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个说法? 夏晓兰有点走神。 “小六,你这是睡眠严重不足啊,瞧你的黑眼圈!” 苏静说这话,自己也在打着哈欠。 夏晓兰往脸上拍了些冷水,人一下子就精神不少。 “你们不都是?昨晚谁打着手电还在看书,也不怕把眼睛熬坏!” 一根无形的鞭子,在抽打着307寝室的年轻女孩儿们,或者说抽打着80年代的所有有志青年。荒废光阴是让人不齿的,有志青年们都在忙着提升自己,也不仅是307寝室的人在努力,整个华清,还有华清以外的很多人,谁不努力? 有个作家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夏晓兰是很认可的,特别是80年代,人们只要够努力,就会有收获,就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没有电脑游戏腐蚀着大学生的意志,别管男生还是女生,能去的地方就是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和操场。各种社团和文艺活动都是健康积极的,讨论着诗和远方,怀揣着梦想。 社会风气也好,好像也没有后世那么多抑郁症患者。 处在这种大环境下,夏晓兰想不努力都说不过去,就连京城的空气都是让人舒服的,春天有点风沙根本不算个事儿,冬天的早上只有白雾,没有霾啊! 夏晓兰自个儿想着都要发笑,苏静和周丽敏偷偷用眼神交流,晓兰同学是挺不正常,英语竞赛的压力一定很大! “小六,注意身体啊。” “对对对,不要这么拼……” 夏晓兰莫名其妙,“大家不都这么拼?” 才没有呢,大家可没有一会儿犯愁一会儿傻笑的。 不知道这是不是恋爱人士的通病,307寝室除了夏晓兰,剩下的7个全是单身汪,她们对处对象这事儿很好奇,就是不敢轻易尝试。 示好的男同学肯定有,大一新生还是青瓜蛋子,高年级的师兄们脸皮比较厚,在华清这种男多女少的地方,高年级对低年级下手实在太正常。 有个大三的师兄,追寝室的说话温柔的陈依一追的很厉害。 人家师兄说了,不喜欢咋咋呼呼大嗓门的,就喜欢陈依一这样温柔的。温柔的女孩儿咋一看没有外向的女孩子惹眼,却是一股清泉,越相处越吸引人。 陈依一自然没同意,但这事儿还是成为307寝室紧张气氛下的唯一调剂品。 压力大啊,不开开玩笑,寝室的气氛实在太凝重了。 夏晓兰比她们更累,因为操心的事情多。汤宏恩说她不是纯粹的学生思维,夏晓兰承认,她也做不到像苏静她们那样的专注。 想要比别人更优秀,想比别人过得更好,想把那些瞧不起她的人踩在脚下,夏晓兰面前是一座瞧不见的峰顶的高山,生命不止,奋斗不止! 这不,刘勇带着龚洋来京城了。 两间店都和夏晓兰有关系,刘勇肯定把这俩店铺的装修放在首要位置。 龚洋同学都成‘远辉’的设计师了,他不来谁来? 室内装修这活儿干着挺有成就感,这块市场还是空白的,龚洋随便怎么弄,客户没有说不喜欢的,得到的赞美多,干活儿当然有劲!更何况刘勇给钱够大方,一套设计就一份设计费,龚洋听说有工程,自己就很激动。 夏晓兰和舅舅之前在鹏城见过,她还是挺想刘勇的。 刘勇很操劳,当了小老板依然瘦,来给夏晓兰装铺子,刘勇无所谓老板派头,穿着十分随便。 夏晓兰把地址告诉刘勇,还有两间店铺的钥匙,刘勇带着龚洋就自己去量好了尺寸。他们干的工程多了,这一套流程配合的很默契。 夏晓兰把抽空画的草图给龚洋看,细节还是要龚洋去完善。 龚洋啧啧称奇: “这装出来的效果,会像《蒂凡尼的早餐》里让女主角流连向往的珠宝店。” “和Tiffany的橱窗效果差远了,那是奢侈的代名词……不过你说的也不算错,我想要的就是那样的效果,路过店外的女顾客,看着店里的时髦衣服,会驻足观赏。” 《蒂凡尼的早餐》是1961年拍摄的电影了,在华国肯定是没有公开放映,像龚洋这样的艺术生,偷偷看几部这样的电影很正常。艺术本来就有共同性,电影更是视觉盛宴,和美学密切相关。 装修的预算只有几万华币,又不是几万美元,夏晓兰知道装不出Tiffany门店的那种奢侈感,她也不需要搞得那么高档,只要模仿那种感觉,让人驻足停留就行。 Tiffany是连电影女主霍利那样的高级交际花都只能隔着橱窗向往的。 ‘Luna’的品牌定位是做华国的中高档女装,它要有高级感,却不能吓得那些女顾客不敢往里面走,几万的装修预算刚刚好,真想去按奢侈品门店的标准装修,几万美元都不够夏晓兰花的。 效果图是龚洋的工作,刘勇只管给报价: “两个月,一定能装完,两家店同时开工。现在咱甥舅俩的公事谈完了,我要和你谈一下私事,商都的店可以交给你舅妈,你要想让我和你舅妈收的安心,我提出的解决办法,你也得同意。你说商都的服装店值多少钱?花20万都有人买吧,现在你要20万的现金舅舅是拿不出来,今年冬天服装店的分红,你舅妈那一份你先拿着!” 分成也有好几万,不够的地方,刘勇会从别的地方补。 609:或许能开2000家店(1更) 把年底的分红全拿走? 离过年还有40天,蓝凤凰起码要开业到腊月二十几,也就是还有一个月。 过年前添置一件新衣服,是很多人的想法。 现在又不像以前那样要布票,平时舍不得穿的,买一件新衣服过年并不过分,年前这一个月,也是销售的小高峰。 对冬装来说,这就是最后的高光时刻,春节一过,纵然天气同样寒冷,挂在店里的棉袄和鸭绒服都罕有人问津。 低价促销成为清库存的手段,幸好‘蓝凤凰’的生意足够好,进货的量也在控制中,平时搞各种买就送的优惠活动,价格却是十分坚挺的,“只在季末打折”已经对顾客形成了固定印象。 今年蓝凤凰主攻冬装,男款的羊毛大衣大爆,女款的中长鸭绒服和棉衣也受欢迎,就按现在店里的销售额,年底的分红会比任何一次都多。 刘勇让夏晓兰把年底分红都拿走,夏晓兰一下子就拒绝: “那店里进货还怎么周转?舅妈忙了一年,到年底了没分红……” “咋没有,之前分红的不算钱?让你拿着就拿着,这是应该的。” 之前也分红过,特别是夏装那两三个月分的钱不少,不过刘勇在鹏城那边搞装修要的本钱大,李凤梅在服装店的分红全给了刘勇,这才是刘勇家除了在京城买一套房,没见到什么现钱的原因。 商都的服装店要周转刘勇也不怕,到了年底,他在鹏城的好些活儿都在结款。 反而是夏晓兰这边,华清开学后就在收心念书,没什么赚外快的机会,手里之前赚的钱还买了四合院,现在要在京城开店,应该比较紧张吧? 刘勇一定要给,夏晓兰也就答应下来。手里的钱加上全拿走服装店的冬装分红,也能凑个10来万,开新店一点问题都没有。 和龚洋确定了装修效果图,这事儿夏晓兰就不用管了,交给刘勇装修再放心不过。 刘勇熟练的工人来京城,又在京城当地找了些人,把“Luna”和夏晓兰要开的新店同时开工。夏晓兰的新店刘勇肯定不赚钱,他给夏晓兰搞报价是唬人的,其实结账时候他也没打算收钱。“Luna”的装修就是公司的正经业务,熟人有优惠,生意就是生意,不能单单都不赚钱吧! 把“Luna”的装修效果图弄出来,还要给陈锡良看,羊城那边也要风格统一,能百分百复制就更好,以后所有的门店都要这样装,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 陈锡良在这方面不是专业的,他完全听专业人士的。 装修报价也不用说,他去找其他人装,能不能达到效果不说,装出来只会更贵。 至于说‘远辉’靠这装修赚钱,那不是应该的么! 人情归人情,生意是生意,陈锡良和夏晓兰合伙过这么多次,他也没说‘蓝凤凰’批发衣服的时候只收出厂价呢,给出的熟人优惠是允许同季度换货。 所以远辉在装修里赚钱,陈锡良完全能理解,刘勇接下这单也挺高兴,别看在京城和羊城两地跑,一点都不麻烦,“Luna”要是发展的好以后开分店,装修肯定还找刘勇,这是个长远的买卖。 夏晓兰说现在是2家店,发展成20家店肯定没问题,200家要努努力,2000家么要看运气。 刘勇对夏晓兰说的话一向很相信,听到20家还能信……2000家?哪会有那么多人买衣服! 华国有名的休闲品牌,巅峰时期曾做到5000家门店,“Luna”要做到2000家还是有可能的,在服装制衣这块儿,陈锡良这人的天赋点很高,上一世没有夏晓兰的参与,陈老板都能身家上亿,这辈子两人加一块儿能走多远,夏晓兰还挺期待。 当然,蝴蝶的翅膀扇动,肯定会引来连锁的变化。 现在华国的自由服装品牌是一片荒地,后世有名的休闲运动品牌,基本都是90年代才创立,“Luna”提前了几年,固然是占领市场空白,也是垦荒。 垦荒都是很辛苦的,85年的消费者们,是否会愿意接受服装品牌? 他们的收入水平,能不能支撑着他们去追求品牌? 在80年代的华国搞高档成衣肯定要完蛋,夏晓兰也没想过要打造奢侈品,她和陈锡良都把“Luna”定位成中档成衣。比地摊货贵,比百货商场的货便宜,款式要更新颖多变。 以后能不能做到2000家说不好,200家夏晓兰还是有信心的。 …… 香港,玛丽医院。 夏大军从羊城到香港,接受了第二次手术。 杜兆辉也真舍得花钱,主刀的医生是从英国请来的专家,砸进去不少钱,才把夏大军从必然会瘫痪的结果,挽救成了50%重新站立的希望。 瘫痪和痊愈的几率各占一半。 夏大军再傻也意识到不对劲,要是受伤不严重,大少爷咋会把他送回香港第二次手术? 但英国专家叽里呱啦说外语,夏大军一句都听不懂,医院的医护人员得了吩咐不会随意泄露他的病情,夏大军也打听不到更多的消息。 玛丽医院虽然是香港的公立医院,服务和医疗条件都不错,夏大军享受的待遇,普通的香港居民还享受不到,特别是英国专家主刀这事儿……夏大军两次因为杜大少爷受伤,一次比一次飞黄腾达,人的命运真是奇妙。 反正,夏大军受的伤都很值得,一个人脑子不够聪明,也没啥背景,还想出头不就是要靠运气么。机遇来了,还得流血流汗抓住。 杜兆辉是千金买骨,跟在他身边的人,谁能陪他出生入死,谁就能上位! 活着的能加薪,死了的也惠及家人,杜兆辉用的这一套流行了上千年经久不衰,就证明这方法有用。一个保镖能享受这样的待遇,杜琤荣也不会反对,杜琤荣反而会觉得儿子做得好。 杜兆辉此时就在杜琤荣书房,他刻意回港,就是要和杜琤荣谈集团的走私业务。哪知在路上遇袭,杜兆辉改变了想法: “我觉得刘家舅舅还是很有能力的,现在让他配合我的工作挺委屈,不如给他更重要的职务……爸,我建议把集团的相关业务都交给刘舅舅管!” 610:给杜家养只替罪养(2更) “你说说自己的想法。” 杜琤荣还以为大儿子是回港告状的。 羊城机场路上遇袭这件事,要按杜琤荣猜测,还是刘天全的嫌疑最大。 近水楼台先得月,刘天全有得天独厚的作案条件。 刘天全要是把杜兆辉给弄死了,杜琤荣肯定大怒,一个外姓人,他才不管是不是便宜大舅子,一定会吧刘天全剁成肉沫扔去公海喂鱼! 也会冷落刘可盈,没有刘可盈的示意,刘天全胆子没有这么大。 但让杜琤荣做更多的事替杜兆辉报仇也不太可能,刘可盈生的也是杜家的孩子,杜琤荣最疼大儿子,是觉得杜兆辉像他……不争气被人搞死了还像什么,那是杜兆辉没本事! 既然没死,杜兆辉来告状,杜琤荣不会管。 没想到杜兆辉开口不是说刘天全的不对,反而说刘天全现在发挥不出所有的本事,要把集团的走私业务都交给刘天全去管? “我在鹏城呆了一段时间,那里现在还不能和香港比,但建设速度真的太快了。内地人现在还很穷,一个月工资几十元,但他们能一辈子受穷?就算穷也没关系,人口基数够大,总消费力值得期待,” 香港就是个弹丸之地,总面积这么大,只能塞下几百万的人口。 经济发达是因为它是自由港! 84年12月19日,经历了22轮谈判后,《华英联合声明》在华国首都签署,确定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间。从两国开始谈判到正式签署,一些香港人对内地在13年后接管香港的事比较抗拒,意识形态不同,怕被内地清算。 此时,联合声明刚刚签署半个月,已经有一些人在计划离港。 杜兆辉知道他爸不想离开香港,杜琤荣在香港发家,集团的生意根植在这片土地,花十几年的时间把集团给移走? 不想移走,那就不能像从前那么作死。 这次琤荣集团的走私船被扫了上千万的货,给杜兆辉敲了警钟。 等十几年后被清算,不如早点求转型。 杜琤荣听明白了,“你要让走私这一块和琤荣集团看起来没关系?” 什么让刘天全管啊,不就是找个替罪羊吗? 杜琤荣觉得自己儿子够心黑。 但这种心黑恰恰是杜琤荣欣赏的。 杜兆辉也怀疑是刘天全暗算,他没有带人突突突扫射回去,而是给刘天全挖了一个坑。看着是给刘天全加了更大的权,其实是要把刘天全培养替罪羊! 现在这只羊能替集团赚钱,走私这一块利润很大,集团还不能放弃。 以后内地政府要清算,集团就把这只羊送出去挨刀。 想的倒挺好,要想让刘天全当替罪羊,就要把走私业务和集团完全割裂,杜琤荣有信心能挟制刘天全,换了杜兆辉呢? “你也不怕养虎为患,刘天全要是掌握更大的势力,你肯定是最危险的。” 杜兆辉心想,他怕个屁。 把刘天全养成大老虎,自然有打虎的人出头! 他老豆也不是在关心他,这种关心太稀薄廉价,杜兆辉知道自己现在就是杜家被树立起来的靶子,看似得宠,那是因为杜家其他儿女还没长成呢。 就像古代皇帝立太子一样,其他人都会攻击杜兆辉。 真的要心疼他,不是给他集团的职务,这种职务随时都能收回,而是给他集团的股份! “我不怕,刘家舅舅要是有本事能把走私做大做强,也是替集团赚钱。我们专注不同的领域,也免得刘家舅舅心态失衡,总想没事找事。” 杜兆辉说的很诚恳,演戏嘛谁不会,杜琤荣还真的就吃这一套。 亲儿子都是有用才有价值,便宜大舅哥那也是能牺牲就牺牲。刘天全要真有那本事把杜家的走私生意都管起来,刘可盈肯定也水涨船高。 难得杜兆辉有信心。 做正经生意,来钱要比走私慢,杜兆辉这是专心要在内地发展? “你的提议,我会考虑的。” 杜琤荣没有一口拒绝,杜兆辉就知道这事儿有戏。 刘天全和刘可盈都要感激他,大人大量不计前嫌,以德报怨,送了两人一份大礼。 对有用又聪明的儿子,杜琤荣不吝惜关心几句: “你这次遇袭——” “就是几个路匪想抢劫,死了几个,剩下的还在潜逃中,跳梁小丑不足为患!重点是我们集团在鹏城的投资计划不会受影响,我和鹏城的汤市长已经达成了共识,意向书也带回来了,您可以过目一下。” 刘天全搞不定汤宏恩,杜兆辉就能搞定。 这是杜兆辉的本事,也是杜兆辉刻意要在亲爹面前展现的优势——能和汤宏恩谈好,当然是两人达成共识,琤荣集团不再鹏城涉及黑灰产业。 这一点杜兆辉就不用刻意强调了,做正经生意能赚钱,杜琤荣知道怎么选。 反正现在已是85年,香港注定要在1997年回归,不想舍弃集团在香港的基业,琤荣集团就要努力洗白。 杜琤荣翻了翻意向书,他对内地不够了解,特区的政策也是听下面的人汇报。投资意向书里提到的各种优惠政策摆在面前了,杜琤荣觉得在鹏城做生意是大有赚头的。 就算赚的少一点也不怕,就当在内地政府面前刷好感度了。 对内地的经济发展有贡献,清算也清算不到他们头上,首富就是这样搞的,琤荣集团跟着更聪明的人走准没错。 不管首富和内地政府私下达成了什么协议,琤荣集团吃不到最大的那块肉,捡一口汤喝总行吧? 杜琤荣敲了敲书桌: “就按你说的来,我会把刘天全从鹏城叫回来,鹏城那边就交给你管,不会有人再掣肘你。” 谁有本事谁上位,有本事的还是他亲儿子,杜琤荣没理由拦着杜兆辉出头。 至于刘天全,养了那么多年的狗,当然要物尽其用。 “谢谢爸爸,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杜兆辉喜形于色,这一刻他的笑不是演的。 杜大少会那么大度吗? 他是想快点把碍眼的人赶跑,快点做出成绩,继而掌权。等那时候,什么刘天全刘可盈,还有杜琤荣的其他两房小老婆,杜兆辉整不死她们,都对不起这些年她们的“照顾”! 611:给你女儿香港身份(3更) 杜兆辉回香港,刘天全就知道自己多半跑不掉。 杜琤荣叫他回港,刘天全是胆颤心惊的。 他怕自己被杜琤荣绑着石头沉海! 就算有妹妹刘可盈说情也不保险,杜琤荣根本不会听人解释,认定的事是我行我素。毕竟是从道上混出来的,杜琤荣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 可杜琤荣叫他,刘天全也不敢不回去,那不就显得他心虚? 杜琤荣能在香港把他沉海,也能派人来鹏城把他沉海,躲在内地并不是刘天全的保护罩。 等刘天全从鹏城到香港,还没有慰问杜大少爷的身体是否康安,就接到杜琤荣的指令,把集团所有的走私生意都交给他管——刘天全一点都不害怕,他和妹妹刘可盈都喜出望外! 杜家是搞这个起家的,刘天全也是社团人员,走私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事儿。 只要不被抓到,走私的利润就大的可怕。 如果杜家的走私生意都交给刘天全管,他一个人说了算,那把自己的货加进杜家的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搞这行发家很快,杜家现在至少还有三四层生意和走私有关,也就是说刘天全成了杜琤荣最重视的人。 其他两房人,都快恨死刘可盈了。 刘天全能出头,就是杜琤荣偏心刘可盈,看着刘可盈生的儿女年纪最小,拼命扶持刘可盈的哥哥! 谁不眼红? 杜兆辉这招可真够阴狠的,一下子让其他人的视线从他身上转移,重点盯着刘天全和刘可盈。刘家兄妹就算知道也没办法,诱惑太大,他们没办法拒绝。 杜兆辉达成了自己的目的,去玛丽医院时挺高兴。 病房里,夏大军双目无神,连杜兆辉进了病房都不知道。 杜兆辉伸手晃了晃,夏大军还是没反应,扯过一个小护士问: “他脑子出毛病了?” 香港有名的花花公子,出手大方,能让小护士脸红心跳:“杜先生,您的朋友好像知道了自己的身体状况。” 任何人知道可能站不起来了都不会高兴啊,夏大军没有崩溃的大喊大叫砸东西,护士还挺意外呢。 杜兆辉没心情泡妞,他虽然花心,审美标准是很高的。 挥挥手让小护士出去,杜兆辉清清嗓子: “所有手术都有风险,医生说的话也不能全信……就算你瘫痪了,薪水照发,你愁什么?” 拿高薪的“工作”风险大,夏大军早应该有觉悟。 在香港,没有学历的人找不到月薪3000港元以上的工作,这个工资是给教师准备的。 普通茶餐厅的打工的,月收入也不会超出800港元。正规一点的商店售货员工资稍高,大概在1500港元一个月。 夏大军有啥? 他这样的偷渡客,没有拿到香港身份前,只能打零工。 正规商店的售货员都干不上,也不可能进入公司上班,靠着内地老乡的介绍,能在茶餐厅或者码头找到活儿干。 杜兆辉虽不是圣母,但他有自己的赏罚标准,肯定不会亏待夏大军。 还给夏大军发工资,哪怕瘫痪了,杜兆辉养得起一个废人! “大少爷,我要是成残废了还有啥用,您把我送回老家吧。” 杜兆辉翻了个白眼。 “狗屁!” 内地的农村多穷啊,送一个瘫痪的人回去,没人精心照顾,要不了两年夏大军就能被拖死。好好的香港不呆,回老家?真是脑子有毛病。 杜兆辉没耐心给跟班儿做心理辅导,简单直接: “呆在香港有希望,你不是说自己女儿在上大学?大学毕业我叫她来香港上班,给她搞个香港身份总行了吧?你养在鹏城的女人也替你接来。” 内地的高考很难,能考上大学的也算有本事。 集团里那么多职位,总有夏大军女儿能胜任的,“香港身份”对内地人的吸引力毋庸置疑,那么多人偷渡过来,就是觉得香港的生活更好。普通人办不到的事,对杜兆辉这样的集团小开来说是小事儿。 夏大军倒真的有了精神。 杜大少爷这是心情好,夏大军还没傻到拒绝杜大少的优待。 杜兆辉瞧他那样就知道了。 “你好好养伤,这些条件不管你恢复的怎么样都不会变,是这次对你的奖赏…… 你要是不放心,我先叫人把你女儿接过来看看你,她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儿上大学?” 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这种时候,夏大军就特别脆弱。 他也想见一见夏晓兰。 他都这么惨了,用这么重的伤,给晓兰换了个好前程,总肯原谅他了吧? 香港的身份和工作给晓兰,他攒下的钱寄回老家,所有人都照顾到,大家都会满意。至于杜兆辉说替他把小雨接来香港,夏大军倒没想过。都瘫了,还拖累人家年轻女同志干啥,小雨到香港来照顾个残废?! “夏晓兰,她叫夏晓兰,在京城上大学,华清大学!” 华清大学? 杜兆辉在鹏城呆了一段时间,要去内地做生意,他肯定得了解内地的情况。 华清大学他是知道的,就是内地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 “你女儿能考上华清?” 妈的,他倒是挺好奇的,非得瞧瞧是不是夏大军的种了。 夏大军使劲点头,“我都在电视上看见她了,去年国庆节,她和别人一起走过天安门!” 那一刻,夏大军的血液是沸腾的,激动的心都快从嘴里蹦出去。 夏家往上数三代,也没有人这么荣耀过,他有个这样的女儿,还用生什么儿子?乡里乡亲的,谁还会笑他?! 杜兆辉实在不敢信。 夏大军的女儿得是啥样,身材魁梧,脑子还特别聪明? 这种画面让杜兆辉打了个寒颤,但他都答应夏大军了,不能让人流血流汗还寒了心,只能硬着头皮称赞: “那是挺厉害,我这次回去,就把她找来看你。” 夏大军很激动,“大少,让我跟您一起回鹏城,养伤哪里都行的。” 杜兆辉问过医生,知道夏大军就算能站起来都要经过复健,这方面的水平,香港明显是高出内地的。 “你就留在香港,我他妈的还能吃了你女儿?” 操,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样子,他杜兆辉找女人也很是挑嘴的! 612:花花大少要北上(4更) 杜兆辉福大命大,遇到各种伏击和暗杀好几次,每一次都能逃出生天。 这和杜兆辉的谨慎有关,当然也和他的好运气有关。 杜兆辉没死,留在鹏城的小雨还松了口气呢。杜兆辉要死了,就算夏大军没事,又哪里找得到几千港元的高薪工作!只要杜兆辉一出事,小雨肯定要放弃夏大军这个目标,想重新找个这么好骗的不容易,小雨肯定关心这件事。 她也打听不到什么消息,杜兆辉在去机场的路上被伏击,事件的性质恶劣,根本不会在新闻里曝光。 像小雨这样的小人物是不可能知道详细案情的。 刘天全也不可能告诉她。 刘天全在避免和小雨见面,见多了就会被人抓住把柄,有什么好见的! 在小雨的患得患失中,刘天全被召回了香港。 她此时还不知道,刘老板已经有更大的舞台了,再回鹏城的机会很渺茫。 小雨胆颤心惊,怕刘天全被杜家解决,还牵扯出她来。要她跑去别的地方也不敢,刘天全要没事儿她一跑就完蛋,要有事,她跑哪里去杜家也能把她揪出来吧? 小雨吓的不敢出门,她手头是真没什么钱,赚钱的本事没学会,花钱的本事倒不小,夏大军给她留了几百块能花多久,小雨对自己的未来简直愁死了! 她就是命不好。 投胎没选好,运气也不好,每次遇到的男人都靠不住。 小雨感叹自己命不好的时候,杜兆辉回鹏城了,这次杜大少爷就挺高调了,意向投资计划双方都无异议,自然要签订正式的投资协议。 杜兆辉和汤市长握手的照片登在报纸上,有一个香港的集团落户特区,小雨偶然看到,才知道杜大少爷屁事都没有。 那夏大军呢? 小雨怀着希望,等着夏大军来找她。 等了几天,夏大军都没出现。 小雨远远跟过杜大少爷的车队,夏大军不在杜兆辉身边出现了。 夏大军哪儿去了? 刘天全是老板,夏大军是目标,这两人同时不见踪影,小雨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一咬牙,小雨把杜兆辉的车拦了。 她说自己找大军哥。 杜兆辉身边一个人认出来,“大少,这是夏大军养着的那女人。” 清汤挂面的,夏大军也就这品味。 杜兆辉回鹏城后忙着和市政府签约,夏大军的事都被他暂时抛到了脑后,瞧见小雨,杜兆辉又想起来了。 “拿点钱打发她。” 杜大少也就看了小雨一眼,夏大军没说要接这个女老乡去香港,杜大少哪有那么多善心呀,他倒是想起来答应夏大军要接其女儿去香港的事。 现在签约完了,杜兆辉认为自己可以松快一番。 闲得无聊,那就去京城找一找夏大军的女儿呗。鹏城的女人杜兆辉实在不喜欢,光照太足,加上没有防晒的意识,当地人里想找几个皮肤白皙的都不容易。 黑里俏不多,打扮不时髦,一黑就显得土,杜兆辉还是挺传统的审美,喜欢皮肤白皙的女人。 跟班掏出钱包,将现金都塞给小雨: “走吧,别挡着大少的路,夏大军不会回来了。” 大少爷厚待夏大军,肯定是人残废了呗,跟班其实还高兴呢,没有了夏大军,大少爷就会重新重用他们! 谁不知道跟着大少爷有前途,鹏城这边连刘天全都被挤走了,只有大少一个人主持大局。刘天全是不是被重用没关系,大少爷主导的是上亿的投资,毕竟是董事长的亲儿子,难道杜家还能越过大少爷,交到外姓人手里? 杜兆辉之前怀疑是订机票的助理泄露了自己的行踪,查来查去,那人又是手脚干净的。 他换掉了另外两个不太老实的助理,这件事反正是认定了刘天全,有没有证据并不重要。 跟班给了钱,将小雨推到路旁。 汽车驶过,扬起路上的灰尘扑了小雨一脸。 她捏着花花绿绿的港币,内心十分无助。 杜大少爷的派头真大啊,连车窗都没有摇下,怪不得刘天全说杜大少瞧不上她。小雨站在原地咬牙,的确是多看她一眼都没有! 车里,杜大少正嘱咐助理:“替我买一张去京城的机票,越快越好。” …… 杜大少要北上放松。 康伟风尘仆仆的刚刚回到京城,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跟着潘三。 “三哥不在国内,我等了他好久。” 是的,康伟去找人,恰好潘三不在国内,康伟是蹲守着不走,才把潘三等到。瞧见人,俩人就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潘三晒黑了,脸和脖子是两个色,掌心粗糙,一看就是长期在船上生活的。 “三哥,又给您添麻烦了!” 夏晓兰挺不好意思,既麻烦康伟,也麻烦潘三。 不过别人都怀疑潘三是走私头目了,他这样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京城真没问题? “说什么麻烦,都是自己人。弟妹,让你担惊受怕了,诚子这事儿我不能出面解决,你带我去见周伯父。” 周诚这媳妇找的好,华清的大学生,瞧着娇滴滴的,一点也不嫌弃他们这些粗人。周诚遇到这种“牵连”,夏晓兰也没说抱怨,对待他的态度还一如从前。 “我没在国内干过违法的事,但我那边情况也挺复杂,不是我不想告诉你,有些事你不适合知道。” 潘三只能把话说成这样了。 夏晓兰也很爽快: “行,我带您去周家。” 夏晓兰都不能知道,康伟也不必知道,夏晓兰把潘三送去周家,周国斌稍微有点惊讶,却也没说把潘三赶出去。 留下潘三在周家,夏晓兰请康伟吃饭: “这件事你没少操心,你和周诚的关系也轮不到我说谢,但这事儿我记在心里啦!” 康伟急眼了,“诚子哥帮我的时候太多了,终于到我能帮上点小忙,这是我应该做的,嫂子你这样说就太见外了,没把我当自己人!” 要不是周诚看不过眼拉他一把,康伟还混日子呢。 将来等康伟爷爷奶奶一走,难道家里的叔叔能看顾他一辈子?年轻时候图日子过得轻松不奋斗,到老了瞧见别人的成就再后悔,想奋起直追吧光阴却不待,一定十分痛苦! 从这点来说,周诚对他是再造之恩,把活的糊涂的人给扯上了正轨。 613:找上门来 潘三和周国斌谈了什么谁也不知道。 但潘三出现后,周国斌仿佛有了底气,让夏晓兰“静等”。 “周诚不会有事的,潘保华没有在华国境内从事走私。” 这话听着咋有点不对味儿呀,意思是在国外搞? 周国斌肯定不喜欢违纪犯法的人,周国斌的立场就决定了这一点。但听着周国斌的语气,也不像特别讨厌潘三哥。 或者,是周国斌城府太深,夏晓兰听不出他的喜恶。 夏晓兰从前也觉得自己算聪明,刚重生那会儿可得意了,又聪明还先知,在80年代吊打周围人不是应该的吗? 后来丁爱珍那事儿给了她一次教训。 高考前右手骨裂又是一次。 第三次教训就是去周诚他单位。 夏晓兰明白自己缺失了一些东西,这个和是否重生无关,像周国斌和汤宏恩这个层次的人物,夏晓兰上辈子也没接触过呀,她做生意行,其他方面确实要和这些人多学习! 重生不是万能的,夏晓兰一开始不懂,现在才懂了。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重生是多给了一次机会,而不是所向无敌,成功是不断的学习、奋斗积累起来的。 周国斌没说,夏晓兰就不问。 潘三来京城的时候静悄悄,走的时候也静悄悄,不怯场,人家也不张扬。瞧着他裹着军绿色的大棉袄,和满大街的普通男同志没啥差别,谁能想到,这是个退出组织的强者? 周诚的事肯定能解决了。 陆院那边保密功夫可厉害了,人家就说不能探视,没说周诚这批新学员压根儿不在学院里。要不是周国斌告诉她,夏晓兰一准儿抓瞎,连上哪里打听周诚下落都不知道,这就是当家属要面临的。 一年见不了几次面,要是涉及到保密的任务,还不知道人在哪里! 让夏晓兰猜,她也猜不到周诚这一批在陆军学院进修的学员会被派出去对付走私犯。 这不符合常识,以夏晓兰有限的常识来说,沿海地区负责打击走私的,是海军和海关,什么时候,陆院的学员也要派出去打击走私活动了? 夏晓兰做不了主,上面这样安排可能有自己的考量。 夏晓兰记得90年代末的时候,闽省那边爆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走私案,不仅涉案的金额巨大,牵扯进去很多当地人,主犯潜逃了十来年才被引渡回国受审……或许,这件大案已有先兆的,像陆院这样和当地完全没有牵扯的,反而能放开手脚去行动? 搞不懂的事夏晓兰也不深究,让康伟去找潘三是为了确保周诚没事儿。 就像周国秉说的,现在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夏晓兰对周诚的挂心不会少,这种事却不能帮周诚忙,就像周诚不可能替她写作业,不可能替她去参加英语竞赛,心疼夏晓兰熬夜复习也没办法替夏晓兰把学业搞定。 带着对周诚的担心,夏晓兰还得集中精神搞定英语竞赛和期末考试。 帮于奶奶找家人,就全靠英语竞赛的结果了。 本来是随便参加一下的比赛,越到后面,夏晓兰越是不得不认真。 …… 85年的京城,和杜兆辉想象中差不多。 不是说破旧,而是这个城市的气氛比较严肃。要说整齐统一,肯定是比正在修建中的鹏城气派,而港岛那种地方,中环全是人挤人,停车位都不好找。但在京城,长安街最宽的地方有120米,最窄的地方是60米,港岛连六车道都极少,一般就是两车道。 高高的楼,窄窄的街,杜兆辉从前就觉得哪里不舒服,现在知道了,那是有点憋。 憋屈,不敞亮。 所以富豪们都往山顶搬,半山别墅那么贵,只有住在那些地方,心情才不压抑。 港岛还是受限于总面积太小。 当然,要说高楼耸立的现代都市感,85年的京城还是比不过港岛的。 华国的经济之前停滞发展很多年,改革开放几年,还没有缓过劲儿来呢。 杜兆辉比乔治好的地方,他知道自己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联合声明都签署了,港岛早晚要回归的。 杜兆辉还想在内地赚钱,他对京城不是嫌弃,越是没有开发的地方,越是有赚到钱的机会,杜兆辉坐在车里,视线一直在观察整个城市的情况。 车子是租的。 85年当然是能租到车的。 别说85年,从解放后到70年代,京城同样能叫到“出租车”,车型以福特和华沙20为主,在市区有专门的站点停放,可以电话和上门叫车,不可谓不方便……就是一公里两毛五的打车价,在改革开放以前,普通市民是绝对坐不起的。 这些出租车的主要业务还是替国家机关和单位服务。 现在福特和华沙的车型落伍了,皇冠和奥迪100更有档次,只要不怕花钱,奔驰车也能租到手。 杜大少爷当然不缺钱,他还请了个向导,替他讲京城的情况。 作为在鹏城投资上亿的港商,拜托鹏城驻京办替杜兆辉找来的向导十分尽职,会说粤语,也会讲普通话,还会英文,这样的人在哪里都能被重用,杜兆辉也不会讨厌。 杜兆辉要去华清大学,向导也侃侃而谈: “华清大学始建于1911年,原本是华清学堂……” 巴拉巴拉一大堆,讲的倒是不乏味,和杜兆辉想的一样,是华国很厉害的大学。 华国的高考录取率很恐怖,杜兆辉一路听着向导吹捧,一路其实想的是别的事。夏大军要不是救了他两次,杜兆辉才不会亲自来找他女儿。 他就是挺好奇,夏大军那智商,生个女儿还能考上华清大学。 除了这点,对别的一点期待都没有。 他也希望夏大军的女儿不要误会,忽然有香港阔少找上门,绝对不是看上她。杜兆辉觉得自己还是很受女人欢迎的,至于那些女人是喜欢他的钱还是人——Who Care?! “我们最好是去找学校出面,您可能不知道,学生们对这种情况都会很警惕……” 向导尽量用简单的语句去说明国内的情况。 学校管理的严,学生也很循规蹈矩,忽然一个香港人跑来说“跟我回香港见你爸”,等待杜大少爷的绝对不是兴高采烈的女学生,而是派出所的公安! 远远的,华清园的大门出现在视线中,杜兆辉同意了向导的意见:“那就找学校吧……等等,你刚才说什么,华清大学在华国很有实力?” 见一个保镖的女儿哪有那么重要,杜兆辉本着贼不走空的原则,认为自己可以在京城刷一波存在感。学首富做慈善,博取政府的好感总行吧。 614:港商要见你(2更) 香港的大学是和国外学的,历来有接受私人捐款的习惯。 向母校捐款,或者直接就是喜欢某所学校,就向该大学捐一笔钱,是有钱人们经常做的事。 有的是图名,有的是图别的。 杜兆辉又不是对华清心生向往,这所内地的高校再怎么厉害,也折服不了杜兆辉……杜大少爷的文凭是半卖半送的,要不是他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个个都要争宠,杜兆辉自己脸上挂不住,他也不会搞个文凭装装门面。 79年,改革开放的口号刚提出来,香港首富就在自己的老家粤省捐钱修大学。 那么多钱杜兆辉是不可能捐的,杜家的资产和首富还差了等级,杜兆辉也不是当家人。但一两百万港币杜兆辉还是能做主的,也就是杜大少爷在香港买一台车的价钱。 他对特别喜欢的女朋友,也会送车送楼,一般喜欢的就送名牌包。 香港女明星的身价也不过如此,在她们身上花钱,她们会讨杜大少爷欢心。 给华清大学捐钱,能给杜兆辉带来好处。 有些好处是无形的,杜兆辉是标准的商人想法,以小利博大利,有好处的事他肯定干。 杜兆辉把自己想法一说,向导也很意外。 “……应该是能的。” 给学校捐钱肯定行,香港来的有钱小开真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云翻雨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