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同一旁的媳妇对视一眼,两人眼中同时闪过些什么。 夜里,谢家其他人已经打呼噜时,两口子还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最后还是小陈氏率先开口,使劲儿推了推一旁的自家男人:“孩他爹,这些年咱们家也攒了些体己,要不咱们把三娃也送去书堂。” 说起来,这小半年姐弟俩的动作并没有瞒着人,两口子包括其他人也都是瞅见地。 不过之前还以为小孩子过家家,没想过真能学出点儿什么。 谢老三两口子的心思同早前的小林氏差不多,自家闺女身子差,多学着点,哪怕认个字以后多少还有些想头。 没成想,这俩孩子是真聪明。 拴子(小胖)那孩子可是说了,他们堂上几个人,有的学了小两年,还不如三娃呢! 小陈氏越想越睡不着,嘴里还不住念叨着: “也是,四丫跟三娃亲姐弟,四丫打小就聪明,连咱娘脾气那么爆的人,几个丫头里也就四丫能从娘手里讨到好处。” “三娃跟四丫可是亲姐弟,还能差了不成?” 对于自家女儿的聪明,小陈氏从来没怀疑过,毕竟之前的绣活儿,女儿看一遍就能记得差不离。 在她看来,这就是顶顶聪明了。 “他爹,要不咱们试试吧!” 不说秀才了,就算考个童生也行啊,日后跟徐夫子一样做先生也是顶好了。 再不济去城里做账房,也是吃香的很,想到今儿三娃的伶俐,小陈氏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但凡有机会,谁愿意娃子们一辈子跟她们一样,在地里扒食吃。 当然小陈氏心下还有隐忧,四丫这身子骨儿,除非兄弟能厉害些,要不然哪家愿意娶回去个祖宗供着。 重重的吐了口浊气,谢老三再一次翻了个身: “说的轻巧,你知道学堂里一年到头得花多少银钱吗?光是给夫子的束脩,读书用的纸张,哪个不要银子。” “就咱们那点儿子家底,搁里头连个水花都砸不响。” 恐怕没等到学成那一日,家底儿都要砸光了。 都知道读书好,读书有出息,可这村里送去读地还不是那几家。 村长家啥条件,他家又是啥条件! “可咱们三娃这么聪明,总不能一辈子窝在地里吧!” “咱们四丫以后怎么办?” 黑暗中,小陈氏恨恨地捶了捶自家男人的背,换来的仍是一声重重的叹气。 第二日,见两口子尤其是自家爹没有要松口的意思,安宁没有丝毫意外。 这年头,农家抗风险能力太低了,就那点碎银子,也根本赌不起失败的可能。 反正她要的,也压根不是这些。 那日之后,安宁只当无事发生,带着小弟继续趴在课堂外听课,回来手把手教着便宜弟弟读书,认字。 不过自那天之后,两口子到底有些念想,小陈氏不仅不再支应两个孩子干活,还时常特意给姐弟俩创造安静的环境。 连素来爱支使人的老陈氏分配活计时,都选择性的把三娃给漏了过去,偶尔有多余的鸡蛋,也会率先想着两姐弟。 谢大伯娘早前还说过两句酸话,结果当即就被谢老爷子狠狠训了回去。 嫁进来这么久,这还是老爷子第一次发这么大的火儿,当场就给谢大伯娘怵地,半天都不敢说话。 加上小陈氏也会做人,主动在厨房多干了些活计,谢大伯娘到底没再多说什么。 素来吊儿郎当的谢老四偶尔从镇上回来,还会特意给两姐弟带点用废的纸张,虽然里面早已经半不能用了,安宁也乐滋滋地收了下来。 只心道,果然,这一大家子就没有真蠢的。 过年那会儿,谢老三特意给两人做了个沙盘,供两个孩子写写画画。为此还偷偷在借车的时候拔了村长家几根驴毛,想要学着人家做笔,可惜做出来软塌塌,笔尖分叉的厉害,不过安宁也不嫌弃。 照样拿着“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然而即便在这种环境下,安宁的“字迹”依旧愈发好看,直看的一旁亲眼见证这一切的小胖连连叹气。 “四丫,你说啥时候我爹能认识到,这人跟人的脑袋,比人跟猪的脑袋差距都大。” 世上咋能有四丫这么聪明的人呢! 不过还好,他还不是最差地,瞅了眼一旁同样狗趴字的谢三娃,小胖突然间就有了莫大的自信。 “啧,宿主你说你这是图啥,要是“过目不忘”的是你弟,信不信,你爹娘就是砸锅卖铁都得把你弟供到学堂。哪里需要你这么辛苦。” 对自家系统的风凉话,安宁理都没理,径自趴在在木板前练着字,一直到在所有人眼中,眼前的字迹愈发规整,甚至跟书舍印的相差无几。 安宁脸上这才露出了些许笑来。 第51章 古代炮灰小农女7 谢家村的日子平静又热闹。 俗话说三个妯娌一堂戏,那三个性子格外不同,又互不对付的谢家三位媳妇就是n场演不完的大戏。 今儿是老二家的偷懒,院里鸡屎没扫干净,明儿是老三家的又私藏家里贵重物品—鸡蛋,后天老大家的又偷偷拿东西补贴娘家。 总之,安宁可算见识到了,这年头,村里头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都能扯着嗓子吵吵上半天。 就这还是顾及了房间内读书写字的姐弟俩,要不然,这家里还能更热闹一些。 一直到安宁现在一听到开场,基本上就知道下头基调。 动不动爱挑事儿彰显存在感的谢大伯娘,委委屈屈,因着底下没个儿子,总是硬气不起来,憋屈小白菜模样的二伯娘。还有已经进化成新型搅屎棍,回回恨不得直接将老二家的一脚踩死的自家亲娘。 偶尔还有从县里回来,给自家阿娘伸张正义,斗志昂扬,舌战群儒的谢家二丫。 总之,谢家这日子,大事儿没有,却也丁点不缺热闹看。 无聊地日子,偶尔吃吃瓜也算安宁为数不多的乐趣。 一直到三年后,安宁第一本手抄版《论语》以600文的高价卖到了县里的最大的书舍,清溪书肆。 这一重量级消息,在原本安静的谢家老宅瞬间炸开了锅。 “啥?大成子你说啥,六百文,就这一本书咋就这么多钱?” 谢老爷子手上草烟卷儿险些落到地上。一旁的谢老二更是连手上没放下的锄头险些砸到脚都没发觉。 听到钱,屋里头几个女人也忍不住扎住耳朵。 只当没瞅见这俩人的失态,谢有成依旧笑眯眯: “四堂叔,普通书是没这个价,但谁让咱们四丫这是写的好呢,人家书肆老板都说了,像这样的成色,以后送来多少都收。” 当然这只是夸张的说法,桃花县不大,县里能用的起手抄书的人家更是一掌都嫌多,大都有钱,有讲究的人家才用的上。 普通印刻板虽看起来死板了一些,但奈何便宜啊。在印刷术已经普及的大周,除非一些特殊书籍,一本书的价格大多也就在两百文以内。 当然有一点谢有成没有夸大,也不是所有“手抄本”都能卖出这个价。安宁这个之所以值钱,是因为她刻意仿了早前在书肆中看到的,前朝一位书法家的字迹。 虽然以这个年纪的笔力,能有两三成真意已是极难,但在这个小县城内,却已经是极难得的上品了。 但这些,一辈子都在跟土地打交道的老谢家肯定是不懂的。 这会儿又见谢有成一脸热络地同四丫说话,临走前还不忘将足足有一掌高,被油皮纸裹地严严实实的点心
相关推荐: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蚊子血
有只按摩师
逆战苍穹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
爸爸,我要嫁给你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妇产科男朋友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炼爱(np 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