放下,又和关慧蛾一起去看了周家二老。 周奶奶见到她很高兴,拉着她问东问西,给夏晓兰抓了好多糖出来。 周奶奶年纪大了,以前就是这样哄小孩儿的,现在又拿糖哄夏晓兰。夏晓兰当着周奶奶的面剥了一颗放到嘴里: “果然很甜。” 周奶奶就高兴的不得了,“我就说甜,这是外国的糖,周诚他小姑送来的,我谁都不给吃,就给你留着,一会儿你走的时候,全给带上。” 周奶奶偏心的如此明晃晃,幸好今天没有周怡等人在,要不周怡又要喝醋。 夏晓兰耐心陪着二老一天,到下午时才走,周奶奶还要留她吃晚饭,夏晓兰很为难: “奶奶,我还想去看一下康伟。” 周奶奶马上就不拦着:“是该去看看,那孩子三灾五难的,以后可千万别出事了。” 周奶奶仔细拉着夏晓兰的手臂看,留疤是肯定的。脸上的肿胀早退了,擦伤也痊愈,年轻人就是恢复快。夏晓兰说自己已经好了,周奶奶还是不太开心,等关慧蛾和夏晓兰一走,周奶奶就抱怨:“什么香港人,开车也太不小心,一个大姑娘给搞得留了疤,康伟还脑袋开瓢,但凡康伟有个意外,康家好几个人都活不了。” “那你说为这点事,就不要香港人来?现在可是改革开放,看待问题要用辩证的眼光。外资涌入肯定有影响的,就是撞了晓兰和康伟的香港人,还给京城大学捐了几百万助学金,能一股脑全赶走?” 周老爷子思想觉悟高,讲大道理周奶奶是争辩不过的。 但周奶奶会另辟蹊径抓重点:“你咋知道香港人捐了几百万?你要不关心,你去查他做啥?” 周老爷子顿时不自然,哼了一声背着手走了。 周奶奶骂了一句老东西,把夏晓兰带来的东西拆开看。 夏晓兰特别喜欢给她和老头子买衣服,各种保健品,以老爷子的级别其实并不缺。吃的不缺,那就穿的呗,周奶奶和老伴儿是过惯了苦日子的,能吃饱就行,能穿暖就行,并不会经常置办新衣服,这些夏晓兰都想到了,周奶奶心想,这能怪她偏心吗? 她偏心夏晓兰,不仅是周诚的缘故,夏晓兰对她和老头子贴心,周奶奶想不偏心都难。 除了衣服鞋袜,周奶奶还翻出两个大红包来。 厚厚的两叠,一个红包里面是1200元,两个就是2400元。 夏晓兰在红包里夹了张纸条,说衣服是她自己孝敬的,红包是代周诚给的,用的是周诚的钱。 周奶奶哎呀叫起来:“老头子快过来,你孙子给你发零花钱了!” 742:周奶奶要掏老底了(3更) 周老爷子又慢慢走回来。 他是不缺钱,周奶奶也不缺钱。 但小辈给的孝敬,周老爷子难道还嫌不要? “这也太多了,周诚一个月工资才多少!” 再说周诚在出任务,夏晓兰就算去鹏城见了他一面,周诚还能带着这么多现金给她?周老爷子马上反应过来,周诚这是还没结婚,就把个人存款交给夏晓兰打理。 周奶奶瞪了老伴儿一眼,“我拿着这钱高兴,就算不花,那也是我孙子孝敬的。” 钱是不舍得花掉的,到周诚成家的时候,周奶奶恨不得多塞点给大孙子。 就是意义不一样,这要是周诚想到要孝敬爷爷奶奶,证明她大孙子孝顺。要是夏晓兰想到的,证明她大孙子眼光好,选的对象孝顺。 不管是哪种,周奶奶都高兴。 前一种是理所应当的,后一种才特别不容易,别人家的闺女,凭啥要孝敬她和老头子?证明姑娘人好,证明姑娘喜欢她大孙子,才爱屋及乌! 这红包,可比周奶奶给夏晓兰的要多,周奶奶是知道夏晓兰在做生意,但之前买房花了不少钱吧,也不晓得晓兰手里的钱够不够周转的。 周奶奶偷偷看了下自己的存折,她可是每个月有退休工资的,加上这两年几个儿女家日子都好过了,不需要周奶奶补贴,反而逢年过节会给周奶奶塞钱,周奶奶自己就存了一笔私房钱。 她现在想把这钱偷偷塞给夏晓兰,还不能叫其他几个知道。 周老爷子见她鬼鬼祟祟的在看存折,就知道她在想啥。 不偏心? 不偏心是不可能的。 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再理智的人也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 周老爷子睁只眼闭只眼,怕周奶奶做的太过分,提醒了一句: “你还有其他的孙女和外孙、外孙女,不要把家底全掏空了,你看周怡都多大的人了,随时都会嫁人,你这个当奶奶的,能不给她置办点东西?” 周奶奶拿着存折的手一顿,想了想又放回去两张。 包括老爷子在内,嫌周怡不争气是真,但哪能真的一点不管周怡? 周诚是亲孙子,周怡也是亲孙女,周怡性格能力就那样,事业上拿不出手,却经常来陪周家二老,说没有感情才是假的。 …… 夏晓兰不知道,周奶奶差点想把家底都掏给她了。 当然给她,她也是不会要的。 不是嫌多嫌少,老人家手里要没点私房钱,安全感会大大降低。于奶奶现在就特别有安全感,因为季家“还”了于奶奶8万块,她再求夏晓兰帮忙找儿子,8万块能兑换不少美元。 康伟家房子装修好后,夏晓兰还是第一次上门做客。 房子保持的特别好,收拾的干净整洁,康伟大年初三就从医院回家静养,夏晓兰去看他,他说自己快关疯了:“我就是翻个身,我妈都要大惊小怪,吃饭还喂我,你说我又不是摔了手,至于吗?” 至于不至于的,能不能不要嘴里抱怨,笑起来嘴巴快裂到耳朵后面? 夏晓兰不忍直视,康伟同志大概是感受到了迟来的母爱,现在整个人都是飘飘然的。 “恢复的挺好?那就行,你可要快点好起来,鹏城的生意可离不开你。” 康伟剃了大光头,头上的纱布还缠着,人的精神不错。 伤筋动骨都要一百天,他这是脑袋开了瓢,咋说都要休养两三个月。夏晓兰和他聊了一会儿天,没觉得他的思维受到什么影响,这才放心。 脑子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一点点损伤,可能都有后遗症。 康伟恢复的越好,夏晓兰越高兴。 康伟自己也挺高兴,出院那天,他和二叔康廉明谈了: “我二叔的意思,咱们把分店开到京城,他能让我们不愁客户和资金……我给拒绝了。” 康伟说起来还挺不好意思,万一夏晓兰想他答应呢?谁还嫌赚钱多,赚钱轻松,有他二叔的帮忙,能少流很多汗水! 康伟给拒绝了,不是和康廉明闹别扭,他和康廉明的误会解除,也不是说马上就能亲密相处了,生疏需要时间去缓解,康伟也想证明下他二叔的想法是错的,他除了混吃等死,也能靠自己干点事。 “嫂子,你不会怪我吧?” “我怪你干啥,你选的没错,你要是想接受康二叔的帮忙,我才为难呢!” 那夏晓兰就要头疼,如何不让生意和高官牵扯太深了。 康伟在鹏城经营挺好的,夏晓兰并不是说要把京城的市场彻底放弃,建材店扩张得有计划,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而不是人为的拔苗助长。 康伟见夏晓兰没有半点勉强,就很高兴,还是他诚子哥有眼光,大嫂的心胸宽不计较,相处起来舒坦。 夏晓兰选的时间巧,每天这时候邵光荣都要来看看,康伟受伤这么大个事儿,邵光荣还是等康伟转院回京城才知道,康伟在病床上躺着,也没耽误邵光荣骂人: “嫂子,他这是不拿我当兄弟!” 康伟给带回京城的分红,有一万块还了康伟,剩下的钱邵光荣准备留着自己花的,这下康伟受伤,邵光荣全给包了红包。康伟有没有钱是一回事,邵光荣出不出是另一回事。 邵光荣也怕把康伟给撞傻了,所以每天都来陪康伟说说话。 要不能咋办,康伟房间里放了个电视机,现在的电视台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有节目。 夏晓兰问邵光荣复习的咋样,邵光荣顿时就无精打采: “难,题是真难。” 嘴里发誓要当学霸,实际行动起来,发现学霸并不是那么好当的。邵光荣觉得高中的知识难,他真是特别佩服夏晓兰,不仅考上了华清大学,还能考全国第三的成绩,这是何等逆天? 夏晓兰都想叫邵光荣别勉强了,有的人适合念书,有的人适合干别的——至于她本人?她以前是没有选择的资格,上辈子那种情况,不努力念书她能干啥,早早辍学打工,从来没在夏晓兰的考虑中。 陈锡良奇怪夏晓兰为什么能抵御拍《红楼梦》的诱惑,对夏晓兰来说,那根本不是人生规划中的东西,有啥不能取舍的? 好好一个经典的电视剧,拍出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云翻雨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