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是有钱任性。 但这钱别管捐给谁,都是落在了华国的建设上,向导也不是汉奸,有钱的港商支援国家建设还不赶紧答应下来么。 这下子找学校,就更名正言顺了。 80年代,以私人名义给华清大学捐款的还很少,学校靠的是国家财政拨款,而且还是众多高校中,国家拨款第一序列位置的。可谁会嫌钱多?这种没什么要求的捐钱,也能解决学校的一部分难题,一些比较小众的课题是很难申请到经费的,搞课题的教授们申请不到足够的经费,情绪还得学校来安抚。 学校能怎么办? 校长也不能造钱! 有人捐款,当然是能接受的。 这又不是来华国搞间谍活动的外国人,是香港的商人,香港人也是华人,再过12年就要回归了,这钱华清大学要的毫无压力。 很快,接待杜兆辉的,就变成了校办的主任。 “像杜先生这样的爱国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啊!” 具体捐多少钱,是不是专款专项,杜兆辉还没有细谈。但根据透漏出来的信息,这是一笔上百万的私人捐款。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多少?一下子捐上百万,肯定是爱国的咯。 杜琤荣的普通话不好不差,带着港式普通话特有的口音,但能正常交流。 “是这样的,我来华清之前,受公司同事的请托,希望能顺便见一见他的女儿,去年考上华清大学,叫夏晓兰,老家是豫南省的。” 什么院系,夏大军根本搞不明白。 要不是在电视上看到,夏大军还不知道夏晓兰考上华清了呢。 不过这倒是好查,问问学生事务处的,查一查去年的录取名单,籍贯和姓名都知道,还能找不出一个学生吗? 很快,杜兆辉要查的资料就出来了。 “夏晓兰,1984年入学华清建筑系,豫南省安庆人……” “就这个了!” 夏大军就是豫南省安庆人,名字籍贯和性别都对的上,不用怕是重名的。 …… 夏晓兰刚刚下课,系里老师就找她。 她以为是说英语竞赛的事,这件事是最近比较重要的。 去了办公室却很意外: “您说,有港商找我?” 系主任挺重视这件事。 建筑系别的同学就算了,夏晓兰同学的问题就要慎重对待下。不是说系主任要拍马屁,是上次季雅的事儿没处理好,系主任觉得有点亏心。 夏晓兰身上的是非有点多,这也不是夏同学的错。 “这次是好事,港商是想给华清捐款。” 捐款和见她有什么关系? 夏晓兰扒拉了一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香港的一个都不认识——哦不,除了一个刘天全! 刘天全见她,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不是说刘天全现在失势了,没空去管之前的矛盾冲突?难道刘天全这是又起来了,想到曾经丢了面子,刻意来找麻烦?不晓得舅舅刘勇知不知道,没有手机的年代就是很麻烦,就算刘勇就在京城,夏晓兰也不可能马上联系上他确认情况。 但在学校里,就算是刘天全来找麻烦,夏晓兰也不怕的。 大学生的身份就是保护,夏晓兰不信刘天全敢在校园里做什么。 抱着这种心态,夏晓兰跟着系主任去校办。 她本来就刚刚下课,穿的很随意,没有刻意打扮过,好在衣服整洁,素着一张脸什么场合也不怵。系主任也不知道捐款的港商为什么要见夏晓兰,不放心就亲自跟着来看看。 办公室里杜兆辉等了好久。 查档案,查到了要去通知建筑系,系里面还要等夏晓兰下课,一层层的任务分派完成,想要快也不可能。 那港商见学生,总不能连课都不让学生上完吧? 华清的学风是很耿直的,来捐款他们欢迎,不过上百万的捐款,还不至于让所有人跪下来叫爸爸。校规要遵守,领导也有自己的风骨! 杜兆辉面前的茶杯都续了两回水,校办的领导谈兴很浓,和杜兆辉聊天。 探究一下港商为什么要来给华清捐款,也是领导的职责所在。杜兆辉哪有那么多为什么,他就是临时起意, 就是为了刷存在感,不仅是要给华清捐,以后还得给别的大学捐! 这人等的不耐烦,夏晓兰终于跟着系主任来了,系主任走前面,夏晓兰走后面。华清的办公室装修也不好,桌椅都是老式的,打扫的再干净也显得老旧,在杜大少爷看来是绝对的陋室。 什么文化氛围杜兆辉是不懂的,他就知道夏晓兰走进来,整个办公室一瞬间就亮堂了——蓬荜生辉,杜兆辉脑子里一下冒出来这个成语,以他的文化水平来说,这词用的恰不恰当根本管不了,已经是杜大少爷最好的发挥。 “杜同志,这位就是夏晓兰同学……” 夏晓兰? 夏大军的女儿夏晓兰长这样? 念什么大学,这他妈送去香港拍戏,一年片酬都是几百万! 615:你爸让我接你去香港(3更) 在杜兆辉面前的夏晓兰是什么样呢? 因为天气冷,夏晓兰穿着厚厚的鸭绒服,深色的羽绒服耐脏,她身上这件就是深蓝色的。这颜色在眼下的华国随处可见,好多工装都是这颜色,建筑工人穿这个颜色,国家干部也穿这个颜色,到处都是工农蓝色。 杜兆辉在鹏城见,在羊城见,到了京城依旧是这样。 他对这样沉闷的颜色,根本提不起一点兴趣。 但抬头一瞧见夏晓兰,杜兆辉就知道自己错了,深蓝色一点都不沉闷,得看穿在谁身上! 夏晓兰也没刻意打扮,头发图方便扎了个马尾,最近复习任务重再加上各种乱七八糟事打搅,夏晓兰的状态着实算不上多好,黑眼圈就那样明晃晃的挂着呢。 但她年轻啊! 也确实是老天爷赏饭吃,胶原蛋白饱满,皮肤白,五官也长得好。 杜兆辉眼神多么毒辣,夏晓兰穿着厚衣服,他还能看出衣服下火辣的身材。 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合适,现在就刚刚好,风流妩媚是本身的,不是化妆打扮堆出来的——不是什么书呆子,不是魁梧的女汉子,夏晓兰和杜兆辉想象中没有半点相像! 这怎么可能是夏大军的女儿? 夏大军那样的人,能生出这样的女儿? 校领导说这就是夏晓兰,杜兆辉还有点不相信: “夏晓兰?你爸是叫夏大军吧?” 夏晓兰一进门没瞧见刘天全,反而是个陌生的年轻人穿的很气派,整个办公室就他最符合“港商”的形象。当然,不是大腹便便的港商本人,是港商家的儿子。 夏晓兰对杜兆辉一点印象都没有,这种打扮骚包的男人,她见过一定会记得。 正狐疑呢,这“富商”张口就提夏大军,夏晓兰想挤个笑脸也不容易。 “你好,请问找我有什么事?” 这就承认夏大军是她爸。 夏晓兰不想承认,那有什么办法,血缘上夏大军就是她亲生父亲。就算她厌恶那个男人愚孝、家暴,不为老婆和女儿考虑,就算刘芬和夏大军都离婚了,对方的身份依然是她“父亲”。 就像莫名多了个前任叫王建华。 这些原主的社会关系,夏晓兰想置之不理却没办法彻底断绝干净。 这不,夏大军都失踪了快一年,冷不防的又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当着校领导的话,夏晓兰真的不想再讲一遍家里的事。 外人可能理解不了,觉得就算离婚,那也是夏大军和刘芬的事,怎么能影响到和女儿的关系? 却不知夏晓兰本身就换了芯子,也没有和夏大军培养出任何父女感情,这个人带给她的感知全是负面的,夏晓兰能真情实意的把刘芬当亲妈,把刘勇当舅舅——夏大军的话,还是太抱歉了,她办不到。 她语气里的疏离,杜兆辉岂会听不出来。 杜大少爷定了定神,决定和夏晓兰好好谈一谈。如果夏晓兰长得五大三粗,杜兆辉肯定公事公办传达下自己的想法就走,夏晓兰的样貌实在出乎杜兆辉的想象,本来有90分的美貌,因想象和现实的差距太大,也给硬生生扩大到了100分。如果要让杜兆辉给夏晓兰打分,先天美貌90分是没问题的,扣的10分是后天的打扮太不走心! 素颜90分的夏晓兰,值得杜大少爷耐心对待,对夏大军有消极抵抗的情绪不行,还怎么能去香港? “各位领导,我想和夏晓兰同学单独谈一谈,她爸有些话要让我带给她,你们看……” 别人的家事,还真不好听。 大白天的,也不怕杜兆辉有啥不轨举动。 那就谈呗,看在捐款的份上,还把办公室让给杜兆辉了。 “夏同学,下午还有课吧,谈完了早点回去上课!” 系主任走之前还说了句,也是帮着夏晓兰的。 杜兆辉把跟班都叫了出去,包括向导。和夏晓兰单独呆在一个小空间,杜大少爷还挺不自在,办公室没窗帘,外面也能瞧见屋里的情况,杜兆辉斟酌着开口: “是这样的,你父亲夏大军之前一直在替我工作,现在他受了伤,在香港治疗和修养,他希望见一见你。他受伤是因为工作,后续的治疗费你不用担心,我会全部承担,包括他以后的生计……此外,集团还有一些员工福利,可以让你去香港生活,替你办理香港身份。” 没见面之前,杜兆辉是信心满满的。 见面之后,他说这些“福利”时态度端正了不少。 因为夏晓兰长得太好看了,香港可能不承认内地大学的学历,香港人却能承认夏晓兰的美貌。长得这么祸水,想去香港生活,参加一下香港小姐选美就能出道。 电视台会抢着和夏晓兰签约,靠着这张脸,哪怕没有演戏的天赋,也能混个电视剧女主角当当。 拍完电视演电影,然后就是拍广告。 招一招手,有很多富豪愿意排队当入幕之宾。 杜兆辉脑子里都能替夏晓兰规划去香港的生活了,人家不必靠他,他自然说话要客气点。 任何年轻的雄性,在漂亮的女孩儿面前都会变得礼貌又谦逊,如果有粗鲁不堪的,不是同性恋,就是脑子进水了试图以特立独行引起注意。 杜大少爷认为自己足够谦逊有礼了,夏晓兰却皱眉: “对不起,我想你可能有什么误会,我和生父关系并不好,我不可能去香港见他,也没有将来去香港生活的打算,谢谢你的好意。” 夏晓兰连杜兆辉的来历都懒得问。 她和夏大军一点感情都没有,现在怎么可能去照顾夏大军? 总不能以前享受夏大军慈父之心的人是夏子毓,现在需要照顾了,就叫夏晓兰去吧!什么香港生活,香港的永居权,这些东西对夏晓兰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她十分认真补充: “其实他还有一个亲侄女也在京城,两人的感情比父女还深厚,要不你去问一问她?” 夏子毓也不见得会去。 香港身份吸引力再大,也抵不过王建华的份量吧?夏晓兰都理解不了,只能说夏子毓对王建华是真爱,补习班的麻烦都愿意替王建华挨处分。 616:彼此都出乎意料(4更) 什么侄女不侄女的,杜兆辉哪有那个耐心去见! 夏大军又没提过侄女,要的是夏晓兰去香港。这人有了好处想到自己亲生儿女是应该的,就算是杜琤荣,也没见他对侄子比亲儿子更好。 杜兆辉要赚内地的钱,他在审视内地,倒不是说看不起内地……实情如此,哪怕是最好的京城、沪市和羊城等地,和香港都还差着距离。 从内地去香港生活,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仅次于出国吧。 “你可能不太了解你爸的伤势——” “冒昧问一下,他是因为什么受伤的?” 提起夏大军就容易情绪不好,夏晓兰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懂礼貌的人,情绪上来了,她也顾不上是否礼貌,直接打断了年轻港商的话。 在她表达了不愿意后,对方也没有顾忌她的情绪,就此转身就走,夏晓兰也不用处处迁就对方。 要不是知道这年轻男人是来华清捐款的,夏晓兰想到学院那边,早就转身就走! 杜兆辉刚才想说,夏晓兰不了解夏大军的伤,也不了解他的来历,琤荣集团可不是什么小公司。 结果夏晓兰就把话给他打断了,还问了一个他没办法回避的问题。 “咳咳,其实他是跟在我身边当保镖的,这次也是为了保护我才受伤。” 当保镖? 夏大军的确有一身蛮力,这就不奇怪了。 能从豫南省一路混到了香港去,夏大军这也算挺励志的,从农民混到了阔少身边当跟班,还救了阔少,只要下半辈子不作死,过得都不会太差吧。 “既然是为了救你才受伤的,你出治疗费是应该的。但你要感动自己也好,做给别人看也罢,要报恩是你自己的事,不应该勉强别人的意愿,香港我不想去,希望你不要把这件事和捐献联系到一起……我和夏大军同志,只有生物学意义上的亲属关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我会支付赡养费,超出的部分恕我没办法给予。” 夏晓兰太出乎杜兆辉的意料了。 不仅是长相,还有她说话的条理分明、干脆果断,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她的智商,这是一个长得很软和,性格很刚硬的女孩儿。 她和杜兆辉以前交往的那些空有美貌的花瓶女星还不一样,那些女人好多都是中学毕业就入行养家,买买东西可以,杜兆辉从来不和她们交流正事。 夏晓兰不一样。 她一点也没掩饰和夏大军关系的恶劣生疏,直言不讳的告诉杜兆辉,她不会去香港! 杜兆辉听出来夏晓兰不是开玩笑,这女孩儿真没把什么香港身份瞧在眼里,她可能知道自己长得有多好看,长了一张这样的脸,很多东西都唾手可得。在内地可能还显不出特别优势,到香港那种名利场,这真是很好的一块敲门砖了。 杜兆辉不忍明珠蒙尘,真心劝了一句: “就算你不为了你爸爸去香港,我建议你也可以到香港闯一闯,如果你改变了主意,可以来找我。” 杜兆辉给夏晓兰留了一张名片。 大少爷也是有脾气的,夏晓兰长得再好看,杜兆辉还不至于当众发情。 这里是华清大学嘛,杜兆辉找回了自己的理智。 他是来捐钱的,来给将来琤荣集团内地发展铺路,夏晓兰不愿意去香港,杜兆辉总不可能将她绑架过去! 夏晓兰本来想把名片丢掉,低头一看写着“琤荣集团杜兆辉”。 琤荣集团,要不要这么巧? “你是香港杜家的人。” 杜兆辉也没想到夏晓兰听过琤荣集团,因为消息的蔽塞,香港有什么公司内地人很少知道。 知道琤荣集团就好办了,杜兆辉还想问夏晓兰是不是后悔了,却见夏晓兰拿着名片走出了办公室。 向导走进来,校领导也走进来。 “杜同志和夏晓兰同学谈的如何?” “哦,不错,我只是帮忙带话而已,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对了,我想向华清大学捐300万华币,不知道需要什么手续?” 300万,不是个小数目。 对杜兆辉来说,是买一辆车的钱。 校办的主任忍下激动,“手续倒是好办,不知道杜同志这笔捐钱,有没有指定用途?” 杜兆辉在华清有认识的人,刚才的夏晓兰同学就是,万一杜兆辉想定向捐给建筑系呢,肯定要问清楚。 杜兆辉开始想修一栋楼,300万修个楼嘛扣扣索索的,被夏晓兰怼了一番,杜兆辉改变了主意: “奖学金,我想以琤荣集团的名义,在华清设立一个奖学金基金可以吗?” 奖学金? 学校本身也会给学生发奖学金。 300万存银行,定期的利息是8.28%,算下来一年光是利息钱就有24万。 24万多管用呢,84届的本科新生总人数不够2200人,就以2200人来算,24万的利息就够给每个大一学生一年发109元的“奖学金”,当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拿奖学金。把人数推广到全校,杜兆辉捐了300万华币,能覆盖到整个华清的学生。 不知道基金是怎么运作的,校办的主任这下子不能做主了,必须得交给更大的校领导处理。 …… 夏晓兰不是后悔没同意杜兆辉去香港的条件。 接到名片她才知道,杜兆辉就是琤荣集团的人。 刘天全也是琤荣集团的人,杜兆辉姓杜,结合年纪,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就是潘三说的,杜琤荣的大儿子! 那个亲妈死了,一个人能扛住杜琤荣几房小老婆围攻的杜大少爷? 潘三哥说杜琤荣最宠这个大儿子,杜兆辉有多厉害夏晓兰第一次见面没瞧出来,但是夏大军贴上了杜兆辉,夏晓兰倒真是意外了……杜家,可是半黑半白的。 和夏晓兰、刘勇有矛盾的是刘天全,按理说刘天全和杜兆辉天然不对付,敌人的敌人该是朋友才对。 不过她和这位杜大少爷,因为夏大军杵在那里,想当朋友也难——当然,她和集团小开本来也没有当朋友的条件,她的全部身家加起来,可能还不够杜兆辉一个月花掉的生活费。 夏晓兰把名片捏成团,本来想扔掉的,还是捏着鼻子收了起来。 617:300万捐款大讨论(加38) 香港的琤荣集团要捐300万华币给华清大学,设立“琤荣奖学金”。 这一消息,引起了学生们的私下里议论。 因为这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切身利益的,不爱金钱,不代表能名正言顺多拿钱时,有人会拒绝啊! 这不是助学补助,只有家庭贫困学习好的可以申请,奖学金是看成绩的。好吧,最多再加一个操行分,加起来综合评定。 和家庭是否贫困无关,只要成绩达标,就能拿奖学金。 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是一份荣耀。 对原本就要领助学补助的学生,能靠自己的努力多拿一份奖学金,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据说,奖学金发放的数额也比较大。 可能比得上一年的助学金。 那是最高档的助学金,还是最低档的? 高档的就是200多块,低档的也是60元,真不是一笔小钱啊。 “这些香港的公司也太有钱了!” “300万华币,说捐就捐了。” “等我们大学毕业,一个月拿的工资才几十块,然后评职称慢慢加薪,要用多少年才能攒够300万?” “就算一个月挣200元,也要花1250年。” “你的算法是错的,300万存在银行里一年都是20多万的利息吧,我妈拿钱去存定期,一年是8.28%的利息。” 200元的月工资绝对是高算的,没有人起薪能拿到200元,哪怕是华清毕业生。 讨论的众人瞬间没了激情。 这种财富,她们要赚1000多年才能积攒,一个人能工作的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十年! 原本是感叹香港公司的大方,讨论到后来却变了味道。 夏晓兰瞧着士气低落,忍不住插嘴: “你们想的太悲观了,我们的工资不可能一直是几十块,甚至局限在几百块,华国在改革开放,也许要不了多少年,经济水平就能追上香港!今天是香港的公司捐300万给华清,以后可能是我们捐3000万给母校,一切皆有可能!” 200块的月工资,就是307寝室众人想象的极限,可307寝室这一批华清80年代的毕业生,学的还是建筑和土木工程,如果每个人都从事自己的专业工作,不用等30年,到了千禧年左右,都会活得很滋润了。 300万,仅靠工资就有人能实现。 更别说和夏晓兰同寝室的女孩儿,将来或许还有下海经商的。 夏晓兰是以超前的眼光才看待每个人的未来,她说捐献3000万给母校,把307寝室的其他人震的头皮发麻。 每个人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 杨永红清了清嗓子: “我们不能拿工资去和香港公司比,我们是个体,是社会主义建设中小螺丝钉,工资够用就行,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你们还嫌弃每个月200元的工资少?我将来要是能一个月拿100元,把我们全家养活都没问题!” 拿大学生的工资去比香港公司的捐款,那再看看土里刨食的农民,当大学生可就太幸福了。 国家分配工作,按月领工资,分房子,医疗免费,干部身份,这些种种加起来,是稳定,是幸福感,的确不是简单的工资多少能比拟的。 夏晓兰的安慰,大家听着是很爽,可太不符合实际。 还是老大杨永红务实啊,说的是她们每个人都能期待的未来。 “不过晓兰,我听说港商来捐款的那一天,你去见过?” 夏晓兰是认识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现在连港商都认识了?还不是普通的港商,还是一次性捐了300万的港商! 夏晓兰不知道该不该说实话,但也不能完全说假话。 既然苏静问出口,就证明有人瞧见了她去见杜兆辉,说假话被揭穿很尴尬。她也知道室友们一直是站在她这边的,稍微解释两句也没关系,有的事越是遮遮掩掩,闹出来时越难堪啊! “是去见过,他说我爸在香港工作,问我想不想去香港。你们也知道,我父母离异,我和所有父系亲属的关系都不太好,也包括我生父。再说我也没有去香港的打算,在办公室里就拒绝了港商的好意。” 去香港! 晓兰还拒绝了! 苏静眨着眼睛好想问清楚,夏晓兰却打住不说了。 这丫头哪里是什么农村家庭,就算户口之前是农村的,家庭情况也绝对不是啊,亲妈开着服装店,亲爸在香港工作,经济上宽裕,体面也不缺。 夏晓兰不知道苏静的想法,307寝室都保证不把这件事往外说。 夏晓兰其实已经去见过舅舅刘勇,夏大军成了杜兆辉的保镖,刘勇是一无所知。刘勇听到这消息,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他一个小包工头,和琤荣集团的大少爷是不会有啥交集,但想到夏大军那种人都能有出息,刘勇能高兴才有鬼呢。 刘勇不是嫉妒夏大军。 给阔少当保镖有啥值得嫉妒的! 刘勇是觉得夏大军既然当时消失,对他妹和外甥女来说都是最好的,大家各自生活,相互也别打搅。 现在夏大军别管是受伤了还是发达了,让人把晓兰接去香港是啥意思?! 当初自己不要的闺女,夏家人不稀罕,他刘勇稀罕。 如今又要反悔,要和晓兰讲啥父女情……有个屁的情谊,有父女情,晓兰撞了柱子躺床上的时候,夏大军在哪里? 被嚼舌头的时候,夏大军在哪里。 晓兰和他妹阿芬被夏家不容,夏大军要是个男人,就带着老婆女儿搬出夏家,国家都分田到户了,有田种肯卖力气还能饿死不成! 刘勇就是瞧不上夏大军,以前瞧不上,现在更是厌烦。 这人还没完没了是吧,仗着现在跟在杜大少身边,开始想干啥就干啥了? 他可真敢想啊,接晓兰去香港,晓兰怎么会同意! 刘勇觉得,他和夏大军早晚是避不开的。 ‘远辉’主要的生意在鹏城,琤荣集团也在鹏城投资,从前是没交集,现在知道了情况,还能躲着不见夏大军么。 呸,没脸的也该是夏大军,他有啥不敢见的。 刘勇把烟头仍在地上踩灭,对身边的龚洋说道:“今年过年也辛苦点,我们多接几个工程,你把效果图画好,过完年早点开工!” 远辉是干不过琤荣集团,可夏大军也就是保镖,刘勇还不信邪,他自己搞出一番事业,还干不过夏大军不成! 618:后悔拒绝不?(1更) 300万捐款,设立琤荣奖学金,这事儿和单纯给300万还不同。 学校方面也是经过讨论,这奖学金拿了不会对学生有要求吧?要是把华清的学生都挖去香港工作,国家培养的人才外流,为了300万就得不偿失。就像杨永红说的那样,学生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螺丝钉,拿的工资不高,创造的价值大。 任何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产生的利益都可能大于300万,谁知道学生里会出现什么样的人物。 推动社会进步的大螺丝钉被挖走了,是多么惨痛的损失啊! 虽说香港还有12年就回国,也是华国的领土,那里已经够发达了,还是先搂紧人才先发展神州大地吧。 没有要求就行,那华清大学就能接这个钱。 杜兆辉这一招简直是神来之笔,远在香港的杜琤荣本人听了亦十分高兴。 谁说改革开放不好的? 要没有改革开放,香港和内地不会交流这么畅快。 换十年前杜家这样的想给华清捐钱?呵呵,就杜琤荣这样的,底子就不清白,肯定是政府严密防范的对象!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有香港首富捐钱建大学在前,港商给华清大学捐款搞了奖学金基金也不算敏感事。杜家也不是没在香港做过慈善,但在内地这样搞,杜琤荣的心情还是有点激动——香港大半都是内地人迁过去的,哪有那么多原住民,杜琤荣也是。 混黑出身,在香港也算成了人上人,走出去是风光,到底不算荣归故里。 杜兆辉随性的想法,被杜琤荣这个枭雄称赞: “300万太少了,小家子气,再多加200万,凑成500万。” 500万以华国现在的工资算,一个人不知道要赚多少年。但对杜家来说,真的是少买一辆豪车的价钱。要让杜琤荣捐一千万也行,他是想着这点子不错,今年捐500万给华清,明年捐500万给京大,内地有这么多大学,杜家并不着急,存在感可以慢慢刷的。 捐款的数额又增加到500万。 新闻媒体不用通知,自己就来了,华清大学搞了个捐赠仪式,杜兆辉人模狗样的上台把仪式搞完,还和校长握手,混了一张大合影。 高教司也有领导出席,恰巧就是王副司长。 记者们围堵着,夏晓兰被307寝室的人拖来看热闹,她也是第一次见到王广平。一介绍是姓王的司长,还和王建华有点像,夏晓兰马上知道这人是谁了! 意气风发算不上,也不是大腹便便的那种领导,可能下放时吃了不少苦,王广平看起来干瘦干瘦的,样子也比实际年龄大,精神倒是很好。 看样子,王司长很喜欢出席这种场合,还和杜兆辉聊了一会儿。 夏晓兰心里有说不出的诡异,就像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出手干涉陈锡良的命运,冥冥之中,命运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一切。杜兆辉来找她,她说夏大军的事儿去找夏子毓。 杜少爷肯定不能听她的安排,可今天,杜兆辉就和王广平见面了。 王广平又是夏子毓未来公公。 见面的理由居然一点都不牵强,高教司关心高校发展,华清成立私人奖学金基金,高教司的领导出席不是应该的么! 所以这俩人就凑到了一起。 夏晓兰表情有点古怪,杜兆辉在台上也瞧见了她。 台子下黑压压的人群,有记者,有师生,乱七八糟的一堆人。就这么多人群里,杜兆辉也能一眼瞧见夏晓兰,这丫头真他妈漂亮! 小脸蛋生的美,腰细胸大还腿长,皮肤赛雪一样白。 眼睛看人时,好像随时汪着一团春水,喜怒嗔笑都是在撩拨人。 这种妖精,天然的风韵,模仿不来,也后天装扮不成。好不容易现世,就该被人捧着,住大豪宅,出入有豪车相送,不是真丝的衣服都怕挂坏她的皮肤,戴珠宝,拎名牌手包,十指不沾阳春水算什么,那双脚都不该去有灰尘的地方。 呆在内地的确很浪费。 更浪费的是,长得这样尤物,性格却很强硬。 杜兆辉嘴里嗯嗯啊啊的敷衍着和他说话的王司长,心想,夏晓兰瞧见这捐献仪式,有没有后悔之前的决定? 留在内地有什么好,听说内地大学生毕业后一个月工资几十元。 在香港的茶餐厅打零工,一个月还能赚几百港元呢。 “杜同志?” 王广平觉得这人有点走神。 港商阔少嘛,难免有点目中无人,竟在和他谈话时走神! 王广平心中不喜欢,杜兆辉把视线收回: “王司长的意思我明白,想要教育部牵头,将这个奖学金形成规模化嘛……实不相瞒,我们集团也的确有这样的计划,但稍后要捐献哪所大学,捐献多少钱,集团会开会讨论,现在无法给您答复。” 这个王司长凑上来,开口就要说高教司牵头。 杜兆辉对内地的风气略有耳闻,这不是上来揽功劳吗? 由高教司牵头,就是由这位王司长牵头吧,搞得琤荣集团给大学捐款,都是因为王司长的缘故! 抢功劳杜兆辉不怕,他是个很现实的人,当面能亲亲热热叫杜琤荣“爹地”,背后骂老不死的。王广平一个高教司的副司长,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吗? 如果能替杜兆辉打通关节,杜大少自然会捧着王司长。 又没拿出实力,上来就说要牵头组织捐款,妈的,钱不是从王司长兜里掏出来的,就能随便开口是吧?! 虽然几百万是杜家买辆车的钱,那也要看花的值不值,给王司长打造政绩这种事没见到好处前,杜兆辉是不可能松口的。 王广平忍着杜少爷蹩脚的普通话,两人说了半天,一句都没说到点子上。 上次搞砸了补习班,王广平的确需要一个比较亮眼的政绩,他就盯上看起来人傻钱多的杜少爷了。杜兆辉语气中有敷衍,以为他听不出来? 瞧不起他是高教司的副司长么,王广平忍着恼意。 “杜同志,你对内地的情况可能不太了解,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组织有纪律,就算是港商,也要遵从内地的法律法规……与高教司合作,对彼此都有益,希望你好好考虑下。” 副司长就帮不上什么忙? 杜少爷真是看扁了他,王广平帮不帮忙另说,要想给杜兆辉添麻烦总是行的。 高教司要是不点头,今天这个捐献仪式都能不作数,琤荣集团以后还想捐款?也要看有没有高校敢要! 619:贷20万给你够不够(2更) 杜兆辉和王司长没说到一块儿去。 杜大少爷对华国的国情了解的还不够透彻,汤宏恩根本不是刁难他,而是原则性比较强。 真的有人要刁难他了,他才会发现那些招数很恶心。 香港是有钱人说了算,内地是领导说了算。杜大少爷觉得一个教育部高教司的副司长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毕竟琤荣集团捐款是为了刷名声,又不是真的要发展内地教育,和高教司有什么牵扯呢? 但高教司能干涉高校啊! 华清大学是副部级单位,正厅级的架构。 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按副部级干部任用的,常务副书记和常务副校长是正厅级干部,副书记和副校长是副厅级干部。 王广平的职务,按级别来说和华清的副校长相当。 但高教司这个部门不简单,它承担的事高等教育教学的宏观管理工作……这个范围就比较广了,如果高教司愿意的话,就算是华清大学,也能哪里都插一杠子。 王广平的权利要比杜少爷想的大,杜兆辉不给面子,可是狠狠得罪了王广平。 偏偏杜少爷不当回事,看在不菲的薪酬上,向导倒是提醒了杜兆辉两句。杜兆辉想了想,怎么也轮不到教育部帮忙,和集团的业务是丝毫不沾边的,他也就没放在心上。 杜兆辉等啊等,夏晓兰愣是没有找上门来说自己后悔了。 这是放不下自尊心? 华清学生的自尊心有那么骄傲吗,要是成绩好点,还不是要从琤荣集团设立的奖学金里领钱! 奖学金再高,一年给个几百块顶天了。 要按照杜兆辉的想法,一年几百块元够干什么!但华清那边的意思,不可能每年都有多少利息,都拿出来发掉吧,既然要做成一个长久存在的基金,有越多的人受惠越好。 500万存银行,一年的利息是41.4万! 这一笔钱,要用来发奖学金,把学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算上,挑出1000人发钱,一个人都有400多。 事实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能拿奖,既然是奖学金,那就该让学生们更努力,随随便便就能拿到,怎么激励大家学习更发奋? 所以,学校给搞出了几次档次,就像生活补助一样。 一年评一次,一等奖学金是500元。 杜兆辉觉得几百块还不够他请女朋友到酒店吃一顿,但在85年的内地,任何一个学生能在在校期间一年能拿500元奖学金,不仅对学生本人,对学生的家庭都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个钱还拿的名正言顺,是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还在念大学就能在经济上反哺家庭,对家境贫寒的学生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 不管杜兆辉的目的是什么,杜家在香港究竟是做什么生意,夏晓兰都觉得琤荣集团捐款设立奖学金的事是对的,是值得称赞的。 钱本身没有错,杜家的钱是不是沾了血,那得让香港的司法系统去评判。 他们要是在内地犯法,则由内地去管! 杜家把钱捐赠在教育上的做法没错,夏晓兰不会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杜家,哪怕他们捐小钱是为了图大利……享受实惠的还是学生,这有啥不好的,总比杜家把钱拿去腐蚀朴实本分的干部领导强吧? 琤荣集团估计是从汤宏恩身上吃到教训了,发现国内的大部分干部原则性很强,改了招数捐赠教育资金。 夏晓兰和杜兆辉有了接触,因为夏大军的缘故,两人的接触肯定不止这么一次。 她肯定要分析下杜兆辉这个人。 标准的富家子弟,富家子弟,看人时眼神不老实。 轻浮之下,是深沉的心机。 杜兆辉才二十几岁吧? 琤荣集团的小开,一点都不简单。 这种人的警惕心应该是很强的,夏大军能被这人信任,也是走了狗屎运。 机遇这事儿真的说不准,夏大军要是呆在大河村,后半生可以预料,可能再讨个老婆,继续被夏家人指使的团团转,为夏家人贡献一切! 夏大军从医院失踪,离开了大河村,这不是机遇来了么。 也不知道夏大军经历了什么,才抓住机遇成了杜兆辉的保镖。不要说夏大军攀上了集团小开,就算夏大军自己成为富豪,夏晓兰也和这人说不到一块儿去。 她既不会照顾他,也不会贪图对方的富贵,杜兆辉以为看了捐赠仪式夏晓兰会后悔,会主动去找他,杜大少爷注定要失望了! 杜大少爷浑身的光环,都是琤荣集团的钱给堆出来的。 夏晓兰的生活里要装下那么多事,周诚都是费了老大力气才挤进去的,杜兆辉这样轻浮的,夏晓兰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总之,她看杜兆辉,是想的两个人的阵营,是想这个人以后会不会给她带来麻烦,其他的情绪半点没有。 非要说有什么,那必然是敬而远之。 夏晓兰再次感慨自己还不够强。 但这种事她也急不来,从83年到85年1月,这才一年多的时间,赤手空拳的混到现在这样,夏晓兰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却也知道再快是没办法的。季家的地位,人家是积攒了几十年的。杜家的财富也同样,现在的底蕴是从前流下的汗水,夏晓兰还不愿意捞偏门,想老老实实做生意,想要快也快不起来。 话是这样说,杜兆辉的出现,到底又给夏晓兰拧紧了发条。 她终于抽出时间,去找伍行长谈贷款的事。 优质客户贷款,伍行长是很欢迎的。 优质客户不是看能不能及时还上钱,而是能不能解决伍行长的烦恼。 夏晓兰拿什刹海的房子和即将开张的店作抵押,希望能贷款,伍行长都没怕她还不起: “20万够不够?” 房子和店,加起来值不了20万,店又不是夏晓兰的,夏晓兰要是还不起钱,银行就多了一笔坏账。 但伍行长不在乎啊,银行的坏账又不缺这一笔,那些效益不好的单位,都要等着银行放款发工资,明知道单位还不起钱,银行还不是要因为各种原因发放贷款。 夏晓兰也没想到伍行长如此耿直。 20万,她其实可以一口气开3家店的。 人手跟得上吗? 夏晓兰听到那利息,就没考虑人手够不够的问题。 “……那我再买2万国债券,支援国家建设!” 620:周诚,你有话要说吗? 伍行长心情舒畅。 和夏晓兰打交道就是痛快,多伶俐的一个小姑娘,话都不用说透了,夏晓兰就知道要有回报。 伍行长一点也不心虚,他又不是给自己谋福利,贷款也没收过回扣,让人买国债券也是一心为完成任务。国债券说到底还是为了支援国家建设,伍行长没拿一分钱好处,有啥好心虚的。 至于贷款给夏晓兰……呵呵,夏晓兰能还上贷款的可能性,要伍行长说比那些只剩一口气吊着的厂子强。 伍行长也搞不懂,改革开放才几年呢,以前的厂子就不行了,连发工资都等着银行贷款。 这贷款,夏晓兰还不起,她还有那么多有钱的亲戚朋友,伍行长心里是不慌的。 夏晓兰不知道伍行长的想法,贷20万,她的资金就充裕了。 买2万的国债券不算啥,国债券是能兑换的,不过是要等几年。夏晓兰就当是存了利息极低的定期理财了,这钱她能在京城多开一家店。 一只羊和两只羊有什么差别。 第一家店选西单,第二家店夏晓兰准备选秀水街。 秀水街是80年才有的,街道的年龄小,满打满算现在才5年时间,那里是使馆和外交公寓,住户零零散散的,商铺也零零散散,远没有眼下的西单热闹。 “那地方开店,能赚钱吗?” 伍行长不是多管闲事,他总算开始稍微担心起还没有贷出去的20万。 夏晓兰能拿到手是18万,还有2万是买了国债券的,但她要还的仍然是20万的本金和利息。 “应该能,选址这种事还得看运气。” 夏晓兰说的神神秘秘的,伍行长十分无语。 其实夏晓兰是知道秀水街要不了两年就会翻身,那里会成为中外游客到京城必去的一个“景点”,和长城、天安门一样,到了京城不去秀水街逛逛,和秀水街坑人不
相关推荐: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捉鬼大师
蔡姬传
突然暧昧到太后
差生(H)
鉴昭行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