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秋月说的自然,女人应的自然。 “能吃,肉丝面三鲜面排骨面都有,想吃什么自己点。” 开店的女人四十来岁的模样,圆脸大眼身形敦实,看上去就像是村口最寻常的大娘。 “这个招牌庵面是什么?” 后面特意标注了全素,居然还跟最贵的牛肉面一个价。 “就是素高汤煮的面……就一碗的分量了,你要是买的话,我把这个面的故事送你。” 黎秋月对自己的运气有些无语——怎么哪里都赶上最后一份啊。 “扫码付钱了,你先把故事说了,再去煮面。” 但黎秋月不得不承认,自己对女人口中的故事很感兴趣。 第212章 素面背后的故事 “这面是我婆婆研究出来的, 当年改革开放,婆婆就靠着这面供我老公读了大学……” 女人一句话给故事定了调,黎秋月双手托腮着听, 她以为自己会听到上一辈人的故事, 没想到女人从她的上上上辈开始说。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黎秋月关于循环的认知是在这段话的重复中第一次建立,比数学上的循环定义更早。 这是大人不想动脑子的时候, 用来敷衍孩子的常用故事,但是在几十年前,真的有这么一座山,只不过山上不是和尚庙, 而是尼姑庵, 里面住着个老尼姑。 村里人不喜欢老尼姑,一方面是她占了现在虽然谁都看不上,但以后没准会有用的,坍塌了大半的尼姑庵;另一方面, 就是尼姑虽然裹得严实, 但露出来的手和脸, 都带着恶心的红包。 村里人都说, 这老尼姑没准是白房子里逃出来的, 不然好人家的女儿怎么会是这个模样, 老尼姑也不辩解,只一点点修缮着尼姑庵, 过着自己的日子。 这种单方面的厌恶一直持续到某一年的夏天,村长的独孙溺水,老尼姑跳进池塘救了独孙的命为止,村长家里感激她从鬼门关拉回了全家的根,不但送了东西感谢,还请了大夫帮着老尼姑看诊。 也就是大夫来了,村里人才知道老尼姑得的不是脏病,而是怪病,平常接触也不会传染,除非是跟男人睡了,男人才会被传染上,本来这也没什么,大夫说他以前也看过这种病,只要生了孩子男人再跟她睡,她和男人就都能好。 可坏就坏在生娃这一点上:老尼姑小时候的日子过的不好,本来就不容易怀孕,这次救人,大肚子的事情是彻底没了指望。 这件事情跟风一样传遍了村庄,老尼姑终于不用担心有人半夜爬墙——红了眼的男人连猪羊都照捅不误,老尼姑再怎么磕碜,好歹是个女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她是个会传染的危险体,请来的路费都要几个银元的大夫亲口说了,沾了她的身子,一年没怀孕,男人就得死,鹅狗鸡鱼哪个不比老尼姑安全,实在不行动动双手,也比没了命强。 再加上村长一家听到老尼姑身上的惨剧后,让被救了命的小孙子磕头认了干亲,允诺当自家人养老,那些心思不纯的更是有多远跑多远,老尼姑也总算是在这片土地扎了根。 就这么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按,老尼姑有一天晚上起夜的时候觉得不对劲,推开门,地上躺了个青黑色的胎记长了半张脸的小女婴,哭声还没风声大。 “我奶奶说她出生就把家里人吓得不行,以为是恶鬼错投了人胎,生她的娘跪着男人们放她一条生路,她才被连夜丢到了尼姑庵,赤条条放在石阶上,别说保暖的布料,连个挡风的篮子都没有。” 农家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水流带着木盆,娃娃裹着襁褓都是富贵人家才能办到的事情——木盆是多么贵重的东西啊,怎么能够随意舍弃呢,农家媳妇洗衣服的时候弄丢了木盆,被婆家打死都会说一句活该。 布料也是一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旧社会的资源匮乏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穿不下还能纳鞋底的好东西,怎么能给顶没用的婴孩呢。 所以小小的女童就这么被丢在了尼姑庵门口,要不是老尼姑起夜的时候心头一动,她根本不会有活下去的机会。 但她终究还是活下来了。 老尼姑看着她脸上的胎记就猜到了个大概,收养她既是不忍心,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个照顾的人,村长家的小孙子已经成婚生子,并不是个没良心的,但他也有自己的父母爷奶要孝顺,老尼姑年纪大了,生活总有些不方便,有个人看着就会好很多。 村长家里倒是没什么意见,那户连夜上山的男人虽然自以为隐蔽,但一个村里的谁能瞒得了谁,只要不沾上他们,好歹是同村的血脉,活下来也不是不行。 现在给口饭吃,长大没准还能换点彩礼回来,长成那样的脸虽然忌讳,但还是那句话,只要性子起来了,关灯都一样。 关键老尼姑也不是没眼色的,把孩子带进来的时候她就说了,这个女娃的口粮她自己出,最本质
相关推荐:
桃源俏美妇
乡村透视仙医
沉溺NPH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虎王的花奴(H)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婚里婚外
乡村桃运小神医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