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网王同人]与你同在 > 第114章

第114章

了用灵泉水。 当然是背着人。 75年秋天的时候,表现优异的沈从越被推荐上了军校,这次自然出现在了救援的军队里面。 而祝明安等大学生也赫然在志愿者之列。 而同样出类拔萃的小营山自然也出了不少人和物,且同样放心不下的周杭生也过来了。 一开始他们几个并没有碰面,还是后来救援差不多结束,他们才偶然打了照面。 只不过沈从越还有很多任务,匆匆来又匆匆走了。 周杭生和祝明安都在第一线帮忙,这段时间下来,他们的脸上都带着疲色,浑身上下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伤口,看着比在后方的祝成蹊和程玉颜惨多了。 但是第一面,他们还是先问了她俩的情况。 祝明安十分敏锐,没多会儿就发现了祝成蹊和周杭生处对象的事。 可惜他的好大哥威严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就被程玉颜借口给他看伤口拉走了。 “你也知道他们在一起的事?”祝明安十分肯定,“他们什么时候在一起的?” 程玉颜答非所问,“祝明安,我们处对象吧。” “啊?”还挂念着祝成蹊和周杭生处对象一事的祝明安傻眼,好一会儿后才反应过来,“你……你……你……” 程玉颜是深思熟虑过的。 她很早以前和祝成蹊讨论过处对象的事,到现在为止都对她那时候的话记忆犹新。 祝成蹊说不管是好朋友还是对象都是她们茫茫人海中精挑细选的亲人,虽然她目前见的人不够多,但未来即便她认识再多的人,想来能比祝明安出色的也找不到几个。 再一个他的性格好,家人好,还是她最好朋友的哥哥,就算她们将来都结婚了,也不会因为彼此生活重心的变化而渐渐疏远,更不用担心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所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程玉颜就说:“你每次给我写信讲题讲课,还专门给我录磁带,给我寄礼物,每次还写一堆和补课不相关的话,你不要告诉我你对每一个姑娘都这样。” 祝明安的脸倏然红了,结结巴巴,“我……我……” 程玉颜:“处不处?” 祝明安:“处!” 第123章 有一点点感情线 和祝明安一样, 祝成蹊也很快发现了他和程玉颜之间的氛围改变。 她黑漆漆的眼珠子滴溜溜往两人身上转了转,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本来看似平静的两人齐刷刷红了脸。 祝成蹊:“……” 这脸皮也太薄了吧。 祝明安早就知道祝成蹊猜出了他的想法, 虽然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为了自己的好大哥尊严, 他强忍着没露什么怯。 但程玉颜就不一样了。 别看她在祝明安面前简洁干脆, 但是面对祝成蹊的注视的时候却十分的不好意思, 嘴巴张张合合, 愣是半个音都没表达出来。 祝成蹊其实特别想看祝明安的笑话,但是她更怕程玉颜不好意思, 干脆选择了当没看见。 但是祝明安却不能当没看见她和周杭生之间的事, 在程玉颜去给周杭生处理身上伤口的时候问道:“你和那个周杭生,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程玉颜不在, 祝成蹊就又想笑话祝明安,故意说:“你和美宝怎么回事儿,我和他就怎么回事儿。” 祝明安:“……” 他很是不好意思了会儿,才色厉内荏道:“你能和我比吗?我多大了, 你才多大?” 祝成蹊:“满十九周岁了, 早就到达结婚年纪了。” “更主要的是美宝也没比我大多少, 你不也惦记上她了。” 祝明安:“……” 被噎了一下的祝明安还来不及再说什么, 祝成蹊又道:“大哥,我还没来得及问你呢,你是怎么让美宝松口的?” 这么私密的事, 祝明安当然不会说,“现在是我在问你话呢, 你老实点,别扯东扯西。” 祝成蹊就说:“我也和你说正经的, 大哥,美宝是我亲闺蜜,且是唯一的那种,你又是我亲大哥,你和她在一起我不反对,但是你要是将来对她不好,大哥,我到时候只帮亲不帮别的。” “这个亲可是指的亲闺蜜的亲,不是亲大哥的亲。” 祝明安又又又:“……” 一时间也不知道该高兴祝成蹊和程玉颜的好关系,还是该生气自己这个大哥竟然在她心里没位置了。 他没好气道:“我的事我心里有数,不会有你来操心的那一天的!” 祝成蹊皱皱鼻子,“最好是这样。” 祝明安气的瞪她,“现在说完我了,也该你老老实实说你和那个周杭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吧?” 祝成蹊“嘿嘿”一笑。 现在不同于前几年,如今国家事情太多,就算家里现在知道她和周杭生处对象的事儿,也不会在这个紧张关头催她结婚。 再加上明年又恢复高考,所以她干脆懒得再瞒着,直接道:“具体哪一天在一起不记得了,但反正好几年了。” 祝明安更气了,“这么大的事儿,你一点口风都不往家里漏,你可真能耐啊你!” 祝成蹊面不改色心不跳,“这不是不好意思嘛,再说了,我们万一处不成,那不是白白让你们跟着操心嘛!” 祝明安根本不信她的鬼话。 但是祝成蹊的主意太正了,说她也没用,他只好决定自己找机会多观察观察周杭生的情况。 被盯的周杭生:“……” 他是不是该庆幸大舅哥不是会动手的人。 不过祝明安很快就没时间关注他们了,因为大头的救援任务已经结束,他们这些志愿者也该回去了,余下的都是当地政府以及部队的工作,他们留下来也是添乱。 这中间还发生了件事。 徐、沈两位医生在救援的时候被以前救治过的领导发现了。 在稍微了解了他们二人的情况后,领导表示会给他们平反,徐、沈二人自然感激涕零。 但是他们平反也就意味着要离开迎胜村。 这几年,他们也给迎胜村培养了几名能看基础病的赤脚大夫,唯一还在带着的就是程玉颜了。 程玉颜长得好,性格好,学习的天赋也很高,没有孩子的两位医生是把程玉颜当衣钵传人以及后人看的。 如果他们离开,那程玉颜的学习进度怎么办? “听那位的意思,是打算还让我们回去上岗,顺便继续教书,尽可能的多培养一些医生出来。”两人叹气,“这次的事情一出来,大家就发现医生还是太少了,在面对这种紧急状况的时候根本不够用,所以上面又启动了相关的培养计划,我们也算是赶上了机会,但你……” 上面要用他们,是以给他们平反的很快。 如果他们接受平反却不接受继续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留在迎胜村虽然好,但是他们更想在更大的舞台发光发热。 尤其是徐慕荷。 她的手在运动之初就被伤到,不能再拿起手术刀了。 后来到了迎胜村后,或许是因为生活条件好了,且有了能治疗的药材,竟然在沈松节的持续针灸下又有了知觉,这两年已然完全好了。 她曾经远赴海外学习医术,就是想在国内发光发热,之前没机会,如今实在不愿意放弃。 程玉颜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是没想到竟然这么快。 她在经历认真的思考后,和祝成蹊说:“你大哥给我补习了好几年,但是我在文化课方面的能力真的有限,我怕将来考不上心仪的好大学,所以想拿今年的工农兵大学生名额,你觉得怎么样?” 祝成蹊觉得为自己的未来思考和打算的程玉颜简直棒极了。 她又开启了夸夸夸模式把程玉颜好生赞美了一通后,才道:“你想好了就去做吧,我永远都支持你。” 74年的大学生名额给了胖婶儿家的小儿子周成雨,75年的大学生名额给了之前被魏迎光哄的团团转,但是一朝清醒后就果断动手暴打渣男的张映雪。 到了今年,知青们一边在私下里嘀咕今年的名额再怎么也该给知青留着了,但又觉得不可能,所以当听说程玉颜去读工农兵大学的时候,所有人都有些愣。 但程玉颜同样比他们优秀很多,他们什么话也说不出。 程玉颜离开迎胜村没几天,国家再一次陷入了巨大的阵痛当中。 在这种混乱的时候,祝成蹊依旧老老实实呆在迎胜村,直到好消息的传来。 随后,她就和苏建华他们联系上,准备参加今年的秋交会。 由于他们没有参加上半年的春交会,是以这次秋交会上迎来了更加火爆的交易现场。 但是因为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导致广交会的管控也比以往严格许多,祝成蹊不欲在这种时候出头,老老实实过来,老老实实回去。 而在祝成蹊忙着广交会的事情的时候,因为数字集团份粉碎,知青要大回城的信号开始了。 甚至报纸上都在不断刊登知青要求回城的文章,有的甚至闹的很大。 迎胜村还好一点,毕竟知青们都有工作,就算他们想回城也一时半会儿没单位接收,还不如暂时留在迎胜村。 至少吃喝不愁,还有钱赚。 可外面闹哄哄的现状让周立新等一众村干部很是忧心。 因此祝成蹊一回来,就被他们拉着说起担心知青们要回城的事儿了。 他们倒不是担心别的,主要担心的就是绒花厂里工作的那些知青和学校里面的知青老师。 祝成蹊想了想,说:“叔,咱们村这几年赚了不少钱,不如现在盖房子吧。” “啥意思啊?”周立新他们没明白过来。 祝成蹊道:“数字集团瓦解了,知青回城就是自然又必然的,想要留下他们,当然要让他们感受到在这里要比在城里更好。” “更何况村里现在富裕了,但大家伙还住的破破烂烂也不合适,你不是也一直说想要把咱们村子带成全国模范先进村子嘛,那基础建设必然少不了的,是时候彻底改造一下咱们村整体的面貌了。” 祝成蹊给周立新他们仔细讲了留住人才的一些最基本需要,又提到村里的一些现状,周立新想想,点头同意了。 反正村里本来就有盖房子的打算,是以这几年一直没停下烧砖,这方面一有存量,二不费什么材料钱,所以他也不是很心疼。 但迎胜村眼下已经入冬,盖房子已然来不及,周立新就先在村里说了明年打算集体盖房后再分房子的事儿。 同时也表示知青只要愿意彻底在他们当地安家落户工作,那就是真正的自己人,村里也会同样分一套房子给他们。 不管是社员们还是知青都被这个好消息砸懵了,很快整个村子都陷入了沸腾的状态。 尤其对很多家里条件不好的知青来说,如果真能在迎胜村有了属于自己的根基,那回不回城已经没有那么必要了。 这一年的冬天,迎胜村的人都是笑着过的,而周遭听说了他们村打算的大大小小的集体和个人则又心酸又眼红。 尤其是一些当初嘲笑过迎胜村接了祝成蹊他们这批知青的生产队更是捶胸顿足。 早知道祝成蹊这么有能耐,他们当时说什么也要把人抢到手。 可惜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用最大的努力和迎胜村打好关系。 这是集体的想法。 而对于普通人家来说,现在的迎胜村就是个福窝窝,不管是娶那里的媳妇还是把闺女嫁进去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是以,迎胜村的婚嫁喜事在今年冬天再次上升了一个高度。 就连边上不远的科特齐尔村也一样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时不时要办上一场的热热闹闹的喜事渐渐送走了冬日的冷清,迎来了新一年的春天。 这一年的春交会上,祝成蹊把迎胜村的相关产品主要的对外交流和沟通推给了张永平,她自己则在旁边协助。 张永平已经和她一起来过很多次广交会了,也接手过一些事,虽然突然被祝成蹊要求主要负责,但有她打下的基础在,他自己也挺好学的,所以完成的效果还不错。 只是在事后,张永平有些忐忑地问祝成蹊怎么忽然不管他们了,是不是她也打算回城? 祝成蹊摇摇头,只说她现在要做的事越来越多,迎胜村的工作他们自己人接手更合适,不能一直指着她全权负责。 张永平他们虽然都明白这个道理,也一直在做这个准备,但等真到这个时候了,他们心里还是紧张大于高兴。 毕竟他们只是负责自己村子的事就已经如临大敌了,可想而知祝成蹊每次处理好几个展台合作的事又有多麻烦和困难,以及她本人的工作能力又该有多厉害。 相比较自己干,有她这样一根定海神针在,才最让人安心。 是以,一回到村子,张永平就和周立新说了这件事。 村子里的盖房工作已经开始的如火如荼了,周立新每天忙的脚打后脑勺,但听到张永平的话后,还是第一时间赶过来和祝成蹊说知心话。 面对他祝成蹊倒是挺真心实意地说:“叔,我只是未雨绸缪罢了,毕竟如今形势一天比一天明朗,说不定哪天就恢复高考了,如果真到那时候,我肯定要去正经读大学的,到那时忽然撒手不管你们不是更要命么。” “再说村里这几年也培养出不少人才,总要让他们行动起来,不能光听我指挥,那样养成依赖性,对你们来说反而是件坏事。” 高考停了十年,周立新之前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但既然祝成蹊这样说了,那就说明有可能。 他砸吧砸吧嘴说:“要真有那一天,你去读大学也是件好事儿,就是喜宝啊,你到时候可不能忘了我们村啊,我们可都惦记着你呢!” 祝成蹊哭笑不得,“叔,就算我将来真的读大学了,我还是会做和现在差不多的工作,只是不能再单独照顾迎胜村了而已,所以我肯定不会忘了你们,甚至还会常常过来的,到时候你们别嫌我烦就好了。” “那指定不能啊!”祝成蹊的话让周立新吊着的一颗心一下子松快了。 只要祝成蹊不是再也不管他们村了,他心里就觉得有底了。 “那我们就听你的,你说咋办就咋办,就是要真恢复高考了,那村里的知青不还是要走吗?那这……”周立新又开始愁眉苦脸。 祝成蹊道:“不管是知青回城还是恢复高考都是必然的趋势,这时候就没必要担忧他们走不走的问题了,而是尽可能留住那些可留可不留的人,真心想走的是留不住的。” “而且你也不必太忧心,不管是知青大面积回城还是考大学都不是简单的事儿,毕竟城里一时半会儿接收不了太多知青,而大学也不是随便就能考上的,就算真等到那一天,咱们村的年轻人也早就成长起来了,影响不大的。” “你与其担心他们走不走,还不如更关注村里面年轻一代将来的出路,抓一抓小孩子们读书学习这些事,这才是真正的长远打算。” 周立新见祝成蹊这么肯定,这才彻底放心。 不过这小老头也鸡贼的很。 他没有把从祝成蹊这里得到的可能会恢复高考的消息往外说,但是却把村里面的年轻人从头到尾扒拉了个遍,选了一些成绩和品行都不错以及嘴巴也严实的,让他们趁现在赶紧多读书,为将来的高考做准备。 至于知青那儿,他愣是严格把控,一点口风都没透。 村里的年轻人一开始从周立新那里得到可能恢复高考的消息后,都一副打了鸡血的模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热情退却,又见上面一直没有消息,便觉得是不是周立新搞错了。 毕竟高考停了十来年了,哪是那么容易恢复的。 说不定就是周立新想多了。 知道他们想法的周立新狠狠把他们批评教育了一顿。 用大队长的威严要求他们必须学习,不好好学习就削他们。 在村里的年轻人开始怀疑的时候,祝成蹊接到了周杭生的电话。 他能接到一手消息,知道上面已经连续开了好几次有关恢复高考的提议,明白这事儿八九不离十了,所以特意提醒祝成蹊提前做准备。 祝成蹊表示自己已经猜到了,最近一直在好好学习。 有些事电话里不好说,周杭生又没有祝成蹊自由,加上他们上次见面还是过年前,祝成蹊干脆抽空跑了一趟小营山。 75年的时候,绒花首饰的生意步入正轨,他们迎胜村和小营山就正式分开了。 虽然每年的广交会还会一起合作,但是两个村子主打的产品除了祝成蹊主导的时候的那部分一样,后来就渐渐有了区别。 小营山目前所做的绒花更传统些,带着大气持重的美好,而迎胜村则在祝成蹊的影响下更加有新意,色彩鲜明艳丽,有种轻灵夺目的美。 两种发展说不上谁强谁弱,反正每年都没少接单子,更没少赚钱。 不过自打75年分拨后,祝成蹊就没有再去过小营山了,如今过去,也是经常听周杭生在电话里或者信件里描述他在小营山做的工作,让她比较好奇现在的小营山是什么状况。 周杭生自然巴不得和祝成蹊见面,挂断电话后就开始做准备。 他自己平日里不太讲究吃穿,但祝成蹊不行,要好好招待。 他和祝成蹊之间的事儿也不是秘密了。 小营山的人见他忽然间里里外外忙着准备吃的,就笑着问道:“队长,你又给祝知青寄东西啊?” 周杭生就会面上含蓄,实则开心到飞起地说:“不是,不过她要来看我,所以我提前准备点她爱吃的东西。” 村里面的人一听了不得,不仅很快把这个消息传遍了村子,更有不少人从家里拿了肉蛋之类的,让周杭生一定别亏待了祝成蹊。 要知道他们小营山如今能过的这么好,除了周杭生这个大队长,就属祝成蹊的功劳最大。 可周杭生没要他们的东西,所以就导致祝成蹊过来后,有不少熟悉她的人和她抱怨这件事,顺便邀她去家里吃饭。 祝成蹊一路上只笑着谢过他们的好意,顺便转移话题说起了小营山如今的变化。 犹记得她第一次过来的时候,这边只有刚刚建起来的草编厂房那一处是红砖房,其他地方的房屋都低矮狭小,显得整个村子格外的萧条落后。 但如今整个小营山已经盖了不少的红砖房,有些原本低矮落败的土坯房也明显加固了许多,光从外表上看,整个村子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且他们村的基础设施也改进了不少,除了第一次过来时就听周杭生说的修路,水利方面也比之前好很多,都是周杭生这两年带着社员们一点点挖出来的。 村民们的整体面貌较上次见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且小营山也建了学校,盖了图书室,有了广播室,并在周杭生强烈的干预下,不仅村里的孩子们都在读书,有很大一部分成年人也认识了不少字,不再是睁眼瞎。 这里和迎胜村一样,都昂扬着一股别的地方没有的精气神儿。 祝成蹊习惯了迎胜村的氛围,是以对这里的人的热情也适应良好。 就是看见周杭生比冬天明显又黑了许多的面庞时,没忍住又笑出了声。 周杭生一看就知道她是什么意思,无奈地摸了摸脸颊,道:“我已经尽量注意了,但是因为每天都要和社员们一起下地,所以还是晒黑了。” “没事儿,我不嫌弃。”祝成蹊也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这是你这几年在这里的军功章,是荣誉的象征,应该骄傲才对。” 黑了还能白回来,不是什么大问题。 且周杭生这几年又长开了许多,脸上的骨相更加优越明显,就算黑了些,也是好看的,甚至让他原本温润中正的样貌多了点荷尔蒙上的攻击性。 周杭生却嘟囔,“你现在这么说,要是程玉颜在的话,你肯定和她一起嫌弃我。” “真不嫌弃。”祝成蹊捧着他的脸,笑吟吟地吧唧了一口,“这样总行了吧。” 她如今都二十周岁了,就算按照现代的规定,也到了法定结婚的年纪。 虽然她不着急结婚,但这么大个男朋友在面前,总不能一直光牵牵小手吧。 更何况周杭生如今的模样是真的很让她心水。 但周杭生却:“……” 周杭生彻底傻眼,“我……我……你……你……” “我什么我,你什么你。”祝成蹊撩拨完就不管了,颇有种管杀不管埋的坦荡说:“我饿了,要吃饭。” “我去做。”周杭生下意识转身,走了好几步后忽然回头跑到了祝成蹊的面前看着她。 祝成蹊:“……干嘛?” 字音都还没完全落下,人忽然被他抱在了怀里。 几秒后,他捧着她的脑袋,也给她吧唧了一下,并颇为干脆利落地转头就走。 如果忽略他同手同脚的背影的话,是挺潇洒不羁的。 “周杭生,你顺拐啦!”祝成蹊靠在门框上笑话他。 第124章 祝家的小闺女啊,飘了! 祝成蹊在小营山没待几天就接到了祝明安的电话。 他先是在电话里责问她怎么不好好待在迎胜村, 一个小姑娘跑小营山干什么,在听到祝成蹊隐晦地说周杭生告诉她很可能要恢复高考后,祝明安才转移话题也提起了这件事。 他说:“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复习材料,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和要考的内容的深度, 但那些资料基本都涵盖了高考没断以前的所有知识点, 甚至还有一部分延展, 你这段时间就不要再到处乱跑了, 好好复习, 争取考个好大学,别天天惦记一些小情小爱, 眼下什么都没有考大学重要。” “知道啦知道啦。”祝成蹊不欲在这方面和祝明安多说, 免得他待会儿又念叨她和周杭生的事儿, 干脆转移话题道:“我倒是一直没放弃复习, 但是二姐就不一样了,你给她打电话了吗?” 祝明南前两年生了个女儿,今年年初又生了个儿子,这几年的小日子过的还不错, 就连方淑红如今都在私下里感慨看祝明南过的还行, 她也就不担心了。 可家里面的兄弟姐妹们要么已经大学毕业, 要么在读大学, 要么准备考大学,就算祝明南这几年平和不少,但掐尖儿的性子底色还在, 要是见只有自己一个人落后了,心里肯定还会不舒服, 觉得自己家人落下了差距。 祝明安就道:“她那儿我也已经寄过资料了,你就别操心她了……” 话还没说完, 就被害怕他唠叨的祝成蹊打断,“这样啊,那我等下也给她打个电话,免得她觉得我这个当妹妹的不关心她。” 祝明安:“……” 无奈。 知道祝成蹊不想听他啰嗦,他还是又提了句让她好好复习后,才挂断电话。 祝明安的电话是打到小营山的大队部的,周杭生自然在边上听见了。 祝成蹊接电话的时候,他就一直竖着耳朵听,等她挂断电话,他就道:“你是不是准备要回去了?” “都已经过来好几天了,本来就该走了。”说着,祝成蹊又借他们的电话给祝明南拨了个,两姐妹聊了会儿天,挂断后,她才继续道:“虽然我嘴上信誓旦旦,但考大学不是小事儿,还是要认真准备才行,我可不想有什么万一的情况出现。” 这几天,他们一直没有详细聊这件事,此刻,周杭生点点头,顺势问道:“你将来想考什么大学?” 祝成蹊想了想道:“应该是中国人民大学吧。” 这几年她也私下里了解了下当下大学的现状,好像她想要学的民俗专业类只有人民大学有,并且还研究颇深。 “你呢?” 周杭生道:“应该是清华。” 祝成蹊点点头。 按照周杭生想要走的路,这确实是最适合他的学校。 “那我们就都加油,到时候拿着通知书一起去首都。”祝成蹊朝他伸出手。 周杭生反握住,“好。” 很快,祝成蹊回到了迎胜村。 也是自这时候开始,她就不再怎么管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努力复习,以免出现什么万一。 周立新一见她这么认真,顿时更加抄着皮鞭子抽那些村里的小年轻好好学习。 到了十月份,又是一年的秋交会。 祝成蹊和周杭生都抽空跟着一起去了。 秋交会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官方便正式发布了恢复高考的通知。 不论是知青还是普通人,都发出了欢呼,就连广交会现场都受到这种喜悦氛围的影响,气氛更热闹了许多。 但是依靠祝成蹊联合起来的苏建华等人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又很是担忧道:“恢复高考是好事儿,就是我们接下来的合作……” 祝成蹊道:“我之前就说过我未来的规划,就算恢复高考了也一样,这依旧是我将来要从事的事业,我不会撒手不管的。” “那就好那就好……”苏建华他们稍微放宽了心。 秋交会后,祝成蹊他们返回村子时,村里面又是另一副景象。 不管是普通社员,还是知青们,都在为了高考做准备。 周立新虽然一开始不愿意知青们知道高考可能恢复的消息,但是等真的恢复后,这小老头做事又是另一种态度了。

相关推荐: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大胆色小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鉴昭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差生(H)   绝对占有(H)   捉鬼大师   误打误撞(校园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