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是她故意的。 祝明安反过来还安慰了程玉颜许久。 甚至建议她:“你要是实在烦的话,那不如和小西说一声,别去了。” 程玉颜摇摇头,“反正时间也不久,更何况喜宝的目的也是想要推广中医,你也知道自从改开后,有不少人都在鼓吹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国外的一切都好,把国内贬低的一无是处,我们中医也没少被批评为糟粕,不科学,甚至不止一次被提出要废除中医,甚至还要将其从彻底从医学界除名,所以我不能因为自己一时不舒服就不去。” 反倒因为现在那些人对她感兴趣,她才更要过去。 程玉颜是对的。 她这个谁也没想到的意料之外的流量不仅引爆了整个国风大赏,真正最让人惊喜的是那些外媒把这件事在国外大书特书。 大阅兵过后,那些来观礼外国媒体就立刻发回了相关报道,世界各地的报纸以及新闻电视等网络都极其正面地肯定了国内如今的军事能力,赞叹着国内如今国威和军威。 是以,这时候也是世界各国目光最聚焦国内的时候。 这些有关国风大赏,尤其是中医的神奇报道一经发回他们各自国内,就更是引起了广泛讨论。 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国外的媒体没少为这事儿出专题报道,并再度引发了有关中国气功、中医针灸的热潮。 也让来国内的外国人更上一层楼。 甚至还有一些比较怕死的有钱人主动来国内寻求治疗,还妄想把程玉颜他们这些中医高手弄到自己身边当专职医护,为此还开出了相当诱人的条件。 尤其是程玉颜。 因为在那些外国人自己的宣传和脑补下,程玉颜现在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天使转世,具有起死回生能力的圣手。 这倒是让一些领导们坐不住了,赶紧找程玉颜他们谈话,表示有什么想法或者困难一定和组织上说,千万别轻信所谓的外国多自由多好,那里没有他们宣扬的那么民主,真过去了,日子也不一定好过。 程玉颜对国外一点兴趣都没有,当即表示自己肯定不会出去,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想法,这才让领导们放心很多。 但后面依旧没放弃对程玉颜他们的关注,免得他们被那些外国人拐跑了。 等国风大赏结束,祝成蹊找领导们汇报工作的时候,还被他们玩笑般地说了这件事,说祝成蹊真会给他们找麻烦。 祝成蹊听出来这不是真的责怪,反而觉得欣慰,认为他们这次做的很好,就眼珠子一转,给建议道:“领导,越有钱的人越怕死,我还听说有个外国的大资本家还尝试把自己冻起来,企图五十年后复活,虽然听起来挺荒唐的,但我觉得这倒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 “什么意思?” 祝成蹊就说:“咱们的中医确实有不少神奇的地方,很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病症在咱们中医手里却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或者缓解,所以我觉得咱们或许可以借着看病的机会和那些大资本家合作,弄点咱们现在需要的技术或者机械什么的,当然了,前提是他们的病还有的治的情况下,不能硬逼着程玉颜他们治疗,不然就是交恶了。” 领导们深以为然地点头,并真的操作了下去,后面还真的用这个给国内换了不少急需的东西回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当然这是后话了,也不是祝成蹊能参与的,所以她也只通过程玉颜偶尔会参与一些不对外公布的医疗救治来猜测又有狗大户要大出血了。 而此刻给了领导们建议的祝成蹊还在忙着国风大赏的后续。 除了已经做熟练的买卖合作,这次还有不少外国单位看中了国风大赏上的一些节目表演,想要邀请他们出国演出。 这是好事,但祝成蹊深知国外的不安全,不仅忙着给这些人培训相关知识,还要找人专门负责他们出国后的一应事宜,并以国风协会的名义和那些外国单位签订一系列的合同,尽最大可能地保障他们在国外的安全和利益。 等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完后,祝成蹊才有时间和首次来首都的周立新还有赵三爷他们说说话,顺便带他们在首都玩了一圈,然后才送他们回去。 再之后,她才终于稍微清闲一点,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第151章 总之,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祝成蹊因为国风大赏的事儿忙的团团转的时候, 首都这边还开了一场特别重大的会议。 其核心内容就是再度经济改革,将“商品经济”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准备放弃计划经济, 转向市场经济。 根据祝成蹊的记忆, 这一阶段的改革会带来通货膨胀, 经济总量失衡, 很多产品价格暴涨, 国内出现了大量的抢购热潮, 不管是国营商店的产品还是个体户的小买卖里面的东西都被一抢而光。 后世,总少不了有个体户在这个阶段暴富的新闻。 所以, 这自然是千红电器趁机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稍微休息一段时间后, 祝成蹊便和方淑红他们分析了一波眼下以及未来的经济形势和走向, 告诉他们今年就先不分账了, 也暂时不买房子了,所有的钱都留着进货。 甚至他们要是愿意的话,还可以把手头上的钱暂时先投进来,趁机多赚点。 另外, 她还提醒方淑红趁眼下大多数商品价格还正常的时候多囤点东西, 免得回头家里缺了什么却抢不到了。 方淑红一听那还了得, 赶紧联系祝明南一起忙起了生意上的事儿不说, 还开始了仓鼠般囤货的日常,几乎把她能想到的都买了不少回来。 这一晃,就到了八四年的年底。 祝明萍和孙正河提前打电话回来说今年依旧不回宁市过年了, 并说了她和孙正河如今都升职的事儿。 方淑红虽然非常遗憾今年又没办法团聚了,但依旧为祝明萍和孙正河高兴。 在边境的沈从越虽然依旧没有消息, 但这也是一个好消息,至少证明他人没事儿。 所以方淑红虽然现在依旧念叨他, 但见到报纸上说如今打得没那么激烈了,心里跟着放松不少。 祝明南和何成江那边自不用说,在宁市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荷包越来越鼓。 祝明安和程玉颜也一样越来越受重视,并都在上面的领导面前有了姓名,前途一片光明。 这一年还有一件让祝成蹊特别高兴的事情发生。 那就是有关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事在妇联那些同志的推动下终于有了成效,并决定于198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比起她所在的那一世整整提前了七年,并且里面还明确了后世好多年后才明确的一些女性的隐形劳动和付出,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条例来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相信这个时空将会有很多女性会因此受益,脱离苦海。 总的来说,这一年小到他们这种小家庭,大到整个国家层面,很多地方都一片欣欣向荣,大多数人的生活都越来越好。 眨眼就要过年。 祝成蹊的预产期就在正月。 方淑红不放心她,想着反正祝明萍他们也不回来了,干脆大手一挥,把祝有敬叫到首都来过年。 祝明南和孙正河夫妻想到之前从方淑红那里听到的关于明年的发展计划,虽然已经照做了,但心里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决定也一起去首都过年,顺便再和祝成蹊聊聊。 祝成蹊见他们这样,干脆和周杭生商量一番,又和周家二老说了一声,干脆带着他们一起,又让程玉颜把徐、沈两位老师也叫上,他们几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过了个新年。 85年的这个春节,虽然依旧人不齐,但对于老祝家来说也是难得重聚的好日子。 过年那几天,方淑红虽然忙的脚不沾地,但是嘴角一直就没落下来过。 直到过了初三,祝有敬以及祝明南夫妻带着孩子回了宁市,祝明安他们开始上班,家里面骤然空荡下来,方淑红才觉得有点落寞。 不过很快,她又忙起来了。 因为元宵节当天,祝成蹊肚子里的小家伙着急出来了。 是个头发非常浓密,浑身上下红彤彤皱巴巴的小姑娘。 祝成蹊看见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嫌弃地撇开眼,“她好丑啊!” 结果才说完,方淑红这个有了外孙女就不管女儿的白了她一眼,一边温柔地哄着小姑娘,一边说:“你懂什么,小孩子生下来都这样,等过两天长开了就好看了。” 说完,还嗲声嗲气地冲着怀里的孩子说:“我们乖乖头发这么多,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将来肯定要比你妈还要漂亮,所以别听你妈的,咱们好看着呢……” 巴拉巴拉一大堆,也不想想刚生下来的小屁孩能不能听到她说的话。 但不得不说方淑红是对的。 小家伙见风就长,没几天就变的白白嫩嫩,而且脾气超级好,吃了睡睡了吃,怎么逗弄都不哭。 实在被闹烦了,就哼哼唧唧两声,只要稍微一哄就好了,看的祝成蹊觉得十分神奇,总忍不住故意逗她玩儿。 方淑红每次看见她玩小孩儿就眼皮子乱跳,总是免不了对着她一通数落,让她别闹小家伙。 可祝成蹊现在正是觉得小孩儿好玩儿的时候,哪能记得住,就和方淑红开始打起了游击战。 时间就这样在祝成蹊和方淑红的斗法中悄然而逝,祝成蹊出月子了。 而小家伙也该上户口了。 周杭生问祝成蹊准备给小家伙起什么名儿。 祝成蹊想了想,说:“小名叫汤圆吧,正好她是元宵节出生的,应景。至于大名……” 略微思索了会儿,祝成蹊才道:“不如就叫满月吧,都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她出生那天正好是月亮最圆满的时候,希望她以后的每一天每一年都圆圆满满。” 周杭生其实早就准备了一箩筐的名字,甚至包括他父母的以及周家二老,还有其他家里亲戚也都出了不少主意。 但在祝成蹊说完后,周杭生立刻觉得手上那一堆对比这诗词歌赋选出来的名字没有“满月”好听又有寓意,便高高兴兴地给小满月上了户口。 小满月两个月的时候,程玉颜也怀孕了。 方淑红这下子更是每天都合不拢嘴,就连走路都带风,干什么都劲儿劲儿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国家放开部分商品的价格管控,任由市场进行价格调控的效果初显现,全国上下的抢购热潮开始了。 虽然祝成蹊早就给方淑红打过预防针,但她还是被眼下所有人疯狂的花钱买东西囤货的行为给吓到了。 千红电器虽然年前就囤了不少货,足够应付好一段时间,但越是卖的好,方淑红的心里就越是慌。 她实在忍不住找到祝成蹊问道:“他们都说现在钱越来越不值钱了,不如花出去安心,不然以后就是一堆废纸,你说我们现在赚的这些钱回头不会真的成泡沫了吧?” 祝成蹊笑笑道:“哪有你想的那么夸张,这只是国家经济转型路上的暂时出现的小波折而已,等回头,国家肯定还会进行宏观上的调控,钱还是钱,泡沫不了的,顶多就是购买力和以前相比会稍微下降一些,但这也是必然的,所以您就别操心了,趁着这个机会多赚点才是正理。” “可你都没看见他们现在买东西多疯狂,真的完全就是抢,不管是不是他们需要的,反正只要把钱花出去就行了。”方淑红依旧愁容满面。 “我知道……”祝成蹊安抚她,“要不然我为什么提前叫你们囤货,就是因为我猜到大家都像你一样害怕钱越来越贬值,宁愿花出去安心一些,所以才叫你们提前准备的啊,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你要实在担心,那就继续去买房子,或者把钱换成黄金,反正这些也保值,但不能把账面上所有钱都换成这些,至少要留一半。” 祝成蹊说的太笃定,总算勉强安抚了方淑红那颗因为外面抢购热潮而慌乱不安的心脏。 85年的这一阵价改之风吹的不少人掏空了身家,但也鼓了很多人的腰包。 但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市场巨变,多数人心里还是攒动这巨大的不安,这一年,很多人,甚至包括方淑红在内都过的没有84年以前安心。 与此同时,这一年的秋天,周杭生的调任结果也下来了。 是沿海地区,但不属于特区范围的一个叫做南顺县的县委书记。 虽然对这件事早就有预料和准备,但真的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祝成蹊心里还是涌现了强烈的不舍。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她还是开开心心送他上了火车。 周杭生的离开让祝成蹊确实消沉一段时间,但很快就是第二届国风大赏,她又全身心投入自己的工作当中,就连小满月都彻底交给了方淑红以及周家二老带着。 方淑红虽然埋怨她和周杭生“妈不像妈,爸没爸样”,没一个靠谱的,只知道忙工作,一点也不顾家里面,但还是任劳任怨地帮着带孩子。 周家二老就高兴多了,恨不能直接把小满月捧怀里怀里不撒手。 祝成蹊中途还担心他们会不会把孩子惯的太过,但后来发现他们宠归宠,但是该教训的时候也舍得下手,就放心多了。 就这样,1985在大多数人的兵荒马乱中越走越远,即将迎来了改变更大的1986年。 不过还没到过年的时候,程玉颜肚子里的小家伙就闹着要出来了。 是个小男孩,并且也一样皱巴巴的,像个小老头一样。 但是过了几天,小家伙长开后,就依稀能看出来他的眉眼都是挑着父母最好看的那部分长的,可想而知将来长大后会有多好看。 别说方淑红他们稀罕了,就连刚开始学说话和走路的小满月也特别喜欢这个漂亮弟弟,每天都要和他贴贴。 小家伙的出生让因为抢购风潮而揪心了一整年的方淑红总算放开了心,尤其见到两个小家伙头靠着头睡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心都能化了,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这个年,方淑红过的尤其心满意足。 过年的时候,家里也一直在讨论给刚出生的小家伙取名字。 所有人都表露了观点,但程玉颜一个都没有采纳,而是让祝成蹊给取一个。 祝成蹊道:“你的孩子,你和大哥商量着取好了。” 程玉颜摇头,“就你取。” 祝成蹊于她的意义不一样,她一直都认为自己这辈子最幸福最幸运的事儿就是在下乡的时候遇到了她,并被她牵着一步一步走出原本困住她的泥淖,才有了今天这份光明的前程。 所以她也希望自己怀里的这个小家伙能有这份幸运。 祝成蹊见程玉颜认真的,想了想,道:“那叫……长佑,长长久久得天庇佑,希望他一生都平安顺遂、健康喜乐。” 程玉颜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名字,也没取小名儿,就一直“佑佑、佑佑”的叫着。 小佑佑会翻身的时候,祝成蹊期盼已久的两个好消息终于出台了。 一个是私人可以合法买卖轿车这类交通工具了,另外一个就是私人可以正式成立公司,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只当个体户或者游走在违法的边缘,每天担惊受怕。 祝成蹊当即就让方淑红同志正式成立千红电器公司,并开始扩大经营。 正好沈从越那儿有不少战友这几年退伍却又没能安排到好工作,祝成蹊便和他联系了下,让他介绍了一批可靠的人过来。 与此同时,祝成蹊还找何成江问了早就让他留意的二手车辆的问题。 何成江在看见新闻报道的那一刻就知道祝成蹊肯定要着手这件事,早早就联系上了。 等到祝成蹊问的时候,他把所了解的信息一一和祝成蹊说了。 现如今的车和后世可不一样,车不仅贵,而且因为太过于稀缺,不仅不会贬值,有些甚至还会升值。 但好在祝成蹊他们要买的不是会升值的小轿车,而是普通的货车,又都是一些国营单位里面淘汰下来的,所以价格上并没有太离谱。 祝成蹊对车了解的不多,更别说眼下这个时代的车了,所以只了解了一些基本信息,最终还是让何成江做主选了两辆要价八万六的二手货车。 另外,她还从何成江那里听到运输公司里面还有一批刚淘汰下来还没来得及往下安排的客车,想了想,还给周立新他们打了电话。 祝成蹊依旧记得以前回迎胜村时的种种不方便,更何况迎胜村这些年发展的越来越好,厂子越办越大,招收的工人也越来越多,员工的出行上确实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而且村里买车后还能方便村民出行,甚至接送孩子上下学等等,所以她觉得迎胜村或许会需要。 祝成蹊这个电话打的特别及时,因为周立新他们看到年初的新闻后也想到要给村里面买上两辆,这样以后干啥都方便。 但他们毕竟没什么二手的门路,买新车又实在太贵太心疼,正想着要不要麻烦祝成蹊呢,结果就接到了她的电话。 周立新在电话那头高兴的合不拢嘴,大着嗓门把祝成蹊夸了一遍又一遍,两人才说到正事儿上。 周立新听到运输公司这边的中巴要六万二一辆,二话不说直接点头要了两辆。 祝成蹊便和何成江联系,让他又截了两辆中巴给迎胜村。 等他们自己的车到了后,她便让方淑红他们开启了一条“家电下乡”的赚钱路线。 乡下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虽然多数人买不起高端的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这类家电,但是录音机、电风扇、电视机等等却是很多人的刚需。 尤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乡下结婚的的要求也比之前高了一些,虽然比不得城里的彩电冰箱洗衣机,但普通一点的家电却是要的。 但是乡下的供销社一来没办法提供足够的供给,二来眼下在国营商店买这些东西依旧需要票证,而这一点对老百姓来说又是最难解的。 更何况85年的价改带来的余波仍在,乡下人想要花钱的欲望自然会比以前高。 所以走这种家电下乡路线,不仅可以开拓出更大的市场,还能进一步建设千红电器的品牌形象,同时也能先其他人一步赚更多的钱。 事实证明,祝成蹊的这一步走的特别的正确,因为年底盘账的时候,千红电器的整体收益暴涨。 方淑红甚至都惊讶道:“我原本还想着乡下应该卖不出多少钱,但没想到今年赚到的钱比去年那种疯狂抢东西的情况下还多。” 祝成蹊就道:“城市人口和乡下人口根本就没法比,虽然乡下条件一般,有钱的人少,但他们整体基数大,市场缺口自然就更大。” “这还仅仅是宁市和首都附近乡下市场带来的收益,要是放眼到全国范围,那更是不可估量。” “所以你的意思是?”祝明南立刻追着问道。 这几年的生意让祝明南对祝成蹊是彻底服气,也让她彻底爱上了这种每天一睁眼就数钱的日子。 所以祝成蹊一开口,祝明南就着急想知道她的下一步动作。 祝成蹊道:“当然是继续扩大经营,到别的城市开分店,正好二姐夫你这些年也跑了不少地方,你们就自己选城市吧,毕竟我也不能全部都做主了,这样对你们来说也不是好事儿。” 何成江点点头,“那我们回头商量一下。” “可以。”祝成蹊也点点头,然后又说道:“我还有个提议,你们先听听看。” 祝成蹊这一回说的是从明年开始正式成立千红基金,每年抽一部分收入投进千红基金,旨在帮助一些孩子,尤其是乡下的女孩子读书。 因为就算提前出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但这个社会上依旧遗留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尤其在乡下,女孩子似乎天生就该当牛做马,不配拥有正常人应该有的学习机会,所以她们需要有外界的力量能在必要的时候拉她们一把,给她们一个能鱼跃龙门的机会。 祝成蹊道:“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你们如果不同意也没关系,因为这是一笔投入不仅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花费也不容小觑,确实需要仔细斟酌。” “我同意。”程玉颜在祝成蹊刚刚说完就开了口。 当初在迎胜村,要不是祝成蹊处处拉着她,她也不可能有今天被人喊程老师、程主任、程医生的时候,更不可能在众多领导面前挂了号,成为中医药学会的核心成员。 所以她愿意无脑支持祝成蹊的一切行为。 更何况她这次的提议还是为了帮助更多的女孩子读书。 程玉颜看着祝成蹊说:“我这几年也买了好几套房,手里也不缺钱了,我在公司的利润可以任由你全权负责,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祝成蹊失笑,“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我可不给你管钱,要不然将来出了问题怎么办。但你要答应的话,那就算你一份,每年从我们的收益中抽一部分出来专门……” 结果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方淑红打断了,“你那么着急干什么,我们其他人什么都还没说呢!你不会以为我们不同意吧?” 祝成蹊:“……我不是那意思,就是话赶话说到这儿了。” 方淑红才不理她,而是继续道:“我也同意拿出一部分收益做慈善。” “你们俩呢?”她说完就看向祝明南和何成江夫妻。 祝明南小时候受过不少委屈,很清楚女孩子确实更可怜,便看了何成江一眼,见他没有表露反对的神色,便点头,“我们也没意见。” 方淑红说:“那就是全票通过,你说吧,这事儿具体要怎么搞?” 她又看向祝成蹊。 祝成蹊便道先借着家电下乡的路子了解一下不同地方的情况,先挑选一些情况好一点,风气好一点的村子里的困难家庭的女孩子进行定点的援助。 也可以对一些比较困难的学校援助一些电器、书籍等等,帮助他们改善教学环境,让学校多照顾女孩子读书。 其实倒不是祝成蹊不想先帮更穷困地方的女孩子,但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这句话可不是空谈。 千红电器如今也不是什么多厉害的企业,就这么莽莽撞撞扎进那些穷山恶水里,别说救助里面的女孩子了,只怕自己都要被刮掉一成皮。 甚至这都还是轻的,严重的,谁知道会在里面发生什么。 所以由易到难,由点到面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祝成蹊把自己在心里盘桓了很久的关于慈善的各种做法和方淑红他们一一说清楚,方淑红他们也很快表示明白了,会在接下来注意并着手实施。 第152章 这个世界如此的真实又喧嚣。 1987年。 随着改开成果的越来越显著, 人民的经济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与之相对的就是国营单位的状况进一步下滑,即便国家一而在再而三拨款扶持,但是依旧抵挡不住时代的浪潮, 国营单位越来越亏损, 尤其一些中小型国企不得不再次重组, 出现了不少职工丢了捧了几十年的铁饭碗的现象。 而那些原本一毕业或者一到年纪就应该进厂上班, 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捧起铁饭碗的厂二代们更是没了出路, 全国各地的国营厂子都不得安生, 工人们开始对未来迷茫。 国家便开始鼓励这些拥有铁饭碗的工人甚至包括体制内的员工停薪留职、下海经商。 虽然主动做出这一选择的少,但是那些被迫丢了铁饭碗的工人以及没有工作的年轻人确实有不少选择了做点小生意, 市场上的小摊小贩也越来越多, 倒是冲击了原有的一部分小商品小摊贩的市场。 不过这些对千红电器倒是没什么影响。 祝成蹊现在想要做的是盯紧那些日落西山的国营单位, 尤其是那些做机械零件、电器相关的, 等到他们破产的时候抄底买过来,正式开始自己制造和生产电器。 但是在做之前,祝成蹊也和方淑红他们商量了一番。 方淑红前些年还觉得他们自己搞厂子生产电器不太可能,但现在却不这样认为了, 毫不犹豫点头应了下来。 祝明南他们就更不用说, 也一样摩拳擦掌。 祝成蹊就让他们接下来多打听一下那些国营企业的状况, 一来方便到时候直接出手敲定, 二来也免得被骗。 另外还有一件事—— 今年大学毕业的周书瑶不想要学校分配的工作,想要到千红电器上班,跟着祝成蹊做生意。 “你确定?”祝成蹊看着她问道:“你和你家里人说过了吗?还有你大哥知道这件事吗?” 周书瑶抱着祝成蹊的胳膊撒娇, “嫂子,只要你点头了, 大哥那边就肯定没问题,大哥那儿没问题, 家里其他人肯定也不会说什么。” 祝成蹊摇头,“那我也不能这么随随便便答应你,还是要先和你大哥说一声,问问他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大胆色小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鉴昭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绝对占有(H)
捉鬼大师
误打误撞(校园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