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他先是全力支持所有愿意考大学的人都好好复习,随后更是在村子里单独开辟了一间屋子给他们用,以便他们互帮互助。 同时,周立新还与他们说:“你们放宽心好好备考,不管将来考上考不上,总归我们迎胜村还是欢迎你们的,你们一直都有后路。” “考上了大学,你们就去读大学,建设我们的国家,要是考不上也没事儿,在村里一样有工作,有工资拿,日子也不一定就差啥!” 社员们还好,但对于放下书本许多年的知青们来说,这句话可谓一句强心针,让很多人都没了后顾之忧。 甚至心里对周立新偏心社员,觉得他不拿知青当回事儿的意见也没了。 祝成蹊回来的时候,正是这群人的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 不管是村名还是知青们都知道她有个特别厉害的大哥,所以第一时间围上去找她请教问题。 祝成蹊也没藏着掖着,干脆把祝明安给的资料也给他们分了点,让大家伙互相传阅,备战高考。 但中断的十年时间积压了太多的考生,再加上一些凑热闹的,导致这一届高考参加的人数实在太多了,真的应验了那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且从通知下发到真正考试只有约两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复习时间本就让不少早就丢掉了课本的人发蒙,完全不知道要从那儿下手复习,中间还要参加一次预考,很快便筛选掉了一大半的人。 迎胜村大部分知青和社员也在这个范围内。 一场预考彻底让村里不少燃烧熊熊斗志,觉得自己一定能一鸣惊人考上大学的人总算冷静下来。 不能参加接下来高考的人难过,而能参加的也内心紧张,惶恐不安起来。 那么多人参加高考,他们真的能考上大学吗? 惶恐和不安并不能阻拦高考的来临。 十二月二十四、二十五这两日还是到了。 此时的东北已经下了好几场大雪,连天接地的白色让很多参加考试的考生们都紧张不已。 包括祝成蹊。 因为实在太冷了。 不论是考场条件还是住宿条件都不行,就算祝成蹊早有准备,还是差点被冻哭出来。 她这几年虽然在乡下,但日子过的真不差,还从来没有被冻这么久过,以至于高考结束后她就感冒了,给远在宁市担心她高考的家人以及首都读书的大哥二哥还有大美女程玉颜和小营山的周杭生都心疼坏了。 可其他人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只能不停地给她打电话询问情况,嘱咐她一定要好好休息。 好在她身体不错,所以只是鼻塞了两天就好了,总算不用接受他们的电话轰炸了。 周杭生倒是非常想过来看看她,但是他如今正在交接手头上的工作,不是想走就能走得了的,只能不停在电话里和祝成蹊说抱歉,最后让祝成蹊给嫌弃了好几天没搭理他,才算消停。 高考完还要等成绩,等通知书,之后还要转关系等等,所以祝成蹊今年就没回家过年。 程玉颜本来想回来陪她的,但是徐、沈两位老师如今接手了一个项目,正带着她一起实习,她也实在走不开,只能在电话里和祝成蹊抱歉了好久。 祝成蹊倒是劝她要以自己的事情为重,不要为了这种小事儿耽误自己的发展。 不过周杭生倒是赶在年前把工作上的事处理差不多了,颠颠儿跑到了迎胜村陪祝成蹊一起过年。 除了周雨晴,周杭生家里人虽然都没正式见过祝成蹊,但对她的事都相当上心,也一直关注着他们俩考大学的事情。 正式的成绩还没有全面下发前,祝成蹊就已经通过周杭生家里提前知道了成绩。 她是386,周杭生是383。 大学显然已经稳了。 随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过程。 中间,祝成蹊还胡思乱想了一阵会不会出现有人霸占他们的录取通知书之类的,但好在他们都顺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之后还要转户口关系,开一系列的证明,还要政审之类的,周杭生便又重新回了小营山落实这些事情,祝成蹊也在村里忙着相关的准备工作。 在这个期间,村里又陆陆续续收到了几份通知书。 女知青里,一直惦记着回城的方芳考上了大专,孟昭昭和周美云的成绩还可以,但是报错了学校,所以与大学失之交臂,但很显然她们再复习复习,下一次肯定能考得更好,上大学是必然的。 倒是男知青一点动静都没有,觉得十分丢脸,连出门都少了。 可惜这时候也没人关注他们的情况和脆弱的小心灵,因为之前被周立新拿着小皮鞭私下里没少抽的年轻人中也有几个考上了。 这对于村里来说才是真正的荣耀,因为这代表着迎胜村未来的中坚力量正在一步步崛起。 于是,高兴的周立新大手一挥,说:“他们的升学喜宴就由村里办了,另外先盖好的房子也给你们这几家先分,盖房子是个慢活儿,不可能一下子盖好了给你们分,以后就按照这样的规矩来,谁家有考上大学的孩子,谁家就先住新房!” “所以你们都记好了,要想先一步住新房,就给我好好让家里孩子读书,不拘男孩女孩,只要考上大学就行!” 村里面瞬间因为周立新这个决定沸腾起来,而那些已经参加过高考的和未来准备参加高考的都成了家里人重点关注的对象。 不管大人小孩儿,见他们第一面就是,“你今天好好学习了吗?你能考上大学吗?你能赶紧让我们全家住上新房吗?” 把村里一部分年轻人吓的恨不能躲起来。 可显然这不可能,所以他们真的成了只要学不死,必须往死里学。 周立新在鼓励村里的同时当然也没忘记知青们。 整个迎胜村除了祝成蹊考的格外好以外,其他人的成绩都一般,拿的也都是大专以及中专的录取通知书。 这也让周立新稍微放下心来,觉得真被祝成蹊说着了这些知青不是一下子能走的,所以他非常大方地鼓励了没考上的知青们继续努力,也对着考上了的方芳说:“你之前一心想要回城,如今考上了大学,也算如愿了,希望你在大学里好好读书,将来好好为国家做贡献,你也算是我们村走出去的,我们全村将来都以你为荣。” 但是对着祝成蹊,他就不是这样了。 周立新这几年也老了不少,但是精神头却依旧很好。 他扒拉着祝成蹊的胳膊,一脸舍不得地说:“喜宝啊,你就算去读大学了也别忘了我们啊,记得给我们打电话,实在不行,你回头把电话号码告诉我们,我们给你打也行,还有你学校的地址也要给我们说一声,将来我们好给你寄东西……你是我们村的主心骨,你不在,我们全村都心里不踏实,要是放假了,你可一定要记得回来看我们啊……” 吧啦吧啦好一通舍不得的话。 不止周立新,村里不少人在知道她快要走后,都陆陆续续上门了。 祝成蹊以前为了借口上山查看情况,就随口说自己喜欢吃猴头菇,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儿,可村里面却记了好几年,年年摘了猴头菇都往她手里送,今年送的尤其多。 还有其他一些数都数不清的干货,鸡鱼肉蛋等等他们自己不舍得吃的,但是都大方地拿了过来,不要都不行。 甚至就连科特奇尔村的村民也过来看她,并且给拿了不少东西,都说让她带着路上吃,也跟她说别忘了他们。 祝成蹊:“……” 祝成蹊看着满屋子怎么也推脱不掉的心意,一时间心情复杂。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她有意无意做的那些事真的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可这些东西她实在不好带走,就在她考虑要怎么处理才合适的时候,方淑红打电话来说二姐夫何成江会过来一趟,让她把一些不好带的行李让他顺道带回家。 祝成蹊干脆让何成江把那些临别赠礼和大头的行李带回了家,让方淑红处理。 至于她则拿了一笔钱出来交给周立新他们,算是她买下那些东西,让他把这笔钱当作学生们的奖学金,让他们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 周立新他们顿时就更舍不得祝成蹊了,一个个不停念叨她要是真是他们村的闺女该多好。 在祝成蹊走之前,苏建华他们这些合作伙伴也打了电话过来恭喜她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并表示等她上学后也别断了联络。 在种种不舍中,祝成蹊带着少量的行李,踏上了回乡的火车。 去宁市依旧还是要在首都转车。 周杭生原本打算和祝成蹊一起回的,但是两人的车次实在不赶趟,祝成蹊就没让他折腾,反而和他说好在首都见一面。 等她到首都的时候,周杭生早就到了,也没出站,就在出站口附近等她。 接到她后,顺手接过她的行李,边走边看着她说:“我家人知道你今天到,让我问你要不要去家里坐坐。” 祝成蹊摇头,“暂时不了,我家里还等着我回去呢,这种事情以后有的是机会。” 更何况按照他们宁市的规矩,女方家里要先考察好男方的情况,才会点头允许家里姑娘上门做客,她总不好当那个例外。 把情况这么一说,本就觉得祝成蹊应该不会上门的周杭生点点头,“那你觉得可以让叔叔阿姨他们考察我的时候,我再过去,现在我们先去吃饭,吃了饭我再送你上火车。” 等祝成蹊到家的时候,全家人一个不落的在屋里等着她,神情肃穆。 只有孙启光小朋友领着一堆更小的小小孩嘻嘻哈哈,和整个屋里严肃的氛围分外不搭。 饶是祝成蹊胆子大,但是头回撞上这样的场面,还是眼皮子一跳。 这是怎么了这是?家里出事儿了? 还不等她开口问,方淑红一下子蹦起来,直冲她的面前,一边往她的行李里掏兜,一边问道:“你大学录取通知书呢?快拿出来给我看看!” 祝成蹊:“……” 原来就是为这,差点吓她一跳,还以为出什么大事儿了呢。 祝成蹊从书包里掏出录取通知书递给方淑红,方淑红一把接过,一点多余的眼神都没给祝成蹊,倒是不停地朝着通知书上的每一个字笑的好像开了花一样。 家里其他人也好奇围在方淑红身边看,祝有敬还想要伸手摸一摸,结果被方淑红一巴掌拍在了手背上。 祝有敬:“……” 祝成蹊:“……” “咳咳咳……”她故意扯着嗓子咳嗽几声,结果没有一个人搭理她。 至于吗,家里又不是没有大学生! 更何况祝明南也考上大学了,没必要对她的通知书这么稀奇吧? 一群小屁孩看见大人凑一起了,他们也好奇地围过来,问在干什么。 方淑红对着小屁孩们敷衍地摆摆手,“在看你们小姨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孙启光小朋友过完年十岁了,已经是懂事的年纪,知道之前恢复高考的事,也知道二姨之前也考大学的事,就垫着脚说:“姥姥,给我也看看。” 方淑红把手上的通知书稍微放低点让小朋友们瞧了瞧,其他小屁孩们看热闹,倒是孙启光煞有介事地说:“小姨的通知书和二姨的不一样。” 方淑红就道:“那当然了,你小姨考的好,要是她愿意,报清华北大也是可以的,要是报了清华,还能和你大舅舅当校友呢,但是她就是没报。” 说着,方淑红才勉强赏了个眼神给祝成蹊,“你干啥不报清华北大?” 祝成蹊:“……” 这话怨念有点深,以至于祝成蹊稍微放低了点声音,“……因为里面没有我想学的专业啊。” 方淑红他们不懂这些,但是知道清北是全国最好的学校,所以就特别可惜。 “反正你上不上大学,还是要干现在的工作,也没有人能和你抢,所以你报啥学校不是报,报清华北大多好,多光荣。” 祝成蹊:“……” “那你们还一直盯着我的通知书看?”祝成蹊伸手,“要不先还给我呢?” 方淑红没松手,反而收了起来道:“我先帮你放着,等你去报名的时候再拿给你。” 结果转头祝成蹊就看见她拿着自己的通知书出门,和大杂院里的邻居们开始说: “……是啊,回来了,考的还行,就386分,按理说清华北大都是随便报的,但谁让这俩学校没有她想学的专业呢,她就没报。毕竟就是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专业都开办了,肯定要有所侧重,清华北大就不擅长这个民俗专业,她肯定要挑擅长的,这个中国人民大学里的这个专业在全国就是最顶尖的,你们也知道我们家小西有本事心气儿高,啥都要挑最好的,这不,清华北大都不愿意去,我也是没办法,只能随她了,毕竟这通知书都到手了,也不能不去读,你们说是吧……” “……再说这中国人民大学也是全国顶尖的大学,不比清华北大差什么的,录取分数也高的不得了呢……” 祝成蹊站在门口看着方淑红看似谦虚,实则洋洋得意地炫耀着自己的通知书,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妈这是怎么了?” 祝明南叹气道:“我高考成绩一般,也只考了个大专,就有人说酸话,妈气不过,拿你堵嘴呢!” 祝成蹊:“原来是这样,我就说我的录取通知书有什么好稀罕的。” “怎么就不稀罕了。”这次开口的依旧是祝明南,“大哥二哥都是推荐上的大学,家里正经考大学的就我们姊妹仨,距离大姐考大学都过去快二十年了,别说你了,就是我的通知书也让他们稀罕了很久。” 祝成蹊一想也对,就不再管这件事,而是赶紧放下东西收拾一番。 等她差不多忙好后,方淑红才意犹未尽地从外面进来,脸上还挂着没散尽的笑容。 但等看见祝成蹊后,她又没好气“哼”了一声,显然还是记着清华北大的事儿。 但好在方淑红没因为这件事而忘记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 在火车上熬了好几天,祝成蹊很快就睡了。 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有关她考大学的事已经从大杂院传到了附近的街坊邻里耳朵里。 祝家五个孩子,五个大学生,瞬间成为了附近的热点。 之前本就热衷于给祝明安和沈从越介绍对象的邻里这次又瞄上了祝成蹊。 不少人不请自来,开口就一副笑脸,说是给她介绍对象,但是开口都是一副她好像占了多大便宜的话,动不动就是去男方家享福,好像不管什么男人在她们嘴里都能夸出花儿来,她只要和男的结婚,就是福气。 一开始祝成蹊还懒得搭理,后来实在烦了,就说:“给我介绍对象也不是不行,首先,他得长得好看;其次,他得也是大学生,我别的不要,就要清华的;第三,他父母必须只有他一个孩子,不能有别的兄弟姐妹;第四,他父母要都有工作,且必须是公职人员,最好是外交官;第五,他必须是首都的户口,我不要别的地方的对象;第六,我彩礼要的高,除了基本的三转一响外,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也不能少,另外还要必须有房子、三金以及最少一万零一块的礼金;第七,他得会做饭并且必须得好吃,我想吃什么的时候就必须给我做,不会做的也必须学着做;第八,他必须得听我的话,我说东,他绝不往西……” 如此详尽的八条将喜气洋洋来说亲的媒人搞的瞠目结舌,直说祝成蹊在异想天开。 很快,附近的人都知道祝家的小闺女考上好大学后就飘了。 但是却让方淑红他们敏锐地嗅到了什么。 “说,到底怎么回事儿?”她找准机会,拧住了祝成蹊的耳朵。 自打祝明安发现了她和周杭生的事儿后,祝成蹊其实就做好了家里人都知道的准备了,但是谁能想到祝明安愣是一个字眼也没和家里面透露过,所以他们到现在都还不知道这件事。 都考上大学了,也确实不好再藏着掖着,是以祝成蹊老老实实交代了处对象的事儿。 第125章 彻底认可了她的核心地位 不用想, 祝成蹊自然被方淑红收拾了一顿。 好在家里虽然不是都见过周杭生,但是祝明安他们都知道这情况,祝明萍也见过周杭生几回, 虽然没怎么说过话, 不算很了解, 但对他的印象还可以, 所以这一关算是过了。 按理说为了堵住外面那些说祝成蹊飘了的闲话, 这时候应该把周杭生叫来见见的, 但眼看就要开学了,把人叫来再让人去上课, 这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方淑红只能又私下里把祝成蹊说了顿, 但对外却底气十足地说他们家小闺女就值得最好了, 不是她说的那些条件, 就别再提说媒的话。 因此,也有不少人说方淑红也因为家里的孩子都在上大学飘了起来。 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祝成蹊他们都要去读大学了。 别看外人嘴上说他们闲话,但等祝家的几个儿女大包小包地出门坐火车的时候, 方淑红他们又成了人人争相羡慕的对象。 这年月, 家里要是有个中专生或者大专生就已经足以让人羡慕不已了, 像祝家这样的, 绝无仅有,就算他们飘,那也是因为有底气。 作为祝家的底气之一, 祝成蹊不是第一次来首都,但本心来讲, 这次来上学的感觉和以往每次来这里的感觉不一样。 就好像……以前总是飘着的那颗心定了。 因为旧的时代终于过去,崭新的未来正在冉冉升起。 而她作为这里的一份子, 将亲眼见证时代的风帆裹挟着巨浪滚滚而来,也同样会乘着这股浪潮,攀向更高更远的山峰。 不过,此时此刻的她还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最普通的一份子而已。 祝成蹊刚一到首都,早早等着的周杭生和程玉颜就过来接她了。 再加上祝明安和沈从越,他们一行先送祝成蹊去报道。 冬日里的首都还处在一片萧瑟之中,呼啸的北风能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来,但街道上的行人却不少,祝成蹊甚至偶尔还能看见一两个偷偷摸摸卖东西的。 程玉颜就主动给她介绍说:“自从数字集团被粉碎清算后,以前那些耀武扬威的小兵都缩起了脖子,普通人的胆子大了很多,从去年开始,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偷摸卖东西的,后来见没有人管,出来摆摊的就越来越多了,只不过现在天冷,所以人少一点,等再暖和些,人就更多了。” 祝成蹊以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机会这么认真地观察首都,如今细看下来,古朴的北京城带着一股她以前从来没见过的厚重与沉淀,倒是与记忆里后世那个分外发达的首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大气与厚重让她格外的喜欢。 时代的发展不可避免,此刻的首都必然要再将来被另一种更发达的模式所取代,祝成蹊决定将来多拍拍照,留下一份纪念。 闲话间,到了中国人民大学。 眼下刚刚恢复高考,大学里一切百废待兴,所有的一切都是仓促间组织起来的,不管是学习条件还是住宿条件都称不上一句好。 在经历的一番颇费周折的报道后,祝成蹊找到了分配到的寝室。 316室。 一共8个上下铺,也就是16人寝室。 祝成蹊以前读大学的时候住的最差的也是6人寝,但那也是上床下桌的结构,并且宿舍也足够大,并不像眼前这个还没有她以前6人寝大的宿舍要挤下16个人。 最关键的是这时候的上下铺并不是后世那种稳固不会晃的,现在的上下铺虽然也有钢体结构,但是用手轻轻一摇就会晃荡。 祝成蹊虽然胆子大,但是却不敢睡这样的上铺。 可下铺她也不喜欢,因为会有人坐,会掉灰…… 可如今管理严格,并不允许学生办理走读,祝成蹊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选了个靠窗的下铺。 并不需要她动手,周杭生他们几个就主动帮她把床铺以及其他相关的收拾了。 她闲着没事儿,就和宿舍里其他几个同样在收拾行李的室友打招呼,进行自我介绍。 这年月能读书的女孩子还是少的,能考上大学,且考上好大学的就更少了。 浅浅交流一番,比祝成蹊先来的三位室友中有两位是学中文的,一位是学历史的,而她则是相对报考人数更少的民俗专业,想来余下的十二位室友肯定不会集中在某一个专业。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和她一个专业的了。 自我介绍后,两位中文系的室友已经非常自然地结伴在一起,显然因为同在一个系而生出了好感,历史系的那位看着十八九岁的年纪,穿着打扮都十分亮眼,但是话却不多,看上去很害羞,同时看那两位已经凑一起的中文系室友的目光又很羡慕,祝成蹊干脆也歇了继续聊天的心思。 没多会儿,她所有的东西都被收拾好了。 祝成蹊干脆拿上比较贵重的,和他们一起出了门。 一离开人民大学,沈从越就背着自己的包回军校报道去了。 走之前还在祝成蹊的脑袋上揉了下,说:“在学校好好读书,别惹事儿,但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我。” 大学不比在迎胜村的时候,这里的环境更复杂些,有背景的人也不少,祝成蹊性子又跳,沈从越免不了要担心她。 之后,他们就去了清华。 有祝明安这个地头蛇在,周杭生入学报到的一应手续很快办妥。 这时候天色也不早了,祝成蹊和程玉颜就丢下他们俩,去了程玉颜现在所在的医科大学。 程玉颜自然也是住校的。 不过她是徐、沈两位的得意门生,且这两位当初平反后便分到了一套学校里的房子,那时候,他们就给程玉颜单独留了间屋子。 随着大运动的结束,一部分人被清算,这两年上面又陆陆续续归还了一部分家产给他们,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大部分都上交了,只留了一小部分,打算将来给程玉颜做嫁妆,其中就有一套房子。 不过为了上学和工作方便,他们平时都还是住在学校的房子里。 祝成蹊到的时候,徐、沈两位大夫已经在家了。 他们如今住的筒子楼,这时候正是饭点儿,楼道上不少人家都在烧饭,整个空间混杂着各式各样的饭香味儿。 “徐老师,沈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了。”一看见他们,祝成蹊就主动笑着打招呼。 徐、沈二人看见祝成蹊后也立马笑开了了。 他们匆忙在腰间的围裙上擦擦手,一边朝着祝成蹊伸手,一边说:“不打扰不打扰,你能来我们高兴着呢……” 说着,他们引着祝成蹊进屋,并把早就准备好的零食点心水果之类的拿出来招待祝成蹊。 同时还不忘记嘱咐程玉颜一定要好好陪陪她。 祝成蹊仔细观察了会儿,发现程玉颜与他们二人之间的相处特别的自然,好像真就是一家人一样。 她还挺为程玉颜开心的。 晚上的时候,这两姐妹又有机会躺在一张床上,头挨着头说悄悄话。 程玉颜说起自己这两年大学生活以及未来的打算,祝成蹊也在描摹自己想要的未来。 聊着聊着,就不可避免提到了彼此的感情问题。 他们彼此间的感情都处在非常稳定的状态,未来也显而易见。 但是趋于对未来足够有保障,祝成蹊就道:“我打算等将来有机会就买房,买多多的房。” 程玉颜重生的时候,房产还没有起飞,但是她的经历让她本能明白女孩子的艰难,所以自己有房子确实是对她们最有保障的事。 虽然徐、沈两位老师给她留了套房子,但那终归不是她自己的。 她就说:“那我也买,我们买来一起吧?” 祝成蹊点头,“好啊好啊。” 可惜现在的房子还不能买卖,且就算她们想要私下想办法,至少还要明面上有足够的钱。 也就是说必须要等到改革开放后了。 反正现在的房价还不高,是以祝成蹊不急。 和程玉颜腻歪两天后,祝成蹊就回学校了。 周杭生知道她具体开学的时间,早早赶在人民大学的校门口等着她。 一见面,他就一脸怨念,显然对祝成蹊见友忘色之事十分有意见。 祝成蹊不走心地安抚他,“我和美宝好久没见了嘛,你理解一下哈。” 周杭生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自己劝自己,然后说起另外一件事,“学校的住宿环境和生活条件一般,我知道你肯定不习惯,但我们也不能走读,只能先这样。不过我在外面有套房子,你要是愿意的话,周末的时候可以过去,我给你做饭吃。” 祝成蹊大大方方点头,“好啊。” “那我下周过来接你,到时候我们一起去,你顺便帮我看看房子要怎么装才好。”周杭生顺势就道。 祝成蹊立马眯着眼睛看他,“周杭生同志,你不老实啊!” 周杭生耳朵红了,轻咳一声,眼神微微闪烁道:“那房子其实是我家里给你准备的聘礼,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先过去看看,不喜欢的话,我们就再
相关推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总统(H)
大胆色小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