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珀小说

碎珀小说> 漫威诸天模板 > 第91章

第91章

,这些巨额银两支出,哪里去了?” “不知道。”叶娇生硬地回答,觉得有些无力。 从她开始接触生意,这些支出就有了。 父亲虽然从未归家,但每年的某个时候,都会有人手持他的印信,到府中支取银两。 有时多,有时少,但都在千两以上。 兄长曾经抱怨过,但母亲说,这些是父亲离家时,就约定好的。 所以他虽然不管家,不在乎他们这些子女,但他要钱。 母亲要她供出父亲,让父亲无法修道,也尝一尝牢狱之灾。 但是叶娇不忍心,不想说。 或许是因为很小的时候,父亲曾经为了救起她,摔伤了腿。那件事叶娇已经不记得了,但冯劫记得,他每说一次,叶娇就坚信父亲疼爱过她,是位好父亲。 一丝轻蔑得意的神情在百里曦脸上出现。 “你是不知道,还是不敢说?” “不知道,”叶长庚见妹妹抿唇不语,开口道,“我安国公府如何支使银子,也要向你报备吗?” “如果出去花天酒地,”百里曦道,“自然不用。但如果用来行贿勾结朝臣,则有违国法,所以还是讲清楚的好。” 然而叶长庚兄妹的确不知道,这些银两也的确勾起了众人的好奇。 因为这些银子,叶娇之前条理分明的辩驳似乎被人忘记。他们只想知道两件事,银子去哪儿了?信是谁写的? 朝堂寂然无声,御案后的皇帝阖目一瞬,接着双目微睁,用探究的语气道:“你们不知道,你们的母亲,知道吗?” 怎么会有人家,支出巨额银两,却不知去向? 叶长庚惊愕地抬头,又惶恐叩首道:“圣上,这是我们兄妹的事,请不要提审家母。” 这样百官审视讯问的朝堂,哪是母亲能够承受的? “你倒是孝顺,”皇帝凉声道,“但如今朕也想知道,这银子,到何处去了。” 皇帝厌恶朝臣结党营私,而每年千两的银子,足以买通许多人。 叶长庚看向妹妹,在叶娇眼中看到同样的无助和惊慌。 他们都知道银子是父亲支走的,他们却都不想招供。 那位在江南道清修的父亲,他可曾知道,自己的子女会在某一天,遭遇这种险境? 在一片难捱的寂静中,叶长庚准备招认他痴迷赌博。 对,赌博。 大唐禁止朝臣参赌,大不了这个官儿他不做了! “回禀圣上,微臣——” “回禀父皇,儿臣——” 叶长庚惊讶地发现,有一个声音跟他同时响起,大殿内风吹帘动,朝臣衣袂翻飞,进来的是一位皇子。 他带来的,还有九州四海那样清爽凛冽的风。 叶长庚瞠目结舌地看着李策,看到他形单影只,看到他满面风霜,看到他脸色铁青,如一团淤积在浓云中的雷火。 李策掀袍下跪,叩首道:“禀告父皇,儿臣知道安国公府的银两,哪里去了。” 叶娇同样也看着李策,她满面震惊,下意识抬手掩唇。 你怎么知道? 这事儿连我们都不知道。 你连我们家的门儿,都没进呢! …… 第93章 殿内静默一瞬,百余朝臣、三司官员和皇帝的目光,全部聚焦在李策身上。 就连支撑起双层屋檐的粗大圆柱,还有威严耸立的飞檐斗拱,都似乎齐齐屏息凝神,要听一听李策进禀。 安国公府的银两,哪里去了? 除了想听一听李策的解释,大家还奇怪他怎么回来得这么快。 不是去赈灾了吗?户部的几位官员还没到家呢,李策是飞回来的? 短暂的安静后,大殿内响起皇帝威严的声音:“楚王倒是知道吗?那你不妨说说,然后朕再治你衣着不整、未宣而入之罪。” 觐见皇帝未着常服,就这么心急如焚地闯进来,当然要治罪。 然而李策已经顾不得这个。 他端正跪立,回答道:“儿臣在甘州赈灾时,甘州新任知府尹世才想请儿臣到汤泉休息。儿臣拒绝,他便说汤泉其实跟赈灾有关,因为甘州地动后不久,就有道人在汤泉处施粥,又向衙门布施一千二百两白银,用于赈灾。那道人未说自己在何处修行,只在捐赠的文书上,写了‘济’字。适才儿臣在殿外听到安国公府账册上也有这个字,便想着或许有所关联。” 皇帝紧皱的眉头微微舒展,询问户部侍郎严廉道:“你查出的账册,是多少银两?” 严廉谨慎地回禀道:“今年支取的分毫不差,正是一千二百两。” 殿内响起一片惊叹,为银两去向清晰而惊,为竟然用于赈灾而叹。 那可是一千二百两,恐怕占了安国公府每年生意利润的五成以上。 怪不得写作“济”字,这是“赈济”,是“济世救人”,是“达则兼济天下”! 皇帝微微动容,对叶长庚道:“果真是赈灾了吗?这有什么不好说的?是怕伤了朕的颜面?朕是那样小肚鸡肠的人吗?” 叶长庚疑惑地叩首,不比其他人的惊讶少。 他曾经抱怨过父亲很多次,说他抛妻弃子避入深山,还要拿家里的银两过活。却没想到那些银两竟用于赈灾了。 一时间叶长庚心中五味杂陈,他竟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父亲。 想到自己身后的妹妹,叶长庚回头看了叶娇一眼。 叶娇对他笑笑,桃花眼里却盛满泪水。不知道是感动的泪,还是庆幸的泪,抑或是在今日,对父亲重新了解的泪。 可是在一片赞叹声中,御史中丞百里曦却继续发问道:“今年的如此,去年有吗?前年有吗?确认这不是巧合?” 对啊,万一是巧合呢? 安国公府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自己消失的银两,都是用于赈灾了呢? 户部侍郎严廉闻言开口道:“去年是一千一百两,前年八百两,大前年一千三百两,只搬来四年账册,缺失的银两数目,微臣都已经誊抄下来。” “这个好说,”一直仿佛置身事外的大理寺卿汪辰明开口道,“户部那里每年都有各地赈灾募捐的记录,只消去查一查,便知道能否对上。” 皇帝抬眼示意户部去查,这里户部官职最低的官员便是严廉,他又一次抹着汗水离开大殿。 走到殿外时,守卫在门口的严从铮迎上来,唤他道:“父亲……” 严廉瞪了儿子一眼,未等严从铮开口,便道:“你闭嘴!本官谨遵皇命履职,不管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人情。” 这种时刻,他是不会站队,不会撒谎的。 是福是祸,都看安国公府的造化了。 严从铮僵在原地,看着父亲向宣政殿旁边的户部衙署跑去。他步履沉沉,气喘吁吁,已露出些许老迈之态。 严从铮的心里,有些酸涩,更多的是担忧。 果然,经户部查证,这些年来捐赠赈灾的银两,都有某笔同安国公府的数目一致。 这些银两要么用于抗旱修渠,要么用于救助疫病,最多的是粮荒赈灾。只是以前没有写“济”字,但都由道士转交。 面对证据,百里曦瞠目结舌。 这件事是他买通安国公府的账房先生,查出的纰漏。原以为是一柄利剑,没想到竟帮别人扬了慈善之名,利剑刺入自己腹内。 “这……这怎么?”他扭头看向三司其他官员,见他们竟然也交头接耳谈论起安国公府的慈悲胸襟,百里曦只得僵硬地转过头,问道,“为何是道士?为何都是道士前去捐赠?” 这个问题,御案后的人帮他回答了。 “因为叶羲啊,”皇帝神情激动,感慨万千道,“叶羲,未在朝堂却为国分忧,身处道观却救黎民百姓。朕希望这天底下,多些叶羲这样的忠良,少一些争权谋私的奸佞。朕自己,也会铭感五内。”说到这里,皇帝似乎才想起来今日安国公府的人还担着罪名,便又和声对百里曦道:“爱卿继续审,继续审,这银两的去处知道了,想必你还有别的证据。” 一语惊醒梦中人。 今日大家齐聚一堂,是审问安国公府是否通敌卖国,可不是来表彰他们济世利民的。 百里曦的心提起来,手有些抖。 他不能输。 输了,安国公府便会飞黄腾达扶摇直上,吐蕃必然能同大唐和议,晋王就要解甲回京。 晋王的势力还太弱了。 如果不能在兵部培养足够多的亲信,不能利用战事囤积足够多的银两,那么即便获封太子,也难以在朝中站稳脚跟。 皇帝的儿子中,太多人虎视眈眈觊觎太子位。 血雨腥风的战役前,他们必须做足准备。 百里曦强装镇定,拿出一封书信道:“这封吐蕃文字写成的信,是在安国公府中搜出的,还请礼部或者鸿胪寺的人看看。” 案件审到此处,大理寺、御史台、刑部、户部、兵部都有涉及,其余几部官员渐渐忘了饥饿,等着百里曦提到自己

相关推荐: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妇产科男朋友   朝朝暮暮   将军男后(修改版)   大风水地师   炼爱(np 骨科)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永乐町69号(H)   爸爸,我要嫁给你   恶女嫁三夫