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信道:“为什么?” “因为我早有准备。”叶娇道,“这一剑,我替楚王,替燕云,送给你。你若能说出幕后主使,我便不再刺第二剑。” 扶风没有拒绝这个条件。 “河北道那次……”她答道,“是吐蕃公主。” “这次呢?” “这次和杀袁承嗣,都是……阎寄雪。” 叶娇惊讶地后退一步。 阎寄雪,这是个有些久远的名字,也是她和李策不会防备的名字。 护卫已经跑过来,询问楚王妃怎么样,见到扶风,便要杀她。 “走吧,”叶娇下令,“快快回京。” 她有预感,京都要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等他们离开,扶风开始处理伤口。 剑身洞穿了她的身体,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来。 好在叶娇离开时,拔走了那柄剑。 好在她有金疮药。 她把药尽数按在伤口上,努力止血。 她听到有人走过来,脚步很快。 “徐功役死了吗?”那人问。 “救我……”扶风向她的同伴伸出手。 “徐功役死了吗?”同伴却仍旧重复这句话。 扶风顿时心如死灰,她咬牙道:“死了。” 刀光闪过,扶风抬手阻挡,手臂被生生砍断。 她惨叫一声,身体碎裂如掉落的花瓶,瞬间失去生机。 京城遥遥在望。 太子李璋和阎寄雪在官道岔口分开。 “袁承嗣已死,徐功役已死,太子殿下可高枕无忧。”薄薄的幂篱遮挡阎寄雪的脸,看不出她的神情。 但是李璋并不轻松。 “她没事吧?”他问。 李璋已经知道叶娇去了肃县,知道她捉住徐功役。 这都怪阎寄雪做事太慢。在此之前,李璋便已经命令阎寄雪派人去灭口。 可杀手还是慢了一步,让叶娇捉住了徐功役。 李璋担心叶娇会受伤。 “她的命很硬。”阎寄雪冷笑,转身策马离开。 李璋看着远处大雪中的京城,向随从下令。 “阻拦楚王妃,不准她进京。” 等一切尘埃落定,他会亲自把她接回家。 属于他们两个的家。 …… 第397章 大雪覆盖长安城。 大唐帝国最高的城门,明德门,五门齐开,恭迎储君还朝。 高高的挑檐如凤凰的翅膀,雄壮的城墙宛如巨龙,左右伸展、固若金汤。 从明德门向北,旌旗飘扬红灯高挂。 为了避免飘扬的旗帜被冰雪冻住,每隔半个时辰,都有卫士重新更换旗帜。 他们身穿黑色的羽林卫服,一字排开阵列左右。 肃重威武,如铜墙铁壁。威风凛凛,是大唐的颜面。 但是城里不是最热闹的,最热闹的地方是城外。 城外有百姓聚集,有百官出迎,有僧侣祝祷,有内侍高举皇帝的圣旨,在大雪骤停的早晨,高声宣读。 “跪——” 洁白的雪地上,身穿绯红官服的朝臣跪下去,服饰杂乱神色激动的百姓跪下去,黄色袍服的僧侣跪下去,太子的马车缓缓而至,身穿礼服的太子李璋走下马车,庄重地跪下去。 内侍高福宣旨。 “皇太子李璋,人品端方、宽宏大度、爱民如子、舍生取义。入西北抵御外辱,至西南驱除瘟疫,承先祖遗志、得百姓拥护,朕心甚慰。自朕奉先皇遗诏登基,治国安邦、未敢懈怠;夙夜兢兢、恪慎克孝。然朕疾患固久、力不从心,军国重务、常有拖沓。今命皇太子李璋抚军监国、分理庶政,百司奏事,皆由太子决之,不必回禀。钦此——” 这是夸太子在西南道平息瘟疫有功,这是要把军国大事,全部交到太子手中。 百姓激动高呼万岁,朝臣动容跪呼遵旨,太子叩首,接过圣旨。 众人再次叩首,缓缓起身时,六皇子李璨拍了拍膝上的雪。 他站在宗室皇子中,远望被朝臣簇拥的皇太子殿下,在心中把皇帝的诏书复诵了一遍。 “承先祖遗志、得百姓拥护。”这一趟深入疫区、九死一生,值了。 “人品端方、宽宏大度、爱民如子、舍生取义。”皇帝还是最在乎太子的德行,在乎他是否能成为仁君。 他望了望太子身后,有护卫、有东宫属官,有尚药局和太医署官员,却没有那个红色的身影。 “没回来吗?” 身边有人向前挤了挤,李璨避让开,问道:“五哥找谁呢?” 赵王李璟收回视线,摇摇头:“没找谁。” 他的脸上有因为终于卸任监国职务的轻松,又有发生大事的沉重。 “让一让,让一让。”几个皇子从李璟和李璨中间挤过去,慌着去恭喜太子。就连最小的皇子李瑾,都开心地踩着雪,往太子身边凑。 内侍跟着他,伸开手臂小心呵护,唯恐他摔倒在地。 李瑾跑到太子身边,拽住了李璋的玉佩。李璋顺势把他抱起来,笑道:“重了不少。” 众人一起笑,气氛热烈。 如今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人人都想亲近太子。 “你怎么不过去?”李璟问李璨,语气中有淡淡的奚落。 六皇子李璨是太子的马前卒,这件事人人知道。 “五哥要过去吗?”李璨抬手系紧狐皮大氅的系带,回给李璟一个同样的奚落。 五皇子同太子一母同胞、感情深厚,这件事更是天下皆知。 李璟的神色便有些凄苦,宛如生吞了胆汁。 “我想回雍州。”他叹息道。 “但是你不敢回去。”李璨道。 回雍州,是想抱抱出生不久的孩子。留在京都,是因为不放心病危的弟弟。 李璟没有说话,算是默认。 “听说九弟已经能起身了。”李璨又道。 “是,”李璟道,“还不如躺着呢,起来也是受罪。” 话音刚落,便听远处太子“咦”了一声,问道:“楚王呢?” 立刻有朝臣回禀,说楚王病重,不能接迎。 又有人纠错,说楚王今日倒是起来了,不过被大理寺传唤到堂,不能前来。 众人这才发现崔玉路也不在。 迎接太子还朝是大事,什么案子比这还要大? 大理寺有官员解释道:“是安国公府偷运生铁案,听说案情有了进展,本来是传唤楚王妃,但是楚王妃不在京中,便传了楚王。” “不不,”又有朝臣搓着手,道,“是楚王前些日子,弹劾……咳咳,今日开审。” 他没有说完,但众人明白了。 看来不仅有安国公府案,还有楚王弹劾太子案。 在太子回京,受皇帝重赏、拿回监国权柄之时,楚王去大理寺,打太子的脸了。 楚王身体不好,胆子倒是越来越大。 几个朝臣在心里捏了把汗,更多的朝臣看向太子,看他如何应对。 太子只微微一怔,深邃的眼眸中露出几分凝重,道:“本宫在路上时,便听说楚王弹劾本宫贪腐,父皇下令,命本宫同他当堂对质。如今本宫回来了,那便去吧。” 他理直衣领,看起来襟怀坦荡、镇定自若。 朝臣们当然是阻拦。 “殿下您监国辅政,凡百司奏事,皆由殿下决之。殿下您只用回宫去,等崔寺卿回禀就好。” “殿下您舟车劳顿,还是回东宫休息吧。” “虽然圣上曾有前命,但如今又有圣旨,殿下您还是回去处置军国大事吧。” 朝臣们劝着,唯恐太子到大理寺受审,失了体面。 远处乱糟糟地劝,李璟有些疑惑地揣手,道:“监国有这么大权力吗?本王监国时,倒不是如此。” “因为你不是太子啊。”李璨道,“你去劝劝二哥,别让他去。” 李璟狐疑地看了一眼李璨,道:“你怎么不劝?他才不敢去呢。” 李璨不去劝,是因为不喜欢做无用的事。 而且太子身边的雪已经被众人踩脏了,他不想自己今日新穿的白狐大氅上,沾染泥污。 二人说着,便见太子已经上车,朝臣也纷纷去找自家马车。 “回宫吗?”李璟大声询问,呼出一团白雾。 “殿下要去大理寺,要去自证清白!”有人高声回应。 这声音让周围本来要散去的百姓突然群情振奋。 原来今日还有别的热闹看! “去大理寺!去大理寺!快点快点,去晚了就看不到了。” “是楚王和太子对质吗?我还挺喜欢楚王的。” “我就不一样了,我喜欢他娘子。” 众人推搡着往前跑,时不时有人脚下一滑摔在地上,双手乱抓,把身边的人也带倒。 狼狈又紧张的气氛中,众人到达大理寺。 百姓们这才发现,自己根本挤不进去。 太子先行,身后跟着皇室众人和朝臣。除了身穿绯衣的官员,大多官员挤不进去,只能站在大理寺外的院子里。 百姓就更进不去了,把街道挤得严严实实,大风刮来都不觉得冷了。 李璨没有去。 城门外众人散去时,他看到一个身影。 那人站在落满白雪的松树下,身姿笔挺凛然而立,只穿着单薄
相关推荐:
可以钓我吗
妙拐圣僧
凡人之紫霄洞天
有只按摩师
恶女嫁三夫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邻家少妇
朝朝暮暮
病娇黑匣子
九品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