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蓄意勾引(np) > 第43章

第43章

晓兰是参加过高考的。 她那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差,考上的虽然不是后世说的什么top10的名校,也是一本大学。她本来应该可以考的更好些,父母去世的早,一边念书一边还要操心学费和生活费,心思并没有全部用在学习上,就考了个普普通通的一本。更惨的是报考专业时无人指导,选了个学费最便宜的冷门专业,毕业后就业困难,逼得她从不挑专业的业务员干起,走了许多弯路才奋斗成跨国公司高管——也没办法呢,她是95年考上大学的,1996年国家取消大学毕业生包分配工作的政策了,毕业后夏晓兰只能自寻出路。 夏晓兰打算参加的是1984年的高考,可她连自己95年的高考试题都不记得了,更何况是提前11年的试题?早知道有重生这种事,她肯定牢牢记住她当年刷过的每一套试题! 夏晓兰重生后尽量避免去回忆上辈子的事。 这个时空,的确就是上辈子的同一时空。起码国家领导人,各种背景都没变。那在这个时空里,是不是也生活着原本的她? “夏晓兰”今年18岁,出生于1965年。 她则出生于1977年,今年才6岁,和涛涛一样大的年纪,按照上辈子的轨迹,父母已经去世,她跟着亲戚生活。夏晓兰心里忽然有一种冲动,她应该尽早去看看,能找到了“自己”的话,她肯定要多照应的! 晚上刘芬将自己的离婚字据收好,夏晓兰开解了她一整天,刘芬看起来挺自然了。 “以后你去城里的时候,就让妈去别的地方收黄鳝,我们早点攒够钱,也修一个自己的房子。” 农民都要靠土地吃饭,夏晓兰说去商都市定居的事儿还没影,陈旺达却答应要把母女俩的户口从大河村迁回来,给落户,给分田,想必给她们批一小块地修房子也不难。有了房有了田,才算有了自己的根基,刘芬都顾不上去想离婚丢不丢人,她满心都是母女俩一块赚钱,早点拥有自己的家。 那是她的家,不用看婆家人的脸色。 不用说话也压低声音怕人听见。 刘芬想想就充满期待。 夏晓兰也不和她争辩,给她妈找点事做挺好的,秋老虎没那么厉害,这个天气到处去收黄鳝就是走路幸苦。 “那我给您拿点钱吧。” 夏晓兰把自己的全部家当翻出来。 一开始她的本钱只有七十多块。 做了十几天生意,花出去最大的一笔开销是给表弟买书包,其次是被三个流氓骚扰摔了一些蛋。卖蛋的时候一天平均赚10块,才去城里卖过两次黄鳝,每次利润都是20元以上。往家里添置油盐酱醋等调料也不值多少钱,偶尔买点肉回来不过两三块钱的事。 夏晓兰绝对不抠门,可她以小钱翻大钱,连本带利,身上现在还有156元。这还不算压在手里的黄鳝和鸡蛋,就说她明天要带去商都市的黄鳝就有近60斤,鸡蛋300个。 总资产超过200元了。 抗风险能力还是太差,夏晓兰只给自己留了50元,剩下都交给她妈。 “收购价不超过9毛一斤,我们就能赚钱。我看等月底,就能把舅舅的钱还了。” 现在还钱也行,夏晓兰是想着手里本钱丰厚,她还想在城里倒腾点别的东西回来卖。刘芬听她盘算利润,已经惊讶的不行了,十几天赚了这么多钱,钱是太好赚了……晓兰也太辛苦了,她这个当妈的可不能拖后腿。 042:夏家金凤凰 9月中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不用参加秋收的大学生,更是生活在象牙塔里。 位于西三环的京城师范学院,听名字总容易被一些人和“京城师范大学”混淆,师范学院是比不上师范大学的,但它也是首都市属的一类本科院校,以安庆县的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也需要挤破脑袋才能考上的学校。 大河村的夏子毓和知青王建华,考上的就是师范学院。 一对恋人双双被同一所大学录取,这是十分动人的爱情故事了,至少在夏子毓的寝室里,每天熄灯后躺在床铺上,室友们调戏最多的,就是和王建华公然出双入对的夏子毓。 夏子毓的室友们调侃说是“夏子毓家的老王”,王建华25岁才考上大学,年纪的确偏大。 不过王建华长得高大帅气,和鹅蛋脸的夏子毓看上去很般配,夏子毓的室友是羡慕眼红的。 虽然从家里拿了不少钱,夏子毓的吃穿用度依旧十分简朴,她坚信王建华是一只潜力股,女人要投资潜力股,可不就是要付出吗? 王建华是下乡的知青,他家里的情况很复杂,夏子毓要花钱的地方多着。 她朴朴素素的,学习也努力认真,长得端庄大方,才入学半个月,就在班里混了个好人缘,哪怕在老师那里也有了印象。初上大学,夏子毓对周遭一切都感觉新鲜,她为了考上大学流过的汗水都有了回报,和王建华的感情也处于良性进展中……如果没有老家的糟心事,夏子毓会更舒服。 她刚到学校的时候,就接到家里的电报,说堂妹夏晓兰迫于流言压力撞墙自杀,不过人没死成。 时隔半个月,夏子毓又收到一封电报,这封电报简短的十几个字,信息量却很大。 “刘芬离婚,母女搬走,张二赖盗窃被抓。” 电报是按字数算钱的,夏子毓知道她爸妈哪怕现在赚到点钱了,也舍不得花钱。夏子毓拿到电报心情顿时就不好了。 她二婶是啥样的人? 八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活脱脱的受气包,因为不能给二叔生儿子,二叔说往东,二婶不敢往西的人,居然敢提离婚?肯定不是她二叔提的,要不电报里不会只写‘刘芬’的名字,这是强调提离婚的主动方。 看来夏晓兰撞墙那件事,引发了家里积蓄已久的矛盾。 夏子毓虽然不喜欢夏晓兰,还真没想过要让她死。反正她和夏晓兰的人生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她自然能以“成功者”的姿态去大度。但她还是很不满,不满什么呢,不满意她那执行力很低的父母! 说的那么简单,交待的那么清楚,都能让事情脱离掌控? 张二赖盗窃被抓,刘芬离婚,母女俩搬出了夏家,那她还怎么把夏晓兰的命运牢牢掌控在手中?夏晓兰母女俩肯定搬去七井村了,刘芬的娘家人丁单薄,有个妹妹嫁了人来往不多,倒是唯一的哥哥对夏晓兰母女看顾颇多。 想到她们和刘勇一起混,夏子毓就放心很多。 刘勇是个不成器的,刘芬更没有再嫁的资本,窝在乡下,坏了名声的夏晓兰成不了气候。 女人有美貌可能会占一时的便宜,更重要还是得有脑子。 夏子毓将电报丢掉,想到王建华上午的课是满的,政法系的老师爱拖堂,她就带着两个饭盒跑去食堂。 在教室走廊处的小花坛里没等多久,她就看了王建华下课,和王建华熟悉的几个同学别提有多羡慕: “建华,你女朋友又帮你把饭打好了!” “建华,你俩感情也太好了吧?” “你这小子,不知道哪里来的好命……” 夏子毓大大方方和他们打招呼,众人调笑几句也就走了。 “我们下课晚,你一个人先吃就行,等我做什么?” 王建华是典型的北方人,个头高,长得浓眉大眼的,是个五官端正的年轻男人,就是眉宇间总带着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距离感。 夏子毓看着这个男人,眼神又温柔又欢喜,“也没等多久,再说我们是男女朋友,我不惦记你又惦记谁呢。” 王建华无话可说。 两人找了个花坛边坐下,夏子毓把手里饭盒递给他。 王建华打开一看,大饭盒泾渭分明的,一半是白花花的大米饭,另一半是油汪汪的红烧肉。夏子毓打开她自己的饭盒,却是馒头配着炒的包菜。一份是学校食堂的高标准,老师都不见得舍得这么吃,另一份却是最差的伙食,馒头配炒包菜……就算是冷冷清清的王建华,也不由心中一软。 他和夏子毓开始于一场意外。 他并不是想当负心汉,只是他不得不对夏子毓负责。 一开始王建华十分不愿意,毕竟他喜欢的人是夏晓兰,可真和夏子毓在一起后,王建华石头做的心也慢慢被捂热。夏晓兰娇气,两人时常闹别扭还要王建华去哄。夏子毓却温柔懂事,不仅将他的生活打理的妥妥帖帖,对他的家人也关心备至。 “你把肉都给我,自己又不吃。” 王建华把饭盒里的红烧肉拨给夏子毓,夏子毓不肯,端起自己的饭盒一边躲一边笑:“我就喜欢吃素。” 80年代就没有几个人是真的喜欢吃素,大家都想着怎么多弄到肉食。 夏子毓对他果然是一片真心。 王建华很感动,“你要是不吃,我也不吃。” 两个人僵持不下,夏子毓到底是夹了两块红烧肉吃。 这是两个大学生情侣的恩爱日常。夏子毓根本不会提起收到的那封电报,大河村的事就让它留在大河村,这里是京城,她好不容易才离开了贫穷的农村,怎么会回去? 她也不会在王建华面前提夏晓兰。 蠢的女人总是揪着一些东西不放,你越是在意男人越是忘不了,现在是她日日陪在王建华身边,随着时间推移,自然会占据他的全部心神。 夏晓兰? 已经不堪为敌了。 吃完饭,王建华仿佛想起什么一般,“我们寄去农场的钱,我爸他们收到了,子毓,你对我们王家有大恩。” 夏子毓有几分羞涩,“那点钱也办不成大事,但可以让叔叔他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下。” 夏子毓明明从夏家拿了500块到京城,吃穿用度却很朴素,就是因为她把钱全部寄给了王建华的家人,王建华下放到大河村当知青,他父母却在条件更恶劣的农场,王建华考上了京城师范学院,脱离了大河村,王家其他人返城的却没有动静。 但王家早晚会返城的。 夏子毓十分坚信这一点,她现在的付出,定然会有回报! 043:拓展了新生意 夏家金凤凰在象牙塔里,为了王建华掏心掏肺。 夏家的‘破鞋’则骑着车穿行于商都的大街小巷,她在进城途中换个方向,就可以先将胡永才定的鳝鱼送到市委招待所,剩下的再拿去农贸市场卖。 这是第二次卖货给市委招待所,夏晓兰熟门熟路绕到后门。 “同志,我找一下胡永才同志。” 没过五分钟胡永才就跑出来,看起来急急忙忙的。 “你今天来的够早,我还担心你赶不上。” 胡永才往自行车箩筐里一看,夏晓兰的黄鳝都没卖过,掀开竹盖子,它们相互缠绕在一起,看上去很精神。胡永才大喜,“夏家妹子,这是你的运气,今天来的够早。黄鳝也别卸了,先跟我去黄河饭店那边,他们今天晚上有一个几十桌的餐会,你带来的这点货,保管一次性卖掉。” “啊?那可太感谢胡大哥了!” 胡永才这是给她介绍人脉了。 夏晓兰也没想到会这么快,还以为要多打几次交道,他才会松口。 夏晓兰上辈子大学毕业接触到社会时,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了,社会风气已经有所不同。像胡永才这样的招待所采购,见惯了腐蚀他的“糖衣炮弹”,一条烟算什么?但是在83年,敢像夏晓兰这样大方送礼的很少见,两条烟一瓶酒,都够给人落实一个工作了。 出手就是一条烟,夏晓兰这事儿办的太大方,胡永才回家后想来想去,收了东西就得帮忙把事办好。夏晓兰求得又不是啥大事儿,就想找到稳定的黄鳝买家。市委招待所的伙食标准是有规定的,和老资格的市委招待所不同,1975年开业黄河饭店却是一家涉外饭店。 饭店主营粤菜和川菜,需要的鳝鱼可不少。 这么说吧,来市委招待所的都是有权的,去黄河饭店的却是有钱的。 一份鳝鱼煲能卖到10块,随便来一个爆炒鳝鱼丝都是6块,可比市委招待所有钱多了。 胡永才就是简单给介绍了下黄河饭店的情况,黄河饭店就在中原路,离市委招待所不远。胡永才领着夏晓兰过去,可能事先沟通过,采购的二话不说将夏晓兰的鳝鱼全部买下。 57斤鳝鱼,给的价钱还是1.2元/斤,夏晓兰带来的200个鸡蛋,人家也买了。 这人和胡永才挺熟悉,虽然没有拍着胸脯说要像胡永才那样预订黄鳝,却也挺实在: “你以后有货了,先来这边问问,就说找朱放。” 朱放人很傲气,能把他安排在黄河饭店上班,他家里关系也挺不错的。都是干采购的,他和市委招待所的胡永才是朋友,两人算是互通有无。胡永才昨天下班后来找他,问他黄河饭店要不要收黄鳝,他有了亲戚最近在卖这个。 黄河饭店当然需要黄鳝,主营的就有粤菜,鳝鱼煲都不卖,那咋能算正宗。 这点小事,他要是不办下来,在胡永才面前岂不是丢了面子? 朱放没想的是,胡永才的亲戚……这么漂亮。 和那些录像带上的港台女明星一样漂亮,朱放没想到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人物,刚才差点没在夏晓兰面前丢脸。 “胡哥,她是你啥亲戚啊,以前咋没听你提起过?” 得,又是一个被夏晓兰迷住的。 朱放这人平时眼高于顶的,也有给他胡永才点烟赔笑的时候,胡永才啧啧称奇。 “咋的,你小子对人家有意思?” 朱放干咳两声,“可以交个朋友嘛。” 胡永才想,现在到处都在严打,人家大闺女脑子发昏和你交啥朋友。不以结婚为目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胡永才对夏晓兰了解的都不多,随口敷衍道: “你们打交道的时候多着呢,她这个生意怎么也要做到11月吧,你小子别欺负人家女同志,把握好尺度!” 朱放家里有点小权,小伙子也是行情紧俏的未婚男青年,长得也不丑,万一真是夏晓兰的缘分呢,胡永才没把话说的太死。 朱放一听这话,是有戏啊! 夏晓兰肯定没结婚,结婚了胡永才会提醒他。 他顿时懊恼不已,刚才不该端着架子,直接向她订下每天送多少斤黄鳝来黄河饭店,那不就天天能见面了吗?多好的相处机会! 夏晓兰不知道,自己又刷了一把颜值的便利,黄鳝是不愁大买主了。 她没想到今天会如此顺利将带来的货销售一空,来之前她身上有五十多,卖了黄鳝和鸡蛋,一共就有150元左右了。时间还早,夏晓兰骑着车直奔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再往城外走有一家榨油厂,夏晓兰不想空车返回七井村,想做一个顺道的生意,她想来想去,又反复琢磨乡下的市场,能从农民手里掏出钱的,只有能让他们赚钱的东西。 安庆县有啥? 最大的两个厂子,是农机厂和肉联厂。农机厂夏晓兰参合不进去,可因为有肉联厂的存在,安庆县周边的农民养猪的不少。没有哪家会奢侈到过年时留一整头猪,就算是自家请人宰杀,大部分肉都要卖掉,剩下点下水和边角料自家过年。更多的是直接将整头猪卖给安庆县肉联厂,养猪可能是农民在田地里刨食之外最大的经济来源。 猪太瘦了卖不上价钱,农民会给猪育肥。 刘家也养了两头猪,夏晓兰听见舅妈李凤梅说要买点油饼给猪吃,乡镇集市上买了两趟都没找到。夏晓兰听得心中一动,就问她是什么样的油饼。 “油饼就是榨油后剩的渣滓废料。” 用菜籽压榨完油后,会剩下一些油渣,这东西经过发酵就是给猪育肥的饲料,在猪食里掺一点,猪长得很快。李凤梅买了两次都没有碰到卖油饼的,证明这东西有人在卖,只是不能保证稳定供货……有销路,就能赚钱。 安庆县周围的油饼不够,商都市还有啊。 夏晓兰又不是特意来买油饼,卖完黄鳝顺便载回去,她还不用特意去集市卖,每天到处跑各村收黄鳝,顺便就把油饼卖给养猪的村民。 善于观察周边环境是对的,要不夏晓兰怎么知道农贸市场那方向有一家榨油厂呢? 她骑着自行车找到那边,一条‘大前门’的威力显露无疑,夏晓兰已经能熟练运用香烟交际。送一条太刺眼了,她又跑去买了一条烟,这次却将烟拆成散包。 走进榨油厂,那味道真是香的要命。 “干啥的?” 榨油厂的门卫警醒着呢,远远就把夏晓兰给叫住了。榨油厂是个热门单位,这年头油有多么紧缺?类似的还有什么糖厂、酒精厂,包括肉联厂在内等和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厂,福利待遇都很好。 “您好,我想问一下厂里的油渣卖吗?” 夏晓兰说这话,就很自然把烟给递上了,门卫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被她的行为打了个措手不及。 夏晓兰是个很漂亮的姑娘,漂亮之余,她又热情大方的,伸手不打笑脸人,拒绝不了夏晓兰的香烟攻略,之后自然拒绝不了夏晓兰的请求。 榨油厂的油渣当然要卖,他们堆着这玩意儿干嘛。 肉联厂是只负责收购生猪等家畜屠宰,他们又不养猪,大规模的养猪场并不多,榨油厂的油渣也是要零散往外卖的。不过这个零散是指100斤以上,1000斤以下,普通农民跑来榨油厂零散买几斤油渣,那肯定连厂门都进不去。 “3分钱一斤,你要多少?” 榨油厂的油渣子堆的像小山一样高,才3分钱一斤,李凤梅以前买的油渣是8分一斤。 一斤油渣是5分钱的利润。 一个鸡蛋夏晓兰才赚2分钱呢! 而且油渣随便装在自行车后座的箩筐里,根本没啥耗损,只要夏晓兰能载得动,她想买多少买多少了! 夏晓兰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体力,忍住了贪心: “先装300斤吧。” 044:油渣它不够卖! 300斤油渣,才9块钱。 本钱这么少的生意,夏晓兰要是早发现,也不至于从倒卖鸡蛋做起了。 可她要不倒卖鸡蛋,怎么能一步步把生意从安庆县做到商都市,又怎么能发现这门有利可图的生意?10块钱左右的本钱,利润可以做到15块。就是载着300斤的油渣骑车回去挺累,亏得80年代的28大杠自行车质量好,否则刘勇这车非得被夏晓兰用坏。 要是没有刘勇提供的本金和自行车帮助,夏晓兰少了交通工具,靠她人工把鸡蛋和黄鳝背到商都市来买?那才是地狱级难度的赚钱副本了。夏晓兰觉得吧,就拿油渣这玩意儿来说,难道就没有人想到靠这赚钱吗,只是他们不一定有车。 夏晓兰买到油渣后高兴,终于不用空车回去,把一来一回两趟都利用起来。 有了油渣这个顺路生意,每趟载300斤,一次赚15元,隔天来一趟商都市,一个月她就凭空能多赚两三百块。黄鳝生意又拓展了个新的大主顾,她以后进城不用带鸡蛋了,只专心这两样,她一个月能赚将近600元。生意做到11月,她到羊城批发服装的本钱就够了。 只要有了本钱,83年能做的生意那可就太多了。 闲暇时间再温习下功课,明年7月正好参加84年的高考,这是夏晓兰给自己定的短期目标。 “赚钱的速度还是太慢,要专心考大学,过年前手里必须要有一笔钱。” 夏晓兰载着300斤的货,路上休息了几次,全靠脱贫致富的渴望在支撑着她机械性的蹬着自行车前行。她虽然上辈子也是大学生,却不知道84年的高考题目究竟有多难,那些学过的知识她还记得多少。为了再次考上大学,肯定要埋头苦读几个月的,那时候手上的生意都要暂时丢一边,没有了进项,她得有一笔能支撑半年的积蓄。 现在还有啥能赚钱? 香烟生意她只能干巴巴看着,参合不进去。 她要是个男的,肯定投身于如火如荼的走私事业了,风险高,回报却大的惊人,干几票绝对能累积到第一桶金。可她不仅是个18岁的大姑娘,还长了一张狐狸精脸,去干走私,别说货物的风险,肯定连人都要一起赔给别人! 想到走私,夏晓兰莫名又想到周诚。 那人离开也好几天了,说是还要来安庆县,也不知是真是假。就算是假的夏晓兰也不生气,本来就是萍水相逢,周诚又不欠她啥,反而是她还得谢谢周诚和康伟的‘救命之恩’。 没有精力和本钱去拓展新的生意渠道,夏晓兰只能在现有的资源里做文章。 油渣不用说了,300斤就把她累的半死,除非她短时期内变成身材敦实的女汉子,否则不可能载动更多的油渣。 那就只剩下黄鳝。 市委招待所和黄河饭店只是拉开了一个口子,她应该拿出上辈子跑销售时练出来的脸皮,继续开辟新的大买主客户。 现在是两天才销50斤,那两天的量增加到100斤呢? 那每个月会多出来300块的收入。 整体收入提升了1/3,夏晓兰觉得这个小目标虽然有点难度,也不是不能实现。今天因为没在商都市耽搁,回到家时才下午两点,刘芬出门收黄鳝了,家里面只有李凤梅在。 昨晚请客时的做的菜不少,可客人们个个能吃,又哪里能剩? 李凤梅在灶台的瓦罐里炖着鲫鱼汤,要等儿子下午放学回家喝,听见有动静,发现夏晓兰回来了。 “今天咋这么早?” “运气好,东西被饭店的采购全收了。” 李凤梅闻到熟悉的味道,发现夏晓兰不是空车回来的,还载了满满两筐油渣子。她又惊又喜,“你从哪里搞到的?” 这怕是有三、四百斤呢。 家里的两头猪也吃不完啊! 李凤梅刚想说这东西放太久就没有足够的营养了,猛然想到夏晓兰再傻也不至于买这么多油渣子回来放着,这多半是夏晓兰用来赚钱的。 李凤梅紧忙把话头咽下去,差点没把舌头咬到。 “你这是要卖油饼?” 油渣子都压榨成饼状,个个都有两斤左右,在榨油厂已经发酵好了。 “不跑空车,顺便进点油饼回来试试。舅妈你不是说买不到油饼吗,拿个袋子装点起来,以后这东西咱家肯定是不会缺的。” 李凤梅连连摇头。 “这是你赚钱的,又不是没本钱捡来的,我不要。” 夏晓兰不太当回事儿,“您可千万别说给钱,这玩意儿比红薯还便宜,只要3分钱一斤,等我在榨油厂那边混熟了,2分钱一斤估计也能买到。” 李凤梅想,那不是转手就要赚5分钱? 她还不知道夏晓兰已经决定要提高黄鳝的销量,就她已知的生意规模来说,一个月也能赚几百块钱。 不用一年的时间,夏晓兰就可以在村里修几间体面的砖瓦房。 这哪里是夏家人口中不事生产的赔钱货,分明是个会赚钱的金娃娃。要不是刘勇给李凤梅透漏过口风,说他还有一笔钱压在别人的生意里,李凤梅这当舅妈的说不定都要眼红。 不过转念一想,黄鳝生意到11月就不能做了,李凤梅也没了啥嫉妒心。 她听说夏晓兰要把油饼运到外村去卖,拍了下大腿,“那不如先卖给咱们村里人,这东西就和盐一样,养猪的人家都缺。” 李凤梅跑出去喊了一圈,还真有不少人跑来买油饼。 夏晓兰都给他们算7分钱一斤,比这些人之前买的便宜,哪能不满意呢? 300斤油饼,在七井村都差点不够卖,还有两户说夏晓兰要再拉货回来,一定要给他们留着。 卖给村里人,300斤油饼是少赚了3块钱,但世上得失并不是仅靠金钱来计算。七井村的人很满意,夏晓兰自己也挺满意,一点本钱都没压,又赚钱又赚了人情。 “哎呀,忘了给家里留一点。” 夏晓兰是给忙昏了,李凤梅也不说拒绝了,她刚才帮忙称油饼,双手油腻腻的,洗完手水也舍不得倒,端去泼在了猪的食槽里。 “过两天你也要带油饼回来,不急一时半会儿的。” 忙完了生意,夏晓兰打了一盆水,将自行车擦洗的干干净净。装过油渣的箩筐也洗干净晾晒着,然后才是收拾她自己。洗澡时两个小腿都在打颤,可见是用力太过,赚钱哪有那么容易啊,300斤油渣,还从商都市一路骑回七井村。 上辈子当上高管,人上了年龄,新陈代谢变慢,饭不敢多吃,还要抽空健身来保持身材。以她现在的活动量和年纪,真是怎么吃都不会胖,重返青春的好处,就是人又充满斗志和活力了! 刘芬一直到晚上7点才回来。 看见夏晓兰,她还挺忐忑的。不知咋的,今天卖黄鳝给她的人特别多,她收了80多斤的黄鳝。 “你这生意,在四里八乡也算有名了,会不会有人也想跟着倒卖黄鳝?” 刘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 夏晓兰很高兴她妈懂得独立思考了。 “他们在安庆县卖不掉,只能往商都市送,商都的市场那么大,一两个跟风的还损害不了我的利益。” 夏晓兰已经不打算走零售路线了,在攻下了市委招待所和黄河饭店的采购后,商都市的其他类似单位的大门也在遥遥冲她招手呢。 “收再多的黄鳝也不怕,只要每天不超过100斤,我都有信心卖出去。” 夏晓兰正和她妈吹牛呢,陈庆在外面叫她。 夏晓兰走出去,“陈庆哥,你今天怎么又回来了?” 045:他真是来送书的 陈庆是复读生,安庆县离七井村路程不短,夏晓兰以为他怎么也要下个周末才能回来,没想到他今天晚上又来了。 “你今天没去学校?” 天色黑了,陈庆的脸红不脸红也不明显。他提着一大包东西,交给夏晓兰:“我不是说给你借书吗?这是我同学的,他今年考上大学了,高中的书也用不上,我就给借来了。” 陈庆说的轻松。 他其实忙了一整天才把书借到。要借一套普通的旧教材对陈庆来说不难,但是教材的原主人考上了大学的话,就意味着其用过的旧教材有很多人抢,因为上面有大学生的笔记啊,看了教材上的笔记,说不定一些弄不懂的知识点就开窍了,考试成绩能提高点分数,那就是改变命运呢。 这套教材其实是陈庆为自己借的。 同学已经去外地上学了,教材陈庆今天才从同学家里拿到。但他想了想,却选择将这套有大学生笔记的教材借给夏晓兰。夏晓兰想考大学,陈庆不知道她底子究竟有多差,没念过高中,总是比他更需要这套有大学生读书笔记的教材的。 陈庆一点都没觉得夏晓兰在异想天开,最初的惊讶过后,他倒是很佩服夏晓兰的上进。 夏晓兰不知道一套教材里还有如此多的弯弯绕绕,但陈庆能这么快把教材送来,是把她的事儿放在了心上。陈庆和她也没啥多深的交情,以前夏晓兰来七井村也不见得能碰到,还是这半个月才算真正认识。 人家心里惦记着她,夏晓兰挺感动: “陈庆哥,你让我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 陈庆是背着光的,刘家的灯光翻越院墙,却正好照亮了夏晓兰莹白的脸庞。 陈庆觉得自己整个脸都快被点燃了,赶紧稳了稳心神继续说正事: “我今天替你问过了,县一中不是不能接收插班生,但你只有初中学历,要经过学校的考试——不管你是要读文科还是理科,都要过去年的‘大中专’分数线,县一中才同意你插班。” 陈庆低着头,语气忐忑而挫败。 他是着急呢,觉得自己没有办好这件事。 现在的高中生参加高考,能考得就是四个档次:重点大学,普通大学,专科,大中专。 县一中为了保证升学率,对非本校的复读生都有分数限制。可考过过去年的‘大中专’分数线又谈何容易,陈庆的成绩在班里能排前15名,他去年也算稳定发挥,却在估分时失误,和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以他班级排名前15的成绩,总分也不到本科线……夏晓兰初中毕业,入学测试能考到去年的大中专吗? 陈庆自己还是个学生,他有啥人脉办这件事,只能按照学校的规矩来。 夏晓兰久久未语,陈庆着急了: “你别担心,我回家和我爷说下,他可能在县城找到人。就算读不了县一中,县二中肯定能进去。” 县二中的教学质量又比县一中差点。 但没有选择的话,县二中也可以去念啊。 夏晓兰回过神来,赶紧解释道: “你误会了陈庆哥,这件事我不想麻烦陈爷爷,我不是见外,我是觉得如果连大中专线都达不到,我插班参加明年的高考也没啥意思……对了,今年咱们省的理科大中专录取线是多少?” 是自己的错觉吗? 还是无知者无畏啊。 总觉得夏晓兰说要考过大中专分数线,和去县城卖鸡蛋一样简单。这可不是卖鸡蛋啊,做生意行,并不代表念书行。 “今年的理科大中专是350分,总分则是690分。晓兰,我建议你还是学文科,需要背诵的科目多,不像理科还要学物理、化学……” 一般的女生学理科,遇到物理、化学这样的科目,脑袋就像被糊了一层猪油。 其实连陈庆自己面对那些题都是脑袋发蒙。 他是好心劝夏晓兰,夏晓兰却没听进去。 “入学考试的时间有规定吗?” “下周一。” “那我先把这些书看看,下周一就去考试。” 还有七天,你个初中生,要去参加县一中的插班入学考试吗? 陈庆无话可说。 他几乎是落荒而逃的。夏晓兰太有自信了,陈庆害怕周一的入学考试会让夏晓兰受挫。 夏晓兰提着书进屋,家里三个人都眼巴巴看着她。 天都黑了,陈庆来找夏晓兰,两个人在墙根外嘀嘀咕咕说了好半天话。夏晓兰回屋里还提着一大包东西,家里人想不误会都难。 刘芬欲言又止。 她觉得夏晓兰不太适合和陈庆处对象。 倒不是她觉得夏晓兰配不上陈庆,就是母女俩在七井村还没站稳脚跟,夏晓兰和陈庆在一起,村里人肯定要说夏晓兰高攀。刘芬不想那些流言又缠上夏晓兰,她们好不容易才离开大河村,在这里有了落脚处。 陈村长他家是啥人家啊。 陈庆又是一定要考大学的,要是和晓兰处对象耽误学习了,就算达叔也不会喜欢晓兰的,更别提陈家其他人会咋想。 刘芬急得团团转,又不知咋开口才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刘勇示意妹妹别急,自己开口问道: “是达叔家的陈庆吧?我今天看见那小子去上学了,咋又回村子,还给你带了啥东西?” 夏晓兰把一大包书放在桌上,“陈庆哥可是个大好人,他给我带了复习的教材,既然你们都看见了,我也不瞒着——我想参加明年的高考,就问问陈庆哥能不能去县一中插班。” “啥?!” “高考?” “咳咳咳!” 李凤梅正喝水呢,一下子把自己给呛了。 她憋得脸都红了,刘勇狠狠瞪老婆一下,尽量对外甥女和颜悦色询问: “咋想起来参加高考了?” 夏晓兰肚子里有几两墨水,外人不知道,他这个亲舅舅还不知道吗?别的地方不说,单说念书这一项,夏晓兰是真的不擅长。夏家出了一个夏子毓,好像把方圆几十里的文气都占光了,那是刘勇见过最会念书的女孩子。 夏晓兰不知道发了哪门子热,或许觉得自己做生意挺顺手,又要挑战下高考? 夏晓兰理所当然道:“还是得有个城镇户口,以后买房啥的挺方便,不是考上大学才有户口吗?” 我的大闺女,大学有那么好考吗? 听你口气是,就像去买包盐那么简单。真要是简单,陈村长家的大孙子,不也落榜了吗?数数周围,哪有什么大学生,要不夏子毓那个大学生咋就那么金贵呢! 别人上了三年高中,还考不中复读呢。 复读也是个持久战,二战也不一定有好结果,你才是个初中毕业生……刘勇觉得自己牙疼。 046:都支持去试一试 刘勇牙疼。 刘芬就算觉得她女儿千好万好,也不敢信这个啊。 啥升学率他们也不懂,但农村人也有自己的判断方法,只看周围有多少人考上大学。恢复高考后,夏子毓是大河村唯一考上的,王建华可不是大河村的,他只是暂时下放在大河村的知青。就说七井村吧,陈庆从小就家教严格,村里人看着也聪明伶俐的,家里条件在农村也是拔尖的,就这样一门心思念书的人,今年高考也落榜了……夏晓兰说要参加明年的高考,三个长辈都被震住。 大舅妈有点疑心夏晓兰是对陈庆有点意思,没见陈庆看见夏晓兰就脸红吗? 夏晓兰被夏子毓撬了墙角,许是觉得脸上挂不住,还想找个大学生当对象。现成的没有,就找了陈庆这个有潜力的?但也不至于要跟着陈庆去考大学吧! 陈庆当然是个好对象,村里人看着这后生长大知根知底,陈村长家教特别严,陈庆人也懂礼貌,没有读书人瞧不见泥腿子的表现。晓兰要真找了陈庆,也算是嫁得好了,李凤梅心中一动,马上给夏晓兰打圆场: “晓兰想考大学不是好事儿吗?也让老夏家看看,他们眼睛有多瞎!” 考得上考不上先不说,青年男女之间要拉近距离,就得有共同话题,得多接触。 陈庆将来是要当城里人的,哪能在乡下相看媳妇?现在城里年轻人都兴啥自由恋爱,相亲也得男女条件匹配呢。接触时间长了,不就是自由恋爱啦,陈庆可不是那娶不到老婆的二流子,李凤梅有自己的精明。 刘勇不知道老婆的心思,但他也觉得自己应该鼓励下,立刻转了口风: “那就去试试,考上了真是大好事!” 刘芬支支吾吾的。 夏晓兰又多解释两句:“县一中也不是想念就念的,过几天要去参加他们的一个考试。考得过才能插班,考不过明年肯定不能参加高考。” 她考得过也要继续做生意的,夏晓兰不可能自己把一摊子事甩开,让舅舅负担母女俩的生活,还要负责供她念书。那要咋和县一中的人谈,看来不仅要考过350的专科线,分数高一点,县一中才会同意她的条件吧? 夏晓兰说不一定能考上,刘芬反而急了: “肯定能的,这几天让妈去卖黄鳝,你在家看书!” 要是真能上大学,不求和夏子毓一样考上京城的一本大学,就算是个大专,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夏晓兰也能吃皇粮,刘芬才真是不担心了!个体户赚的是不少,哪有吃皇粮体面稳定。 夏晓兰摇摇头,“城里那边还没跑好,不急着这几天,我先翻翻这些书吧。” 要是过几天没有通过县一中的插班考试,她专心复习几个月,等到明年预考前再参加一次。夏晓兰主意很正,刘芬说不过她,连刘勇都赶她快点去看书。 陈庆办事仔细,给她借到的是高一到高三的全套教材,夏晓兰翻着那些教材,慢慢回忆起了一些和84年高考有关的记忆。她以为自己全忘了,或许是重生带来的附加效果,或许是“夏晓兰”的身体正处在很好的状态,竟真的让她想起了一些东西。 夏晓兰虽然是1995年参加的高考,但她还真的听说过84年高考——明年高考的数学,是有史以来最难的地狱级试卷,多年后网络上都充斥着它的传说,据说84年的全国考生数学平均分只有二十多分,不少人走出考场时都头重脚轻,心中绝望嚎啕大哭,更有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因此直接放弃了后面的科目。 数学一科后,考场多了不少空位! 84年的数学卷子,直接成了后世的奥数范本,但在80年代,考生们连“奥数”这个概念都不知道。 夏晓兰心砰砰跳。 她们那时候分析历年真题卷,84年数学卷是直接跳过的,因为老师认为价值不大,哪会再出现那么难的题。但夏晓兰却是做过那张卷子的,第一次得分特别低,她性格别扭不服输,不把试卷上的考点搞懂不肯罢休,那张卷子她反复做了几次,反倒是她95年高考那年的试题才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第一道选择题是数集,她甚至想起了具体的数字和答案。 夏晓兰不知道对不对,仍然赶紧拿笔记在了本子上。 “数集X={(2n+1)π,n是整数}与数集Y={(4k±1)π,k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还真能想起来? 夏晓兰也觉得见了鬼。 她也不要求想起多少,数学满分是120,她要能考90分以上,估计要吊打全国绝大部分考生。 夏晓兰一直看到夜里十二点,把高一到高三的数学和语文两科根据章节梳理了一遍,语文要背诵的地方她忘得差不多了,数学这种靠理解的科目,她只要重新掌握公式,要捡起来反倒是比语文快。 夏晓兰还有个其他人不能比的优势,她英语好啊。作为跨国公司的高管,有很多业务是涉外的,夏晓兰要做精英,别的不说,英语是下过苦功夫的。现在的理科生要比文科生多考一科,语、数都是120分,英语、物理、化学、政治都是100分,生物是50分,总计690的分数,夏晓兰需要考到350分,县一中就能允许她插班。 语文背诵的内容忘了很多,数学她倒是有点把握。 英语和数学是她最容易拿分的两科,夏晓兰睡觉前准备明天将英语复习一遍。物理和化学、生物也不知道她还记得多少……政治不用想了,为什么现在政治还算理科的考试项目?夏晓兰实在不懂。 反正她当年考大学时,那是文科生才要背的科目! 夏晓兰睡觉前,脑子里还想着那些数学公式,她这觉竟睡得格外踏实。早上醒了后,李凤梅告诉她,今天刘芬和刘勇跑去收黄鳝了。 “自行车你舅骑走了,你就好好在家看书。” 李凤梅传达的是家里的共同意见,三比一的阵营,夏晓兰输的无话可说,只能真的在家里看了一天书。晚上刘芬和刘勇载着收来的黄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云翻雨覆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屌丝的四次艳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