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看……” 祝明萍点头,“当然可以。” 既然说的是两方的合作和帮扶,那这样符合主流思想的事情肯定少不了宣传口的人。 只是让祝明萍没想到今天被祝成蹊歪打正着搞了个东北人过来,倒是让这件事更有说头了。 不过……是歪打正着吗? 她仔细盯着祝成蹊,祝成蹊却对着因为听到要被采访而激动的手足无措的张师傅说:“快点答应啊!” 张师傅回身,不好意思地笑笑,“我……这……真采访我啊!” “对。”记者同志点头,同时还安抚道:“不过你也别紧张,就是想和你确认一下刚才的事情还有东北的一些情况。” 张师傅看了祝成蹊一眼,搓搓手,点头,憨憨笑了下,“可以可以,太可以了。” 祝成蹊就没打扰他们,而是去找祝明萍。 姬玛还在她身边没走,也同时在盯着祝成蹊。 祝成蹊当没看见,走过去问道:“姐,你什么时候回家?” 祝明萍摇头,“再等等。” 姬玛等她们说完,赶紧问道:“祝,这位是?” “我妹妹,就是我之前和你说的在东北的那位。” “原来如此,你妹妹很漂亮,穿的也很时尚,是我来中国后见到的最时尚的了。”说着的同时,姬玛皱眉,“不过你不是说东北的人民并不愿意再编包包或者其他的了吗?” 祝明萍不仅面不改色,还一脸不解道:“时尚吗?” “况且她身上这些都是正常的啊,我们的农民下地干活要戴帽子,穿草鞋,就是你说的这个包,也是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装东西的用具,在农村很普遍,她这个只是编成了这个样子而已,这真的很时尚吗?” 姬玛:“……” 姬玛实在嫌弃祝明萍的时尚品味,又因为对祝成蹊的打扮感兴趣,就干脆冲着祝成蹊问她今天的装扮情况,还夸了一通。 祝成蹊听懂了,但装没听懂看向祝明萍。 等祝明萍翻译一遍,才说:“没什么啊,我就是觉得这样好看而已,就穿了。” 姬玛就冲着祝明萍说:“看吧,祝,你的妹妹也这么觉得,只有你不这么觉得。” 祝明萍摇头:“我确实不这么觉得,不过你也可以叫她西或者小西。” “OK。”姬玛又开始问祝成蹊是怎么想到的这种搭配,还有没有别的想法,以及其他一些有的没的。 祝成蹊就挑挑拣拣说了点,直到姬玛问她有关于这些的包、帽子等样式,以及编织方面,她才认真起来道:“这个看情况吧,我们那边的人大多数都编的是统一的样式,只有一些女孩子,像我这样的,愿意去花时间研究一下,然后弄个不太一样的,不过这样一来就比较费时间也非功夫,很多手艺人不愿意做。” “毕竟浪费时间也没有收益,除了外形好看点没有任何的实际用处,还不如让他们多编点炕席之类的,又有用又可以赚钱。” 姬玛就急急忙忙地说:“我,我愿意花钱买,西,我们可以合作!” 祝成蹊则一脸不解地看向祝明萍,祝明萍没有翻译这句话,而是对着姬玛道:“姬玛,在我们国家没有私营企业,也不是任何单位都可以做生意的,更何况是对外的贸易,你就算是想要谈,也不能直接和他们谈。” “可是祝,我觉得你这段时间一直在故意为难我。”姬玛摊手。 这段时间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祝明萍还是表态说:“并没有。” “而且姬玛,我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是不赞成这个合作,而且对于你丈夫的病我们真的已经在努力和你们那边沟通了,我们也一直赞同你们赶紧回去治病的。” 姬玛无奈。 她如果资金足够,完全可以从中国扫荡一批顶尖的茶叶、丝绸这些,然后回国大赚一笔。 但偏生她的资金不够,只能想办法另辟蹊径。 现在目标有了,并且越来越多,可是合作的路子却一点推进都没有。 尤其当她今天看到祝成蹊这身装扮后,让她产生了更多的想法。 不管是她之前见过的草编,还是眼前祝成蹊身上没那么精致但是搭配起来却让人眼前一亮,特别适合夏天的风格也足以让更多的女性,尤其是欧美那边的女性趋之若鹜。 甚至,如果她想办法让一些当红的女星穿上,那简直…… 越想,姬玛就越激动,看着祝成蹊的眼神也就越炙热。 好一会儿,她才冷静下来,对着祝明萍说:“好吧,我相信托马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祝明萍没接茬,“希望如此,但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讳疾忌医,所以实在不行,你还是要劝劝托马斯回国治疗,什么都没有身体重要。” “当然了。”姬玛微笑。 没多会儿,她走了,张师傅的采访也告一段落。 祝成蹊就走过去说:“张师傅,今天真是辛苦你了,走啊,我请你吃饭。” 张师傅特别豪迈地摆手,“我一个大老爷们还能要你一个小姑娘请客,那我成啥了。再说我们有补贴,要请也是我请你,走走走,祝知青,我请你吃饭去啊。” 祝成蹊却说:“你们补贴能有多少,我请你吃的可是牡丹燕菜,周总前段时间才刚刚夸过的,你应该知道吧?正好我们宁市引进了,你真不去?” 张师傅:“……” 那我肯定是要去尝尝的。 那可是周总夸过的菜,不去吃就是大傻子! 祝明萍也一起。 吃饭的时候,她一直和张师傅聊天。 快吃完了,祝成蹊却忽然听她问道:“对了张师傅,昨天听你说小西在车上拿着语录的意思是?” 祝成蹊:“……” 张师傅却一改之前的嫌弃,立刻冲着祝明萍把祝成蹊大夸特夸,还恭维她说也只有她这样的领导才能教导出祝成蹊这样的孩子之类的。 祝明萍一边和张师傅客气,一边似笑非笑地盯着祝成蹊。 等送走了张师傅,她一把揪住了祝成蹊的耳朵,“别的我也不问了,我就问你,张师傅今天这一出演讲是你算计的,还是无心插柳?” 祝成蹊:“……什么啊,姐!疼!” “哼!”祝明萍松手,气笑了道:“真是长本事了你!” 祝成蹊揉着耳朵委屈,“什么算计,我昨天不是说了嘛,让张师傅来这边看看情况,回头也好给队长他们带话,我哪能想这么多。” 祝明萍不吭声,只是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才说:“行,我就当你是无心插柳,但是你给我记住,这世界上心眼子多的人比比皆是,别随便乱耍小聪明。” 祝成蹊:“……” 她又不傻。 那之前在商业部的时候,她不也老老实实的么! “知道了。” 祝明萍这才放过她,并赶她回家休息。 祝成蹊就说:“你不休息吗?” 祝明萍摇头,“姬玛的态度已经松动了,我估计这两天就能见分晓,我得回去处理后续的事情。” 第45章 挺厉害的啊,也就她身边那些被显的平庸了些 祝明萍说的没错, 托马斯的病第二天终于好了。 余下的情况就成了她继续和姬玛扯皮和打太极。 这种事情的具体细节肯定没办法让祝成蹊一一参与,但是这次让村里顺便发过来的那些当作样品的帽子、包以及麻底的草编鞋,甚至包括她之前用过的那身都被祝明萍拿去给姬玛看了。 在村里面的第二批货送到并且热卖之后, 祝明萍给祝成蹊带来了正式的订购合同, 每样一千个。 这个量不能说很多但也绝对不少。 而且价格方面也十分的美丽。 帽子是三块钱一顶, 鞋和包都是八块钱。 祝成蹊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姐, 这个价格是你们和她签订的, 还是我们和你们签订的?” 祝明萍:“给你的合同,当然是以百货公司的名义和你们签订的。” “也就是这个价格真的是我们村可以切实拿到手的是吗?”祝成蹊恨不能抱着祝明萍狠狠亲上一口。 这样的价格, 简直让人把一辈子不开心的事情想完都还能笑出来。 她就知道祝明萍是个厉害的。 不过祝成蹊还是好奇道:“那你们和他们的订购合同的价格是多少?” 祝明萍乜斜她, “怎么, 怕我坑你们村啊?” “没有, 就是纯粹的好奇。” 祝明萍就说:“我们和他们的合同比你们这个要更细致,每个品类的价格都有浮动,再加上她支付的是美元,有汇率的浮动, 具体平均下来, 大概在2.5倍到3倍左右吧。” 那这个确实不算坑了。 “也不知道姬玛回去后会卖多少钱?”祝成蹊比较好奇道:“你侧面打听过这些吗?” 祝明萍摇头, “问这些不合适。况且管她卖多少钱, 反正他们的人均收入好几万,我们才多少,她既然有信心开价, 肯定不怕卖出去。” 那倒也是。 毕竟这个时期也算是那边最疯狂最有钱的时候了。 祝成蹊又接着往下看,祝明萍也在一边解释说:“这份合同能确定, 甚至价格给的这么高也是因为我答应给他们弄到这些,不过我算了下, 每样十个而已,你们肯定没问题,所以我就自作主张答应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托马斯那边的工作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我们已经在尽力用这次的合作拖着姬玛,一是为了抬高价格,二也是想顺便能让棉纺织厂那边能尽可能多的从托马斯身上学点技术,但再拖下去就冷了,姬玛买这些就没意义了,所以他们也给了最后的期限,下个月中旬必须回国。” 祝成蹊:“这都月底了,也就只剩半个月时间了。” 祝明萍点头,“对,但是她要求在她走的时候要先交付普通款每样三百个,那些精编的包和娃娃她本来想每样要两个的,但我担心你们赶不及,只答应给每样一个,不过桦皮画我答应先给她五张,反正光是你带回来的都不止五张了,不过其他的,你们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了。”祝成蹊拍着胸口保证道:“你和姬玛扯皮的这段时间我也没闲着啊,我好几次都和村里面联系,让他们先编着,就是怕万一谈成后碰上这种着急要货的事情,所以你放心,等姬玛要走的时候,这些东西肯定早就备齐了。” “那就好。”祝明萍拍了拍祝成蹊的脑袋,“那再说另外一件事。” 祝成蹊:“什么。” 祝明萍就道:“因为还不清楚这次的合作到底是一次性的还是持续性的,所以我们讨论了下,如果姬玛后续还会发来合作的话,甚至反响不错的话,这次合作的一部分商品将来会慢慢放到友谊商店中售卖。” 祝成蹊立马关心问道:“那价格方面呢?” “放心,肯定还是和现在差不多的。” 祝成蹊安心了,毕竟合同里面给的桦皮画的价格是一百一张,而另外两个也都高达五十一个呢。 她迫不及待地表示:“那我要赶紧回去一趟,亲自和他们说一下这些事,也顺便盯一下进展,不然我心里不放心。” 祝明萍点头,“那我让你姐夫给你准备好火车票。” 祝成蹊“嗯嗯”两下,又急忙忙问道:“是在北京转车对吧?” “对,北京有直达的。” “那我到时候顺便去看一下大哥。” 祝成蹊说完,风风火火地出门,要给村里打电话。 依旧是打到了林川的办公室。 “书记书记,合同我拿到了,这就准备要回去了,你再帮我和村里面说一声啊。” 林川这段时间除了自己心系这次和外国人的生意外,也一直被周立新时不时过来墨迹着,不敢说心力交瘁,但也十分头疼。 闻言扬声惊喜道:“真拿到了?” “真的真的,你等我念给你听……”祝成蹊虽然签过很多合同,但是这一笔绝对是最让她高兴的。 毕竟这可是七十年代哎。 她清脆的声音也感染了林川的眼角眉梢,让他整个人也跟着愉悦了起来。 但等祝成蹊念叨完,他也很不敢置信地问道:“这个价格怎么这么高?” 祝成蹊就说:“高吗?或许在外国人的眼里还很低呢,况且他们那么有钱,我们多赚点怎么了?” 林川:“……” 也对。 这些人的大部分财富都是当年从国内暴力抢走的,赚再多也不亏心。 林川就说:“行,我知道了,我等下就帮你给村里面转达。” 挂完电话,正在给林川汇报工作的党办李秘书没忍住好奇问道:“书记,是祝知青吗?” 自打迎胜村将炕席、枕头这些卖到了宁市,这附近的村子和一些公社就轰动了。 再加上后面回来的张师傅拿着他上了的宁市报纸到处宣扬,甚至让县城那边都多少有了点水花。 李秘书跟着林川去县城开过会,县里面的领导都还过问过这件事儿呢。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没少讨论迎胜村、祝成蹊以及他们的买卖。 林川才点头,他又问道:“那是合同签了?” “签了。” “那真是和外国人签的,我们也能赚外汇了?”李秘书不敢置信地拔高了声音。 林川摇头,“村办企业哪有资格和外国人直接签合同,是和宁市的百货公司签的,宁市的百货公司再和外国人签。” 李秘书:“那不也一样吗,反正都是卖给外国人的。” 因为李秘书的声音过大,就这么会儿功夫,好多人好奇地贴了过来。 见到他俩出来,立刻七嘴八舌地打听。 林川着急走,就让李秘书给其他人解释。 等他出了公社的院子,还能听见里面一群人在一惊一乍的,可想而知接下来几天会热闹成什么样儿。 到了迎胜村,这个消息带来的效果也不遑多让。 尤其是这群上了年纪的并且主要负责草编的人更是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又哭又笑、老泪众横…… 反正什么情绪都有。 而且还都扒拉着林川不让他走,非要留他在村里吃饭。 另一边,祝成蹊也很快从孙正河那里拿到了两张火车票,并且都是卧铺。 而且在她走之前,祝明萍还给了她一张市里面百货公司的工作证,方便她之后的来回。 “只是挂个名,编外的,没工资的那种。”祝明萍还专门提醒她。 祝成蹊倒不在乎这个工作有没有工资,而是高兴有了这个,她以后出们应该就更方便了。 而且以后她出门买车票也可以自己申请卧铺了,再也不需要用别人的名义了。 简直不要太方便。 只有方淑红念念叨叨的,“这才回来几天啊又要走。” “妈,我之后不是还会回来么,你就别担心我了。”祝成蹊哄了她两句后就高高兴兴地上了火车。 这次的卧铺车厢体验和上次的差不多。 而且因为这里面都是工作人员或者家属,所以自我要求更高一些,没有上一批知青那么乱糟糟的。 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极品或者人贩子。 到了北京。 因为时间有点赶,她也没怎么休息,而是先去见了祝明安。 祝明安还是老样子,但是对她的到来很惊喜,“小西,你怎么来了?” 祝成蹊给他看自己的工作证,又让祝明安很惊讶也很惊喜道:“大姐想办法让你回城了?” “才不是,这可是我凭本事拿到的。”高兴地把这段时间的事情说了遍,然后才道:“我想着还有时间,所以就来看看你,等下我就走了。” 祝明安没想到这才多久就发生这么多事情,连连夸了祝成蹊好几遍,才又说:“就这么几个小时,何必往这儿赶,你自己身体也不好。” “我没事儿,我就是比正常人稍微弱点而已,况且我一路上一直躺着,不累。”摆摆手,祝成蹊又把方淑红让带的药递给他,还说:“对了大哥,这药我顺便帮你熬上吧。” 祝明安本来不愿意,但是祝成蹊非说让他试一试这次的人参,要是功效好的话,她后续再买点,他只好答应了。 祝成蹊就顺势在他熬的药里加了灵泉水,等他喝完就见他脸色一下子红润不少。 祝明安也感觉意外,“感觉这次的药效格外的好。” “可能是这次的人参好吧,既然你觉得可以,那我回头再买点。” 祝明安却正视道:“小西,这种事情毕竟不合规矩,有这些就够了,你下次不要冒险了。” “放心,我有数的。”她也没和祝明安多待,又说了几句就走了。 到了火车站休息会儿,顺便吃点东西,然后上了火车。 刚在卧铺闭眼躺下没多久,她又听到有人进了这个小包间,还是俩男人。 但这两人似乎因为她在休息的缘故,除了最开始用气声说了两句话,之后就没多交流了。 祝成蹊也懒得睁眼,翻了个身继续休息。 一觉醒来,对面的俩男人正在下铺坐着。 一个穿着衬衫,气质上看着有些文质彬彬的,很年轻,也就二十左右的样子。 但看他露出来的侧面和手判断,稍微有点黑。 另外一个则是明显又地道的农民装扮的中年人。 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低着头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另一个则坐在他旁边伸着脖子看他写写画画。 但脸上除了好奇外,还带着明显的愁眉不展。 这样的组合实在有些过于瞩目的,祝成蹊就没忍住多看了两眼。 年轻的男人大概是注意到她的视线了,抬起头,露出来一张中正平和且温润的脸。 是好看的,但因为有点黑,加上她已经见过了祝明安以及程玉颜这样的绝色,所以也没什么惊讶的。 但最为出彩的却是他的眼睛,清亮、笃定、有神。 撞上祝成蹊的眼神,他微微颔首,把原本摊在小桌子上的一些笔记收了收,人也往后撤了撤,让出大半的位置。 虽然没开口,但是意思很明显了。 边上的中年人也是因为他的动作才注意到祝成蹊已经醒了,手足无措地站起来,掌心在裤腿两侧搓了搓,一开口就是道歉:“对不住对不住,是不是我们吵到你了?” 祝成蹊摇摇头,“我刚醒,不用桌子,你们随便,不用顾及我。” “好,好。”中年人连连点头,年轻那位也微微颔首,开口:“谢谢。” 声音倒是和他的人一眼,也听温润的。 “不用。”祝成蹊笑了下,也没再打扰他们,拿着东西去洗漱。 之后,她又去餐车吃了饭,然后才回去。 那两人又因为她的动静而抬头,但是大家还是各自笑了下,没人开口说话。 祝成蹊重新躺靠在卧铺上,然后把包里让祝明萍给准备的英语学习资料拿出来装装样子。 当然也是想顺便复习一下,毕竟这年月的英语和后世的还是有点区别的。 那个年轻人倒是对她的动静没怎么注意,一直低头忙自己的,但是年纪大的那位就不行了,盯着年轻人看会儿就忍不住往祝成蹊那儿瞟上几眼。 一开始的时候,他只是单纯的好奇心发作。 等到后面注意到祝成蹊手里面的书上的字后,立马瞪大了眼睛,还很用力拽了拽年轻人,示意他赶紧看。 还小声问道:“她看的啥书,是不是那啥外国书啊?” 年轻人抬头仔细看了一眼,才点头,中年这位就急了,“她胆子咋那么大呢,还敢这么明目张胆的看外国书,她该不会是啥间[谍]吧?” 年轻男人:“……” 耳朵还挺灵光的祝成蹊:“……” 她默默看过来,“听您口音也是东北的,我就按照那边的叫法喊您大爷了,大爷,我这是学习资料,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书,你别多心。” 中年男人没想到叫祝成蹊听见了他的嘀咕不说,还被这么指出来了,立马尴尬的手足无措,甚至开始抓耳挠腮。 年轻人开口帮他道歉,“不好意思,孙叔他不懂这些,以为所有的外文都不好,我替他向你道歉。” 中年男人这才回神,“对对对,我不懂这些,对不住,真是对不住,姑娘你千万别见怪啊!” 祝成蹊摇头,“没事儿,说开了就好了。” “哎,哎。”中年男人又开始笑,“对不住,真对不住,主要是我没见过啥世面,这还是我第一次出门坐火车呢,以前都在地里面刨食儿,不懂这些。” 这样一中一青,一文化一大老粗的组合实在有些奇怪,反正火车上也有些无聊,这次也不是上次知青下乡那种可能遇到各路极品的时候,祝成蹊就再次宽慰了他一遍,然后顺应自己的好奇心问道:“大爷,您姓孙啊?” 孙大爷点头,“对,我叫孙国进,国家进步的国进,吉省的。” 祝成蹊就说:“怪不得呢,我就说听您口音是东北的。” “是吧。”孙大爷不好意思笑笑,“说了半辈子了,只会说俺们东北话,不会说你们读书人才会的普通话,是不是你听不明白啊?” “没有没有。”祝成蹊摇头,“东北话很好懂的,我能听明白。” “也对,你一下子就听出来我是东北的了。”孙大爷笑了下,又好奇问道:“那你是哪儿的,仔细听,你的口音也有点我们东北的腔,但听你说话的意思又不是我们东北的。” 那是因为上辈子在东北读大学留下来的习惯。 祝成蹊笑:“我不是,我是宁市的,只是这段时间和东北人接触的有点多,所以被他们带跑偏了。” “哦哦。”孙大爷点头,“那也确实,周知青来了我们这儿后,口音也和我们越来越像了,是吧?” 他偏头看向边上的年轻男人。 这位周知青点头,又无奈笑了下,“孙叔,我下乡也快两年了,口音有变化也是正常的。” 之前他只是浅浅说了几个字,祝成蹊还真没听出来,现在这么一看,还真有点东北的口音。 再一对比他那张蛮温润的脸,呃…… 多少让人有点想笑。 不过,她歪头好奇问道:“你是知青?” 周知青点点头,孙叔在一边解说:“是啊,还是从北京下乡的呢,北京人!那可是首都!” 大概是首都彻底打开了这位孙大爷的话匣子,他开始滔滔不绝道:“我们这次就去了首都,真大,真好,真干净……唯一可惜的就是没能看到升国旗。” 祝成蹊一直等到孙大爷念叨完了,才开口,“你们既然去首都办事儿,那也不必这么赶时间吧,也可以多住两晚,正好也能看升国旗了。” “咋不赶时间呢,就是因为赶时间才没多待啊。”孙大爷有些意犹未尽地砸砸嘴,“因为我们主要去的是召阳学习和参观的,回来的路上在首都转车,所以周知青这才顺道带我逛了逛,要不然我哪有那个运气来首都。” 祝成蹊就道:“那可说不准,万一以后首都、上海我们都能随便去呢。” 孙大爷摆摆手,“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祝成蹊也不和他犟,转而好奇道:“召阳是哪里啊,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是南省的,那个叫啥市来着的地方?”孙叔看着周知青问道。 周知青回:“弋阳市。” “对对对,”孙叔点头,又对着祝成蹊说:“就是弋阳市,我大老粗一个,老把那个字儿记成戈。” 那就是中原地带了。 “那你们是去学习农作生产的吗?” “不是。”孙大爷摇头:“是周知青之前帮我们村搞了个柞蚕养殖场,我们之前是直接卖蚕茧,但周知青说与其这样不如我们自己学习纺织技术,还说现在国外特别流行我们的丝绸,每年都要从咱们国家进口很多,想着我们冬天正好也没啥事儿,所以就去召阳那边和人家学习学习相关的技术,我主要是做木工的,所以就被周知青带着去看看人家的纺织工具啥的,回来我们也好自己研究。” “甚至我们现在还有一部分人在那边学习缫丝、织布呢,也就我们俩先回来的。” 祝成蹊是真的惊讶了,也是第一回认真看这个面相还不错的周知青。 这个时代其实真的能人辈出,只是国家太大,地方太多,而且出行等受限制,加上她身边的环境比较乱,甚至很多都可以说是角色光环下的工具人,主要为了突出主角的与众不同,所以才会显得他们太过于平庸了。 但她也没想过只是稍微离开那个环境,一个普通的火车上就能遇到这样……甚至可以说是未来的大佬了。 只要他不出什么意外,一直有底线有坚持,将来肯定是平康大道,一片坦途。 “所以周知青是下乡后先帮你们搞起了柞蚕养殖,现在又组织起了自建纺织厂的事是吗?”虽然是在问孙大爷,但祝成蹊却还是盯着这位周知青。 孙大爷连连点头,一脸骄傲地冲着祝成蹊夸赞道:“周知青有文化,人又好,虽然是城里人,还是首都来的,但从来没有看不起我们乡下人,而且自打他来了我们小营山,先教了我们稻田养鱼,后又给我们组织了柞蚕养殖,现在又要带我们建作坊了,我们现在的日子越过越好都是靠着周知青……” “孙叔……”周知青被孙大爷夸的有些无奈。 孙大爷夸起周知青的语气比刚刚提到首都还要高兴,但也因为周知青的浅浅一唤又立刻停了下来,显
相关推荐:
总统(H)
吃檸 (1v1)
云翻雨覆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鉴昭行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取向狙击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